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呼籲使用再生能源 調整人類與地球關係
http://140.96.175.54/re2/hot_detail.aspx?PostID=18332
聚焦礦業、再生能源 台商掌握蒙古產業新契機
http://140.96.175.54/re2/hot_detail.aspx?PostID=18333
特斯拉豪語 充電將靠太陽能
http://140.96.175.54/re2/hot_detail.aspx?PostID=18334
資料中心需求大增,蘋果借重太陽能發電
http://140.96.175.54/re2/hot_detail.aspx?PostID=18335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介紹 訪問編輯:林蔚儒 內容簡介: 聆聽離開家的人,述說他們的故事 新移民在陌生的國度即便艱苦也從未放棄夢想, 我們如何能不具同理心呢? 本書透過一位文化人類學者及平權倡議者, ...
蒙古產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介紹
訪問編輯:林蔚儒
內容簡介:
聆聽離開家的人,述說他們的故事
新移民在陌生的國度即便艱苦也從未放棄夢想,
我們如何能不具同理心呢?
本書透過一位文化人類學者及平權倡議者,
生動刻劃出在韓國的各國移民之生命軌跡、離散家庭,
以及他們跟母國的跨境連結。
這是韓國移民者的溫情書寫,亦具體映現台灣,
一起跟世界向「多元文化的公民意識」邁進。
全球化的多變時代,你我都可能成為離開家的人,
謹記「移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問題」。
在跨國婚姻與商業活動司空見慣的全球化時代,有一群人離開了家,前往異國尋求更好的出路──越南婚姻移民、尼泊爾非法移工、朝鮮族移工、僱用許可制下的蒙古移工、緬甸難民移工──他們來到韓國這個高度資本化的國家尋求一線生機,進入被要求學韓語、融入韓國社會的婚姻體制;從事韓國人不願意做的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辛苦(Difficult)的3D產業,只希望讓故鄉的親人過上好日子,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卻得因此承受韓國人異樣的眼光,忍受政治、社會與文化上的忽視和歧視,淪為韓國社會底層沒有名字與臉孔的失語者。
本書作者金賢美教授投身移民研究、田野調查十餘年,親身採訪這些在韓國無法發聲的移民、不見天日的移工,逐一記錄下他們的故事。讓人不禁反思,在高聲疾呼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民族融合的同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鋪天蓋地的強勢文化如何掩蓋了少數群體的聲音?是否聽見少數群體的心聲與訴求?由於婚姻或工作而離鄉背井來到陌生國家的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聆聽、理解與認同,而非片面、強硬的對待。從新移民到新住民,從單一同化到多元文化,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趨勢下,但願更多人能聽到他們被掩蓋的聲音。
台灣開放婚姻移民定居,以及東南亞籍勞動工作者來台,已經長達三十年。我們必須傾聽移民的話語,共同打造有助於社會融合的「理解環境」,才有機會穿越性別、階級與國族的界線,讓離開家的人得到尊重與自由,實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作者簡介:金賢美(김현미)
首爾大學英語教育系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系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關心的議題為「伴隨全球化而來的人類、資本以及文化的移動 」。2003年開始致力於韓國國內新住民的研究,十多年來研究了韓國的外籍配偶、經濟性移民、朝鮮族同胞、無證移工、難民等,多元化韓國社會裡的少數者生活與經驗。
傾向於以文化研究者的身分介入移民生活的實踐性研究方法,偶爾也會給予政府政策上的建言,目前擔任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外國人人權專門諮詢委員,同時也是移住女性人權會的會員。
其他著書有《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翻譯:跨越性別、人種、階級的界線》(2005),合著有《親密的敵人:新自由主義如何成為日常》(2010)、《我們都是陌生人:為了共存的多元文化》(2013)等。(以上書名均為暫譯)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gl5EwLPzBU/hqdefault.jpg)
蒙古產業 在 蔡文旭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行銷學中有所謂的「紫牛行銷」。簡單說,就是產品與眾不同且卓越,品質好又有特色。所以「紫牛行銷」的作者,賽斯.高汀說,無差別廣告已經行不通了,多花錢又沒有效果。「與眾不同」本身就充滿著自我行銷的味道。就行銷的角度,店家要販賣的是商品的價值和誠摯的敬意,不是在賣廣告招牌。競爭力來自商品本身與服務品質的好壞,不是招牌的大小塊。
2.都市行銷是都市管理者將都市發展當作一種產業來行銷,其產品就是以都市未來的發展作規劃,希望達到顧客的需求,如產業、投資者、住民、觀光客等。都市管理者提出各種行銷策略,塑造地方特色來促進都市經濟發展、加強地方建設、刺激產業創新與成長。這樣結合推銷都市特色與地方經濟創意的多面向作為,有效的滿足現有市場的需求。
3.都市特色就是在地元素,而在地元素就是自我定位與自我認同。從嘉義的公共藝術呈現可以看出,紐約自由女神vs嘉義許世賢;河南岳飛vs在地潘木枝;比利時尿尿小童vs東門十九公,還有中正公園的蒙古成吉思汗、中國文天祥、義大利伽利略、費城自由鐘等,實在看不出用這麼多外來公共藝術,跟嘉義有什麼在地元素與在地連結,這是主政者缺乏在地關懷的結果。司馬遼太郎的小說「新選組血風錄」,描述著幕府時期京都「擁幕派」和「擁皇派」的撕殺過程,細膩的描述當時京都的人文生活。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在流巖島決鬥的故事,也讓人們朗朗上口,心所響往。那我們的嘉義東門十九公呢?
4.嘉義古名『諸羅山』,為平埔族洪雅族社名之音譯為Tirosen社,於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發生林爽文事變,復因人民協助守城有功,乾隆帝嘉許諸羅縣民的忠義,取「嘉其忠義」,賜名「嘉義」,此為「嘉義」地名的由來。那嘉義有一座山叫諸羅山嗎?沒有。諸羅山社Tirosen的羅山是薑母的意思,所以諸羅山社就是「種薑母的地方」,又稱薑母寮。以此在地元素來聯結就會產生很多發想,如市花是否用薑母花、舉辦薑母節及相關創意活動,這就是自我定位與自我認同。我們因為對這城市不了解而覺得陌生,但也會因為了解它而產生認同。所以「在地學」很重要,嘉義人當知嘉義事,東門十九公的故事、荷蘭時期的諸羅山、諸羅山是種薑母的所在。強化自我認同,做好自己,不用去羨慕別人,偉大的城市建立在市民的共同記憶上。這些有賴我們去尋找嘉義在地的元素加以串連,然後讓嘉義自己說故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VMsB2m13AY/hqdefault.jpg)
蒙古產業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際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54新觀點阿娟給你新觀點 https://goo.gl/a6Vwu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4zxownSLE/hqdefault.jpg)
蒙古產業 在 蒙古產業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蒙古產業 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蒙古產業,內蒙古國旗,新疆國旗,西藏國旗在Instagram上2023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蒙古產業 在 Cheap - 曾經打爆全世界的蒙古帝國如今整個國家的GDP 卻 ... 的推薦與評價
2017年蒙古GDP只有115億美金而中國的內蒙古卻高達2250億美金圖中說的外蒙古全年GDP 還不如一家中國牛奶公司是過分 ... 清朝在蒙古實施優惠藏傳佛教政策,掏空蒙古產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