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花蓮動物友善城市 籲農業處加強捕獸夾查核
我在5月13日本屆第五次定期會總質詢議程,持續關注動物保護議題,由於最近南從富里羅山,北到縣立體育場堤防邊,都有流浪犬遭捕獸夾夾傷的消息傳出,令人痛心,希望農業處有更積極的作為,落實建構花蓮為友善動物城市的目標。
我在質詢時首先引用生態作家劉克襄的一段話:「一個偉大的城市,應該不只是尊重穿著時尚的都會男女,而要也能尊重活下來的野狗。」作為本次質詢動保議題的開頭。
去年6月份第三次定期大會時,我即以「花蓮動物友善城市」為質詢主題,時隔一年再以相同主題質詢,就是要檢視這一年來縣府針對所提的建議的相關工作推動成效。
我首先肯定縣府的努力,包含新上任的農業處長吳昆儒與動植物防疫所所長周黃得榮,以及縣府也已陸續舉辦過動保座談會、動保平台會議,也擬訂了動保自治條例草案等多項作為,此外,像是我力促催生的寵物運動公園與花蓮公立收容中心花蓮狗貓躍動園區也開幕在即,但花蓮縣境內仍有相當多攸關動物權利的問題亟待解決。
今年三月份以來,從南區的富里羅山到北區的花蓮市的德興運動場邊堤防,不時傳出捕獸夾夾傷流浪犬的新聞,犬隻腳隻被撕裂、傷口腐爛、露出白骨、發出惡臭,讓愛狗人士痛心,痛批政府為何仍放任販售、使用捕獸夾。
動保法第14-2條規定:「非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任何人不得製造、販賣、陳列或輸出入獸鋏」,違者可處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七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我也詢問農業處長吳昆儒,這一年多來,農業處在禁用捕獸夾、山豬吊的政策的宣導與查核、投入人力與設定查核範圍、執行成效。
我在會中也為動保人士請命,由於花蓮縣動物權益促進會以及民間動保志工,在本次定期大會發起一人一信行動,向議會與縣府陳情,訴求包括「狗貓躍動園區的資源挹注需求」、「協助私人狗園土地問題」等,希望農業處都能審慎因應。
另外,我在去年提出,建議縣府訂定《街道犬貓遺體處理作業流程》、以及狗貓躍動園區無寵物火化設施等問題的因應對策,我也持續追蹤進度,要求農業處提出解方與具體時程。
農業處長吳昆儒答詢時指出,上述問題農業處責無旁貸,但最重要的還是需透過政府與民間公私協力,建立起良好的機制,方能妥善解決,目前也都在積極因應中。
縣府的施政不但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長期遭忽視的動物權益也同樣應受保障,下一次的定期大會,我仍會要求農業處交出執行進度的成績單。
相關新聞:
花蓮news全民視頻
https://ppt.cc/fp694x
東台灣新聞網
https://reurl.cc/xgyz21
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所長 在 張美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動保議題終獲重視 花蓮縣召開座談會
犬貓等動物保護議題,我非常關注,也因陸續接到民眾的陳情,所以我多次在定期大會質詢縣長、農業處長,並追蹤後續進度,相同議題也有好幾位議員關心,但是主責的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一年多以來依然無動於衷,提不出具體解決流浪犬問題的策略,也擬不出花蓮縣動物保護自治條例、街道犬貓遺體處理辦法、無法有效匯聚動物保護志工能量,境內流浪犬私人收容所的現況也未盤點掌握輔導連結等等,我以「狗吠火車」來形容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的消極被動無作為。
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花蓮縣政府農業局在12/5召開「花蓮縣動物保護座談會」,由農業處長吳昆儒主持、動植物防疫所長黃詩伊簡報,出席成員有環保局、各清潔隊,以及動物權益促進會、民間流浪犬收容所及個人志工等動保人士等約40人參加。
發言重點,包括:
一、公衛學者呼籲動物保護自治條例重新研議並加速通過,以及設置動保警察。
二、目前由各鄉鎮市的清潔隊負責捕捉流浪犬,但人力嚴重不足,且缺乏訓練,車輛及機具也完全不夠。
三、結紮後原地放養的支持與反對聲音。
四、愛媽愛爸無怨無悔照顧流浪貓犬,有的照顧量幾十隻,更有超過五百隻的,暫時幫忙政府解決問題,但照顧者會年老,且花蓮地廣人稀,民眾對犬隻的放養率高、結紮率一直偏低,以現行每年不到十分之一的結紮率,加上犬隻一年兩次的繁殖期,沒有從源頭管制,浪犬們將無止盡的繁衍,必須一次性大量執行的結紮,從源頭做起,流浪犬才可能有效減量。
動保議題向來被視為冷門且吃力不討好,縣府農業處長吳昆儒展現誠意,站上第一線,召開座談會,突破動植物防所十數年的淡漠,是一個好的開端,值得肯定,但吳處長是從民間轉入政府單位任職,除了要快速進入行政體系了解運轉模式,也要有專業能力帶領團隊,更要有足夠的魄力提升行政效能。
動保議題千頭萬緒,必須複式方案解決,面對問題並與關心動保的各方成員一起尋求解決方案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