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如何成就了她的超級權力》紐約時報專欄 Serge Schmemann
幾乎每篇關於安格拉·梅克爾 (Angela Merkel) 擔任德國總理期間的文章都指出,她最大的政治優勢之一就是她經常被低估。
在這一點上,她並不是獨一無二的:科爾曾將梅克爾推向政界,科爾在德國總理職務時,也曾宣稱:“我靠著被低估爬上來。“
但梅克爾女士和科爾先生有很多不同——她來自共產主義東德的一個新基督教家庭,科爾來自天主教萊茵河畔;在進入政界之前,梅克爾是一位嚴肅的科學家,而科爾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位政治家。
但這個共同特徵反映了現代德國政治以及德國在世界上的獨特性。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動盪歲月——德國和世界從起點上重新排序的歲月——這個國家由兩位保守黨領導人領導,他們在風格、舉止和言談上,都沒有魅力。
這可能部分是因為德國的納粹歷史阻止了德國政治中的煽動、激情和自我膨脹。不管是什麼原因,它對德國有用。儘管科爾先生在政治獻金醜聞的陰影下退出政壇——這是他的門徒梅克爾女士給他最後的「一槍禮物」——但世界已經賦予科爾作為政治家的牢固地位。科爾在德國和歐洲的和平統一中,發揮了核心力量。
如今,梅克爾更進一步。
她已被全球認為歐洲真正的領導人及地球上最有權勢的女性,她已獲得了更大的榮譽。
她在歐債危機中一開始採取保守吝嗇的態度、她拒絕遵從美國的利益從俄羅斯拆除北溪 2 管道、德國持續不增加其軍費開支以及她不想干涉中歐崛起的威權民粹主義者。
但當數百萬敘利亞人開始逃離他們飽受戰爭蹂躪的土地,尋求歐洲的保護時,梅克爾打開大門。 “Wir schaffen das”——在德語中相當於歐巴馬的“Yes,We Can”——她面對難民恐懼的浪潮,以如此無情緒但堅定的態度,這句話成了她領導的最重要形象。
在今天周日的選舉之後,將會有更多關於她 16 年統治的評估,這也將決定她的繼任者,以及接下來的事情。許多人將關注後梅克爾時代德國和歐洲政治的不確定性。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梅克爾留下的爛攤子”為標題;英國 《衛報》對梅克爾退出的歐洲的看法是“問題得到了解決,但不是已經解決了”;華爾街日報的德國記者寫道,她的國際遺產將是“更冷靜的跨大西洋關係”。
在美國的民主似乎因嚴重的兩極分化而癱瘓、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民選領導人受到蔑視、獨裁者不斷崛起的時代,研究一下為何梅克爾女士可以成功治理德國及歐盟,可能是有價值的。
她持續強勁的國內支持率之外,她也使德國在她的領導下享有了高度的榮譽、繁榮與政治和諧。
部分原因在於梅克爾女士對權力的偽裝沒有興趣。
她隱藏著某種真正的自然的政治技巧,她的舉止可能是一個在警察國家的新教家庭中長大的自然謙虛女性,而她的這種性格,在保守的、男性主導的政黨中,剛好發揮作用的一種回應。但那些將她的平淡誤認為軟弱,或將她的安靜誤認為她沒有政治野心的人,最後都成為她的手下敗將。
梅克爾的朋友們說,私下她有一種敏銳的幽默感。在談判或會議之前,她會以科學家的冷靜專注做功課,不。
在普丁或川普等粗魯的男子對手前,她在那些可笑的、故意展示男子氣概的男人面前,從不退縮。
梅克爾女士曾經留下一張照片,7 大工業國集團領導人站在身後,她的目光凶狠地盯著一位覺得自己當然要坐前排的美國總統,這成為她抵抗誇誇其談的川普先生的標誌。
在普丁知道梅克爾女士怕狗之後,故意把他的黑色大狗叫到他們會面的房間裡,梅克爾提出了一個尖刻的解釋:“我理解他為什麼必須這樣做——以證明他是一個男人。他害怕自己的弱點。”
這是梅克爾女士為數不多的引述之一,但她並不是沒有話要說。
幾年前,她在一次採訪中解釋她根本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用言語打動他人,讓他們改變主意”。
因此,她總是更注重行動而不是言語。
她幾乎從不接受外國新聞媒體的採訪,而她對德國媒體的採訪也很少令人有興奮之處。她從來防範小報,哪怕是一點小趣事,遑論醜聞。
這些誠實、謙虛、紀律、堅持和保留的特徵,在紐約市及美國、英國⋯⋯其他民主國家看起來近乎是古怪的。
但是當一個人面臨幾乎無法克服的政治困境,不管身為一個女人、一個東德人和一個科學家——能夠爬到德國權力的頂峰,並在那裡呆了四個任期,這簡直不可思議。
相對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正派的人越來越迴避政治,美國無法學習和模仿梅克爾。
梅克爾女士的施政當然並非完美無缺,她留給下一任總理的德國,將在一個充滿危機的世界。她的真正遺產證明,有效的政治並不意味著要擺脫人性。
而「被低估」,可能是她政治長壽的真正關鍵。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錢包裡的世界史:從黃金、白銀到比特幣,貨幣如何改變我們?」介紹 訪問編輯:李韻 內容簡介: 世界史的每個轉變關鍵,都有「貨幣」在搞鬼! ★NHK電視台強力推薦!日本知名歷史學家帶你透過金融解讀全球大趨勢 ★3大通貨演進脈絡╳12堂鑑古知「金」的世界史講座╳29個...
萊茵河 重要 性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M History + Movies】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09/14 ~ 09/20
每週一次的【影史7日談】單元來囉!我會用七部電影或影集,告訴你這禮拜在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讓你在看這些電影或歷史事件時,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空間唷!
.
▶ 1812-SEP. 14 #莫斯科大火 拿破崙征俄戰爭 Great Fire of Moscow French Invasion of Russia
《#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 1966
俄羅斯的重要大城 莫斯科,在歷史上經歷了不少次大火;1812年莫斯科大火指的是,拿破崙一世發動入侵俄國的俄法戰爭期間,9月爆發的博羅金諾戰役後,俄軍執行焦土戰術,帶走莫斯科所有糧食並釋放監獄的囚犯,放火燒城,讓拿破崙的大軍一無所獲。
.
▶ 1950-SEP. 15 #仁川登陸 韓戰 Battle of Inchon Korean War
《#代號鐵鉻行動》Operation Chromite, 2016
韓戰於1950年6月底爆發後,南韓節節敗退,最終在釜山築起最後防線;為了避免朝鮮半島全面赤化,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動用美軍海軍陸戰隊遠征軍,在靠近漢城的仁川進行兩棲登陸,試圖於半島中部開起新戰場,最終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
▶ 1920-SEP. 16 #華爾街爆炸事件 Wall Street Bombing
《#沒有主人沒有上帝》No God, No Master, 2012
1920年9月16日中午,繁忙的紐約午餐時段,一輛馬車停在華爾街23號JP摩根公司總部對面,車內約45公斤的炸藥被引爆,造成38人當場死亡、143人受傷。爆炸案調查最終沒有確切結果,歷史學家普遍懷疑是當時的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為爆炸案的主謀。
.
▶ 1944-SEP. 17 #市場花園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 Operation Market Garden WWII
《#奪橋遺恨》A Bridge Too Far, 1977
位於德國和荷蘭交界的萊茵河,是二戰期間德國邊境重要的自然天險;盟軍在諾曼第戰役後,由英國蒙哥馬利元帥所策劃的「市場花園行動」,投入大量空降兵利奪取荷蘭境內的九個橋樑控制權。但行動最終失敗,德軍持續封鎖萊茵河直到隔年。
.
▶ 1998-SEP. 18 #尖峰時刻 Rush Hour
《尖峰時刻》Rush Hour, 1998
1998年9月18日首映的《尖峰時刻》,是香港武打明星 成龍繼《殺手壕》《炮彈飛車》《威龍猛探》後的第四部好萊塢電影;故事描述一位香港督察前往美國調查綁架案,與克里斯塔克飾演的黑人警官合作。兩人的逗趣組合,讓本系列在全球大受歡迎。
.
▶ 1946-SEP. 19 #第一屆坎城影展 1st Annual Cannes Film Festival
《#不設防城市》Roma: Open City, 1945
19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納粹德國宣揚法西斯主義而出品的電影,強勢在威尼斯影展上大放異彩;決定在氣候宜人的坎城,創立一個新的國際影展;首屆原定於1939年9月舉行,卻遭逢二戰爆發而中止,最終在戰後的1946年舉辦了首屆坎城影展。
.
▶ 1973-SEP. 20 #性別大戰 Battle of the Sexes
《#勝負反手拍》Battle of the Sexes, 2017
1970年代,昔日的男網世界冠軍 鮑比里格斯以帶有性別歧視的言論,出言挑釁當年29歲的女網新星 比莉珍金恩進行網球挑戰。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吸引約破百萬觀眾關注;雙方分別在1973年5月12日、9月20日舉行了兩場賽事,兩人戰績皆為一勝一負。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萊茵河 重要 性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對比和諧並存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十七世紀城市之一,保留著過去荷蘭黃金年代的光輝之餘,也擁抱進步與開放。漫步在這座扇形運河網構築而成的古典城市裡,除了每個轉角、每座橋樑都是美景外,也有紅燈區、大麻店和世界級的博物館。阿姆斯特丹洋溢著活力卻不喧鬧,是座充滿對比卻又彼此和諧並存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雖然相較於其他荷蘭城市如鹿特丹等較為年輕,但其重要性卻絕不亞於這些城市。阿姆斯特丹自十四世紀起與漢薩同盟的成員貿易後開始繁榮,十六世紀經歷了八十年戰爭,脫離西班牙支的哈布斯堡王朝獨立後,成立了荷蘭共和國。
十七世紀時,貿易創造了荷蘭的黃金年代,更成就了阿姆斯特丹的巔峰。從阿姆斯特丹出航的船隻可以抵達世界的各個角落,前往包含北美、南美、印度、印尼、日本等地進行貿易。阿姆斯特丹富裕的商人也是荷屬西印度公司與荷屬東印度公司的最大股東,這兩間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貿易據點和殖民地,如南台灣的安平,開展並穩固荷蘭的全球貿易網,為荷蘭賺進大筆財富,更讓阿姆斯特丹成為西方最富裕的城市。熱絡的經濟活動,也讓阿姆斯特丹成立世界首座證券交易所。
而財富就會帶動藝術的發展,要一探此時荷蘭藝術的精華,最佳地點就是荷蘭國家博物館。當時的畫家主要客戶不是國家的君王,而是富裕的民間人士。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一幅幅描繪十七世紀意氣風發荷蘭富人的畫作中,最著名的就是林布蘭特(Rembrandt)的作品『夜巡』,是最重要的館藏之一。
然而巔峰過後,必然會有下坡。在十八世紀荷蘭共和國經歷了與英格蘭的海權戰爭與拿破侖的法蘭西帝國入侵,前者讓荷蘭失去海權,後者更是讓荷蘭被法國併吞,讓英國趁機奪下荷蘭的海外殖民地、屬地與貿易據點,重挫了荷蘭的經濟實力。荷蘭共和國的覆滅也讓阿姆斯特丹重要性大減,發展陷入有史以來的最低點。直到十九世紀,荷蘭脫離法國成立荷蘭聯合王國,加上通往北海與萊茵河的運河開通,阿姆斯特丹才又逐漸成為歐洲的經濟要角。此時期另一位重要荷蘭畫家梵谷的作品與其一生的成就與掙扎,今日也在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得到完整的展示。
早在荷蘭共和國時期,阿姆斯特丹的包容性就開始展現,除了庇護當時從歐洲各國逃來的天主教受壓迫教派,也包含了猶太人與其信仰。即便二十世紀初納粹德國佔領荷蘭,阿姆斯特丹仍有許多荷蘭人冒險藏匿猶太人。這些藏匿的猶太人中,最知名的莫過於少女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一家,安妮一家當時的躲藏之處今日依然保存昔日的模樣,是遊客大排長龍的紀念館。
今日阿姆斯特丹的包容性依然存在,而且是走在世界前端。相對於嚴格禁制,荷蘭人似乎更傾向開放且有效管理,性工作者與性表演秀群聚的紅燈區與販售大麻的Coffeshop都是典型的例子。在這個運河波光粼粼、單車頻繁馳騁的詩意城市裡,活力與悠閒有著巧妙的平衡。造訪阿姆斯特丹除了能飽覽美景、名畫外,也能看到更寬廣的處世態度。
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風格與特色,它們都用獨有的方式,訴說自己的故事。然而無法把這些城市的美與故事,適當的紀錄、重現與傳達給他人,是許多人在旅行拍攝時的苦惱。因此,在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中,我用事前規劃、攝影敘事技法與特色後製三個面向,來幫助大家拍出更美、更有故事與溫度的旅行照片。
也非常感謝大家支持,目前募資已突破750%。課程早鳥募資優惠將於下週結束,之後將由優惠價1,800元調回原價3,000,感興趣者請把握時間噢。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萊茵河 重要 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錢包裡的世界史:從黃金、白銀到比特幣,貨幣如何改變我們?」介紹
訪問編輯:李韻
內容簡介:
世界史的每個轉變關鍵,都有「貨幣」在搞鬼!
★NHK電視台強力推薦!日本知名歷史學家帶你透過金融解讀全球大趨勢
★3大通貨演進脈絡╳12堂鑑古知「金」的世界史講座╳29個解讀貨幣的重點,一本搞定
★貨幣是經濟的血脈,血往哪裡流,世界往哪裡走。洞悉貨幣體系,你的視野從此完全不同
整個世界的今昔洪流、未來走向,
只要一枚小小錢幣就能解答。
.波斯遊牧民族只靠硬幣,就打造全世界第一座帝國?
.每個月最期待的「薪水」,原來是古羅馬人的發明?
.為何中華文化圈的貨幣不是金銀,而是銅鐵?
.荷蘭之所以成為大航海霸主,全拜鯡魚所賜?
.全球政經一團亂,追根究柢都是美元的問題?
.比特幣為什麼無法成為合法貨幣?
貨幣,是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
至今,我們對世界史的理解皆以民族、國家,甚至當權者的意識形態為出發點。我們熟讀戰爭年表、各國外交關係,卻忽略足以左右世界潮流的兩大基礎——貨幣與經濟。
日本歷史學家宮崎正勝說:「當今,貨幣是最強的武器,經濟的變化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經濟由人類的交易行為所構成,而交易行為透過貨幣來推進。自古至今,貨幣是經濟的命脈,牽動著國家的榮盛興衰。從貨幣系統的變化了解世界的變遷,方能窺知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 貨幣,象徵君王權威
「沒有造錢更賺錢的生意了!」西元前六世紀,利底亞國王首創在錢幣刻印圖紋,賦予其信用與價值的保證,一舉征服商業市場,將經濟的血液注入社會。其後兩千數百餘年,東西方君王皆透過貨幣強化統治、主宰經濟。
◢ 貨幣,代表國家野心
十九世紀,英國運用淘金熱潮來挑戰銀本位制,以英鎊重組世界經濟;二十世紀,美國在戰後趁勢建立霸權,各國貨幣都向美元看齊;一九七一年貨幣價值回歸各國中央銀行,全球走向幣值浮動的不穩定局勢。貨幣是國家的支柱,同時也指向無以計量的劇烈波瀾。
◢ 貨幣,反映人心盤算
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人們開始不信任過往的貨幣,促成電子貨幣快速發展。其中,比特幣憑藉其能夠祕密且快速轉移資產的特性,一舉成為富人的寵兒,更是時下最熱門的投資遊戲工具。從古至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秩序不斷被貨幣重組,與貨幣連動。
◢ 來點貨幣世界史的冷知識
☆十八世紀南海泡沫事件,沒有人是局外人
當泡沫危機來襲,連牛頓也賠了兩萬英鎊。他感嘆:「我雖然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卻算不到人類的瘋狂。」另一方面,音樂家韓德爾卻憑著良好直覺大賺一筆。
☆你知道嗎?美國獨立戰爭原來爆發於小酒館
北美殖民地民眾從組織激進派到走上美國獨立戰爭,全都在吵鬧的酒館策畫而成。當時殖民地連釘子都要仰賴母國進口,根本沒本錢打仗。即使如此仍有許多人奮勇赴戰,這可說是藉酒壯膽的結果。
☆十七世紀的荷蘭:「世界就是我的後花園~」
有人這麼形容:荷蘭人就像蜜蜂般吸取各國花蜜。挪威是他們的森林,萊茵河、加隆河、多爾多涅河畔是他們的葡萄園;德國、西班牙、愛爾蘭是羊牧場,波斯、波蘭是穀倉,印度、阿拉伯是他們的庭園。
從西元前到近現代;從黃金、白銀、紙幣再到電子訊號的金錢革命,世界史上每個驚心動魄的轉折背後,都由貨幣主宰一切。
現在翻開本書,讓我們從錢包裡那枚小小硬幣開始俯瞰世界。
作者簡介:宮崎正勝(Miyazaki Masakatsu)
1942年出生,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史學系畢業。曾任都立三田高中、都立九段高中、筑波大學附設高中教師,以及筑波大學講師、北海道教育大學教授等職,現於NHK文化中心等機構擔任講師。著作豐富,尤其擅於透過「經濟」「貨幣」等角度重新解讀世界史,廣受好評。著有暢銷書《世界史圖解》(商周出版)、《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時報出版)、《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金錢史》(暫譯)、《如何解讀世界史》(暫譯)、《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馬、航海、資本、電子資訊的空間革命》(遠足文化)。
出版社粉絲頁: 今周刊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xidL5mwpss/hqdefault.jpg)
萊茵河 重要 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最後一役:納粹第三帝國的末日」介紹
訪問主編: 區肇威(查理)
內容簡介: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役
希特勒與他的第三帝國正要走向滅亡
盟國這時已經開始上演分贓的戲碼
冷戰的雛型開始形成
雖然戰爭即將結束,受害的永遠都是人民
柏林人在市區轟炸後的斷垣殘壁中等待,嚇呆到動彈不得,固守著目前所有的唯一手段──求生存的手段。吃的比愛情更重要,藏起來比戰鬥更有尊嚴,在軍事上,挺下去遠比打勝仗更正確。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第三帝國的最後日子開始倒數!放眼望去,東西兩線的戰火皆快速往首都——柏林挺進。戰略轟炸使得希特勒一度感到驕傲的帝都變成斷垣殘壁,柏林開始在顫抖,戰火已經來到家園門前了。
帝都之中人們惴惴不安,每個人都有自己擔心的理由。平民百姓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如何。潛藏了整個戰爭時期的猶太人擔心會洩漏行蹤,同盟國潛伏的間諜深怕蓋世太保找上門,老百姓害怕自己被徵召上前線去抵擋鋼鐵洪流。戰爭不再是新聞的內容,它已經成為柏林人生活的日常。
躲在總理府地堡的希特勒,開始胡亂指揮根本不存在的部隊。前線吃緊的消息永遠都會被他訓斥是部下貪生怕死的理由。歇斯底里的怒罵將領變成司空見慣的場景,可是這一切無助於挽救國家的命運。亡國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包括希特勒的生命也是如此。
同盟國開始為戰後的佔領作政治準備。很難想像原本還有共同目標的盟友,已經分成兩個陣營,彼此都在為各自的未來勢力範圍開始你爭我奪。英美作為長年有共同利益的盟友,他們試圖掌握更多的主導性。覬覦歐洲許久的史達林不會放任戰後局勢在自己的掌握之外。兩大陣營的明爭暗鬥始於由誰先奪得柏林開始,冷戰的暗潮洶湧比起一般的認知開始得更早。東、西兩線競相攻向歐戰的最後戰利品,誰奪得了柏林,誰就能在歐陸呼風喚雨。真的是如此嗎?
考李留斯雷恩在冷戰的高峰期來到柏林,他遊走在東、西方兩大陣營,挖掘出當時還不為人知的秘密。《最後一役》是「二戰經典三部曲」中最為高潮迭起的一部作品,最能凸顯作者整理與分析資料之高明,是非虛構寫作的經典代表巨作。寫作當時還處於風雨飄搖的柏林,如今讀起來,依然令人不勝唏噓,深感造化弄人。
作者簡介: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UMv9reKpF8/hqdefault.jpg)
萊茵河 重要 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哼著旅行的曲,在南日耳曼:讓風情各異的8個旅行樂章,帶您深入一訪德國南部!」介紹
訪問作者:葉育青
內容簡介:
★8大樂章,漫遊德國南部美景與人文風情:
‧抒情曲——赫德克(Herdecke)
赫德克距離大城科隆只有幾分鐘的車程,但是住宿的費用卻省了很多。作為自助旅行的經濟考量,的確是很棒的選擇。而且,小鎮有她的作息,這是跟旅行團不同的地方,可以真正領略到日常的德國生活。(節錄自內文)
作者在赫德克感受到了小鎮靜謐的氛圍,也感受到了南方日耳曼民族的友善風趣、熱情親切,若您想深入德國的日常,不妨從臨近科隆、擁有地利之便的赫德克開始德國之旅!
‧彌撒曲——科隆(Köln)
是怎樣的教堂可以蓋了八百年還在不斷地翻修?是怎樣的設計讓她成為教堂界裡的圭臬?又是怎樣的神奇的力量,讓她在歷代的戰火中不被波及?是她,沒錯就是她,那個被人詠嘆的科隆大教堂。(節錄自內文)
天主教的彌撒儀式,搭配管風琴伴奏彌撒曲,神聖而莊嚴,就像被作者評為此生必訪的教堂——科隆大教堂一樣,她那高聳入雲的哥德式建築風格、拼圖繁複的貼花地板、色彩繽紛的巴伐利亞玻璃彩窗,在在令人不由自主地從心裡湧出崇敬,絕對值得一訪。此外,科隆的百年餐廳FRÜH、有著七彩建築的舊城區,也千萬不可錯過。
‧浪漫曲——呂德斯海姆(Rüdesheim)
萊茵河上的珍珠 夢幻中的國度
葡萄園裡的甜蜜 遊輪上的浪漫
選擇呂德斯海姆作為旅行的停靠站,就是因為她具備著如此多樣的元素。(節錄自內文)
呂德斯海姆位在萊茵河畔,不但可以搭遊船往來萊茵河欣賞兩岸風光、參觀十座萊茵河畔最重要的城堡,還可以搭纜車居高臨下,享受悠閒浪漫的葡萄田園風光。而呂德斯海姆最大的驚奇——斑鳩巷,時光彷彿倒回中世紀,兩旁是裝扮精緻古典的店面,路上還不時有穿著當時服裝的少女穿梭其間,精緻的小店、特殊的紀念品、特色的餐廳……,絕對會讓人流連忘返。
‧協奏曲——法蘭克福(Frankfurt)
從台北出發,前往德國的第一站,就是法蘭克福。……法蘭克福是全歐洲的轉運樞紐之一,有著比台灣大好幾倍的機場跟車站。(節錄自內文)
法蘭克福是美茵河岸的大城,由於位在歐洲的中心位置,是德國中部與西南各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成為世界各國人種的匯集處,法蘭克福在這樣的地利位置下,與各國人種激盪出不同的火花。作者在此樂章下介紹了法蘭克福的中央車站、異國美食、紅燈特區、法蘭克福市政廳所在的羅馬人之丘站,以及被稱為「法蘭克福第五大道」的購物大街——歌德大街,再加上美茵河畔的夜遊,法蘭克福要您一次體會德國的多樣面貌。
‧小步舞曲——富森(Füssen)
富森真的是陽光璀璨的地方,跟清晨陰鬱的雨不同,那種光潔會讓人想跳舞、想奔跑、想嬉戲、想唱歌……。……富森這個美麗的小鎮,彷彿是為旅遊而生。一棟棟造型精巧的房子,一間間色彩繽紛的商店,一區區香味瀰漫的餐廳,以及為此而來的遊客,熱鬧有如節慶的氛圍久久不散,就像太陽一般癡情,直到深夜依然徘徊不去。(節錄自內文)
富森是通往黑森林的要道,也是羅曼蒂克大道的南方起點,要前往新舊天鵝堡,大多由此鎮開始。作者不但在此樂章帶您一訪知名的新舊天鵝堡,更登上了德國的最高峰——楚格峰,以及山下的美麗湖泊——艾比湖,從今至古、上山下海,深入探究德國南部風光的全貌。
‧變奏曲——慕尼黑(München)
瑪莉恩廣場(Marienplatz)位在慕尼黑的市中心,屬於舊城區,來到慕尼黑一定要安排一整天的行程在此閒逛。圍繞著廣場有數不盡的教堂、博物館、德國傳統的特色精品店、餐廳、啤酒屋、百貨商店,還有令人瞠目結舌的食品市集。(節錄自內文)
來到慕尼黑,怎能不喝喝啤酒呢?每年一次的慕尼黑啤酒節,盛況空前,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共襄盛舉。加上王宮博物館逛不完的瑪莉恩廣場、德國知名的香腸豬腳餐廳,古今交錯,慕尼黑絕對是德國南部最重要的必訪之地。
‧嘻遊曲——羅騰堡(Rothenburg)
德國境內旅遊熱區有著名的羅曼蒂克大道(Romantische Strasse)與古堡大道(Burgenstrasse),羅曼蒂克大道在南方,從新天鵝堡向北方垂直延伸到符茲堡(Würzburg),古堡大道則是從西邊的曼罕(Mannheim)往東橫走到布拉格(Prag)。羅騰堡正位於兩者的十字交會點上,不管你走的是浪漫大道還是古堡大道,羅騰堡一定是你下榻休息的地方。(節錄自內文)
羅騰堡位在浪漫大道與古堡大道的十字交會點上,因為處於一個這樣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也是旅者必訪之地。羅騰堡的老城區充滿了古世紀的氛圍,在這裡悠閒坐一個下午,搭配啤酒豬腳,誰說您不是德國人呢!
‧夜曲——班貝格(Bamberg)
一個被雷格尼茲河(Pegnitz)包圍如威尼斯的水鄉澤國,一個保留著大量中世紀紅瓦建築,一個充滿獨特魅力的小鎮,一個讓人念念不忘的地方,他就是班貝格(亦稱班堡)。(節錄自內文)
旅行書上其實不太容易找到班貝格,但是網路上卻有很多人推薦來此地一遊,真真正正可以說是大家的私房景點。班貝格這樣一個日耳曼小城堡,她的美,獨樹一格。加上水道縱橫的雷格尼茲河,有小威尼斯之感。身為德國南部的最後一站,不妨自自在在地遊走其中,細細品味這充滿中世紀況味的百年古樸小鎮。
本書除了介紹德國南部的必訪景點與人文風光之外,每個城鎮的小檔案也以小專欄的方式呈現,還附上「貼心小提醒」幫您注意各種「眉角」!如果您想要看到更深入、更細膩的德國南部風光,《哼著旅行的曲,在南日耳曼》將會帶您看到不一樣的南德!
作者簡介:葉育青
才華洋溢的文字工作者、熱心助人的社會工作服務者、浪漫自由的夢想家、有良有心的事業經營者。喜歡旅遊、喜歡探求世界,足跡踏遍二十幾個國家。目前為孜孜矻矻的修業者,喜歡新鮮的事物、喜歡做有挑戰性的事,近日挑戰的對象為皮件、薩克斯風、太鼓。
作者粉絲頁: 葉子漂遊記
出版社粉絲頁: 瑞蘭國際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N_bjx_vRA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