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0.02 觀點 ※
無處不規範的德國官僚
「守法」、「一板一眼」的德國人,是許多人對於德國的印象。日常生活裡,德國確實有許多規範——甚至連墓園、墓碑的安排都有相關守則。德國人常常抱怨他們龐大的官僚體系,許多奇奇怪怪的規範,但事實上,他們認為這些規範能維繫社會穩定、保障他們的自由。作為一個工業科技大國,「規格化」對他們而言,意味著效能的提升。至於是否「守法」或是「一板一眼」?只能說德國人的行為,反映出他們對法規的態度和概念。
德國的法律、法條、規範、行政命令多如牛毛,食衣住行無處不包。「官僚」(Bürokratie)是一個德國日常生活閒聊的必備話題。一個大致的數字可作參考:在歐盟層級,約有 2 萬 1 千個法案(Rechtsakte)——可能是法規或是規範;在德國,聯邦層級有近 1700 個法條(Bundesgesetze),邦級的法條(Landesgesetzen)數量是聯邦級的四倍。此外,聯邦又有 2700 個行政命令(Bundesverordnungen),邦級的行政命令(Landesverordnungen)的數量,同樣是聯邦層級的四倍。
柏林自由大學的法史學教授烏維.維瑟(Uwe Wesels)認為:當有新的問題產生時,就會有新的規則。當這個世界愈來愈複雜,就愈需要被整合、被規範。這位 81 歲的退休教授認為:這些規範是自由的條件。
規範是自由的條件——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奇怪。因為根據一般人的直覺,規範是自由的反面。
從德國以工業起家的發展背景來看,「科技」、「規格化」、「標準化」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德國這麼強調「規範」——沒有什麼比「科技」規範更仔細的法條了。歐洲電壓為 230 伏特,不是 140、或是 290 伏特;還有插座、車輛、車庫大小、辦公椅、汽油的辛烷值、影印用紙等,都需要規範。紙張規格「DIN」A4 大小產生於 1922 年,DIN 是指德國常規機構(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的縮寫,而 A4 規格被採用,是基於德國的出口外銷。
迄今為止,德國常規機構大概公布了超過 33000 個常規。德國人生活中所有用品,幾乎都是「標準化」的結果:隨身面紙大小、廁所衛生紙大小、滑鼠、鍵盤、膠囊、遙控器、玻璃牆、或是鋼樑。所有都是「按規操課」,於是省下大量的時間。
從某一方面而言,這些規則——特別是在科技、產品方面的——確實帶來了正面的效益,其中包括對消費者的保護和安全。如果沒有了格林威治時間,人與人之間的約會就困難重重。每一個螺絲、軸承,甚至是其中最細節的部份,都有相關的規範——為了確保沒有一個鬆掉的螺絲。
大約有 3 萬名的德國人工作於「規範製造業」。70 個委員會和製造業者、貿易商、消費者組織或是官員一起合作、尋找可能的常規需求、也提供幫助。而這個「規範製造業」的工作流程,也同樣要被標準化——DIN 820。
有趣的是,科技規範所引起的抗議,遠遠少於社會規範。如果要將一個電器用品規格化,常常不會引起社會的不滿。物品無情,「規範」常和感覺連在一起,連帶也無法說一是一。以交通規範為例,德國市區規定,車子進入市區最高時速是 50 公里,有人開到 55,在某些地方,甚至有人會開到 60。在社區中時速為 30 公里的區域,最常被違規照相的,往往是當地居民。
比起速限,「紅綠燈」號誌就受到比較多的重視——紅燈就是紅燈。但再事實上,「紅燈停綠燈行」的遵守情況,會因為交通工具而異。汽車駕駛一定會遵守,騎腳踏車的人大多會遵守。至於行人:如果帶著小朋友在身邊,才一定會遵守。
http://www.zeit.de/…/regeln-buerokratie-erl…/komplettansicht
Search
製造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 在 勞動臺北- Q:公司員工人數不到30人,可以不訂安全衛生工作 ... 的推薦與評價
Q:公司員工人數不到30人,可以不訂安全衛生工作守則嗎? A: 只要是適用職業安全衛生法的行業(如:製造業、營造業...) ,且僱用勞工,無論其規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