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被掐著的陸客經濟,背後其實還有更多的目的,這樣你還會覺得強大的台灣才能提供更多資源跟保障給自己跟別人還是傻話嗎?
#強大自己是台灣唯一的路
#觀光從來就不只是觀光
#我們真的做好所有準備了嗎
#每次選舉就來一次
#怎麼還是沒有抵抗力
#為什麼還能以經逼政又是誰的責任
中國用來台遊客減量的手段不是第一次,但這次卻來得又急又怪,而且不再是減量,而是暫停,對象也完全不同,從以團客為目標,改為鎖定自由行,背後原因值得好好思考。
一, 自由行限縮對入口城市影響最大,也就是首都台北市會首當其衝,從現在來台灣旅遊的人口來說,在不認識台灣的情況下,有近90%的遊客一定會到台北,以往團客以『俗又大碗』的環島或半島旅遊對每個城市都是蜻蜓點水,對台北市影響反而小,但這次不同,自由行限縮導致陸客下飛機後的第一站(台北市)成為最大受害者。
二,自由行跟團客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有絕對的旅行自由,限制自由行的簽證,無疑是對中國想來台灣旅遊的人民,有更明顯的自由與人權限制,在台灣,就算對其他國家發布旅遊警示,也不會嚴重到直接限制人民前往,這是繼香港反送中事件後,中國再一次大膽在國際面前侵犯人權的代表作。
三,從統計數字可以發現,中國大陸來台的旅客是最大客源,佔總數的41%,而這些以觀光為目的來台灣的陸客,除了團客與自由行比例已經逐年接近到現在幾乎五五波外,更重要的是都以20-39歲的年輕人為最大客源,中國用封鎖的手段,禁止這些年輕朋友來台交流背後目的又是什麼?
四,自由行旅遊經濟效益層面更廣,以往陸客的團客旅遊最被詬病的就是『一條龍式』掌握所有利益,但自由行讓旅客在飯店,在吃東西甚至是購物上都與在地商家接觸,所以其實是更有效的讓台灣人民『有感』陸客不來,沒有錢賺,民意的反彈將會是最大的關鍵。
新聞連結:https://tw.news.appledaily.com/politics/realtime/20190731/1608896/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邱一新 內容簡介: 不同於以往, 這次是「有任務的旅行」,也是「科普旅行」, 於我個人更是「尋找意義的旅行」── 讓生命騰出空間接受更多體驗。 我一向視「不尋常的旅行」為救贖與重生的途徑, 過程就像與天使摔跤得到祝福一樣, 現實...
觀光從來就不只是觀光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直以來,我們被掐著的陸客經濟,背後其實還有更多的目的,這樣你還會覺得強大的台灣才能提供更多資源跟保障給自己跟別人還是傻話嗎?
#強大自己是台灣唯一的路
#觀光從來就不只是觀光
#我們真的做好所有準備了嗎
#每次選舉就來一次
#怎麼還是沒有抵抗力
#為什麼還能以經逼政又是誰的責任
中國用來台遊客減量的手段不是第一次,但這次卻來得又急又怪,而且不再是減量,而是暫停,對象也完全不同,從以團客為目標,改為鎖定自由行,背後原因值得好好思考。
一, 自由行限縮對入口城市影響最大,也就是首都台北市會首當其衝,從現在來台灣旅遊的人口來說,在不認識台灣的情況下,有近90%的遊客一定會到台北,以往團客以『俗又大碗』的環島或半島旅遊對每個城市都是蜻蜓點水,對台北市影響反而小,但這次不同,自由行限縮導致陸客下飛機後的第一站(台北市)成為最大受害者。
二,自由行跟團客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有絕對的旅行自由,限制自由行的簽證,無疑是對中國想來台灣旅遊的人民,有更明顯的自由與人權限制,在台灣,就算對其他國家發布旅遊警示,也不會嚴重到直接限制人民前往,這是繼香港反送中事件後,中國再一次大膽在國際面前侵犯人權的代表作。
三,從統計數字可以發現,中國大陸來台的旅客是最大客源,佔總數的41%,而這些以觀光為目的來台灣的陸客,除了團客與自由行比例已經逐年接近到現在幾乎五五波外,更重要的是都以20-39歲的年輕人為最大客源,中國用封鎖的手段,禁止這些年輕朋友來台交流背後目的又是什麼?
四,自由行旅遊經濟效益層面更廣,以往陸客的團客旅遊最被詬病的就是『一條龍式』掌握所有利益,但自由行讓旅客在飯店,在吃東西甚至是購物上都與在地商家接觸,所以其實是更有效的讓台灣人民『有感』陸客不來,沒有錢賺,民意的反彈將會是最大的關鍵。
新聞連結:https://tw.news.appledaily.com/politics/realtime/20190731/…/
觀光從來就不只是觀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邱一新
內容簡介:
不同於以往,
這次是「有任務的旅行」,也是「科普旅行」,
於我個人更是「尋找意義的旅行」──
讓生命騰出空間接受更多體驗。
我一向視「不尋常的旅行」為救贖與重生的途徑,
過程就像與天使摔跤得到祝福一樣,
現實的困惑、愁煩、不安、自怨自艾,
甚至內心創傷都在這場旅行後霧消雲散不見了。
──邱一新
邱一新是資深媒體人、企業主管、作家,更是一名旅行家,走遍世界各地,用生命實踐自己的旅行,寫下多本膾炙人口的旅遊書經典,每一本都能帶領讀者看見關於旅行的極限與可能。
這次,他將帶我們進行一場思辨之旅,踏上尋找那些改變世界、改造心靈的人與事。從一位不尋常讀者委託的科普旅行開始,邱一新追尋那些用科學改變世界的人:愛迪生、特斯拉、福特、萊特兄弟;也追尋那些用生命改造心靈的人:梭羅、梅爾維爾、佩蒂.史密斯、阿米許人……他把這些人的心理圖景和自己的生命體驗結合,昇華成另一種「地景」,再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書名《與天使摔跤》典出於《聖經.創世紀》,形容與天使近身博鬥,即便傷痕累累,卻都是祝福的歷程;或說是,上天為邱一新安排的特別洗禮。對照邱一新在這趟旅行中的各種觀察與反思,也像是一次與天使摔跤的過程,表面上看似在尋找愛迪生,但實際上卻是在重新定義自己;人生下半場,旅行帶來更多的思辨,彷彿生命所經之處,都因旅行而琢磨出更深的價值與意義,成為「路上的沉思者」。
本書亦藉由閱讀整理大量的文獻與實地的考察,平實且流暢地勾勒出愛迪生做為一個發明家的平凡與不平凡。歸納出了:創業時期、實驗室工廠時期、電力發展時期、研發中心時期、少年報童時期、童年時期、流浪電報員時期。不同時期連結了不同景點與思辨,作者自由穿越時間與空間,在人們以為愛迪生已然「過時」的當下,再度創造出一段獨特而迷人的對話空間。
理工科背景的邱一新,擁有一個邏輯井然的頭腦,以及一雙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他擁有一顆「文學之心」,讓他的旅程充滿豐富多元的風景,如同亨利.米勒所言:「旅人的目的地從來就不是地方,而是一種看待事情的新方式。」
如果你熱愛旅行,你會在這本書中看見全新的旅行模式;如果你熱愛閱讀,你翻開的將不只是一本書而已;如果你是管理者,這本書將帶給你創新的管理思維;如果你是創業者,這本書將告訴你那些成功與失敗背後的邏輯。
如果你就是你,這本書告訴你的是一個追尋自己的故事。
作者簡介:邱一新
著迷閱讀旅行,曾循《倚天屠龍記》探拜火教總壇,踏查《聖經》地點,亦曾追蹤摩西(出埃及)、達爾文(加拉巴哥群島)、黛安佛西(高山大猩猩)、海明威(老人與海)、塞凡提斯(唐吉軻德)、三毛(撒哈拉)、希臘神話(諸神誕生地)……
旅歷包括:「星空聯盟」邀請環航世界一圈半。浪遊巴塔哥尼亞高原、亞馬遜河、勘察加、西藏、貝加爾湖等地。住過南極科學研究站、北極冰旅館、波札那狩獵營等。潛過馬紹爾、楚克、帛琉及加勒比海等。
採訪經歷包括:伊拉克、柬埔寨內戰,偽裝身份相親越南新娘、偽裝身份直擊北韓、恆河火葬等。
曾任《TVBS周刊》、《食尚玩家》、《女人我最大》、《健康兩點靈》發行人暨總經理,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以及國立台灣博物館董事、客委會築夢計劃委員、觀光局國際光點委員;目前擔任吳寶春食品公司總經理。
著有《跟著大亨去旅行》、《天方夜譚探險記》、《我是丐幫旅行家》、《總有一天要去吃》、《人生的旅行存摺》、《尋找台灣特有種旅行》、《與天使摔跤》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觀光從來就不只是觀光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文轉載自 黃山料 IG:iam_3636
年紀越大「談戀愛越難」。人活到 30 歲,到底嚮往什麼樣的愛情?小時候,你可能因為誰好看、誰有才華而單純喜歡上他。但 30 歲,人變聰明了,不可能了。
30歲的愛情觀,卻常因為條件不合,而無法單純基於「喜歡」而相愛成為伴侶。長大以後,考慮得多,就難再因為「感覺對了」,純粹和誰步入一段「有承諾」的關係。
因為你知道,承諾是有重量的。
長大以後,我們談愛情不是靠感覺,而是務實的。
喜歡一個人很容易,說出承諾,很難。
在成長的過程中
有多少段感情,是因為膩了、沒感覺了而分手?
有多少的分離,是人生的路不同,而不得已,必須分道揚鑣?
有多少次的選擇,你認為兩個人在一起無法一加一大於二,所以選擇放棄?有多久了,距離你上一次純粹談感情,不求物質條件?
如果要給30歲的自己忠告,我會說:
「千萬不要因為務實,而錯過一段感情;
也千萬不要因為感覺對了,就輕易進入一段關係。
因為沒有物質條件的愛情,最終都會破碎。
一起貧賤的愛情,很高尚,但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我認為當人越接近30歲,心中理想的愛情會是:
兩個各自把自己照顧好的,各自經濟獨立,思想獨立,情感獨立,完整的人,有了餘力,才照顧彼此,遇上困難互拉一把,一起越來越好的愛情,才是我要的。
我曾經被誰逼著「給承諾」。被勒索著說出「我愛你」。當男人說不出口,是真的還沒準備好。承諾的重量,是因為物質,因為房貸、薪水、收入,你不得不顧著思考未來,而捨棄享受當下。
青春時我以為,不在乎金錢的愛,才是純粹的愛;即將30歲的我,認為人唯有在擁有獨立的經濟條件後,你才能夠擁有純粹的愛情。
更多時候,單身的人,只是不想將就而已。
那些獨自走過的日子裡,不想將就,於是拖著拖著,年紀又大一歲了。好像更認識自己了,卻也好像離「兩個人的生活」越來越遠了。
我們都在等待的日子裡,越來越習慣孤獨,接受活著就是不斷排解寂寞的過程。也越來越清楚知道:「做自己、活自己、優先照顧好自己、把自己的感覺放在第一順位」這些「自己」有多重要。
單身的這兩年多,遇見許多我不敢進入的關係。因為互相喜歡而成為朋友,卻無法走進愛情。一段關係的不合適,並不一定是對方不好,更多的可能是我自己根本還沒準備好。
單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清楚自己要什麼。
我從來不知道身邊的那一個,是不是我走一輩子的對象,我也從來不知道喜歡什麼時候才會變成愛,我不知道「承諾」我何時才願說出口。或許這題,我可以花上一輩子找答案,但不管身邊的人,是不是我一輩子的,我都得拼命讓自己活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達到在物質與精神上皆成熟的狀態。
未來當我要成家的時候
不管身邊是誰, 至少我準備好了。
-
本文轉載自 黃山料 臉書
#樂遊金門
-
出 品 人 黃山料
出 品 方 一件襯衫
企劃監製 曾裔庭
企劃統籌 曾裔庭
企劃執行 姜宗泰
社群企劃 林智萱
王竣弘
文案授權 黃山料
動態攝影 蘇柏豪
製片助理 賴睿彬
攝 助 林立軒
後期製作 蘇柏豪
平面攝影 陳彥霖
方韻如
音樂製作 呂致廷
工作人員 朱婉寧
王怡文
簡立哲
徐子欣
陳柏蓉
-
By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每週給你一則,能溫暖你的人物故事
IG : the.shirts.tv
觀光從來就不只是觀光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星期威尼斯發生了53年以來最嚴重的水災,整座城市有超過七成以上的地方都泡在水裡。你可能想說,啊威尼斯不是本來就蓋在水上嗎?對他們來說淹水再怎麼嚴重,最多就跟台灣有個”嚴重的颱風”差不多吧?
是這麼說沒錯,不過這一次不是普通的強烈颱風,而是威尼斯的納莉颱風。
威尼斯水患越來越嚴重的原因,首先就是這座城市本身的地基鬆軟造成的地層下陷。科學家估計,目前威尼斯下沉的速度大約是每年一公釐。但是影響最大的卻不是這個原因,而是由於氣候變遷造成的海平面持續上升,光是這一個世紀,海平面就比起以往高了超過20公分。一邊地面越來越低,一邊水越來越高,日積月累起來這個地方的水災就越來越嚴重。
這只是普遍的情況。那這一次的水災有什麼不一樣呢?
這一次威尼斯剛好遇上了一個把潮汐、海流和季風三者的影響一次加在一起的”超級漲潮”,每一次威尼斯只要遇到這個”超級漲潮”就會淹大水。今年慘上加慘的是,老天在這個超級漲潮的日子又下起了暴雨。12號跟22號的水位分別就搶下了1923年有紀錄以來的第二高跟第三高。你就知道今年的水災有多厲害。
威尼斯這座城市一直都是世界上重要的觀光聖地,其中最著名的聖馬可廣場一帶,因為地勢低窪,在這一次的水災裡受到的衝擊最為慘烈。而廣場東面的聖馬可大教堂下方有一座12世紀時就蓋的地下墓室,在12號的大潮中慘遭海水「完全覆滅」。威尼斯主教還說這次水患已經造成不可修復的重創。因為根據教堂的紀錄,水淹到教堂裡面在這一千兩百年間也只發生過六次,其中就有四次是在這20年間發生。
那這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科學家自認己經講得夠清楚了,地球暖化水平面上升,是威尼斯現在動不動泡在水裡的主因。
但科學家不管把這字寫得再大,喊得再大聲,就是有很多政治人物可以睜著眼說瞎話,啊,什麼地球暖化?沒有啦?我們威尼斯本來就淹水,來,發你個水瓢,你回去舀一舀就好了。
在這次威尼斯開始淹大水後,威尼斯市議會趕快召開了會議,大家快來研究研究威尼斯這淹水的事該怎麼辦。中間徧左的民主黨就說,我們也該撥點經費做點友善環境的措施,比如新能源、電動車、減塑之類的。這看起來像是一個很合理的建議,現在有誰講環保比威尼斯更有說服力呢?但現在在威尼斯市議會的最大黨,是極右的的聯盟黨(League),這個黨長久以來就是不相信地球暖化的,根據德國智庫統計的投票紀錄,在2014-2018年前,這個黨在歐洲議會,只要是環保相關的法案,全部投反對票。所以在這次的威尼斯市議會,對這個民主黨提出來的環保法案,聯盟黨又投了反對票,把環保法案丟出了門。
很諷刺的是,從來沒淹過水的威尼斯市議會,在這個法案被否決之後兩分鐘,大水就淹進了市議會。我看威尼斯市議會,以後開會,大家要學女神維納斯,都站在貝殻上。
威尼斯市目前對淹水的處理方案,很多人認為很有問題,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摩西計劃“,要在威尼斯建設近80道活動水閘,每逢大潮時便可將水閘機動升高,形成一道堤壩防線,阻絕海水湧入,還用「摩西分紅海」的聖經典故為這個計畫命名。但在十年前就該完工的計劃到現在還沒完成,還老是有貪汙的傳言。這次為了保住威尼斯的經濟命脈,威尼斯市府大撒錢,市民家裡淹水的,馬上補貼五千歐元,餐廳等商家最高還可以拿到兩萬歐元。這個補貼大概就是要讓家家戶戶,可以去買個水瓢治水。
除了錢的問題之外,這個摩西分海是不是真的能分海,也有很大的疑問。由於摩西計畫的原設計只考慮了未來一百年水位會上漲22公分,有很多學者就警告說,全球的海平面上漲是這個估算的兩倍多,幹麻要花45億歐元蓋這個沒用的東西?更不用說這些水閘對旁邊威尼斯潟湖的生態影響了。這個計畫的工期不斷拖延,就跟某個城市的大巨蛋一樣,期間也一直傳出建材生鏽、損壞等消息。在全球暖化衝擊下,摩西計畫到底要蓋還是要拆呢?能否真的拯救威尼斯呢?大家頭上都是一堆問號。
從這次威尼斯市議會對環保法案的態度,大家可以看到現在想要推廣對抗地球暖化的議案有多吃力。像義大利的聯盟黨,這樣不承認地球暖化的極右政黨,現在在很多國家都占領導地位,即使國家裡己經出現了跟氣候變遷有關的嚴重災害,還是不肯承認災害跟地球暖化有關。像美國加州野火燒得這麼厲害,燒得除了傳統的乾季濕季之後,現在還多了個火季,可是美國總統川普還在說地球暖化是騙人的。在南半球的澳洲,野火燒得無尾熊都快絕種了,澳洲執政的自由黨,對環保議題也還是在裝傻。
不過跟這些極右派的全盤否認相比,就算是在政策上對環境相對友善的國家,也很難避免錯亂的現象。比如挪威好了,挪威有三分之一的國土位處北極圈,對冰川的變化及北極熊的困境,特別敏感,很早就宣稱願意投入資源,來推動國際間對氣候友善的共識。但即使是挪威,也還在開採石油。所以常常看到的就是,珍珠奶茶還是要喝的,喝的時候也還是要用塑膠吸管,只不過一邊喝的時候,一邊心裡很內疚。
威尼斯的外號是水都,一個基本上蓋在水上的都市,自古以來,就要學習與大海相處,有時候人會贏,有時候海會贏。如果主事者不願承認,地球暖化是威尼斯淹水越來越嚴重的原因之一,不願意對症下藥,我們可以想像,將來大海要贏的機率,只怕是越來越高。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