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訊息 #成人限定
很榮幸受邀擔任「達人帶路 - 一起乾杯遊日本」講座的講師,3/7(日)台中、3/14(日)台南,會各有一場我的分享。⭐️主題是旅行與燒酎,我將帶大家了解日本各地哪個都道府縣喜歡喝燒酎還是清酒的分布圖,也跟大家分享我探訪球磨燒酎與沖繩泡盛的旅程哦!
除了有精采的內容,當天還可以實際品飲專家調配的燒酎雞尾酒,可說是非常超值,歡迎大家一起來玩!🍹
👉🍹報名報起來: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2080959181928331921
👉活動日期及地點:
3/7 台中場-星客匯共享空間
3/14 台南場-888無限創意本館
👉活動費用:100元
👉活動流程:
14:00 開放報到
14:30~16:30 座談會 (主題講座+基本燒酎介紹)
16:30~17:00 自由交流
👉注意事項
依相關法規,參加者須為年滿 18 歲之成年人
#未成年請勿飲酒
#一起來認識日本燒酎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70的網紅PEGGY先生の日本語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一次去鹿兒島, 專誠搵埋各位同學陪住聲些哦~ 第一集試試鹿兒島至出名嘅 #芋燒酎, 先去本家 #白熊刨冰 試試限定版 #燒酎味刨冰, 跟住參觀燒酎廠 #石藏Museum,飲足廿幾款燒酎, 夜晚直落小店 #とくちゃん 吃 #omakase,繼續刺身加燒酎。 隔住個mon都feel到有啲醉呀哩?www...
芋 燒酎 飲 法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每天看疫情新聞,可能也覺得悶,再來談談 #酒鬼巴士 以及 #燒酎 好了。
(至於先前承諾要寫「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業」,那個不急,因為對旅遊業來說,復甦遙遙無期,可以再觀察思考一段期間)
近期可能有人也看過網路上分享的文章,說在歐洲鼠疫橫行的時代,人們連水都不敢喝(怕被污染),只能喝酒。但嚴格說起來,以我粗淺的酒類常識,猜想當時真正令人喝得安心的,還是「蒸餾酒」。因為,經過蒸餾,才能確保殺菌(當然喝蒸餾水也是一種方法)。
在台灣(以及在世界各地),相對代表高品味的蒸餾酒,無疑還是以威士忌或(現在較少人喝的)白蘭地為主,而本土蒸餾酒的代表,則當然是高粱酒。
為什麼要特別加上「高品味」三個字呢,因為若與發酵酒相比,除了啤酒是大眾化的飲品以外,發酵類的葡萄酒、日本酒(一般稱的清酒或SAKE),多少都成為一種生活風格與品味的象徵。
相對來說,蒸餾酒,特別是酒精度高、濃烈的酒類,則等同是大叔、酒鬼的代名詞(當然這並非絕對,只是一般的印象)。
其實長久以來在日本,燒酎也有同樣的形象與困擾。
比起日本酒的雅,葡萄酒的潮,威士忌的高,燒酎特有的「芋臭」,更使得年輕人特別是女性,似乎總是敬而遠之,雖然在餐廳也會點「酎HI」(燒酎HighBall)來喝,但據說連「酎HI」現在都難敵「威HI」(威士忌HighBall)了。
很多人初次接觸日本燒酎,可能是沖繩的米燒酎「泡盛」,包括我。傳統泡盛也有獨特的「臭」味,雖然很早就喝過,但似乎也還談不上喜愛。
但,正如我曾經說過,真正感受到燒酎的魅力,就是兩年前的鹿兒島之行。在「燒酎重鎮」的當地,喝到各種不同的燒酎,特別是 on the rock(大冰塊)的喝法,毫無負擔地、清冽爽口,無論肉類或海鮮,搭配起來都相互加分。而原本的各種「臭」,也被轉化為淡雅的氣味特色。
再加上這幾年,不少燒酎製造商,以百年蒸餾酒的經驗與技術,投入製造各種風味的琴酒(Gin) 、威士忌,因此在我選擇做為「酒鬼巴士」首發團的目的地時,鹿兒島以其「距離近」、「多樣性」、「風土特色」、「歷史人文」等條件,而成為首選。
我發現,幾乎所以參加首發團的團員,過去都對燒酎「沒印象」或「印象不好」,但這趟旅程,幾乎讓每個人都改觀,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更深一層的理解了燒酎的優點。
其實日本燒酎,早已擺脫往昔「大叔」或「庶民」的形象,朝向多元化、精緻化的發展,而更讓我著迷的,除了「蒸餾」這個概念本身,燒酎的原料極為多元,大米、麥、芋頭、蕎麥、茴香、紫蘇⋯⋯幾乎信手捻來,許多農作物都能做成燒酎(因此,它更是一種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
光是鹿兒島的燒酎蒸餾廠,既有企業化經營的大廠,也有農村或個人的小廠,多元發展,其實短短幾天,真的看不夠。而且路上車程,還可以互相討論,一天喝下來,晚上睡得香甜,隔天又不宿醉、不頭痛,更是令人意外於鹿兒島燒酎的「精純」,和我一樣,也成了燒酎的粉絲。
(忽然有種預感,如果疫情再這麼擴大下去,會不會,喝蒸餾酒,會成為一種至少在心理上消毒的象徵呢?)
圖是我這次回台之前,蒐購的一部分關於燒酎與其他酒類旅行的書籍。我相信未來「酒鬼巴士」一定還會繼續辦下去。
芋 燒酎 飲 法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每天看疫情新聞,可能也覺得悶,再來談談 #酒鬼巴士 以及 #燒酎 好了。
(至於先前承諾要寫「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業」,那個不急,因為對旅遊業來說,復甦遙遙無期,可以再觀察思考一段期間)
近期可能有人也看過網路上分享的文章,說在歐洲鼠疫橫行的時代,人們連水都不敢喝(怕被污染),只能喝酒。但嚴格說起來,以我粗淺的酒類常識,猜想當時真正令人喝得安心的,還是「蒸餾酒」。因為,經過蒸餾,才能確保殺菌(當然喝蒸餾水也是一種方法)。
在台灣(以及在世界各地),相對代表高品味的蒸餾酒,無疑還是以威士忌或(現在較少人喝的)白蘭地為主,而本土蒸餾酒的代表,則當然是高粱酒。
為什麼要特別加上「高品味」三個字呢,因為若與發酵酒相比,除了啤酒是大眾化的飲品以外,發酵類的葡萄酒、日本酒(一般稱的清酒或SAKE),多少都成為一種生活風格與品味的象徵。
相對來說,蒸餾酒,特別是酒精度高、濃烈的酒類,則等同是大叔、酒鬼的代名詞(當然這並非絕對,只是一般的印象)。
其實長久以來在日本,燒酎也有同樣的形象與困擾。
比起日本酒的雅,葡萄酒的潮,威士忌的高,燒酎特有的「芋臭」,更使得年輕人特別是女性,似乎總是敬而遠之,雖然在餐廳也會點「酎HI」(燒酎HighBall)來喝,但據說連「酎HI」現在都難敵「威HI」(威士忌HighBall)了。
很多人初次接觸日本燒酎,可能是沖繩的米燒酎「泡盛」,包括我。傳統泡盛也有獨特的「臭」味,雖然很早就喝過,但似乎也還談不上喜愛。
但,正如我曾經說過,真正感受到燒酎的魅力,就是兩年前的鹿兒島之行。在「燒酎重鎮」的當地,喝到各種不同的燒酎,特別是 on the rock(大冰塊)的喝法,毫無負擔地、清冽爽口,無論肉類或海鮮,搭配起來都相互加分。而原本的各種「臭」,也被轉化為淡雅的氣味特色。
再加上這幾年,不少燒酎製造商,以百年蒸餾酒的經驗與技術,投入製造各種風味的琴酒(Gin) 、威士忌,因此在我選擇做為「酒鬼巴士」首發團的目的地時,鹿兒島以其「距離近」、「多樣性」、「風土特色」、「歷史人文」等條件,而成為首選。
我發現,幾乎所以參加首發團的團員,過去都對燒酎「沒印象」或「印象不好」,但這趟旅程,幾乎讓每個人都改觀,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更深一層的理解了燒酎的優點。
其實日本燒酎,早已擺脫往昔「大叔」或「庶民」的形象,朝向多元化、精緻化的發展,而更讓我著迷的,除了「蒸餾」這個概念本身,燒酎的原料極為多元,大米、麥、芋頭、蕎麥、茴香、紫蘇⋯⋯幾乎信手捻來,許多農作物都能做成燒酎(因此,它更是一種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
光是鹿兒島的燒酎蒸餾廠,既有企業化經營的大廠,也有農村或個人的小廠,多元發展,其實短短幾天,真的看不夠。而且路上車程,還可以互相討論,一天喝下來,晚上睡得香甜,隔天又不宿醉、不頭痛,更是令人意外於鹿兒島燒酎的「精純」,和我一樣,也成了燒酎的粉絲。
(忽然有種預感,如果疫情再這麼擴大下去,會不會,喝蒸餾酒,會成為一種至少在心理上消毒的象徵呢?)
圖是我這次回台之前,蒐購的一部分關於燒酎與其他酒類旅行的書籍。我相信未來「酒鬼巴士」一定還會繼續辦下去。
芋 燒酎 飲 法 在 PEGGY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第一次去鹿兒島,
專誠搵埋各位同學陪住聲些哦~
第一集試試鹿兒島至出名嘅 #芋燒酎,
先去本家 #白熊刨冰 試試限定版 #燒酎味刨冰,
跟住參觀燒酎廠 #石藏Museum,飲足廿幾款燒酎,
夜晚直落小店 #とくちゃん 吃 #omakase,繼續刺身加燒酎。
隔住個mon都feel到有啲醉呀哩?wwww
am730連結:https://bit.ly/2Hev49I
#燒酎蒸餾法又關いろはす果味水事?
#細路都食燒酎刨冰好酒量?
#一入居酒屋就飲到走唔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7eV_PZsWh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