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份的迷誠品專欄,是一場電光影裡的影像旅行,分別選了《#絕美之城》、《#午夜巴黎》、《#愛情不用翻譯》與《#現代啟示錄》等幾部電影,來安撫疫情之下不得不暫時回歸平淡的生活現狀,並期盼下一次跳上飛機,前往異鄉的時機能盡快到來。
⠀⠀⠀⠀⠀
⠀⠀⠀⠀⠀
「旅行讓人發揮想像,餘者就只有失望與疲勞。完全出自想像,那就是他的力量,從生到死,人、動物、城市、事物全是想像,是一部小說,是虛構故事。利泰不曾說錯,況且誰都辦得到,只需閉上眼睛,它就在生活的另一頭。」
⠀⠀⠀⠀⠀
電影《絕美之城》片頭引用自法國作家塞利納《長夜行》,那也幾乎是現在的我們唯一能做的,於自己的內在時空,透過文字或影像展開一場探險、一次邂逅,或是一趟神遊 —— 閉上眼睛,旅行就在生活的另一端。以前,一有時間便拉著行李箱到處闖蕩的日子,深感滿足的一刻,往往是回到住處的隔天早晨,凝視平凡無奇卻異常美麗的街景,手中緊握樓下小咖啡廳沖出的溫熱咖啡,帶來一股難以言喻的安定與踏實之感。
⠀⠀⠀⠀⠀
在啟程與歸返之間,在未知與熟悉之間,在相遇與別離之間,在變動與恆常之間,旅行於天平兩端讓人心矛盾取得平衡。例如雋永的愛在三部曲,勇於跨出舒適圈的《白日夢冒險王,甚或歷久彌新的無數公路電影,諸如此類「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靜靜等待願意相信的人來到此處,就像稍縱即逝的綠光。往往一個人、一部電影、一段往事,成為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也代表了某座城市在我們心中的情感印象,有時全然想像,有時恍如隔世,影像在我們大腦裡留下的畫面始終都是雙向流動的,成為每個人無論是否親身經歷,甚至虛實交織的獨特情節記憶。
⠀⠀⠀⠀⠀
猶記得,那年復活節泡在義大利的假期,不但從南一路玩到北,亦留了整整四天用雙腳走完了羅馬與梵蒂岡,興匆匆按照丹布朗《天使與魔鬼》進行路線規畫,觀賞無數傳說中的建築、古蹟與藝術品,清晰烙印心中的,卻一直只有那不起眼的昏黃路燈與閃耀糖霜色澤的石子路,蒙太奇般與傑普漫步夜色壟罩的羅馬街頭的身影交錯,重疊,盤旋。
⠀⠀⠀⠀⠀
Paolo Sorrentino 承繼著導演費里尼的創作內核,《絕美之城》捕捉一個曾經夜夜笙歌,觥籌交錯,恣意遊走在權貴階級的作家 Jep,不但縱橫上流社會,更是經驗豐富的情場老手,總是衣著講究,自詡紳士,一派氣定神閒的模樣,就如這座永恆之城,以及沉默矗立於自家陽台畔的巍峨競技場,隱隱散發著華麗與蒼涼,神祕與虛無,莊嚴與絕望。
⠀⠀⠀⠀⠀
余秋雨《行者無疆》形容羅馬是「隱隱然的偉大」,靜靜安踞在並不明亮的高位上,從城市散落的每一扇舊窗、每一塊古磚、每一束荖藤溢出。而羅馬是永恆的眷戀,普立茲小說獎得主 Anthony Doerr 在其著作《羅馬四季》感嘆道:「人們說,窮極一生,也難以盡攬羅馬」。彷彿自 Toni Servillo 的 Jep 身上流露的氣質,有著不合時宜的表象,但一切萬事萬物都是謎,無法解釋曾經的不朽風華,亦難以看清如今的一片廢墟,走過白晝和黑夜,美麗和醜陋,永恆存在於那一瞬,用靈魂按下快門的一瞬,為死亡、可悲的人性所不能觸及,在時間流逝的痕跡下,從人的角度沉默凝視羅馬過去,現在與未來。
⠀⠀⠀⠀⠀
「在巴黎,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
⠀⠀⠀⠀⠀
眾所皆知,巴黎這一席流動的饗宴,由數不盡的人文底蘊穩穩撐起。細數林林總總關於法國的電影,《愛在日落巴黎時》的美好一隅、《午夜巴黎》的流金歲月、《戲夢巴黎》的迷惘不安、《出走巴黎》的自由之反向,或是 2019 年《悲慘世界》被種族、體制與暴力壓迫的巴黎之陰暗面,一針一線建構出我們想像中屬於花都的立體輪廓。
⠀⠀⠀⠀⠀
然而,無論是否親眼見識這個浪漫之都的想像與現實存在多少落差,絕大多數的人仍會為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感到心馳神往。午夜夢迴時,回到逝去的玫瑰色美好年代,談一場如夢似幻的異國戀曲,漫步於拿破崙長眠的塞納河畔,與一群只聞其名的傑出藝術家聊得酒酣耳熱,那是真正存在於巴黎之中的巴黎。
⠀⠀⠀⠀⠀
「人都恐懼死亡、質疑自己的定位,藝術家不該屈服於絕望,而是要想辦法找出那個時代空虛的解藥。」
⠀⠀⠀⠀⠀
當時巴黎藝文界的核心人物,被譽為現代主義教母的葛楚史坦,讀完男主角的小說後給予了如此受用的評價。那時才發覺,無論生於哪個時空,面對哪種現實,都有最好的一面與最壞的一面,都有絕望環伺的一面與充滿希望的一面,當我們無法選擇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尋覓一個方式與虛無及現實抗衡。對應至疫情肆虐的當下,或許單單是持續觀影、閱讀,乃至創作不懈,珍惜眼前所有,並持續保持對未來的憧憬,便已在企圖找尋屬於這個時代空虛的解藥。
⠀⠀⠀⠀⠀
⠀⠀⠀⠀⠀
⠀⠀⠀⠀⠀
▍完整全文:
▍閉上眼睛,旅行就在生活的另一端|城市電影推薦
https://pse.is/3l2kc5
⠀⠀⠀⠀⠀
▍上月回顧: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性別主題電影推薦
https://pse.is/3jyzhc
萬物風華錄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好書獎|#作家得獎感言】#毋甘願的電影史 #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 #蘇致亨
✨現身作家✨蘇致亨:「我一直相信要用《毋甘願的電影史》這樣一本書的厚度與形式,才能更完整的把台語片承先啟後的系譜、台語影人的豪情壯志以及台灣電影史在台灣政治經濟史,甚至是世界電影史的重要性與獨特位置⋯⋯我覺得非常幸運,這個社會還願意期待,或是賦予寫作者、出版業能力去抵抗時間的流逝,用一本書去創造一場文化事件,去奠定一個議題的重要性,甚至給我們一個特權用文字重新定義對世界的理解⋯⋯」
⭐️特別感謝 春山出版⭐️
(引文)台語電影,曾經有過無限榮光,但大部分台灣人卻冷目以對,無知無覺。所幸,自1990年代開始,台語電影史料的收集整理在先行者的努力下累積了一定的資料基礎,並在《毋甘願的電影史》的研究寫作中開花結果。作者藉由紮實的史料解讀、口述歷史的綿密細節,指出台語電影不是孤立的風華,反而自有承先啟後的脈絡。(決選評審 詹素娟 撰)
【完整評審推薦語】👉https://lihi1.com/YtdB6
【2020Openbook好書獎】完整書單&評審報告👉https://lihi1.com/1y64M
—————
🎥同場加映🎥快來看看,還有哪些作家為讀者錄下得獎感言:
#台灣作者的感言
◆《通往世界的植物》作者游旨价👉https://lihi1.com/jmUka
◆《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作者陳宗暉👉https://lihi1.com/jTrPn
◆《尖叫連線》作者陳栢青👉https://lihi1.com/aR0e2
◆《尋找台灣味》作者地理角團隊代表 洪伯邑👉https://lihi1.com/Tc8xA
◆《阿媽的女朋友》作者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代表 同👉https://lihi1.com/vz5Id
◆《尋琴者》作者郭強生👉https://lihi1.com/WywpW
◆《山地話/珊蒂化》作者馬翊航👉https://lihi1.com/OJiGB
#陸續增加中
#飄洋過海的感言
◆來自美國,《雞冠天下》作者安德魯・勞勒👉https://lihi1.com/Rnd0L
◆來自美國,《創傷照管》作者蘿拉.李普斯基👉https://lihi1.com/ovvPl
◆來自英國,《萬物盡頭之島:隔離.樂園》👉作者基蘭.哈爾葛芙 https://lihi1.com/dnCsZ
◆來自美國,《公司與幕府》作者亞當.克拉洛👉https://lihi1.com/xdcPf
◆來自英國,《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作者👉https://lihi1.com/xfFbC
◆來自台灣、德國,《雪是誰的?》繪者張蓓瑜、作者安東妮.許奈德👉https://lihi1.com/dkGTC
◆來自荷蘭,《達爾文進城來了》作者曼諾.許特惠森👉https://lihi1.com/ixgpi
◆來自澳洲,《燈塔你好》作者蘇菲.布雷克爾👉https://lihi1.com/nJp7x
◆來自法國,《貓的痴情辭典》作者斐德列克・威圖👉https://lihi1.com/B9P82
◆來自波蘭,《雲遊者》作者奧爾嘉.朵卡萩👉https://lihi1.com/fLW3N
◆來自加拿大,《我說話像河流》作者喬丹.史考特👉https://lihi1.com/DWcn9
◆來自韓國,《黑色花》作者金英夏👉https://lihi1.com/M17mK
—————
⋙訂閱電子報,每週好文全收錄:https://lihi1.com/EbuBe ⋘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
萬物風華錄 在 Hanahana Tou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布宜諾斯艾利斯。
這是一座城市,巨大的城市。像紐約巴黎或者台北一樣, 十二線道的交通繁忙,巴士地鐵穿梭來回(不過因為過度通膨,完全不接受現金買票,強迫你買卡儲值好為這個國家的經濟盡一份力🤷🏻♀️)空氣糟糕天空佈滿陰霾,大部分的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熙來攘往,互不干涉好奇~但當需要問路或者尋找方向的時候,體諒我的破爛西班牙文,大家總是一個比一個熱情並有耐心,真的非常感謝。市中心充滿巨大的歐洲風情建築加上大樹們,花還有配色,真的跟巴黎的香榭大道非常像(但是物價可是大相逕庭🙈)相對於前面幾個地方,這裡的水好喝多了,甜點也是可口的不得了,有種慢慢從過去回到現在的感覺,每個街頭都有便利商店,滿滿藥局,名牌店時裝店銀行餐廳林立,一條街就有十幾間書店販賣舊時光,反而,是最褪流行(但個人覺得最美好)的地方。坐在好像隨處都有的日本料理店點了盤壽司喝了口茶,大概除了外面的招牌充滿異國文字之外,沒什麼特別的差異感覺。一直都是城市長大的小孩,這裡的空氣對於我,充滿熟悉(笑
我的飯店位於市中心,一下樓就是劇場們,依稀可見得昔日風華。資料說阿根廷曾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富強的十個國家之一,一晃眼不過幾十年,今日的通貨膨脹跟貧富落差對於一般人大概真的很難接受吧~相對智利的熱火朝天,這裡沒有直接的暴力,但不滿以及憤怒仍然隨處可見。五月廣場的人潮洶湧,總統府前掛著大大的抗議布條再不開放一般民眾,充足警力包圍守護於是連鄰近的地鐵站都要關閉。鐵欄隔不住沸騰的不滿,民心向背,雅典娜女神跟死去的英雄們高高守護著群眾,一個輪一個的精神喊話還有互相鼓勵,慷慨激昂。這個世間,總要有些人站出來奮鬥,噢,真為你們感到驕傲。身為一個旅行中的七年級,深刻感覺到政治力量對於生活的干擾。同輩的朋友除了有家族庇蔭或是少數能夠進入科技金融產業之外,大部分,也都成了失落的一代。雖然相對幸運一直都做著薪水不差的工作時間也算自由,但是在台北獨力買房子大概離咱們也是遙不可及的故事~不過我想,政府也有他們的為難之處吧,怎麼樣控制一切不要崩盤,卻又能讓民眾足以安居樂業大概從來都是一門大學問(但是少點貪婪勾結你們會做得更好)畢竟人心所向就是這樣,永不滿足的慾望,不能被往下的經濟。年紀越大好像就越是這樣,很難單純執著只往往一個方向去,處處都是兩難的拉扯,太多東西因而無法解釋,更加明白萬事持中的道理卻的確相對索然無味,關於成長的好跟不好。
就是這樣閑晃,買了甜點邊走邊吃,從來不嗜甜食,可歐洲系列的麵包總是好吃到神奇的地步,不會招惹我的胃酸卻是讓人幸福的甜度。逛民族文化博物館的時候遇見了小朋友們的校外教學,真的好可愛!只要不要對著我哭叫或者講一些不合邏輯的屁話,小孩跟動物,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無邪氣的快樂。想想其實不同的地方的人類發展,都差不多~為了避寒而製作衣服,害怕受傷而納鞋底,包包拿來收納,屋瓦用來遮蔽風雨,需要對自己擁有信心所以崇拜神明精靈,爭奪守護所以製造武器,地位崇高總要有許多華麗裝飾,記錄為了傳承,語言文字圖畫因而產生。而不論去到哪裡,我們都要音樂舞蹈振奮心神~在持續的文化薰陶中,我們容易對非我族類抱持偏見,但回過頭來說,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萬物同源,萬法同宗,所謂的高下很多時候,其實只是命運環境的造就(當然才能還是有差的,這總是比例問題)為了買條熱熔膠拯救我的外套臂章跑了三間店,紙條上滿滿不同老闆們的紀錄確保我可以買到我想要的東西,我覺得真的不管什麼角落,很多時候,我對這個世界還是充滿安全感的,都是三十幾年來好心路人們的造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