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這部去年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的電影等了很久,《#偶一為之》的原文名稱令人過目不忘,「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直翻是「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出自電影進行墮胎手術前一幕,諮商人員的例行調查,例如性伴侶拒絕避孕、阻撓妳避孕、恐嚇威脅妳、傷害妳的身體,甚至強迫妳發生性行為的程度或頻率,是從不、很少、有時、或總是呢?
⠀⠀⠀⠀⠀
因此,有人說這部電影是側寫著女性成長過程的「從不期待,很少反抗,有時落淚,總是沉默」,發覺自己懷孕的內向少女,不敢向父母坦承事實,被唯一得知內情且年齡相仿的表姐拉去紐約,毅然決然準備進行墮胎手術,那帶著稚氣與青澀的面龐,卻流露著微微矛盾的世故、迷惘與不安,就這麼穿梭在燈紅酒綠、龍蛇雜處的喧囂都會街頭。
⠀⠀⠀⠀⠀
這是一部如假包換屬於女性的角色電影,沒有過多情節設計,不討好,不批判,不張揚,不刻意,究竟是怎麼走上未婚懷孕這條路?導演沒有打算多作解釋,因為多數如此處境下的女孩只會維持一貫的沉默以對,有口難言。當得知自己懷孕一事時,她的第一個動作是給自己穿一個鼻環,縱使不知所措,仍設法宣告著將奪回屬於自己的身體自主權,曾經被迫做出違背自己意願的行為,卻只能獨自承擔種種苦痛與無助,處處提防男性、時時保持警戒,必要的時候成為支撐彼此的力量。她們涉世未深,卻早已懂得成人世界的運作模式。
⠀⠀⠀⠀⠀
如此殘酷的成年禮刻劃,教人想起鄭有傑導演的《陽陽》,強烈光影對比,大量手持搖晃畫面,巧妙運用局部特寫、肢體語言傳遞出情緒暗示,畫面反覆失焦、聚焦,透過魔幻詩意手法呈現中法混血女孩迷失自我的徬徨心境。觀眾關心的不再是情節如何發展,我們心知肚明結局至多只會是她人生的頓點,鏡頭亦步亦趨繞在陽陽身邊,仰望著她一次次墜落後不服輸的側臉,目送著她一次次挫敗後不甘心的淚水。
⠀⠀⠀⠀⠀
無論《陽陽》,抑或《偶一為之》,呈現了普遍存在於青春期少女之間的現況,難以明言的無聲處境、疏離冷漠的親子關係、父權社會下理所當然的壓迫。也幸好,她們都不是單打獨鬥,前者有長輩眼裡不正業的鳴人哥,成為真正在乎、關心、理解、引導陽陽同時為藝人與運動員心態的陪伴;後者,則是 Autumn 與 Skylar 這對表姊妹攜手闖蕩紐約的三天兩夜,身上僅有的錢全數拿去支付手術費用,繁華都市危機四伏,褪去批判與控訴後,她們仍得咬緊牙關自力更生,就如《燃燒烈愛》所言,沒有一個國家是為女性著想的。
⠀⠀⠀⠀⠀
在這些平凡人物身上,彷彿看見獨屬於女性的聰明,柔韌而堅毅的生命力,那只是各自人生的頓點,不禁深深相信,未來的她們必定會帶著傷疤綻放出更美麗動人的姿態。
⠀⠀⠀⠀⠀
⠀⠀⠀⠀⠀
▍2020 柏林評審團大獎《偶一為之》可於 CATCHPLAY+ 上觀賞:
https://bit.ly/3A4Z1En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Lice萊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苦痛之環》(Ring of Pain)遊戲長度基本上是16關,結局有兩條不同的路線可以走。也是一款明明已經全破了,卻還是沒事就會打開來玩個幾場的小品卡牌遊戲之一。趕快把影片做一做強迫自己把遊戲刪除,目前遊戲時數約15小時。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9...
苦痛之環結局 在 八三夭劉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逼筆 [18]
《露西與路癡》
科幻電影常常是根據現有的科學,去做的延伸想像。電影【露西Lucy】是根據神經科學的科幻小說,最後結局讓許多人傻眼,為避免有人沒看過,結局的討論,就留到文章最後一段微暴雷。🤣
【露西Lucy】被人提出疑點的一個部分,就是他根據的大腦使用百分比科學的部分。不知是真實研究還是網路謠言,說正常人的大腦只使用5%,愛因斯坦使用了7%(還是10%?),所以他比一般人聰明。現代科學已經發現人腦在執行不同作業時,可以一次激活非常多大腦區塊,有些行為甚至能讓大腦大部分部位活化,所以使用量百分比應該是難以估計的。透過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的確有量化出一些結構比較特別的部分,說明他數字與空間能力較好,但這是否是決定天才與一般人的差別?科學目前還很難證實這一點,但我相信不斷訓練某件事情,的確會塑造不一樣的大腦。
電影本來就是以導演編劇邏輯架構的奇幻世界,達到娛樂與精神昇華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電影中有一個概念我覺得很有趣:「人類傾向於使用工具,而比較不傾向於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是個路癡。即使小時候很愛創作或者破解迷宮,現實生活中,我卻常常錯過該轉的路,繞路或走冤枉路是我的家常便飯。過去表演為了到達表演的場地,得翻車內厚厚的地圖,上網搜尋大家推薦的最佳路線背下來,最後往往會在陌生的巷弄中鬼打牆好一陣子,才順利抵達表演場地。有研究指出,英國的計程車司機,有著異於常人的空間感,甚至有超越導航的穿梭巷弄能力,因為倫敦的街道實在太複雜。但他們強化的空間能力,似乎也間接壓抑了其他塊大腦區塊的發育。
自從導航越來越準確,我開始習慣用導航帶我到目的地,因為導航可以幫我算出最有效率的方式,甚至看出公車、捷運、騎車、開車、走路的最佳選擇。隨著我的導航依賴度提高,我發現似乎我對於熟悉的環境,要憑空描述想像的能力好像變的比以前更差了!霸天一直以來一直很有方向感,所以他似乎沒有那麼依賴導航,憑著自己的感覺就能找到目的地。
人類的歷史,往往因為某項科技的發明,讓整體發展指數成長,然而成長不一定就是伴隨著幸福快樂。就像【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描述:「歷史上少數真正顛撲不破的道理,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後會成為必需品,而且帶來新的義務。等到習慣某種奢侈品,就開始認為這是天經地義。接著就是一種依賴。最後,生活中就再也不能沒有這種奢侈品了。」「每當人類整體的能力大幅增加、看來似乎大獲成功之際,個人的苦痛卻也總是隨之增長。」
電影中提到海豚大腦開發了20%,所以有心電感應能力。姑且不論背後的科學根據,我也常常想著,人們是否有更強大的心靈能力,像是「直覺」、「預知夢」、「心電感應」⋯等等。隨著工具的方便性越來越高,我們有可能會漸漸忘記曾經有的能力;數位音樂越來越方便,大量的取樣與效果,能夠做出超多抓耳的聲音,但是與小橘搬著超大台古早管風琴,收到【老教室】充滿毛邊溫暖琴聲的這類回憶,就變成相對深刻的過程。
後記:很多人說電影的最後,人腦使用百分之百,會變成一個USB!但是她留下的訊息是:「I’m everywhere」「我會以你們能理解的形式留下需要的知識。」所以USB只是現代人可以承載知識的方式,而「無所不在」體現「超越人類」的存在。這部分比較玄學(或神學)一點,我看完電影,還是最想探索的是:如果減少對於工具的依賴,會變成怎麼樣的一個人?
#八三夭劉逼
苦痛之環結局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薦:重量級的教養科學理論《蘭花與蒲公英》】
你的孩子是難養搞怪型?還是隨便養隨便大?
此書作者波依斯醫師畢其一生做研究,突破地發現,世上果真是有非常折磨人的難養型孩子,但是,這些孩子卻也最有可能孕育成超越群倫的傑出人才。
而好吃好睡好養好帶就好沒煩惱?這類孩子也絕非百毒不侵喔。
這本化「長期研究」為文筆動人的科普書籍值得您一探究竟!
菊仙去年底把這本書看完了,滿滿的心得,寫了推薦序,對教養各種新發現新理論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以下是我的推薦序。
……………………………………..
我自己有三個男孩,天性與特質迥異,如同天下多數的父母,難免會在某個孩子身上驚見熟悉的自己:
衣服的標籤突出堅持謝絕、沒吃過的東西永遠逃避不願嘗試、有一點小聲響就無法入眠;
愛哭、易感、容易悲傷、容易焦慮、更容易感動與興奮;人多的時候極度不自在、面對沒有預期會出現的人事物惴惴難安。
回溯到嬰兒期,這小子打從出生就是「整人高手」,尿布一點點濕必醒、肚子稍餓就驚哭,直到吃喝拉撒都解決,卻還是沒來由地不斷驚醒,夜夜哭鬧,讓我頭痛欲裂、夜不成眠,
有時為了怕吵到要一早趕著上班的爸爸,我在虛脫之餘還得把自己和難纏小子一同埋進棉被裡「滅音」;
學步兒時期,好哭功力有增無減,餓了哭、不餓也哭、冷了哭、熱了也哭、突然有人按門鈴哭、鄰居媽媽來串門子抱著我的大腿堅定地哭;
小子開始上幼稚園時,分離焦慮整整發作了三個月,讓老師都束手無策,直喊退貨;所有期盼他嘗試的任何新事物,第一個反應永遠都是NO!
.
打從生下這個難養難帶彷彿來報仇的磨人精之後,我信誓旦旦昭告全世界「本人就此打住,絕對不會再傻傻增產報國!」沒想到孩子的爸爸卻說:「最壞狀況就是這樣,不可能生出更難帶的了吧!」
一晃眼,小子卓然長成,正處在準備大學學測的水生火熱苦痛中,難纏小子又帶來了一個難解的挑戰。
一家五口,人丁眾多,小子和另一個孩子睡上下舖,但是另一隻每晚香甜酣睡之後必發出節奏明朗的打鼾聲,搞得這小子輾轉反側、憤怒難抑,最終因精神耗弱而逼著爸媽召開家庭會議以解決紛爭。
.
爸爸劈頭對小子說:「你也太脆弱了,這絕不只是別人的問題,是你自己太敏感!你自己也得想辦法,不然以後住校怎麼辦?」
我一聽爸爸的仲裁,竟脫韁而出一個直覺反應:「是你們不了解他!這真的不是他太脆弱,他天生就是這樣,你們不會了解那種擺脫不了噪音睡不著的痛苦,尤其就要大考了,他真的更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是,我是真的了解,因為,我就是這樣一個感官敏銳到自己難以駕馭的怪咖,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學聯考時也有一模一樣的症頭。
.
日本臨終關懷的森津純子醫師曾經用「音叉」來譬喻這樣特質的人:「若一般人對『開心、悲傷、快樂、害怕 』等情緒的反應為十支小音叉,那麼感覺豐富的人就擁有約一千支到一萬支大音叉。」
我從生養這隻難纏小子的過程中回過頭來了解自己,原來我也是帶著相同的難纏基因,而因著自己在成長中的種種切身痛苦,所以懂得小心呵護與對待此小子的「十萬支音叉」。
小子對心神領會他的媽媽總是會回應一種「謝謝你懂我」的放心安定眼神。
.
拿到這本書之後,我非常欣喜,即使忙碌,也在片片刻刻零碎時間愛不釋手,因為,即使我非常清楚兒子和我都有高敏感症頭,但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這本科普鉅作一頁頁地引著我解開此款人類的命運密碼,在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以及我們非常陌生的「表觀基因」之調節下,到底我們呈現了什麼樣的生命面貌?
如何避免被別人誤解的「脆弱」特質所磨損摧毀?如何把纖細易感、易受傷害的特質扭轉成一種絕然出眾的優勢?
.
作者波依斯醫生從小生長在一個紛擾不斷、負面能量充斥的家庭,但是他的一生卻朝向光亮、正向、繁榮的方向成長,他絲毫不受影響,
然而他胞妹纖細美麗之內在卻在幼年時就承受不住,無法消弭的童年創傷帶進她的整輩子,使她一生身心波折不斷。
就在我疑惑為什麼波依斯醫生如此殘忍地揭露自己妹妹的悲慘命運時,書裡赫然出現妹妹以自殺來結束不算長的生命結局。
.
兩個在相同家庭長大的孩子,卻分道揚鑣,長成了樣貌完全不同的生命,一光明一黑暗、一天堂一地獄、一順遂一悲劇,
身為哥哥的波依斯醫生滿心遺憾、甚或自責,因此三十多年來無法停下挖掘命運真相的腳步。
書裡有數據可靠的量的分析、有充滿溫度的個案研究,甚至在最終章,還替我們還原三十年前被當成樣本的幼兒個案,波依斯驚喜地發現,他們後來的人生發展真實驗證了這本書的兩大族群假設:
堅韌的「蒲公英」族群,與纖弱的「蘭花」族群。後者,就是所謂的我們這種高敏感怪咖,大約占所有人類約五分之一。
.
然而,波依斯醫生也在書末大力解開種種關於「蘭花」孩子的謬思,在許多有效度的實驗中已經驗證:纖弱的「蘭花」孩子其實也可以很堅韌、甚至嶄露頭角、大放異彩。
因為,蘭花孩子很特別,他們在充滿壓力、挫折、負面的環境裡比任何人都容易倒下,一蹶不振;
但是,他們在充滿關懷、支持、正向、同理的環境中,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發揮優勢、更傑出、更強勁優秀。
蘭花孩子不全然脆弱,要大好或是大壞,端看陪伴照護他們的大人給他什麼樣的環境與教養方式;
而佔了多數的「蒲公英」孩子,雖然在任何處境都因為易感性較弱而不太容易受到情境的干擾,但絕非百毒不侵,在強烈且長期的壓力環境下,蒲公英一樣會整株壞去。
.
波依斯醫生是科學家,但這本科普書卻充滿溫度與詩意,他很擅長說故事,文筆相當的好,幾乎讓我誤以為他是一位文史哲人,在他的筆下,一個個硬梆梆的科學研究都變成一則則耐人尋味的探奇情節。
讀者順著這些情節,能一步步深入蘭花孩子與蒲公英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命運樣貌,最終能引出最深的同理、獲得最實用的陪伴養育技巧。
苦痛之環結局 在 Lice萊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苦痛之環》(Ring of Pain)遊戲長度基本上是16關,結局有兩條不同的路線可以走。也是一款明明已經全破了,卻還是沒事就會打開來玩個幾場的小品卡牌遊戲之一。趕快把影片做一做強迫自己把遊戲刪除,目前遊戲時數約15小時。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998740/
-----
【各種社交平台】
最近DISCORD有起色:https://discord.gg/JCNbErN
Twitch 實況:http://www.twitch.tv/lice0424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ice0424/
【# 特賣推薦影片】
Steam特賣不知道要買甚麼?遊戲荒沒遊戲玩?看這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pVkxO-KqEaButYz52MMXQIvYygzOsy2M
-----
【播放清單推薦】
【實況日常&精華】:https://goo.gl/f6zVMu
【萊斯垃圾話】:https://goo.gl/GJyNP8
【萊斯聊Game】:https://goo.gl/RXus2
#聊Game #毒性 #卡牌
苦痛之環結局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長矛在手
希望無窮
苦痛之環結局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苦痛之環》是由獨立遊戲開發團隊所製作的一款回合制卡牌遊戲,與《殺戮尖塔》一樣帶有Roguelike設計,遊戲中包含了16個核心主線地牢,與外加的2個分支結局,複雜的對戰環境,十分考驗你的決策能力唷。
玩家會在隨機生成的環形地牢當中,遭遇到各式各樣的奇怪生物,好好使用你手中的資源,努力地打敗它們吧!
遊戲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寶箱怪,寶箱怪會提供對玩家有幫助的裝備或是能力,不過這可需要消耗靈魂點數的。在欄位有限的情況中,玩家要搭配出一套適合自己玩法的組合,不然這點數可就浪費了。
遊戲預計在10月15日上市,而且支援繁體中文,甚至連語音都是中文的,爬塔爬累了,可以考慮一下這款探索地牢的卡牌新作唷!
(C) 2020. Humble Bundle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