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進黨是煽起仇恨的政黨?
我前幾天在手機的Google新聞中看到一則新聞,這則新聞報大致的意思是: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說民進黨在發展過程中,以仇恨煽動選民。其實,吳子嘉是外省第二代,他與郭正亮同屬於許信良派,2016年,吳子嘉和郭正亮等人一起推動廢除民進黨台獨黨綱,這是大家記憶猶新的事。對於吳上述這樣的發言,許多人的解讀當然會認為是要給民進黨難看。只是這樣的講法有效嗎?
二、殺人與仇恨之間的關係
其實,我長期觀察台灣的政治發展,吳子嘉所說的民進黨煽動仇恨造成選民的反彈乃至把民進黨當做敵人是所謂的深藍與退休的老公務員,以及地方派系在選舉時被民進黨打跨的福佬人乃至桃竹苗的甚多客家人等,總人數並不多,不過,這倒是反映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外省第三代並沒有具有與這些人相同的感覺與感情。那麼,為什麼會如此?當然,李登輝的上台與民進黨執政的教育政策的方向改變是有所影響的;別無他鄉可以選擇,只有台灣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唯一故鄉,也是主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李登輝與民進黨上台以後,沒有殺過半個國民黨人,反而對白色恐怖中被國民黨迫害、殺死的外省人加以幫忙。如此一來,只要民進黨沒有屠殺國民黨人乃至外省人,那麼要外省第三代產生仇恨是很難的。縱然要用過去的事實來醜化民進黨,而民進黨如果選舉輸了,它是會把政權交出來,它不會像國民黨一樣,霸佔政權不放。因此,無論吳子嘉要怎麼說民進黨煽動仇恨,民衆的接受度是不會很大的。
但是,吳子嘉應該反過來看看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民進黨無論犯什麼錯,有非常多的選民就是不會投給國民黨,原因很簡單,因為太多的福佬人與客家人的親人在228被殺、在白色恐怖遭殃、因為舊台幣四萬元換新台幣一元,財產被國民黨搶走而一貧如洗、白色恐怖時代,常常聽到某某人被抓走、而自己受日本教育的父母親要被學校老師說是受奴化教育的人、只是對國民黨不滿發個牢騷,就可能被警察以違反違警罰法被警察抓到警察局關七天……,這就是許多台灣人對國民黨的仇恨。所以從黨外到民進黨的發展,只要把人民仇恨之心喚起,就一定會當選。其實,民進黨為了擴大版圖,已經慢慢在改變當中,而這樣的做法甚至引起許多支持者的不滿,但是這些支持者會支持國民黨嗎?impossible!我建議吳子嘉可以對深綠乃至中綠的人做民調,我敢保證有50%左右的人希望國民黨滅亡,從台灣消失。李登輝時代,本來,大家期待在李登輝領導之下,國民黨會變成台灣國民黨,並希望兩黨政治能夠因此形成,但是李登輝卻是被國民黨狠狠地丟出去。而國民黨人對民進黨與李登輝會有那麼大的仇恨,只不過是因為民進黨與李登輝透過民主要弄掉國民黨的特權與公務員的不合理的高所得與不中立罷了。
三、許派只不過是回到本來的面貌而已
其實從我的立場來看,吳子嘉與郭正亮這些許信良派其實是隱藏在民進黨當中的隱性統派,民進黨與許派是互相利用,民進黨利用許派,使選民覺得它是往中間靠,而許派則是利用彼此的合作搶立委等等資源,沒有想到因為國際抗中局勢的形成,台灣人民越來越賛成獨立,所以民進黨就跟著選民稍微回到原本的立場;而且很清楚的是,外省第三代在政治權力與社會資源分配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並沒有被以政治的方式加以剝奪。台灣人很厚道的是,只要你認同台灣、要在台灣生活下去,台灣人就會把你當作台灣人,第一代的廖中山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這個緣故,許派要再利用民進黨的空間就越來越小,所以乾脆就開始顯露出真面目,開始罵起民進黨(不過,這不是現在才開始)。
四、國民黨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它才是真正的仇恨製造者
民進黨曾為了選舉獲勝,煽起人民心中的仇恨之火,但是這個仇恨在選舉完後,就被隱藏起來,但對於有過被嚴重迫害乃至親人被殺之經驗的台灣人來說,他們不可能允許像張亞中這種外來政權想法的政黨存在,相反地,民進黨的煽動卻不會被新一代的台灣人(例如外省第三代)繼承,因為民進黨雖然患了權力病,但至少不像國民黨與共產黨一樣,兩手都沾滿了鮮血。
五、解開中國歷史謎團的關鍵—心中充滿仇恨的老外省人
被國民黨殺害、迫害的人,要忘記被殺、被迫害的仇恨,大致是經過幾代的和平生活之後,其子孫才會泰然處之,不然就是像舊中國政權的誅九族,讓亡者無後,那麼就沒有子孫會記得這個仇恨了。
其實我一直想從心理學的角度乃至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下吳子嘉乃至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的社會性格與政治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因為這對於解開中國歷史的盲點,會有很大的幫忙,如果解開這個盲點,中國史將會有一個全新的面貌。
「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新聞] 舊台幣4萬元兌換新台幣1元的故事:戰後台-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 關於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紀念【1949年6月15日四萬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舊台幣換新台幣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舊台幣換新台幣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新臺幣的歷史!「新」台幣與「舊」台幣差在哪?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如果現在發行「新新台幣」取代新台幣,會造成惡性通貨膨脹嗎? 的評價
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民進黨是煽起仇恨的政黨?
我前幾天在手機的Google新聞中看到一則新聞,這則新聞報大致的意思是: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說民進黨在發展過程中,以仇恨煽動選民。其實,吳子嘉是外省第二代,他與郭正亮同屬於許信良派,2016年,吳子嘉和郭正亮等人一起推動廢除民進黨台獨黨綱,這是大家記憶猶新的事。對於吳上述這樣的發言,許多人的解讀當然會認為是要給民進黨難看。只是這樣的講法有效嗎?
二、殺人與仇恨之間的關係
其實,我長期觀察台灣的政治發展,吳子嘉所說的民進黨煽動仇恨造成選民的反彈乃至把民進黨當做敵人是所謂的深藍與退休的老公務員,以及地方派系在選舉時被民進黨打跨的福佬人乃至桃竹苗的甚多客家人等,總人數並不多,不過,這倒是反映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外省第三代並沒有具有與這些人相同的感覺與感情。那麼,為什麼會如此?當然,李登輝的上台與民進黨執政的教育政策的方向改變是有所影響的;別無他鄉可以選擇,只有台灣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唯一故鄉,也是主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李登輝與民進黨上台以後,沒有殺過半個國民黨人,反而對白色恐怖中被國民黨迫害、殺死的外省人加以幫忙。如此一來,只要民進黨沒有屠殺國民黨人乃至外省人,那麼要外省第三代產生仇恨是很難的。縱然要用過去的事實來醜化民進黨,而民進黨如果選舉輸了,它是會把政權交出來,它不會像國民黨一樣,霸佔政權不放。因此,無論吳子嘉要怎麼說民進黨煽動仇恨,民衆的接受度是不會很大的。
但是,吳子嘉應該反過來看看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民進黨無論犯什麼錯,有非常多的選民就是不會投給國民黨,原因很簡單,因為太多的福佬人與客家人的親人在228被殺、在白色恐怖遭殃、因為舊台幣四萬元換新台幣一元,財產被國民黨搶走而一貧如洗、白色恐怖時代,常常聽到某某人被抓走、而自己受日本教育的父母親要被學校老師說是受奴化教育的人、只是對國民黨不滿發個牢騷,就可能被警察以違反違警罰法被警察抓到警察局關七天……,這就是許多台灣人對國民黨的仇恨。所以從黨外到民進黨的發展,只要把人民仇恨之心喚起,就一定會當選。其實,民進黨為了擴大版圖,已經慢慢在改變當中,而這樣的做法甚至引起許多支持者的不滿,但是這些支持者會支持國民黨嗎?impossible!我建議吳子嘉可以對深綠乃至中綠的人做民調,我敢保證有50%左右的人希望國民黨滅亡,從台灣消失。李登輝時代,本來,大家期待在李登輝領導之下,國民黨會變成台灣國民黨,並希望兩黨政治能夠因此形成,但是李登輝卻是被國民黨狠狠地丟出去。而國民黨人對民進黨與李登輝會有那麼大的仇恨,只不過是因為民進黨與李登輝透過民主要弄掉國民黨的特權與公務員的不合理的高所得與不中立罷了。
三、許派只不過是回到本來的面貌而已
其實從我的立場來看,吳子嘉與郭正亮這些許信良派其實是隱藏在民進黨當中的隱性統派,民進黨與許派是互相利用,民進黨利用許派,使選民覺得它是往中間靠,而許派則是利用彼此的合作搶立委等等資源,沒有想到因為國際抗中局勢的形成,台灣人民越來越賛成獨立,所以民進黨就跟著選民稍微回到原本的立場;而且很清楚的是,外省第三代在政治權力與社會資源分配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並沒有被以政治的方式加以剝奪。台灣人很厚道的是,只要你認同台灣、要在台灣生活下去,台灣人就會把你當作台灣人,第一代的廖中山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這個緣故,許派要再利用民進黨的空間就越來越小,所以乾脆就開始顯露出真面目,開始罵起民進黨(不過,這不是現在才開始)。
四、國民黨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它才是真正的仇恨製造者
民進黨曾為了選舉獲勝,煽起人民心中的仇恨之火,但是這個仇恨在選舉完後,就被隱藏起來,但對於有過被嚴重迫害乃至親人被殺之經驗的台灣人來說,他們不可能允許像張亞中這種外來政權想法的政黨存在,相反地,民進黨的煽動卻不會被新一代的台灣人(例如外省第三代)繼承,因為民進黨雖然患了權力病,但至少不像國民黨與共產黨一樣,兩手都沾滿了鮮血。
五、解開中國歷史謎團的關鍵—心中充滿仇恨的老外省人
被國民黨殺害、迫害的人,要忘記被殺、被迫害的仇恨,大致是經過幾代的和平生活之後,其子孫才會泰然處之,不然就是像舊中國政權的誅九族,讓亡者無後,那麼就沒有子孫會記得這個仇恨了。
其實我一直想從心理學的角度乃至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下吳子嘉乃至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的社會性格與政治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因為這對於解開中國歷史的盲點,會有很大的幫忙,如果解開這個盲點,中國史將會有一個全新的面貌。
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美股5/21凌晨大漲助攻之下,台股也以大漲回應,而在越接近區間上緣,以及周六美股回檔,國內疫情校正回歸統計後的確診人數大幅增加之下,恐不利於明日指數的續漲表現
5/21在美股上漲,符合前一天籌碼段所說多方力道大於空方力道之下,台股無論加權或櫃買指數全部上漲,加權指數最後上漲259.7點,漲幅1.62%,收在16302.06點,成交量約為4331.27億元。櫃買指數漲幅更大,上漲1.96%,也是收在最高點的位置。
就技術面來看,均線上,指數站上了10日均線的反壓,也克服了5日及10日這兩條短期均線的壓力,從明後天開始10日均線將扣抵到較低的位階,均線將轉為上揚,會有助於指數的支撐力道;從技術型態上,之前說過目前指數是個區間盤整盤,在沒有跌破中線位置前指數都有機會往區間上緣前行,之後的壓力就在下彎的季線。
籌碼上,前一天5/20的盤後籌碼從多空平衡到因美股上漲而轉多之下,指數就出現大漲格局,不過5/21收盤後因美股及融資餘額又增加之下,籌碼轉為空方力道大於多方力道,尤其現在的現象是只要當天融資增加過多,隔天指數就容易下跌。
台幣匯率與指數的方向一致,指數上漲之下台幣升值,近期匯率就在28附近上下振盪,還是要持續觀察匯率不宜貶破28.82的位置。
5/21早盤的盤前交易策略提到,若電子股的成交比重在五成之下,傳產股還是交易重心,紡織、航運則是傳產的重心所在,鋼鐵則可留意,而5/21的類股表現也就如盤前提到的走法相同,紡織、航運先走強,接下來鋼鐵接上,電子股就還是個股表現,以半導體的IC設計與IC基板表現較佳,完全照著劇本走。
在21日晚間受今周刊邀請,於CLUBHOUSE這個平台分享對產業的看法,在電子股上,由於通膨時代的來臨,對電子產業是較為不利的,因為當物價上漲,電子產品可以不用或不換新升級,但飯不能不吃,房子壞了不能不修,這種現象尤其會表現在新興市場國家,以手機為例,這次一些外資的研究機構開始對面板、驅動IC開了調降評等的第一槍,就是看到大陸手機庫存的增加,成長趨緩外,全球第三大的手機市場印度(銷售量佔全球11%)因疫情嚴重使得手機消費大降(錢要拿去治病與買防疫物資),還有廠商重複下單(DOUBLE BOOKING)的問題已經浮現,使得相關電子產品價格壓力頗重,除了一些利基型如晶圓代工,封測及與晶圓製造相關只有台灣有的這種優勢,讓訂單的需求依舊大於供給之外,以及利基的產業像ABF載板等,其他的電子類股後續的業績開始會漸漸的受到影響。
由於指數還是處於區間盤整,也還在季線之下,資金部位仍要控制在5成以下,這樣回檔才不會受傷太重,也還有資金可買進。
台灣的疫情看來還沒有停歇的樣子,各位同學保重身體,注意健康,也由於疫情的關係股市會有突發的下跌,操作上還是謹慎些。
一周又結束了,下周即將展開,在5/10這周的股災,一周精選的許多個股碰到出場點而獲利了結出場,合計報酬率62.7%之後,上周股市出現跌深反彈,本次獲利了結了二檔股票,都是食品股。一檔是…..,全文「開放免費」閱讀,請點入以下網址參考:
https://www.pressplay.cc/link/C71CCB5B79?oid=AE5E0E9AB0
假日作功課,本次有一份文長將近3000字的產業報告,詳細解析外資Morgan Stanley在開了調降台股許多的半導體個股目標價的第一槍,原因為何,對台股相關產業及個股的影響又會怎樣:
https://www.pressplay.cc/link/B6C3F35754?oid=AE5E0E9AB0
另外,還有兩檔個股解析:
投資利差擴大+高殖利率概念股=長期穩定存股好標的:
https://www.pressplay.cc/link/AD7716901F?oid=AE5E0E9AB0
獲利穩定增長+高現金殖利率題材=長期穩定存股好標的
https://www.pressplay.cc/link/9B1E81B3A4?oid=AE5E0E9AB0
Pressplay 訂閱學習
https://reurl.cc/b5d00o
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紀念【1949年6月15日四萬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1945年8月,二次大戰結束,台灣人民歡欣脫離日本人的殖民統治 ... 於是1949年6月15日,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發行新台幣,明訂四萬塊舊台幣兌換一元新 ... ... <看更多>
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舊台幣換新台幣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新台币 (货币代码:TWD;货币符号:NT$)是中国台湾地区通用货币,1949年6月15日起... 台币的前身为旧台币,1949年6月15日开始发行流通,ISO4217代号为TWD(或简称 ... ... <看更多>
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原因 在 [新聞] 舊台幣4萬元兌換新台幣1元的故事:戰後台-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655
舊台幣4萬元兌換新台幣1元的故事:戰後台灣為何被捲入中國嚴重的通膨風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純就財金政策來看,從陳儀接收台灣開始,最晚到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到台灣,台灣
和中國大陸曾經處於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一國兩制」。
文: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暨台史所合聘教授)
1945年10月接收台灣以後,陳儀在蔣介石的支持下,透過不採用法幣而實施台幣的政策,
試圖防堵中國大陸嚴重的通貨膨脹,透過輸入的方式衝擊台灣的經濟。[1]
但是,此一政策是否有效,實際上是以國民政府的匯率政策作為依歸的。而此一戰後台灣
史中短暫的「一國兩制」經驗的意義,比起對國民黨當局統治政策,或是陳儀不當施政的
批判,過去較不受重視。但是對戰後初期的台灣經濟而言,則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一、初期匯率問題的影響
對此,汪彝定的回憶錄便清楚地指出,(中央的)國民政府所訂的匯率如何對台灣造成不
公,而有利於中國大陸來台取得物資,過程中以匯兌不當的狀態,取得財經上的利益,這
也就是低估台幣的價格所帶來的影響。
汪彝定回憶:「1946年初來臺時最令我驚喜,後來卻深感遺憾的是臺幣與法幣匯率(一比
二十)不公平。拜此匯率之賜,我們這些早期來臺的窮公務員,忽然之間發了一筆小財。
我帶來臺灣約有一、二十萬元法幣,按照二十比一的匯率,變成六、七千元,甚至上萬元
臺幣。
我穿著一條舊卡其褲子來到臺灣,這時趕緊去太平町(延平北路)做衣服,一口氣做了兩
套款式不甚高明的西服,共花了我二、三千元而已。如果在重慶,這筆錢(六萬元法幣)
連一條卡其布褲都買不到。不公平的匯率,是臺人怨懟的一個原因。」[2]
另一方面,也由於台灣的廠商或個人,要在中國大陸購買物資必須使用法幣,而台灣的法
幣供給相對不足,而導致法幣價格被高估的一個狀態。但是,台幣與法幣的匯兌制度,所
帶來的不良的影響,在當時少被提起,因此在後二二八之後的狀態,不比二二八事件當時
更為嚴重。
二、後二二八的通貨膨脹問題
後二二八台灣的通貨膨脹問題,與二二八之前造成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並沒有太大的差
異。
1945年10月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以後,積極建立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貿網絡。大量的糖
、茶、香蕉與鳳梨等產品,被輸入中國各省。但是,國民政府(及其後的中華民國政府)
發行的貨幣(法幣、金圓劵改革後此一狀況依然)對台幣明顯高估,[3] 且因中國大陸嚴
重惡化的通貨膨脹及貨幣劇烈貶值的狀況下,由於買方付款的延遲,貿易局壟斷對外貿易
,導致經貿利潤遭到嚴重侵蝕。[4]而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匯兌,更嚴重的是造成台灣發
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除了原有的問題外,1948年8月中華民國政府推動金圓券改革,同時實施的經濟管制,不
僅沒有改善台灣的經濟,反進一步傷害了臺灣的經濟。根據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的〈幣制
改革在臺灣〉一文:金圓券改革實施後,中央政府於8月25日實施物價管制,規定全台物
價以8月19日金圓所標示的各項定價為準。臺幣對法幣的比率的與貨物售價之調整皆需經
行政院核定。
由於此一政策的實施,韓麗珍在〈幣制改革後的臺灣經濟〉便指出:「採購外國貨物,在
8月19日以前,是要結匯,美金一元結匯法幣八百萬元;8月19日以後,結匯須一千二百萬
元,即等於8月19日前的美鈔黑市。因此,商人要多花四百萬元,才能買到同樣美金一元
的東西。成本提高,售價不提高,商人是無人敢去採辦的;此外腳踏車零件、車胎、西藥
也有同樣的情形。」
透過前述的管制機制,台灣的物價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因為不僅是台灣的物價將直接而完
全的受制於中國的京滬市場,更因為工業品多係由中國大陸輸入,結果台灣成為高物價區
域。原本1948年8月19日的台灣物價比起中國大陸京滬市場,不但輸入品的價格與原採辦
地的價格有距離,而且台灣特產品的價格也偏低。結果以當日的水準作為限價的起點,對
台灣的商人和生產者就造成嚴重的損失。
整體而言,二二八事件過後,雖然國民政府撤換陳儀,並將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台灣省政
府,但是,原本的財經政策並沒有徹底的改弦易轍,也就是對台灣不利的匯兌制度不僅沒
有改善,而且在之後出現了更嚴重的問題,而中央駐台各機關不斷地要求台灣省政府代墊
相關款項,也造成台幣發行數目持續增加,這是後二二八之後,台灣嚴重通貨膨脹的重要
原因。
換言之,透過不當的匯兌制度低估台幣的價格,以及台灣與中國緊密的經濟聯繫、貨物流
通,彼此的輸入輸出狀態,導致台灣在二二八之後,原本的通貨膨脹問題不僅始終沒有改
善,甚至出現更為嚴重的狀態,這樣的狀態越往新台幣改革的時間點逼近,問題就更為嚴
重。而這種匯兌問題的解決,或是台灣與中國緊密經貿關係問題的解決,基本上是在1949
年新台幣改革之時,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根據林鐘雄的研究,除了1948年1月15日至8月18日,及1948年11月12
日至1949年6月15日之外,台幣對法幣或是金圓券的匯率都是由中央政府決定。因此,匯
率政策對台灣財經情勢的負面影響,或是台灣物資價值被低估地輸往中國大陸,相關責任
也都應該由中央政府層級承擔。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5/10/6a01a3fce68f54970b01b8d16af408970c-500wi.png
1946/8/20~1948/8/18 法幣兌換台幣變動圖(作者自繪)
省政府決定本省金融經濟問題處置案三點:1.各省營機關的輸出入物資必須經過台灣省物
資調節委員會處理。2.各省營機關在上海的法幣餘額,全部存入台灣銀行上海分行,禁止
自行保存或存入其他銀行之用。3.各省營機關的存款由台灣銀行限定。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5/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5-10-26-%E4%B8%8A%E5%8D%883.33.41.png
1946/8/20~1948/8/18 匯率問題重要紀事(作者自製)
三、新台幣改革政策及其後續問題
1948年12月,中國大陸金圓券改革失敗以後,中國大陸巨額資金迅速流入台灣,進行避險
或謀取匯兌上的利益,透過匯兌導致台灣的通貨膨脹更加激烈。[5] 整體而言,當時台灣
經濟情況不佳,民間更只有小型工商業活動,民間部門的資金需要很難獲得官營銀行的支
持,因此,既有的研究便指出,台灣惡性貨幣膨脹的兩個主要原因都是外來的。
一是台灣銀行以省庫的角色,採取增加通貨發行的方式而墊付中央政府的各項墊支款項;
二是台灣銀行係以法幣(後來改為金圓券)作為發行準備,且舊台幣與法幣、金圓券之間
長期採用固定匯率制度,因而法幣及金圓券在大陸之惡性通貨膨脹乃藉固定匯率而輸入台
灣,轉變成舊台幣的惡性通貨膨脹。
由此可知,陳誠主政的台灣省政府如欲壓制台灣的通貨膨脹,先須控制貨幣供給額的增加
;而為控制貨幣供給額的增加,則須斷絕這兩項外來不利影響因素的關係。[6] 從1948年
8月至1949年5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台幣從1835比1兌換金圓券,成為1比2000,[7] 這是
台灣被迫推動新台幣一元兌換舊台幣四萬元的幣制改革的重要背景。
1949年5月,由於台灣情況特殊,及財政廳嚴家淦廳長力爭結果,中央政府同意對台灣財
政予以特別支持,關於過去台灣省替中央在台機關所墊款項,中央政府特准全部以存台黃
金美鈔歸還。[8] 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以中央銀行撥還台灣銀行的八十萬兩黃金作為發
行準備,並撥借一千萬美元外匯作為進口貿易資金,公告新台幣發行辦法,進行幣制改革
。[9] 其中除舊台幣四萬元折合新台幣一元之外,並規定新台幣最高發行額為兩億元,及
一美元兌換新台幣五元。[10]
此一政策對台灣被捲入中國大陸經濟風暴所引發的通貨膨脹,有相當程度的改善效果,但
是此一效果之所以產生,並不是因為四萬元舊台幣換新台幣一元這種單純面額的改變,更
重要的是,台灣貨幣供給額的控制基本上必須切斷與中國大陸的匯兌關係,以及台灣銀行
不再藉增加通貨發行墊付中央政府各項墊支款項,才得以根本解決。
就在新台幣幣制改革的第二天,陳誠主政下的台灣省政府下令停止與金圓券及中國大陸其
他貨幣的匯兌措施。[11] 此後,台灣雖曾恢復與中國大陸通匯,但是不僅時斷時續,而
且商匯更見限制。[12] 加上中共政權已經逐漸控制了中國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因此,台
灣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幾乎中斷。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5/10/6a01a3fce68f54970b01bb0884ef9b970d-500wi.png
1948/8/20~1949/5/27 台幣兌換金圓券變動圖(作者自繪)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5/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5-10-26-%E4%B8%8A%E5%8D%883.37.39.png
1948/8/20~1949/5/27 匯率問題重要紀事(作者自製)
四、結語
純就財金政策來看,從陳儀接收台灣開始,最晚到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到台灣,台灣
和中國大陸曾經處於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一國兩制」。由於台灣對主導政權的國民黨當
局無法發生足夠的影響力,整體財金政策也出現對台灣嚴重不利的狀況。從台幣對法幣的
匯率,到台幣對金圓券的匯率,始終如此。
這也是造成戰後初期台灣被捲入中國嚴重的通貨膨脹之中,無法自拔的關鍵性因素。必須
等到新台幣改革之後,台灣脫離中國經貿圈,特別是在中華民國政府失去中國大陸的統治
權,終結此一短暫「一國兩制」時期,台灣才能擺脫中國嚴重通貨膨脹的影響。而在美援
來了之後,透過經貿制度與對外經貿關係的重整,開啟後續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
參考資料
[1]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明田,1996),頁
4、14。
[2] 汪彝定,《走過關鍵年代:汪彝定回憶錄》(臺北:商周,1991),頁16-17。
[3] 林鐘雄,〈1940年代的台灣經濟〉,張炎憲等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頁46。
[4] 劉士永,《光復初期台灣經濟政策的檢討》(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6),
頁71。
[5] 隅谷三喜男、劉進慶、涂照彥,《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
人間出版社,1993),頁33;林鐘雄,〈1940年代的台灣經濟〉,收入《二二八事件研究
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頁46。
[6] 林鐘雄,《台灣經濟發展四○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頁34。
[7]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明田,1996),頁
70、84;《台灣新生報》,1948年12月22日;《中央日報》,1949年5月27日。
[8] 《台灣新生報》,1949年5月26日。
[9] 《臺灣省政府公報》,卅八年夏字第六十二期,頁770-774。
[10] 《台灣新生報》,1949年6月15日;《中央日報》,1949年6月15日。
[11]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明田,1996),
頁86;《中央日報》,1949年6月16日。
[12] 《台灣新生報》,1949年12月31日。這是官方公佈的時間,實際上收兌日期稍有延
後。
本文經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戰後初期台幣與法幣(金圓券)的匯兌問題–「一國兩制」財金政策的回顧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
戰後通膨都是日本人亂印鈔跟美國人殘忍轟炸台灣造成的。
我大KMT貨幣專家已經全力善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101.242 (臺灣)
Q※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37852770.A.F14.html
笑死人,結尾處是參照上面版友推文引述來的喔!!!
※ 編輯: ronray7799 (39.9.101.242 臺灣), 11/25/2021 23:21:17
※ 編輯: ronray7799 (39.9.101.242 臺灣), 11/26/2021 00:00: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