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輪迴轉生 / wiki
輪迴
佛教認為一切未解脫的有情眾生都在天界、人道、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這六道裡生死流轉,因為貪嗔痴三毒不斷所以無有止境,並認為無止盡的煩惱是苦與不自在的。
開悟
佛教的修行目的就是為了從輪迴中解脫,指生命個體能夠脫離世間生死輪迴及其帶來的各種苦,「從『輪迴』中『涅槃』從而『解脫』」是印度教、耆那教等印度諸宗教的共同概念,但具體內涵不同。
涅槃
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的自體性都滅盡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二乘佛教的見解是從此不再受後有。
釋迦牟尼的言教:雖然只有釋迦一人是佛,但在其生前,這個世界曾經有佛出生,而未來也將有佛出生,現在的世界也有很多的佛存在。故佛教不以為佛陀是獨一無二的。佛教承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有著無數的佛陀,且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眾生(主要指動物),不論信佛與否,將來也都有稱為佛陀之可能。佛教相信佛陀是已覺悟的眾生,而眾生則是尚未覺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人與聖人雖有所不同,但於佛性上是一律平等的,故佛教並不將佛陀當做唯一的神來崇拜,也不承認有另一個宇宙造物主之存在。所以佛陀以及佛教徒是無神論者。
佛教的教理、教義深閎廣博,言語只能譬喻,難以闡明,體驗者自能深知真實不虛。對佛教教義作最簡單的總結則是,佛陀的教育出發點只有一個——苦的止息,趣(趨)向涅槃寂靜。就細而言,佛教的共同承認的基本教義爲三法印(或三相)、四諦、八苦、十二因緣、四念處等,又有《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概括。在大乘佛教中,又有四法印的說法。
所謂苦,是因為一切有為法終將消亡,所有的存在都是因緣和合的表現,緣起時則生存,緣盡時則消亡,故萬物都是暫時的、可分離的、沒有實體的,即所謂空性(並非空無不存在,而是性空,性質是空的),而一旦執著攀緣認為是永遠的、不可分離的、有實體的,則終會在萬物毀滅時感受到痛苦。眾生因為一念無明,執著於虛幻,執著心如水流相續不息,故痛苦地沉淪在生死輪迴不能出離。為了滅除苦的發生,脫離六道輪迴,佛略說解脫道、菩薩道。解脫道包括聲聞乘、緣覺乘,認為修行成為聲聞四果阿羅漢和緣覺辟支佛、進入有漏無餘涅槃就算解脫,這是南傳佛教的主要教理教義。菩薩道則需發願在未來世成佛,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不斷在六道以四攝六度普濟眾生,最終獲取無上菩提,成為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的佛陀世尊,進入無漏無餘涅槃才是究竟解脫,這是北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主要教理教義;菩薩道在南傳中亦有傳承,但內容比北傳簡單許多,亦有不少說法存在不同。菩薩道還有另一分支,認為無需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而講求即生成佛,這是禪宗和藏傳佛教密宗大圓滿法的主要教理教義,但一般認為即生所成之「佛」並非究竟圓滿的妙覺佛。
離苦的修行方法具體來說有很多,可以概括爲戒定慧三學、八聖道和三十七道品。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