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輕檔怎麼選?
輕檔車在台灣總是佔有一席之地,不論是稅金較低,且擁有路權,是許多車迷朋友的經濟選擇,在國外也吹起了一陣輕檔車旋風,在前幾年的輕檔市場中似乎只有小忍Ninja250一枝獨秀,但近年來隨著大環境影響(經濟不景氣、環保意識抬頭等),各大車廠都投入了輕檔車的市場之中,也推出了許多超值的產品。
以下是國外針對各車廠推出的輕檔車所做的大方向分析,其中包括本田的CBR300R、鈴木GSX250R、山葉YZF-R3、川崎Ninja400、KTM RC390。
首先,CBR300R擁有優秀的制動力、卓越的懸吊、扭力豐沛的單缸引擎,在2015年時將排氣量從249cc增加至286cc,雖然外表看似侵略,但談到駕馭樂趣及日常功能性時,本田的車確實難以擊敗。
GSX250R
國外售價相當接近CBR300R,GSX250R使用248cc並列雙缸引擎,提供20.6hp最大馬力及15ftlb最大扭力,也是同級距中最小的一台車,靈活刁鑽及操縱性佳是GSX250R的最大特點,且雙色的LCD資訊幕提供駕駛一目了然的行車資訊。
YZF-R3
使用320.6cc並列雙缸引擎,提供35.1hp最大馬力,友善的座高及好上手的特性,使R3成為新手騎士們的最愛,而最大的競爭力是在R3那親民的售價,儘管R3的馬力跟車重都不是其中之最但綜合上述優點讓R3得以坐二望一。
Ninja400
老實說,忍3已經算是個能夠應付階段騎士(初學者或老手)的優質好車,而Ninja400的出現相信是為了對付KTM RC390。車架重新設計,排氣量提升至399cc,煞車更利、加速力道更猛、車重更輕再加上動感的LED頭燈,Ninja400的升級非常全面。
KTM RC390
2014年RC390革命性的問世,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依舊歷歷在目,RC390雖然是縮小版但卻是貨真價實的奧地利猛獸,不論車高、騎乘三角、油箱容量等都為賽道而生,帶給騎士的駕馭樂趣更是無可比擬,373cc的單缸引擎榨出42.5hp的最大馬力,豐沛的馬力及扭力及賽道配置讓駕駛成為柏油殺手。
電影版烈火戰車釋出,海放嘉樂就靠這台:
https://tw.usedcar.yahoo.com/…/HONDA-NSR250SE-MC28-10039426…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鵝鵝就是鵝鵝,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推薦大家經過日月潭可以來這個點休息。 下方補充車型高度 CBR150R座高:782mm(蕉蕉舊愛) CB150R座高:795mm(鵝鵝愛車) 實際上車大腿會被撐開所以會比GSX-R600還高 YZF-R3座高:780mm (蕉蕉愛車) GSX-R600座高:815mm(鵝鵝愛車) XSR-900...
舊r3座高 在 鵝鵝就是鵝鵝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很推薦大家經過日月潭可以來這個點休息。 下方補充車型高度
CBR150R座高:782mm(蕉蕉舊愛)
CB150R座高:795mm(鵝鵝愛車) 實際上車大腿會被撐開所以會比GSX-R600還高
YZF-R3座高:780mm (蕉蕉愛車)
GSX-R600座高:815mm(鵝鵝愛車)
XSR-900座高:830mm (蕉蕉平常也會騎XSR-900出門喔)
鵝鵝周邊蝦皮賣場 : https://reurl.cc/nnOoE2
鵝鵝IG : https://www.instagram.com/ninggoose/
鵝鵝 FB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heGoooooose/
Line 鵝鵝貼圖 : https://reurl.cc/ld9bjE
------------------------------------------------------------------------------------------------------
工商工作邀約歡迎聯絡 : s973214@gmail.com
工作承接範圍 : 影片拍攝製作/影片商業配合/IG FB商業配合/展場活動
/形象代言/動畫製作/平面美感設計/外拍模特鵝/3D列印相關
-------------------------------------------------------------------------------------------------------
insta OneR 官網連結:https://www.insta360.com/sal/one_r?insrc=INRZTMR
------------------------------------------------------------------------------------------------------
喜歡影片的話請大家幫我按個讚吧 ʕ⊙ᴥ⊙ʔ
#旅遊 #鵝鵝 #機車
舊r3座高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每次介紹入門版大包圍,必定勾起資深騎士對昔日250及400大包圍的回憶。但由於這類跑車採用高規格的四汽缸引擎及鋁合金車架,因此製作成本高昂,故此不適宜在新興電單車市場出售;為此,近年各大車廠以單缸或雙缸引擎為基礎,製造250cc-400cc不等的入門大包圍,結果大受全球新手市場歡迎,。而YAMAHA YZF-R25及R3就是其中一款熱賣型號,此車面世多年後,終於在2019年升級。
事實上,整個新款YZF大包圍系列,包括R1、R6及今次介紹的R3,外觀設計都是以YAMAHA MotoGP戰車-M1為藍本。要是在賽車場看見三部車,同時拆走頭燈及披上相同的廠藍色,辨認她們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至於新一款R3有甚麼變化?簡單來說換了更有型的包圍,車頭設計極富R6神髓,兩側同樣有撩牙式的部件。而新設計的油缸比上一代更扁,前端兩側位置新增鯊魚鰓式散熱孔,設計與R1及R6同出一徹,增添不少賽車味。
而新一代R3最吸引車迷注意的升級是由舊款的正叉,改用提升操控性能的倒立前叉,無疑增加新款R3的吸引力;此外,新款R3改用賽車式低軑把,取代舊款街車式高軑把,因此座姿較舊款稍稍俯伏,但由於R3要兼顧街道駕駛的舒適感,腳踏位置也不高,使整體座姿相對正宗跑車舒適。此外,由於R3體積細小,座高780mm,油門順滑及離合很輕等等,相信大部份新手都能夠輕鬆應付斜路停車、斜路起步及推車等等的動作。
引擎方面,新款R3沿用排氣量321c.c.的水冷四衝雙汽缸DOHC 8氣門引擎,馬力及扭力輸出分別是42ps / 10,750rpm及3.0kg-m / 9,000rpm。龍骨沿用鑽石型鋼管車架,掣動系統與上一代相同,前及後分別是298mm剎車碟配2活塞剎車卡鉗及 220mm剎車碟配單活塞剎車卡鉗。
為本誌試駕新款R3是張煒安,請讀者收看本誌製作的短片,了解他的駕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