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 Yun Yu 分享她於1985年和兩個外甥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的合照。你也曾經和中正紀念堂合影嗎?
中正紀念堂現址的土地,是日治時期臺灣軍於1905年啟用的山砲隊基地,以及1944年11月啟用的步兵第一連隊基地。1945年戰後,兩基地皆廢除,並於1950年拆卸建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此地曾成為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憲兵司令部,和聯勤總部的所在地。林森南路原本從中間穿過,直至中正紀念堂興建後才改為地下道通過。
1975年4月5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因心臟病逝世,行政院成立治喪委員會,並於同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並聘請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蔡鴻文、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16人為中正紀念堂籌備小組籌備委員,後又於1976年10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聘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黃少谷、谷正綱、黃杰、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啓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孫亞夫、劉闊才、戴炎輝、劉季洪、周百鍊、蔡鴻文、林挺生、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
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成立後,行政院擇定臺北市城中區(今中正區)東門里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並對外徵件;經評選後,決定採用圓山大飯店設計者楊卓成之設計,其建築設計融合南京中山陵之多個元素。隨即於1976年10月31日(蔣公誕辰紀念日)舉行動土典禮,1977年11月開始施工,歷時29個月,於1980年3月31日完工。
1980年4月4日上午10時,舉行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暨蔣公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各界人士四千餘人參加,並有外賓約四百人觀禮。翌日(1980年4月5日)對外開放,同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臺北市政府。
1986年,中正紀念堂改隸教育部管理,並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2007年3月2日,民主進步黨主政的教育部片面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並降為四級機關,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法院修法通過。之後,教育部逕自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字樣,曾引發劇烈爭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依《文資法》將中正紀念堂的建築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廣場、圍牆以及迴廊,認定為暫定之市定古蹟。
2007年5月10日,時任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卻未送審立法院。5月19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宣布正式改名。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及新組織法未生效的狀況下,泛藍陣營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11月9日,文建會將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迴廊,登錄為國定古蹟,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
2007年12月7日,在陳水扁政府主導去蔣化的政策之下,中正紀念堂西側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被卸下,並於翌日(12月8日)改掛上新鑄的王羲之體「自由廣場」四字,這四個字並非由今人所書,而是蒐集晉代書聖王羲之在各帖中的字,拼湊而成;其中「自由」二字來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廣」字來自王羲之的《懷仁集王聖教序》,但因找不到「場」字,只好借用王羲之的七世孫僧侶書法家智永(俗名王法極)所寫的字。
2008年,新任總統馬英九就職後,行政院於8月21日的院會裡,直接廢止《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同日回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
2009年7月17日,文建會公告,國定古蹟「臺灣民主紀念館」更名為「中正紀念堂」,並改由文化建設委員會管理。7月20日,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但在大門口牌樓上的匾額題字仍維持「自由廣場」,並未將原本的「大中至正」掛回。
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中正紀念堂改隸屬文化部。
蔣公誕辰紀念日廢除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今天是第41屆榮民節嗎?
40年前,1979年8月,我國行政院核定,以10月31日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為「榮民節」,目的在使國軍退除役官兵永懷蔣公德澤,益勵忠貞、團結奮鬥、報效國家。
2007年8月29日,陳水扁任總統時,中華民國內政部發布施行《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修正條文,以轉型正義為由,廢除了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10/31)與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4/5),但每年10月31日仍為榮民節。
1958年10月31日,中華民國各界恭祝蔣中正總統七秩晉二華誕,在台北中山堂舉行簽名祝壽活動。(中央社記者陳永魁攝)
還記得以前這天(10月31日)是會放假的蔣公誕辰紀念日嗎?
蔣中正生於1887年10月31日,在他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時,中華民國政府於每年的10月31日均會盛大舉行祝壽活動,而在他於1975年4月5日逝世後,中華民國政府則明令公布,每年的10月31日與4月5日,分別為「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與「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之國定假日。
那麼,你知道蔣公誕辰紀念日(10月31日)也是榮民節嗎?
榮民即「榮譽國民」,是對國軍退除役官兵之尊稱。榮民昔日半生戎馬保國衛民,卸除戎裝後,投入國家建設,盡心盡力,為社會樹立楷模。
為感念退伍的國軍將士們為了捍衛國家保護同胞的無私奉獻,鼓勵退除役官兵團結奮發,發揚「犧牲奮鬥、報效國家」的精神,1979年8月,經行政院核定,以10月31日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為「榮民節」,目的在使國軍退除役官兵永懷蔣公德澤,益勵忠貞、團結奮鬥、報效國家。1979年10月31日為第一屆榮民節。
1986年,中華民國中樞還曾舉行過一系列紀念蔣中正一百歲冥誕的活動,不過隨著1987年台灣解嚴後,蔣公誕辰紀念日便逐漸淡化。
2007年8月29日,陳水扁任總統時,中華民國內政部發布施行《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修正條文,以轉型正義為由,廢除了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與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但每年10月31日仍為榮民節。
蔣公誕辰紀念日廢除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60年前的今天,是蔣中正總統的72歲生日,圖為當時在台北中山堂舉行的簽名祝壽活動。
蔣中正生於1887年10月31日,在他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時,中華民國政府於每年的10月31日均會盛大舉行祝壽活動,而在他於1975年4月5日逝世後,中華民國政府則明令公布,每年的10月31日與4月5日,分別為「蔣公誕辰紀念日」與「蔣公逝世紀念日」之國定假日。
2007年8月29日,陳水扁任總統時,中華民國內政部發布施行《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修正條文,以轉型正義為由,廢除蔣公誕辰紀念日與蔣公逝世紀念日,但每年10月31日仍為榮民節。
榮民即「榮譽國民」,是對國軍退除役官兵之尊稱。榮民昔日半生戎馬保國衛民,卸除戎裝後,投入國家建設,盡心盡力,為社會樹立楷模。政府為感念退伍的國軍將士們為了捍衛國家保護同胞的無私奉獻,鼓勵退除役官兵團結奮發,發揚「犧牲奮鬥、報效國家」的精神,便於1979年訂定每年10月31日為榮民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