雖然說今天是愚人節,但是有照片為證、這不是騙人的:杜汶澤、杜sir,來到我們士林北投啦🎉
之前我與杜sir聊天的時候,杜sir就說他其實很想了解台灣的表演藝術與影視教育訓練,也希望可以為台灣的表演藝術盡一份心力。
而我們士林有著即將落成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北投也有著孕育無數藝術人才的北藝大、許多表演藝術工作者也進駐新北投71園區的排練空間,士林北投匯聚了台北市蓬勃的表演藝術能量,做為在地議員,當然要帶杜sir來深度旅遊一下☺️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也就是大家戲稱的「皮蛋豆腐」,肩負著帶動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重責大任,更是 #士林無圍牆博物館計畫 的核心。很感謝 #王孟超總監 特別帶我們參觀北藝中心,超哥一邊講解、一邊跟我們分享著,未來北藝中心透過球型劇場、藍盒子、大劇院甚至是空中花園與中庭廣場的搭配,期待能帶來多樣、新穎、現代的創作。
不過,超哥也特別提醒,無圍牆博物館必須要有穩定的預算與人事支持,才有辦法持續帶動地方藝文的發展。我也會持續在議會努力,讓無圍牆博物館發揮串連、帶動士林藝文發展的角色。
·
去完北藝中心,下一站就是我一直放在心上的 #北投製片廠。
我帶著杜sir一步步走過製片廠的攝影棚、錄音室,跟他講解過去在北投製片廠拍過許多台灣老電影的歷史與文化意義,這裡曾經是 #台灣的好萊塢,而攝影棚跟錄音室能被指定為歷史建築,更彰顯了台灣劇場界及文資界的用心還有公民社會的力量。
未來北投製片廠依照北市府的規畫,會開始進行「北投影視音產業園區」的BOT招商作業,我也會持續監督北市府,讓北投製片廠的意義能被保留下來、讓表演藝術在這裡有再生的一天,才不會辜負當年三位提報者蕭文杰老師、洪維健導演跟盜火者劇團團長謝東寧導演的爭取,希望保留製片廠成為呈現北投電影歷史的園區,並希望對與表演藝術人才的培訓有所幫助的初衷。
·
當然,想要了解台灣的藝文發展,就不能忘了許多優秀藝術人才的母校-- #台北藝術大學, #陳愷璜校長 與 #鍾永豐主秘 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對於士林北投整體藝文發展的想法,雖然士林北投有著很好的地緣關係、也有優秀的藝文人才,但仍需要政府與民間的協力,才能讓藝文持續深耕,而不被商業給箝制。
我們最後一站來到的 #新北投71園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透過政府將閒置的校地整理成排練的空間,提供藝文團體進駐使用,讓政府做為藝文工作者的後盾、協助藝文團體起步發展。
台北市的 #表演藝術能量,可以說是匯聚在士林北投,沒有其他地方能聚集這麼多產官學各方面的扶植力道。
很感謝杜sir能夠排出一整天的空檔,讓我帶他認識士林北投,希望杜sir喜歡士林北投☺️ 也希望杜sir如果有機會投資台灣,一定要從士林北投開始🥺 讓國際看見士林北投、看見台北、 #看見臺灣!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參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6月6日,遙望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張哲生 攝)
北流表演廳是為流行音樂展演設計之專屬場館,為一地上五層、地下三層的建築,外觀為不規則的殼狀造型,常被暱稱為「太空船」,鋼造結構外包覆灰綠色烤漆屋頂,乃建築師模擬臺灣山岳重巒疊嶂特色,象徵臺灣流行音樂邁入新世紀後,屢創高峰的多元發展之勢。室內依活動配置規劃,最多可容納約6,000人。場館另包含化妝室、休息室、排練室、行政辦公室以及服務設施區域等。
表演廳之屋頂與外牆為金屬屋面系統,由隔音/隔熱層、鋁板和方鋼管等相關構件構成,表層金屬板高度防水,並具有隔音隔熱功能。大廳入口樑柱外牆使用鋼板包覆系統,以無縫式設計表現整體感。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介於南港車站與捷運藍線昆陽站之間,採複合型園區設置,基地面積8.96公頃,以市民大道區隔為北基地及南基地。可容納6000人、專屬流行音樂演出的中大型表演場地「表演廳」座落於北基地,南基地則有以主題策展方式呈現臺灣流行音樂光榮歷史與各種面貌的「流行音樂文化館」、以培育臺灣音樂人才為目標的「產業區」等場館。
集結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不僅是流行音樂表演場所,更是以流行音樂產業出發、描述流行文化與生活型態的機能型園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建築由美國RUR Architecture設計,建築靈感來自古羅馬廣場,利用環形空間結合藝術、商業、市集和演出活動,希望藉由流行音樂產業工作者、市民及海外觀光客之廣泛利用,打造一座24小時具備不同使用方式的「機能建築」。南北基地由造型天橋串聯,三棟主建築位於同一水平線,除加強整體建築的統一性,也以視覺軸線引領參觀者至不同目的地。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未來將朝成為亞洲華語流行音樂新地標的願景邁進,除匯集創作人才外,並期望提供流行音樂及周邊產業群聚、展現優質的臺灣流行音樂文化,創造聚合流行音樂及文化產業跨界能量。北流表演廳預計於2020年第二季開館營運;文化館、產業區預計於2021年陸續開幕。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參觀 在 Morris旅行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起來好棒的文博會。
想知道為什麼這次文博會要搞這麼盛大嗎?當你了解當中其實藏著台灣政府文化政策未來的10年大局後,你會發現這只是開始。
過往 臺灣文博會 大概可以分三個區域,#華山1914、#松山文創、#圓山爭艷館,這次加入了兩個新場域,分別是位於建國南路與仁愛路交叉的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以及在松菸誠品對面的 #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為什麼這次要新增兩個區域,其實跟文化部2018年提出的「#首都文化雙軸線」政策有關。
從第一張圖可以看到,從台灣戲曲中心一路從文林路沿著中山北路南北縱向延伸,會經過非常多藝術展演場域,包括還在興建中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擴建中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國家兩廳院等,構築成一條「#南北向藝術博物館廊帶」;而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台北市民都知道的 #市民大道,其實沿線穿過台北車站、松山車站、南港車站也是有其歷史原因,他的前身其實是一條從清末、日據時代到民國初期都影響臺北城人民生活至深的鐵路!
當時為求運輸貨物方便,鐵路沿線工廠林立,如臺北製糖所(今糖文化公園)、臺北酒工廠(今華山1914文創園區)、高砂麥酒廠(今台北啤酒工場)、松山菸草工廠(今松山文創園區)、臺北機廠(今鐵道博物館)等,市民大道的起點可說是日據時代成立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主要負責修繕鐵路車輛,也因為有了鐵道部才有了現在的台灣西部縱貫鐵路,後來工場不敷使用,才又建設了松菸對面的台北機廠,直到台北市鐵路全面地下化,地上原有的鐵道拆除,才成為現在的市民大道。
這條台北市東西向工業生產廊帶,文化部長鄭麗君 希望將它翻轉成「#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將這條線上幾個重要的古蹟場所打造成藝文展演空間,因此在2019文博會當中,除了圓山爭艷館、華山1914、松山文創之外,加上沿線的空總、台北機廠,鄭麗君部長希望大家因為文博會的展演活動,實際走到這些對台北市民有絕大歷史意義的場域,對這條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能有新的認識與思考。(當然我知道爭艷館在南北向藝術廊帶啦~不要挑我語病!)
臺灣文博會從2010年創辦至今為第九屆(中間曾停辦一屆),從最初純粹的商展,#到2014年後開始有文化策展概念,並將展覽內容大致分為文化概念、設計品牌、圖像授權三大類於三個展區展出,從早期比較老套的華人、東方文化「品臺灣」、「品東風」等做為起點, 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策展時企圖心更大,試圖重新定義「台灣文化」,提出「#我們在文化裡爆炸」、「#從身體創造」等概念,從產業、從山林重新去解構台灣符號,再由每個觀展者從這些策展人提供的記憶碎片裡,重新建構出自己的答案——到底台灣文化是什麼?
官方與民間的各自努力,共同催生了「首都文化雙軸線」政策。2019年正式掛牌上場的「文化內容策進院」將為這個政策鳴槍起跑,不僅會對華山進行「華山2.0——文化內容產業聚落」轉型,對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也有以「當代藝術」、「音像媒體」和「社會創新」的三個方向進行規劃。因此 2019年文化部主催的文博會由策展總顧問 #詹偉雄、及 衍序規劃設計主理人 劉真蓉 領軍策展,加入兩個實驗性與可能性更強的區域(空總與台北機廠),提出了「#文化動動動」的概念,不僅在意義上去呼應,現在正是台灣文化在官方與民間交互作用運動得最頻繁的一刻之外,他們在格式連著打破兩年對台灣文化的既定印象後,更為接下來的文博會的策展型態定義出一個很明確的方向。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原本在鄭麗君部長的規劃下,便是希望由文化去引導硬體到位,而不是有硬體之後才去BOT,因此由 草率季 Taipei Art Book Fair創辦人 Frank Huang策劃實驗性很強的當代藝術展演,非常合乎場域精神。他將盛行於中南部的釣蝦場文化建構在這個場域有其緣由,原來這裡早期曾經是灌溉系統「大灣」的部份區塊與灌溉支線,隨著都市化發展,這片曾經灌養台北人糧⻝的東區大水池便逐漸陸化。 混水釣蝦場∈文化大學堂∈2019年臺灣文博會 Culture On the Move 文化動動動 這裡不僅可以釣蝦烤蝦,還有從世界各國邀請而來最前衛的自然生態設計作品。
華山則是延續主題性策展,今年加入表演說唱藝術是非常好的嘗試,不是只有一堆靜態展與講座,增加了文化展演的厚度。只是說松菸的設計品牌與爭艷館的圖像授權區偏向商業考量,#因此台創在這一塊還是維持著房東精神租給廠商,而不是用策展人的角度在看這兩塊區域,是我覺得有點可惜的地方。
至於首次將松菸誠品對面那些醜炸的綠色鐵皮打開的台北機廠——「 Next鐵道博物館 Infrastructure On the Move 」,則是希望讓市民對台北機廠鐵道博物館這塊半封閉已久的場域有所想法展開討論。衍序的陳漢儒 Han Ju Chen 發揮建築師梳理人文地景的功力,以具有視覺通透度的鐵網圍籬取代舊有綠鐵皮,選擇洞格稍大形狀也較橢圓優雅的鐵絲網,破除了隔離的既定印象,也能一眼望穿到對面的京華城。地上鋪設很有「味道」的鐵道枕木,陣陣飄上來的油耗味讓人意識到這裡是個工廠,再看到眼前一些敘明歷史記錄數據的展示鐵板,加上鐵軌的燈光秀,整個展區以地景、數據、光影、聲音甚至是氣味重新構築對台北機廠的想像,民眾在拍攝之餘也能將台北機廠的風光收入鏡頭裡。
2019年與2020年對台灣設計藝文發展是很關鍵的時間。「文化內容策進院」已有許多專案蓄勢待發,台灣創意中心也在董事長 張基義 的諸多協調下,可能於2020轉型為「台灣設計研究院」成為國家層級組織,其實可以想見目前 蔡英文 Tsai Ing-wen 政府對台灣未來設計藝文環境有很多想法與策略,更讓人期待明年第十屆的文博會,或許將會有更多讓人眼睛一亮的變化!
就像詹偉雄大哥的文字對這場文博會的定義—— 多年後或許你會發現:它是一個分水嶺,標記了一場黑夜,與一記黎明。
讓我們一起共襄盛舉,向未來說聲:「早安台灣!」
—— —— —— —— —— —— —— —— —— —— —— ——
#此外推薦一下這次我自己覺得最好的文博會一日遊方式
1.選擇一場華山主場館的表演藝術去看
2.看完逛對面的茶3.1415工藝館跟旁邊的台南館
3.再依序走去台東館、桃園館、屏東館
4.如果還有時間就去空總釣蝦(週六沒有蝦釣只有演講跟表演可以看喔)
5.1再找別的時間去松菸看設計品牌、中川政七的大日本市、黃昏時段去台北機廠
5.2或是去爭艷館看圖文作家展
#明天來深入聊這次華山主題展區規劃
#台北機廠尚未完全開放如果要進入廠區參觀須事先登記導覽
#台灣文博會 #文化 #設計 #藝術 #表演
#culture #design #art #performance #show
影片/ 衍序規劃設計 - BIAS Architects
圖片/ 文化部
攝影/ Chad Liu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參觀 在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的推薦與評價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台北市。 88508 個讚· 5437 人正在談論這個· 23939 個打卡次。打開可能成為可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