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慘遭美帝迫害,列為 Sanction Eleven 名單之花木蘭級女主角人物,而且制裁名單竟然將林鄭的地址報稱為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白加道的住所,不排除美國政府粗疏擺烏龍,其實第一批名單只想制裁到張建宗一級,電腦或人手處理出錯,殺錯良民。
但林鄭雖傲慢,美國態度更傲慢,不理會林鄭 Facebook 抗議,將錯就錯,既然錯了,美國永遠是對的,堅持不予改正,致使張建宗得益,全家暫時逍遙法外。
香港身為「紐倫港」同級之「國際金融都市」,其第 2 號人物(林鄭只是市長,不是黨委書記,所以尚未夠 1 號)竟然與非洲軍閥殺人犯並列,會令全球資金對香港形象與地位產生更大的偏見戒心。
目前能矯正此一錯誤的,唯有全香港號稱與美國官場人脈兩代交情最為深廣、兼據說可以直接打電話給基辛格、去布殊家中晚餐不必見秘書預約的前特首兼中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老先生。
董先生地位超然,不在制裁名單,可見國際實力。只有董先生有資格出山,做調解密使,為林鄭和香港出頭,向美國白宮解釋游說,為林鄭和香港解除此一胸前危機。
董建華 住所 在 城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害人不淺
特首辦前新聞主任譚啟耀日前於將軍澳景林邨住所墮樓身亡,警方指事件無可疑。傳媒透露死者近日因工作問題情緒低落,早前曾因病休假一段時間,上周一支付代通知金並即時辭職。特首辦的回覆是深感震驚及悲痛,向其家人表示慰問。對於一個官員只有32歲就選擇結束生命,我感到很難受,而特首辦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究竟是甚麼樣的工作壓力,令他非走不可?
特首辦是特首幕僚系統,自董建華年代開始組織,設立特首辦主任、新聞統籌專員、高級助理等職位,曾蔭權再擴大成有規模的辦公室,主要分三大系統,第一是政治行政系統,特首辦主任是主管,兼政治及行政功能,常任秘書長負責追蹤各問責官員重大政策執行狀況,一般由AO出任,打通公務員關節,下設高級政治助理,負責北京港澳辦溝通,政治助理負責與議會黨派溝通。第二大系統是公關輿論,包括新聞統籌專員(外聘非公務員)、新聞處長、特首新聞秘書(AO出任)、特首辦新聞主任(新聞處資訊主任IO)組成,負責特首日常公關活動、傳媒查詢,工作相當繁重。第三大系統是中央政策組,負責輿情、政策調研、民調等工作。三大系統工作是環環相扣,高級官員需緊密聯繫,跟進政治、政策及公關等工作,再向特首及三司建議,拍板後交予中層官員執行。
林鄭剛愎自用 摧毀幕僚系統
林鄭月娥上場,整個特首辦幕僚系統被她一手摧毀,撤掉三個重要職位:包括負責同北京涉港部門打交道的高級助理,公關顧問新聞統籌專員至今一直懸空,負責掌握民情的中策組被解散,改組成為政策創新辦公室,招攬為數2、30人的政壇童子軍去研究政策創新。以往特首辦團隊中有的負責從中央收風、有的向黨派打探水溫,亦有專責探測輿論民情,今天都消失了,決策自然錯漏百出。林鄭自視不同範疇;包括政治、政策、公關都是專家,毋須專業募僚協助,加上特首辦主任陳國基出身入境處專業職系,欠缺有關政治經驗。本來政局平和,無風無浪,利用梁振英下台後鐘擺效應所帶來的蜜月期,即使特首辦千瘡百孔,也可以過關。林鄭之所以快速地將個人民望燃燒殆盡,成為有史以來最劣特首,全因為她剛愎自用、目中無人,在送中修例賠上整個香港,香港人亦為她個人的政治野心陪葬品。在林鄭管治下,社會空前撕裂,特首辦儼然成了熱廚房裏的壓力煲。
反送中修例爆發後的垃圾級記者會、電視講話,死不道歉,全是她個人性格引致火上加油,作為新聞官,單憑個人之力又可以改變甚麼?特首在傳媒記者眼中早已到了極度討厭程度,新聞官變成兩面不是人,吃力不討好。到抗疫開始,林鄭對封關、醫護罷工處處挑機,歪曲醫護立場更見匪夷所思,以為自己權威足以號令天下,公然命令官員除下口罩,公眾譁然。那些所謂對話、落區、聽熱線、派口罩的公關伎倆,更變成市民恨之入骨的醜陋行為。待至特首呈交北京的政治報告外洩,借抗疫幫建制打選戰被揭出,還有甚麼公關工作可言!
盡忠職守的公務員,不是忠於特首,而是忠於香港的制度、忠於核心價值,林鄭月娥的政治生命早已畫上句號,下台後遺臭萬年已成定局,但之後香港人還要重建香港,大家還要依靠有使命的公務員!
董建華 住所 在 On8 Channel - 岸仔 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葉劉論貪曾,有警世作用,值得一讀。温故也可知新,葉太讀文学出身,文筆也不錯,不過有些底死刻薄,出身寒微放不下富足同威風,就係咁下場。幾時講下雄仔?
【曾蔭權無法逾越的那一關】
昨天,前行政長官曾蔭權就一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上訴失敗,即時還柙,但獲判減刑八個月,又獲減免訟費至一百萬元。不過,他的保釋申請被副庭長麥機智駁回,並表示他目前並無能力作任何有意義的申請。而事實上他早前已入獄兩個月,餘下刑期只剩數月,故此,我相信今次將是本案的最終判決。
對於這位前特首瑯璫入獄,我發現坊間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是覺得他為官了大半輩子,沒有功也有勞,故為他投下惋惜之情。
第二種,是批評他在任特首的七年期間,無甚建樹,白白浪費了剛上任時的蜜月期及後來經濟起飛的黃金檔期,直接耽誤了往後香港的發展。
舉例說,目前香港土地及房屋嚴重短缺,與曾蔭權於在任期間的消極土地政策不無關係。02年,時任特首董建華因當時經濟疲弱、樓價暴跌,推出了多項措施包括停售居屋及停止賣地等以穩定樓價。但到曾蔭權上任,香港經濟迅速復蘇,曾蔭權依然沿用舊政,他在位七年,繼續停止造地,而居屋亦是他於任內最後一年,遭社會大力施壓才決定重推,「地產霸權」一詞也是在他任內的後期出現。由此可見,今日香港面對的土地房屋問題,曾蔭權實在責無旁貸。
另一個是教育問題。近年自資院校的數量大增,但收生長期不足,需要靠政府補貼才能艱苦經營。但即使學生負擔起昂貴學費,畢業後面對其他資助大學的學生競爭,或仍感到前路茫茫。而導致這問題出現,一切源起正是曾蔭權於09年提出的「教育產業化」,導致自資院校如雨後春筍。由此可見,目前社會上很多問題,均是源於曾蔭權政府目光短淺而埋下的炸藥。
至於我本人則早在1975年加入政府時,已與曾蔭權認識。記得當時他有兩項特質於政務官的圈子中流傳:一是他為人非常勤力,「愛搏殺」,二是他出名夠「惡」。因為我與他曾一同擔任兼職即時傳譯員,與他比較熟落。身為大哥哥的他,更曾邀請我及其他同事到他家吃飯呢。
可是,後來我見證著他的性格人品,隨著他的職位躍升而漸漸改變。有些人因他變得擁有實權而前來奉承巴結,他亦漸漸愛上與富商巨賈來往。
我也曾任政府要職,十分明白這種呼風喚雨,成為眾人之的的感覺。一來因為有權,自然有人圍繞著你。二來是有些人覺得與高官來往能彰顯自己的地位,故此無論是私人宴會及社交場合,都愛邀請高官前來擔任嘉賓。在一眾名流富豪的奉承及抬舉下,自不免感到輕飄飄而忘記自己的本分了。
另外,為官多年的他,亦不免患上「政府公職後遺症」。曾蔭權雖加入政府出任政務官,但只完成中學課程。他曾說過,因自少家貧,自己又是長子,所以無錢讀書,很早便要投入社會工作。
他出身草根,但自從擔任高官後,生活質素與過去相比簡直截然不同。就以住屋為例,雖然他於半山麥當勞道擁有一單位,但他自回歸前已出任財政司長,十多年來一直入住政府的豪華官邸。官邸內有政府官員打點一切,照顧他及其家人的生活,食宿起居無微不至。可是待他卸任後,需遷出禮賓府,生活水平一下子下降,過去習慣享受奢華生活的他,又怎能接受呢?
事實上,雖然特首的年薪只有四百萬,比金管局總裁還少一半以上,但其實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隱藏福利。例如出入有司機接送,即使司機請假,政府還有大批後備司機調配供他使用,也有大量秘書任他差遣。甚至出埠都可以使用VIP通道,步入機場後便有人打點一切,外訪時,居所均由政府海外經貿辦安排,反正是納税人埋單,他們都以招待上司的心態去做到盡善盡美。這一切,都不是一般市民所能感受到的生活。所以,退休後要回到只比中產好一點的生活水平,對某些退休高官而言均是難關,我有幾位師兄,包括前政務司許仕仁均無法跨越。
記得我踏上政途之後,他曾在2010年通過政改後,相信是受到高人提點要向議員致謝,便邀請了我及女兒到禮賓府,與他及太太吃這一千零一次的晚飯。席上,他提起為退休後的住屋問題感到煩惱。我好奇問他,他不是在麥當勞道有一住所嗎?可是卻換來他不屑的眼神。他又說自己的雜物太多搬不走,我便建議他像我一樣買下工業大廈單位作貨倉使用,當年我買下單位時,其實只數十萬而已,但同樣換來他那不屑的眼神。也許正因為他想不通,患上「政府公職後遺症」,後來才與黃楚標搭上,埋下今天的惡果。
或許是擔心別人的目光,以為堂堂前任特首落街買餸會有失身分?但其實作為公僕 ,來自民間,退休後回到民間也是理所當然,而且不單不醜,更會受人稱頌呢!有些朋友說,今次他出事,正正就是他希望回歸平民後,仍渴望享受特首的禮遇, 終於踏上歧途。其實一切繁華就如過眼雲煙,為官者早應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