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香氛霧化機團購🌷
我發現意外如果突然降臨(尤其是不太好的事件)
最好能夠刻意保持心情的平和
才有餘裕維持生活的平衡
尤其今年幾乎一半以上時間都是待在家
真的特別需要幸福感來救贖😔
前前後後入手了
暖燭燈、擴香瓶、香水、 精油等等
在緊繃的大腦和心情都在尖叫著好想自在移動
不想再被理智給攪局的時候
就會藉由這些舒服放鬆的香氛情境
帶著心小小逃離現實🌈
但尋尋覓覓這麼多年,
推掉至少20家香氛品牌廠商
總算在今年才終於入手我的第一台、
非常得我眼緣的香氛霧化機
🌿SERENE HOUSE香氛霧化機
市售香氛霧化機不是款式太樸素,就是外觀大同小異沒造型,SERENE HOUSE是從美國榮譽紅回台灣的香氛品牌,在全美超過40%市占率,大眾熟悉的VOGUE、ELLE、marie claire等各大知名雜誌也都曾報導推薦。
之前去一間高級的精油芳療SPA
一進門除了高規格的防疫SOP
就連空氣中飄散的植萃精油香氛
都是店家為了淨化空氣而自己精心調配✨
而且不論我們走到哪,
都會放置這樣一台香氛霧化機不斷循環
讓呼吸的每一口空氣
都是清新且令人感到安心的
這樣的生活小妙用實在很聰明
所以後來我也偷偷學起來😏
結果有天一回家打開門時忘記有這個新夥伴
「什麼香味怎麼那麼療癒?」
好像媽媽或愛人在說「歡迎回家」那樣溫暖
有種終於回到自己場域的輕鬆自在感☀️
而且香氛機是放在客廳
但我從一進玄關門口就能聞到精油香氣
擴散範圍出乎意料的廣
感覺回家就像走進了高級的SPA會館🛁
★無明火
★七彩情境燈光變換
★植萃精油可自由調配喜歡的香味
★可定時/無水自動斷電很安全
★水霧細緻、耗水慢
平常看書看電視,
或是晚上睡前保養的me time時光
我都會打開這台香氛霧化機
溫暖的情境燈光從漂亮的外觀雕紋透出來
特別浪漫有氣氛♡
它就像個默默陪伴的貼心情人
不發出任何一點聲音
當成家中擺飾和床頭夜燈
一秒讓心情和空間品味更迷人🌈
也因為SERENE HOUSE香氛霧化機
結構簡單不複雜
使用上會更方便好維護整潔
不用擔心像蠟燭有明火需要隨時緊盯🔥
無水自動斷電使用很安全
香氣也比噴霧持久
家中有小孩或寵物都能安心使用
水霧細緻完全不會滴水
秋冬天氣乾燥還能當成加濕器💦
最後,香氛機一共4種造型
都跟大自然有關,很有意境
我因為特別喜歡海洋貝類
所以選擇了雪扇造型
表單中另外還有綠蕨、花豹、闊葉可以選擇
新手朋友如果沒有自己慣用的精油香氛
我們團購表單裡也都可以加購😌
🌳植萃精油系列
✔️100%美國原裝進口
✔️100%不使用化學成分
✔️非基因改造
✔️無防腐劑/合成香料
👉單方
葡萄柚/香茅/甜橙
檸檬/薄荷/薰衣草
👉複方
放鬆紓壓:綠橘/薰衣草
鼓舞人心:甜橙/萊姆/檸檬
溫款撫慰:血橙/甜橙/玫瑰草/安息香
清新暢快:檸檬/萊姆/檸檬草/迷迭香/沉香木
📍把清新空氣帶回家中的香氛霧化機
>> https://bit.ly/2YPlTKt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UNLOCK ICELAND 島語覓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夏日木屋 (冰島語:Sumarbústaðir) 就如同冰島夏季的代名詞,深深觸動著冰島人的靈魂。冰島的夏日木屋,是一個讓人放鬆,享受自然與寧靜,與所愛的人共度美好時光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就只是悠閒地待在夏日木屋裡,彈彈吉他、烹飪料理、燒烤美食以及追劇。除此之外,我們也喜歡漫步在小森林以及湖邊,呼...
覓 境 時光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報時光今年與尖端出版合作的作品─「年記」,共16本,自1960年至1975年,以「年記」為名,每一年選出當年的30張照片,邀請當年出生的作家創作。
朋友們持續傳來的閱讀及收藏好評,
為報時光在歷史資料探勘、轉化的路,
添了柴火,謝謝大家支持。
分享給大家「年記」系列,
由作家吳鈞堯撰寫的推薦。
過去的時光不會再回來,
而創作者的影像和文字為我們留下了一些痕跡,
如果你還不大清楚,一起來了解
【2021-03-20/聯合報/D3版/聯副.周末書房】
關於歷史從我說開始
【吳鈞堯】
推薦書:1960-1975《年記》系列(尖端出版)
年記,為年代依序記錄,由報時光與尖端出版聯合企畫,以三十張老照片為引,勾勒舊時代。
「年記」與「年紀」發音同,實則前者大時代、後者小敘事,但沒有「小」的餵養,時代的「大」何處著床?故而出生年為軸,一九六○到一九七五,十六位作家,依照出生年一字排開,浩浩盪盪成為歷史敘事。
要出生在一九六五年的李進文書寫一九六五、要歐銀釧寫她的一九六○、讓馮翊綱記他的一九六四,除非他們帶著前世記憶投胎,否則只能發一聲「甚」,其餘無解。
「年紀」寫「年記」,是一種再認識。著名空間研究學者克瑞斯威爾(Tim Creswell)提到,「當人將意義投注於局部空間,然後以某種方式(命名是一種方式)依附其上,空間就成了地方」,又說,「地方不單只是有待觀察、研究和書寫的事物,地方本身就是我們觀看、研究和書寫方式的一環」。
時空得進入了,才能成為我們的時空,「認名」跟「命名」猶如「年紀」與「年記」。
●
門,在出生年打開,允許我們帶著不同的成長背景與識見,每人派與照片,書寫三十則短文,再從濃縮中找到最緊要的關鍵詞,成為書名。年記系列成為非常「獨斷」的檢索,翻開扉頁,有一段文字精簡自作者的短序,有必要一一條列,因為它們是作者群的有趣註解,巧妙與霸道兼具。
毆銀釧《年記1960:時光的線條》,「依舊1960,香氣迎面」。
王淑芬《年記1961:誰在路上走著》,「人類矛盾與兩難,往往是自找的」。
楊翠《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我與一則史詩級的美麗神話同時誕生」。
陳輝龍《年記1963:或許,不只三十個短篇》,「關於1963年,差不多要到1973年才知道原來如此」。
馮翊綱《年記1964:隨人解讀》,「梨園說書先生,將陽世百態述說」。
李進文《年記1965:捕魚和寫詩之間》,「我出生的那一天,時間最肥」。
嚴忠政《年記1966:交換日常》,「這一年,我們學習見面,練習摩擦」。
張萬康《年記1967:時空咖啡廳》,「我倒著生長,愉快的縮小兼重生」。
顏艾琳《年記1968:走慢的時光》,「據說1968年出生的人,在40歲會遇到改變成人生的重大事件」。
郝譽翔《年記1969:流動的夢境》,「1969,反抗與純真同在,樂觀與放縱並存,我心深嚮往之」。
李鼎《年記1970:原來是今日》,「我在50年之後遇見這30張毫無記憶的照片,好似重新檢視了自己過去所有『理所當然』的刪除」。
洪凌《年記1971:風靡宇宙的復刻版》,「天光破曉,滄青色光暈是萬年後的玄黃洪荒」。
張哲生《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令人回味無窮的國語卡通歌曲在25年後,引領我步上了漫漫的懷舊之路」。
徐國能《年記1973:與童年重逢之地》,「世界暫時失去了顏色和詩,但孕育了未來的無限驚喜」。
凌性傑《年記1974:飄浮的時光》,「天干地支裡,充滿了時間的暗示」。
李長青《年記1975:與這個世界》,「這是文學與我一種奇妙的緣分」。
●
作家姿態各異,觀點與出手方向,都是他們與世界的接軌。如此「任性」,肇因於歷史的讀與解,本來就沒有統一,甚至標準答案。任性出手,根源於規格的控管,嚴謹更勝防疫。字數最少的顏艾琳、郝譽翔,與最想多說的李鼎,很抱歉,都是七十頁篇幅。後記「這一年有什麼誕生了」,作者比台灣退出聯合國、蔣介石過世、王子麵生產、《八百壯士》首映、台視正式開播更要緊,列在第一順位。嚴謹中自由誕生,看似自在揮灑,對比書名與扉頁文字,實則個性盡現。
我在其中找到為文風格。
王淑芬、歐銀釧、顏艾琳抒情為尚,馮翊綱看圖說故事,不乏寫逸演出,洪凌的出場就預示了科幻風。以圖片勾勒筆意的,還能分出兩種,楊翠、張萬康、凌性傑借圖片說自身成長與感受,屬於主觀派;郝譽翔、張哲生系出同門,但客觀許多。陳輝龍寫就許多隱喻的小故事,李鼎則隱喻少、故事多,有一個大宗是散文詩,如李進文、嚴忠政、李長青、張哲生,張哲生偏白話運用、李長青則有意識地把古今詩人入文,這樣的「混搭」徐國能運用徹底,短文、短詩,連七言絕句都用上了。
凸顯作家個性的時代記錄,沒有總序、代序等「剪綵」儀式,系列訴諸美學要求,「以大面積留白並搭配簡潔的設計感╱內頁採用韓國進口厚磅美術紙╱書衣的設計、圖騰從日常中取材╱以雙色的撞色視覺感,展現時間與空間各自獨立又互相融合的概念」。
同時,為了避免作家「離圖」太遠,讀者難以跟上,書冊末頁條列照片拍攝年代跟史實記錄,閱讀年記時,讀者可以依照作家書寫,也可以前後對照,找到自己與歷史的軌跡。
●
「高二那個夏天,我一口氣讀完四十本金庸小說。沒有按照序號,而是有哪一部就租哪一部。年少讀武俠,我長了另一種滄桑,那是款霸氣,整個江湖都需要我。我到中華商場買了兩把木劍,一長一短,掛在身側,搭上二二一公車,車廂裡的乘客都顫慄,劍是其一、劍眉其二。我很習慣把眉毛皺成『劍眉』,眉心夾緊,尾梢自然跋扈」。
「人人行囊飽滿,商家的貨品越來越少,大肆採購後,回望中華商場,才警覺,張燈結綵似的海報早已消失,斑駁大樓前,人群密密麻麻,像螞蟻,為了過冬而覓食。隔許多年,才知道,從中華商場搬運出的,是每一個人對它的獨有回憶,那一身斑駁、那一臉灰槁,正是青春的側影」。
兩則短記不出自於上述作者手筆,而是閱讀「年記1967」,看到老照片,想起我跟中華商場的逢遇。記述於此,是年記系列透過它的規範與客觀,對我發出呼喚。
出版方把筆交付給十五位作者,讓他們做主,個性化不同的年頭,更有透過他們全境擴散的深意。這幾年《聯合報》分別以時代跟地方,多元思維留住歷史,懷舊之外,還有歷史感的培養,沒有拉滿的弓,就沒有飛揚的箭,無論朝天空向地心、朝悲傷或圖騰,任何一種飛行有目的,也有道長長的氣流。
「敲時間如竹,聽它走遠、聽它回來。來、去,有時依循五線譜,有時候是枝畫筆,以及原來如此」。
我寫它們,在自己年記的扉頁上。
#歐銀釧 #王淑芬 #楊翠 #陳輝龍
#馮翊綱 #李進文 #嚴忠政 #張萬康
#顏艾琳 #郝譽翔 #李鼎 #洪凌
#張哲生 #徐國能 #李長青 #凌性傑
#年記 #報時光UDNtime #尖端出版
覓 境 時光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贊助Openbook,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https://lihi1.com/QrPU4
🌞詩人報導🌞回顧篇🌞我們一直認為,文化議題重要性不亞於社會議題,需要更多讀者支持與關注。很多人好奇,書評媒體在當代扮演怎樣的角色,我們的回答是:「記錄原創文化的軌跡,讓下一代讀自己寫的書。」身在編輯台,我們看到好多好多原創文化的議題和可能,從圖書到台灣漫畫、從本土創作到走向國際。
.
過去四年多的歲月,我們報導了許多詩人的故事,誠摯邀請您和我們一起,認識台灣創作的精采與多元樣貌:
.
👉詩專題 https://pse.is/3p5wqy
👉人物》與死亡對話:葉覓覓與《四十四隻石獅子》https://pse.is/3mwrx4
👉人物》寫作是絕不迴避的誠實──厭世系詩人始祖隱匿與《永無止境的現在》https://pse.is/3njraf
👉詩人計畫.曹疏影》深入黑暗之境,擦亮語言的光芒 https://pse.is/3nf9u4
👉詩人計畫.吳俞萱》全然敞開的觀看,空無一物的擁有 https://pse.is/3nysw4
👉詩人計畫.潘家欣》充滿裂痕,而成為人 https://pse.is/3p5nll
👉詩人計畫.零雨》深情而無窮大的浩瀚系詩人 https://pse.is/3nkumv
👉詩人計畫.馬尼尼為》邪典詩人正崛起 https://pse.is/3mzcxz
👉話詩》在高牆和雞蛋之間,我選擇一頭撞死──廖啟余與蔣闊宇對談 https://pse.is/3mdldp
👉書評》一手拿筆、一手拿鋤頭的唐吉訶德:讀吳晟《種樹的詩人》https://pse.is/3mra97
👉專訪》保羅肉體有刺,詩人身體有傷——任明信與黃浩嘉(喵球)的午後時光 https://pse.is/3nrd7f
👉話題》我們已播種,有朝一日必會長成力量:印尼社會抗議詩人維吉.圖庫爾的不朽之詩 https://pse.is/3p83fq
👉母親節話題》媽媽是詩人 https://pse.is/3nhcj2
👉緬甸詩專題II》在一片冰原底下:17位不同世代緬甸詩人的故事 https://pse.is/3mlall
—————
●10月底前,每月定期贊助300元以上,即享有:
① 實用禮:「期間限定・粉紅鯨魚陪你讀L夾」乙份
② 體驗禮:秒殺閱讀跨界活動,享優先報名
③ OB小書探陪你,好書不漏接:每月定期寄送推薦成人書、童書電子信
●更多贊助資訊請見:https://lihi1.com/QrPU4
—————
◉Openbook閱讀誌,台灣最認真的非營利書評媒體
https://www.openbook.org.tw
覓 境 時光 在 UNLOCK ICELAND 島語覓密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夏日木屋 (冰島語:Sumarbústaðir) 就如同冰島夏季的代名詞,深深觸動著冰島人的靈魂。冰島的夏日木屋,是一個讓人放鬆,享受自然與寧靜,與所愛的人共度美好時光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就只是悠閒地待在夏日木屋裡,彈彈吉他、烹飪料理、燒烤美食以及追劇。除此之外,我們也喜歡漫步在小森林以及湖邊,呼吸森林的氣息,凝望平靜的湖面,靜靜地聆聽大自然的寂靜美聲,讓恬淡的木屋日常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轉。
除了待在木屋裡悠哉度日,我們也熱愛利用這段期間展開秘境探險的旅程。冰島東峽灣多的是人跡罕見的角落,各種適合放空的場域。層層疊疊的瀑布、蔥蔥鬱鬱的山林、壯闊絕美的峽谷,這裡滿足了旅人對放鬆的簡單渴望、以及沈醉在山海繚繞的浪漫。療癒系的夏日旅程,邀你一同細細品味。
┊時間軸 Time Stamps┊
00:00 片頭 Intro
00:31 木屋日常 Cottage Life
02:22 木屋外散步 Strolling around the Cottage Land
03:21 走訪 Mjóifjörður 峽灣 Mjóifjörður Exploration
05:58 Stuðlagil 峽谷探險 Stuðlagil Canyon
07:56 晚餐 Dinner at the Cottage
┊想更瞭解冰島嗎?┊
來 UNLOCK ICELAND 島語覓密的官網逛逛,或是買一本書細細閱讀哦!
官網 → https://unlock-iceland.com/
Facebook 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unlockiceland/
文字出版 《曬冰島 UNLOCK ICELAND》→ https://unlock-iceland.com/my-book/
┊影片資訊 Video Info┊
✦ 使用相機 Camera : Fujifilm XT3
✦ 鏡頭 Lens : 18-55mm / 55-200mm
✦ 空拍機 Drone : DJI Mini 2
✦ 編輯軟體 Editing Program : Abode Premiere Pro 2020
#冰島 #Iceland #冰島旅遊
覓 境 時光 在 狐狸牧場 foxran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家一共買了幾款呢?
歡迎訂閱我的其他頻道
狐狸牧場 赤狐:https://reurl.cc/Ra7R9
赤狐遊戲場:https://reurl.cc/dKE7D
相關社群:
FB:https://goo.gl/KXBHdP
IG:https://instagram.com/foxranch1216?igshid=401mhp3kwo68
業務合作:foxranch1216@gmail.com
-----------------------------------------------------------------------
如果還喜歡我的影片
歡迎訂閱,喜歡,分享。
未來會有更多的
遊戲介紹、遊戲影片、動畫介紹等。
加入大家一起遊玩:
https://discord.gg/nY5QQFS
贊助赤狐(加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4mpMSInbFxAIAGFk8e_JQ/join
進入後點加入
片尾圖作者:山米 Sammixyz
FB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ammixyz/
片尾音樂:
Journey by Declan DP Music https://soundcloud.com/declandp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zDVKg3riNGU
覓 境 時光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盧彥中極其享受拍攝紀錄片期間、四處與人談話交際、融入當地的鬧熱節奏,以及進入後製時期關在工作室獨自挑選素材、剪片的美妙孤靜──如此兩極的、跳躍式的生活模式,為盧彥中所珍愛。
而他回頭去望自身童年,赫然發覺他是深受土台客爺爺與日式知識份子外公的影響。前者總是帶幼齡的他到處拜拜,講各種鄉野奇譚、幻麗故事給他聽,也就養成了盧彥中理解世界的方法。外公的學養風範,則導致他對藝術家抱有興趣。
畢業後,盧彥中先後跟隨黃明川、劉建偉、陳芯宜等紀錄片名導,擔任助理工作,期間對諸多藝術、文學大師,包含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林麗珍、林惺嶽、陳芳明進行拍攝,但盧彥中總是無法被這些人深刻觸動,於是他開始轉而追尋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家,如其作品《瘋顛狂書道班》中的軻三、《南島盛艷之花》被攝對象柳依蘭。
在軻三的書道班裡,盧彥中看到他讓鄉里間,諸如角頭、屠夫、退休的人、一般家庭主婦,甚至是7歲的國小學生都能在那邊唸詩、寫書法,紮根於市井生活裡。盧彥中認為這才是他的理想藝術家。盧彥中企圖以自身的眼光、理解與追索,去更新藝術家的定義──藝術不必在廟堂,就在江湖中、日常裡可覓可得。
而出身於菜市場的柳依蘭,以自畫像聞名,等身大、高吊在展場中、以龐然的眼珠俯瞰、讓觀者無可遁逃的畫作,有的拿花,也有拿骷髏頭,或與先生綁在一起中間有鎖,乃至柳依蘭跟她先生同困魚池等等塑造。對盧彥中來說,那些巨大自畫像彷若佛殿中的唐卡。尤其橫跨五聯幅的〈一個藝術家的愛.慾〉,藝術家更是將自我擴展至最大,使得盧彥中對其好奇不止,同時想要探詢究竟自我為何物。
至於以著名廣播人吳樂天為主角的《就是這個聲音》,主要是盧彥中想要追憶童年時的味道。在他少年時,幾乎人人聽吳樂天、簡直是背景音樂。他一邊紀錄吳樂天傳奇事蹟,一邊也想要重現過往時光新鮮活辣、充滿動物性的感官世界。
近作《開水喇嘛》起因於與盧彥中形同家人的貓火化後有舍利子,唯在台灣佛教系統裡,畜生不可能成佛。於是他向著外境求解,一路到了圖博區域。起初他對幾萬喇嘛們成天在山上念經完全不解,並不認為只要誦念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好。但在上師只要多一個人出家、也許世上就少去一個壞人的言談裡,盧彥中領悟到自己祇是以有限的眼光在對待世界。面向堅信每個人生來都是佛的藏傳佛教,盧彥中也就深沉感應到自己的宇宙觀被打開。
小檔案
盧彥中,Adiong LU, 台灣嘉義人,1984年生。一生謹記阿嬤囑咐之「肯種不畏無田犁」。作品有《今天我明天誰》、《你家是個動物園》、《南島盛艷之花》、《在光中》、《就是這個聲音》、《塩埕區長》、《開水喇嘛》等。善藉私民野史、藝術者、喧鬧者之日常描繪,挖掘漫漫人世之精神共業。鬧中取靜。2017年以二瘋僧之名,成立寒山拾得有限公司。現為盧鉢之父。
創辦人/導演: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盧彥中 場地提供:寒山拾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