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到無法好好思考時
-
可以用「比較」覺察自我
▶︎ 生活的秩序似乎亂了套
「平常的自己根本不會犯這種錯。」
「覺得自己最近有點混亂,但也不致於憂鬱......。」
每天起床,整裝待發,執行手上的 To do list ,即使沒有出門,整天還是忙碌到失神,可能吧,隨便的幾個小故事,隨便的幾首 80 年代歌曲,就讓人很懷念單純又質樸的過去。
是什麼原因,生活的秩序似乎亂了套,像是脖子上被綁了條繩子,不知不覺的被拉到了這裡,卻不太清楚,這裡到底是哪裡?
▶︎ 是太累了,還是迷失了?
說累,也沒有到虛脫的程度,這幾天睡得沒有很好,但平時的工作仍然正常的運作著,但不知道怎麼的,就是覺得怪怪的。
想要調整一下自己,問了身邊很多人的建議,事情還是在原地踏步。方法,都找過了,也都嘗試過了,卻始終還是止不住內心的慌亂。
▶︎ 自我覺察的常見雜訊
在許多時候,我們會透過寫日記來覺察自己,過程中為自己的健康、心情、生活品質打分數 (絕對性判斷),是很常見的覺察方式,然而,「打分數」的選項如果累積多了,就可能產生雜訊。
像是這個月關於「心情」的五分,和上個月關於「心情」的五分,會是同樣的五分嗎?不同狀態與時空下的自己,所掌有的認知,會是一致的嗎?
▶︎ 為自己內建日常覺察習慣
為了避免經過「打分數」產生的見解落差,探討人類決策黑洞的《雜訊》認為,用「比較」去衡量一件事情 (相對性判斷) ,會是更直觀的方式。比較能避免我們在決策時只考慮單一因素,而是將事件全面性的放置在一起,完整衡量。
舉例來說,對「心情」打分數,可以換成「這個月發生了哪些好事?」,將所有好事列出來,運用「比較」相互排序,像是「今天的夕陽很美」與「下午的甜點真好吃」兩件事情,如果在當天就相互比較並記錄下來,就能覺察自己對於心情的精準感受。
▶︎ 絕對性與相對性的判斷
然而,這樣做就能完全的避免掉決策時產生的雜訊嗎?想當然爾是不可能的,但透過決策視角的轉換,就像為自己添加新的探測雷達一樣,從不同的面向去切割一件事情。
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也可以透過「比較」的概念,去深刻體驗生活的每個當下,整理這些片刻後相互比較,一點一點的找出自己喜歡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更了解自己究竟想成為怎樣的人。
▶︎ 改變對思考的所有認知
心理學中,一致性的認知落差導致的結果偏誤,我們稱為認知偏誤,而《雜訊》針對的是在決策過程中會導致錯誤認知的訊息。
這本《雜訊》是行為心理學之父康納曼繼《快思慢想》後的重大著作,透過多個案例的剖析,讓每個選擇,都變得更加純粹。
📍書籍資訊
書名:《雜訊》
作者:丹尼爾・康納曼、奧利維・席波尼、凱斯・桑斯汀
出版社:天下文化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rgYnEx
▶︎ 閱讀心得分享
在閱讀此書時,因為沒有數據的相關背景,對於「基本率」、「結構化」等專業術語,會覺得此書是否因為醞釀了十年才如此艱深?但繼續閱讀下去,其實專有名詞旁都會有說明文字的補充,以及日常生活的案例剖析,讓同樣的概念,可以化用多個領域。
對於「比較」的概念,還有同樣的事情,他的「痛苦」與我的「痛苦」不會相當,他的「好」與我的「好」也有所不同,然而沒有認知到這些狀況,就可能產生雜訊而互相干擾,過往接觸的多是「認知偏誤」,也就是總體而言的認知結果誤差,但「雜訊」的概念,大大的開了我的眼界。
👉 追蹤 @psycho._.tw,每周日準時遞上暖暖心理文
✨簡單用心理學,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
———————————————————————
#心理學 #心理 #認知偏誤 #雜訊 #天下文化 #cognitivebias #noise #thought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024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
覺察丹尼爾 在 我是老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在碰到當某個人的言行讓你不舒服(感到困擾、不快、受傷)時,你會給他真實且直接的回饋嗎?在這裡指的不是「槓回去」,而是讓對方知道你的感受,以及希望改善之後彼此溝通方式的意圖。但常常我們不會這麼做,因為我們會擔心我們的回饋會不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或讓彼此的關係變僵了。
《史丹佛人際動力學》書中告訴我們,選擇忽略、忍受而不給予對方回饋,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因為負面的感受有可能累積,以及對方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而重複做出相同的行為,都只會讓問題在之後持續發生。那麼,該怎麼做呢?
1. 不要正當化自己的沈默:
《史丹佛人際動力學》首先建議你,要先察覺自己是否已經用以下方式「正當化」自己的沈默:
“我不該感覺到OOOO這樣的情緒“—感受通常不會是「錯的」,有可能出錯的是你表達感受的方式
“因為他遇到OOOO,所以我該體諒/忍受他“—不論你是否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但並不影響你感受的正當性。
“我確定這種感受會消失的,之後我就忘了“—有些感受會消失,但有些則會留存很久,甚至讓彼此關係惡化。
“我同時對對方有複雜的感受,彼此抵銷吧“—情緒不是數學,不能用+5加-5等於0的方式看待,你可以同時把這些感受都完整表達出來。
“我怕我因為氣炸了,會控制不了自己說出過分的話”—你可以先讓對方知道你很生氣,但是讓你冷靜20分鐘後再談。
如同《EQ》作者丹尼爾高曼說的,EQ並不是壓抑情緒,而是在自我覺察,以及在情緒升起時,能夠辨識出情緒存在,以及妥善處理情緒的能力。
2. 讓對方認真看待你的回饋:
《史丹佛人際動力學》提出了四種「回饋意見模型」,讓對方知道我們的回饋是與他們的利益一致的,來引起對方認真看待:
「你的行為對我造成這些影響」--如果對方是真心在乎你的,這個做法就會有用。但如果對方不在乎你,他們可能就會敷衍帶過。
「你的行為無法達成你的目標」--如果對方曾經表達過他的目標是什麼,你點出他的行為無法對他的目標有幫助,也會引起他的注意。
「你的目標也許達成了,但是你正在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果對方的行為有副作用,你點出這個問提,也會讓對方注意。
「我是不是做了什麼,才造成你產生這種行為?」--人際關係是雙向的,表達你願意共同承擔這個責任,也會讓對方比較容易接受他的責任。
採用「回饋意見模型」的好處就是能將雙方的防備心降到最低,讓後續的對話在相對比較理想的狀態下進行。
#史丹佛人際動力學
#老查隨意讀
(圖片出處:Babyaimeesmom,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
覺察丹尼爾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何處,全由我們自己決定,而我們的選擇也會影響生命旅程最終的樣貌。
無論我們身處的外在世界多麼失控或折磨人,我們都能徹底掌握自己的焦點要集中在哪裡。
只要覺得突然或經常感覺失衡,就可以透過思考自己擁有哪些「資源」來重振旗鼓,像是回想一些重要時刻、人物、地點或與自律神經系統相關的經驗(通常是休息的時刻),例如,你可能會回想起能帶來平安、喜悅情緒的畫面或回憶;也可能注意到其實周遭並沒有任何立即性的危機:至少此時此刻,並沒有地震、官司已經休庭、手術結束了,或是補助已經申請完成等等。如果你讓自己休息片刻,神經系統就會平靜下來並自我調解,心跳會減緩、呼吸不會那麼急促,腎上腺素也會慢慢恢復正常。在這種時刻,就能提醒自己重新建立體內平衡。
摘錄自《#創傷照管》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今天晚上要談靜心,而靜心是注意力的練習,所以特別分享這本書的這篇文章。這本書本身是2020年得獎的好書,重點在試著教導助人者如何排解自己的創傷。
從上面的摘文可以看到,回到當下,可以是一種能力或資源,可以帶來平靜,這也是我們昨天直播討論的內容。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472008306433911
祝願您,能適當引導我們的注意力,因為那能形塑我們的世界!
... ... ... ... ... ... ... ... ... ... ... ... ... ... ...
我把自己的焦點放在何處?
【文/ 蘿拉.李普斯基, 康妮.柏克】
清楚明白自己將焦點放在何處,能讓我們了解,原來自己完全能自由選擇如何與生命中的事物互動。
最近一次在墨西哥旅行時,我再次領悟到這一點。我當時試著學衝浪,並透過這個體驗明白對於多數衝浪愛好者來說,為什麼衝浪近乎是一種宗教、哲學與生活方式。我驚嘆地理解到,原來衝浪不只是讓我們征服海浪,也象徵我們能夠在生命中掌舵。
試想你在廣闊的汪洋中試圖追浪,你可以因為大浪很遙遠,或是海浪潰散的方向不對而氣餒,也可以選擇停下來注意晴朗的藍天和陽光,以及身邊環繞著一群同樣熱愛等候浪頭的陌生人。接著浪來了,而你完全無法掌控,海浪一波波湧現,無論是在衝浪或是生命中,你都無法決定海浪的大小、潰散的位置及間隔。你只能選擇自己要專注追哪一道浪。
接著,你只能用盡全力放手一搏。有時候非常順利,讓你能盡情享受衝浪;然而大多數時候,你都只能在浪頭上堅持一下就會跌下來;還有些時候衝浪變得困難不已。在這些時刻,就如同在人生中,你想選擇把焦點放在你乘浪前行,盡情享受追逐的下一道浪,並為了自己還能夠去追浪而感恩?還是要藐視自己,埋怨自己不夠強壯、怪罪海浪、抱怨其他衝浪玩家,或者認為只要換一塊衝浪板,你的衝浪體驗就會截然不同?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何處,全由我們自己決定,而我們的選擇也會影響生命旅程最終的樣貌。
印度醫師與心靈導師狄帕克.喬布拉的教導風靡全球。他說人生就像是慢慢展開一系列場景,而我們隨時都在選擇要將自己的注意力擺在哪裡。我們可能習慣注意負面、痛苦且帶來麻煩的事件,必須努力克制自己才能轉移焦點,並真正以嶄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拳擊手「颶風」魯賓.卡特有次對幫助自己洗清罪名、脫身冤獄的萊斯拉.馬丁(Lesra Martin)說:「超脫我們身處的困境很重要⋯⋯我開始寫作時,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述說一個故事。每當我坐下來寫作時,就能超脫身處的囹圄,超越四面圍牆,在整個紐澤西州遨遊。我彷彿可以看見曼德拉在獄中撰寫著作;還有政治活動家休伊.牛頓、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雨果還有埃米爾.左拉。非常神奇⋯⋯」無論我們身處的外在世界多麼失控或折磨人,我們都能徹底掌握自己的焦點要集中在哪裡。以新的方式形塑感官經驗,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
…
我選擇把焦點放在我那一天完成的事情上,專注在順遂的事情、確實發生的改變、實際推動且我真正做到的事情上。至於其他事情,我在那天結束時就將它們拋諸腦後。──社區醫療診所小兒科醫師
…
在實務上,可能得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調整看待事情的角度。有時候得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有時候則要退一步思考。如果服務對象不幸逝世,你得想想那些存活下來的人。如果拯救全世界的念頭壓得你喘不過氣,最好把重點放在你可以為個人提供什麼幫助。
Street Yoga是奧勒岡州波特蘭的一個機構,專門教導青年遊民與照顧這些人的服務者,透過瑜伽、冥想來促進身心健康,且為了避免讓自己感到永遠都不夠努力,所以在制定新的使命宣言時十分小心。即便這些無家可歸的青年提醒他們現實多嚴峻,他們依然找到了觸手可及的目標:「Street Yoga致力確保所有人都能與他們自己的身體、心靈與社群自在共處,讓人人不再感到無家可歸。」
在身體經驗創傷療法領域中,「建立資源」(Resourcing)是一種協助訓練焦點的明確方式。只要覺得突然或經常感覺失衡,就可以透過思考自己擁有哪些「資源」來重振旗鼓,像是回想一些重要時刻、人物、地點或與自律神經系統相關的經驗(通常是休息的時刻),例如,你可能會回想起能帶來平安、喜悅情緒的畫面或回憶;也可能注意到其實周遭並沒有任何立即性的危機:至少此時此刻,並沒有地震、官司已經休庭、手術結束了,或是補助已經申請完成等等。如果你讓自己休息片刻,神經系統就會平靜下來並自我調解,心跳會減緩、呼吸不會那麼急促,腎上腺素也會慢慢恢復正常。在這種時刻,就能提醒自己重新建立體內平衡。
我曾和一位專業治療師表示,持續咳嗽讓我的壓力非常大,而他分享了一個簡單卻十分實用的方法來改善我的狀況。與其全神貫注在靠近我前胸位置的疼痛,他說:「不如將焦點放在背部。你的背部感覺如何?另一個肺的感覺又怎麼樣呢?」我們可以在精神上努力提高平靜、平衡的感覺,越常練習專注於當下,並鎖定我們的內在與外在資源,遭遇急性或持續性的壓力時,就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
當我們明白,原來只要刻意選擇將自己的焦點擺在何處,就能改變周遭環境和生活互動的方式,並從中汲取極大的力量。這種做法來自科學家丹尼爾.席格與佛教僧侶傑克.康菲爾德,他們將最新的腦部生理學研究與最古老的正念禪修結合在一起,並認為我們投射注意力的方式,會以特定程序觸發腦部的特定區塊,最終導致腦部發生結構性變化。
也就是說,隨著我們花費時間好好練習控制自己的焦點,原先只是暫時性、刻意營造的正念狀態,最終會成為穩定的精神特徵。就算試著導正覺察焦點的努力看起來微不足道,也能對生活經驗產生極大改變。曾受過醫學訓練的美國哲學、心理學先驅威廉.詹姆士曾說:「只有我願意關注的事物,才會成為我的經驗。」
多年前,西雅圖的環保住宅中心付之一炬,這個單位原先提供了再生、永續與綠建築材料的寶貴資源,卻在一夕間全毀,且至少有段時間無法回復。然而,在火災發生後,透過這家公司送出的明信片,明顯看到他們面對困境的態度十分豁達。
……
試一試
一、試想你在工作中面臨的艱難挑戰,寫下讓你感到處境艱難的三個原因,再寫下這個狀況令你感恩的三件事。看看自己的清單後,捫心自問:「我更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哪裡? 為什麼?」
二、花一天的時間努力留意自己內心的旁白。你是在看到半杯水時,覺得杯子半滿而知足,還是會認為半空而不滿意的人? 你能夠換個角度看事情,以至於保持知足的心境嗎? 還是你傾向始終不滿意周遭的一切?
三、找一面鏡子,然後站在前面看看鏡中的自己。留意你腦海中閃過的前三個念頭。你認為這些念頭是正面、慈愛、和善的嗎? 如果不是,那就再試著做一次。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創傷照管》
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T0400052
博客來 https://bit.ly/T0400052-B
金石堂★選書 https://bit.ly/T0400052-K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BookLife9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覺察丹尼爾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024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7/9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2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99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13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771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732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642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253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新平台露出】受夠YouTube廣告?!
這裡讓你專心學習:https://odysee.com/@%E5%95%9F%E9%BB%9E%E6%96%87%E5%8C%96:c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MyMusic收聽:https://reurl.cc/Grb5X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參考資料:
一、作者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EQ》。時報出版。
二、作者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EQ(2)》。時報出版。
覺察丹尼爾 在 片場新佈景!Kakao Friends X 姜丹尼爾限量聯名商品!手腳慢 ... 的推薦與評價
(加入未來拍片背景的商品開箱)【關於心理師】✨【心理師,聊心室】心理師的日常生活,自我覺察/了解/探索的經驗分享http... ... <看更多>
覺察丹尼爾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這是第七感的技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跟朋友聊到,我最近對丹尼爾‧席格教授的研究與專長相當有興趣, ... 一篇提到的技巧是腹式呼吸,還有利用具象化的想像進行自我對話,以及深化覺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