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梅姨的電影我幾乎都很喜歡,無論早期或後期,主角或配角,喜劇或悲劇,也是最近才看完相當精彩的《讓他們說吧》,同時聊過十五週年的《穿著 Prada 的惡魔》,而於她 72 歲生日的今天,除了《時時刻刻》以外,想推薦個人非常獨鐘的兩部電影,一是 1978 年的《#越戰獵鹿人》,二是 1985 年的《#遠離非洲》,配樂都極為動人。
⠀⠀⠀⠀⠀
⠀⠀⠀⠀⠀
Stanley Myers 的〈Cavatina〉尚在持續縈繞,優美的旋律帶著淡淡的陰鬱,有一點溫暖,有一點哀愁,緩緩渲染,緩緩滲透,彷彿喧囂之中的寂靜,熙來攘往的孤獨,如果落葉飄落、凋零會傳出聲響,這首歌也許就是幾度夕陽紅之後,山巒與森林依然在一旁靜靜垂淚的音符,飄散在歸來早已不是少年的風中昔日。在諸多經典越戰片,甚或出色戰爭片之中,Michael Cimino 的《越戰獵鹿人》長期以來一直保有獨特地位,那是勞勃狄尼洛與梅莉史翠普還在二、三十歲的模樣,然而,讓這兩位當今備受推崇的偉大演員相形失色之人,就是因此奪下該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 Christopher Walken。
⠀⠀⠀⠀⠀
一場荒唐戰役改變了這些人對於生命的認知,入伍前滿腔熱血為崇高政治理想、遠大軍事抱負而戰,回國後陰鬱安靜眼神黯淡,揮散不的恐懼持續籠罩一生,這就是戰火煙硝,有人半身不遂,有人戰死沙場,活下來反而成為最悲哀的事,被世界所遺棄,死神也不屑一顧,更看不見重生的喜悅,人人以不同經歷認識了戰爭,卻沈默了整個世代。
⠀⠀⠀⠀⠀
曾在這裏大聲合唱〈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驕傲的帶著戰利品舉杯慶祝,一如多數年少輕狂的日子,幾個大男孩可以揮霍的也就只有終將逝去的青春,情不自禁愛上同一個女孩,懵懵懂懂走入婚姻,嬉笑怒罵消磨時光,一廂情願嚷著報效國家,生活卻還是不出鎮日鬥嘴、彼此捉弄的情景,更在看似恬靜無憂的環境裡,隱約感受一股強烈到難以忽視的迷惘與茫然。一轉眼,Mike、Nick 與 Steven 三人已置身西貢戰場前線,在一個村莊不幸落入共軍手裡,那是他們第一次見識俄羅斯輪盤的生死遊戲,也是第一次把生命懸在毫無意義的賭博上,短短幾分鐘的時間理智被羞辱與恐懼淹沒,手指牽動身體每一根神經,分分秒秒窺視死亡的威脅,輕扣一次板機彷彿耗盡畢生力氣,決定自己生與死的剎那才明白,當初為國犧牲的偉大情操只是可笑的妄想,這樣的精神摧殘遠比戰死沙場還足以逼瘋人心。
⠀⠀⠀⠀⠀
生死交關之際沒有人會束手就死,生命的光采卻已不復見,Steven 失去雙腳,Nick 成了一個空殼,Mike 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回到家鄉,曾經三個好手好腳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再回首,僅存輪椅滑動的聲音與抱殘守缺的空洞眼神,麻木疏離行屍走肉,生存意志折磨過後接著被道德觀凌遲不成人形,恐懼、內疚,日夜煎熬,人性、情感,支離破碎。
⠀⠀⠀⠀⠀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每個人都無法忘記過去清晰深刻的美好模樣,但回憶卻已遙不可及,依然可以想起、回味、珍惜、感動這些曾經共同分享過的青春,但青春,這份年輕人獨有的特權,也只活在回憶裡,早已屬於過去的另一個世界,遙遠而寧靜。
⠀⠀⠀⠀⠀
短短幾年的時光,這幾個年輕人像孩子般被遺棄,又如老人般滄桑世故,認知中的生命充滿不安、死亡與恐懼,眼前所見只有痛苦、絕望與疏離,不禁想問,世界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等在前方的還會有什麼?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越戰獵鹿人》無聲訴說的彷彿雷馬克《西線無戰事》第一句,「並非控訴,也非懺悔,只試圖報導一個被戰爭摧毀的世代 —— 儘管有些人得以在砲火下倖免於難」。
⠀⠀⠀⠀⠀
⠀⠀⠀⠀⠀
《遠離非洲》則讓人深深沉醉於老片獨有的旁白,旁白貫穿首尾,旁白起承轉合,梅莉史翠普沉靜優雅的嗓音曾為許多不受時間侵蝕的永恆故事掀開扉頁,彷彿一扇大門緩緩開起,穿透歲月走過年華,從少不經事慢慢守到繁華落盡。縱使導演 Sydney Pollack 選角時曾認為她不夠性感,若以角色詮釋而論,《遠離非洲》會是梅姨早期作品中個人最喜愛的一部,以現今角度來看依然被非洲大地的山河壯麗與兩個人的相伴雨季所深深撼動。
⠀⠀⠀⠀⠀
改編自 Isak Dinesen 的同名小說,同時也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在還極為重視女性身家和名譽的年代,凱倫帶著不太流利的英語,從丹麥千里迢迢遠嫁一位在非洲開闢事業的男爵,即使他風流成性缺乏責任心,甚至沒有感情基礎,將凱倫的家產全數投入農場,在一個海拔較高之處冒險種植咖啡豆,但大半時間獨守空閨的她並不怨天尤人,踏實而堅忍、豁達又固執的個性促使她著手整頓農場,無論田裡、工廠裡、倉庫裡都能看見這個無比努力的身影,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撐起整個家中經濟。超乎傳統女性的姿態,面對生活一切挑戰她毫無保留,不畏危險親自護送補給物資到前線,被丈夫傳染性病獨自返鄉接受治療,猛獸當前毫不猶豫衝上前去保護牛隻,沒有一句怨言,也從未瑟縮示弱,彷彿不問這條荒徑將抵達何處,一步一步走下去自會得到答案。
⠀⠀⠀⠀⠀
直至丹尼斯出現,那時的勞勃瑞福英姿颯爽,奔放無拘,恣意徘徊於千山萬水之間,以自己的方式打從心底熱愛非洲的一草一木飛禽走獸,對大自然展現崇高的尊重與深邃的關懷,因為萬事萬物皆美,何須擁有,一如他的愛情。丹尼斯將凱倫的優雅堅毅盡收眼底,凱倫也徹底愛上丹尼斯的生之熱烈,一起翱翔天際,一起臥看夜空,一起登高遠眺,一起徜徉大海,一起享受天地的懷抱,高空中緊握的雙手彷彿流連山頂的那對獅子,在最美的年華深深相擁,以最真誠的靈魂聲聲呼喚。
⠀⠀⠀⠀⠀
「人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
停留是剎那,轉身則成天涯,好似白落梅溫柔的筆觸,兩個持續傾斜的自我漸漸還是失去了平衡,一個將穩定婚姻生活看得很重,希望擁有身心都真正屬於自己的男人;一個已為了這段感情不得不放棄獨來獨往的生活,卻始終還是無法割捨對自由的渴望。然而,沒有風雨躲的過,隨著命運造化弄人,結局如此悲傷如此深沉,他們只是非洲的過客,我們只是彼此的過客,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日與月相互消長,山與水倆倆相忘,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謹慎的優雅的瀟灑轉身,好好道別冷暖交織卻橫亙一生的愛情、夢想與青春歲月。
⠀⠀⠀⠀⠀
⠀⠀⠀⠀⠀
⠀⠀⠀⠀⠀
最後,附上 2017 年這一席美麗的致詞,來自影史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人美心更美。
⠀⠀⠀⠀⠀
⠀⠀⠀⠀⠀
「但我們是誰?好萊塢究竟是什麼?只是一個匯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的地方,我在紐澤西的公立學校裡成長,Viola Davis 在北卡羅來納一處佃農的小屋裡出生,後來才到羅德島的 Central Falls,Sarah Paulson 則在佛羅里達出生,被單親媽媽帶到布魯克林撫養成人,Sarah Jessica Parker 則是俄亥俄州一個家庭裡的第七、八個孩子,Amy Adams 的家鄉在義大利 Vicenza,Natalie Portman 則是誕生於以色利的耶路撒冷,而他們的出生證明又在哪?
⠀⠀⠀⠀⠀
美麗的 Ruth Negga 出生在衣索比亞,後來搬到愛爾蘭,現在正坐在台下,因為演出一位來自維吉尼亞小鄉鎮的女孩而被提名。Ryan Gosling,就像所有善良的人一樣,都從加拿大而來。Dev Patel 生於肯亞長於倫敦,現在也因為主演一位被澳洲夫婦領養的印度小孩而身在此處。
⠀⠀⠀⠀⠀
好萊塢滿是外來者與異國人口,如果你把我們全都驅逐出去,將會只剩下美式足球與綜合格鬥能夠觀賞,但這些都不是藝術。
⠀⠀⠀⠀⠀
身為一位演員,最終的任務就是,進入與我們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裡,設法體會他人的感受。今年有太多太多強烈的演出,不但激勵人心也充滿熱情。其中有一個徹底讓我震驚,並非它很好,甚至毫無優點可言,但它相當有效也盡忠職守,並讓自己的觀眾們捧腹大笑。這一刻,就是一位想坐在我們國家最位高權重之處的人,竟然正在模仿行動不便記者的行為舉止。
⠀⠀⠀⠀⠀
而這個在公開場合之下出於本能的模仿羞辱,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因為這就如同變相允許所有人都有權利做相同的事。缺乏尊重招致更多缺乏尊重,暴力言行引來更多暴力言行,當掌權者利用自身優勢霸凌他人之時,我們全都是輸家。
⠀⠀⠀⠀⠀
最後一件事,有天我要去吃晚餐的路上,Tommy Lee Jones 問我:『妳覺得能成為一位演員真的非常榮幸,對吧?』
⠀⠀⠀⠀⠀
是啊確實是,我們也必須時時提醒彼此這項特權所帶來的責任,那就是設身處地的同理心。我們都應該非常驕傲今晚能共享好萊塢的榮耀,就像我已辭世的好友 Princess Leia 曾經跟我說:
⠀⠀⠀⠀⠀
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
⠀⠀⠀⠀⠀
『帶著你破碎的心,將它變成藝術吧。』」
⠀⠀⠀⠀⠀
⠀⠀⠀⠀⠀
─ ─ 第 74 屆金球獎終身成就獎
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
「西線無戰事電影」的推薦目錄:
西線無戰事電影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30 年,反戰名著「西線無戰事」改編電影上演。電影同年來到德國放映時,觀眾只能在大量警察在場下觀影,12 月更遭最高審查委員會撤銷放映許可證。翌年,電影經大量刪節及審查才得以在「特定群體與非公開活動中放映」;1933 年希特拉上台後,該片便遭全面禁播。今天,不少國家對 #發行 #電影 均有一套審查制度,雖然不能與昔日德國的 #審查制度 相比,但美國德魯大學歷史系教授 Jonathan Rose 認為,人們亦應注意審查制度愚蠢而令人無法接受的一面。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gCoD4x
延伸專題:
【記者發牌制:哥斯達黎加 1985 年舒密特案】
https://bit.ly/3kJNySY
【打壓媒體之後】
https://bit.ly/2PDMgLC
【全球獨裁化:當報道新聞成為罪】
https://bit.ly/364cTRx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西線無戰事電影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期間面對國高中以上的大孩子:在家像丟掉,出去要撿到】
疫情期間,到底是難得尋回一個全家緊密團聚的稀珍時光,還是如每天從手機不斷傳來爸媽痛苦指數暴衝、只得苦中作樂的一幅幅悲情梗圖?
真心的說,幾乎已經非常習慣在空巢世界裡優游自在的我,現在反而要來大幅度自我調適,以重新適應一堆臭漢回巢令人窒息之「高人口密度」、牽一髮動全局之高緊張狀態。
好不容易步上規律健康生活作息、自律神經失調也稍好的我,如今,又被作息步調完全不一致的一隻隻「夜行性動物」攪亂一池春水!
面對青少年,我早練就「出去像丟掉,回來像撿到」的斷捨離新功夫,如今,這一隻隻不知何時會突變成炸藥的「大量失物」一起被撿回來,我不知道要付出的代價會不會就是再度要丟棄現在彌覺珍稀的寶物:自在瀟灑、無事一身輕?
停課至今第四、五天,所幸,除了廚事更加倍繁忙(因為回巢的失物都變高變大了、胃口更猛),居然,西線無戰事!
想想為什麼明明三十多坪的房子擠滿壯漢還能維持一屋子寧靜、各自奔忙、各取所需、各自為政?
原來,那是因為,老木我,似乎已經把「出去像丟掉,回來像撿到」徹底內建到骨子裡、骨髓裡,牢不可破了吧?!
如今我的境界已經是:青少年在家也像丟掉!
因此,過去那個「甜蜜的負擔」即使不再如兒童期般黏踢踢、甜蜜蜜,但也沒啥感到負擔。
事實上,就像最近廣為流傳、安撫父母的至理名言:
「雖然孩子在家很恐怖,但是外面疫情更恐怖!」
孩子能安全健康在家,絕對已經是上天賜予的大恩大德,其他諸如能自律上課、上課還能不動如山專注如一、能不過度玩手機、能作息規律、更能保持平和心情不亂發青少年壞脾氣、不作怪,那都已是福上加福。
這段特殊期間本來就是像世界大戰時期「躲防空洞」,全家人居然在疫情吃緊、兵荒馬亂之際,還能三餐吃飽、起居有時、沒事還能看看梗圖苦中作樂、真的熱昏頭也不管電力吃緊地大開冷氣。
其實,此種避難模式根本是豪華六星級。
想想,我讀齊邦媛在「巨流河」一書時,她曾提到在戰爭期間,她和同學們都是有家歸不得、甚至有同學是連家都全毀了,
一堆青少年跟著深負使命感的老師到處找破廟、尋空地機動性教學、隨時避難,堅苦卓絕,能讀就讀,保命為要。
事實是:真正的大難臨頭時,孩子出去了,根本是撿不到的啊!
就如我在《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開宗明義第一篇就說到:
如果父母能學會從「孩子好好活著」這件事當成一個起點,那麼不論孩子做什麼都值得加分。
前天,我敲了小子房門三聲之後,便走進小子房間拿東西。
沒想到小子上課已跑錯堂,跑到「周公教室」去了,整個人趴在桌上幾乎都要流出口水。
你說為媽的我氣不氣?
居然,我只有說:「你這麼累啊,上到睡著囉?」
小子立即抬頭,揉揉眼睛。我只回:「以後早一點睡,比較有精神喔!」就走出房門。
我壓根沒生氣、沒嘮叨,因為,我想,若是平常在學校上課,他是要睡、要放空、要滑手機、還是看教室外面的鳥兒飛,我是根本看不到也管不著。
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上課,青少年硬是要跟老師平行時空,稍許提點之後,我的原則就是:後果就交由他自行負責。
於是,心一橫,就當他在教室吧,就當他還是「出門被丟掉」,眼不見,心為淨,在家,也要當成被丟掉。
所以,我就啟動了我的「加分機制」
早上能自動起床,八點準時在電腦前報到,加分。
每堂課都有乖乖出現被點到名,加分。
隨堂考試都有在線上題題作答,加分。
下課後,不亂發脾氣,加分。
補習班課程有沒有專注也不是我的責任,但準時線上入座,就加分。
他們自己覺得非常重要的課程,就告訴媽媽不會跑到「周公教室」,兩眼真的就圓睜以對。哇!那,大大大加分。
想想,已經懶得跟爸媽多說話的青少年,又不像小小孩、小學生,一下課還會自動黏到爸媽身旁來,和他們覺得超有趣又超重要的爸媽互動玩耍,
青少年從早上八點一直死盯著電腦獨自上課,這真的也是史無前例的一種學習體驗,這難道不需要適應嗎?尤其是調適那獨自一人跟機器奮戰的超級孤寂芳心。
畢竟,平常在教室連打呼都有人作伴吧,上個體育課還可以兼喇賽!
如今,連體育課都是獨自對著螢幕做體操,你說,比起戰爭期間還有一大票實體人類一起在破廟席地而坐、聲息相聞地聽課、真實的眼神相對,你說,哪一種比較折磨?
說實在,傍晚若是太陽正好,我寧願小子們到人煙極少的河堤旁樹蔭下,戴著口罩在綠葉環抱下,邊聽音樂邊慢跑。
一整天從早到晚正襟坐著對著機器螢幕,即使裡面人影晃動、也有小組討論、老師說得口沫橫飛且不會交互傳染,但也絕對非常之「非人性化」。
因此,除了學校已經妥善安排已及本來就有補習的線上課程,我絕不會再要求孩子還要再額外多上什麼「超補超值超人氣」的線上課程,除非我希望疫情結束後孩子眼睛破大洞。
他們需要安插的是更多的「離線時間」,他們需要減少的是不斷的上線時間。
但爸媽說,不管上課下課,青少年都離不開手機好煩人。
我只能說,這段期間大概連爸媽都在不停使用手機的失速列車上了,又怎能嚴苛要求孩子?
那麼就全家一起斷捨離,全家來個離線時間,先問爸媽你自己做得到做不到?
但手機挪開了青少年要做什麼呢?
我覺得「不做什麼」比「一定要做些什麼」沒有更不好、或更沒價值!
畢竟,大人小孩在沒有疫情的承平期間,幾乎都是鎮日奔忙、馬不停蹄,這段時光緩緩悠悠耍耍廢何嘗不好?
或許這個大疫情的一個最大啟示就是,要給人類有機會慢下腳步。
從工業時代發明機器,就想用大量生產的方式讓人類工時變少;資訊革命之後,更希望用AI與機器人讓人類少折磨自己一點,但是,結果呢?
從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到資訊革命,證明了一點 :
人類只會活得愈來愈累,學生學得愈來愈多愈來愈繁及煩,全世界愈來愈不快樂、全地球都走向憂鬱。
所以,不做什麼,很好,非常好,太好了。
或者,胡亂聊天、全家看電影追個小劇......,彈性一點、放緩一點,慢慢悠悠,安於當下,就很好。
爸媽,面對疫情期間在家的大孩子,就只管大方向、大原則吧!
不是只要少根筋,而是只要抽出一根筋,讓他們有吃、有睡、有大致按照規定上課就好。
這段期間,青少年在家就要像丟掉;出去,反而要撿到。
否則,對外,爸媽要面對不能停歇的工作壓力、經濟壓力,以及愈來愈駭人的疫情;
對內,還要繃緊神經緊盯孩子有沒有認真上課、過得充不充實,那麼全家窩一鍋的這段時間,絕對是大人小孩的最大夢靨。
經過這段時間,不是疫情把家庭搞得妻離子散,而是緊繃的情緒讓家庭本身就是噩夢。
我只跟年輕人說:
「該上的課要自己負責,不上,我也不會知道,我也無從幫你負責,因為,段考還是會來,成績還是照打,後果自負,能不能畢業,只能靠你,不能靠我。」
另外,我也並非完全甩鍋,我第一天就言明,家事人人都要分擔做,但爸媽絕對不要期望太高,不要給青少年超過負荷或是會讓他們翻白眼的工作量。
適度、有分擔、有動一動就好!
更重要的一點是,提醒他們作息正常,然後,爸媽請先顧好自己吧。
面對普遍變種為「夜行性動物」的大孩子,我當然比他們早早入睡,睡前,我都是非常溫柔又暖心的以提醒取代斥責:
「同學們,早一點睡喔,這樣明天上課才不會沒精神,自己注意時間喔,媽媽我先睡了,晚安。」
然後,門一關,再度把青少年們全部都丟掉,清清淨淨的進入我美好的周公夜間課程。
我當然期望疫情趕快結束,因為,我早就比較喜歡「空巢」的無憂與自在,
但這不得已的「滿巢」期,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來應對每天、每個人的小混亂、小荒廢、小停頓、小不可思議吧,試著把每個「驚嘆號」變成「句號」。
這樣換來一個在充滿負面消息、緊繃擔憂中寧靜平和溫暖的一處「六星級防空洞」。
相信,疫情過後,青少年不僅更熟悉、更適應線上學習,更懂得自主學習的眉眉角角,也將更珍惜這小小斗室避難所的日日相挺、種種相依與相偎。
【延伸閱讀】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
西線無戰事電影 在 西線無戰事-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推薦與評價
西線無戰事 劇情:|1080p|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政府以漂亮的口號呼籲 ... 這部堪稱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的影片,一舉榮獲1930年第3屆 ... ... <看更多>
西線無戰事電影 在 西線無戰事比喻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西线无战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維基百科《西線無戰事》(德語:Im Westen nichts Neues)是德國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反戰小說。 ... <看更多>
西線無戰事電影 在 [ 好雷] 西線無戰事(有雷)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防雷小夥伴==========
先跟各位說聲午安,
小魯弟因為暑假太無聊,
跑去圖書館借片子來看,
結果借到了這片在歷史課本裡看過的名字,
[ 西線無戰事 ],
這部電影的原作小說作者是德國知名文學家_雷馬克_
(補充一下:這部電影是小說翻拍的第二部電影,第一部是在1930年拍成的同名黑白電影),
這篇經典故事他僅僅用了6週就寫出來。
而這部由小說翻拍而成的第二部電影是在遙遠1979年上映的(比我還老 @@)。
故事主角是一名叫保羅●包莫的18歲青年,
他在高中畢業後隨即和他的同學們一起入伍當兵,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這部電影之中,男主角常常在戰爭之中回憶起以前在學校以及在訓練營發生的故事。
我從電影故事順序開始將講起心得好了@@
在電影一開始,
台上的老師正在熱血的發表演說(愛國洗腦教育),
不斷的告訴這群即將畢業的高中生,
你們是熱血青年!
你們的玩樂時間已經結束的了,保家衛國的時候到了,
是時候該從 ((熱血青年)) 變成 ((熱血英雄)) 。
而此時的男主角保羅正在描繪著窗外的雲雀,被老師發現,唸了一下,
下課時還把男主角留下來,
說了一下他應該開始負起男人的責任,去保家衛國。
(~~這一段會前後呼應~~)
而接下來是主角在訓練營的故事,
裡面讓我影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裡面的教官,
他訓練士兵時超嚴格,絲毫不給士兵喘息的機會。
他在訓練營時對主角和主角的快樂小夥伴們說過:
--我在這裡訓所教過的東西會讓你們印象深刻!-- ,
然後他在結訓前因為平常太機車,
結果被主角一行人裝布袋圍毆(電影看到這裡我笑了出來)。
然後接下來就是上戰場啦~
在戰場上,主角和小夥伴這群 菜比巴們 被分配給了 老鳥 凱特,
凱特開始教起了這群 菜鳥 如何在戰場之中生存下去,
而在這之中,也有小夥伴開始犧牲了,
經過了一年的時間,
菜鳥們 都變成了 老鳥 ,也開始由有新的菜鳥入伍
(因為上傷亡慘重,人手不夠,越來越多人被徵召,被徵召的衰鬼年級也越來越小),
而在這時主角與小夥伴們居然看到以前在訓練營的教官!
原來是因為以前教官在訓練營時對富二代太嚴格,
結果被富二代的家人發現,
然後就被送來戰場上來了( 真慘啊~),
教官看到以前的學員,還很有氣勢的跟他們訓話,想給新來的菜鳥面前下馬威,
結果已經在戰場上實際打過一年仗的老鳥們根本不甩教官,
還不斷的嘲笑他,最後教官也只能黯然的帶著菜鳥們離開了。
而在戰爭過程之中,德●法 兩國間不斷的大打壕溝戰,一直-你退我攻-,-你攻我退-,
在這之中當然也造成了許多上傷亡,
例如有菜鳥士兵為了撿防毒面具而吸到毒氣,還有人被炸死。
而其中發生了三段小插曲,
第一段小插曲,
是有小夥伴在大家進攻時,
發現有一群人躲在土堆後方,
趕那群菜鳥上戰場時,
竟然發現了教官也躲在土堆後面!
邊發抖邊躲起來,
簡直比 菜比巴 還要菜啊!
原來平常在訓練營凶狠訓斥菜鳥的教官,
是個從來沒有打過仗的 小嫩角,
小夥伴看到身為教官的他竟然躲起來,
就生氣的一直拍他的頭,叫他趕快上戰場,
最後教官也不情願的上陣了~
第二段小插曲,
是主角在進攻時,
因為前方有敵軍,
躲在小坑洞裡,
結果這時突然有個法軍跳進小坑洞,
男主角當場嚇到,
當然是馬上給他督一刀啊!
而主角自己本身也不想殺人,
只是今天突然有手持長槍,配有軍刀的士兵突然出現在你面前,
換作是誰都會直接一刀督下去吧!
而最後一段小插曲,
是主角和小夥伴們在河邊洗澡時,
發現了三名法國女孩,
你也知道的,主角一行人已經打了一年多的仗,
正值18歲, 血氣方剛 , 無處發洩 的少年郎,
怎麼能放棄這次機會呢!
當然是不斷的誘惑法國少女啊!
而法國少女三人也只把那四名德國少年當神經病而已,
正當準備離開時,
小夥伴們亮出了精美的食物!
飢渴的法國少女眼睛突然一亮!
你也懂得,誰都無法抗拒食物的誘惑,尤其是飢渴的少女,你說對吧~
但是女孩只有三個,男生有四個,怎麼辦,
當然是把其中一個男生灌醉啊!
不然的話對女孩太不公平了!(電影裡說的)。
在把其中一個小夥伴灌醉完後,
主角和其他兩個小夥伴,趁著天黑的時候,
趕緊拿著食物渡河,到了少女的房子裡,
少女們見到少年們時,當然是趕快招待他們進屋子裡面,
少女們見到食物時,突然變的激動起來!
想必是真的餓了很久。
而全身又濕又冷,只披著一件毛毯的少年們,當然是需要一些溫暖啊!
然後少女們就一個一個的帶著少年進房間,
而當終於輪到主角時,主角還嬌羞的跑到火爐前取暖,
而最後當然是少女帶著男主角進房間裡溫存啊~
接下來就嗯哼嗯哼~~ <3 <3 (沒演出來,別太期待)
而在一次的撤退當中,主角一行人在坐車時被轟炸到,
當場就有小夥伴被炸死,
而老鳥 凱特 在此時展現老鳥了的風範,同時背一個和拉一個人退到安全的地方!
(~~這裡有個伏筆~~)
主角和和另一個小夥伴被送到了 伙食棒, 醫療佳 的天主教醫院接受治療,
在這個醫院裡,有個叫做等死房的房間,
醫護人員會把快要死或醫不好的傷患們移到這個房間等死,
這房間很方便,因為隔壁就是停屍間,
而在將病人送到等死房之前,會將他的衣服脫掉,
而送過去的病人 可以說是有去無回。
在主角住院期間,有個人突然被護士們帶走,
說是要帶他去注射,但又脫去他的衣服, 這時的他不斷大吼,大吼著: 我會回來的!
但大家都知道,護士說謊,那病人悲劇了。
而主角的小夥伴因為被截肢,精神開始變得不穩定,
當主角要回家時,問小夥伴要帶什麼來探望他,
小夥伴竟然說,如果要帶東西的話,就帶一把槍來,
小夥伴的精神已經快撐不下去了!
在主角成功康復時,回到了好久沒看過家中,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人,
發現老媽的癌症又復發了,而母親也擔心起兒子在戰場上發生什麼事,
作為兒子的也只能不斷的安慰母親那些都是謠言。
而當主角將身上的軍服換成西裝時,主角的父親突然問說:為什麼要這麼做?
原來主角父親想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兒子是一名戰場英雄!
而當主角和父親的朋友們聚在一起時,他們不斷的討論起戰爭,
而當兒子的當然是不以為意,畢竟父親那一輩的人也都沒有打過仗,不知道戰爭的痛苦與無奈。
而主角在這段休假期間,也回去了學校看看老師。
在跟老師聊天時,老師說現在這個班級受到了失敗主義影響,愛國情緒低落,
不想之前的青年一樣,而此時的男主角卻發現,
老師說這個班級是一群小孩,不是熱血青年,
原來老師也受到失敗主義的影響,又或者說當時只是洗腦而已,
這時的主角黯然的離去,而老師也看著主角的背影感慨了起來。
而此時的主角寫了一封信,告訴家人決定從反戰場,繼續保家衛國。
而在回去戰場上時,發現了以前的老鳥長官 凱特 ,以及其他快樂小夥伴,
在主角不在的這段時間裡,又有小夥伴犧牲了,
主角也只能忍痛繼續下去。
而主角和凱特也發現來當兵的人年級越來越小,竟然只有16歲。
在一段主角和凱特邊聊天邊走時,突然間他們被轟炸到了!
凱特受了傷,而主角決定背着凱特去醫療站,
在這過程之中,主角邊聊天邊背著凱特。
而當主角終於將凱特背到目的地時,
凱特已經死亡了!
之前凱特背著主角逃過一劫 ,可是這次主角卻救不回凱特。
在故事的最後,
主角在寫信給小夥伴亞伯特時,內容提到:
916年班
入伍 20人
陣亡 13人
失蹤 4人
瘋掉 1人
只剩下你跟我存活!我好想念你!
而在主角像個老鳥巡視菜鳥的過程之中,
發現了一隻雲雀,
立刻拿起筆起來畫,
而當主角想要站起來看更清楚點時,
被一槍打死了!
手中還緊握雲雀的畫像!
(看到這我心中都糾了一下)
然後接下來出現的字幕是:
德國最高指揮部公報:
1918年10月11號,
西部前線一切平靜。
然後就完結了~
後來這本書還被後來的納粹黨查禁,
連帶雷馬克的書全部都被公開焚毀。
後來更被納粹取消公民資格,
最後移民到美國。
看完這部電影後,
我只能說非常的好看!
故事完全不會拖泥帶水,
節奏洽到好處,
而最後的前後呼應更是一絕,
我們在現在這個商業電影環境,尤其是在英雄電影氾濫之中,
很少能看到這麼有劇情,有含義的電影!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圖書館借借看喔!
真的很推薦這部!
-----
Sent from JPTT on my Asus ASUS_T00J.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0.31.9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37546836.A.6E1.html
※ 編輯: xinghh (39.10.31.97), 07/22/2015 14:51: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