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也做賊:剃頭梳髻的明朝倭寇多半是中國人|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亂了一百多年的日本戰國時代,無處不燃戰火,無人能得安寧,田園荒蕪,屍骨遍野。喪家野犬般的浪人、無糧可種無魚可打的流民、爛命一條的無賴,把目光投向了大海彼岸富裕而軟弱的中國,一艘艘倭船出發了!
明朝軍民對這些「髡頭鳥音,赤體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為恐懼,而在異國他鄉幹壞事,來自日本的倭寇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1.亂世日本太難混了!
看過黑澤明《七武士》的人想必都對電影中的日本浪人印象深刻:在紛亂的日本戰國時代,喪失了家主的武士們猶如喪家的野犬,徘徊在山野荒村,為了飯糰就可以用生命戰鬥。
嘉靖年間,日本國內的情況正是《七武士》的背景年代,就像被搗翻的螞蟻窩一般混亂不堪。
名義上,日本有天皇,但天皇的實權早已旁落,吃穿用靠幕府養著,完全是寄人籬下的傀儡。幕府也好不到哪去,足利氏建立的室町幕府從足利義滿後,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中,1467年連綿十一年的應仁之亂結束後,征夷大將軍已經空有名號毫無實權,聽任有實力的權臣擺佈。
日本全國分為六十八國(國類似中國的州縣),其中的五十三個藩國,由大大小小一百四十二個大名佔據著。大名們強弱分明,強的佔據幾國率眾數萬,弱的佔據幾個村子率眾數百,為了達到權力的頂峰,整天你爭我殺,兒子殺老子、弟弟殺哥哥都不算稀奇。當時的情況往往是:今天家臣們造反殺了主子,明天卻被鄰居的大名殺死,後天當勝利的大名回家一看,兒子已經取代了他的位置。
日本進入了毫無綱常道德可言的所謂「下克上」的諸侯爭霸時代,整整亂了一百多年。戰亂中,屍骨遍野,無數人流離失所,農民無法安心下田耕種,饑荒當然隨之而來。老百姓無路可生,強壯點的當盜賊或者參加宗教組織「一揆」造反,羸弱的只有等死。
在倭寇的發源地,日本九州的情況怎樣呢?
九州是日本南部的最大島,有肥前、肥後、平戶、大隅和薩摩等諸多藩國。如同日本各地一樣,九州島也是諸雄並立,空前混亂。北邊,豐前與築前的大內氏原本是九州最強的大名,但是遭到家臣陶晴賢的政變滅亡了,而陶晴賢不久被九州之外強大的大名毛利元就所殺。毛利元就順勢進入北九州,這就和另一個強藩—豐後的大友氏碰上了。南邊,薩摩的島津氏和大隅的肝付氏在火拚。西邊,肥前的龍造寺氏則和少貳氏內亂不休。
有戰爭就有失敗者,在戰爭中失敗、喪失家主的武士成了無米下鍋的浪人,怎麼辦?因戰爭無法謀生的漁民、流民,怎麼辦?下海!做海賊!與其在陸地上飢寒而死,不如到海上去撞撞運氣。
除了死裡求生,發財夢也是下海的另一個重要理由。當時明朝斷絕了官方的朝貢交易,導致海盜走私團夥日漸猖獗,中國的生絲、棉布、陶瓷、藥品等,都是日本的搶手貨,日本不少富商、無賴也打起了做海賊賺取厚利的算盤。不僅僅如此,海賊的背後還有大名的資助和庇護。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這樣定義「倭寇」:「從十三世紀初開始,九州和瀨戶內海沿岸富於冒險精神的武士和名主攜帶同夥,一方面到中國和朝鮮(高麗)進行和平貿易,同時也伺機變為海盜,掠奪沿岸居民。對方稱此為倭寇,大為恐怖。」
日本十九世紀著名學者佐藤信淵總結日本海賊的出處說:「從永正、大永時起,伊寧國因島、久留島、大島地方人士,飯田、大島、河野、脅屋、松島、村上、北浦各地人士,相繼渡海到海外,從事海賊勾當以富家室;並以野島領主村上圖書頭為議事之主,各集其所屬之浮浪人共三四百人,分乘大小十餘艘船,航行大海……剽掠近海諸邑,奪取種種財物器械,以富其家……致四國、九州濱海之諸浪人、漁夫、船夫、無賴等逐漸加入其行列,因而人數日多。後來,其眾竟有八九百人或超逾千人者。」
在明日朝貢貿易正常的百餘年內,倭寇到中國劫掠的次數並不很多,因為日本的將軍、大名為了保護航路也進行嚴打。在嘉靖中期明日朝貢貿易中斷以後,情況才為之大變。
明代,從日本到中國的船,一般都是在三月到五月從平戶的「五島」或薩摩出發,經過大小琉球(沖繩島和台灣),到達浙江、福建、廣東。當年日本遣唐使的船隻到中國,在海上要航行幾十天甚至數月,旅途之艱難駭人聽聞,我們在中學課本熟悉的著名遣唐留學生晁衡(阿倍仲麻呂),就是因遭遇風暴死於回國的路上。
而到了明代,人們對季風的知識已經日漸豐富,加上船隻的製造技術有了發展,從日本出發,如果掌握好風向,只要幾天就能順利到達中國。
《日本圖纂》上這樣描寫當時的日本船:「日本造船與中國異……其船底尖,能破浪,不畏橫風、鬥風,行使便易,數日即至也。」至於船的大小,從能載二三十人至六七十人不等,也有能載二百餘人的大船。
就這樣,一群又一群的日本海賊,滿懷對財富的渴望,乘風破浪地向大海彼岸進發—富裕而軟弱的中國,就是他們的目標。
2.真倭的姓名哪裡去了?
第一次看到倭寇的明代江浙沿海居民,沒有絲毫警惕性,像看動物園猴子一樣。
嘉靖三十二年夏,一個普通的早晨,浙江嘉興鹽邑縣早起趕海的老百姓驚奇地發現,一艘長八九丈的海船停泊在海灘,船上有六十幾個「髡頭鳥音」的怪人,還帶著槍刀弓矢。當地的巡海官軍百餘名圍了上去,問他們為何而來,無奈語言不通,只好搬出一張小木櫃鋪上紙,用筆交談,船上一個懂漢字的人寫道:「我們是日本人,從本國而來,停船是因為舵壞了,想問你們借點糧食,等修好舵就走。我們不是壞人,不要逼迫我們,不然我們就和你們拚命。」
海邊來了好多外國人!整個縣城的人都轟動了,扶老攜幼地趕去看稀罕,當時承平已久,老百姓都指指點點嘻嘻哈哈,沒有一個知道害怕。到了黃昏,突然之間,船上的日本人一起站起來,張弓射出燕尾利箭,把周圍的官軍全部射死。旁觀者這才知道是海賊,發一聲喊,哭爹喊娘地奔入城,趕緊關上城門開始防禦。
上述描寫出自嘉靖年間明人採九德的筆記《倭變事略》,採九德是浙江海寧人,耳聞目睹了許多倭寇之事並記錄成書。對於倭寇的侵擾,除了朝廷官方的記載,明代地方上不少文人都在私家著作中有所涉獵。
但是,倭寇雖來自日本,日本人的姓名卻很少在明朝史料上出現,大多為「二大王」、「倭酋」、「船主」之類模糊稱謂。筆者手上的資料中,能確定是「真倭」的只有「門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稽天新四郎」、「辛五郎」、「日向彥太郎」、「和泉細屋」、「善妙」、「莊公」等寥寥數人,而且這些名字不一定確切。
真倭姓名少見,除了後面要提到的有中國人假冒外,還有兩個原因。
在近代以前,大多數日本人只有名沒有姓,有姓的只有士族以上的階層,而且全日本也沒幾個姓,如著名的源氏、平氏等皇族姓氏。一直到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頒布了強制性的《苗字必稱令》,規定了「凡國民,必須起姓」,否則受罰。說來有趣,這一下,造成了日本姓氏天馬行空般地海量發展。據統計,現代日本的姓氏數目超過了十萬,而中國十三億人,加上少數民族的姓氏,才不過一萬出頭。
日本的姓氏複雜,即使是日本人自己也不能非常透徹地弄明白。不過,他們的名卻簡單得多。拿日本男子來說,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結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標誌,長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十一位的就叫余一郎。上面所說的幾個知名倭寇,日向彥太郎肯定是老大,辛五郎則是老五,善妙則是和尚的法號。
除了日本人姓名複雜怪異外,明代人對日本也了解太少,沒有語言翻譯。抓到真倭後,「赴官司訊問,言如鳥語,莫能辨也」。當時,分辨是否真倭的方法主要是看穿著、語言以及長相。如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侵擾上海地區,市民自發組織敢死隊數百人守城。當時正好漲潮水,倭寇不知深淺,輓著手在濠水中行動,準備連夜攻城,被潮水一夜之間淹死不少。第二天早晨,剩下的倭寇丟棄營壘從南浦逃走了。地方誌記載:「城中人見衣裾浮在水面,得六十七屍,皆受重創,頭顱腫大如鬥,口圓而小,色黝黑,知道都是真倭。」
千萬不要以為「髡頭跣足」的倭寇都是日本人,事實上,多半是假扮日本人的中國流賊。嘉靖年間危害最大的倭寇首領清一色是衣冠楚楚的中國冒險家。嘉靖一朝,前線報捷奏章往往有「斬獲真倭首級若干顆,從賊若干顆」的文字,真倭就是貨真價實的日本人,從賊則是沿海地區三教九流的中國人。
真倭和從賊比例是多少?《明史》稱:「大抵真倭十之三,從者十之七。」而萬曆年間編寫《虔台倭纂》的官員謝傑甚至發出絕望的驚呼:「海濱人人皆賊,誅之不可勝誅!」
3.剃頭梳髻的就是日本人?錯了。
當時一個崑山人被倭寇擄走五十幾天後逃生歸來,他向官府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船上大概兩百個倭寇,有福建、溫州、台灣、寧波人,也有幾個安徽人。其中福建人最多,佔十之六七。梳著髻的日本人只有十幾個。」兩百個倭寇中,只有十幾個真倭,明史說的「十之三」看來還誇大了。
元末明初的倭寇以日本人為主,但到了嘉靖年間,倭寇的主力就是中國人了。
對假倭的身份問題,明人鄭曉是這樣總結的:「小民迫於貪酷,困於飢寒,相率入海從之。兇徒、逸囚、罷吏、黠僧,及衣冠失職、書生不得志、群不逞者,為之奸細,為之鄉道。弱者圖飽暖旦夕,強者忿臂欲洩其怒。」一句話:三教九流,無所不包。
拿當時最有名的幾個倭寇首領來說:王直和徐惟學原先是私鹽販子;王直的義子王滶(毛海峰)是走私犯;徐海原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許棟是逃跑的犯人;蕭顯、陳東則是不得志的書生。
書生也做賊?沒錯。看看下面這首詩:
「海霧曉開合,海風森復寒。衰顏歡薄酒,老眼傲驚湍。叢市人家近,平沙客路寬。明朝睛更好,飛翠潑征鞍。」
這首五言律詩詞句清麗,意境恬淡,大得唐詩三昧,作者就是一個不知名的書生倭寇。採九德在《倭變事略》中記載,他曾親眼見到一夥四十餘人的倭寇中,有個善卜筮的書生,專門出謀劃策,這首詩就是倭寇撤退後他題在廟壁上的。如此文採令採九德大為感慨:「觀此四十餘賊,亦有能題詠者,則倡亂者豈真倭黨哉?」
對中國人冒充真倭的問題,明代史料上的記載比比皆是。比如嘉靖壬子年,倭寇初犯漳州、泉州,僅有二百人,真倭佔十分之一,其餘都是福建浙江無賴之眾,頭頂剪髮而椎髻向後,「髮型」和真倭並不一樣。真倭和假倭打仗的時候一同作戰,打完仗則分開吃飯睡覺。《籌海圖編》直截了當地稱:「今之海寇,動計數萬,皆託言倭奴,而其實出於日本者不下數千,其餘皆中國之赤子無賴,孑入而附之耳。」
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在《喻世明言》裡有篇關於倭寇的故事,把假倭刻畫得惟妙惟肖:「原來倭寇逢著中國之人,也不盡數殺戮。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殺害;若是強壯的,就把來剃了頭髮,抹上油漆,假充倭子。每遇廝殺,便推他去當頭陣。官軍只要殺得一顆首級,便好領賞,平昔百姓中禿髮瘌痢,尚然被他割頭請功,況且見在戰陣上拿住,哪管真假,定然不饒的。這些剃頭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著倭勢,還有捱過幾日之理,所以一般行兇出力。那些真倭子,只等假倭擋過頭陣,自己都尾其後而出,所以官軍屢墮其計,不能取勝。」
4.海濱人人皆賊,誅之不可勝誅!
我們都知道狐假虎威的故事,假倭模仿日本人「髡頭跣足」,穿著日本服裝,連船都打造成日本船,除了扯大旗作虎皮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掩蓋身份。生物學上叫做「模仿色」。
洪武三十年所頒的《大明律》對海外經商限制得很嚴格,它規定凡私自攜帶鐵貨、銅錢、緞匹、絲綿等違禁物下海,及與外番交易者一律處斬,而且禁止私人製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而對於勾結外族的「謀反大逆」更是異常嚴厲:凡「謀反大逆」,一律首從皆凌遲處死,本宗親族祖父、父、子、孫、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異姓親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僕,凡年滿十六歲以上皆斬。
為了不被誅九族,倭寇必須千方百計掩飾自己的出身。有明一代,造反起義者往往以綽號來掩飾真實姓名,像廣為人知的崇禎時期農民起義,起義領袖都用綽號:紫金梁、八大王、曹操、闖塌天、不沾泥、掃地王等等,包括著名的「闖王」。在東南沿海,就直接可以假扮日本人來掩飾身份。而對於地方官來說,自己轄區的人起來造反大大拖累政績,因此也樂於統統以「倭情」上報。
嘉靖年間持續到隆慶、萬曆年間的四十年,是明朝倭寇為害最烈的時期,史學界稱「嘉靖大倭寇」。在這一階段裡,從賊中「迫於貪酷,困於飢寒」的沿海小民才真正是倭寇的主體,而飢寒貧困的根源在於「片板不許下海」的海禁政策。
反過來說,嘉靖前期為什麼要實行嚴厲的禁海令呢?是因為正德年間少數葡萄牙走私販兼海盜對沿海城鎮、島嶼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加上中國海商和日本倭寇在浙江沿海進行的走私貿易,讓明政府感覺貿易會帶來「南方之禍」,才變本加厲地實施禁海,最嚴厲的時刻連捕魚都不允許。禁海令是標準的因噎廢食,雖然並不是禁海招來了日本倭寇,但可以肯定的是,是禁海令刺激出了更多的中國倭寇。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東南濱海地區地瘠民貧,從宋元以來,當地居民一直將出海貿易視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搬運加上種種服務,可以說大海養活了起碼百萬計的沿海居民。在福建,有句話叫做:「海者,閩人之田。」一紙海禁令無情地把當地居民的「田」給剝奪了,飯碗跟著也砸了。在廣東,潮州、漳州地區一向是通商出海的發舶口,「潮漳以番舶為利」,不許貿易等於斷了他們的生計。對茫然失所的沿海居民來說,眼前擺著兩條路:要麼忍饑挨餓,要麼鋌而走險進行海上走私。
潑洗澡水連孩子一起潑了—禁海的弊端明擺著,當時有不少有見識的人都很擔憂。抗倭名將譚綸用了一個「老鼠洞」的比喻,說:「禁海越嚴,則獲利越厚,而趨之者愈眾。比如發現家裡有老鼠,一定要留一個洞,若是都堵上,連好的地方都能被老鼠穿破。」
禁海,罷日本朝貢,明朝這兩大舉措看似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帶來的結果,反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因為本鄉本土,所以倭寇在東南沿海地區擁有令人難以相信的支持。作戰時,屢屢發生看似荒唐的一幕:倭寇天時地利無所不佔,如魚得水。而代表正義之師的官軍,反而不受歡迎,舉步維艱。一些平民百姓甚至直接支援倭寇,參加過抗倭戰爭的明人萬表記錄道:「杭州城歇客的店家,明知是海賊,但貪圖其厚利,任其堆貨,且為打點護送。銅錢用以鑄火銑,用鉛制子彈,用硝造火藥,用鐵製刀槍……大船護送,關津不查不問,明送資賊。」「近地人民或送鮮貨,或饋酒米,或獻子女,絡繹不絕;邊衛之官,有獻紅被玉帶者……(與)五峰(即王直)素有交情,相逢則拜伏叩頭,甘心為其臣僕,為其送貨,一呼即往,自以為榮,矜上挾下,順逆不分,良惡莫辨。」
所以也難怪謝傑發出這樣的驚呼:「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是則閩浙及廣之所同也。」曾任南京刑部尚書的王世貞則對潮州、漳州、惠州地區的「民寇一家」斷言為:「自節帥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總督巡撫等高級官員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這真是一幅令人絕望的場景。
對愈禁愈烈的海上走私,時人形象地諷刺道:「片板不許入海,艨瞳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人番,子女玉帛恆滿載而去。」
全民皆寇,問題爛在自己根子上,難怪防不勝防誅不勝誅。倭寇就是一顆消耗元氣的腫瘤,一直伴隨著明王朝走向衰落。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董今狐兒子 在 陳凱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99480403445663&id=100001511626683
https://youtu.be/YEaP-DOQwVY
這是非常珍貴的一段影音記載 ,時間應該是2017年的歲末, 我跟馬耀合作的【凱倫老師說故事】一共有三段,其中的一集,我把它帶到,我在兩岸的課堂上,引起了相當大的迴響,也正好放在這兩天的文章…
同時,提醒您明天身心靈導師承澐,在原民台FM96.3【嘠巴.輕鬆BAR】現場 ,要與大家來分享,原漢婚禮篇~明早5/14星期—,上午10~12點【現場直播】
-年-度母親節…
過去,這個美麗的日子,應該是與【師兄姐】在中正紀念堂讚誦「全球佛誕日」,而今天5/13,僅管身體仍有些疲憊…還是希望多補眠,但,老母親-早把我叫醒,希望我陪她去做禮拜…又讓我回到好久沒有走進的「合-教會」!(自從念書這5年,假日就是在職班的上課日)
充滿著天使歌聲的教會,讓我想起,曾經在另一個教會聽到【-首動聽的詩歌】,立馬淚流滿面,似乎找到了情緒的出囗,那是7,8年前,剛離開前-個宗教團體,徬徨無依…而主動積極的【教會弟兄姐妹】把我帶回,童年時早已受洗的「教會」…。
時過境遷,遇到【任何需求的狀況】,總是呼求衪幫助我使命必達。
從過去到現在,也總能圓滿我心所願!這不就是【緣分】?
在大陸教課,有學生問過我信仰的重要性 ?
我回答 :無論是那一個信仰,我都覺得回到同一個【宇宙主宰者】,只是人心複雜了,把祂分門別類了?經歷佛教,基督教,接觸過其他諸神後…如果你覺得與「阿拉」 「上帝」「菩薩 」「關公」屬性與你最合, 只要是正派的 ,就是適合自己的信仰,人有了信仰,活著更安心且有期盼!
昨天週末,實在是太奇妙的一天!
想到臺藝大邱啟明教授的課程,要交期中報告,我終於把在大陸「永達理頒獎大會」的主持,河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座課程,前後所有的過程,製作成了【兩岸企業,廣告行銷,專業學子】共同參與的紀錄片段…
我爭取第一個做完報告,速速的趕去華山藝文特區,向瓊瑤的御用【大導演劉立立女士】紀念回顧展致意!(下午1:30~5點是紀念回顧展的時間…)
我就拼命的從板橋臺藝大往台北趕, 心裡禱告著:
『上帝,如果您聽得到我的需求,您就成就我的心願…』
就在剛過5點,及時趕到會場,幸運的見到了劉姐的家人~女兒及兒子,特別是我在廣播【凱倫老師說故事】~瓊瑤姐筆下的文章“握三下,我愛你” 中,劉立立導演得知董今狐導演與原配王玫姐生的女兒,正在急診室就診…劉導緊急的湊了錢趕去醫院救急,與照顧這位2,3歲小妹妹…
如今,竟然親切開朗的站在我的面前招呼我,帶著我參觀正在拆搭「紀年展的佈置…」這是多麼難得的-份相識…
裝置的背板上,讓我及時看到當年1980年剛退伍,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劉姐執導的【你那好冷的小手 】,因為這部瓊瑤阿姨的電影,讓我認識了劉立立導演,鍾鎮濤(阿B)及飾演我姐姐的銀霞,飾演我媽的方芳姐,在往後的人生,都成了我的「貴人」!
特別是之前,我才選了這段凱倫老師說故事~『握三下,我愛你』介紹給河南大學的師生—起分享,董金狐,劉立立導演,王玫姐她們的真實人生故事,引起很大感動,回響。
相信,我與河南大學新聞傳學院的老師,同學都不會忘記,那-個下午當我播完「握三下,我愛你」,同學們陸續搶著分享,他們的聽後感 …我戰戰兢兢的-個-個去解答 ,這都不是我預期中意外的回響。
我沒有要去鼓勵任何人去接受《三角習題》的關係,但是我們都不是當事人,沒有資格去評論,甚至批判,【任何-段用生命付出的真感情】,當事人的家人都全然接受,旁人更無需過多置啄,可以尊重但不鼓勵學習效法!這是我面對大陸新生代學子的疑問,看法…
劉姐,最疼愛的兒子,現在從事殯葬服務的工作,包括劉姐及他的父親董今狐導演兩人的身後事,都由他-手規劃完成!包括今天的【浮光掠影,立立在幕~劉立立導演紀念回顧展】,真是意義非凡啊 !
我,應該是最後-位趕到的,離開回顧展的現場,腦海突然浮現-句,【清官難斷家務事】…,
每一種只要是【真愛付出的感情】,我們都應該給予【祝福與尊重】!
接著,馬不停蹄的,我又趕到另一場婚禮的祝福~承澐老師嫁女兒…。
我記得聖經,曾經讀到一段故事:
一群猶太人抓到了一個犯通姦罪的婦女,按照當時猶太教裡的教義規定,是要把她放在眾人當中,大家丟石頭把她砸死。可是當激動的人們握著石頭準備執刑時,【耶穌】卻只是在婦人旁邊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的砂礫中畫著字。眾人不斷叫囂,《聖經‧約翰福音》裡是這樣記載,【耶穌對憤怒的群眾說】:
「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除非你這輩子沒有犯過錯?…
否則有什麼資格去踐踏,批評任何人…。
我, 一直提醒著自己…。
董今狐兒子 在 冰淇淋老師;辣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此文精彩篇長,慎入👊🏻
[雅虎之死]
從千億市值到48億賣身
連名字都沒保住
原本可以成為Google、Facebook
的「爸爸」 或者微軟的「兒子」,
最後卻像「孫子」一樣被賤賣,
淪為網際網路浪潮的「棄子」。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路里)
最近,賣身之後的雅虎(Yahoo!)
宣布,正式改名為「Alt aba」,
被中國網友戲稱為「阿里他爸」。
一顆巨星,就此隕落;
一個時代,正式終結。
對「網際網路原住民」的90後、00後來說, 雅虎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但在70後、80後心中,
雅虎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老司機」,
只是,好久沒有發車了。
從網際網路的拓荒者,到現在的拾荒者。
從本可以收購Google、Facebook,到被Verizon收購。
從1000億美元的市值,到48億美元賣身。
長江後浪推前浪,雅虎死在沙灘上。
雅虎之敗,敗在哪裡?
(01)網際網路「帝國」,
等於網際網路的一切
1995年,斯坦福大學的兩個畢業生,
「華裔」楊致遠和大衛•費 羅
聯手創立的雅虎正式上線。
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與戴維•費羅
最初,雅虎只是對網站站點
進行了簡單分類的分級目錄,
讓網站資源變得有序,
便於用戶查詢和使用。
隨後,雅虎逐步擴張,
建立了集搜索引擎、電子郵箱、即時通訊、 網頁廣告和網站建站平台於一體的生態系統, 覆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了世界上
最大的網際網路門戶網站。
1999年,網際網路剛剛起步階段,雅虎就擁有了1.2億獨立用 戶,其中1億用戶至少在雅虎的某一個頻道或特色服務中註冊過。
以電子郵箱為例,雅虎郵箱曾在全球範圍內擁有2.43億用戶,[ email protected]雅虎郵箱。
創立僅1年多後,雅虎就登陸納斯達克。
上市當天股價上漲了154 %,市值達到8億美元。
2000年1月3日,雅虎的市值一度達到 1280億美元。
雅虎上市
當年的雅虎,到底有多熱門搶手?
它是全球第一家
提供網際網路導航服務的網站。
它開創了網際網路免費模式,
即內容免費,廣告收費。
2000年~2006年, 它一直霸居
全球網際網路排名第一的寶座。
2006年全球網際網路公司前20名中,
它獨霸3席,雅虎、 雅虎日本和雅虎中國
分別位列第1、第7和第14。
美國的Google、Facebook,
中國的新浪、 搜狐和網易三大門戶網
無一不是它的追隨者和模仿者。
當年的雅虎「帝國」,幾近無敵,
甚至可以說, 等同於整個網際網路。
難怪一些專家不無誇張地說:
「Internet,有朝一日將改變整個世界,
但若沒有YAHOO!恐怕連門還摸不著呢。」
(02)那些年錯過的愛情,
能買卻不買,能賣卻不賣
Internet摸到門了,正在改變著世界。
先驅者雅虎, 卻迷路了。
1、錯過Google
1997年,斯坦福大學的兩個學生,
搞了一個叫「BackRub (網路爬蟲)」
的研究項目,
想要以100萬美元賣給雅虎,
這就是 Google的雛形。
Google1998年的頁面,
標識後面也有個驚嘆號,
可能在模仿Yahoo!
高冷的雅虎卻無動於衷,
到了2002年,雅虎幡然悔悟,
開始認真考慮收購Google,
才發現已經買不起了。
今天,Google的市值是5000億美元。
2、錯過Facebook
2006年,雅虎報價10億美元準備收購Facebook。
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投資者
幾乎同意了這個交易。
當時正值Facebook內憂外困,
雅虎便趁火打劫,
在最後關頭砍價至8.5億美元,
倍感羞辱的扎克伯格, 在董事會上
當著所有人的面撕爛雅虎遞交的協議書。
過了幾個月,雅虎又提出10億美元
甚至更高的收購價,被Face book拒絕。
今天,Facebook的市值是3000億美元。
3、錯過微軟
2008年2月1日,微軟開出450億美元的高價,溢價60%, 向雅虎拋出橄欖枝,希望通過兩者的聯姻, 打破谷歌在搜索和在線廣告市場的壟斷地位。
雅虎卻認為報價大大低估了雅虎的市值。
3個月後,微軟又將報價提高到了500億美元, 不過依舊被拒之門外。
微軟洽購雅虎,各方一直看好,最後卻不了了之
錯失了這次高價賣身的機會,
雅虎猶如貨架上的打折商品, 無奈地等待著討價還價,煎熬地期待著買家光臨。
2016年7月25日,
美國通訊巨頭Verizon
宣布以48. 3億美元收購雅虎。
對於曾經的網際網路巨人來說,
這個結局更像是一場羞辱。
48億美元的售價還不到巔峰時期
千億估值的一個零頭。
(03)老司機,為什麼翻車了
與雅虎同年上線的亞馬遜,始終保持穩步上升, 成為市值僅次於蘋果、谷歌、微軟的科技圈第四強。
只比雅虎年輕兩歲的谷歌,
在走過18年歷史之後,
依然處於持續上升通道。
雅虎這位網際網路「老司機」,
為什麼就翻車了呢?
1、迷失在產業更替中
僅僅錯過搜索引擎,並不致命。
致命的是,雅虎在電商、視頻、社交網路、
遊戲、 微博等興起的時代也鮮有建樹,
導致其地位日益邊緣化。
2012年,「矽谷女神」
瑪麗莎•梅耶爾,出任雅虎CEO,
先後收購了50多家公司,
涉及社交網站、輕博客、視頻、
遊戲、電話會議系統等領域。
雅虎收購的部分公司
結果,不少公司在被收購後不久
便關停了業務或逐漸消失,
雅虎因此被稱為「創業公司殺手」。
2、大公司病上身
隨著規模越來越大,
雅虎官僚作風日盛,
造成組織資源的大量浪費。
迄今為止,網際網路領域最成功的公司
基本都是創始人主導,
唯獨雅虎是職業經理人主導。
更加奇葩的是,
雅虎22年換了7任CEO,最長的任期6年,
短的僅4個月就被董事會趕下台。
網際網路發展日新月異,
雅虎卻在管理層頻繁的變動與更迭中,
摩擦內耗、左右搖擺,
與其他網際網路巨頭的差距越來越大,
最終走向衰落。
原本可以成為
Google、Facebook的「爸爸」,
或者微軟的「兒子」,
最後卻像「孫子」一樣被賤賣,
淪為網際網路浪潮的「棄子」。
雅虎之敗,時也,命也?抑或,作也?
雅虎倒下了,我們不用太過悲傷。
畢竟,柯達、諾基亞,也是這樣倒下的。
畢竟,時代的新浪潮,
總是要踩著幾塊鵝卵石,繼續向前奔涌的。
雅虎的倒下,之於我們個體的意義,
不是少了一個瀏覽新聞的網站,
而是提出了一個命題:企業或個人,
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 不被淘汰?
當今之中國,正面臨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經濟高速發展、 科技日新月異、
財富急劇積累……
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這場「大變局」
的親歷者甚至是推動者——
大江東去,你可以隨波逐流,
也可以逆流而上,
但是,千萬不要停止不前!
本文轉自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