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感冒或過敏❓❗長期鼻塞,恐是下鼻甲肥大惹的禍❗選對治療解方有助大幅緩解
一位二十出頭的男大學生來到門診,自述總是反覆感冒、長期鼻塞,經常都用嘴巴呼吸,就算已經看醫生、吃藥都不見成效。而在他一邊述說的同時,還伴隨著不佳的氣味,檢查後發現是下鼻甲肥大,最後經由微創螺旋刀手術治療。
「醫生,我的鼻子從來沒這麼通暢過!」幾天後男學生回診,說自己終於能用鼻子正常呼吸。從原本都是一個人來看診,兩個月後的他身邊已經有女朋友陪同前來囉!原來他因為口臭改善,終於成功擄獲芳心。
✅鼻子不通、用口呼吸,#下鼻甲肥厚 是元凶
鼻塞是臨床上十分普遍的症狀,而長時間為鼻塞所擾,因長期過敏性鼻炎所引起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這一類病人的下鼻甲因經年累月的發炎,以致出現過度肥大的現象。
其實,下鼻甲本是鼻腔中的正常構造之一,也就是大家照鏡子時可以看到的一顆粉紅色圓圓的軟組織,又可分成「外層-黏膜」、「中層-鼻肉」及「內層-鼻甲骨」三部分。當下鼻甲因長期發炎而導致鼻甲黏膜及鼻肉日漸肥厚時,便會造成鼻腔阻塞,導致空氣無法流通。打個比方來說,這就像家裡被大型家具堵住令人寸步難行一樣,在走道已經很窄迫的情況下,假使又有鼻涕等分泌物形成路障時,自然就更塞了。
下鼻甲肥厚患者在經由藥物治療後,若效果不佳仍有嚴重鼻塞的話,這時建議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以達到「減小下鼻甲體積」的目的。
✅解決惱人鼻塞免住院!認識2大門診主流手術
當家中被滿滿的家具佔據,你會怎麼做?先把不適當、多餘的部分移除,並非整個搬空,對吧!?針對下鼻甲肥大的手術治療,也是相同原理。手術不是把下鼻甲全部切除,而是要讓位在黏膜與鼻甲骨間的新生鼻肉變小,使鼻黏膜的正常功能盡可能被保留,讓它在空氣進入肺部之前仍能發揮過濾、加濕、循環及溫暖加熱等作用。
目前縮小下鼻甲體積的方式,包括開刀將下鼻甲部分切除、雙極電燒、雷射、溫控式射頻手術或微創螺旋刀等選擇,其中又以不需全身麻醉、於門診即可進行的「溫控式射頻手術」及「微創螺旋刀」兩種接受度較高,且能有效降低對鼻黏膜造成的傷害。
「#溫控射頻手術」:又稱為無線電波手術,是運用射頻發生器發出的電流產生熱能,使原本肥大鬆垮的下鼻甲組織因受熱縮小而變得緊實,因此又被喻為鼻甲肉的電波拉皮術。
「#微創螺旋刀」:此術是藉由極微小的旋轉刀片,搭配內視鏡操作,將肥厚組織攪碎後再吸除乾淨,進而使肥大鼻甲萎縮的做法。相較於溫控式射頻手術,這種術式可說是下鼻甲的抽脂手術。
上述兩種都是自費手術,對於鼻塞及過敏症狀的改善效果都非常良好。主要差異在於前者因鼻甲肉會有暫時腫脹的現象,術後鼻腔內會有略微的不適感,一般需要兩週的恢復期。而後者因為是直接將組織抽吸去除,等於鼻腔內被占住的空間馬上被清空,所以患者能有立即性的感受;加上少了熱能的傷害,不會腫脹也較少有出血狀況,通常幾天內便可享有清新舒暢的呼吸品質。
✅開刀後反而更難呼吸!「空鼻症」透過重建可緩解
有效改善鼻塞並適當保留鼻黏膜,是當前施行下鼻甲手術最重要的一環。臨床上曾碰過一些病人在其他院所接受傳統下鼻甲部分切除手術,結果不但沒好轉,術後反而出現吸不到空氣,鼻腔甚至散發出濃濃臭味的後遺症。經檢查後可以看到患者鼻腔極其空曠、通暢的典型症狀,即所謂的「#空鼻症」,又稱「#萎縮性鼻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病人的下鼻甲被過度切除,包含鼻黏膜和鼻甲骨等都遭受到破壞的關係。儘管整個鼻腔變得相當寬敞、毫無阻礙,可是卻失去了黏膜組織既有的過濾及濕潤空氣等功能,也容易因沾附外來的髒污而發出臭味;加上缺乏鼻甲骨的導流作用,導致吸入的空氣會在鼻腔內部亂竄,無法順利進入喉嚨、氣管與肺部,所以患者經常會有鼻塞感或吸不到空氣的感覺。
雖然「空鼻症」的發生機率不高,但要是一旦發生則會變成不可逆的傷害,對日常生活影響甚鉅!所幸,空鼻症並非沒有解決之道。過去會採用縫合一部分鼻孔,或在下鼻甲位置放置棉球填塞鼻腔以產生阻力的方式,讓病患呼吸較為順暢。有鑑於這兩種做法難免有所不便,現在則發展出下鼻甲整形重建的療程,一種是將玻尿酸或脂肪注射到原本鼻甲肉部位,讓組織變大一些;第二種則是從耳朵或肋骨等自體組織取出小軟骨,移植到鼻腔側壁,也就是讓很空曠的鼻子縮小、變窄來幫助改善。雖無法回復到最初正常的鼻腔狀況,但難以呼吸、嚴重鼻塞的困擾都能緩解不少哦!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長期鼻塞除了會造成呼吸中止症、嗅覺不靈敏之外,口臭也是很常見的現象,若經專業醫師診斷為下鼻甲肥大,透過手術都能見到不錯的效果。另外,由於引發鼻子過敏的「後鼻神經」密集分布在下鼻甲部位,因此有些患者在接受手術縮小下鼻甲的體積後,亦可同時阻斷後鼻神經,使身體對過敏原變得比較不敏感,過敏症狀因此能獲得七至八成的改善,可說是一舉兩得!建議大家若有長期鼻子塞住不通問題,應多多尋求有信譽且具專業經驗的院所諮詢了解,讓進步的醫療技術助你早日重拾暢通無阻的生活。
#鼻塞
#鼻過敏
#下鼻甲手術
#溫控射頻手術
#微創螺旋刀手術
#陳亮宇耳鼻喉科
#台中耳鼻喉科
螺旋刀後遺症 在 良醫生 Dr Ar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療「海鮮價」的迷思】過去曾有病人問及,電療只是將高能量的放射線射向腫瘤,從而殺死癌細胞,看似原理簡單,爲什麽會費用昂貴,而且不同電療方案的收費更有所不同?
事實上,隨著醫療科技的提升,電療已非只是「電死」癌細胞簡單。現時的電療技術除了可以更精準地將能量射向腫瘤,提升療效,也可以降低對周邊健康組織的傷害,顯著減少治療帶來的副作用。醫生亦會因應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電療技術,為病人爭取最佳效果。
以電療治療左乳房/胸部為例,我一般建議病人接受具弧形調控(VMAT)和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的電療方案。VMAT是指電療儀器會在病人身體外圍,以弧形的方向旋轉,並因應腫瘤的位置放出準確的放射線。除了射線的照射角度比傳統的電療技術更靈活、更具彈性,電腦在設計電療規劃和進行治療的時候,更可以調控射線的強度。如預測從某個角度照射會對正常組織造成較大傷害,電腦系統便可利用精密複雜的運算技術,根據醫生的臨床需求,將各個角度的射線強度調整至最佳水平,既可以將高劑量射線集中於腫瘤區域,又可以盡可能減少對正常組織造成的傷害。如需要減少對主要器官如肺部、心臟主要血管的電療劑量,VMAT配合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雙劍合璧,效果更勝螺旋刀(Tomo)。
至於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則由於病人呼吸時肺部活動會改變腫瘤的位置,而電療規劃就可以因應病人的呼吸而調節,度身訂造射線,可減少對肺部、心臟及左前降支動脈的電療劑量, 從而減低電療引起的長遠後遺症。
在治療期間, 病人需要深深吸一口大氣,然後忍住20至30秒。醫生會透過儀器監測病人的情況,確保病人能夠穩定地忍氣,才會啓動治療。由於整個電療過程涉及衆多人力物力,所以牽涉這些技術的電療方案都花費龐大,一般約需港幣20多萬, 通常會超出一般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
螺旋刀後遺症 在 和鼻咽癌一起過日子-Patient like me - Post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15年8/7完成鼻咽癌整個療程,包括四次大型化療(每次96小時),33次螺旋刀放射治療。工序很複雜,副作用很複雜,但是成效良好,腫瘤撫平消失了,包括偷跑到顱底骨, ... ... <看更多>
螺旋刀後遺症 在 Re: [問題] 光子刀與螺旋刀?(直腸癌的放療) - 看板Anti-Cancer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wxy369 (自耕農™)》之銘言:
: 標題: [問題] 光子刀與螺旋刀?(直腸癌放療)
: 時間: Wed Mar 21 04:49:38 2012
:
: 媽媽是直腸癌第三期
: 上月底已經動完手術將腫瘤切除,並做了暫時性的腸造口
: 經過兩週的休息,主治醫師建議要做保護性的化療及電療
: 昨天(週二)首次去了放射腫瘤科看門診
: 我們的放射主治醫師很詳細地為我們講解電療的過程與步驟
: 可能會有的副作用以及相關儀器
: 關於儀器的部分,醫生介紹了三種
: 1.傳統的直線加速器 (確切名稱我不太記得)
: 優點是健保有給付
: 缺點在於定位的準確度不算高,可能會傷及其它好的器官的可能性頗大
現在大多數的放射線治療機器是以直線加速器為主
而治療的程式系統則是以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為主
會先以電腦斷層確認治療部位及周圍器官
之後每天的定位是以皮膚上的標記 因此約有0.5~1cm的誤差值
為了彌補這定位上的誤差值 治療範圍需要加大
在直腸癌可能影響到最明顯的部分是在膀胱及小腸
(這邊先假設1是一般電腦加上Windows XP系統)
: 2.在直線加速器上加裝X光,用影像來校正治療位置
: 剛剛網路搜尋一下,似乎就是所謂的導航式光子刀
: 英文縮寫IGRT(Image Guide Radiotherapy)
: 醫師表示它可以提升第一種的定位準確度
: 但是需要自費,一次差不多要兩千元上下,整個療程下來差不多六萬元
導航式光子刀(IGRT)的治療與IMRT一模一樣
不過在治療前定位使用X光或者單片電腦斷層校正治療中心
醫師因此不需要加大治療範圍減少定位誤差 對正常器官造成傷害較小
(跟1相較下算是硬體升級)
: 3.螺旋刀
: 利用電腦斷層進行影像導引,以三百六十度的螺旋方式,細部前進治療
: 因此定位的效果又更好
: 但它的費用相當昂貴,整個療程下來差不多要十六萬
IMRT跟IGRT的治療方式像是幾刀平行的削蘋果 治療範圍大細部比較粗糙
而360度螺旋刀則像是要一刀螺旋式的削蘋果 治療細節比較仔細
相對也比較花時間~~如果病人不能平躺太久則不適宜
理論上普遍相信這種治療模式比IGRT/IMRT更能減少周邊器官傷害
進而提升治療完整度 不過目前因為技術太新 還沒有明確的研究報告
(跟1相較下根本是去換了更高級的新機器)
: 醫生說這三種都是用同一種光束去做放射治療,差別在於定位的精細
: 要我跟媽媽回去好好想一想,週四要回院做模型
: 由於開刀時候就已花了一筆不少的費用(機械手臂)
: 後續功課又做的不多,沒有料想到後續的放療跟化療可能會有的費用
: 媽媽保的癌症險,對於這一塊的治療方式是否有理賠,還是未知數
這部分需要先跟保險員確認 最好是拿當初的保險單確認
早期的癌症險大多沒有明確記載放射線治療給付部分
往往連治療中的門診申請上都可能有阻礙
: 讓我們對於該選擇IGRT就好,還是就用螺旋刀,一直無法做決定
: 很希望聽聽其它大腸直腸癌病友關於你們選擇的電療方式這方面的經驗:
: 很感謝願意看到這邊的板友們
: 若文中有敘述錯誤,或似是而非的地方,再請您們指正
: 謝謝
副作用等級1或等級2的腸炎或骨髓抑制 身體通常都會慢慢修復
過去的經驗只有少數人(五年內少於5%)會出現較嚴重的放射線膀胱炎
可是要花多少代價把5%再降低到3%或2%才值得??
這個問題恐怕連主治醫師都沒有辦法回答~~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58.114.53.52
: ※ 編輯: wxy369 來自: 58.114.53.52 (03/21 04:50)
: 推 MissLeft:有時侯可以問問保險員,有心的保險員會幫忙爭取 03/21 10:45
: 推 snsi:你可以打電話去大里仁愛醫院問看看 他有一台新機器好像就是 03/21 21:42
: → snsi:螺旋刀.我在那邊做電療都是健保付費.不過是在台中就是了 03/21 21:43
: 推 snsi:抱歉 看了一下好像是影像導航弧旋刀.不過我是二期復發 03/21 21:49
: → snsi:我都是健保付費 沒自費 03/21 21:5
仁愛醫院的影像導航弧旋刀是VMAT
弧旋刀在目前的定位是IMRT的進階版
好處是治療時間縮短 可以減少病人在平躺時移動造成的誤差
比IMRT更加順形 減少周圍器官的傷害
與螺旋刀各自有不同的病人適合性
(跟1相比是把XP升級到Window7 不過通常需要伴隨硬體升級)
基本上不管你做哪一種治療 健保都是以IMRT給付醫院
每個醫院有各自的成本考量 因此在這方面有不同的收費標準
大部分醫院在VMAT上的收費全療程是3萬到6萬不等(大約等同IGRT收費)
如果可以跟snsi一樣遇到不用自費的弧旋刀當然是最幸運的了~~
: 推 monica5286:個人認為有經濟上考量的話 選IGRT就很夠了 03/21 23:12
: → monica5286:如果是住院打化療 可以請放腫科把費用計在住院帳中 03/21 23:14
: → monica5286:癌症險通常會有一筆實支實付費用 可以靠這筆來減輕負擔 03/21 23:17
以減少副作用為目標的話 螺旋刀>弧旋刀>>強度調控
以C/P值來看的話 我會建議強度調控>弧旋刀>導航式光子刀>螺旋刀
我個人選擇是弧旋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98.179.8
https://www.jah.org.tw/news/index-1.asp?m=9&m1=7&m2=71&id=451
不過詳情還是要跟仁愛的醫師確認過才清楚~~
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之後 下一個發展目標是強度調控弧形治療
Elekta發展出來的是弧旋刀(VMAT)
Varian發展出來的是銳速刀(Rapid-Arc)
弧形治療比強度調控最大的優勢是縮短時間 可以把原本15分鐘左右縮短到3分鐘
但是強度調控是在多個角度(七個)的治療光束中 每個光束中有300多個調整點
而弧形治療是在360個角度的治療光束 但可以調整的點較少
目前是由醫師設定條件 由電腦去選擇調整模式達到最佳化結果
這部分還沒有定論弧形治療是不是一定比強度調控更好
是身體最豐富的胺基酸 在健康狀況下 身體可以自行製造 屬於不需要胺基酸
左旋麩醯胺酸是小腸 淋巴球 巨噬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
但是在敗血症或化療放射線治療之後 左旋麩醯胺酸的濃度會大幅下降
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或是口腔炎 腸胃炎等
可以在開始接受放射線治療之後使用 減少因左旋麩醯胺酸不足造成的副作用
省一點的話等副作用出現後再使用 可以改善或減輕副作用
建議劑量為每天三次 每次10克左旋麩醯胺酸
要注意一下速養療裡面含左旋麩醯胺酸的比例
※ 編輯: bluto 來自: 114.198.179.8 (03/23 09: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