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新加坡聯合早報
*【孟加拉邊境火燒營地 羅興雅難民無語問天】
孟加拉境內羅興雅難民營再次發生特大火災,至少15人死亡,400人失蹤,500多人受傷,約5萬人失去棲身之所。在孟加拉東南靠近緬甸邊界的科克斯巴扎爾區有34個難民營,住著約100萬名多年前從緬甸逃避鎮壓而來的羅興雅人。聯合國難民署說,其中一個營地在週一午夜失火,火勢迅速蔓延到另三四個營地,燒毀至少4萬個棚屋。死傷和失蹤者很多是婦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24-1133623
*【緬甸曼德勒一名7歲女孩被槍殺】
緬甸一名7歲女孩在該國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死於子彈傷。路透社報導,殯儀館工作人員說,這名女孩在安全部隊在該市郊區開火時被槍殺。當地居民也說,至少還有另一人在曼德勒被槍殺。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3-1133575
*【緬軍發言人:緬甸正與五個鄰國合作並尊重他們的言論】
緬甸軍政府表示,緬甸執政軍事委員會正在與五個鄰國合作,並尊重他們的言論,以及對尊重緬甸穩定的任何國家予以同樣態度。路透社報導,緬甸軍方發言人佐敏吞說,中國與緬甸是朋友,但沒有具體說明其他國家,或他們的合作程度。他說,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曾表示,他希望繼續與國際社會成為朋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3-1133551
*【拜登籲國會立即加強控槍立法“拯救生命”】
美國在一周內接連發生重大槍擊事件。美國總統拜登23日呼籲參議院立即通過眾議院此前批准的槍支法案,加強控槍立法。拜登說,國會應立即採取行動,禁止攻擊性武器和大容量彈匣,堵住購槍背景調查程式中的漏洞,以“拯救生命”。他說:“這不是、也不應該是黨派問題,而是美國的問題。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美國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在控槍問題上歷來分歧尖銳。在拜登政府支持下,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3月11日通過了兩項加強購槍背景調查的法案。由於兩黨在參議院各占50席,美國媒體預測這兩項法案很難獲得在參議院闖關所需的60票門檻。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4-1133710
*【美科州超市槍擊案10人死 槍手落網面對10項謀殺罪】
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一家超市週一發生槍擊案,造成包括一名員警在內的10人死亡。槍手當場落網,他面對10項謀殺罪,但目前還不清楚其犯案動機。當地時間週一下午2時30分左右,博爾德市警方接到一家King Soopers超市發生槍擊事件的報案,之後在幾分鐘內趕到現場。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24-1133628
*【反亞裔情緒並非美國獨有 歐澳等地針對亞洲人仇恨罪案也增加】
至少有11名東亞和東南亞民族後裔的人接受CNN採訪時描述了種族歧視和排外事件,例如人們在火車上遠離他們、對其謾駡甚至進行人身攻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24-1133624
*【貿易代表戴琪: 美將重建盟友關係積極投入貿易交流】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聲明稿稱,戴琪與各國貿易部長通話時強調,貿易必須應對氣候變遷和種族平等問題,並一起努力應對有關強迫勞動及其他與中國有關的議題。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24-1133627
*【美國務卿布林肯訪北約 誓言重建和振興同盟關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週二訪問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總部時,誓言重建和振興跨大西洋軍事同盟關係。布林肯是美國總統拜登就任以來,首位訪問北約的美國高級官員。布林肯說,北約處在關鍵時刻,只要化解有關土耳其和俄羅斯天然氣的內部爭端,北約就能變得更強大。布林肯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會面時說:“我來這裡是為了表達美國對北約的堅定承諾。美國首先要重建與北約盟國的夥伴關係,我們要重振北約。”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24-1133629
*【接種疫苗後放鬆警惕 美國四州疫情反彈惡化】
在美國如火如荼推進冠病疫苗接種之際,一些州的冠病疫情卻有惡化的跡象。衛生官員擔心,變種病毒肆虐和人們放鬆警惕將抵消接種疫苗對於防疫的作用。根據美國衛生部資料,密西根和明尼蘇達兩州近期冠病感染者激增,兩地醫院接收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分別上升了70%和32%。紐約和紐澤西兩州的每天住院人數也止跌回升。據彭博社追蹤報告,這四州人口接種疫苗的比率在19%至21%之間,與全國總體水準一致。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24-1133622
*【巴西單日冠病死例首次破3000 衛生部長再換人】
巴西的冠病疫情持續惡化,23日該國的單日死亡病例首次超過3000起。路透社報導,巴西衛生部通報,過去24小時增加3251起死亡病例,累計死亡人數逼近29萬9000,僅次於美國。同日,一再淡化疫情嚴重程度,並不斷質疑冠病疫苗可靠性和封鎖措施的巴西總統波索納洛,主持了第四位衛生部長的宣誓儀式。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4-1133729
*【歐盟擬收緊冠病疫苗出口管制】
歐盟將公佈更嚴格的冠病疫苗出口管制措施,以阻止冠病疫苗生產商向英國和其他接種率高的國家出口疫苗。彭博社報導,歐盟現行的出口措施承諾不會中斷對約90個國家的疫苗供應,也為履行歐洲合約的製藥公司如輝瑞和莫德納等提供了保護。但歐盟一名高級官員說,根據布魯塞爾起草的一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規定,這兩項豁免均可取消。歐盟委員會的新舉措意味著該集團可以禁止向所有不互惠國家出口冠病疫苗,而英國將是其主要目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4-1133709
*【佛奇: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可能非常好” 但公司聲明引關注】
美國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說,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可能非常好,但獨立審查委員會對於該製藥商在本周的新聞稿中所提供的資料表示關注。他補充說,但資料和安全監測委員會對阿斯特捷利康在公開聲明中的資料“有些過時,實際上可能有些誤導”表示“關注”。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3-1133573
*【阿斯特捷利康將公佈美國臨床試驗最新資料】
被美國衛生部官員批評提供“過時資料”的48小時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宣佈,將發佈其在美國進行的臨床試驗的最新資料。美國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表示,獨立監督小組指阿斯特捷利康的臨床試驗資料可能包含過時資料,這使他們無法對疫苗作全面的評估。該研究所所長佛奇說,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失誤。阿斯特捷利康表示,週一公佈的79%疫苗效能是從截至2月17日的資料進行的中期分析得出的。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4-1133732
*【泰研發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明年料可投入生產】
泰國自行研製的一種冠病疫苗開始進入臨床試驗,如果一切順利,預計明年可以投入生產。泰國衛生部表示,若能成功自製冠病疫苗,泰國將無須依賴外國製藥商供應疫苗,其疫苗接種計畫將可享有更大的伸縮性。這款稱為NDV-HXP-S的疫苗是由泰國公共衛生部屬下的政府製藥組織、泰國瑪希隆大學熱帶醫學系以及美國一個非盈利組織聯合研發。該疫苗採用去活化病毒來觸發免疫力。實驗室測試顯示這款疫苗有效之後,臨床試驗週一啟動,四名志願者率先接種。
https://beltandroad.zaobao.com/beltandroad/news/story20210324-1133607
*【歐盟制裁後 中國駐德等多國大使分別提出交涉】
在歐盟宣佈就新疆問題制裁中國後,中國駐德國、丹麥、比利時、荷蘭大使分別向所在國外事部門提出嚴正交涉。據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網站消息,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23日緊急約見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貝爾格,就歐盟外長會藉口所謂新疆人權問題作出單邊對華制裁決定,向德方提出嚴正交涉,並通報中方有關反制措施。吳懇就涉疆問題闡述中方立場時強調,此次事件完全是歐方挑起,中國必須予以回應,並敦促包括德方在內的歐方立即停止和糾正錯誤做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324-1133733
*【北京反制歐盟後 法德等歐洲多國急召見中國大使】
歐、美、英、加相繼宣佈對中國官員及實體實施制裁後,北京隨機宣佈對歐盟10名官員及四個組織採取反制措施,法國22日宣佈召見中國大使後,德國昨天召見中國大使,歐洲其他國家緊跟其後。據法新社報導,德國外交部稱,在中國對歐盟實行制裁後,德國23日召見中國大使進行“緊急會談”。德國國務卿Miguel Berger稱,中方的制裁是不適當的升級,它會使歐盟和中國的關係更加緊張。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324-1133730
*【美中貿易承諾中國貿協承諾採購美商品金額 中國僅購三分之一】
彭博社分析中國官方資料指出,中國遠遠落後於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定中的兩年採購目標,迄今僅購買了其承諾購買額的約三分之一。報導稱,自從貿易協定在2020年1月簽署的14個月來,中國採購的美國農產品、製造品和能源產品的總金額為1230億美元。這是2020-2021年3780億美元採購目標的32.6%。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324-1133728
*【出口民調:納坦雅胡在議會選舉未能取得絕對多數】
出口民調顯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領導的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在第24屆議會選舉中領先,但未能取得絕對多數。根據出口民調,利庫集團在議會120席中取得54至55席。在電視臺發佈這些數字不久,納坦雅胡就在推特上說;“很顯然絕大多數以色列公民都是右翼支持者,他們希望有一個右翼政府。”以色列第13頻道電視臺當晚公佈的出口民調顯示,利庫德集團獲得議會120個席位中的32席,位居第一;前財政部長拉皮徳領導的中左翼政黨“擁有未來”黨獲得16席;中間黨派藍白黨、宗教政黨沙斯黨、“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黨、阿拉伯政黨聯盟“聯合名單”黨四個政黨各獲得8席。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4-1133719
*【美官員指朝鮮週末試射兩枚短程導彈】
美國官員披露,朝鮮在週末試射了兩枚短程導彈。一名專家認為,為爭取放寬制裁,朝鮮此次的舉措相對溫和。路透社報導,要求不具名的兩名美國官員拒絕提供有關試射的詳情。自2月中以來,拜登政府通過多個管道嘗試接觸朝鮮,但未獲得回應。《華盛頓郵報》率先報導試射的消息,五角大樓拒絕予以置評。朝鮮駐聯合國代表團也沒有立即回應媒體詢問。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4-1133708
*【聯合國對沙烏地阿拉伯提出的葉門和平倡議表示歡迎】
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哈克在例行記者會上說:“聯合國對沙烏地阿拉伯宣佈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結束葉門衝突表示歡迎。這與聯合國的倡議方向一致。我們同時歡迎沙烏地阿拉伯對聯合國努力的支持。”哈克說,聯合國葉門問題特使馬丁·格里菲思日前強調,葉門應儘早達成全國範圍的停火,重新開放葉門首都沙那機場的民用航班,允許更多的燃油和商品進入荷台達港,以及重啟結束衝突的政治進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323-1133562
*【修讀資訊科技年輕人減四成 英國或正面臨數碼人才荒】
自2015年以來,英國中學會考(GCSE)中選擇修讀資訊科技的年輕人暴跌了40%;與此同時,市場對人工智慧、雲端和機械技術的需求則不斷上升。英國一個智庫警告,英國正邁向面臨“災難性”的數碼人才荒。專家指出,數碼技能對於冠病疫情後的經濟復蘇至關重要,不過,調查顯示,有七成的年輕人希望雇主能資助員工學習數碼技能,但只有半數的受訪雇主願意提供培訓。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24-1133625
*【委內瑞拉陷經濟危機 墳場成無家可歸者棲身處】
委內瑞拉深陷經濟危機,當地墳場成了無家可歸者棲身之地,盜竊者也會來挖墳尋寶,他們連頭骨和骨頭也拿去賣給一些宗教業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324-1133626
臺紐經濟合作協定門檻金額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團長週記07】
陸韓FTAX臺灣的啟示。
星期一早上手機新聞app跳出的一則即時新聞,驚醒了許多人。
「中國大陸、南韓 達成自由貿易協議」
前一晚,球是贏了,今天,我們又輸了什麼?
臺灣社會對於這件事有諸多不同立場的的論戰:
有老闆認為將來可能只剩15K,
有人反駁這樣沒競爭力的企業乾脆離開臺灣。(註1)
有學者認為對臺灣立時衝擊甚大,
另一群學者認為政府恐嚇人民,還有5到20年緩衝。(註2)
有官方機構統計總計將衝擊最高6500億元,
有人認為計算方法有錯誤。(註3)
有官員認為大陸市場將拱手讓韓,
有人舉外資報告及韓國報紙評論認為沒那麼嚴重。(註4)
但也有外資認為立即性衝擊的確不大,
但對臺灣產業來說將是長期空頭。(註5)
關於中國大陸與南韓之間的FTA對臺灣究竟有多少衝擊,眾說紛紜,因著角色與利益關係的不同與瞭解深淺,各方也許都有道理,如何理解對方的動機?爭點是什麼?
這幾天花時間看了不少相關新聞報導與文章,簡單來說,台韓同為出口型經濟,中國大陸已經成為雙方共同最大貿易國,再加上雙方貿易結構相近程度高達77%,臺灣產品在大陸的市占率最主要敵手即為南韓,勢必會受到南韓商品的競爭與衝擊與取代,業界稱之為「翹翹板作用」(韓上台下)。
有人認為並非立即生效,包括到簽訂還有一段時間,商品開放內容也分成5年至20年的期程去降低關稅,所以不用太擔心。前面的敘述大致上對,但我並不認為可以就此懶惰地導出「所以不用太擔心」如此事不關己的說法,說這句話的人,想必不是在大陸有訂單的業者(無論大中小)與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
試問,無論是股票、期貨、訂單佈局,如果你已經預知一個確定必然會發生的趨勢(先不考慮產品品質):韓國商品與料件將越來越便宜,臺灣商品因為諸多原因將無法透過簽訂FTA降低價格,你會盡快轉單,與其他人競爭商品將會更便宜的韓國廠商訂單與相關有升值潛力的金融產品,還是等到五年後才動作?
我在陸韓FTA簽訂的隔兩天於臉書上看到這篇文章(註6:http://ppt.cc/e5xI),是一個中小企業主的哀嘆。她爭取許久的每個月三萬瓶指甲水的訂單原本已談好,陸韓FTA的消息一出,馬上被抽單。
我無意舉極端例子證明好像臺灣要完蛋,這位中小企業主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也可能只是少數台商。我也無意在此討論經濟發展&公平正義&國家安全之間的爭論,信者恆信,重者恆重,我只想表達很現實地,有人的確馬上因此受到了影響,也許,不只她一個。
再來是商品品質的問題,許多學者專家與網友都點出問題在:
「產業應該要轉型,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商品,而非靠關稅的小利來競爭」。
我同意這個說法。在自由經貿區域高度擴展與彼此重疊的狀況下,到最後各國競爭的決勝點絕對依然是產品的品質,否則為何人手一隻IPhone?(立基於品質之上的品牌信任。)
FTA其實可以將其理解成是一個「助攻擴展版圖的工具」,是擴展本國商品販售領域,也就是所謂「經濟領土」的敲門磚。但擴大版圖之後,你的商品能否跟外國商品共同在中國大陸競爭,或你的商品能否在人家母國競爭(htc賣到韓國去的狀況?),依然要靠品質與商品本身附加價值決定。
然而,許多傳統產業毛利本來就不高,臺灣長期注重代工忽略發展品牌與產業轉型的狀況下,先不去歸咎到底是誰的錯,務實看待今天我們所面臨到的現實是:許多產業無論是先天性質問題或後天經營方向的選擇,就是靠那幾%毛利在支撐運轉,無法有太多盈餘資金投入研發或轉型,更遑論快速地做到提升商品附加價值。臺灣產業當然可以慢慢地乖乖練功,不要越級打怪,但韓國已經不給我們這個時間。
就連此次簽訂陸韓FTA的韓國,國內媒體都認為應該要藉此機會來調整產業體質加快轉型,而不是先轉型再簽FTA(當然也可以並進),他們把FTA當作強迫產業轉型的動力之一:(同註4)
「三大報皆認為,韓國將可藉韓中FTA來調整當下產業體質,透過轉型與升級,方可提升自身競爭力。《朝鮮日報》認為中韓FTA締結,因中國廣大內需動力,未來將能減少輸出面臨極限的困境,中國市場將成韓國在經濟上的新突破窗口。
三大報最關注產經動向的《中央日報》認為,FTA締結後,以加工貿易為中心的出口結構將不再具有效益,包括農業在內,韓國產業針對中國消費市場須直接打出以高附加價值為中心的商品戰略,才能克服與生存。」
整段有三個重點:
1. 藉韓中FTA來調整當下產業體質,透過轉型與升級,方可提升自身競爭力。(以FTA來逼迫國內產業轉型,提升競爭力)
2. 中國廣大內需市場,未來將能減少韓國輸出面臨極限的困境,中國市場將成韓國在經濟上的新突破窗口。(擴大經濟領土)
3. 韓國產業針對中國消費市場須直接打出以高附加價值為中心的商品戰略,才能克服與生存。(高附加價值商品)
簡單比較比較目前台、韓的FTA成果(同註5):
臺灣已簽署7個、涵蓋8個國家,FTA貿易覆蓋率9.7%,若含兩岸ECFA則達約27%。
南韓簽署11個,涵蓋49國,FTA貿易覆蓋率達39%,加計中韓FTA後更高達62.5%。
南韓能夠產業轉型相對成功的原因,除了國家長期的經營策略就是以國際化、自由化為大方向,具體來說以和各國簽訂FTA為目標,除保護國內農業、汽車等產業外,以FTA的「give and take」(與他國的條件交換)(註7:http://ppt.cc/zwMA)逼迫國內其他具有出口價值,可攻城掠地外銷全世界的產業進行轉型與升級,以確保韓國商品進入他國之後可以和外國與對方本國產品一爭長短。
然而,臺灣受限於國際地位有限、外交困境,在簽訂FTA上僅能依靠臺灣自有的科技與經貿實力與少數邦交國走出去,要和主要國家締結經濟或投資相關協定,難上加難,更有「中國大陸門檻」(不和大陸簽ECFA,其他國家有疑慮。也有人稱之為「中國因素」)的牽制,以致於近年來僅在2010年與大陸簽訂ECFA後,得以陸續在2011年與日本簽署投資協議,2013年7月與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定以及2013年11月再與新加坡完成簽署經濟夥伴協定。短期內要如韓國一般大舉擴張「經濟領土」,讓MIT產品找到更多出口訂單,有其難度。也因此當原有的經濟領土受到侵犯,對臺灣的衝擊來說絕不可僥倖看待。
很多人認為兩岸經濟交流或全球自由貿易只是圖利大財團、大公司、國際資本,如何分配得更公平當然是重要問題,特別是對年輕人(想想我們的GDP成長但薪水卻停滯的荒謬)。但這些涉足兩岸或國際貿易的公司,無論大、中、小,都有大至數十萬、小至數人的員工要養,這些人背後是無數的家庭。
(此篇準備PO出時看到一篇談中小企業其實才是最大受害者的文章,因為大企業有移動能力,中小企業較無,同場加映於此:http://ppt.cc/XnUh)
企業沒訂單,只好外移其他有更多FTA(或經濟領土)的國家,無良一點或無力轉型的企業繼續秉持cost down思維外移至勞力成本低廉處維持營運,將連帶造成薪資下降(有工作但大家薪水很低)、失業率提高(更慘,有些人直接沒工作)。這樣的困境,是立即而真實的擺在這些企業主與員工面前的,比大家都知道但也無法馬上做到的「產業應該要轉型,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商品,而非靠關稅的小利來競爭」真實得多。
產業轉型對許多企業與廠商來說是痛苦的,一輩子就靠這一兩把刷子吃飯,一時之間改不了。但知識經濟與全球貿易的時代,不創新只有等死,想要依靠政府保護或Cost down思維存活下去的企業,不夠積極進取也不負責任,長期來看更只會傷害企業本身的利益與國家競爭力。連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毫無本錢都願意嘗試創新、動手創業,資源與經驗相對豐厚許多的大企業、中廠商,憑什麼不改變?
經濟國難當前,朝野都宣稱要趕緊因應,「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今晚表示,中韓若簽署FTA,確實對臺灣形成重大挑戰,朝野雙方必須共同面對這攸關臺灣政經變局的大事,『民進黨不會迴避,也願意與執政黨來共同面對』(註8:http://ppt.cc/tlkr)。」我在這裡不想再去重提在野黨杯葛了多少次兩岸監督協議的提案或是霸佔多少次主席台來阻擋臺灣跟它的第一大貿易體簽訂後續貿易協議的內容,其中有許多非經濟因素。不過若連在野黨立院黨團總召都稱中韓若簽署FTA是「對臺灣形成重大挑戰、攸關臺灣政經變局的大事」,我想應該很難有人再去強辯這件事對臺灣無關緊要。
不知是從何時開始,當每次討論到公共議題,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在於究竟誰說的最正確,而是大家都只認為自己相信的才正確,一找到和自己意見雷同的權威機構、專業說法便如獲至寶,大肆宣揚,雙方難以有所交集,是當下臺灣社會,尤其網路世界的公共論述常見的景象。
我們以為網路社群的連結會帶來快速溝通的便利與開放討論的風氣,卻反而因為好友圈(特別是facebook)封閉的可操作趨同性(意見不合即刪好友/只和意見相似者當朋友),形成意見趨同的狀況,更加聽不到不同的意見,有人稱之為「逆沈默螺旋」。(註9:http://ppt.cc/yIqE)
政府是掌握了真理的智者的說法,是一種知識與專業菁英的傲慢,也低估現實中眾人的智慧,但政府至少是擁有最多資訊、也相對瞭解狀況的部門。然而,當這樣一個人指出危機,努力尋找解方,無論他所指出的危機方向與內容是否正確,常見的第一反應是不願思考,直接指控說這個人打恐嚇牌,以為這樣就可以躲回舒適圈裡安慰自己:「都是恐怖的幻覺,嚇不倒我的」、「臺灣沒那麼慘,還有時間」,或更糟,經過思考與搜尋後找到了一些論述來說服自己:「哈,政府果然只是在恐嚇」。
如果政府的憂慮真的錯了,那算你幸運矇對,天佑臺灣。
但這樣的態度,絕對無助於解決問題。
如此「攸關臺灣政經變局的大事」,我個人寧可憂慮以待,至少比盲目樂觀好。
臺灣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待,我不確定,
但我想大家都已經看到了:
韓國不會留下任何時間給我們,It leaves us behind。
(圖來源:天下雜誌:〈韓國啟示錄 自由貿易的美麗與殘酷〉http://topic.cw.com.tw/freeTrade/pg4.aspx)
註1:
http://ppt.cc/TyHX
〈民團:政府別拿中韓FTA恐嚇人民〉,沃草,綜合報導,20141113。
註2:
http://ppt.cc/MFyo
〈賴中強,中韓FTA調適期長 勿過度緊張〉,NewTalk 新頭殼 20141110。
註3:
http://goo.gl/lUCNiF
〈中韓將簽FTA 經部:衝擊金額上看6500億〉,ETtoday財經新聞,20141110。
註4:
http://ppt.cc/egGm,
〈打臉馬政府 外資報告:中韓FTA衝擊小〉,TVBS,戴元利,20141113。
http://ppt.cc/~dW2,
〈韓媒:韓中締結自貿協定FTA喜憂參半〉,楊虔豪,BBC中文網,20141111。
註5:
http://ppt.cc/fEV-,
〈中韓FTA 外資高喊不妙〉,魏興中,經濟日報,20141112。
註6:
http://ppt.cc/e5xI
註7:
http://ppt.cc/zwMA
〈韓中締結FTA 韓產業得失概觀〉,楊虔豪,BBC中文網,20141110。
註8:
http://ppt.cc/tlkr
〈中韓將簽FTA 柯建銘:朝野共同面對〉,黃揚明,蘋果日報,20141110。
註9:
http://ppt.cc/yIqE,
〈社群時代的特殊現象 -"逆沉默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