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體內的脂肪,八成以上都是由甜食與澱粉轉變來的】
我們每天吃進去可以用來提供熱能的食物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組成,含量比例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65%:20%:15%」最適合,但經常發生比例不恰當(有些過量、有些太少)的情形。碳水化合物(醣類)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醣類經過消化後所產生的葡萄糖,是最直接提供身體生理作用所需熱能的來源。碳水化合物(醣類)是最常發生過量的食品種類,尤其是含糖飲料,攝入過量,無法消耗掉,就會轉化成「脂肪」囤積在體內,造成體重過重或肥胖。
零食、與休閒食品,到處都是,漂亮誘人的包裝誘惑著大眾的食慾,任誰都想嘗一嘗。而內容物通常含有危害健康的陷阱,高油脂、高鹽(高鈉)、高糖、化學添加物…等,吃了對健康多少有些危害,但仍有輕重之區別,選購時,要記得「無糖」的食品與飲料基本上比「低脂」或「零脂肪」的食品與飲料危害健康較少,因為「零脂肪」的食品與飲料大多數都太甜。
▶ 甜的食物吸收容易,對健康的威脅大
吃起來會甜的食物,不是單醣,就是雙醣。雙醣是由兩個單醣縮掉一個水分子轉變而成,雙醣和單醣都帶有甜味。單醣可以從胃、或腸直接吸收而進入血液中,至於澱粉(多醣)和蔗糖(雙醣)都需要人或動物體內的酵素將其分解成單醣後才能吸收。
常見的雙糖為蔗糖、乳糖、麥芽糖。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麥芽糖則是由兩分子的葡萄糖所組成。
值得注意的是,雙醣在口腔中與胃中就可以被分解為單醣,繼而直接被吸收,因此,吃進去帶有甜味的食物(如:糖果、餅乾、蛋糕、冰淇淋…),20-30分鐘後,血糖就急速上升,長期下來,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就大為增加。相對的,澱粉(多醣)需要經過2-3小時的消化後才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單醣,所以血糖會慢慢上升。由此可知,甜的食物對健康不利,天然的穀類食物,是比較有益於健康的。
▶ 含糖飲料容易讓身材走樣
特別要提醒的,就是含糖飲料,這是一種必須隨時提防、讓身材變形的超級隱形殺手。含糖飲料為什麼可怕,它能讓人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一天喝下好幾杯,這些喝下去的熱能,直接轉變成「脂肪」,體重急速攀升,身材當然走樣。
一般市售的罐裝、瓶裝、鋁箔包含糖飲料,一般都是300-500毫升的包裝,熱量約為160-250卡。假設每天喝一包300毫升的含糖飲料(約160卡),一個月增加體重0.54公斤,一年下來就增加體重6.5公斤。
▶ 體內的脂肪,八成以上都是由甜食與澱粉轉變來的
脂肪吃不多,容易膩,但加在甜食中,就可以吃很多而不膩。冰淇淋、蛋糕、手工餅乾、酥油餅、炸薯條…等都是脂肪與醣類(單醣與多糖)含量豐富的食品,所以熱量特別高。這類富含醣類的食品,有一個特性,就是不容易刺激大腦中的「飽食中心」,因此不會有「飽」的感覺,常會吃過量而造成熱量攝入過多,不能當天消耗的多餘熱量,就以脂肪的樣式儲存於體內,導致體重增加、血脂過高、三酸甘油酯過高、血糖過高…等,且會在肝臟形成脂肪肝,時日一長,可能變成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
所以,你知道了,不要吃甜食!
作者:王馨世(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
葡萄糖酸內酯食品添加物 在 World Gym健身俱樂部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體內的脂肪,八成以上都是由甜食與澱粉轉變來的】
我們每天吃進去可以用來提供熱能的食物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組成,含量比例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65%:20%:15%」最適合,但經常發生比例不恰當(有些過量、有些太少)的情形。碳水化合物(醣類)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醣類經過消化後所產生的葡萄糖,是最直接提供身體生理作用所需熱能的來源。碳水化合物(醣類)是最常發生過量的食品種類,尤其是含糖飲料,攝入過量,無法消耗掉,就會轉化成「脂肪」囤積在體內,造成體重過重或肥胖。
零食、與休閒食品,到處都是,漂亮誘人的包裝誘惑著大眾的食慾,任誰都想嘗一嘗。而內容物通常含有危害健康的陷阱,高油脂、高鹽(高鈉)、高糖、化學添加物…等,吃了對健康多少有些危害,但仍有輕重之區別,選購時,要記得「無糖」的食品與飲料基本上比「低脂」或「零脂肪」的食品與飲料危害健康較少,因為「零脂肪」的食品與飲料大多數都太甜。
▶ 甜的食物吸收容易,對健康的威脅大
吃起來會甜的食物,不是單醣,就是雙醣。雙醣是由兩個單醣縮掉一個水分子轉變而成,雙醣和單醣都帶有甜味。單醣可以從胃、或腸直接吸收而進入血液中,至於澱粉(多醣)和蔗糖(雙醣)都需要人或動物體內的酵素將其分解成單醣後才能吸收。
常見的雙糖為蔗糖、乳糖、麥芽糖。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麥芽糖則是由兩分子的葡萄糖所組成。
值得注意的是,雙醣在口腔中與胃中就可以被分解為單醣,繼而直接被吸收,因此,吃進去帶有甜味的食物(如:糖果、餅乾、蛋糕、冰淇淋…),20-30分鐘後,血糖就急速上升,長期下來,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就大為增加。相對的,澱粉(多醣)需要經過2-3小時的消化後才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單醣,所以血糖會慢慢上升。由此可知,甜的食物對健康不利,天然的穀類食物,是比較有益於健康的。
▶ 含糖飲料容易讓身材走樣
特別要提醒的,就是含糖飲料,這是一種必須隨時提防、讓身材變形的超級隱形殺手。含糖飲料為什麼可怕,它能讓人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一天喝下好幾杯,這些喝下去的熱能,直接轉變成「脂肪」,體重急速攀升,身材當然走樣。
一般市售的罐裝、瓶裝、鋁箔包含糖飲料,一般都是300-500毫升的包裝,熱量約為160-250卡。假設每天喝一包300毫升的含糖飲料(約160卡),一個月增加體重0.54公斤,一年下來就增加體重6.5公斤。
▶ 體內的脂肪,八成以上都是由甜食與澱粉轉變來的
脂肪吃不多,容易膩,但加在甜食中,就可以吃很多而不膩。冰淇淋、蛋糕、手工餅乾、酥油餅、炸薯條…等都是脂肪與醣類(單醣與多糖)含量豐富的食品,所以熱量特別高。這類富含醣類的食品,有一個特性,就是不容易刺激大腦中的「飽食中心」,因此不會有「飽」的感覺,常會吃過量而造成熱量攝入過多,不能當天消耗的多餘熱量,就以脂肪的樣式儲存於體內,導致體重增加、血脂過高、三酸甘油酯過高、血糖過高…等,且會在肝臟形成脂肪肝,時日一長,可能變成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
所以,你知道了,不要吃甜食!
作者:王馨世(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
葡萄糖酸內酯食品添加物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食物營養] 豆腐、豆干、豆皮….常見豆製品,你吃對了嗎?
這是一篇寫給吃素者、愛吃豆製品者、對坊間五花八門的豆製品感到好奇者,或未來有可能會穿越者(大誤>_<),專門介紹豆漿、豆腐和豆干等常見豆製品營養的文章。
在一般人的認知裏,黃豆是營養、健康且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但它的營養到底有多好,只以大豆為蛋白質來源是否可滿足人體所需的營養?而由黃豆加工製成的豆漿、豆腐、豆干和豆皮等是否也和黃豆一樣營養健康呢?坊間那麼多種豆製品又該如何選擇呢?今天,就讓我們花點時間來了解一下這個不管葷食或素食都常遇到的食物~黃豆加工製品吧。
▌黃豆家族成員,你認得多少?
在我們日常飲食當中,黃豆很少直接被食用,取而代之的是眾多的黃豆加工製品,如早餐的豆漿、午餐麵店中的豆干或花干、晚餐火鍋中的凍豆腐或炸豆皮,做為點心或消夜的炸臭豆腐、甜不辣裡的三角油豆腐,及滷味常見的百頁豆腐、素雞、五香豆干等。
黃豆可加工製成很多食物(參考附圖):榨汁可得「豆漿」,豆漿加熱可取得「豆皮」,若加入凝固劑則可製成「豆花」;豆花加壓脫水後可得「豆腐」,豆腐加壓烘乾後可得「豆干」。每種豆製品又可衍生出不同的成員,例如豆腐因所使用的凝固劑不同而有板豆腐、嫩豆腐的差別,另外還可加工成凍豆腐和百頁豆腐;豆干則可分為黃豆干、五香豆干、黑豆干、干絲等。正由於加工方式的不同,導致不同豆製品營養、熱量上有所差異,所以只要能弄清楚彼此間的關聯,就可推算出那些豆製品營養密度較好,那些豆製品熱量會會較低。
▌黃豆製品都是富含蛋白質和鈣的營養好食物嗎?
你或許聽過”豆腐等黃豆製品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食物”,或聽說”喝豆漿、吃豆腐可以補充鈣質”,或被告知”豆製品是零膽固醇、低熱量、健康營養的食物”….但真的是這樣嗎?所有的豆製品都是可安心食用的好食物嗎?
答案當然是”否”。的確,黃豆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食物,蛋白質占了35.6%,且富含纖維,礦物質含量頗豐,鉀、鈣、鐵、鋅等含量都相當可觀,且還有大豆異黃酮等有益健康的植化素。儘管如此,它也是有弱點的:維生素含量偏低。黃豆不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12,且維生素B1、B2、菸鹼酸、葉酸等的含量都很少,唯一例外的只有維生素B6。所以若不吃蛋奶而以黃豆及其製品為主要蛋白質來源的素食者,最好補充綜合維生素來彌補飲食的營養不足。
[豆漿的營養價值]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不喝牛奶容易缺鈣,可以改喝豆漿來補鈣。但其實豆漿並沒有你想像的這麼營養,它的鈣含量其實很低。這是因為豆漿是黃豆(含11.3%的水)加大量水加工製成,由於水稀釋了營養素,所以每百公克的豆漿(含93.3%的水)僅有14.2毫克的鈣,只有同重量黃豆鈣含量的7.3%,其他營養素也是如此,故豆漿的營養密度很低,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均很少,其唯二的優點為熱量低(前提是沒有額外加糖),及可提供植物性蛋白質。
[豆腐的營養價值]
豆腐是豆漿加凝固劑後,再加壓脫去部分水分所製得。傳統是用石膏 (硫酸鈣)或鹵水(海鹽,即氯化鈉)來使蛋白質凝結,近代則多了葡萄糖酸內酯(不含鈣)這個凝固劑。
由於凝固劑及加壓程度的不同而有傳統豆腐(或稱板豆腐)和嫩豆腐之分。傳統豆腐因使用的凝固劑含鈣,且壓得較扎實,故營養密度較嫩豆腐高。每100公克的傳統豆腐熱量為88.4大卡,含8.5公克的蛋白質、約140毫克的鈣,並含植化素和適量的鉀、鐵、鋅等礦物質。嫩豆腐因壓制較不扎實(水分保留較多),且以不含鈣的葡萄糖酸內酯做為凝固劑,所以營養密度較差,但也因水分較多所以熱量相對較傳統豆腐低。
凍豆腐是將傳統豆腐冷凍,因冷凍蛋白質凝結形成空穴,並在解凍後內部液體流出,故凍豆腐的水分含量較豆腐低,相對其熱量和營養密度也會增加而較傳統豆腐高。雖然冷凍及水分的流失過程可能會導致部分維生素的流失,但因黃豆本身所含維生素B群就不多,所以整體來說,其營養品質影響並不大。
傳統的百頁豆腐的做法是豆皮一層層壓製而製成(故又稱千張豆腐),但現今商業大量生產的百頁豆腐多半是以大豆分離蛋白為原料、澱粉為黏稠劑,並添加大豆油及其他食品添加物製得,因此百頁豆腐礦物質含量很低(包括鈣),熱量、脂肪則偏高。每百公克百頁豆腐熱量為216大卡,並含17公克脂肪,但僅有33.5毫克的鈣。故百頁豆腐唯一的優點只有提供優質蛋白質。
[豆干的營養價值]
豆干是豆腐經加壓、烘乾和上色而製得,因其水分含量較豆腐更低,故營養密度會較豆腐高。大體而言,豆干的營養僅次於黃豆,但高於豆腐和豆漿,故為良好的黃豆加工製品。當然,正也因其水分含量較豆腐少,所以相對熱量也較高,每百公克約有200大卡,為傳統豆腐的兩倍多、約嫩豆腐的四倍。
[豆皮的營養價值]
豆漿開蓋加熱時,表面會凝結一層凝固的蛋白質,此層蛋白質薄膜乾燥後水分會流失,變成細薄軟韌的薄片,此即所謂的豆皮。
豆皮是眾多豆類加工製品中含水量最低的(水分含量不到60%),其特色是富含蛋白質,每百公克含量高達25.3公克,且因富含蛋白質,所以維生素B6含量也較高,另外其他礦物質含量也頗豐富。不過要留意的是豆皮熱量不低,每百公克約200大卡,此外,坊間很多豆皮(如滷味攤和火鍋店中的豆皮)都經過油炸再處理,不僅熱量高很多,且炸油因反覆使用而容易產生有害物質,故食用時宜選擇未經油炸的豆皮。
總結來說,豆製品想要吃得營養、健康,最好還是選擇加工較少的豆腐、豆干;關心熱量的話則宜選擇熱量較低的豆漿、豆花和豆腐;想要補充鈣的話,凍豆腐、傳統豆腐、豆干則會是較好的選擇;想要補充蛋白質的話,豆皮、豆干的蛋白質含量會較高。另外,由於豆製品本身味道偏淡且味道大同小異,所以在烹調時常會額外加入油、糖、各種醬料來料理增添味道,因此豆製品若想吃得健康,除了選對適合的豆製品外,還需要盡量減少烹調過程所使用的油、糖、鹽及醬料的攝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