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話題選篇(之14)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我的人生觀很大程度受到一些文藝作品影響。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光看書名可能會不知所云。我寫過兩篇文章談這部小說,分別發表於2014年雨傘運動前的7月23日和7月26日,收入2015年出版的《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一書中,現稍作改動重刊於此。)
沒有比獨立人格更重要了
1968年初,捷共領袖杜布切克推行自由化政策,一度出現布拉格之春的活躍局面。腦外科專家托馬斯一晚與朋友喝酒時隨興講了希臘神話中伊迪帕斯(Oedipus)的故事:伊迪帕斯在不知道的情況下,殺了父親,娶了母親,當他知道真相後,他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來,作為對自己罪行的懲罰。托馬斯說,當斯大林實行大規模整肅運動時,蘇共當今領導是參與或至少目睹的,捷共更把這種做法推行到捷克,如果共產黨人對自己曾經參與或目睹的惡行有一點人性感覺的話,他們也應該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來。在座朋友很欣賞托馬斯的意見,鼓勵他寫成文章。托馬斯既忙於做手術,又忙於在女人堆打滾,不過他隨手就寫了,也拿給了雜誌社。編輯非常欣賞。但文章還沒有印出來,蘇聯的坦克就開進布拉格,杜布切克被捕,也結束了布拉格之春。托馬斯與妻子流亡到瑞士,後回流捷克,到原來的醫院要求復職。醫院的行政領導對他說,歡迎他回來,只需辦一個小小的手續,就是在一封信上簽個名,這封信說他出於無知而寫了「伊迪帕斯」這篇短文,他的意思不是要共產黨人把眼珠子挖出來,他願意撤回這篇文章。醫院領導說:「寫文章不是你的專業,撤回這篇登不出來的文章,對你有什麼損失?何況這封信只作存檔用,不會發表。」托馬斯沒有反應。領導問:「這篇文章對一個外科醫生,有什麼重要意義?」托馬斯面無表情地說:「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其後內政部官員來找托馬斯,提出較溫和的要求,但仍是要他在撤回文章的信上簽名。托馬斯當面把信稿揉成一團,送客。下一個鏡頭,這位著名腦外科專家,轉行去做抹窗工人。
這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的其中一個情節,小說1988年拍成電影,香港取名《布拉格之戀》。最近筆者在電影頻道重看,深有感慨。小說寫了很多生命中的「輕」,其中之一就是上述情節,涉及的是要求一個醫生簽名表示撤回偶然寫的文章,而不簽的代價就是從備受尊敬的腦外科專家變成抹窗工人。值得嗎?從經濟價值判斷,或從個人一生從事的專業來衡量,答案都太明顯。為甚麼托馬斯覺得不能簽這個名、「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呢?
因為他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可以否定、而且應該有勇氣否定自己過去的錯誤認識,或否定自己認為做錯的事,但絕不可以否定自己沒有做錯的事。「伊迪帕斯」雖是他的隨興感想,卻出自他的真正想法,並由他的獨立意志作出寫成文章的行為。能否刊出,對一個外科醫生來說無關緊要,但要他在一封信上簽名把文章撤回,就意味要他否定自己的獨立意志,如果他這麼做了,他會一輩子看不起自己。作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簽一封否定自己的信去繼續當外科專家,所獲得的是當權者拋出的肉骨頭,而不簽這信去當抹窗工人,所獲得的報酬則心安理得。從這個意義上,托馬斯認為沒有比這更重要了。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簽一個名)的輕」。
對於許多人來說,托馬斯的行為簡直不可思議。有些天生就要找有權有錢的勢力依靠的人,否定自己一貫價值觀這種事毋須掌權者提出,自己早就自動「識做」了。對於這類人,獨立人格不值一分錢。
一位在小型進出口公司工作的年輕人對筆者說,她老闆拿一叠政治表態的表格要僱員簽署,幾乎所有同事都簽了,她問我該怎麼辦。我跟她講了托馬斯的故事。她說她會誠實告訴老闆,她不想簽。她未必會被解僱,但在公司的地位會受影響。
許多人為強權做走卒,領高薪,做喪盡天良的事,認為理所當然;有人在接近中共最高權力層之後無比亢奮,胡言亂語。建制的高牆是由權力和利益築成的,他們雖有生命卻沒有自己的獨立意志,言不由衷,因而不是完整的生命。正如電影《逆權大狀》中說,堆砌起高牆的石頭會粉碎,但以卵擊石的卵卻是生命。在今天,高牆以摧枯拉朽之勢向生命壓來,真正尊重生命的人,沒有比堅守獨立人格更重要了。
人人爭着變犀牛的香港社會
1999年台灣大地震,中國地震專家赴台參加研討會時說:地震是可預測的。時任中國地震局副局長何永年說,中國經驗引起台灣學者興趣,開始探索可預測這領域了。同一個何專家,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在香港《紫荊》雜誌撰文,就說「地震預報仍是巨大科學難題」。中國有專家嗎?都隨着政治指揮棒起舞吧了。
2006年,台灣施明德發動反貪倒扁的百萬紅衫軍圍攻總統府,2009年在馬英九當選後又極力反對特赦陳水扁,其後在兩岸關係問題上力主和平、交流、合作,建議兩岸朝「一中歐盟」體制發展。所有這些新聞,都受到大陸和香港親共媒體的大肆報道和正面評價。忽然由於大中華佔中派向施明德取經,黎智英與施明德通話,施明德又變成「台獨」和暴力了。《人民日報》說「再次引發了港人對佔中擁抱台獨、崇尚暴力的憂慮」。有嗎?他們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嗎?香港跟着起哄的政客、媒體有自己的獨立意志、獨立人格嗎?
居美的作家孔捷生看了我前一篇文章傳來電郵說:「回想起來,我亦作出了米蘭.昆德拉筆下的腦外科專家托馬斯去做擦窗工的人生選擇。一個人在權力面前被迫自輕自賤,侮辱自己的信念與人格,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孔於六四逃亡前,是廣東作協副主席,是甚有地位的大陸作家。他當然可以簽一個名就繼續在大陸享有名位,選擇獨立人格就只好流亡國外做「不怎麼樣」的工作了。
眼看香港目前鋪天蓋地的謊話連篇,政客媒體恬不知恥地依附權勢,他們根本不會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裏托馬斯的獨立人格,他們搶着扭曲人性向絕對權力表忠,以便撈取些權力的殘羹剩飯。
在兩千多年東方專制主義的荼毒下,中國人普遍缺少獨立人格這種觀念,為自己利益簽一個名,使自己能繼續發揮所長,還可以自我貼金說是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或說是為香港市民服務),而且又可以「吃較好的飯」,這有甚麼不好?對掌權者,觀風辨向迎合尚且來不及,怎會為簽一個名就看不起自己?只求掌權者看得起自己就行了。像托馬斯那樣,認為不能違反自己意志去做一件事「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人大概很少。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不能簽這樣的信」的重要性,不僅托馬斯意識到,連勸他簽名的醫院領導和內政部官員也意識到,因此他們才「婉言相勸」,說了許多為他好的話,才把信拿出來。從這裏,我們看到,即使同是共產政權,受歐洲人文主義的傳統影響,東歐政權還是比東方民族對獨立人格較有了解。在東方,簽一個名讓你恢復工作,是皇恩浩蕩,何須好言相勸?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對人生的「輕」與「重」,有許多具體故事引發思考。簽一個名,輕而易舉,但犧牲獨立人格卻使人不能承受。杜麗莎跟從丈夫在日內瓦過輕鬆寫意的生活,但覺得無聊,給丈夫留言就回布拉格去了,信上說:這兒的生活太輕鬆,使人難以承受。香港人移民國外,不也有這種不能承受的輕嗎?十幾個流亡瑞士的捷克人,聚會說要為捷克的自由民主奮鬥,要反抗蘇軍入侵,畫家莎翩娜問:如果你覺得捷克的自由民主如此重要,你為甚麼不回布拉格?光在這裏喊叫不是太輕鬆了嗎?這是流亡者不能承受的輕鬆生活,所以要集會、叫喊,好為生活加一點重量。
許多人未必感到生活擔子重到讓人難以承受,但政治荒誕、文明崩解的無形的「輕」,恬不知恥的謊言洶湧而來,使整個社會見怪不怪,似足荒誕劇《犀牛》中人人爭着要變作犀牛的景象。政治壓力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一件輕鬆事,政治謊言對許多人來說也無關痛癢。但容忍謊言在社會的流播是一個獨立人格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當越來越多人覺得這種輕無所謂,並習慣了與謊言共處,整個社會就人人變成犀牛了。
蘇格登17年原酒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商朝多少年?商朝最後一個國王是?滅亡商朝的是?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商朝多少年
公元前約1600年,湯建立了商朝,公元前1046年,商朝滅亡,所以大約經歷了554年。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商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是誰?
帝辛,是中國商朝末代君主,在位30年,後世稱「商紂王」。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謚帝辛,周武王稱其為「紂王」,部份文學小說則稱其為「壽王」,明代文學小說《封神演義》則有稱其為「壽王」,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105年-前1046年在世,都城於沫,改沫邑為朝歌(今淇縣)。
帝乙死,應立長子啟,因啟母賤不能立,而立少子辛為帝。帝辛自幼聰敏過人。《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史記.殷本記》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
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毛澤東在評價帝辛時說:「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統一東南,把東夷和平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統一東南以後,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詩裡說:「但緣東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慚開化,國焉有宋荊與舒。」
帝辛之敗有兩說,其一,說帝辛在位後期,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台,造酒池,懸肉為林,修建豪華的宮殿園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殺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戰,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族的防範,連年用兵,國力衰竭,對俘獲的大批俘虜又消化不了,造成負擔。該段早已無法考究,由周武編寫。(對於荒淫一說,有一點要說明的是,紂王只有兩個兒子,而周文王百子,另,宦官制度起於周文王。)
另一個說法是,帝辛重用奴隸,觸犯貴族利益。周武一方給帝辛設立的六大罪狀裡,排前的便是「任用賤民為官」以及「以賤民辱貴族」。說白了就是紂王提前了一千年企圖終結奴隸制社會,提前三千年想要玩民主……試想,商鞅一千年後開啟封建制都落個身死的下場,何況一千年前?所以當時以周姬昌等為首的大奴隸主便一起聯手殺了帝辛。
滅亡商朝的是誰?
滅亡商朝的是周武王,他於公元前1046年率領大軍滅亡商朝。周武王伐紂,在牧野之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商朝滅亡。
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乘機對商朝發起進攻,牧野之戰,大批俘虜倒戈,周兵攻之朝歌。帝辛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焚於火而死」。商亡。
帝辛死後,葬於淇水之濱,今墓尚存。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蘇格登17年原酒評價 在 高品嚴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和牛🐮基礎知識:
最近日本和牛可說是大肆進口台灣,目前可以看到種類真的很多,大家可以看到 #鹿兒島黑牛、#小田牛、#鳥取和牛、#飛驒牛. 等等搶佔市面,想吃到日本和牛變成輕而易舉的事情(當然是口袋夠深的前提)。
不過,也因為品項選擇多,市場價格也是非常的混亂,今天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日本和牛相關的簡單知識,可以做為大家購買時的參考哦!
⚠️日本和牛開放進口
日本和牛於2017.9.17解禁,正式恢復開放進口。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網站,輸入牛隻有以下條件:
(一)需為來自通過獸醫官屠前檢查之健康牛隻;
(二)必須是來自30個月齡以下的牛隻;
(三)必須於屠宰時去除所有「特定風險物質」;
(四)必須是合格輸臺工廠所生產;
(五)必須每一批產品都在輸出國官方獸醫師監督下生產,確認產品符合輸臺規定;
(六)必須每一批產品都檢附日本官方獸醫師簽發之衛生證明文件。
台灣政府要求日本開放輸台的屠宰場,一定要符合HACCP跟ISO20001的認證,截至目前為止,共有29間屠宰場複合資格。所以目前市面上看到的和牛,都是有經這29間屠宰場處理,去除掉不能進口的部分,才能進口到台灣。
目前去骨、帶骨牛肉、以及筋膜可以進口,而其他部位如頭顱、腦、脊髓及內臟等,因有BSE風險,尚未開放進口。
內臟包含牛舌、橫膈膜、牛心、牛肝、牛肚、蜂巢度等日本燒肉人氣的部位,目前是還吃不到日本和牛的。所以如果你有看到這類的產品,很有可能產地為美國或澳洲等其他地區。
而關於30個月齡的限制,則是因為超過此年齡的牛隻,會提高BSE的風險,所以目前台灣的限制是以30個月齡為限。
⚠️ 日本的牛都是和牛嗎?
其實不是所有日本產,或在日本流通的牛,都可以稱為「和牛(わぎゅう)」的。在日本規範是比較嚴格的,只有明治時代以前就有原生種,或以原生種跟外來種交配而成的,才能稱為和牛。具體來說,共有「#黒毛和種」「#褐毛和種」「#日本短角種」「#無角和種」等四個品種(嚴格說起來,還有這四品種互相交配而生的品種)。其中流通於日本市場的和牛中,有9成都是黑毛和種的牛,我們常常簡稱為 #黑毛和牛。
⚠️只有日本才有和牛嗎?
其實黑毛和種的牛,都有出口到日本以外的國家,目前在澳洲、紐西蘭、美國、加拿大、蘇格蘭均有和牛畜牧產業。血統上來說,跟日本的和牛是很近似的。不過因為各地的飼育方式不同,認定級別等方式都不一樣,市場上能買到的品質也都不盡相同。
⚠️和牛的分級
日本和牛的肉質細緻,咬起來柔嫩,肉裡面富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優質胺基酸,一直以來都是美味牛肉的指標。而影響口味的通常跟脂肪所含程度有關,高的就會呈現「霜降」狀,日文裡稱為「#サシ」,也就是所謂的油花。油花豐富的,日文就稱為「#サシが入っている」。
常常會在日本看到A5等級、A4等級之類的敘述,這是日本一套分辨肉質的方式。大致上是看【#歩留等級】(上肉所佔比例),以及【#肉質等級】這兩者來決定的。
【歩留等級】是把牛隻從第6肋骨跟第7肋骨中間切斷,然後去計算他好肉的比例。分為ABC三個階段。
A:好
B:一般
C:不好
【肉質等級】又會從脂肪交雜、肉的光澤、肉緊實度與肉質細緻度、脂肪品質與色澤等4個項目去評定。四項目都區分為1~5,最後牛隻的等級,會以這四項的最低項目作為等級來出貨。也就是你要拿到5分,必須全部項目都5分才行。
四項目中尤以【脂肪交雜】最為重要,我們又稱為BMS值,簡單說就是脂肪跟紅肉的比例。
5:BMS 8~12
4:BMS 5~7
3:BMS 3~4
2:BMS 2
1:BMS 1
基本上經過有經驗牧場肥育的牛隻,要拿到A級不是很困難,如果是厲害知名的牧場,就有很高機會可以把牛養成A5。不過就算平平都是A5等級,BMS值從8~12,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光看A5這分級,其實是無法直接區分的。所以有的牧場會提供驗證文件,來說明他們家的牛,BMS有達到更高標準,來讓消費者更感覺到其稀有的價值。不過BMS 12也不是那麼常見的,就算在三大和牛產地的 #神戶、#松阪、#近江等地,要能吃到都是要碰碰運氣的。
⚠️繁殖農家與肥育農家
日本養和牛的牧場,分為「繁殖農家」與「肥育農家」,繁殖農家就是負責將牛配種,然後出售小牛的牧場。而「肥育農家」就是把小牛買回肥育區域之後,把小牛養大,出貨到肉品市場的牧場。
詢問專門肥育松阪牛的伊藤牧場代表,他說現在和牛的小牛,絕大部分都是在鹿兒島跟宮崎買的,然後運回各自的牧場進行肥育。為什麼要特地去各地買小牛,則是因為血統純正的和牛,就是和牛能變成美味牛肉的很大關鍵,當然肥育方式有很高的技術門檻,也不是誰都可以養的好,但只要血統不對,就很難養成A5等級之類的高級和牛。
據說目前血統最純正的小牛,基本上都是在鹿兒島,所以才要到這邊買小牛。
⚠️品牌和牛(產地和牛)
不管小牛經過幾個地方肥育,我們會把牛隻出貨前最後一個肥育的地點,稱為該地的牛。然後各知名地為了維護產地品質,都會有組織協會把標準訂定出來,符合條件的才能稱自己的牛為「〇〇牛」。目前已知的日本和牛品牌,就有150種以上,真的非常多啊!
有興趣想研究的可以參考WIKI的說明。
比較有知名度的品牌和牛,都會限制肥育產地在特定區域,並可能加上特殊的認可條件,大致如下:
#前沢牛(岩手)-步留等級在B以上,肉質等級在4以上
#仙台牛(宮城)-肉質等級在5以上
#米沢牛(山形)-肉質等級在3以上
#飛騨牛(岐阜)-步留等級在B以上,肉質等級在3以上
#松阪牛(三重)-有自己的特殊規格:
「#特産松阪牛」:但馬系黒毛和種母牛經30個月以上肥育。
「金」:肉質等級為5
「銀」:肉質等級為4
#近江牛(滋賀)-步留等級在B以上,肉質等級在4以上的才有認定書,並貼上認證貼紙。
#神戸ビーフ(兵庫)-有自己的特殊規格:須為處女牛或閹牛、(BMS)須為6以上
#佐賀牛(佐賀)-BMS值在7以上
#宮崎牛(宮崎)-肉質等級在4以上
#鹿児島黒牛(鹿兒島)-無特殊認定標準
#石垣牛(沖繩)-肉質等級4以上為「#特選石垣牛」,2以上為「銘産石垣牛」
#宮古牛(沖繩)-無特殊認定標準
有時候品牌牛肉有限制固定屠宰場宰殺的,才能稱為該品牌牛肉,因此如果送到不同屠宰場,就有可能不能稱為該品牌牛肉了。根據台灣進口條件來說,目前只開放29個屠宰場處理的牛肉可以進口,所以牛肉為了符合法規,就必須送到不同地宰殺,這樣就有可能產生品牌認定上的問題。
也就是說在日本可以稱為「〇〇牛」的高級肉品,可能為了要符合進台灣的條件,就算肉質完全一樣或接近,也不能稱為「〇〇牛」。但這樣的牛肉到底好不好吃,大家倒是可以照自己的標準來評鑑看看。
另外一個限制是月齡,像是松阪最高級的「特產松阪牛」,需要30個月以上的肥育,但台灣限制在30個月以下,就沒有辦法進來台灣了。
⚠️和牛月齡的差別
這也是問牧場的人才知道,和牛長到一定的年齡,就會進入老年,就不太會想吃東西(牛也會厭食的),然後像松阪牛會在這期間餵牛隻喝啤酒等等,為的目的就是要讓牛隻食慾更好。
但為什麼要冒著牛隻變瘦,甚至死亡的風險,來把和牛肥育作到這麼長呢?這是因為越長時間的肥育,可以讓和牛肉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可以讓肉的風味更好,所以追求品質的牧場,甚至會肥育到36個月(譬如松阪牛)。
⚠️和牛也有奧運?
財團法人全國和牛登錄協會,每五年會舉辦一次「全国和牛能力共進会」,這可說是和牛圈最大的盛會,素有和牛奧運會的美稱。大會中會評選出全日本最好的牛,分為「種牛」跟「肉牛」項目的評鑑。目前宮崎牛已經連續三屆大會,都獲得肉牛項目的最高賞,等於是蟬聯了15年的第一名。也因此宮崎牛最近幾年都非常受到矚目,我個人也很愛吃哦!(沒有人問你)【想了解更多相關訊息可以看全国和牛能力共進会官網。】
⚠️近年的日本赤身肉熱潮
所謂的赤身,就是我們一般人說的瘦肉,像我們剛剛講了很多和牛的價值,可能都是以所含油花的含量,來作為好和牛的基準。但最近幾年,包含像是宮崎牛的崛起,很多現在被認為好吃、流行的牛肉,並非都是以標榜自己油花含量有多少,而是以濃郁甘甜的赤身著稱。這個流行的背後,也跟大家重視養生、健康有關係。
最近受到高評價的赤身,黑毛和種的有鳥取的「オレイン55」,或是熊本的「阿蘇王」,褐毛和種的有高知的「土佐あかうし」,以及山口的「無角和牛」跟岩手的「いわいずみ短角牛」。
這些和牛,都有著跟傳統和牛不同面相的美味。我相信在這個很進步的時代,美食的評鑑當然會越來越多重標準,面對這樣的情況,不要人云亦云,我們要試出自己最愛的口味,那才真是重要的事情!
⚠️和牛以外的肉牛品種
上述四種和牛以外的品種,在日本有經過肥育用來吃的,都統稱為「國產牛」,你到日本燒肉店最常標榜的就是這種牛肉了,價錢會比和牛便宜,肉質也不會太差。當然更高檔的還會標榜品牌牛肉,如「松阪牛」「神戸ビーフ」「前沢牛」等等。
所謂的國產牛,包含了霍爾斯坦牛(或稱為荷蘭乳牛)等的「乳用種」;以及把和牛跟乳牛交配而生的「交雜種」。另外如果把進口的牛隻,在日本國內養育了超過三個月以上,也可以稱為國產牛。
大致上來說,目前國產牛的比例,大約如下:
乳用種:50%
交雜種:40%
輸入牛:10%
⚠️交雜種其實是好牛?
交雜種又常稱為F1牛,不過跟賽車一點關係也沒有,是指第一世代雜種牛,如果F1牛又跟F1牛交配,就會叫作F2牛。市面上的交雜種,還是以F1為主。F1牛的好處就是他的體重比較重,等於可以賣出的肉就比較多,且他食慾旺盛,長的很快,相較於和牛,可以在比較短期間內就能出貨,且F1牛對於各種疾病的抵抗力也比較好,肥育風險相對比較小。
一般來說到出貨為止的肥育大致如下:
<和牛>700kg、30個月
<F1牛>730kg、24個月
<乳用種>750kg、20個月
所以交雜種雖然不像和牛有豐富油花,但相較於乳用種來說,也算是品質比較好的牛了。所以如果標示為交雜種,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但比國產牛好的機率倒是蠻高的。(那是因為國產牛有可能是指乳用種)
⚠️公牛母牛肉質有差嗎?
牛的性別也會跟肉質好壞有些關係。先來看一下有哪些分別:公牛如果有經過去勢的就稱為「去勢牛」,沒有的就稱為「若雄牛」。母牛如果沒有生過小牛的,就稱為「未經產牛」,生過小牛的就稱為「經產牛」。
另外還有一種是本來是乳牛,但不生產牛乳後,作為肉牛處理的,就稱為「廢乳牛」。一般來說,同一品種的牛,其肉質好壞會依以下順序:
未經產牛(處女牛)→去勢牛(閹牛)→若雄牛→經產牛→廢乳牛。
但基本上我們吃的都是處女牛或是閹牛,不會有未去勢牛的存在(因為好的品種的公牛,會作為種牛配種,主要不是用來吃的)。
⚠️ 本文轉載至「酒雄瘋日本」
原文:日本和牛基礎知識-黑毛和牛?處女牛?國產牛?交雜牛?到底哪個才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