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香港還有「體制內抗爭」嗎?其實之前根本沒這件事】
有人問我,香港人爭取民主自治,在體制內已經沒有空間,接下來應該怎麼辦?或者,運動本來就不理體制?
香港的有限民主自由是中國和西方默契下的產物
香港的有限民主自由,其實與中國改革、「與西方交好」的國家戰略緊密綑綁。因為港英時期的政治改革,香港逐漸有越多越多民選議員,包括地區上的區議員、全港事務的立法會議員。《基本法》對達致普選也有含糊承諾。
這個空間,吸收了很多不滿聲音進入體制,中方在回歸初期也大致沒有動這套制度,而是用國家機器資源培植選舉親兵,與民主派的選舉力量一直抗衡著。香港的政治抗爭,慢慢變成由專業從政者於議會發聲,佐以群眾必要時出來遊行示威表達壓力、表達民意,跟政權周旋。不管是有事想爭取,或者反對某些政策施行。
然而歸根究柢,香港有選舉有自由,甚至有自治成份,都是中國和西方默契下的產物。這個默契在2010年代開始打破,香港因為「國際關係」而誕生的政治經濟體系,就馬上改變,說明以議會、選舉為中心的反對運動,其實一點也不穩固。之前能夠存在,並不是路線管用,而是受益於中美媾和,雙方都需要香港的時代紅利。一旦上層秩序改變,各種問題就在香港憑空出現。法庭開始用政治色彩極濃的《暴動罪》重判抗爭者、有人開始被禁參選、有議員開始被取消資格。這是 2003 年至 2019 年香港政治的超簡略版本。
民主政團提前沉淪
弔詭的是,香港還未得到民主,很多民主政團已經有能力急不及待擴充營業,轉營為選舉機器。因為選舉帶來的資助,令政黨開支散葉。高級的政黨,就可以建立較有規模的選舉機器。選舉機器的存在,自然是為了確保下一屆繼續選到,甚至拿到更多席位,各國都是這樣。也有很多議員在家大業大之後,想的早已不是冒險犯難推進局面,而是進入議會薪津所帶來的中產生活,打算著如何在均勢(equilibrium)下繼續維持均勢,未創業就進入守成階段。
在議會機制確立穩定之後,民主運動和大眾啟蒙的事業反而慢慢陷入低潮。自2003年大遊行之後,幾乎就沒有大事,到 2010年前後才重新解凍。而當新解凍之後,就馬上有了內部矛盾。在示威現場,以及不同政治議題,業餘示威者和政治素人總希望加速,但由議席構成的泛民則多數想維持衝突「可控」;前者想盡力向前走,後者覺得打長期戰才有可能成功,這次不成功也沒所謂。這只是那個時空的「議員產業鏈」其實還大體健在,被排擠的只是年輕人,所以中老年人政圈並不在乎,並不感知。
「無大台」思想的誕生
這些互相排擠和世代鬥爭的黑暗戲碼,台灣人在聽香港人講政治時,經過漂白,多數不會聽到。2014 年雨傘運動就充滿了以佔領區域來分類的「旺角民主派」和「金鐘民主派」的鬥爭,平民與菁英,小眾與大眾,分庭抗禮。「無大台」的思想就是在 2014 年的旺角誕生。
自2014以後,香港的政治運動已經由素人主導,沒有太多大動作是由議會策動的。曾經在議搞議會抗爭的激進派,都慢慢因為政府收緊空間(並獲保守泛民議員投票支持),作用也越來越小。2014年佔領運動、2016年的旺角警民衝突、2019年的反送中,主要由市民自發,用網絡做動員聯絡。這些事實證明了香港爭取民主「重回正軌」,政治的事既然是眾人之事,就需要大眾一齊參與。西裝革履的政治菁英在議會裡沒錯可以辯論,但體制上立法會議員權力很小,香港是「行政主導」,當政府不講道理章程的時候,議員就沒用,議會戰線就沒用。或者當我們面對的決定是北京人大開出,不管是香港的議會、法庭都沒有法力去抗衡,好像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圈,一念就緊。
「體制內抗爭」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存在
「體制內抗爭」其實是以前某些泛民為了維護自己社經政治地位,拋出來愚弄選民的。體制路線民主運動,因為立法會的權力限制而先天困難重重,還未計人大決議擁有香港事務的絕對法定效力,不容挑戰,再不說議會路線的基礎,完全是依靠大國之間的默契,十分脆弱。從回歸到現在,中間的「運動真空」,其實是償還以前民主運動被議會吸納的風流債。
我們都幻想過,即使如此,選一些人入去議會,應該可以做點甚麼,但結果無一不是事後發現自己太天真了。循體制路線去爭取,前提就是體制要穩定,否則你投入去的資源,就會如泥牛入海。選舉就是一個例子,當你動員了很多錢很多人力去選,選民也投給你,但整個議席可以因為長官一念意志而取消,那是不是一個路線?是,但那是一個年年輸錢的路線。
現在選舉制度完全改制,但民選議員的體制影響力將會減到最低。可能還會有人去選,但連以前的消極功能都不會有,最多是以「民主派」的身分在裡面當個花瓶,令議會顯得沒那麼獨裁。體制路線、議會路線,至此絕了,但其實一種不存在的東西,是沒有絕或不絕的,它本來無一物。
香港泛民派的體制路線幻象破滅
上一代泛民被中國打壓,有人說,其實泛民對中國都很有功,為甚麼今日連留點情都沒有。例如民主派老兵梁耀忠,他在2016年議會的議長選舉時,本來因為「議員資歷深」而按規則可以主持,但他竟然自己放棄主持會議,然後北京就成功選出一個親北京議長。而例如在西方和香港中老年一代充滿光環的李柱銘,曾幾何時都為中國做說客,遊說美國維持中國「正常貿易地位」、遊說大家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等。談到這些歷史,有人會義憤填膺認為他們賣港,泛民賣港。
我不認為他們正在受獄,就要人死為大,就不能談論他們的政治得失。我不會說他們是為中共維穩,他們也想維穩,但他們是為自己,為自己熟悉和成長的那個香港——但整件事最悲劇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們想維護的東西,在歷史中某個時段剛好又是中國想要的。例如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對中國的用處,大過對你和我,這大家都明白。其他例如法治、選舉、法律、民族身分等也是。到時間段轉變了,中港兩邊追求的東西就不再一樣,但這封分手信,香港人沒有接到,大部分香港人都是很遲才自己領會到,中國自己改變了,然後香港人發現以前自己受中國指令或請求守護、保留和相信的東西,一夕之間被定性為敵人。
他們跟新一代為理念和策略吵過很多,傷了和氣,但究柢只是因為想維護這些幻象,一種中美政治所釋出的「香港有體制」、「有險可守」的幻象,十分不值得,他們當然是受害者,但更是自己的意底牢結的受害者。他們被自己欺騙了。
所以香港其實一向沒有體制路線,或者說到現在才被迫承認,原來此路不通。然而此路不通,同樣標誌路線探索的重生。
民主運動的未來,在於有多少人能夠不依體制,也能立法事。香港民主運動是在 2014年reboot的,reboot後抗爭形式、廣度、深度、影響力都層層升級,所以引致北京動大手術。以前的冰封期沒有這種事,因為根本沒有具威脅性的民主運動。當時的民主派,始終壓得住場。民主陣營沒人敢挑戰腐老的高層,對北京來說,香港主流群眾,不能靠形象不佳的建制派去圈養,所以就只能靠司徒華、李柱銘這些形象好的人。只要泛民菁英能夠對香港人一錘定音,中國的對港政策應該就有領路人,香港人會較易接受,但因為任務太大,這首先毀掉了作為龍頭的民主黨的權威。
2010年政改爭議,民主黨決定與北京密談並決定那次不民主政改,受很多人批評,民主陣營裡面的人都在批判,後來出現一些分裂。這些傳統大黨本來應該是中國的策略性同盟,但使用和操作過程導致泛民權威進一步流失。之後新一代、新運動、新論述崛起,泛民菁英對中國管治香港的作用越來越少,中國就馬上不再尊重他們,並視他們為外國勢力代理人一網打盡。
真實的香港民主運動
至於未來應該如何,未來其實已經決定了。當假戰線消失、中美全球化圖景蒸發,香港民主運動就進入正常。這正常裡面當然充滿了危險、血汗、生與死,但這畢竟是爭取任何事都需要的。我們沒有為流血流汗爭取之前享受的自由和局部選舉,現在承受沒有自由和選舉,正是天道好還,也是歷史的公平運作。一切重新開始,人們儲蓄實力、修心養性、與敵同行、廣結善緣、浪蕩天涯、枕戈待旦……跟其他人一樣,沒有分別。
歷史優待我們,令我們上一輩不用面對,不用學習,我們現在就要補課。這件事要怎樣走下去,我不敢妄加指點,但香港的民主運動,終於走出了瓶頸。我們好像Matrix裡面的Neo,走出了虛擬世界,之後看見的真實世界,卻是頹敗的曠野,但在那裡建立出來的東西都會是真實的、有用的。香港人遲了出發,但終究是出了發,最終還是會走上其他族群走過的路。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50的網紅小雞仔Chick891025,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荒野行動の精華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JrGWJKyC28AEnpfEnhTsM60jyEB0H65 【小雞仔の各種網站相關連結】 https://linktr.ee/Chick891025...
與敵同行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香港還有「體制內抗爭」嗎?其實之前根本沒這件事】
有人問我,香港人爭取民主自治,在體制內已經沒有空間,接下來應該怎麼辦?或者,運動本來就不理體制?
香港的有限民主自由是中國和西方默契下的產物
香港的有限民主自由,其實與中國改革、「與西方交好」的國家戰略緊密綑綁。因為港英時期的政治改革,香港逐漸有越多越多民選議員,包括地區上的區議員、全港事務的立法會議員。《基本法》對達致普選也有含糊承諾。
這個空間,吸收了很多不滿聲音進入體制,中方在回歸初期也大致沒有動這套制度,而是用國家機器資源培植選舉親兵,與民主派的選舉力量一直抗衡著。香港的政治抗爭,慢慢變成由專業從政者於議會發聲,佐以群眾必要時出來遊行示威表達壓力、表達民意,跟政權周旋。不管是有事想爭取,或者反對某些政策施行。
然而歸根究柢,香港有選舉有自由,甚至有自治成份,都是中國和西方默契下的產物。這個默契在2010年代開始打破,香港因為「國際關係」而誕生的政治經濟體系,就馬上改變,說明以議會、選舉為中心的反對運動,其實一點也不穩固。之前能夠存在,並不是路線管用,而是受益於中美媾和,雙方都需要香港的時代紅利。一旦上層秩序改變,各種問題就在香港憑空出現。法庭開始用政治色彩極濃的《暴動罪》重判抗爭者、有人開始被禁參選、有議員開始被取消資格。這是 2003 年至 2019 年香港政治的超簡略版本。
民主政團提前沉淪
弔詭的是,香港還未得到民主,很多民主政團已經有能力急不及待擴充營業,轉營為選舉機器。因為選舉帶來的資助,令政黨開支散葉。高級的政黨,就可以建立較有規模的選舉機器。選舉機器的存在,自然是為了確保下一屆繼續選到,甚至拿到更多席位,各國都是這樣。也有很多議員在家大業大之後,想的早已不是冒險犯難推進局面,而是進入議會薪津所帶來的中產生活,打算著如何在均勢(equilibrium)下繼續維持均勢,未創業就進入守成階段。
在議會機制確立穩定之後,民主運動和大眾啟蒙的事業反而慢慢陷入低潮。自2003年大遊行之後,幾乎就沒有大事,到 2010年前後才重新解凍。而當新解凍之後,就馬上有了內部矛盾。在示威現場,以及不同政治議題,業餘示威者和政治素人總希望加速,但由議席構成的泛民則多數想維持衝突「可控」;前者想盡力向前走,後者覺得打長期戰才有可能成功,這次不成功也沒所謂。這只是那個時空的「議員產業鏈」其實還大體健在,被排擠的只是年輕人,所以中老年人政圈並不在乎,並不感知。
「無大台」思想的誕生
這些互相排擠和世代鬥爭的黑暗戲碼,台灣人在聽香港人講政治時,經過漂白,多數不會聽到。2014 年雨傘運動就充滿了以佔領區域來分類的「旺角民主派」和「金鐘民主派」的鬥爭,平民與菁英,小眾與大眾,分庭抗禮。「無大台」的思想就是在 2014 年的旺角誕生。
自2014以後,香港的政治運動已經由素人主導,沒有太多大動作是由議會策動的。曾經在議搞議會抗爭的激進派,都慢慢因為政府收緊空間(並獲保守泛民議員投票支持),作用也越來越小。2014年佔領運動、2016年的旺角警民衝突、2019年的反送中,主要由市民自發,用網絡做動員聯絡。這些事實證明了香港爭取民主「重回正軌」,政治的事既然是眾人之事,就需要大眾一齊參與。西裝革履的政治菁英在議會裡沒錯可以辯論,但體制上立法會議員權力很小,香港是「行政主導」,當政府不講道理章程的時候,議員就沒用,議會戰線就沒用。或者當我們面對的決定是北京人大開出,不管是香港的議會、法庭都沒有法力去抗衡,好像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圈,一念就緊。
「體制內抗爭」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存在
「體制內抗爭」其實是以前某些泛民為了維護自己社經政治地位,拋出來愚弄選民的。體制路線民主運動,因為立法會的權力限制而先天困難重重,還未計人大決議擁有香港事務的絕對法定效力,不容挑戰,再不說議會路線的基礎,完全是依靠大國之間的默契,十分脆弱。從回歸到現在,中間的「運動真空」,其實是償還以前民主運動被議會吸納的風流債。
我們都幻想過,即使如此,選一些人入去議會,應該可以做點甚麼,但結果無一不是事後發現自己太天真了。循體制路線去爭取,前提就是體制要穩定,否則你投入去的資源,就會如泥牛入海。選舉就是一個例子,當你動員了很多錢很多人力去選,選民也投給你,但整個議席可以因為長官一念意志而取消,那是不是一個路線?是,但那是一個年年輸錢的路線。
現在選舉制度完全改制,但民選議員的體制影響力將會減到最低。可能還會有人去選,但連以前的消極功能都不會有,最多是以「民主派」的身分在裡面當個花瓶,令議會顯得沒那麼獨裁。體制路線、議會路線,至此絕了,但其實一種不存在的東西,是沒有絕或不絕的,它本來無一物。
香港泛民派的體制路線幻象破滅
上一代泛民被中國打壓,有人說,其實泛民對中國都很有功,為甚麼今日連留點情都沒有。例如民主派老兵梁耀忠,他在2016年議會的議長選舉時,本來因為「議員資歷深」而按規則可以主持,但他竟然自己放棄主持會議,然後北京就成功選出一個親北京議長。而例如在西方和香港中老年一代充滿光環的李柱銘,曾幾何時都為中國做說客,遊說美國維持中國「正常貿易地位」、遊說大家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等。談到這些歷史,有人會義憤填膺認為他們賣港,泛民賣港。
我不認為他們正在受獄,就要人死為大,就不能談論他們的政治得失。我不會說他們是為中共維穩,他們也想維穩,但他們是為自己,為自己熟悉和成長的那個香港——但整件事最悲劇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們想維護的東西,在歷史中某個時段剛好又是中國想要的。例如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對中國的用處,大過對你和我,這大家都明白。其他例如法治、選舉、法律、民族身分等也是。到時間段轉變了,中港兩邊追求的東西就不再一樣,但這封分手信,香港人沒有接到,大部分香港人都是很遲才自己領會到,中國自己改變了,然後香港人發現以前自己受中國指令或請求守護、保留和相信的東西,一夕之間被定性為敵人。
他們跟新一代為理念和策略吵過很多,傷了和氣,但究柢只是因為想維護這些幻象,一種中美政治所釋出的「香港有體制」、「有險可守」的幻象,十分不值得,他們當然是受害者,但更是自己的意底牢結的受害者。他們被自己欺騙了。
所以香港其實一向沒有體制路線,或者說到現在才被迫承認,原來此路不通。然而此路不通,同樣標誌路線探索的重生。
民主運動的未來,在於有多少人能夠不依體制,也能立法事。香港民主運動是在 2014年reboot的,reboot後抗爭形式、廣度、深度、影響力都層層升級,所以引致北京動大手術。以前的冰封期沒有這種事,因為根本沒有具威脅性的民主運動。當時的民主派,始終壓得住場。民主陣營沒人敢挑戰腐老的高層,對北京來說,香港主流群眾,不能靠形象不佳的建制派去圈養,所以就只能靠司徒華、李柱銘這些形象好的人。只要泛民菁英能夠對香港人一錘定音,中國的對港政策應該就有領路人,香港人會較易接受,但因為任務太大,這首先毀掉了作為龍頭的民主黨的權威。
2010年政改爭議,民主黨決定與北京密談並決定那次不民主政改,受很多人批評,民主陣營裡面的人都在批判,後來出現一些分裂。這些傳統大黨本來應該是中國的策略性同盟,但使用和操作過程導致泛民權威進一步流失。之後新一代、新運動、新論述崛起,泛民菁英對中國管治香港的作用越來越少,中國就馬上不再尊重他們,並視他們為外國勢力代理人一網打盡。
真實的香港民主運動
至於未來應該如何,未來其實已經決定了。當假戰線消失、中美全球化圖景蒸發,香港民主運動就進入正常。這正常裡面當然充滿了危險、血汗、生與死,但這畢竟是爭取任何事都需要的。我們沒有為流血流汗爭取之前享受的自由和局部選舉,現在承受沒有自由和選舉,正是天道好還,也是歷史的公平運作。一切重新開始,人們儲蓄實力、修心養性、與敵同行、廣結善緣、浪蕩天涯、枕戈待旦……跟其他人一樣,沒有分別。
歷史優待我們,令我們上一輩不用面對,不用學習,我們現在就要補課。這件事要怎樣走下去,我不敢妄加指點,但香港的民主運動,終於走出了瓶頸。我們好像Matrix裡面的Neo,走出了虛擬世界,之後看見的真實世界,卻是頹敗的曠野,但在那裡建立出來的東西都會是真實的、有用的。香港人遲了出發,但終究是出了發,最終還是會走上其他族群走過的路。
與敵同行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用其他社媒也一樣不安全 只是令權力適度分散 | 盧斯達 on Patreon】
最近全球網民受各種環球政經事件觸發,signal 和 mewe 等非 Zuckerberg 服務,開始多人。
我是不相信世界有淨土的,如果懷著這個幻想去轉場,你到頭來還是會失望。說 WhatsApp 會分享資訊給 Facebook?沒人會喜歡自己說話時會被監控,但事實上網絡上沒有事物是安全,當你覺得某些服務比較安全,那通常是陷入更大的幻覺。
例如深網,即所謂不公開網絡,很多人在上面販毒、買賣奇怪商品、出暗花,貌似比較隱匿,但深網和網絡都是由其實都是由美國弄出來,CIA 為了隱藏自己,就將技術流出來,讓外面的人都參與一些,將官方活動大隱隱於市,好收集更多情報,喜歡時可以抓人,更喜歡時可以自己也可參與販運。所以深網浮面的時候,風靡了很多網絡技客,彷彿找到了真正的伊甸園,但幾年下來的總結,是深網更加不安全,因為裡面潛伏的政府力量其實更多。
離開某些網絡服務,不要懷抱一天光哂的想法,正如移民為了生活更好是合理,但不要以為外國就沒有共產黨。怎麼用網絡,在乎的是你閣下的身分。為甚麼外國毒販熱捧 Nokia 3310,除了必要時可以用來做武器,更重要是它甚麼都沒有,沒有網絡、沒有 GPS;但如果你是一般人,究竟 CIA 或者中國黑客知道你和朋友聊的明星八卦、家常便飯,有甚麼用?反過來說,你在 signal 商量怎樣搞恐怖襲擊就安全了嗎?安不安全是相對的,沒有絕對;如果你是拉登,你用 3310 都未必安全;那你是革命份子嗎?如果是,你要進修網絡資訊如何運作,但如果不是,你也可以為制衡 Zuckerberg 供獻一分力量,但你的資訊其實沒你想像中的那麼有價值。
你要抱著網絡上任何活動都會留下數碼足跡的覺悟,你要追求的不是某種服務,寄望它會保護你,你甚至要作好任何服務商最終都會出賣你的準備,並超前部署,讓這些足印就算變成呈堂證供,都不會有過度危害。
Facebook 曾幾何時都很親民,當時你說甚麼都很少有人刪你帖、封禁你的帳號,正如毛澤東也說過中國要分成二十多塊,但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Signal 和 mewe 也許會有一天如此,只要它們有一天也獨大了。始終現時網絡的底技術還是線性的,完全將身影隱藏是不可能。網絡服務商不出賣你,那 ISP 呢?很多網絡供應商的基建其實是華為製,你可以用 VPN 設多一重屏蔽,但 VPN 也是人搞的,也會出問題。
那網民轉場是否毫無意義?其實還是有意義,因為多立一些山頭,讓 Zuckerberg 無法完全壟斷資訊,要他們面對越大越大的反審查壓力,就反映在用戶流失或者在野派軟件的新增長。對待網站服務和對待從政者也一樣,扶起新人不是說完全相信新人不可腐化,只是制衡壟斷力量的手段,也鼓勵新技術的研發。因為舊社媒已不安其位,不只是提供平台,而是深度介入甚麼資訊可以散發,還擔任真理部的職能,開始用自己的權力定義甚麼是真實 (fact)。讓其他服務嘗一點市場力量的甜點,也是分散投資,分散投資就是分散風險。至少在 Facebook 禁你言的時候,你還有其他發言渠道。
造起一個勢,就鼓勵新技術。現在已經有人出聲,要建立下一代互聯網。技客總有一顆追求自由的心,他們總是追求回到盤古開初的互聯網,那是一個無王管的汪洋大海,而不是今日由很多巨頭所劃分的專制城邦。
這一波可能瓦解 Zuckerberg 的霸權嗎?看來不容易。因為霸權是由中老年人形成的,技術門檻是一回事,黏度和慣性又是一回事。很多人不看 TVB,但其他的很多人還是繼續貢獻慣性收視的,如果你要接觸到這些人,還是要用 Zuckerberg 。這些年來太多人的陣地建立在上面,是一個輿論力量。而如果 Zuckerberg 的系統完全由藍絲訊息主宰,看來也不是好事。畢竟使用一個服務軟件,不是講真心,而是講功利。他滲透你,你也沾他有用戶群的便宜。
移民這件事早就出現過了,以前有一班甩皮甩骨人走去了 Mastodon ,最後都是自己圍內打飛機。當時沒有環球氣氛,移的人也太少,完全去中心化也會減少累積力量的速度,最後過不了成長的臨界點反而又是被建制社媒瓦解而夭折。
最終人在網絡上也有公私兩面,甚至千面。要接觸大眾和慣性收視,要多看不同的資訊,你還是不可避免要跟不同大公司打交道;我的世界又不是小和脆弱到需要劃界圍爐,所以我對於某種政治立場/喜好的人自己建立一個社交平台的概念,一向沒有信心。網絡是現實,因而沒有童話。沒人會保護你,沒人會永遠待你好,江湖就是與敵同行的世界,如果你尋求沒有敵人或者任何滲透的世界,你其實不適合使用網絡。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與敵同行 在 小雞仔Chick891025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荒野行動の精華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JrGWJKyC28AEnpfEnhTsM60jyEB0H65
【小雞仔の各種網站相關連結】
https://linktr.ee/Chick891025
與敵同行 在 Jackz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致命回帶】
不敵「拳佬?」#陳展鵬 而失落最佳男主角?後,韋逸昇?(#郭晉安 飾)仍然深深不忿,於是相約阮喬?(#萬綺雯 飾) 到觀塘海濱長廊談心,究竟對話是如何致命呢??
#Sorry呀Vincent #片尾很重要 #呢一幕本身都睇到眼濕濕 #等睇子聰代父報仇贏返煎pan #點知煎pan喺隔離偷聽到
精華影片來源:TVB《#致命復活》第16集及第27集大結局、#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6
完整劇集請到官方myTV網站或myTV SUPER收看:
http://mytv.tvb.com/tc/cat_drama/deadwrong/287617
http://mytv.tvb.com/tc/cat_variety/tvawardspresentation2016/287679
與敵同行 在 Jackz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華麗轉身】
1) 2011年11月1日,無綫新聞在一藥房門前訪問一名女顧客有關對強生產品的觀感,一藥房職員剛踏出藥房門口丟棄空紙箱時發現訪問在進行中,隨即慌忙轉身返回藥房。他的轉身技巧被戲稱為「#強生轉身」。
https://youtu.be/UhWH-qtYEog
2) 2007年7月27日,香港動漫節開幕時,當時連續三年排頭位的豪傑公子轉身衝入會場,但他卻因遺失了票尾被保安阻止進入。他說他是不能屈服在這種反智行為之下,他的轉身絕技就被網民稱為「#反智轉身」。
https://youtu.be/iGIYlqocM9Q
3) 郭晉安飾演的唐立言曾於2008年劇集《與敵同行》中時使出「#唐立言轉身」拆去針孔攝錄機。
4) 周秀娜於詩琳美容 Slim Beauty 2009 電視廣告的其中一幕使出「#詩琳轉身」。
https://youtu.be/_0cFvIIUPBo
5) 施丹曾在皇家馬德里對華拉度列的一場聯賽實現「#施丹轉身」,但扭過門將後面對空門卻射失。
https://youtu.be/GgI1Lcw_ekM
五大經典轉身高手,邊個令你稱臣俯首?
Reference:
http://evchk.wikia.com/wiki/反智轉身
Help us caption & translate this video!
http://amara.org/v/W8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