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預期遊台灣|回到清朝的艋舺
「艋舺」這個名稱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應該很陌生。我第一次聽到她的名字,就是因為因為那套,由鈕承澤執導、阮經天主演的同名電影。大概就像台灣人看完古惑仔後,總想跑一次廟街;我看完了「艋舺」後,就決定怎麼都要跑一趟。
艋舺鄰近西門町,是今天萬華區的一部份,是大台北地區其中一個最早發展的地區。早在陳賴章墾號14年後的1723年(雍正元年),已經有漢人移居。其指標性的廟宇龍山寺也在稍後的1740年(乾隆5年)建成。逐漸地,由大台北地區的其中一條市街,艋舺發展成其最繁榮的市街,更進而一度成為淡水廳的縣丞所在。
18-19世紀的清治台灣,是個官府力量微弱、交通不便、敵我難分的時代。廟宇成為地方上唯一可依靠的權威。廟宇不但是當時民間社會的權力中心和糾紛仲裁地,也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廟宇跟市街,形成了一個不可切割的混合有機體。
眾多廟宇中,最有氣派的莫過於由泉州晉江人所建的龍山寺。在其附近,有安溪人所建的清水巖祖師廟,和同安人所建的霞海城隍廟(大概位於今天的剝皮寮)。他們三股勢力各據一方,擁有自己的廟宇和市街勢力圈。衝突一直持續,直至1853年爆發了著名的「頂下郊拚」。「八甲庄」被焚之一炬,同安人落荒而逃到後來的大稻埕重新發展。漳泉械鬥可說是理解台灣歷史的基礎,而艋舺正正是一個很好的考察題材。
正當這三所廟宇引以為傲的訴說著艋舺的歷史,和她曾擁有過的繁華;另外兩所跟瘟疫與亡者有關的廟宇:青山宮和地藏廟,則彷彿在身旁邊提醒著我們,切勿忘記背後的艱苦。
作為一個貿易商人,歷盡艱辛和危險,從一個市街跑到另一個市街,除了去廟宇拜拜答謝神恩、互通有無和吃好住好,少不免也會想解決一下生理需要。在那個根本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時代,讓自己感到活著,比一切的道德枷鎖重要。因此,古今中外的所有重要港口或市街,必然會𧗠生出色情事業,就像香港廟街旁的砵蘭街,和文武廟旁的擺花街一樣。
隨著2001年台北市廢娼,寶斗里走進了歷史。然而,一旦出現過,其痕跡就無法完全被抹走。走在今天的華西街觀光夜市、西昌街和艋舺公園,我們仍可隱約感受到那股彌漫在空氣中的情色。
除了色情事業,由廟宇和市街𧗠生出的其它相關行業,還包括遍佈整個地區的食店,以及龍山寺旁的青草店(在廟宇求藥籤後配藥)和佛具壇香店等。他們仍然活現在艋舺街頭上,彷彿在等你慢下腳步,去靜心聆聽他們跟你分享的故事。
艋舺的發跡與沒落,很大程度上是在輝映著早期大台北的經濟發展。她擁有著一個原住民語的名字。她曾是清朝淡水廳的縣丞所在。她見證著北台灣地區的掘起。她因為淡水河而繁榮,卻偏偏因為淡水河的淤泥而沒落。泉洲人從同安人身上得到了她,卻偏偏輸給了逃到大稻埕的同安人。這大概就是命運,大概就是所謂的「風水輪流轉」。
可惜的是,今天走在當年的艋舺第一街(即今天的貴陽街),望向海傍,只能看見環河快速道路的高架橋基座。我唯有閉上雙眼,幻想著當時商船滿佈的河岸,暫時逃離現實的殘酷。然而,或許這就是歷史有趣之處。把眼前的風景,併合在歷史知識裡,再配以無限幻想,所有發生過的一切便彷彿活現在眼前,卻唯獨你自己能看到。
#行程推介:
-遊走於三個主廟宇之間,感受街與街之間的行業差別
-走進艋舺公園,觀看一下生活的不一樣(街友、彩迷、歇息的人)
-金安宮旁的黑白切米粉湯(超隱世,但超級棒的風味與美味)
#延伸閱讀:《臺北歷史.空間.建築:新莊、艋舺、西門、大龍峒、圓山、劍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974
除了定期的《不預期遊台灣》文章,若有興趣看更多日常探索台灣的照片,歡迎追蹤我的IG專頁(live.out.the.unexpecte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錄影日期: 2019年10月31日(星期四)11:21am 感覺3.5分,1300萬,持貨7年蝕29%《旺中最靜位》 (註冊1320萬) 第1593(堅)成交: 灣仔霎西街3A地舖2號,Artista Perfetto Coffee Shop, 建築400呎,反修例前原本叫價1850萬(業主想平...
西 環 佛具 店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的)萬華 ◎蔡琳森
──給A
若我偕你走過光影幽晦的傳統市場,前路必險阻
若你伴我穿越古色持重的危樓,朱顏將改老
我倆若巡歷那些牛豬雞鴨的販肉舖
若踏上那顛顛簸簸的碎石路
卻有淚,不能輕彈──
如我所悉:此地已率先進化,終結了仰賴語言溝通的黑暗時代
(那名孤冷的老學究老早指認過的:「猿的解剖
乃係人的解剖的祕訣……」)
我們若相約福和橋下河濱跳蚤市集
新富町食料品賣場,或在大理街
巷衢內背曲身踡的房室,恐有一百張
權宜疊架的床榻,千百雙腿肚淪陷在不及遣散的餘溫裏
如教我們相對且望,或相擁而泣,或相擁以歡。
你若攜上你的一只紙燈籠,披攏一襲短雨衣,走馬花燈轉繞人群中
你若願領着我,領着我的領子,與影子
以你固有的甜膩不衰的色澤,與氣息
領着我,沿途眺看上世紀初業已森嚴入定的
廟簷燕子尾,遙對新生噴泉池
若我們相約龍山寺後的青草舖巷
相約狹道內的莽葛拾遺,相約在
寺側繡彩盈目的老佛具街
在深邃處,且有塑合板、石綿浪板與鐵皮
無私地包裹許多不癒之癰瘡,更且有佝僂的老叟
衣影單薄行跡可疑頻頻出沒
步履骯髒,神情苟且
多踟躕,少哀矜
他們慣乎任性由着歲月的流速款款地領路
徐徐步入銷魂的幽蔽曲徑,不欲人知
迭迭流水與零星漂流物
且無法分說且蹇滯不前的變衍細部
實不足為外人道。
白牡丹在燈海底流連
扶桑徘徊地藏王座下
朱槿攬鏡以豔紅照殿
腥蝦腐魚敗肉於老攤車上於廉價塑料桶內蒸漚歷瀾
或是交合前,水果拼盤在紅燈暈影下餿酸
或是交合後,幾只空酒瓶皺菸盒徒具勞形
或是一種纏抱在對舉格式下,跋扈且暴虐
或是一款樸素簡直的情感邏輯,片面而淺短……
(大抵如是,大抵恰如那位經典丑角說過的:「雖則
我未必愛他,然他必得愛我……」)
親愛的,若你也都記得:
此地攸關我們,攸關味道與愛(若我們
總是走不上一塊)。若你記得
你曾偕我走過廣州街,經過康定路,或也掠過了西昌街
老主顧們早早就坐水麵攤車前,一抹抹蒸騰的白霧撩撥浮起
猶抱風涼,半遮面
若我隻身走上了西園路,步入桂林路,繼而繞進廣州街
入夜後,但見攤販盡歇
黯淡迷濛中猶保持清醒聲源與光源的
乃是我,乃是時興的便宜贗品
所謂腳底按摩館、日式居酒屋:且濫俗且孤獨。
--
◎作者簡介
蔡琳森,一九八二年夏日生。有詩集《杜斯妥也夫柯基:人類與動物情感表達》在南方家園。曾獲周夢蝶詩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作品發表於網路、詩刊及副刊,並入選《2014 台灣詩選》、《九歌 103 年散文選》。
--
◎小編一尾賞析
都市書寫似乎很難跟土地、本土認同勾搭上邊,更何況在台灣被鄉土文學所環繞的文學地景,宣告了都市與鄉村的對立,都市非得與土地認同疏遠走入理所當然的現代性框架。誠如責編所說「都市文明」時常作為一種自外部侵入的壓力,鄉土被認爲是書寫策略上的拒斥,然則若去嘗試跨越其間的藩籬,從本月主編文來看,香港文學的經驗正告訴我們,鄉土文學與都市不必然是對立,因兩者必然面相的仍舊是「本土」,或如葉石濤所言:「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即便是書寫都市,那也得是書寫台灣的都市,才可稱之為台灣的都市書寫。我想若問有何者以抒情建造現代性的都市地景,那是這首〈(我們的)萬華〉。
如同班雅明筆下游覽巴黎的波特萊爾,這首詩的敘述者仿佛也如「漫遊者」將萬華仔細地給走了一遍,但不同的是「漫遊者」好像多了一人。Flâneur和Flaneuse行走在新舊交雜的萬華街道,以都市攬鏡自照,仿佛時光穿錯遇見了各自的年華衰老。「如我所悉:此地已率先進化,終結了仰賴語言溝通的黑暗時代」。就是這樣了都市把一切說完了,觀看的方式總不是言語得以置喙的場域,這樣的觀看有時也像是畫面的拼貼,有時目光在戀人本身,有時則跳接到街景。臺北不總是繁華的國際都市,洗淨鉛華的舊城區沒有光鮮亮麗的文青,而是在都市底層佝僂的老叟,這亦是構成都市景觀的一部分。
街景對於都市來説尤爲重要,在詩裏詩人對於街頭觀察入微,台灣的街景是混雜紊亂的,「寺側繡彩盈目的老佛具街/在深邃處,且有塑合板、石綿浪板與鐵皮」,攤販販賣的食品、某個街角的麵攤、噴泉池、龍山寺、「廟簷燕子尾,遙對新生噴泉池」,新與舊、食與用都同時相鄰的路途發生。而當詩中敘事者開始回憶和戀人走過的路徑,廣州街、康定路、西昌街、桂林路,這些路名或許只是「漫遊者」無心插柳行經的路徑,但這些中國地名也標示著全世界最大的中國城―臺北的象徵,臺北就是大中國的縮影,沒有任何城市可以像臺北一樣這麽中國了,將整個中國的意象放在一座城市裡,也彰顯了「漫遊者」的漫遊為詩人對於城市内部景觀的思索,召喚回憶的同時也召喚了城市裏的一隅到讀者眼前。到了末段,敘事者言道的只是漫游的幻影,此刻敘述者觸景生情,因爲最終詩人將自己比喻為商店裏的便宜贗品,街景中的「所謂的腳底按摩館、日式居酒屋:且濫俗且孤獨。」
這首詩歌寫的是萬華的地景、萬華的人、萬華的街道、萬華的生活,這是屬於萬華這塊地方的詩歌。「萬華」,因與佛典中日語發音的「万華 Banka」,相似日治時由台語發音的「艋舺(Báng-kah)」易名之,而此名又源於凱達格蘭族語「獨木舟」之意。若我們將以「萬華」之名書寫視爲土地的溯源,是臺北這都市的起點,倒也多了些鄉土的意味,而括號裏「(我們的)」,雖言及個人,若不就視爲一種地方共同體的召喚,「(我們的)」壟斷了他者言説的權力,那必然是我們的話語,即使「給A」標的的抒情更指向的是兩人的對話,但在詩裏愛戀的、個人的、土地的抒情,以「漫遊者」的敘事化約為都市的現代性,不更是展現了其同時具備鄉土與都市的雙重視域嗎?
--
美術設計: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21.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蔡琳森 #萬華 #麥葛芬 #南方家園 #我們的萬華 #漫遊者 #都市書寫 #文學地景 #龍山寺
西 環 佛具 店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全新企劃<區的避風港>單元,透過實地採訪與拍攝,帶您了解萬華區的特色:除了古蹟多(寺廟多)、小吃多,商圈多,還包括萬華區的龍山文創、剝皮寮歷史街區也都極具特色,再加上萬華區特有的文化節:加蚋文化節、艋舺文化節,讓萬華的風華再現...
【認真篤實的萬華區長詹天保】(下篇)
受訪者:臺北市萬華區 詹天保區長
轄內擁有農產果菜市場、漁產、畜產運銷公司、環南家禽市場、環南綜合市場,尤其是台北市「環南市場改建工程」從2016年11月開始施工,中繼市場的第一期工程,將於今年10月完工最受矚目,另外區內各種商圈:華西街及西門町徒步區,有大理服飾街、廣州街、西昌街夜市、西園路佛具街及金飾街,還有相當多特色商店街如長沙街傢俱、環河南路五金、康定路五金及二手車、觀光夜市前直通和平西路巷子的海產街,尤其是近年燈節的舉辦帶動了商圈發展。
儘管工作辛苦,但是區民的稱讚是他最大的成就感,談到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幾個小故事,他記得有一年他受託推動福民平價住宅改建時,因為這些建物都已經非常老舊卻遲遲沒有改建,後來經過他的努力宣布要改建時~原住戶們都感動落淚,讓他內心也激動不已!因為公務的關係,他也和許多社區發展協會互動,目前萬華區也有文創產業規劃,例如:剝皮寮就有很多文創團體或演藝工作者辦展,儘管目前尚屬於教育用地,但只要有更多團體進駐社區,帶來人潮、活絡附近商家,就很有價值了!
萬華區的文化藝術有萬華區史展示中心、艋舺文化節、加蚋文化節,其中艋舺文化節是基層藝文活動,今年邁入第15週年「萬華艋舺文化節」金曲傳唱老歌演唱會,九月二十七日晚會活動由資深藝人張琴所主持,現場特別邀請40至60年代早期的駐唱歌手,包括文香、紀露霞、于櫻櫻及侯麗芳等影視紅星來助唱回味,重現當年露天歌場納涼聽歌風情,在河岸邊喝茶邊聽歌,並由在地社區跟學校表演,相當熱鬧!
還有加蚋文化節:當地有三寶:豆芽菜、麻竹筍、茉莉花,萬華區長泰街上的廣照宮是加蚋庄的信仰中心,依廣照宮沿革及相關文獻記載,其主神飛天大聖深受當地居民敬重,與保儀大夫共同繞境活動是最具宗教文化特色及凝聚地方民眾向心力的活動,讓民眾【看表演 逗熱鬧 呷好料】,另外、今年還將擴大舉辦青山宮遶境,在西門設壇宣傳活動,此外萬華區還舉辦各種活動:萬華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青草茶、假日市集、萬華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元宵節音樂會,豐富且多元的活動讓市長公務繁忙。
休閒建設則有本市綠蔭處處的青年公園,社會住宅:南機場軍方基地整建完成之大批國宅社區如青年國宅社區一期、二期等等,福星公共住宅、莒光社會住宅、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福民平價住宅,及原中央市場改建改之西寧國宅、洛陽大型停車場,峨嵋立體停車場,環南高架快速道路及結合西門徒步區與華西街夜市擴大西門商圈等建設外,捷運萬大線的興建設置廈安站、加蚋站,都對地區發展很有助益。等到這些工程逐一完工就是他實踐對區民交代的時刻,也就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區的避風港
#臺北市萬華區詹天保區長
高畫質影片請觀賞YouTube:
https://youtu.be/TXL5omv6yrs
區的避風港-認真篤實的萬華區長詹天保(上篇):https://www.facebook.com/ourlilac/videos/vl.2201312843510826/849956582087481/?type=1
西 環 佛具 店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錄影日期: 2019年10月31日(星期四)11:21am
感覺3.5分,1300萬,持貨7年蝕29%《旺中最靜位》
(註冊1320萬)
第1593(堅)成交: 灣仔霎西街3A地舖2號,Artista Perfetto Coffee Shop, 建築400呎,反修例前原本叫價1850萬(業主想平手走),成交1300萬。租4萬,回報3.6%。門闊約14呎,深20呎,簽約日期約2019年10月30日,業權份樓1/2 of 1/12。 樓齡約60年。
原業主於2012年3月以1830萬買入。 帳面蝕530萬。
此舖在市場放了盤好耐,我也還過價約1000萬。 但這段屬於銅鑼灣/灣仔之間的最靜最靜位置,除非博收購,今時今日好危險 。 可惜我們內部計過數,博收購的話,由於地盤面積太細(只得1200呎), 根本計唔掂數。 我全公司都反對。原業主要錢唔要貨, 全城力谷底下一減再減就成交了。1300萬算市價,都唔平! 老實說,4萬租金好流。
要承受得起四萬元租金,每月營業額就要大約20萬。 食肆租金一般佔營業額兩成。 以每杯咖啡40元計, 每日要賣出166杯, 以營業12小時計, 每小時要賣14杯,即4分鐘賣一杯。一般咖啡豆,成本為每杯6至10元(按品質而定)。
此舖成交紀錄:
- 2012年3月以1830萬買入
- 2011年4月以1500萬成交
- 2007年12月以788萬成交
附近舖成交比較:
- 霎西街近五年沒有成交。太靜了。 摩利臣山道一帶都是蝕讓多。
- (第1406成交) 灣仔摩利臣山道17號, 健美佛具店,建築面積700呎,租45000,1900萬成交,原業主於2017年用1990萬買入 , 簽約日期約2019年7月10日。收到發展商收購信近3946萬,都蝕!
商舖業主/經紀放舖熱線 (直接聯絡我): WhatsApp +852 9036 1143
康業信貸快遞,業主按舖/按樓熱線2110 2110 (My family business,聯絡 Bonita Tsui,話李根興介紹)
盛滙投資商舖基金/買舖/租舖/放舖熱線: 2830 1111 或 whatsapp +852 90361143
盛滙商舖基金 Bridgeway 網頁 www.bwfund.com
李根興創業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
購買李根興兩本舖書
(1) 「買舖 要買得 PRO」書 ($198)
(2) 「買起金磚頭 - 商舖投資煉金術」($128),可透過以下渠道:
(1) PayMe at 9745 3555
或
(2) 永隆銀行戶口
020-644-0000-3123
(Bridgeway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付款後,請留你的地址給我們,我們會馬上郵寄給你。或你可到我們盛滙辦公室領取。中環皇后大道中16-18號新世界大廈一期1502至3室。電話 2830 1111。我會親筆簽名給你。多謝!
#勁蝕舖,#霎西舖, #銅鑼灣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