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俊:政府與教協「斷交」 不利社會復和
2021/8/5
【明報文章】7月30日,具中國官方背景的新華社及《人民日報》發文,力斥會員人數近10萬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是「毒瘤」,並認為教協實為政治組織而非工會組織,經常策動政治運動,新華社評論文章更促請港府徹查教協。7月31日,教育局即發表聲明,宣布正式與教協「斷交」,包括不承認教協舉辦的教師培訓課程、不處理教協轉介的個案以至不與任何教協代表開會。另邊廂,王偉傑先生8月2日於《明報》觀點版的文章〈反思教協的存在價值〉(下稱「王文」),認為教協政治力量隨着選舉制度改變而褪色。王文指出,教協發動罷課,有機會導致教師被投訴而面臨懲罰,而教協目睹學生跟教師一同出席高危險性的政治參與時,沒有立即勸止,不能稱得上是教育專業團體。王文並認為,教協袒護發表仇警言論的教師、被指宣揚「港獨」意識的書籍被選入教協「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候選書目,皆為「失德舉措」,會蠶食教協地位,並導致會員漸漸退出會籍。
從兩所官媒的立論以至教育局的行動,可見它們希望教協在香港失去影響力。官媒所刊載的兩篇文章,認為教協涉足政治是不可接受的,並認為「學生反對政府」與教協有着密切關係。實際上,教協作為職工會,成員接近10萬,是社會中極重要的持份者,牽涉政治屬正常現象。另一方面,教協立場溫和,與立場激進的學生們在政治主張上南轅北轍,認為教協要為學生反對政府負責,並沒根據。
教協影響力源於對教師細緻貼心服務
為何教協被狙擊、「被斷交」引起香港社會軒然大波?不妨先簡單了解教協的「群眾基礎」。
教協在香港有兩所會址,旺角會址主要用作行政,銅鑼灣會址則用作超級市場及俱樂部。於銅鑼灣經營超市,可說是教協取得成功的一大要素。超市主要供教協會員使用,各種文儀用品供應齊全,價廉物美,能滿足教育從業者對文儀用品的巨大需求,素來受教師歡迎。
另一方面,香港規定教師應每3年參與共150小時的專業發展活動,教協經營的教師培訓課程,深受香港教師歡迎。顯而易見,教協提供服務,切合一眾教育從業者的需要。教育局一聲令下,即不再承認教協所舉辦的教師培訓課程,將會使需要參與專業發展活動的教師們無所適從。
教協的影響力,並不在其於制度上取得席位,也不在於其支持的區議會候選人當選,而是源於對教師細緻貼心的服務。制度上的認可以至議席,只是因教協的良好服務而生,而不是教協具有政治影響力的必要條件。王文以選舉制度改變作為教協影響力漸失的論據,顯然甚為牽強。須知教協於1973年成立,在1978年因金禧事件成為教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工會組織時,它連一個立法局議席也沒有。
工會有政治參與屬必然現象
不論是官媒刊載的兩篇文章、教育局停止與教協合作之論據抑或王文,均批評教協參與政治。政治是眾人之事,工會本質上需要為會員爭取權益,工會會員作為社會的持份者,教協又作為工會組織,有政治上的參與,屬必然的現象。工會參與議政,政府徵詢工會意見,是社會重視勞工權益的表現,反映着社會的進步。現時立法會有3個由香港職工會選出的議席,足證工會在香港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教協要為學生反對政府負責」說法沒根據
根據《基本法》第27條,香港居民享有「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教協作為教師工會,發動教師罷課,本身只是行使其權利,完全沒有違反法律。教育局以教協曾發動教師罷課為由停止與其合作,顯然沒有道理可言。
政府又說教協「將政治滲入校園」,官媒的文章以及王文亦然,其實高估了教協對學生運動的影響力。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否真的如此「密切」?2014年,一群立場較進步的民主派人士組成「進步教師同盟」,挑戰教協立場較溫和的領導層。原定上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以本土派自居、曾任職大型補習社的蔣旻正參選,挑戰教協的葉建源,認為葉立場過分溫和。教協以至大部分的學校教師立場溫和,思想較反叛、行為較激進的年輕人之政治表態,不能簡單歸因於教師的影響。實際上,教師與學生進行怎樣的政治參與,教協作為職工會,根本無從置喙。教師與學生在「師生」的身分外,首先是社會的持份者。要求教協就教師與學生一切校外行為作表態和負上責任,實際上是強人所難。
查實,教協從沒支持「港獨」,也沒做任何違法行為。教協作為職工會,受《職工會條例》保障,只要其仍能對會員提供妥善服務,會員並不會無故脫會。《伊索寓言》中有〈北風與太陽〉的故事,講到北風與太陽比賽誰能使路人脫下斗篷。北風妄圖通過強風吹走斗篷,路人卻將斗篷愈包愈緊;相反太陽以其熱量照耀大地,路人因天氣悶熱而不得不脫下斗篷。職工會的存在,正正解決了教育局作為官方體制機構所未能處理的問題,若教育局以為通過在制度上削弱教協的影響力,就能夠使教協會員自行脫會,那實只屬一廂情願。
教協對香港教育界維持穩定有重要角色
如果政府的目標不單是希望教協成員主動退會,而是希望教協解散收場,那更是未有看清教協對香港教育界維持穩定的重要角色。教協屢屢遭到教育界裏較激進的一翼挑戰,即使教協消失,不難想像其他更激進/進步的民主派人士跟政府、建制之間的衝突將更難調和,這難道是政府樂見的嗎?如果政府是想把光譜內某些教育工作者全數趕走,更是社會和下一代的悲哀。
教協會員人數接近10萬,涵蓋教育界不同持份者,屬於香港影響力極大的工會組織。特首林鄭月娥2018年於教協45周年酒會擔任主禮嘉賓,並指出席該場酒會是「行政長官應有之義」,原因是教協是香港最大的教師團體,甚至是最大的單一專業團體。教協能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正因其做好作為工會應做的事。教育局在新華社呼籲港府徹查教協後僅一天,即高調宣布「斷交」,削弱教協在建制中的影響力,給公眾帶來極壞觀感,亦與林太2018年說法和行動,以至近年政府希望修補香港社會撕裂的目標完全矛盾,對社會復和毫無幫助。教育局宜三思,慎防破壞教育局與教育界僅餘的互信。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楊文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爆眼老師」楊子俊、北區區議員蔣旻正都是親身參與了反修例運動的年青老師,決定組隊挑戰教育界的泛民代表教協葉建源,原因是認為教協過份本位主義,未能抵抗「文革2.0」針對「改造」老師的洪流。究竟他們主張的路線和教協有何不同?在教育界成為重災區的「新香港」,他們的願景又有多少落實的可能? Simon 沈...
蔣旻正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5月號 專欄】
.
音樂家系列,沒有寫過太多,印象中就只寫過貝多芬,內容也不記得不多,只記得那篇文章抱怨過貝多芬這個譯名不夠本土,如果用廣東話音譯,一定是「悲圖焚」更加形神俱似,讀出來連外國人也聽得懂。譯名時為求音近,間中會用不常作名字的字,「扎」字是其一,但總也不會比「莫差特」要的差,利用廣東話的神髓,感覺還頗「跳跳紮紮」。
.
久久沒有聽過音樂會,在四月初重新出發,聽的是由香港城巿室樂團舉辦的《莫扎特的魔法》。音樂會別出心裁,每個樂手也作莫扎特時代的古裝打扮,舞台的佈景是三幅巨型畫作,每首作品都是精華中的精華,把我們最熟悉的莫扎特作品,以選段或獨立樂章呈現,每首不過十分鐘,對古典樂的新手觀眾來說,也不會沉悶。當中有演員旁白貫穿莫扎特的生平,雖是一氣呵成,但就好像過於一氣呵成,觀眾竟在每首作品結束後都不拍手。我已經有多次想「帶風向」,都真是太寂靜,尷尬得像坐小巴叫落車,所以最後都是放棄了,不知其他場次是不是都是這樣。
.
——〈莫札特演義〉
.
文/蔣旻正 @mcchiang6666
.
完整專欄載於五月號雜誌中。
.
五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莫扎特 #藝文青5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蔣旻正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3月號 專欄】
.
大約在半年前,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的復刻版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上映,入場看的觀眾,大概不是為了一睹尊龍的一張畫圖省識春風面,就是希望欣賞坂本龍一氣勢磅礡的電影配樂。
.
適逢坂本原定在香港西九自由空間舉行的《坂本龍一feat.高谷史郎:dis·play》音樂會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而一拖再延,遙遙而期,加上坂本癌症病情反復,一切也未能強求;因此,在電影院上遇上坂本龍一的經典作品,對失落音樂會的樂迷來說,不失為另一種的慰藉。
.
坂本在《末代皇帝》飾演一代日本軍官甘粕正彥,據說他曾經要求導演更改劇情中甘粕自殺的方法,否則便罷演;與此同時,他又臨急被邀請(要求)去為電影配樂。當時坂本說:「你要我配樂,你最少也要給我一部鋼琴。」結果劇組推來一部走調的舊鋼琴,坂本便以此為電影譜成經典,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殊榮。
.
後來我留意到,電影中一段配樂〈阿嬤在哪裡?〉(Where is Armo?)聽上來根本就是容祖兒〈女皇〉的原著!那就是在五六年前因為一句「成就了登上懸崖峭壁的女子」而唱得街知巷聞那首,其實這是否也是邀了坂本先生的大功?
.
當然音樂很多時也只由do re mi fa so la ti do八個音組成,加上寫了第一句,常常也會像文章對偶句般的寫成模進句(Sequence),所以有人說是巧合也不足為奇。坂本的第一句是「ti la ti me」,對句是「la so la re」,而TVB御用作曲人的第一句則是「ti la ti me (ti)」,加入裝飾音「la so」後帶出對句「la so la re (la)」。當中是否巧合?就請各位聽聽兩首歌再作自行判斷。但姑勿論是否抄歌,如果你抄歌抄到坂本龍一,也總算是一項品味認證了。
.
——〈登上懸崖峭壁的坂本龍一〉
.
文/蔣旻正 @mcchiang6666
.
完整專欄載於三月號雜誌中。
.
三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坂本龍一 #末代皇帝 #藝文青3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蔣旻正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爆眼老師」楊子俊、北區區議員蔣旻正都是親身參與了反修例運動的年青老師,決定組隊挑戰教育界的泛民代表教協葉建源,原因是認為教協過份本位主義,未能抵抗「文革2.0」針對「改造」老師的洪流。究竟他們主張的路線和教協有何不同?在教育界成為重災區的「新香港」,他們的願景又有多少落實的可能?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蔣旻正 在 「敏而好學」低收入家庭義教活動(ft. 蔣旻正先生) | / 同學!係你 ... 的推薦與評價
「敏而好學」低收入家庭義教活動(ft. 蔣旻正 先生). / 同學!係你喇! 大家快啲嚟聽吓蔣老師有 ... ... <看更多>
蔣旻正 在 區區議會蔣旻正議員」的信封上蓋上「光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強烈要求DQ北區區議員蔣旻正】 北區監察議會聯盟收到市民舉報,發現北區區議員蔣旻正在印上「北區區議會蔣旻正議員」的信封上蓋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印章,對此, ... ... <看更多>
蔣旻正 在 遵理中文科導師- 蔣旻正MC. Chiang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只憑感性,中文不能奪星;不懂分析,中文不能奪星;沒有數據,中文不能奪星。中文看似千變萬化,實質萬變不離其宗MC 帶你用理性,考中文,贏策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