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週末看>假性親密,修復失衡的互動,走進真實關係
跟各位分享我最近很喜歡的一本書,叫做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搭配#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你可以看見在關係中的兩人,如何運用自己的生存姿態,在關係中吸引到另一個人這樣對她,並且維持了假性的親密關係,書中用了 一個用語叫做「招牌歌舞」(按:「招牌歌舞」意味著,當我們遇到壓力或焦慮時,最常出現的防衛性行為,這種行為是在無意識中,你就已經拋出來的生存方式,有些人需要被崇拜,喜歡在舞台上「被欣賞和喜歡」那他一定會吸引到一群/一位「忠實觀眾」,這位觀眾只能擔任崇拜型的觀眾腳色,假使有一天他變成挑剔型的觀眾,不斷批評台上的表演者,這位在台上需要被稱讚欣賞的表演者,就會感到羞愧,並且對對方施加壓力,對方得回到欣賞和崇拜的腳色,這齣劇才能繼續演下去!
.
這種防衛性的伴侶關係,常常是彼此默許出一個彼此都沒有壓力,舒適的腳色,然後拼命去演,這樣的親密關係,雙方各自挑選「表演者」-「觀眾」的組型,也因此,表演者永遠不能下舞台,要繼續有能力有梗的演出才行,不然就會感到挫折困頓和壓力爆棚;而觀眾,得一直安分的待在觀眾和關注的腳色,一旦他離開這個位置,他會感到在這段關係中"即將失去位置"的壓力,這樣的關係中,彼此得小心翼翼,否則處處都是地雷。
.
也因為關係中的僵化位置,導致彼此沒有其他的腳色可以去。因為其他腳色都不安全。而這些招牌歌舞的劇情安排,早在雙方小時候就已經種下種子,觀眾需要一個厲害的表演者,以維持他是「識貨的」人,藉以提升他的自尊心;表演者則是需要觀眾的鼓勵和關心,以便維持他在台上的渴望。在我們華人社會中有一種伴侶,叫做神格化伴侶,就是類似這種組合,神仙需要信徒讓他感到自己很有用,而信徒則是因為有神仙藉以得到庇佑,所以雙方更離不開彼此。這些招牌歌舞,其來有自。當我們小時候,為了避免父母有焦慮或衝突,常會投注某些腳色,以便減緩(拯救)父母的關係。
.
而這些「手法」通常都很有用,或者自己覺得有用。如果,我成為母親的心腹,是否能讓憂鬱症的母親好一點;如果,我多鼓勵和支持我的父親,是否能夠讓他厭世且自殘的狀況好些。
.
我們一輩子都在無意識中,投入父母的問題,希望成為父母的解藥。長大後到伴侶關係中,就更難有彼此回饋和接受對方各種面向的愛。愛被腳色和需求綑綁住,變成某種牢不可破的樣子,即便表面上,表演者和觀眾是無底的匹配。他們卻沒辦法有真實的親密(接納彼此的各種面向,對彼此走向更深的理解,度過關係中的各種難題)他們的解決辦法可能永遠只有一種。救火者永遠得救火,於是等他筋疲力竭、負擔不起的時候,只能選擇暴怒!
.
而期待獲救的人,永遠承擔不起關係中的責任感,需要另一半才能維持安全感。雙方都感到有用,卻也感到孤立!
.
我認為這本書籍,將伴侶中互動中更深一層的恐懼,說得很清楚。如果你搭配#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聚焦在生存模式的伴侶關係層次,你會發現,小心翼翼的關係易碎,雙方卻都走在這個玻璃冰磚上,且為彼此能夠存活感到驕傲。支撐彼此的冰塊,也變成雙方易碎的爆點。彼此糾纏且離不開~~
.
在大腦中對這樣關係的解讀,只能用「麻木」來抑制可能帶來的摧毀性的恐懼拋擲。於是,情緒失調這樣的現象,在假性親密關係中,變成隨時可能引發的爆點,引爆了,雙方都接不住,而迫於想趕快恢復安全的機制,只能繼續假性下去~~
很精采吧!如果你也有興趣,歡迎和我一起咀嚼這本書籍,發現如何在關係中情緒調節和自我調節,絕對是促進彼此關係「親密(可以自主卻滿足)而不是緊密(綁在一起還不安)的關鍵~
#心靈工坊
#博客來網路書店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5247?sloc=main
相關親子&伴侶&家庭書籍參考:
👉 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 https://reurl.cc/621aeM
👉 看不見的傷,更痛 https://reurl.cc/L38bZK
👉 從此,不再複製父母婚姻 https://reurl.cc/Qdy9Gp
同時也有29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知道你職場的招牌優勢嗎? 您的差異化在哪? 去餐廳要吃招牌菜,唱K要有招牌歌,而本集讀書會,透過兩組問題,無論您是不是管理職,對自己進行殘酷誠實地全面盤點,發掘找到自己的【招牌優點】,以及阻礙自己前進的最大障礙。 (請先準備紙筆) 1.身為主管者,可更認識自己的領導風格與方式,並進一步優化它。...
「親密關係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小瑜星座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閱讀文章-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經典好書《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 - 書籍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假性親密關係」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 ... 的評價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親密關係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親密關係書 在 親密關係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親密關係書 在 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
這本書名的副標題「通往靈魂之橋」真是下得萬分貼切,這不是一本教導如何讓兩性關係順利的教科書,而是帶領我們發覺親密關係越是充滿荊棘,反而越容易展露靈魂的本質。
如同作者說的,讓所有人際關係成為愛和自我認識的泉源,談的是愛你自己!
去年我是用耳朵聽完了整本書,最近從圖書館借來重新再用眼睛讀一遍,令我驚豔不已,覺得光是作者序已充滿智慧,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好書,身為翻譯的張德芬寫著「這是我少數讀過兩遍以上的書,我知道我還會再讀它」,我也深有同感,相信未來在人生不同時期翻開都會有不同的體悟。
但是,即使它在十五年後有再版過,目前市面上仍然已絕版買不到了,想看的人請光顧圖書館這個寶庫。
親密關係並不侷限在所謂的伴侶間,其實跟家人、孩子、朋友、同事都可能延伸出一種親密的關係,讓我們有機會從不同角度挖掘自己。
只不過通常伴侶是跟我們最緊密連結的一環,也是最容易挑起我們情緒的,因此也就最容易找到自己的傷處進而療癒自我。
作者序中這句話就直指核心,「一段關係的目的不是給予與接受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了解,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書中把親密關係分為四個階段:月暈現象、幻滅、內省、啟示。
所謂月暈現象,大概就是熱戀期覺得對方連放屁聞起來都比別人香的那個階段吧!
然而,這很可能都只是我們把眾多期待投射至對方身上,幻想著就是這個人能填補你內心的空缺。(當然,許多人不會有這份察覺,誤以為就是真愛降臨)
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而非表面上的愛。
孩童最主要的兩大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愛與被愛的需求,而在孩提時代我們得要依靠別人來滿足這些需求,若是沒有得到完全的滿足,就會把需求丟進內心的儲藏室中,讓它們被餵養的越來越巨大,於是在長大之後期望找到所謂的理想情人滿足這些需求。
在小時候碰到一個擋路的大石頭,因為個子嬌小力氣也小,搬不開而感到無能為力只能停留在原地;長大成人後面對同樣的石頭,我們仍只記得無法挪動的挫敗感,卻忘記增長的力氣早已可以移開石頭或是另找方式繞過去。
就如同孩童時代的那些需求,我們很容易自動化地依賴別人來滿足,而忘卻了早已有能力自給自足。
漸漸地關係會往幻滅的階段發展,當初伴侶吸引我們的優點全都變成看不順眼的缺點,因此就企圖用各種伎倆改造伴侶以趨近我們理想情人的標準,書中有詳細提到許多我們擅長使用的手段,個個都熟悉的令人會心一笑啊!
例如用受傷與冷漠的口氣說:「要是早點告訴我那天你要工作,我就不會因為想要陪著你而推掉朋友的聚會,不過不怪你,我知道你的工作真的很忙。」,試圖引發對方的愧疚,好讓對方不斷道歉證明他的愛。
又例如使用自古以來屢試不爽的名句:「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會......」以獲取自己的需要。
通常對伴侶發怒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藉以麻痺內心底層的傷痛,再者是讓對方有罪惡感,就能有效控制對方的行為。
而當我們不斷試圖操控伴侶時,就通往了地獄之路。
因為期望等於憤恨的前身,期望終究會轉變成憤恨。
當我們要求別人來愛我們,那就是否認我們心中有足夠的愛。覺得不愛被,必定會讓我們產生一些缺乏愛的信念,如此一來,不管伴侶提出多少證據來證明我們值得被愛,都是不夠的。
許多時候,當關係走到幻滅期,我們就會想要放棄,在心裡說服自己是人不對,下個會更好,殊不知再下次狀況不會改變,重複的困難仍持續存在。
直到我們願意走入內省階段,才會發現沒人會滿足我們的需求,沒人會讓我們快樂,更沒有該為我們受的傷負責,所有經歷的因和果都只存在我們心中。
伴侶狀態只是面鏡子,反映我們的內心世界。
透過內省檢視所有內在的想法和感覺,終極目標是能和自己內在事物和平相處,並用愛來面對它們。
也許你就會發現,你對待伴侶的方式,就是你對待自己的方式。
到了啟示階段,就會發現真正的自己。
我們學會了「允許」真實的自我,也就能允許伴侶忠實的呈現自己。
當過去會造成爭執的事件同樣發生時,我們會用「你晚回家的這個行為,讓我再度體驗到小時候父親不重視我的失落,所以我瞭解到自己曾經有多生氣和難過。」取代「你沒有準時回家,讓我很生氣。」
如此一來,我們便不把情緒的責任放在對方身上,而創造空間讓彼此有機會去共享曾經的傷痛。
只要能對自己的痛苦負責,不怪罪對方,表達自己的痛,讓它浮出檯面,就可以選擇愛自己。
讀完這本書,我意識到孩童時期內心最大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影響在何處了。
過去年代的重男輕女觀念,我可以說是深受其害啊!在我的印象裡,從小就要與弟弟競爭媽媽的愛,又或者該說曾經我以為自己是不被愛的。
在過去我受害者版本的故事中,我幫忙做家事是理所當然,弟弟做家事還有獎賞可領;我得要跟弟弟買一樣的鞋,不願意便是換來巴掌伺候,當然還有甚多族繁不及備載的事跡。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曾經去媽媽的辦公室,她的同事問了我:「你媽現在有對你比較好了沒?」我想媽媽的偏心應該是眾所皆知吧!
於是,在成長過程中我無意識地一直試圖當個乖孩子來證明自己比叛逆的弟弟值得被愛。
當得知前夫外遇那時,我不斷尋找各種證據以證明自己才是值得被愛的那個,萬分執著他對我的愛是否被分走了,如今回頭看才明白,原來那時是童年內在受傷的小孩再度浮出,以至於恐懼自己比較不被重視。
再深入看時,我察覺到那種害怕自己不受重視的恐懼,也在求學時期不斷在各種與同學的友誼中流竄,只不過當時都不曾真正面對過。
當我內在沒有為自己建立足夠的愛時,就只能藉由別人給的愛來填補空缺,也讓自己無法在各種關係中如實呈現自我。
陳述這些不是要責怪我媽,而是真實面對每一個曾經,那一切都是令我此刻願意好好愛自己的養分。(補一句:媽,我愛你喔!)
總之,強烈大推此書,只要你現在或曾經有親密關係,亦或是未來會有親密關係,都值得花時間讀一下!
————————————————
溫馨提醒: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按讚追蹤並設「搶先看」唷!
讓我有機會分享更多讓你看見🙏
#每個不完美都是養分
#親密關係
#書中自有黃金屋
親密關係書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16 星期四 絕對音樂】
「緣份,不是大鍋炒,有些料硬湊在一塊兒,嚐得到鮮,卻吃不出味;
雖然有聚,難免會散,可唯獨有心,緣起才能不滅,
不用去等對方,無須再挑日子,心裡念著了,就給上一段訊息吧…」
因為~~感情,一個人時叫「熱」,兩個人時,才變「溫暖」,
歡樂,一個人時「短暫」,兩個人時,才會「難忘」。…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網路線上收聽:www.kiss.com.tw點選 南投廣播FM99.7
或下載KISS RADIO專屬APP收聽哦!
*************************
《手足之間的隱性競爭…》
我是個從小不太會念書的小孩,像是命運的捉弄似,這樣的孩子,手足之間一定有個很會念書的人,那個人就是我的哥哥。他像是擁有小叮噹的記憶麵包似的,考試考滿分,輕鬆把獎狀帶回家當壁紙貼,他是爸、媽的榮耀,我像是個存在卻照不到亮光的孩子,渴求被注意。
我一直認為,活在優秀哥哥陰影下的我最辛苦,忌妒又羨慕哥哥拿走父母大部分的關愛,直到長大後,在一次聊天中,哥哥對我吐露身為長子的壓力,他從小背負著父母所有的期待,人生卡在「孝」與「順」兩字,失去自我意志。他羨慕從小功課差的我,永遠可以選擇自己的路,天生天養像個野孩子似的,活得奔放自在。
這次的聊天,化解了心結,原來在家庭中,誰都有自己的難處,而那個難處,是其他人看不見的,我們看見的,往往是我們深深想要,卻缺乏的部分,眼中只有羨慕,至於辛苦的那一面,總在焦點之外,變得模糊。
在家庭裡,我們都渴望被愛,也盼望能跟親人相處融洽,但越愛一個人時,往往有更多說不出口的話,說不出口的話像是一癱軟土,慢慢變成怨念的硬塊。
不論是血親還是姻親,能夠相聚都是因為緣分,也因為愛,荒唐的是,造成離別的主因,可能也是因為愛,為什麼那些牽引彼此靠近的愛,後來會消失呢?價值觀的衝突與期待的落空,可能是主要的導火線。在「你是我的傷口和自尊」書中,透過書信,讓你看到雙方的視角與衝突點:
當擅長「規劃未來」的太太遇到「活在當下型」的先生,光是何時該享樂、錢花在哪,就可以讓家庭烽火連天。
當明星校畢業在知名大企業工作的父母,生出念不好書的孩子,爸媽的焦慮就可以讓孩子的童年失去色彩。
當期待甜蜜兩人世界的太太,遇到無法獨立生活的婆婆,雙方都試圖討好過對方,最終卻落的怨懟與憎恨,而卡在中間的丈夫,往往也萬般痛苦。
在這本書中,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故事,不論是被逼婚的女兒、活在優秀姊姊陰影下的妹妹、沮喪面對與丈夫溝通不良的太太,每一個角色都如此不容易,裡面的情境,可能是你身處的現狀,或者曾經走過的艱難。
對於自己的痛苦,你一定能精準詮釋與表達,但那個造成你痛苦的人,不論是父母、老公、婆婆,他們難道是以逼死你為樂?樂見你如此悲慘生活嗎?
他們為什麼這樣對你?
他們的難處與出發點又是什麼呢?
那些妳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在書中,透過一封封自白信,會讓你如同站在神的視角,俯視眾生的悲苦,看到你討厭的那個角色(人),他也曾經對你好過、退讓過,但你對那些善意毫無察覺,因為那個過不去的點,已經吸引了你全部的注視。
如果你跟他交換立場與身分,也許你也會做出那些令自己痛苦的事情喔,別覺得不可能,俗話說「換了位子,換了腦袋」,在家庭關係中,也是如此啊!所以才會有個說法是,「受過虐待的媳婦,後來往往也成為嚴厲的婆婆」,身為媳婦時不以為然的事情,等辛苦熬成婆婆後,是否也能寬待兒子的太太呢?
在這世界上,令人深痛惡絕的大壞人不多,如果遇上了,恨起來也痛痛快快,但令人為難的,往往是對方的身分是我們的家人,而且是好人,他們不是全然的壞,只是在某些地方,非常礙眼,那礙眼的部分,隨著我們的注視,如水中的漣漪,不斷在心湖中放大、放大,直到無邊無際,吃掉所有包容的可能。
人人都有苦水想要吐,如何在吐露心聲時,讓在家庭中,我們最親、最愛的人不會受傷,甚至理解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想要且該追求的的境界。在書裡提供的解決之道或是表達方式,很值得學習,學到了你會受惠一輩子,像是:
不要否定別人的選擇(不論是事情或者是對象),當你在否定他的選擇時,你也在否定他這個人。
一旦對方說出自己為什麼生氣時,你要能溫暖地回應:「你一定很難過吧」,用同理心讓對話繼續開展,不讓對方活在恐懼坦露自己情緒的壓力裡。
造成人生不幸的理由之一,往往來自與他人的比較,一項又一項的比較,會抹煞親密關係。
書中有一個很棒的觀念,顛覆台灣傳統的價值觀,作者認為不要在家庭中拼命追求犧牲,一個犧牲自己幸福,養大小孩的寡母,小孩身上的壓力會非常沉重。對東方人來說,寡母的付出令人尊敬,對西方來說,卻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所有的犧牲,總藏著許多怨懟,請把你自己的快樂放在人生序位的最前面,這不是自私,而是讓你的孩子學到你追求快樂的態度,而不是讓他學會唯有犧牲,才會得到尊重的價值觀。
也許,我們都曾經在家庭中受過傷,那個傷的原點是愛,撕裂點是「渴求卻未得」,如何讓傷口癒合,讓關係更好,絕對不是透過指責,而是更多的同理心。
家庭的幸福不在外在條件,而是尊重包容與溝通,當家人在一起時,感到愉快、自在,這樣的家庭氣氛是最美、也最奢華的裝潢,值得我們去努力,去修正、去學習。
作者:黃大米
(文章來源: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286075…)
***************************
親密關係書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知道你職場的招牌優勢嗎? 您的差異化在哪? 去餐廳要吃招牌菜,唱K要有招牌歌,而本集讀書會,透過兩組問題,無論您是不是管理職,對自己進行殘酷誠實地全面盤點,發掘找到自己的【招牌優點】,以及阻礙自己前進的最大障礙。 (請先準備紙筆)
1.身為主管者,可更認識自己的領導風格與方式,並進一步優化它。
2.本集語速可調1.5X收聽。
3.未來幾集將是一系列由作者Julie一步步幫助我們,如何完全了解自己的優劣勢,在職場更找到自己的位置與機會。且在求職履歷上也能立刻加分!
★本集重點
::你是否曾想過你是什麼樣的主管? 了解你會如何領導的第一步?
::我們的優缺點,個性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領導方式。
::世界頂級的領導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包括外向、內向...等
::每個人都非常獨特,都有不同的招牌優勢,也因為每個人擅長的特質都不同,我不能用自己的觀點來評價或批評別人。
★ 優惠方案:
1.工作必備【向上管理情境溝通術】線上課程聽友優惠中
2.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以上詳見 MixerBox報名 bit.ly/3xFWX4M
★ 本集分點章節:
(00:01:06)本集我能學到什麼
(00:03:25)讀書會開始CH5.對自己殘酷的誠實
(00:06:03)請拿紙筆列出自己的正面回饋跟負面回饋
(00:06:41)第一部分正面回饋找特質優勢 作答
(00:09:23)第二部分負面回饋找出弱點/地雷 作答
(00:14:50)本集結尾& 推廣15秒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導讀書籍:《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暫譯:優秀管理者的後天養成之路) 亞馬遜去年最佳商業書第一名、華爾街日報暢銷書。原文書 9折購 https://lihi1.cc/dnwIH
作者:Facebook 產品設計副總 Julie Zhuo 的十年管理心法。
★ 本集補充資料
:: 正面與負面人格特質形容詞,若關係人答不上來,給他們參考正面的。
:: 職場人格特質形容詞圖表 參考2
《第一部份問答》:
1.請問最了解和最喜歡我的人(家人、重要的其他人、親密的朋友)會如何用三個詞來形容我?
Julie的回答:有思想、有熱情、有動力
2.我自己最引以為豪的三個個人特質是什麼?
Julie的答案:好奇、反思、樂觀
3.當我回顧我做過的成功的事情時,哪些我的個人特質在這些成功事上 值得稱讚
Julie的答案:遠見、決心、謙遜
4.我從主管或同事那,收到的前三項最常見的正面反饋是什麼?
Julie的答案:有原則、快速學習者、長期思考者
收斂歸納:Julie的招牌優勢為 夢想遠大、學習速度快、保持樂觀。
《第二部份問答》:
1.我的內在批評者每次都批評我什麼?
Julie的回答:過度分心,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沒表達我的想法
2.如果上帝要給我三個禮物,是我現在不具備的職場能力,那會是什麼?
Julie的答案是:無盡的信心,清晰的思想,難以置信的說服力。
3.在職場中會讓你地雷爆炸的三件事是什麼?
Julie的回答:不公正感,認為別人認為我無能,自負膨脹的人
4.關於如何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我的主管或同事,最常提出的前三項反饋是什麼?
Julie的回答:更直接,承擔更多風險,簡單地解釋事情。
收斂歸納:阻礙Julie前進的最大障礙是自我懷疑、容易複雜化 以及不夠清晰和直接。
★過往集數關聯
:: 蓋洛普優勢測驗介紹請聽 Ep.20下, 22, 24集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Apple|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ixerBox (MB3)|Himalaya|CastBox |好好聽FM...(共32台)
新增播放平台:iBroad, MyMusic Podcast, easychatball溜溜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免費追蹤(按最右上角)
:: 如果您喜歡,請贊助鼓勵我們繼續製作節目💰 https://lihi1.cc/s1mES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嗎?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節目私訊區:https://lihi1.cc/tZCUD
@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或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 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2分鐘說明影片 lihi1.com/p6101 :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職涯更勝利
黃金職人領導力|VIP職人超越力|伯爵經理人通行證|專屬1對1職場問題線上諮詢|職涯成長新星
📚 一對一線上諮詢六大主題:
1. 好履歷健檢|2. 團隊管理類
3. 向上管理類|4. 抗壓管理類
5. 溝通技巧類|6. podcast新手入門諮詢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TaSWACR07A/hqdefault.jpg)
親密關係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3rBmlpWXEk/hqdefault.jpg)
親密關係書 在 小瑜星座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小瑜星座】月亮星座|月亮天蠍的陰陽愛神|為愛生為愛亡
月亮天蠍就像是格雷,明明慾望超強但會壓抑自己,通常來自月天蠍有一個常常會怪罪爸爸的母親(但其實爸爸沒什麼錯)母親有種情感沒被滿足,可能常常會在月
天蠍面前講爸爸的不是。所以月天蠍真的很難好好談戀愛,一個常常走鋼索的人你要他怎麼回地面,但偏偏,月天蠍又是最渴望親密關係的人(滿足小時候媽媽未給予的柔情)。
所以怎麼說呢?下次再說吧,跟月天蠍還有很多事沒說呢。
月亮天蠍,你想跟誰道歉呢?
🎆召喚宇宙知己🌞與你對話的星座寶貝
👉問卷募集中:www.surveycake.com/s/7OleN
Go with《今日宜小聊日曆》脫單暴富顏值都升級
喜歡這支影片,請記得【留言✍️】+【按讚👍】+【分享📤】+【訂閱🔖】+【開啟小鈴鐺🔔】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
|頻道專區|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Joannaccccc
➡IG粉專: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09...
➡Podcast播客:https://joannaccccc.firstory.io/
➡TikTok抖音:https://www.tiktok.com/@joanna0730914...
➡大戶人家|心靈療癒交流平台:https://www.dahupeople.com/
➡愛無能負能量生活指引卡:https://pse.is/3bzl4e
|合作邀約| ➡歡迎各式各樣創意需求:jojoislovely@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WOaXLtw8P4/hqdefault.jpg)
親密關係書 在 經典好書《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 - 書籍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你看過必讀的經典好書《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嗎?張德芬翻譯且說是她少數會讀兩次以上的書,而我也閱讀超過三次了,每次都有新的體悟。 ... <看更多>
親密關係書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假性親密關係」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 ... 的推薦與評價
「假性親密關係」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術語,但這個詞卻相當生動地描繪了一種常見的情景:兩人看似親密地長期相處,卻有很多雙方小心迴避的禁區。 觸發的原因之一, ... ... <看更多>
親密關係書 在 閱讀文章-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在marrige版看到網友分享的新書《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
這是實例分享,對照這類談關係、兩性、婚姻類的書籍,
好奇就去書店翻翻看。
看到書前幾頁說明:「這不是在談論婚姻在生命中之不可或缺」
「不是一本讓你的親密關係變得更好的公式書或技巧書」
就買下來了(笑)
平常蠻看不慣大多數的兩性、婚姻書,都只談表面問題,或是教你「招數」、「技巧」
這本書相較起來好像比較偏心靈,但作者蠻幽默的,用生活化的文字,
也會談自身的婚姻經驗,讀起來很輕鬆、親切。
也因作者是心理諮商師的背景,書中有許多案例分享。
作者把親密關係分成幾個階段:初遇→月暈現象→幻滅→內省→啟示
再解釋每個階段的狀態、問題、解決的方向。
裡面提到的方法,我認為很實用,作者很有條理的分析要如何有效溝通、
提點許多有用的觀念,例如:「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百分之百的負責」
(大多時候,我們感到憤怒、傷心,並不一定只是因為表面的問題,
也不一定是伴侶的錯)
讀完了,覺得這是難得的一本簡單、真誠又實用的書,可能十年後再讀都還有助益
畢竟像作者說的,有些大人面對關係時,吵架的模式就像三歲小孩一樣(笑)
推薦給大家!
另外也轉錄這位網友的文章給大家看看~
※ [本文轉錄自 marriage 看板 #1IyGpFX2 ]
作者: missyuuko (幸子) 看板: marriage
標題: [閒聊] 生孩子的討論,溝通障礙看見曙光~~
時間: Tue Feb 4 23:52:44 2014
新年快樂!這篇分享文很長,希望大家有耐心看完 :)
沒有為誰打廣告的意思,純粹是分享~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覺得難得有一本講兩性、親密關係的書,講得那麼實在、實用,想分
享給大家,我覺得這本書確實幫助了我和老公之間的感情,也讓我們用比較理性、不傷害
對方的方式討論事情(最大的就是生不生小孩啦)。
我是非常,該怎麼說呢……,測過生命靈數,它說我是那種「為愛而生」的那型人,雖然
這樣說好像太煽情了,但我想我確實是,每一次戀愛,我都以對方將是我這輩子的「最後
一個戀人」為信念交往,老公是我第二任男友,那時我就知道「就是他了」,且和他一起
的幾年,他陪我走過喪父之痛、陪我重建信心面對工作。不過,這樣的肯定,在結婚之後
,被很多問題煩擾,而不時有些懷疑。感情不管多深,架還是會吵。
我和老公結婚才三年,我們大學時期認識,在一起到現在六年,跟許多人比起來,相戀的
時間不算長,連七年之癢都還談不上。我們的婚姻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小問題蠻多的,可
能是我們的自尊心都很強,常常受不了對方的一些小習慣(例如他常把乾溼分離的浴室弄
得全溼…),就會有些小口角(雖然最後總是有一方先道歉,就和好了。)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生孩子。我想要小孩,他不想。我們的經濟能力不算富裕,但也小
有存款還過得去,我二十八歲,基本上還是會希望在三十歲前懷孕,因為我很瘦、骨盆窄
,以身體狀況來說,晚生不是很好。
但老公一直以來都表示,小孩可愛歸可愛,他僅止於覺得可愛,不認為需要擁有小孩,未
來也有計畫出國念書,生孩子不是他人生規畫。
每次一討論,我們雖不致於大吵,但心裡也不好受,問題一直懸在那裡……,這是個大問
題啊,但我們的意見是那麼的不一致,我很害怕,我知道時間不等人的,如果不好好討論
出個結果、共識,幾年後,等我過了適合生育的年齡,想要也要不到!而且,無論是聽取
多方意見、看版上關於生孩子的討論,再跟老公討論,也討論不出個結果,我們討論到這
個問題時,都會很強勢,情緒反應很大,我並不想逼他就範(這種事能逼嗎,也不想故意
不小心懷孕,我希望如果要有孩子,他是被我們滿心期待的創造出來的)。只要想到這個
問題,就很難受,我不禁會想自己是不是選錯老公?這是一生的事啊。但又怎麼可能為了
這個點,離婚再去愛別人,他在我心裡的位置之重要,誰也不能取代。
最近在誠品翻到一本新上市的書,《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被它的文字打動,我才
花三天就讀完這本書,這本書特別的是,不像其它兩性的書,只講表面的情況,書中講的
觀念很好,是比較心靈層面,但也有實用的溝通方法,看完後,我好像比較知道要怎麼做
比較好。
書裡面是把兩性關係(書是寫「親密關係」)分成五個階段,中間的階段是幻滅、內省,
這兩個階段衝突很多、也非常需要學習和另一半溝通。書裡講了幾個很重要的觀念,我寫下
一小部分給大家(並不照書中的條列,我就寫下我覺得對我有幫助的):
1.親密關係最珍貴之處,在於讓我們有機會面對和療癒舊傷
2.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感覺負責(所以沒有人能讓你不快樂,也沒有人能讓你快樂,這
都是自己能選擇的)
3.把生命中重要的人拒於千里之外,會讓我們對每個人都保持距離。
4.你情願自己是「對的」,還是「快樂的」?
大致上,這本書是在說,親密關係中所有的衝突,都能讓彼此更靠近彼此,也讓自己更瞭
解自己。每一件衝突,都是內心世界的掙扎或逃避,可能是過去的傷痛、陰影造成的,每
一個決定和想法,都和自己的生命歷程或童年有關。和另一半可以藉此機會,更瞭解自己
和對方。
關於生孩子的問題,我仍不完全確定怎麼做,但讀了這本書,我確定愛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只要學習和老公深入的溝通,重要的不是最後的選擇,而是我們兩個人,牽著手,一起
面對生命的決定。
昨晚我告訴老公,關於生不生孩子的討論,已經n次了,我們也列出了許多現實條件,但
根本不是條件好不好、適不適合的問題,而是更內心的問題,我告訴他不管幾年之後,我
們有沒有孩子,我仍會是愛著他的那個我,但目前我還是非常希望有孩子,請他聽聽看,
因為我是那麼的希望可以教育出一個充滿能量、健康的孩子,老公、我和一個小孩,對我
來說,好像更完整…
他給了我的回應,不再是拿一大堆藉口,搬出人生規畫(我們的規畫也討論n次了)他說
他是害怕的,但他說不清是什麼問題,只是覺得,沒有信心,尤其這個社會讓他感到失望
,他沒有信心教育好一個小孩。
我很驚訝能進一步的和他討論,能讓我們聽聽對方的感覺、內心深處的想法。(不像之前
鬼打牆,面對這件事像兩個世界的人在對話啦)
書裡是說,很多時候,都跟童年、家庭有關,書裡用很多心理學的角度講,但又不會很難
讀。
總之,分享給大家!(真的覺得書有開導到我,讓我進一步和另一半溝通更深沉的心)
而這個生不生孩子的問題,我想我至少還有兩年可以跟他慢慢溝通。
附上書籍簡介 (可以看作者前言,我認為道出了「愛的真諦」,呵呵,我完全被這書打動)
https://ppt.cc/kvgf
※ 編輯: tabo39 來自: 124.219.65.145 (02/12 11: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