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中文系畢業的諮商心理師,看著一位日本的精神科醫師講老子跟心理療癒的書,實在有一種說不上來的詭異感,他裡頭書寫的各種「老子」究竟是不是超譯,我決定先擱置這個問題,單純覺得這本書其實很值得推薦給大家,特別是總是懷抱著各種受苦的當代之心。
不夠好、做不到、彷彿沒有成果、比不上、被小看......。
如果妳看了我的書以後,覺得我的書很需要思考,會常常卡住需要停下來,或是妳平常沒有讀書的習慣,要重新拿起書其實內心萬般抗拒,假使是這樣的妳,我猜想這本書妳應該也會喜歡,而且可以很順暢地讀完,縱使很順暢,裡面還是會有一些句子打中妳,讓你感覺到被理解了,也感覺到很療癒。
「覺得自己什麼都沒能留下時,試試昆布思考:就像昆布高湯,如果別人嘗了一口後說:『是昆布的味道呢!』那可稱不上是『做得好』。當別人說出『真好吃!』那才是成功。(p.028)」
看完了這段以後,我忍不住跟先生說「我覺得你是一塊好昆布!」,總是能在各種事情的背後穿針引線,幫助一切事情很順利順暢的進行,但假使要認真地指出你做了什麼,好像很少能指認出來,寫上像是「導演/編輯/OO工作者」這樣的名字。好像沒有留下名字,所以很多時候會感覺到自己好像既不專業,又什麼都不會,總是難免會遭遇到自我懷疑的時候,當生活或工作越不順利的時候,這種懷疑就會更多。
我們總是太常看到那些鎂光燈下的存在了,而看不到背景的努力。
只看得到那碗美味的拉麵,卻看不到背後那些熬湯的小魚乾、昆布、雞骨或豬骨,並認為那一切熬出湯以後就是垃圾了,所以應該被丟棄,彷彿你一點都不重要,而你從未來過,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其實你來過,而且你努力地在之中參與了,於是才有這和諧的湯。
不是「有昆布的味道」,而是「這真好喝!」,各種參與的集合,成為了融合在裡面的一味,難分你我,但你真真實實地在裡面,很重要,沒有那一味就是會少一味,而你的不凸顯自己,就是一件很了不起而卓越的事,才能成為一碗好湯。
先生看了書中的段落,然後微微地笑了,彷彿喜歡上昆布的自己。
整本書的目錄,就是對應著各種常見的煩惱,並且像這樣以各種「不同的思考模式」帶著大家轉換自己的想法,對治著各種現代社會會頻繁出現的各種內心困擾,各種自我懷疑、不自信、自我壓迫、難以喜歡自己、焦躁跟痛苦,這本書是一本雙色套印的圖文小書,縱使已經很久沒有讀書的人也可以輕易地閱讀跟上手,能輕鬆地獲得一些資源,也許有機會試試看,改變自己的想法。
身為台灣華人,順境讀儒家,逆境讀佛老,這樣雙位一體的資源似乎時常被遺忘,特別是在這個瘋狂前進著的當代社會裡,假使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要認真提想讀佛學的書,或是想讀老子,好像會被當作太不認真或是不願意努力,明明是應該拼命求取地位的年紀,卻一直在隨順,不求進取。
我們都會有不順利的時候,怎麼幫助自己保留元氣跟實力再戰?
不是用力,而是學著順應跟漂浮,不要用力,而是放鬆,讓一切不順利的狀況流過自己,讓自己一點一點地學著更自然一點,師法自然,向自然學習,好好地漂浮著,享受著這個逆境,跟逆境帶來的短暫的放鬆,不是不振作,而是明白著此刻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保全自己也是一種很重要且珍貴的事,放鬆地,漂浮。
怎樣都好,自然就好,不要批判自己,也不要為難自己,你很好。
自然地存在著就已經很好。
願每顆在當代社會不經意就被變成工具人,習慣以工具的角度看待自己,忍不住就想到競爭跟彼此踩踏的良善之心,都能憶起自己也是自然的一份子,自然的你就已經很好,自然的你就好,讓我們都放鬆一點,學著讓逆境能順利地流過經過我們就好。
感謝 #陳亭亘心理師 授權轉載>>https://bit.ly/3CwOG5d
看更多 #在診療室遇見老子>> https://bit.ly/3rlx6Ni
#今周刊出版 #野村總一郎
暖心推薦—— #呂秋遠 #陳志恆 #葉海煙 #蔡家和 #蘇絢慧
√更多暢銷好書資訊請按讚今周刊出版>>https://www.facebook.com/BToday
「蘇絢慧年紀」的推薦目錄:
- 關於蘇絢慧年紀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蘇絢慧年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蘇絢慧年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蘇絢慧年紀 在 [轉錄][分享] 蘇絢慧的新完美單身進化論(張老師月刊) 的評價
- 關於蘇絢慧年紀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七月是《璞成》的週歲生日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蘇絢慧年紀 在 【獨立鍛造】專訪蘇絢慧|幸福好時光2022.10.26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蘇絢慧年紀 在 蘇絢慧離婚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蘇絢慧年紀 在 蘇絢慧離婚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蘇絢慧年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談與原生家庭至親的矛盾糾結情感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母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說那些對婚姻、對家庭、對小孩、對娘家不甘不願的心事。
很小開始,在家庭中父母(大人的事),不是大人們一起商量去面對或處理,而是把孩子從下一代的次系統叫上來,被迫從小就當小大人,成為父母親的隊友,一起為人生、為關係傷腦筋。
這還不是最吃力的,最吃力的是,你都還不是知道婚姻是什麼、長大是什麼、人生是什麼的時候,就開始聽父母之一的長輩,不斷像對神父懺悔一樣,哭訴著不該嫁給誰、娶誰,不該選擇嫁給這個人家,也不該生了孩子.....滿滿對人生選擇的悔恨和不甘心,嫁錯郎娶錯姑娘....全都湧向你這個只能待在身邊,哪裡也去不了的小孩....
活在被父母當閨蜜來對待的環境下,於是你的人生,出現的副作用和後遺症很多。這一篇文章無法道盡這些症狀,但想好好的說一下你內心那混亂又糾結的情緒(情結):想回家又不敢回家。想要和父母長輩親近,卻又不自覺的想逃....
【蘇絢慧最療癒的時光】9月最新文章:
https://vocus.cc/article/61499593fd89780001f741ff
#童年之傷
#父母親要有自己的朋友;孩子要有自己的人生
#每月訂閱金60元,解鎖完整閱讀
蘇絢慧年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次一不留神,新的書就一直疊上來不及消化的書堆裡,大概是之前被七月選書《樹冠上》消耗過多精氣神(https://bit.ly/3j22BJr),而這排約莫落在七月中到八月中入手的書籍,先稍微做個紀錄,因為下個月的書單相當豪華,類型遍及電影、音樂、系列小說等等,大概需要先把額度留下來,九月真的非常值得期待。
⠀⠀⠀⠀⠀
這個月的選書並沒有特別獨立出來分享,因為是新版重出,這本在我多年前首度讀到的時候就頗為喜愛,為蕭麗紅的代表作《#千江有水千江月》,而此次恰好是四十周年紀念版本,希望能好好地為這本書寫篇文章。故事以布袋的蕭姓大家族為中心,敘述傳統大家庭的習俗和人情瑣碎,並探討生死、親情、愛情的衝突與矛盾。生於世代養殖漁業維生的大家庭,主角貞觀巧遇表哥大信,開始了一場若有似無的愛戀。這段戀情直到貞觀上臺北工作,大信到金門當兵,兩人間的情愫也因誤解而產生令人唏噓的變化。在蕭麗紅的內容敘述中,充滿了臺灣民俗的瑰麗與趣味,而貞觀與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戀情,為臺灣逐漸失去的純然戀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
接下來是掛名推薦的兩本,一本為早已提過多次,正在進行贈書活動的馬修麥康納回憶錄《#綠燈》,50 歲的他,花了 42 年的時間釐清自己生命中的謎題,35 年的時間記錄下解答的線索,他想要知道如何當個好人,如何得到想要的東西。如何使生命得到意義,如何更成就自我。他寫下日記,記錄他的成功與悲傷,理解與回憶。他說他書寫,是為了遺忘。敘述該如何在充斥「不」的世界中得到更多「好」,以及如何認出可能是「不」的「好」,關於抓住綠燈、並理解人生中的黃燈與紅燈遲早會轉綠的書。
⠀⠀⠀⠀⠀
再者,也已提前分享過的電影《#火口的二人》白石一文原著小說,故事敘述十天後將舉行婚禮的直子回到家鄉福岡,來到昔日戀人賢治面前。多年後再重逢,沒有一聲問候,也沒有一句質問,只是如昨日才剛分別一般,平淡中透著一股熟悉地拉開序幕。在二人熟悉的老家中,直子翻起一本舊相簿,裡頭盡是她與賢治一絲不掛的黑白性愛照。一頁一頁,往事的物證翩然眼前,那張如回憶之鑰的富士山火山口海報也隨之乍現,直子不禁脫口說出:「我最喜歡這張照片了。」二人之間曾不顧一切燃燒的火焰,在即將被宣判死刑的愛情面前再度復甦。等待直子未婚夫歸來的倒數五天,二人似末日到來般無法無天的徹夜歡合,如乾柴烈火覆水難收。肉體的歡愉、禁忌的血緣、沒有未來的放肆,在愛情與生命都將終結之前,二人最後看見的風景,名叫 —— 活著。
⠀⠀⠀⠀⠀
另一本為曾寶儀《#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透過她真實經歷的四段旅程,在阿姆斯特丹,見到第一位合法執行安樂死的醫生,他說死亡為什麼不能是一場盛宴?在瑞士,和 104 歲的人瑞擁抱,她開始不斷與七年前的自己對話在洛杉磯,見到「Hamony」,世界第一具 AI 人工智能性愛機器人。在美墨邊界,很多人看見了暴力,分離,界線,隔離,但對這裡也有愛,勇氣和希望。在聖地牙哥,一場「長生不老大會」激情展開,那是令人完全無法想像的未來世界。這本書希望是一趟思考的旅程,更靠近真實自我的旅程,直視生命的旅程,以及全然自由的旅程,當旅程結束,你也有了一份屬於自己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
⠀⠀⠀⠀⠀
此次先介紹三本華文作品,若要選一部個人最喜愛的本土劇集,無疑是現在正在播出第二季的《俗女養成記》,而原作者江鵝也推出了另一本散文集《#俗女日常》,有別於上一本以在傳統中藥店家庭養成的台南女兒故事為主軸,最新文集不改幽默詼諧本色,卻更多聚焦於成長後在台北打拚的都會熟女人生。江鵝曾在訪談中表示,她跟「陳嘉玲」最大的共同點,是中年對生活各面向的反思,還有勇敢離開職場,做一個普通女人。這本《俗女日常》,也可說是這位勇敢的「普通女人」醒悟後學著做自己的第一手實驗記錄。回到俗女的日常,說普通也不普通,玲瓏通透的智慧和文采,清爽的文字挾帶著不可言說的魔力,既療癒又提點,不只讓同世代的六年級女生心有戚戚,五至七年級的都會女子讀來應該也都會覺得毫不高深,卻又如獲天啟。
⠀⠀⠀⠀⠀
其次為,胡晴舫主編的《#我臺北我街道》,集合不同世代、不同背景的二十位作家的全新創作,他們各自以詩、散文、小說書寫記憶中的台北街道。小說與詩提煉出意象,散文貼近個人記憶與生活,不同文體、長度產生不同的閱讀效果,就像散步每一條街道感受到各自獨特的氛圍。焦元溥寫消失的羅斯福路唱片行,馬世芳寫來不及參與的麥田咖啡館,張亦絢寫她的木柵路,崔舜華寫她的潮州街,吳鈞堯寫他的重慶南路,何致和寫永遠在他心底流動的西藏路,馬欣寫敦化南路的前世今生,王盛弘、羅毓嘉在這座城市私藏了他們的男孩記憶,郝譽翔在椰林大道度過了她的憂傷青春,以曲折方式學會在台北安置自己的馬翊航、王聰威,更有陸穎魚在台北街頭思念香港,顏訥在往生者帶領下探索她不知道的台北,陳雨航在文章不斷叩問,自己是否是台北人?而被言淑夏形容為春天繼母的台北街道,也有楊佳嫻的 236 公車呼嘯而過,裡頭住有陳宛茜認識的清朝耆老、陳又津描寫的公娼,以及駱以軍眼中身懷內力的各路高人。除了作家視角,更有來自法國的攝影師余白,用鏡頭拍攝他安身立命這麼久了的第二個家。閱讀他們的台北,讓我們更深刻了解這座城市。
⠀⠀⠀⠀⠀
第三本是兼具編劇與作家身分的劉梓潔新書《#希望你也在這裡》,她以這部小說,揭開路上的迷人和迷惘,熱鬧和寂寞。對生命的種種疑問,也許那些錯身而過的風景就是解答。有些人是天生的流浪者,有些人在飽嘗人的來去後才終於能夠出發,也有的人不知道前方有什麼,卻越走越寬廣。生命際遇各自不同的四個靈魂,在人生這張地圖上交錯前行,彼此纏繞又轉瞬消逝。面對旅途中的每個岔路,他們會做出什麼選擇?當漫遊變成探索,漂浪轉為追尋,旅程的盡頭,會有他們想要找的那個人,或者答案嗎?旅人歸來回首一望,種種混亂都已經過去了,一切才剛開始而已。
⠀⠀⠀⠀⠀
此次翻譯小說特別想讀的,有《林肯在中陰》作者喬治桑德斯小巧精美的《#狐狸小八》,他回歸短篇小說場域,加上喬西卡迪諾的插畫,有著喬治歐威爾式荒謬的情節設定,狐狸寫給人類的一封信,卻真實地切中人與自然日益惡化的衝突。不過,桑德斯始終相信本質上是道德的,可以引導我們更好地去愛。只要記得,整個故事的敘事者是隻小狐狸,他嘗試學習語言與「人累」溝通,我們生而為人可以更溫柔地對待自然嗎?人類該如何回覆狐狸小八?闔起書本看著書封,不難發現作者虔心期許眾生的良善、平等與和諧。
⠀⠀⠀⠀⠀
以及另一本同樣短小精悍的作品,西班牙作家胡利歐亞馬薩雷斯寫於 1988 年的《#黃雨》,被譽為是歐洲二十世紀文學的顛峰之作。在庇里牛斯山區一座荒廢的小村艾涅爾,1970 年代,那裡完全廢村。但屋舍仍矗立原地,在靜謐中、遺忘中,在冬雪中緩慢腐朽。老人安德烈斯是廢村僅存的最後一位居民。在寂靜和冬雪的包圍下,在悲涼和屋舍的廢墟之間。嚴冬漫長的十二月夜裡,只剩他孤零零一個人在艾涅爾度過黑夜。他喃喃念起逝者的眼眸、盤根錯節的回憶,那些死寂佔據破落凋殞裡的清醒與夢囈。這座村莊是真實存在的。瀰漫全書的孤獨、絕望、夢境與回憶,難以抵抗的時間年輪,深入存在的虛無,內心的孤絕、無力,理智和瘋狂。訴說時代如何遺棄鄉村,留予靜謐大地深沉的平靜。黃雨洗去一切,沒有人被銘記。
⠀⠀⠀⠀⠀
還有等待許久的《魔戒》托爾金中土三大傳奇最終章《#剛多林的陷落》,繼《貝倫與露西恩》、《胡林的子女》之後,見證了第一紀元走向終結。這三大傳說既是《魔戒》那宏大背景的組成元素,更是《精靈寶鑽》必不可少的基石。講述人類圖奧在剛多林的旅居,包括他與精靈伊綴爾的結合、兒子埃雅仁迪爾的出生、部臣邁格林的背叛、隱匿之城的陷落和諾多族倖存者逃亡的經過。這個故事在托爾金想像的中土世界觀第一紀元中占舉足輕重之意義。遺憾的是,托爾金平生寫出的完整版本便僅止於那創作於青年時期的文稿,他雖曾著手重寫,但並未完成全稿。透過其子克里斯多福托爾金的整理,此書得以面世。
⠀⠀⠀⠀⠀
當然,克蘇魯的話題還繼續延燒,《#夢尋祕境卡達斯:H.P. Lovecraft 幻夢境小說傑作選》仍不容錯過。《幻夢境小說傑作選》,是由一連串異次元空間幻夢境的相關故事所組成,收錄的十篇故事,以藍道夫.卡特的冒險事蹟作為主軸,再加上幻夢傳奇的重要篇章《奈亞拉索特普》、《烏撒之貓》與《末日降臨薩納斯》,和劇情看似獨立、卻對後續故事有重要連結的恐怖短篇經典《皮克曼的模特兒》,以及將上述元素串聯在一起的長篇故事《夢尋祕境卡達斯》。幻夢傳奇與克蘇魯神話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偏向帶有微妙恐怖的奇幻故事,而非完全傾向克蘇魯神話深淵般的太空恐怖劇情。此外,洛夫克拉夫特在其他故事偶爾提及的諸多神祕地名(像是《死靈之書》中經常提及的冷之高原),也會在本書中完整呈現在讀者眼前,讓這個系列,與《克蘇魯的呼喚》相關故事息息相關,卻又展現出自己獨特的生命力。有趣的是,在這裡,作者本人的化身藍道夫卡特,會如同神話故事中的英雄,循序漸進,帶領讀者深入幻夢境,首尾相連,將各個段篇故事拼湊為一個完整的冒險歷程,打造出一個如同《魔戒》般,精彩刺激的傳奇故事。
⠀⠀⠀⠀⠀
同樣帶有奇幻色彩的療癒小說是《#歡迎光臨夢境百貨:您所訂購的夢已銷售一空》,這個百貨公司是睡著後才能入場,客人們入睡後,進入最受歡迎的「達樂古特夢境百貨」,挑選陳列在眼前的各色夢境:想再次相見的人、期待前往的地方、害怕又想突破的事物,以及超乎想像、上天下海的瑰麗夢境等等,每一層樓都提供別出心裁的夢。這棟五層樓的百貨門庭若市,有睡長覺的客人,也有短暫睡個午覺的人類和動物。新人佩妮通過了與達樂古特本人進行的一對一面試,來到夢境百貨上班,準備好好推銷各個傳奇製夢師所設計的夢。然而,當她好不容易稍稍搞懂測量睡意的「眼皮秤」、從「夢境滿意度」轉換的支付系統等細節後,竟然惹下大禍,最貴的夢境費用從她手上被偷走了。眼看工作即將不保,她該如何化解困境?在這神祕的夢境百貨,在清醒與睡夢的邊界,她又將遇見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心中渴求已久的夢?
⠀⠀⠀⠀⠀
若注重推理閱讀樂趣的人,應該不容錯過這本暢銷小說《#喜鵲謀殺案》,當編輯蘇珊拿到艾倫康威最新作品的書稿時,她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本小說即將改變她往後的一生。和這位暢銷推理作家合作多年,蘇珊對他筆下的偵探艾提克思彭德瞭若指掌。而艾提克思彭德系列是蘇珊任職的三葉草圖書出版最暢銷的書。為了工作蘇珊別無選擇,只能忍受艾倫種種惱人的行為舉止。在艾倫的新作中,艾提克思彭德來到派伊府邸,一座鄉村內的莊園調查一樁謀殺案。是的,其中有死屍和許多各懷鬼胎的嫌犯。然而隨著情節的推演,蘇珊不禁越來越懷疑,在這份書稿字裡行間隱藏著另一個故事:一個充斥著嫉妒、貪婪、冷酷的野心,以及謀殺的真實故事。
⠀⠀⠀⠀⠀
接下來兩本是與女性議題有關,首先是關於一場性侵案與一封陳述書,打動上千萬人,也改變了美國司法的花漾女子故事《#這是我的名字》。2015 年 1 月 17 日,香奈兒米勒遭到史丹佛大學生布羅克特納酒後性侵。隔天,香奈兒在醫院醒來,才得知自己成了被害人。她不再只是香奈兒,在法律上,她被賦予了一個新的匿名身分:無名艾蜜莉 Emily Doe。香奈兒與艾蜜莉各自過著不同的生活。香奈兒繼續上班、社交、過日子,但她開始失眠,還會在沒人看見的地方獨自流淚、崩潰。艾蜜莉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她活在法院、警局,活在證詞與質問當中。沒人知道艾蜜莉是誰。而布羅克,這位有望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泳賽的明日之星,在被捕後不到二十四小時,就以十五萬美金交保,重獲自由。2016 年 6 月,歷經將近一年半,審判結果終於出爐,布羅克僅遭判監禁六個月。數日後,網路媒體 BuzzFeed 刊登了無名艾蜜莉的法庭陳述書,四天內點閱率破 1100 萬,引爆全美輿論。無數人民站上街頭聲援艾蜜莉,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也公開支持。2018 年 8 月,加州針對性侵罪修法,該案法官遭罷免,布羅克的上訴被駁回,史丹佛也將他退學。艾蜜莉獲得了遲來的正義。2019 年,艾蜜莉以本名出版此部自傳《這是我的名字》。
⠀⠀⠀⠀⠀
後者是被稱作少女版《使女的故事》的南韓作家尹異形《#兩封合格通知書》。女孩收到卵子評鑑合格通知書,根據最新生育法案,她必須在卵子迅速老化之前短短三個月內,進入生物資料庫尋找「準爸爸」,準備懷孕。如能順利生下小孩,將會獲得不愁吃穿的財富,簡直比進入理想大學更令人嚮往。自身亦是人母的韓國文壇怪物級新銳小說家尹異形,自道內心的女性主義者於江南站隨機殺人案之後被喚醒,對於女性遭輕視物化的現狀無比憤怒。本書虛構的駭人法案左右著青年的生涯抉擇,「生育」赤裸裸地淪為階級晉升的工具。擁有生育能力,難道就非得拯救人口危機不可?小說直指當今社會制度弊病,讀者驚嘆字字句句引人痛切共鳴。作者多次強烈表示,「不要繼承這個世界,不要繼承我們現在的生活。」無論是對自己生育的孩子,或是對這個世界的年輕世代,她都傳達了不得不把如斯醜陋世界交給下一代的歉疚感。她說自己的名字意思是「奇異的形狀」,特立獨行,敢於說出人所不能言。自從江南站隨機殺人案發生後,尹異形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多麼輕視女性、多麼獨尊父權意識。在數年後迅速席捲全球的 #MeToo 浪潮之下,她仍持續以書寫探索女性在和平狀態與受迫處境之下的各種不公體驗。
⠀⠀⠀⠀⠀
最後是,不知道該怎麼拍進去的金磊《#鯨豚記》,觀賞過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的觀眾對作者應該並不陌生,榮獲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民眾票選大獎、法國「P×3 巴黎國際攝影大賽」金牌 、美國「IPA 國際攝影獎」榮譽獎等國際攝影大獎殊榮,台灣首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大學畢業後,來到花蓮成為海上解說志工,開啟他往後 20 年的鯨豚追尋之旅。從水面上的影像開始,為了熟悉活動於不同海域的鯨豚種類,金磊前往世界各地下水拍攝鯨豚,磨練出深厚的水下拍攝技能與心法。一路追尋,堅持夢想的他,足跡遍及東加王國、日本御藏島、阿根廷巴塔歌尼亞、挪威極圈,與夢幻如抹香鯨、大翅鯨、南方露脊鯨、藍鯨、虎鯨近距離接觸,並拍下牠們的美麗身影,其中包括悠游台灣海域近 30 多種的鯨豚紀錄。全書收錄超過 200 多幅珍貴影像,金磊從拍攝鯨豚中認識自己,享受過在水中與鯨豚共游的震撼奇妙感,突破了恐懼、沮喪、撞牆的內心爭戰,更體悟到自己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透過過往生命歷程的反思,他在書中娓娓道出一張張令人驚奇影像的背後故事,那一段段的海洋冒險,難忘的神奇旅程,亦是他為邁入第 30 個鯨豚拍攝生涯所做的一次深度回顧。
⠀⠀⠀⠀⠀
⠀⠀⠀⠀⠀
⠀⠀⠀⠀⠀
(以上文字部分自出版社書介。)
蘇絢慧年紀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七月是《璞成》的週歲生日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年滿43歲的我,是個特別的年紀(對我)。我的父親在他43歲時,離開人間。我的母親,在她50歲時走到人生 ... 蘇絢慧分享空間, profile picture. Join. ... <看更多>
蘇絢慧年紀 在 【獨立鍛造】專訪蘇絢慧|幸福好時光2022.10.26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你能信任他人、信任這個世界嗎?你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嗎?你經常處於被動、等待的位置,無法前進嗎?你害怕失敗,擔心被淘汰嗎? ... <看更多>
蘇絢慧年紀 在 [轉錄][分享] 蘇絢慧的新完美單身進化論(張老師月刊)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single 看板]
作者: ipocket (Litost) 看板: single
標題: [分享] 蘇絢慧的新完美單身進化論 (張老師月刊)
時間: Tue Jun 9 18:28:19 2009
對於單身族的心理調適文章,分享給大家
關於蘇絢慧的部落格https://tw.myblog.yahoo.com/graceswr/
轉載至張老師月刊電子報
https://0rz.tw/CDHUc
「把握上天賜予的單身時刻,修練自己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我想當單身
的功課做完了,複雜的兩人關係功課也可能隨時出現喔。」蘇絢慧。
文=楊雅亭.攝影=黃念謹
「即便是承諾相守一輩子的夫妻,有可能一起死亡嗎?我想機率很低吧!」專長
悲傷輔導的心理治療師蘇絢慧緩緩道出生命實相。死亡使人分離,一定會有人被
留下,但那樣的事實卻很容易被遺忘。
無論是雄性敗犬、雌性敗犬、相愛夫婦……,有一天,我們都可能獨老。那麼,
你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走向年老呢?是一步步地邁入無光的黑暗裡,或是成為一個
可愛的老人,豁達地敞開生命的點滴?
至於已經是「單身族」的男女,又要如何做好心理調適,讓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
過得很棒。以下是我們的採訪摘要:
《孤獨》
享受單身的樂趣,我就是自己的愛人
Q:許多人認為單身族最怕的就是老來孤苦無依。您覺得單身族要如何對面未來的
「孤獨」議題?
蘇絢慧(以下簡稱蘇):同樣是單身族,想法也很不同,一種是基於「自由意志」
選擇單身;另一種是「不得已」成為單身族。前者抱持單身的理由,不外乎是喜歡
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或是清楚自己的個性不適合婚姻生活;比方說,有很多三十
幾歲即面臨失婚的男女,比較明白婚姻未必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因而更能清楚地告
訴自己,我可能要這樣(單身)過一輩子,進而思考獨老後的安排。而後者則經常
浮現較不好的思維模式,認為自己是婚姻市場的淘汰者,以致於很難享受獨處的樂
趣。
唯有學會當自己的愛人,才可能與自己和平相處;如果認為自己是可憎、沒人愛,
每天守候著自己的,會是很大的折磨。
Q:那麼,對於「不得已」的單身族,您有何建議?
蘇:我發現這些人往往消耗太多的精力想要脫離「單身」,但其實想讓自己過得更
好,除了要學習自我肯定之外,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單身的好處;比方我會告訴他們
,我們無法預知愛情出現的時刻,但單身是認識自己的最好時光,將焦點轉向自我
的內在,與情緒進行對話,認清自我的渴望與內心原貌;唯有接受當下的狀態,很
穩定地成為自己,才可能遇見欣賞自己的人。
我相信心靈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吸引力,「當你整個人好起來時,所遇見的人就會是
好的。」仔細想想,因寂寞而尋找伴侶,正意味著你尚未疏通內心的陰影,詭異的
心理動力驅使個人的困境與另一個生命糾纏不止。所以我建議想婚的單身族,好好
利用這段時間修練自己,當自我趨向獨立而完整,自然魅力無窮。
《人際》
開放心靈世界,結交一輩子的朋友
Q:您覺得單身族要如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
蘇:許多研究指出,沒有朋友的獨居者,感染慢性病及致死率都偏高,心靈如果處
於高度封鎖的狀態,看似不被管束的單身生活不過是假象的自由。對單身族來說,
友誼是不可或缺的,每當深夜孤獨來襲、結束煩躁的新年聚會……,朋友往往帶給
單身族很大的心靈能量。在朋友身上花時間是一定要的,只有願意彼此陪伴的友人
,才能夠發展深度的情誼。
我來說一段感人的故事,我有一群單身好朋友,我們彼此約定,在拚完一段人生事
業之後,一起居住。我們經常天南地北地閒聊,大夥還曾七嘴八舌地交換理想喪禮
;我交代說,我不要公開的喪禮,但是願意開放住所七天,讓朋友到家中思念我,
並帶走喜歡的物品……。接著我們又討論誰先死的議題?我先舉手,這時在安寧病
房工作的護士朋友,沉靜而認真地說:「好吧,那我就最後一個,我會把你們每個
人都照顧好,好好地送走……。」哇!我真是感動得不得了,因為我很清楚被留下
者的傷痛。
Q: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死亡何時來臨,或是到最後是誰被留下。您又是如何規畫一個
人老後的生活呢?
蘇:或許是從小經歷喪親之痛,還有在醫院的安寧病房工作時,目睹太多生命的驟
逝,我深深覺得只有當下才是最真實的存在。在擬定大致的人生規畫後,我不會擔
憂未來,只是專心地工作,認真地生活、體會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傳統上仍然認為「死亡」是禁忌,身後事不妨等老邁了再說,
但沒人知道死神會以何種方式到訪,舉凡預立遺囑、喪禮內容,以及醫療照顧等細
節,我都事先計畫好了。我希望單身的自己,不管在生活自理或是身後事的安排,
都不至於造成親友太大的困擾,能安心地走完人生。而不擅理財的我,也強迫自己
吸收理財訊息,並且尋找理想的養護中心。面臨購屋或是租屋的抉擇,我選擇前者
,除了是希望有個安穩的小窩,也是設想著,如果哪天身體出狀況,還可以變賣房
子做為醫療的保證金。
《自由》
讓生命少受一點苦
Q:看來要成為單身族,必須非常獨立,因為少了伴侶的相互依靠?
蘇:沒錯,要成為快樂的單身族,擁有成熟的人格是相當重要。社會心理學家佛洛
姆說過,人有逃避自由的傾向。在潛意識裡,我們不太希望為自己的生命負起全部
的責任,所以有時候會想依靠別人、期待別人幫你做決定。而「成熟的人格」是體
悟到願意為自己負起完全的責任。
即早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更是刻不容緩,因為我們也可能面臨「再次單身」的命運
,我看過不少中年喪夫的女人,先生驟逝後生命頓然成空,因為早已習慣凡事由丈
夫作主。而一位男性喪偶者告訴我,喪禮過後他情緒的首次崩潰,是因為無論他怎
麼翻箱倒櫃就是找不到襪子;另一位男人更是淚眼濛濛地說,當妻子過世後,傍晚
回家卻再也看不到一桌子熱騰騰的飯菜……,男人經驗著情感的折磨,在細瑣的生
活挫敗裡思念太太。
生命總要回歸一個人,女人開始學習獨立自主,化身昔日的丈夫,把家庭打理得井
然有序;男人捲起衣袖燒衣煮飯,回味太太的細緻溫柔。生命漸近黃昏,一個人新
的生活卻才開始。
Q:再次單身很不容易,不難想像為何有些喪偶者馬上再婚,有些是沒有勇氣獨身,
想尋找另一個生活的照顧者、另一個經濟的供養著,讓生活重回現實的平衡感。
蘇:是啊。此外,我覺得社會給予單身的生活空間並不多,我經常聽見單身族抱怨
,即便內心篤定抱持單身,仍要面對許多人的質疑。然而換個環境,社會評價很容
易就解構了。我們不見得要一直置身在讓自己覺得異常困擾的情境裡,比方說喪偶
者拚命想融入有伴侶的聚會,畢竟放眼看去盡是伴侶間的親密耳語,對照起自己的
形單影隻,很容易形成負向的自我觀感;或者單身者白天參加鼓吹婚姻幸福至上的
「勝犬」聚會,回家後不禁掉入自憐自艾的低潮情緒……。
人生犯不著讓自己吃太多這種苦,像我會分配時間與單身朋友在一幾,畢竟擁有相
同立場的人比較容易感同身受。因此,尋找適配性的團體很重要,也別忘了隨時建
立新的人際社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1.28.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2.29.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