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8搭配服用地圖:朝鮮八道,1945年南北分治之前的行政區劃】
從我有記憶以來,朝鮮半島就是南北分治的狀態(廢話!難道我是二戰那年代出生的人嗎😂),這讓我製作本集節目的時候不禁開始好奇:在南北分治之前的朝鮮半島,又是長什麼樣子呢🤔 ?
於是好奇心就讓我畫了這張圖!它不只讓我看到了在「非軍事區」(1953年依《朝鮮停戰協定》規定之南北界線,Demilitarized Zone,國際社會常簡稱為DMZ)將半島一分為二之前,整個朝鮮連成一氣的樣貌,同時也對於曾經在旅遊書上看過、卻永遠搞不清楚的「某某北道」、「某某南道」有了基本的概念!(還記得我在EP26分享的「中亞朝鮮人多數來自咸鏡北道」嗎?那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哈哈)
朝鮮太宗13年(1413年)將全國劃為八道,開始了「朝鮮八道」的行政區概念;每個道的名稱,基本上就來自於道府與道內重要都市,例如江原道=江陵+原州。到了高宗33年(1896年)又將其中5道各自拆分為南北兩道,成為十三道制,但仍然可以明確對應到原本的八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鮮日治時期(1910-1945年),日本人直接沿用原本的13道,連名稱都完全沒改!僅有在更低層級的行政區進行改制,這點讓我覺得蠻有趣的,畢竟日本無論在台灣還是中國東北(滿洲國),都進行了幅度相當大的行政區調整。我個人在猜想,或許是因為相對於當時台灣或中國東北不合時宜的行政區劃,朝鮮13道已經非常符合當時的統治需求,不需要太多調整?
另外一個有趣的點就是DMZ的畫法,大家可以從圖上看看是哪些道被切成兩半了;不過在3個被切開的道中,只有江原道是南北韓都有相當面積的,因此江原道也是唯一目前南北韓都有的道級行政區,非常類似我們所熟悉「福建省連江縣」的情況。
(當然後來因應都市化,南北兩韓都在道之外又設了與道同級的「市」,行政區各自有些變化;但很剛好的是,南韓經過變動之後,不算濟州的話竟然又正好是八個道,因此據說「朝鮮八道」這個名稱目前南韓還是會用?若有理解錯誤還請補充~)
總之,這張圖上標出了國都、道府以及決定了道名的重要地名(實心圓圈),另外也用空心圓圈標記了今天重要的城市,以及EP68裡提到朝鮮的重要地名,希望大家喜歡~ 🙂
(圖上資訊主要參考中文維基百科「朝鮮八道」條目,加上我根據節目內容的補充。)
【EP68 脫掉獵奇濾鏡,來認真聊聊北韓吧!從俄羅斯海參崴出發的朝鮮旅行 ft. 52赫茲的鯨魚(小律師的非主流歷險) 】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韓國 #北韓 #南韓 #朝鮮 #金氏政權 #共產主義 #社會主義 #極權國家 #主體思想 #先軍政治 #出身成分 #侍從體制 #平壤 #沙里院 #妙香山
「與縣同級的市」的推薦目錄:
- 關於與縣同級的市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與縣同級的市 在 陳秉豐Chen Ping F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與縣同級的市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與縣同級的市 在 [問題] 留著基隆、嘉義省轄市的意義? - 看板Geography 的評價
- 關於與縣同級的市 在 省轄市意思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與縣同級的市 在 省轄市意思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與縣同級的市 在 台灣省轄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與縣同級的市 在 台灣省轄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與縣同級的市 在 稅捐法導論一12. 稅捐基礎法XII:財政收支劃分法下之地方稅 的評價
- 關於與縣同級的市 在 選擇Outlander的理由? - Mobile01 的評價
與縣同級的市 在 陳秉豐Chen Ping F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自費訓練-
很久之前就寫下一篇,每當心中有感而發時,又想著我有發言權嗎?說了有用嗎?
2013年我有了第一次去中國移地訓練的機會,假日回家後我興沖沖的跟父親說:「爸!我可以去中國訓練欸!但是要五萬」
我永遠還記得那時我正坐在父親的摩托車上,停在剛出家門口的第一個紅綠燈,父親回應我:「麥去啦」
我不發一語,當時恨不得立刻回家提著背包北上回學校!
我很生氣,當下我根本無法思考家裡經濟狀況、父親的為難,我只知道我高中在外已經沒有家裡索取費用了,現在需要移地訓練為什麼不行?我自己想辦法!
正好當時路跑正開始盛行,幾乎每週都有路跑賽可以賺獎金,我早已報名了幾場「菜市場盃」經過了幾週下來,我訓練時都跟教練說腳痛,但假日偷偷去比路跑賺獎金,幾週下來已經累積一部分的訓練經費加上我有電腦、手機維修的第二專長賺了一點外快,但還是湊不夠每次收錢只能說:下禮拜繳!
後來助教問:「秉豐!阿你到差多少?這邊幫你弄了一萬五不要跟別人說」
因為假日都去參加路跑賺獎金,我久久沒回家,父親突然打電話給我:「阿弟阿!你說去訓練要多少錢?我去跟阿伯借」
當時還鬧脾氣的我:「不用阿!反正我靠自己,我們家就注定窮」
現在想起還是很後悔,因為這件事情才過了四個月祂就食道癌末期,我也沒機會向祂道歉。
那時,我抱怨著為什麼我的父親不是王永慶、郭台銘?這樣我要去世界各地訓練都可以,何況去中國僅需要五萬!他兒子要五百萬都不是問題
終於去到中國訓練基地,感受到原來訓練還有更好的環境,擁有更好的食宿與場地,提升海拔、降低溫濕度對於耐力運動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於是,我決定每年都要出去訓練,甚至長期在外訓練,所以每年的大運會後,我就會拼命的參加路跑賽,平均每場有5到7千的淨收入,但也換來長期足底筋膜炎跟ITBS的慘痛代價,回學校被教練罵,網路上也被酸民罵,這些「獎金獵人」不好好練習,要跑出好成績是沒希望了,也難怪許績勝老師的紀錄破不了。
其實,我們也很想擁有「制度化」的訓練環境可以選擇,可以不用擔心訓練資源與生活費的好好訓練,調整好最佳狀態跑一個好成績,讓國人為我驕傲,當個「台灣之光」擁有許多企業爭相贊助。但事實上多數的選手,處於某些成績階段、年齡與環境,不單只是大家想像的三餐能花多少錢?反正在學校訓練場地、教練又不用付錢!
甚至常聽到「歐美也不是靠政府,都是靠自己拚」來相並論,這比較的前提就處在一個不對等的運動文化與發展架構。
也許大家認為只要沒補助、沒有安排好運動員的一切就是萬惡協會與體育署的錯,也有人認為很多國家運動員不用靠公部門也可以發展很好,為什麼一定要靠協會?
首先,我個人認為運動員是否有足夠的經費,不應該每一次都把矛頭指向協會、體育署A錢或是不照顧選手,至少以田徑項目來看,近幾年青年潛優計畫,每年公費帶到中國培訓,精英運動員在備戰階段也擁有更好的訓練條件,比如醫療、聘雇外籍教練。
那這樣怎麼還有人抱怨?還是有人覺得台灣體制不完整呢?
因為協會只能照顧那百分之一,甚至連百分之一都不到的運動員。要瞭解單項協會並不是公益單位缺錢就來申請,就算要給也要有豐厚的預算才有辦法滿足所有運動員。而這個問題應該是由中央來解決,地方配合(沒錯!不要一直罵協會,幫我Tag熱愛運動的立法委員們)
補充:台灣運動員如果不在達標培訓階段,基本上只有兩個身分
一、學生 ,而且大家會發現為什麼很多國手多數都處於研究生狀態,他們長年征戰還有時間讀研究所?
二、無業狀態,在台灣只有棒球是職業運動,其它企業聯賽都屬於半職業,剩下都是無業運動員,不是職業運動員。
所以只有少數精英才能分配到資源,似乎沒有照顧到其他也正在努力的運動員,如果預算固定,體育署、奧會、協會把資源均分掉,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火力也無法集中。
想像有一天台灣競技運動發展多一個「註冊制度」的選項,最基層從地方政府的「體育局或體育處」最高層級由中央成立的「體育部」,並且明訂級別制度與獎懲,訂定基本保障、遵守規範、遵守義務,中央委員、地方議員負責監督。運動員在明訂規範與條件下享有不同級別的資源、訓練環境與管轄單位,讓基層運動員或受傷後、低潮的菁英運動員還是可以享有基本保障,而不會因環境與現實生活壓力提前放棄,隨著實力提升自然而然享有更高級別的資源與保障。而且有「註冊制度」的存在,可以解決找無溝通窗口這個長年存在的問題,也避免資源不公、不透明的問題,當沒有註冊制度,選手成績好就沾光,選手有狀況就踢球。(最近大家沾好沾滿)
也就是說註冊制度可以提供想要心無旁騖的追夢、訓練的運動員多了一個「有保障」的選擇,而不想成為體制內的職業運動員依然可以自行規劃。
那體育署、奧會、協會要幹嘛?給中央跟地方管就好了,他們就不用做事了阿!
其實協會真的很辛苦,要承攬大大小小的事務,我認為他們應該負責的是最高級別的訓練規劃、國內賽事舉辦與監察、國際交流、國際賽務溝通與報名。
運動員經費編列與獎勵依然要由地方政府的註冊單位與體育部訂定的規定來配發。保衛國民安全的是軍人,管理軍人、軍事最高層級部門是國防部,但為國家爭取榮譽、國民重視的運動員,最高部門卻是教育部,而不是體育部?(大家去翻大型賽會獎狀都會看到教育部長的名字)如果「自願役」是一個可以保障軍人的選項,那麼運動員註冊制度,也是保障運動員其中一個選項。
每個人所看見的、聽見的還有出發點都不同,希望大家理性留言討論一定有很好的方向,也因為大家的聲音,中央與地方會越來越重視體育,體育署、協會也會越來越好。
想說的太多,文筆又差篇幅無法簡短,寫太長很怕大家看不下去,有機會再繼續分享台灣長跑的訓練環境,為什麼台灣運動員需要到中國與其它國家訓練。
#奧運熱潮 #自費訓練 #中國訓練 #出國訓練
#運動員辛酸 #頂尖運動員 #精英運動員
#基層運動員 #競技體育制度化 #註冊制度
#基本保障 #訓練環境 #飲食條件 #運動醫療
#註冊制度會失去一點自由 #但不會讓運動員孤單
#莊智淵一個人的武林要靠莊媽媽
#但有許多家庭可能是秉豐的陳爸爸
#協會有協會需要做的事情
#制度化保障各級別運動員需要靠中央與地方
#各縣市的全運會代表隊登記那不是註冊
與縣同級的市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目前台灣的疫苗接種,每百人只有1.3劑 (有些疫苗需要接種兩劑),比起世界平均的 22劑 / 百人,落差真的很大,再看看跟台灣接種率同級的國家有哪些?
➡宏都拉斯、利比亞、阿富汗、伊索比亞、吉布地、伊朗、莫三比克、烏干達、甘比亞、南非
我們真的在疫苗接種上,是輕忽了。
然而,現在,中央政府在想辦法買疫苗解決問題的時候,希望地方政府要同步,不要自己想開外掛自己找疫苗,特別是不要去肖想中國疫苗!
如果放任各地方政府跟中國拿疫苗,不就是跟世界衛生組織說:「台灣可以透過中國解決問題」那以後怎麼要求世衛組織用各種名義讓台灣直接參與國際衛生會議?
而且放任各地自行找疫苗,不就是開放縣市各自競爭,讓台灣整體的議價能力降低嗎?
🔍🔍🔍🔍🔍🔍
不過,還是得問,去年突破封鎖,直接跟德國藥廠BioNTech接上線,很可能在今年初就可以拿到1000萬劑的BNT疫苗,最後為何破局?
(以下引自:信傳媒 報導)
回顧去年秋天,當台灣好不容易在國內外許多朋友的協助下,繞過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原與德國BNT協議的代理權,使台灣東洋製藥可以直接取得德國BNT的代理授權,得以洽購3000萬劑的「BNT-Pfizer疫苗」,卻由於迄今沒有向國人解釋清楚的因素,最終導致BNT疫苗採購破局,讓原本在今年第一季馬上就可以取得1000萬劑、與先進國家開始同步施打「BNT-Pfizer疫苗」的台灣,迄今連1劑的「BNT-Pfizer疫苗」都沒有取得。
針對東洋代理採購BNT疫苗破局,衛福部一開始的說法是「東洋未能取得正式授權書」,這樣的說法直接惹怒東洋董事長林全,大動作召開記者會駁斥之後,衛福部才承認只打算買200萬劑,而社會大眾才知道原來關鍵在於採購數量太低,與當初和德國BNT協商預期的數量落差太大。
面對輿論質疑,當時衛福部的說法是有眾多疫苗可以選擇,疫苗來源多元,指揮中心的疫苗佈局是多元管道,信心滿滿地表示可以採購足夠數量供國人接種。
【請問蘇院長:誰該為疫苗採購破局負責?】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7452 )
與縣同級的市 在 省轄市意思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中華民國的憲法中稱為“市”,隸屬於省政府,地位與縣同級。依地方制度法規定,人口聚居達50萬人以上未滿125萬人,且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地位重要之地區,設省轄市, ... ... <看更多>
與縣同級的市 在 省轄市意思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中華民國的憲法中稱為“市”,隸屬於省政府,地位與縣同級。依地方制度法規定,人口聚居達50萬人以上未滿125萬人,且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地位重要之地區,設省轄市, ... ... <看更多>
與縣同級的市 在 [問題] 留著基隆、嘉義省轄市的意義? - 看板Geography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現在都六都了
基隆、嘉義省轄市留著要幹嘛
而且人口外移老年化嚴重
發展也算是停滯不前幾十年了
為何不乾脆廢掉,變成縣?
可以讓行政區劃更單純,更好管理
而且減少行政成本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
台灣就用直轄市跟縣來管理不是更方便嗎?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 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225.1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613795066.A.C7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