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對腎功能的影響?
5月15日記者會上張P被問到有美國研究顯示,住院患者中有36.6%出現急性腎損傷。張P表示,因為腎臟細胞本身有ACE2的受體,病毒是有可能侵犯到腎臟細胞。但是我們的個案因為多屬於輕症,少數重症病人有腎功能受損,甚至腎衰竭,但是都是個案,沒有美國那麼高的比例。
來詳細講一下這篇研究。
1.這篇研究刊登於Kidney International期刊,是國際腎髒病學會的官方期刊。
2.這是美國紐約州最大醫療體系「諾斯威爾保健中心」(Northwell Health)的團隊進行的研究,回溯性研究紐約13家醫院的病歷,從3月1日到4月5日,總共5449位住院新冠確診病患。
3.小於18歲,已經確認有末期腎臟病,或是已做腎臟移植患者皆排除於研究。
4.在首批入院的5449名新冠患者中,有36.6%(1993人)出現急性腎損傷(AKI, acute kidney injury)。急性腎損傷,以前稱為急性腎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就是腎臟功能突然的惡化,臨床上可以看到血中的肌酸酐升高(原本應該要被腎臟排出的廢物排不出去了),或是尿量降低。
5.以嚴重程度可以再分為三個階段(Stage),從1到3,3最嚴重。本研究中stage1佔46.5%, stage2佔22.4%,stage3佔31.1%。其中有14.3%需進行血液透析治療。
6.急性腎損傷多半在呼吸衰竭的新冠病患見到。使用呼吸器患者有高達89.7%產生急性腎損傷,未使用呼吸器的病患則只有21.7%。超過半數(52.2%)是在插管的24小時內發生。
7.需要血液透析治療的285位患者中,有276位(96.8%)是使用呼吸器患者。其中157人死亡,在論文發表時僅有9人出院,119人還在住院,且108人還需要持續血液透析。
8.發生急性腎損傷的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黑人種族,高血壓,使用呼吸器,使用升壓劑(代表有低血壓的狀況,到腎臟灌流不足)。
9.出現急性腎損傷的1993人中,694人死亡(35%),519人出院(26%),780人在論文發表時還在住院(39%)。
10.作者的結論是,住院的新冠病患很常發生急性腎損傷,且和呼吸衰竭有時序的關係。產生急性腎損傷的患者預後較差。
11.作者也有比較別國之前發表的文獻,急性腎損傷在住院病患發生率是0.5~29%不等,多半是偏比較低的那邊。可能和每個研究收案的糖尿病,高血壓還有需要呼吸器的比例有關。
12.至於發生的致病機轉,作者推測可能和在呼衰竭時血壓不穩定造成到腎臟血流不夠。其他可能原因包括近來觀察到的新冠病患比較容易形成血栓,免疫激素風暴等等。但這就需要更多研究來找答案了。
04b解讀:
1.目前為止別國的新冠住院病患似乎沒有這麼高比例的急性腎損傷被報告。本研究高比例可能是因為,這篇收案的是偏嚴重的一群新冠病患。平均年齡是64歲,55.7%有高血壓,33%有糖尿病,27.1%肥胖。25.6%有進ICU,21.8%有插管。整體死亡率是16.3%,23.5%還在住院,60.2%已出院。
2.在重症病況危急的病患發生急性腎損傷是很常見的狀況,且和病人癒後很有關係。
3.這篇純粹是反映醫療看到的現況,並沒有辦法證實新冠病毒是否會直接攻擊腎臟造成腎功能損傷,或者是透過其他致病機轉。這需要後續的研究來釐清。
4.多數的急性腎損傷是會恢復的,此研究雖然沒有描述確實恢復的比例,1993人中有285人需要血液透析治療(14.3%),可以估計大概八成左右的病患應該腎功能後續都有改善才是。這值得繼續追蹤。
血液透析低血壓原因 在 動物行為治療師戴更基醫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
腎不好人生是苦短的
毛孩們~小心謹”腎”~
🐶🐱犬貓腎臟病 kidney disease
腎臟病是犬貓常見的疾病,並且可能是致命的。當發生時,積極的治療會有較好的預後。
腎臟在身體的功能主要是過濾出身體中的廢物並且從尿液排出;調控身體中鹽分、水、酸鹼值、鈣、磷的平衡;控制血壓;促進紅血球生成;活化維生素D3等。當腎功能變差或是完全停止時,就稱為腎臟病。又可以分成急性腎損傷或是慢性腎病。
📌急性腎損傷
主要造成的原因是中毒(例如百合花、葡萄籽等中毒,或是腎毒性的藥物引發)、感染(例如細菌性腎盂腎炎、鉤端螺旋體感染等)、腎臟缺血(可能繼發在低血壓休克、胰炎、麻醉藥物引起腎臟灌流不足等)、或是泌尿道阻塞(例如結石或貓的下泌尿道疾病造成阻塞)
📌慢性腎病
發生原因有隨著年齡增長,腎臟長期的過度負荷、遺傳、腫瘤、自體免疫、或是急性腎損傷後轉變成長期的慢性腎病等,導致腎臟小單位腎元不可逆的失去功能。
慢性腎病在犬貓都是常見的,在老年動物中,每十隻狗就有一隻有腎病,在貓甚至每十隻貓就有三隻有腎病。由於多數的慢性腎病的發展進程緩慢,沒有明顯症狀,常常在腎臟已經嚴重受損時,才出現被注意到的症狀,此時往往已經進入第三期或第四期的慢性腎病了。
🔎診斷
評估是否有腎臟病發生,最常檢驗的項目為血液中的尿素氮及肌酸酐濃度,檢測腎臟的含氮廢物排除能力。目前的IRIS腎病分級表是以肌酸酐濃度做為分級標準,但同時還需要配和尿液檢查、尿比重、腎臟的影像檢查,來判斷是否有腎臟病。
📎慢性腎病治療
治療上主要是避免腎臟繼續惡化,急性症狀發生時,積極的住院輸液治療,由於尿毒素的升高,可能會導致消化道潰瘍、食慾不振、嘔吐,也會配合止吐等腸胃藥物給予;狀況穩定後在家中補充充足的水份,有時也會需要居家注射皮下點滴。腎臟病患需要定期回診做以下監控,除了讓醫師知道病況之外,也避免進一步的腎臟傷害。
🔺血壓監控:高血壓會對身體產生很多傷害,嚴重的狀況下,可能引發視網膜剝離而失明,慢性腎病會導致高血壓的發生,因此監控血壓是重要的。
當收縮壓>150mmHg時,開始可能有傷害器官的風險;收縮壓>180mmHg,則是高度風險。
🔺蛋白尿的監控:蛋白尿除了導致身體必需的白蛋白流失之外,還會流失其他運鐵蛋白、抗凝血蛋白等身體重要的蛋白;並且這些蛋白通過腎元也會造成腎臟的二度傷害。
🔺磷離子的監控:隨著慢性病的病程,腎元排出磷離子的功能也隨之減少。活性維生素D3的不足及磷離子的持續上升,會導致腎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這些又會造成腎臟病的進一步惡化(目標血磷濃度隨著腎病分級會有調整,詳見IRIS腎病分級表)
慢性腎病也時常會有鉀離子的流失,導致肌肉無力(貓咪的垂頸);以及促紅血球生成素的分泌不足,導致慢性貧血。治療上可能需要鉀離子的口服補充或是施打促紅血球生成素(造血針)等。
慢性腎病的控制還需要配合飲食的調控,當腎臟病初期時,還不一定需要使用到腎臟處方飼料/罐頭,主要著重在水份的攝取、體重的維持、定期監控。一般飼料/罐頭的含磷量較高,可以配合降磷藥物的使用。
當慢性腎病進展到後期時,處方飼料/罐頭的給予能夠延長患者存活時間,治療方式也會隨著臨床症狀及是否有其他併發症而有改變。
當病患急性期尿毒素居高不下,只靠輸液尿毒指數降不下來,或是處在無尿或寡尿期,飼主綜合評估自身能力及犬貓生活品質後,可以考慮透析。
慢性病的照顧並不容易,但多數的犬貓在診斷出腎臟病後,都還有以年來計算的生活品質良好生存時間,多了解這個疾病,提早發現,積極面對,多和醫師討論,找出最適合毛孩的照顧及治療方法。
#腹膜透析 詳細介紹請參考
http://www.dvm.com.tw/?p=17348
👩🏻⚕️本文撰自大敦寵物醫療中心
🔗大敦寵物醫療中心官網 www.dvm.com.tw
📋門診預約請至官網查詢
#腎臟 #慢性腎病 #急性腎損傷 #透析 #犬貓
血液透析低血壓原因 在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20180123-專科護理師篇
#體溫過低Hypothermia
涼涼的天氣,大家有穿暖和嗎?
先來個冷笑話吧~
一早的寒意讓人直打哆嗦,卻看到老趙站在庭院裡打著赤膊沖冷水!問他幹啥呢?他只回:家裡還有兩包感冒藥,再不吃過期了⋯⋯
體溫過低的定義為中心體溫(core temperature)小於35℃(95℉)。環境造成的體溫過通常發生在以下的情形:
1. 長期浸泡在冷水中
2. 生理對冷的反應減弱時(如酒醉時會降低皮膚的血管收縮及對冷的顫抖反應)
3. 長期暴露在寒風中
4. 行為反應減弱時(酒醉或是年老、疾病...路倒)
因此,體溫過低最常見酒精中毒後曝露在寒冷的環境中。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沉到冷水中。助教遇到的多是路倒的送來醫院,合併有體溫過低的問題~ 不知道大家的經驗如何?
簡單可以將體溫過低分成四個等級;
1.輕度
32~35℃
一開始的低體溫會引起心搏過速、增加心臟輸出量、周邊血管收縮(皮膚蒼白)、顫抖、意識混亂等...
2.中度
28~32℃
體溫掉到這個程度,會開始嗜睡、呼吸變慢、心跳變慢...
當體溫小於32℃時,人體即失去發抖產熱的能力,且深部肌腱反射(DTR)消失。同時心室性心律不整的可能性上升。
3.重度
25~28℃
昏迷、皮膚水腫、瞳孔擴大固定、低血壓
4.生命危險
<25℃
呼吸中止、心跳停止
在處理上,應該積極進行中心體溫回溫(Rewarming)。體溫在32℃以下時,若是心電圖有規則的節律就不要進行CPR,因為摸不到的脈搏可能只是因為血管收縮,而CPR甚至是碰觸推擠病人反而可能促使心室顫動的發生。體溫在32℃以上才能安全的進行心臟電擊去顫。
回溫的目標設在 0.5-2.0℃/ Hour,可以分成:
1. 被動回溫 (Passive rewarming):
移除濕冷衣物,用毛毯蓋住病人並安置於溫暖的環境中,靠病人自己顫抖產熱的能力~只有在中心體溫超過32℃時才有效果~
2. 主動回溫 (Active rewarming)
A. 主動體外回溫 (Active external rewarming)
使用加熱毯(40-45℃)或浸於溫水中~ 外部加溫可能因為舒緩的周邊血管擴張的情形而引起血壓下降,同時應該給予輸液的補充 (記得加熱)~
B. 主動中心回溫(Active core warming)
I. 加溫的氧氣: 將氧氣加熱到40-45℃,插管的病人經由氣管內管給予的效果好~
II. 加溫的輸液:可使用暖血器(blood warmer)給予等張溶液,避免使用Lactated Ringer,因為乳酸代謝在低體溫時會受損~
III. 加溫的腹膜灌洗或肋膜灌洗術
IV. 透過血液透析或體外循環(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快速加溫血液
啦哩啦雜寫了一堆~ 全部都不記得沒關係,重點記得32℃!小於32℃病人就去抖抖抖的能力,所以要記得主動回溫! 同時小於32℃心臟就容易亂跳,動作要輕柔,小心VT/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