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韓關係其實比大家想像中複雜許多,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真相。」因此他也希望能透過自己的作品,讓觀眾看到更中立的面貌。
👉 免費加鏡會員看獨家內容 ➜ https://reurl.cc/qmoLK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3萬的網紅蒟蒻講幹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s://youtu.be/BVoe1bcqBWM 世界英文地理系列出爐囉! 第二站我們來到的就是歐洲 究竟這些國家的名字該怎麼來用英文說呢? 看完本單元,你就知道囉! 小額贊助安撫蒟嫂 https://p.ecpay.com.tw/E2494 本單元出現的單字 歐洲 / Europe 俄羅...
芬蘭中立國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台灣疫情緊張,疫苗卻嚴重欠缺的時刻,除了美日兩國捐贈587萬劑疫苗之外,遠在波羅的海東岸的立陶宛,也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禮雖輕,情意濃,因為他們不到3百萬人口。接著,立陶宛宣布要在台北設代表處,而我們的外交部也宣布要在立陶宛設代表處,作為台灣在歐洲的窗口。有趣的是,我們將用Taiwanese(台灣人、台灣的)而非Taiwan為名。
立陶宛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先生於今年6月14日參加波羅的海國家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高峰會,他公開表示願意讓美國駐軍立陶宛,以使美軍在中歐地區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好維持區域穩定,並協防立陶宛。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與中國具有正式邦交關係,卻準備投向美國,支持台灣。為什麼?
讓我們先來了解波羅的海三國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用柔性方法獨立復國的感人故事。
瀕臨波羅的海有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占領三國,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與史達林簽訂「Molotov-Ribbentrop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協定,附加「秘密協議書」,暗中將三國列入「德蘇勢力範圍」。1940 年蘇軍入侵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於1941年,立陶宛於1944年先後均被迫加盟蘇維埃共和國長達50年。
這三個小國從醞釀脫離蘇維埃共和國到完成獨立復國,經歷三個階段。先是各自推動公民運動,爭取人權自由,1987 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稱推動蘇聯改革,激起各國自由化的火花,紛紛成立各種人民團體,三國人民促成了「波海人民陣線」(Baltic Popular Front)的大結盟。1989 年8 月23 日,2百萬以上的男女老少,為紀念被出賣50年,在三國高速公路上手牽手高喊「獨立、自由」,長達6百公里,將三國首都連串成波海大道(Baltic Way)的人民長城,震撼全世界。
第二階段由各國國會通過決議,宣布回復各國主權獨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議會率先決議:「從1940 年被外來政權所廢除的立陶宛國家主權,已經回復,從今以後,立陶宛又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兩個月後,鄰國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的國會也先後通過決議,宣布回復他們的主權獨立。
立陶宛最高議會所作決議很快被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無效,立陶宛政府又凍結經費,終止蘇聯在立國徵兵,更展開邊界巡邏,又通過身分證法,不斷凸顯立陶宛的國家主權。此外,人民開始從鄰國購入能源、物資和武器,無形中開啟自由經濟模式。
世界各國也紛紛表態。美國總統布希公開支持立陶宛人的民族自決權。捷克總統 V. Havel 表示願提供場所供作雙方談判; 歐洲議會決議要求「兩個不同國家以建設性對話解決爭議。」
由於立陶宛舉國團結,加上國際輿論支持與媒體的關注,初期莫斯科採用恫嚇及顛覆手段,直到12月1日,戈巴契夫才下令動用武力。1991年1月,蘇聯部隊占領立陶宛國防部在各城市所屬的辦公大樓。1月12~13日,KGB傘兵特種部隊抵達首都Vilnius,凌晨攻占無線電台及電視台,開始實施戒嚴宵禁。蘇聯坦克車陸續開往電視塔時,立陶宛民眾傾巢而出,壓扁擋路車輛,衝越人潮,終於攻占電視台,這全部過程透過現場記者的報導傳入全國人民的耳目。民眾衝往最高議會保護國會大廈,唱歌祈禱。清晨4 點,最高議會通過「立陶宛流亡政府法」,授權成立流亡政府統領國政,因應變局。
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辛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領袖發表共同聲明,互相承認主權,並嚴詞譴責蘇聯用武裝部隊對付民眾和平非暴力。葉爾辛掀起全球的道義支持,即連俄羅斯也展開反抗戈巴契夫的活動。莫斯科人民議會不得不通過決議,要求立即停止武裝活動,迫使蘇軍於48小時內撤退,並展開與波海三 國談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議會與歐洲共同體亦紛紛出面制止蘇聯軍事活動,進行和平談判。
在全國團結與全世界關懷支持的熱潮中,立陶宛於2月9日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率84.74%,贊成獨立的高達90.47%,其他兩國也都先後舉行公民投票,獨立復國的訴求均獲得壓倒性支持。2月11日,冰島首先宣布承認立陶宛獨立。葉爾辛在當年8月間猝然發動政變,當時人在裏海度假的戈巴契夫被趕下台。西方國家樂見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崩解,美國帶頭承認波海三國,其他國家也紛紛跟進。
1991年9月16日,聯合國安理會主動通過波海三國為聯合國新會員。隔天聯合國大會開幕日,我發動並率領「台灣加入聯合國宣達團」在聯合國大廈為台灣敲聯合國大門,宣達團全體團員親眼目睹波海3國國旗在藍天白雲間飄揚。但,萬旗飄揚,獨缺台灣!
1994年8月,我主辦「世界婦女高峰會議」,一口氣邀請到72國兩百多位女性領導,其中一位就是立陶宛獨立復國的首位總理Kazimira Prunskiene女士。她在大會致詞時說,「台灣這麼美麗的國家,卻非聯合國會員國。It’s all man-made mistakes。」
在我擔任副總統時,我們保持友誼。我卸任後,2010年參加芬蘭的國際會議頒獎,再轉往立陶宛參訪。Prunskiene 前總理跟她的家人全程接待我兩天,暢遊炫麗奇幻的立陶宛歷史博物館,暢讀立國歷史文物,以及他領導反抗俄國和平獨立成功的故事。
當時的立陶宛,一如其他共產統治過的國家,到處流露殘破陰沈。然而2016年,我帶領「和平中立西遊記」百人團再度參訪,波海三國已煥然一新。立陶宛首都大街上全是世界各國名牌店舖,熙來人潮則是各國觀光客。共產主義使立陶宛蒙塵,資本主義拭亮波海的璀璨。
請國人同胞不要小看3百萬人的立陶宛,要衷心感謝他們捐獻的2萬劑疫苗,竭誠歡迎立台互設代表處!別以為他們羨慕我們的高科技,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以小搏大,以柔克剛」的智慧和勇氣!
芬蘭中立國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台灣疫情緊張,疫苗卻嚴重欠缺的時刻,除了美日兩國捐贈587萬劑疫苗之外,遠在波羅的海東岸的立陶宛,也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禮雖輕,情意濃,因為他們不到3百萬人口。接著,立陶宛宣布要在台北設代表處,而我們的外交部也宣布要在立陶宛設代表處,作為台灣在歐洲的窗口。有趣的是,我們將用Taiwanese(台灣人、台灣的)而非Taiwan為名。
立陶宛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先生於今年6月14日參加波羅的海國家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高峰會,他公開表示願意讓美國駐軍立陶宛,以使美軍在中歐地區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好維持區域穩定,並協防立陶宛。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與中國具有正式邦交關係,卻準備投向美國,支持台灣。為什麼?
讓我們先來了解波羅的海三國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用柔性方法獨立復國的感人故事。
瀕臨波羅的海有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占領三國,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與史達林簽訂「Molotov-Ribbentrop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協定,附加「秘密協議書」,暗中將三國列入「德蘇勢力範圍」。1940 年蘇軍入侵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於1941年,立陶宛於1944年先後均被迫加盟蘇維埃共和國長達50年。
這三個小國從醞釀脫離蘇維埃共和國到完成獨立復國,經歷三個階段。先是各自推動公民運動,爭取人權自由,1987 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稱推動蘇聯改革,激起各國自由化的火花,紛紛成立各種人民團體,三國人民促成了「波海人民陣線」(Baltic Popular Front)的大結盟。1989 年8 月23 日,2百萬以上的男女老少,為紀念被出賣50年,在三國高速公路上手牽手高喊「獨立、自由」,長達6百公里,將三國首都連串成波海大道(Baltic Way)的人民長城,震撼全世界。
第二階段由各國國會通過決議,宣布回復各國主權獨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議會率先決議:「從1940 年被外來政權所廢除的立陶宛國家主權,已經回復,從今以後,立陶宛又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兩個月後,鄰國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的國會也先後通過決議,宣布回復他們的主權獨立。
立陶宛最高議會所作決議很快被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無效,立陶宛政府又凍結經費,終止蘇聯在立國徵兵,更展開邊界巡邏,又通過身分證法,不斷凸顯立陶宛的國家主權。此外,人民開始從鄰國購入能源、物資和武器,無形中開啟自由經濟模式。
世界各國也紛紛表態。美國總統布希公開支持立陶宛人的民族自決權。捷克總統 V. Havel 表示願提供場所供作雙方談判; 歐洲議會決議要求「兩個不同國家以建設性對話解決爭議。」
由於立陶宛舉國團結,加上國際輿論支持與媒體的關注,初期莫斯科採用恫嚇及顛覆手段,直到12月1日,戈巴契夫才下令動用武力。1991年1月,蘇聯部隊占領立陶宛國防部在各城市所屬的辦公大樓。1月12~13日,KGB傘兵特種部隊抵達首都Vilnius,凌晨攻占無線電台及電視台,開始實施戒嚴宵禁。蘇聯坦克車陸續開往電視塔時,立陶宛民眾傾巢而出,壓扁擋路車輛,衝越人潮,終於攻占電視台,這全部過程透過現場記者的報導傳入全國人民的耳目。民眾衝往最高議會保護國會大廈,唱歌祈禱。清晨4 點,最高議會通過「立陶宛流亡政府法」,授權成立流亡政府統領國政,因應變局。
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辛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領袖發表共同聲明,互相承認主權,並嚴詞譴責蘇聯用武裝部隊對付民眾和平非暴力。葉爾辛掀起全球的道義支持,即連俄羅斯也展開反抗戈巴契夫的活動。莫斯科人民議會不得不通過決議,要求立即停止武裝活動,迫使蘇軍於48小時內撤退,並展開與波海三 國談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議會與歐洲共同體亦紛紛出面制止蘇聯軍事活動,進行和平談判。
在全國團結與全世界關懷支持的熱潮中,立陶宛於2月9日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率84.74%,贊成獨立的高達90.47%,其他兩國也都先後舉行公民投票,獨立復國的訴求均獲得壓倒性支持。2月11日,冰島首先宣布承認立陶宛獨立。葉爾辛在當年8月間猝然發動政變,當時人在裏海度假的戈巴契夫被趕下台。西方國家樂見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崩解,美國帶頭承認波海三國,其他國家也紛紛跟進。
1991年9月16日,聯合國安理會主動通過波海三國為聯合國新會員。隔天聯合國大會開幕日,我發動並率領「台灣加入聯合國宣達團」在聯合國大廈為台灣敲聯合國大門,宣達團全體團員親眼目睹波海3國國旗在藍天白雲間飄揚。但,萬旗飄揚,獨缺台灣!
1994年8月,我主辦「世界婦女高峰會議」,一口氣邀請到72國兩百多位女性領導,其中一位就是立陶宛獨立復國的首位總理Kazimira Prunskiene女士。她在大會致詞時說,「台灣這麼美麗的國家,卻非聯合國會員國。It’s all man-made mistakes。」
在我擔任副總統時,我們保持友誼。我卸任後,2010年參加芬蘭的國際會議頒獎,再轉往立陶宛參訪。Prunskiene 前總理跟她的家人全程接待我兩天,暢遊炫麗奇幻的立陶宛歷史博物館,暢讀立國歷史文物,以及他領導反抗俄國和平獨立成功的故事。
當時的立陶宛,一如其他共產統治過的國家,到處流露殘破陰沈。然而2016年,我帶領「和平中立西遊記」百人團再度參訪,波海三國已煥然一新。立陶宛首都大街上全是世界各國名牌店舖,熙來人潮則是各國觀光客。共產主義使立陶宛蒙塵,資本主義拭亮波海的璀璨。
請國人同胞不要小看3百萬人的立陶宛,要衷心感謝他們捐獻的2萬劑疫苗,竭誠歡迎立台互設代表處!別以為他們羨慕我們的高科技,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以小搏大,以柔克剛」的智慧和勇氣!
芬蘭中立國 在 蒟蒻講幹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https://youtu.be/BVoe1bcqBWM
世界英文地理系列出爐囉!
第二站我們來到的就是歐洲
究竟這些國家的名字該怎麼來用英文說呢?
看完本單元,你就知道囉!
小額贊助安撫蒟嫂 https://p.ecpay.com.tw/E2494
本單元出現的單字
歐洲 / Europe
俄羅斯 / Russia
莫斯科 / Moscow
土耳其 / Turkey
伊斯坦堡 / Istanbul
芬蘭 / Finland
諾基亞 / Nokia
瑞典 / Sweden
挪威 / Norway
丹麥 / Denmark
冰島 / Iceland
斯坎納維亞 / Scandinavian
愛沙尼亞 / Estonia
拉脫維亞 / Latvia
立陶宛 / Lithuania
英國 / UK / United Kingdom
UK全名 /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蘇格蘭 / Scotland
英格蘭 / England
威爾斯 / Wales
北愛爾蘭 / Northern Ireland
倫敦 / London
愛爾蘭 / Ireland
葡萄牙 / Portugal
西班牙/ Spain
加泰隆尼亞 / Catalonia
安道爾公國 / Andorra
法國 / France,
摩納哥 / Monaco
盧森堡 / Luxembourg
比利時 / Belgium
荷蘭 / Netherlands / Holland
德國 / Germany
德意志 / Duitsland
波蘭 / Poland
捷克 / Czech Republic
奧地利 / Austria
瑞士 / Switzerland
列支登士敦 / Liechtenstein
義大利 / Italy
西西里島 / Sicily
聖馬利諾 / San Marino
梵諦岡 / Vatican City
希臘 / Greece
阿爾巴尼亞 / Albania
馬其頓 / Macedonia
保加利亞 / Bulgaria
羅馬尼亞 / Romania
摩爾多瓦 / Moldova
斯洛伐克 / Slovakia
匈牙利 / Hungary
斯洛維尼亞 / Slovenia
克羅埃西亞 / Croatia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 / Bosnia and Herzegovina
蒙特內哥羅 / Montenegro / 黑山
塞爾維亞 / Serbia
科索夫 / Kosovo
白俄羅斯 / Belarus
烏克蘭 / Ukr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