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跑講座,最常跟學生分享的故事,就是我某一段的生命經驗是很不快樂的,但是,我要讓這個不快樂影響我生命的程度到哪裡,是我可以決定的事情。
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人生主導權」
請試著回答:「一個人的樣子,是由原生家庭來決定?還是成長環境來教導呢?」
親親摸寧早上八點鐘,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我們來聊聊主導權。有些人選擇讓這個大環境主導他的人生,所以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順勢而為;有些人選擇讓自己握有主導權,於是他試著不斷練功直到握有主導權的那一天。
想做這主題,是源自於我讀了朋友Wendy的文字,她在咖啡店工作,紀錄了這樣的觀察:
—————————————
#你的背包
上個月店裡辦品嚐會,一位爸爸在結束之後和我聊天,說他來品嚐會是女兒帶他們來的,女兒很喜歡咖啡,也在連鎖咖啡店工作,可是爸爸覺得咖啡店的工作很累、也不穩定,他不知道該不該支持女兒?
/
這個爸爸自己也喝多年的茶和咖啡,全家出遊也常常去山上喝茶、跑咖啡店(邊說邊拿著手機裡的照片跟我分享),只是講到工作,每個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可以按著自己的期待,這個爸爸有很多的矛盾,他帶著兒女們認識咖啡的美好,但卻不想讓女兒在咖啡店工作?
/
工作上,很多人背著家庭的課題拼命的生活著,有的人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做著自己不喜歡工作,然後怨天尤人。有的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成長環境侷限了格局,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個人的樣子,是由原生家庭來決定?還是成長環境來教導呢?
/
人生的主導權該是誰決定?大部人都會直覺想到自己的父母,這確實這會影響我們很多,但是當我們開始自我察覺時候,你就是自己的主人。請不要逃避那些不舒服的問題,但也不要執著的去想如何解決,至少我們願意正視自己了,父母也並不是萬能的。
/
我想說的是,工作有爸爸媽媽的支持及陪伴,那真的是恭喜你,請好好珍惜。反之,把工作不開心的原因,怪罪給家裡的環境不好、爸爸媽媽不認同你,那你永遠都不會長大。同樣要背著一個沉甸甸的背包,裡面要裝石頭還是書本,選擇在你自己。
—————————————
對阿啾來說,人活在世上,一定會有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種狀態,可是如果要脫離身不由己的迷惘,那麼,試著不再把嘟嘴嚷嚷成習慣,比起怪罪,拿怪罪的時間去解決問題,又或者是,拿怪罪的時間跟在乎的人說我愛你一百次,還比較實在。
親親人子格局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什麼是老闆?
我一個朋友,他的工作是總經理特助,他曾經計算一個讓我訝異的數據給我聽︰兩天颱風假,公司40個人沒上班,薪水要照發,辦公室租金與勞健保要照付,兩天的收入要中斷,甚至可能會有天災損失例如淹水。
因為有人薪水高,有人薪水低,算一個人一天薪水平均1200元好了,40人 x 1200元x 2天 =大約10萬。
辦公室租金與營運裝潢攤提一個月預算60萬,兩天相當於4萬租金成本,先不去計算公司收入中斷兩天以及後續影響,聽到電視播報颱風假的當下,老闆心中所連結的含意是什麼?
算最低營業機會成本不含災害損失,至少20萬新台幣憑空蒸發,如今的不景氣,20萬要多久才回本呢??
我另一個朋友,他是個中階主管,有一天老闆心血來潮,陪著他的部門員工一起趕一個活動網頁,老闆一直對著一些無關痛癢的小細節,一改再改,把整個部門搞到三更半夜。
一般人一定會想,老闆需要管這些嗎?
把廣告網頁的字弄大一點,弄小一點,左移一點、右移一點,真的能讓商品賣更好嗎?
沒意外的話肯定是不會。
『你會不會覺得很煩,會不會忍無可忍?』我問這個中階主管。
『不會阿,當我是個執行工具時,我不會想這些,就好像 #一隻筆不會去管主人要塗改幾次。』
『這樣你不是變成一個不會思考的機器人嗎?』我繼續問。
『別擔心,如果那個當下, #老闆需要我是個思考工具時我就會開始思考了。』
哇勒,如果我將來開公司,鐵定挖角他,這個員工真是太棒了。
其實有時候老闆一直改來改去,可能只是一種【初戀約會情結】,就好像你等一下跟初戀情人第一次約會,你會很在意一些很可笑的細節,衣服怎麼穿都不滿意,頭髮怎麼梳都不好看,對著鏡子練習笑,怎麼笑都覺得怪。
老闆一直很緊張,一直想要出主意,可能只是來自於太重視、不希望它出任何差錯,即使他自己也意識到介入的方式很蠢,他還是會忍不住介入。
當了老闆就一定會變這樣嗎?
首先,需要你問問自己…
你嘗過背負家人的期望、親戚的支持、朋友的祝福,那種無法讓任何人失望的滋味嗎?
你試過扛著貸款的壓力、員工的生計、股東的要求,那種無法讓自己休息的滋味嗎?
你曾經發不出隔天的薪水,把自己的家當都拿去當,把房子拿去賣,把老媽的養老金借來用,把現金卡20%循環利息的錢借出來用,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員工準時下班還要對著他微笑說『辛苦了』的滋味嗎?如果你沒嘗過這種滋味,不明白是應該的。
在台灣身為資方就是原罪,有賺錢會被批評是慣老闆,沒賺錢就是不會經營的敗家子,老闆的靈魂已經賣給撒旦了,當他成為老闆的那一天,他就註定無法成為你眼中的好人。
沒有一個人會想當壞人,只是老闆他沒得選擇。
如果將來的某一天,你不幸當了老闆,相信我,你將會被當老闆之後機車的自己嚇到。
正面的人,就算10%的低成功率也要努力;負面的人,想著90%的失敗率先想藉口。
勇敢的老闆,有10%的成功率就會去試試看。
請思考一下,『90%的失敗率』,代表著多少白工?
誰來做?難道只是老闆自己做嗎?
謹慎的老闆,就算有90%的成功率還是會做沙盤推演,避免陰溝裡翻船。
請思考一下,這化解這些『遲疑』,要多做多少評估?
誰來估?難道只是老闆一個人估嗎?
是的,我們本來就是公司的資產與工具。
公司支付薪資買了我們的時間與技能解決公司的問題,創造應有的產能
他不告訴你理由、他讓你參與白工、他要求你、他分配工作給你,這是天經地義的,因為你還在公司裡,有支領薪資。
如果老闆處處為你著想,是你的福氣,不過那不是本來就該有的,就像小7的收銀正妹,幫你把購物袋提到門口交給你,跟你親親抱抱,90度鞠躬後謝謝光臨一樣,是多的。
但是,你確定你值得這樣被對待嗎?? 老闆要冒好大的風險的,知道嗎?
因為, #對差勁的員工善良就是對優秀的員工殘忍,必要時必須的殘忍是為了團隊能生存
並且…如果你是優秀的員工,應該是你為公司著想,而不是老闆為你著想。
而你真正的大老闆其實是以下四位才對:
【增加利潤】提高利潤的構想、業績提升的方案、常想有什麼正當收入是可以多賺的?
【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構想、節省開銷的方案、常想有什麼不需要的錢是可以少花的?
【增加效率】工作流程簡化的構想、如何將工作同步進行、常想是否還有更聰明的做法?
【減少錯誤】熟練份內的工作,勇敢面對問題、常想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下一次錯誤?
在這四位大老闆面前,你老闆都要乖乖聽你的,就算你跟老闆大小聲,他都會乖乖的(要記得留一點面子給老闆)。
因為你平常都是一直『面對』老闆,你一直站在老闆的『對面』,所以你會覺得一直在抗爭,如果你跟了以上四位大老闆,你就已經站在老闆的『旁邊』,你身上的磁場與思緒將會不同,你不同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你不同於只在意自己福利的人,你身上的味道是一種併肩作戰的味道,老闆將會看你越看越順眼,而加薪只是看順眼後的副作用。
就算你的老闆不是很優秀,你跟著他也不該毫無所獲,因為剛才那四位大老闆該一直放在心中,你如果常找他們聊,他們將會讓你很清楚你現在的老闆不好在哪裡,你將會練習一件大部份人沒想過卻很重要的事,就是…如果我是老闆,我該怎麼做?
魚幫水,水幫魚! 方有更高的格局與福利。
夾縫中求生存必然是不景氣中的常態!
親親人子格局 在 Chun偶包媽咪勁量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安安的勝負欲part2
前陣子提到安安有較強的勝負欲,也容易輸了就生氣(四到六歳孩子是常見的問題),我自己做了些功課,接續把這篇完成,分享給也需要的爸媽媽們。
⬇️⬇️⬇️
五到六歲的安安正處於對規則性遊戲感興趣的年齡,如桌遊棋類等,這種遊戲最容易有勝負的問題。面對勝負慾太強的孩子,我是喜憂參半。孩子會願意為贏做努力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失去享受遊戲樂趣會是件損失,若沒好好學習輸將會是災難。
我很喜歡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 不怕輸的孩子,才有機會贏」,真正的贏家是要能笑到最後的人,而不是遭遇挫折就憤恨不平、自暴自棄,因為人生當中不可能時時都能贏,學會不怕輸更有啟發的意義,好好利用輸的經驗:在輸的時候怎麼調整自己情緒、如何站起來、怎麼再出發,一再鍛鍊我們的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AQ)。
🈯️有專家提出「100%的成功=20%的IQ+80%的EQ和AQ」,這句話我相當的認同。
這是安安和我的新課題,在我閱讀資訊後做些整理,歸納出三個自己可以協助孩子的方法:
1.父母的身教引導「享受過程」
不管是學習或是遊戲、競賽,能夠享受過程是很棒的事。記得有次老大妡妡在準備某一項考試,嘴裡囔囔著:如果沒有…我的努力就白費了,我意識到孩子太看重結果(分數),自孩子上小學後,我一再跟孩子提醒,比起結果我更看重過程。當孩子努力後得到好的分數,我通常是口頭一句讚美分數,但更多回饋她我看到的她在過程的努力。試想如果父母言行不一致,看到高分就欣喜,低分就冷淡(甚至責罵),沒有對過程的努力給予觀察和肯定,怎麼在孩子輸的時候,告訴孩子要享受過程呢?
2.書籍引導「同理輸贏的感受」
輸不起的孩子通常在輸的時候,會放大自己的感受,而無法同理贏的人的感受,所以在當下為輸了耍賴發脾氣時,會把對手弄得很尷尬。近日陪安安看「我輸了我贏了」(親子天下出版)這本繪本,透過描述兩位主人翁輸家與贏家的心情,讓孩子學習同理成功和失敗的心情,當孩子下次遇到的時候,可以學習不再放大自己的情緒,能考慮他人的感受,除了勝不驕敗不餒之外,能誠心地安慰落敗者和恭喜勝利者,慢慢培養孩子的風度和格局。
3.淡化輸的感覺
看過許奶爸「練習不怕輸,就是讓輸變好玩」這篇文章,我認真地回想一下,似乎在過去的遊戲當中,我們都只記得幫贏的人拍拍手,但對輸的人就安慰說:沒關係。我覺得這句話本身就不太具有同理心(呵呵!),孩子當下並不會覺得好玩有趣或被安慰到。你會發現當大人越說沒關係,孩子越急越氣哭得更大聲。當我看完這篇文章後,開始想如何讓輸變得好玩,這對父母來說是需要練習的,比如遊戲中幫輸家抱抱或親親、擊掌加油、愛的充電這些非物質的互動鼓勵,可以變成一個約定好的儀式,讓孩子習慣甚至也會期待樂在其中,這些出頭可以淡化輸的感覺,讓孩子即便遊戲過程中輸了,也能保持對遊戲的樂趣。
#親子教育
全文👉🏻 https://chunbaby62.com/ed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