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媽碎碎唸 】那個那個...哪個哪個?
最近家裡有個有傳染性的字詞,對我來說困擾到想提出來變成家庭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那就是 一『那個』。
「把拔,你幫我拿一下那個好嗎?謝啦!」「蛤?哪個?」
「阿妮,上樓時幫我順便帶那個上來喔」「蛤?哪個?」
「正男,你那個收好了沒?」「蛤?哪個?」
「馬麻,你那個都不放好!」「我哪個沒放好?」
「吼~就那個啊!」「到底哪個啦!」
「喔那個那個那個...就那個啊!」
我們學英文的時候都知道,that 很好用,可以當限定詞、可以當連結詞、可以當代名詞....但,如果常用that來表達腦袋瓜裡的東西,實在讓聽的人很頭大....很容易變成溝通表達上的模糊誤解。那種「說的人很清楚是在指什麼,但聽的人肯定一頭霧水」的狀況,如果沒有很強的心有靈犀,很容易引起家庭言語混戰!多年前我們曾有過一場「正向語言的力量」家長練功坊三小時講座,提到好多好多教養上的NG造句,例如:狗話造句法、潑冷水造句、活該類造句、譏笑類造句、否定質問句、恐嚇類造句、見賢思齊造句、嘮叨不停造句、我都是為你好造句.......好多好多,零零總總說了18大類,而這「不清不楚代名詞造句」真可以榮登小小NG排行榜的吊車尾排行第19名。看起來沒什麼,但這種代名詞數量一旦太多太頻繁,尤其在青少年階段,很容易引起對方小小的口氣反彈,大人又不小心情緒滿載的話,一個「那個」就容易讓彼此的情緒水庫洩洪。
當然,我們每個人隨時都可以去練習觀察,覺察自己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情境下、為什麼會說出不清不楚的代名詞,舉例來說,我發現我常說“那個”的時候,是在我的思緒一直在往前滾動忙碌的時候,或是模模糊糊的知道自己一直在思考著各種念頭的時候,或是通常是我們心裡想A但嘴裡說B的時候...總之,不在“當下”時我就很容易讓代名詞脫口而出。
很有趣的是,很多大人們都是透過孩子察覺到這種無意識的口頭禪或行為,記得以前一開始當老師時,如果不小心出現這樣語焉不詳的代名詞,孩子們就會唉唉叫「哪個?Vicky老師你到底在講哪個啦?」慢慢的,開始有意識的覺察自己在面對小孩的一言一行,在這個和孩子們共處的時刻,我們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們,真是我們生命中的那個啊,喔不,孩子們真是我們生命中的“導師”,真心感恩~
與大家分享,在學校很多場合一起團念時,很愛也常咀嚼再三的八正道其中一篇:正語。
【八正道-正語 】
對努力提升靈性發展的人而言,只從口中說出有意義的話語。
反之,只為說話而說話,只為消磨時間的閒談,這些情況都有害的。
必需避免一般性的對話,言談間所有的主題混雜或陳述的內容絲毫無法銜接。
這不意味著個人必須關閉與他人的互動,而是應該在交談中一步一步發展出有意義之事,
說話及回答都經過各種角度的思考,沒有原因絕不說話,寧可保持沉默。
每個人應試著不說太多,也不說太少的話。
首先,安靜傾聽,然後再反省所說過的話。
這就是所謂的:正語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
----------------------
V媽慢慢刷觸覺教養神器和大紙捲在現貨舖: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V媽教室line群組,講座團購不漏接:https://line.me/R/ti/p/%40uwr7373l
V媽教室Podcast:https://reurl.cc/Y1jkVx
觀功念恩造句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eeCamp2020結束了,特別驚喜地看到同學們今年的作品,跟以往線下合作在水準上基本沒有區別。今天的活動評選出了兩個總冠軍獎項,但學生們做的每一個作品都非常優秀、用心。也希望參與的200多名學生有真正的收穫。
本文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
………………………………
創新工場DeeCamp2020完美落幕,兩團隊並列總冠軍獎金翻倍,共克真實世界難題
過去的2個月裡,200餘名來自全球高校的學生,聆聽了李開復、張亞勤、吳恩達、張宏江、俞敏洪、周志華等12位AI學術界、產業界大師授課,透徹理解了科技與創投核心規律;分組挑戰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用AI和創意向現在和未來人類世界面臨的真實難題問題發起挑戰。
2020年8月5日,DeeCamp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總冠軍答辯暨結營典禮,在創新工場北京總部隆重舉行。
經過節奏緊湊的立項、研發、測試,DeeCamp 2020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共37支團隊提交了振奮人心的AI Demo,其中6項入圍總冠軍答辯。他們現場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成果,角逐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的總冠軍和各賽道冠軍。
最終,兩支團隊並列奪得總冠軍,分屬自動駕駛賽道和創新賽道。總冠軍獎金翻倍,兩支隊伍各獲得10萬元獎勵,其餘五個項目獲得各賽道冠軍。
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是一項面向全球大學生的公益項目,專注培養應用型AI人才。自2017年暑期啟動以來已舉辦四屆,培養了上千名大學生。DeeCamp 2020 由創新工場聯合華為共同推出,在今年全球變局與挑戰的背景下,旨在召集科技領軍新人才,肩負時代新使命,用AI解決真實世界的難題。受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影響,DeeCamp2020大師課和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全部轉為線上進行。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創新工場運營合夥人黃蕙雯,華為雲首席戰略官餘虎,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華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路孚特(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党曉青等嘉賓出席典禮現場,予以專案點評,並為優勝隊伍頒獎。
華為雲首席戰略官餘虎表示:“華為一貫非常注重AI人才的培養,我們在2018年就發布了沃土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華為雲線上的ModelArts AI訓練平台,以及端側的Hilens kit等算力平台,在高校,跟學校一起,聯合開展教材設計,課程設計;並且舉行無人車大賽,聯合創新創業及科研合作。目前已經和超過50所雙一流高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培養了上萬名學生。這次華為雲ModelArts平台很好支撐了創新工場DeeCamp大賽,幫助全國各地參賽學生隊伍的實戰項目挑戰AI難題。大家的作品和創意都非常好。期望後面大家能基於本次大賽作為良好開端,更好的掌握AI技能,發揮想像力,基於AI工程化落地的視角,用AI解決真實的產業和生活難題,給社會和生活帶來更多的改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表示:“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新興技術的發展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可以為氣候變暖、新冠肺炎等全球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然而它們也會擴大數字鴻溝並造成新的不平等現象。希望各位學員在日後的研究中可以運用所學,促進變革,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人類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
路孚特(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黨曉青表示:“從2019年開始,路孚特成為DeeCamp合作夥伴,為學員分享金融行業深厚的業務知識和豐富的專業數據,並提供學習並實踐相關課題的資源。作為路孚特戰略研發運營中心之一,北京研發運營中心希望能夠吸引國內優秀的AI專業人才,增強AI專業人才儲備和研發技術能力。”
▌6支 AI Demo競逐總決賽,兩支並列總冠軍,10萬獎金翻倍
DeeCamp2020入圍總冠軍答辯的6支項目團隊,分別來自創新賽道、自動駕駛賽道、教育賽道、醫療與公共衛生賽道、商業賽道。8月5日上午,通過雲端連線的方式,6支團隊各自展示了激動人心的Demo作品。
經過評委打分、討論,自動駕駛賽道的Faster&Better團隊和創新賽道的方仔照相館團隊,最終共同奪得總冠軍。總冠軍獎金翻倍,兩個團隊分別獲得10萬元獎勵。另有五個項目獲得了各賽道冠軍。
為什麼最終選出兩個冠軍?評委之一、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解釋說,這兩個項目評委打分相同,難分伯仲。“Faster&Better”團隊的技術讓人震撼,這說明在今天,黑科技創業的空間仍然存在。而“方仔照相館”團隊則以商業取勝,讓我們驚訝於積木居然可以與AI結合。他們的“方頭仔”產品讓人充滿購買欲望,幾乎是一項可以直接拿到融資的項目。“我們認為這兩個組,任何一個單獨奪冠,都不能完整表達DeeCamp代表的精神,所以最終決定評選出兩個總冠軍。”
▍總冠軍:方仔照相館 BrickMeStudio
所屬賽道: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自動積木建模
AI+積木?聽起來如此跨界的兩件事,會有什麼奇妙的組合?
來自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同學們組成的“方仔照相館”團隊,用AI玩轉積木,為創意插上了翅膀。
他們打造了一個AI積木創作平臺“方仔照相館”,簡單上傳一張頭像照片,就可以生成個性化定制的方頭仔玩偶頭像。未來,只需一鍵下單,百變趣味的方頭仔就可以郵送到家。
怎麼實現呢?他們先根據輸入的圖像,抽取特徵向量,比如髮型、劉海、鬍子、眼睛、下巴、膚色、上衣款式、衣服圖案、鞋子顏色、手的擺放、褲子紋理等,匹配相應的積木零件,然後生成積木模型和拼裝步驟。
“方仔照相館”團隊希望將自己對積木的熱情,傳遞給更多人。積木不只是孩子們的玩具,更是創造力的源泉,“AI時代,更要注重創造力培養”。
▍總冠軍:Faster&Better
所屬賽道: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算符算力約束下的無人駕駛車輛檢測
自動駕駛是人工智慧中最具挑戰、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方向之一。對於需要大規模落地量產的車輛檢測場景,神經網路模型只能在較為廉價的晶片上運行,這為檢測模型的效率帶來了巨大挑戰和約束。
Faster&Better團隊在滿足嚴格算符算力的約束下,設計了一種極為高效的anchor-free車輛檢測模型。該模型採用了backbone、後處理策略,將物體看作點,使用輕量的head來預測物體位置、類別和bounding box,在保障性能的同時大幅提升了速度。
Faster&Better團隊對項目的商業價值也進行了思考。該車輛檢測模型能夠很容易地部署在低成本的晶片上,實現產品的落地,帶來商業回報。模型反覆運算速度快,可以使用更低的功耗訓練和維護。模型精度高,能夠為無人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駕護航。
未來,該車輛檢測模型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一是可以部署到行車記錄儀等傳統硬體上,使其智慧化,具備行車預警功能;二是可以部署到安防監控中,使用模型自動過濾篩選,將視頻中有車輛的場景加以保存,節省存儲空間,也節省人員重播視頻的時間。
▍教育賽道冠軍:Teched U
所屬賽道:用AI驅動的教育新工具和新方法
挑戰賽題:網路公開課聚類、檢索、評價和推薦工具
線上教育是未來趨勢,但錄播課的用戶體驗不佳。大量的錄播課僅將一段長視頻從線下直接搬運到線上,難以避免冗餘重複,造成學生積極性差、完課率低等問題。
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沃頓商學院的同學組成了Teched U團隊,希望用AI技術賦能線上教育。他們通過自研原創神經網路 TopicNet,實現長視頻切割、大綱提取、知識搜索三項功能。
通過視頻切割,尋找知識結構中斷點,可以將一小時的教育視頻切割成5-10分鐘的短視頻,讓使用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通過大綱提取,借助整理好的知識大綱進行跳轉,讓使用者快速瞭解知識內容的結構;通過知識搜索,可以精確尋找到相關視頻和精確到秒的視頻跳轉位置。
目前,線上教育巨頭主要通過人工標注做視頻切分,但對於缺乏人才和技術的中小型線上公司,這項低成本的視頻切割自動標注技術,可以説明他們豐富視頻內容,實現精准推薦,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和轉化率。
▍醫療賽道冠軍:心靈捕手
所屬賽道:用AI應對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新挑戰
挑戰賽題:通過深度學習識別生物電信號
在DeeCamp,AI+醫療也可以大顯身手!
由“心靈捕手”小組帶來的“聽醫聲AI 診斷專家”項目,是本屆DeeCamp項目中唯一一個軟硬結合的項目。硬體製作、小程式設計開發等工作,全部是在DeeCamp期間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
“聽醫聲”AI診斷專家通過電子聽診器採集心音、呼吸音、脈搏,並將電子化的信號傳遞給微信小程式及後臺雲端分析系統,進行定量分析判斷使用者的健康狀況,實現健康監護、疾病預警、輔助診斷。若檢測到身體異樣,可自動推薦附近的醫院。未來,“聽醫聲”既可以輔助醫生做疾病早期篩查、健康監測,也可以用在留守老人監護、殘疾人健康關愛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聽醫聲”的脈搏波資料集,通過與醫院、診所、體檢中心等工作單位合作,共採集了6000余例由中醫專家標定的脈象資料,把專家經驗轉化為臨床診斷量化標準,實現了中醫問診的客觀化、資訊化。
▍創新賽道冠軍:AI科幻世界
所屬賽道: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科幻小說自動/輔助生成
你能想像一個AI構建的科幻世界嗎?在DeeCamp2020,AI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寫作時代。
來自中科院、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等高校的五位同學組成的“AI科幻世界”團隊,基於Open AI 的GPT-2模型,在百億級中文大規模語料上重新訓練,打造了一位神奇的“AI科幻小說作家”。
這位元“科幻作家”,可以根據設定好的故事主線、人物角色等,互動式生成科幻小說內容,不僅可以遣詞造句,還可以創作構思,讓普通人也可以化身“科幻文學大咖”。
“AI科幻世界”團隊在開發的過程中,借鑒作家創作小說的過程,受到認知心理學和文學理論啟發,提出情節大綱主導的、人機協同寫作的範式:用戶輸入第一句,機器輸出多個人稱一致、語句連貫、邏輯合理的下一句話候選,由用戶做篩選和修改,不斷重複形成情節閉環。
在人機協同的半自動模式下,AI科幻世界寫作故事大綱的速度每分鐘可達50-100字。而在無人干預的全自動模式下,可以在1秒鐘之內寫出一個曲折動人的兩千字故事,揭開了創作的神秘面紗。
未來,科幻小說自動/輔助生成可以應用在商業傳播場景中,提升內容的廣度和個性化,兼顧精准分發下的使用者需求和內容品質,滿足企業對海量資訊的搜集、分析、篩選、整理和發佈需求。
▍商業賽道冠軍:“Non-pretrain”
所屬賽道:AI 賦能的商業決策與商業流程優化
挑戰賽題:人工智慧在量化交易和投資中的決策輔助
量化交易是指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利用電腦技術從龐大的歷史資料中海選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
來自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的“Non-pretrain”團隊,針對外匯量化交易的歷史資料,提出了一種資料依賴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對每一個分類,分別使用所提出的層次注意力LSTM模型對未來匯率進行預測。最後對多個類的預測結果進行集成,並結合挖掘出來的典型pattern制定交易策略。
此外,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一直非常關注高新科技與人工智慧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應用,為了鼓勵各位學員積極探索用AI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專門設立了“AI4SDG”獎項,頒發給西天取經團隊、AI倒爺團隊、Teched U團隊、Brainnova意念互聯團隊、心靈捕手團隊。
此外,DeeCamp還組織了學員互評,評選最受學員歡迎的作品,最終西天取經、You OnlyLook Us、AI科幻世界三個團隊獲此殊榮。
▍自動駕駛賽道冠軍:“西天取經”AwesomeDet
所屬賽道: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算符算力約束下的無人駕駛車輛檢測
西天取經團隊由來自北理工、北航、新加坡國立、北大、麥吉爾大學的五位極客組成。他們希望在自動駕駛的漫漫長路上,經歷磨難,不斷成長探索。
團隊採用了業界先進的技術,從Backbone、Neck、Loss三個層面出發,設計了一系列滿足算符算符約束的目標檢測模型,並做出適配改進,進行算法針對性優化。
推理速度是衡量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指標,目前行業內對推理速度的最低要求是10fps, 而該團隊的產品推理速度最快達到了74.5fps。
同時,他們提出了基於數據分析提出特定的增強方法,改善了夜間難樣本的訓練。經過真實場景下的測試,無論側視、後視、前視、夜景,都表現出了良好的遷移效果,測速、性能表現較好,達到了簡單場景下的車輛檢測要求,滿足了商業落地的要求。
該項目另外一大亮點是在手機上集成了檢測產品,做到了產品級別的實時呈現。未來,產品將可以搭載到智能行車記錄儀車輛預警、車載手機預警APP、交通事故實時監測、實時治安情況監測等多個領域。
此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一直非常關注高新科技與人工智能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應用,為了鼓勵各位學員積極探索用AI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專門設立了“AI4SDG”獎項,頒發給西天取經團隊、AI倒爺團隊、Teched U團隊、Brainnova意念互聯團隊、心靈捕手團隊。
▌74所高校200余名學生參與,12位大師授課
DeeCamp2020採用開放報名+定向邀請的方式,通過激烈競爭,200余位學員最終入選。
他們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44所國內高校,以及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康奈爾大學等30所海外高校,分佈在86個國內城市及北美和歐洲的17個海外城市。
學員中,碩士生占比56%,本科生占比26%,博士生占比17%。另外還有1%的學員是優秀的高中生,他們的技術科研能力已經達到了大學本科生的水準。
DeeCamp2020獨創“大師課+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模式,讓學員既可以近距離與科研及產業領域大師溝通交流,也可以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結隊,親身體驗 AI 技術如何轉化為產業應用、積累實踐案例經驗。
在大師課上,李開復、張亞勤、吳恩達、張宏江、俞敏洪、周志華等12位來自AI領域學術界、產業界的重量級嘉賓,為同學們分享了AI前沿理論、產業創新、行業發展、創業趨勢等領域的最新洞察,讓大家充分領略了學術大師的思維方式,感受知識的魅力。
不同於常見的 AI 領域競賽,DeeCamp2020 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不以完成某一具體指標為目的,而是讓同學們組隊完成一個完整的創新項目,鼓勵其用創意向現在和未來人類面臨的科技問題發起挑戰。
因此,在賽題的設置上,DeeCamp聚焦社會熱點,關注真實世界與人們生活,共設置五大賽道14個新穎賽題,允許學生自由組隊。五個賽道分別是:
•教育賽道:AI 驅動的教育新工具和新方法
•醫療賽道:用 AI 應對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新挑戰
•創新賽道: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商業賽道:AI 賦能的商業決策與商業流程優化
•自動駕駛賽道: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創新
據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介紹,這次的賽道賽題設計具有“更熱門”、“更真實”、“更接地氣”三大特點:
“更熱門”: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們面對著最多的變化,最多的挑戰,也是最多的機會,因此賽題設置貼合當前社會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如健康賽道關注仍在全球延燒的新冠疫情。
“更真實”:為了讓同學們最大限度地接觸真實世界,所有賽題提供的資料都來自各個合作企業的真實場景資料。例如在Momenta提供的自動駕駛賽道中,Momenta為同學們提供了一批獨家未公開的128線雷射雷達檢測資料集和十萬量級視覺資料集,希望同學們在科研人員帶領下一同解決行業中的各類技術問題。
“更接地氣”:賽題設置與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在教育賽道中,人工智慧對程式設計教育的應用占了很大的部分,因為參賽的同學大多來自數學、電腦專業,有自學程式設計的經歷,這能促使參加該賽題的同學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的利用自身經驗提高項目完成品質。
最終,共有9支隊伍選擇了商業賽道,10支隊伍選擇了自動駕駛賽道,5支隊伍選擇了教育賽道,6支隊伍選擇了醫療賽道,7支隊伍選擇了創新賽道,向這些難題發起挑戰。
▌你想用AI改變什麼?——DeeCamp學員的AI願望
人工智慧是一項偉大的技術,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也應該努力讓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社會。
“你想用AI改變什麼?”在主辦方發起的一項徵集活動中,200多名同學用紙和筆,寫下了自己的AI願望:
o“我想用AI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o“我希望用AI改變人們的教育環境,為所有人帶來更加智慧化的教育方式”
o“我希望用AI解決量化投資及商業決策問題”
o“我想用AI改變遊戲設計”
o“我想用AI改變文學作品的表現方式,讓大家能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所思所想”
o“我想用AI改變醫療診斷技術”
o“我想用AI改變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
………
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表示,DeeCamp是一個為學生服務、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精神的人工智慧訓練營,鼓勵所有來到DeeCamp的同學進行一段自我驅動的AI學習實踐之旅。
在專案期間,DeeCamp的同學們充分發揮了“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表現”的精神:自發組織了13場分享會,涉及創業經驗、讀書感想、技術研討、項目交流。在官方組織的“飯?泛?FUN?”談會中,學員們積極與各位大師雲上約飯,探討AI產業發展、創業方向、職業選擇等話題。
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自誕生起,就以消弭中國AI應用人才鴻溝、培養和完善中國AI應用人才生態為初衷,堅持公益屬性,將知識課程與項目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體驗 AI 技術如何轉化為產業應用,積累實踐案例經驗。
自2017年暑期首次開辦以來,DeeCamp總計收到來全球 1000 餘所高校超過 20000 份報名申請,已有 1000 余名學員順利結業。
DeeCamp的最大期待,就是結業的學員們都能在方興未艾的 AI 產業浪潮中,真正解決來自真實世界的難題,將論文中的 AI 演算法打造成一個個成功的 AI 產品與解決方案,用AI創造更美好的人類未來!
未來,DeeCamp 將繼續砥礪前行,不遺餘力地在人工智慧人才培養上面挖掘新方法和新思路,為 AI 領域輸送最新鮮的血液、提供最堅實的力量。
觀功念恩造句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王病中們要記住!在國民黨執政下你們開心的言論可能都會當街槍斃!民進黨真是太仁慈了!#228的時候就直接槍斃了不囉唆!真是懷念兩蔣時期,還是戒嚴時代好!!!!!!
唐墨: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台灣國家元首過世的景象,曾經是這樣子的。
誰敢說什麼恭喜恭喜、終於死了;
甚至額手稱慶,上街買鞭炮的……統統槍斃好嗎?
「民主先生」就是捍衛你們擁有在他死後放煙火慶祝的權力,包括你們願意把自己的道德良知葬送在卑猥的意識形態底下,那也是你們的自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39750449498360&id=584986081641475
凌宗魁:1988年蔣經國過世
1月22日自榮總移靈忠烈祠途經士東國小
學生在校門口置香案供奉鮮花素果跪拜敬悼
不到三十年的時間
臺灣社會能從極權的家父長制時代走到今日
歷經許多前輩的努力已可說相當有成就
當下仍有許多威權時代遺緒埋藏在一整代人心底
期望沒有經歷過那個歲月的年輕人
能對曾經走過黨國體制歲月的世代多些理解與包容
提醒他們可以讓自己心底若有仍跪在地上的小人
可以站直身軀當個正常的現代人
並且表明未來的臺灣人再也不願回到那樣的時代
https://www.phototaiwan.com/Query/PhotoDetails.aspx…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39921206147951&id=584986081641475
李茂生:網路上有人在罵老番顛或老賊,但是這些人到底知不知道,正是這位老賊讓你們可以罵他老賊。
我那個時代,誰敢說不想看黑白電視,誰敢不流淚?或甚至誰敢放個屁。回想我年輕時代所感覺到的冤,真的很珍惜不緬懷偉人的現在,真的很珍惜可以放膽針砭一個人功過的現在。
人要知道感恩,不知感恩的,連毛小孩都不如。
────────
追伸:
這個發言應該會引發數名退朋友的情事,想要加網路朋友的人請密切注意動態。我本來想主動篩選在網路上放砲慶祝的人,退朋友,但最終嫌煩,所以放棄了。請這些人主動退網路友人關係,我無法忍受你們的行徑。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39924609480944&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台灣民主化重要推手 李登輝波瀾壯闊的一生 - 華視新聞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39366486203423&id=584986081641475
《我們最幸福》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老蔣死掉那天夜裡,刮起風下起雨,好事者以為天有異象,是民主救星的殞落,自由燈塔的傾倒。其時,舉國哀弔,與北韓兩金過世,也沒什麼不同。民間禁屠三日,後來台灣清明節不殺豬說是與此相關。課本好像還有一篇課文是什麼鄉間老農抱著一尾魚去哭喪,說是老蔣生前微服出巡,賞光吃了幾口,他這是祖上積德了。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當天晚上我不知死活看《在水一方》,完全不顧隔日要考英文小考。孤女杜小雙宛如林黛玉進榮國府,遵循亡母遺願寄居世伯朱自謙宅第,與朱家一對兒女有了情感糾葛,誰應該哭泣了,誰應該甩巴掌了, 劇情正到高潮 ,畫面一轉,李艷秋一臉凝重說各位觀眾為您插播一則遺憾的新聞:「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於1月13日下午3時50分,因心衰竭在臺北市七海寓所逝世,享年78歲。」
其時,不經人事,未長智慧,不知道元首掛掉這件事到底意味著什麼,只知道隔天電視節目都變成黑白了,而且卡通連續劇都暫停播出。黑白電視播了多久其實我也記不清楚了,隱約是一段長長的時光,但後來在一份文獻看到,民眾看電視黑白看得乏味了,只好去租錄影帶,故而帶動豬哥亮餐廳秀錄影帶跟霹靂布袋戲大發利市。
元首掛了沒幾天,班導師拿了一袋黑紗發下去,要每個人別上,為領袖守喪。
其時,父母正值青年,去外公外婆家過年,每個人開開心心的,沒有誰忌口,誰咬不動豬腳,親愛的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以為人世就是這樣一場不散的團圓飯。
現在想想也很詭異,人生第一次別黑紗守喪這件事居然是為了國家領袖,朝會降半旗默哀,也真真切切掉了幾滴眼淚,心想如果我阿公死了,應該會跟現在這樣難過。
二零二零年七月三十日,李登輝故世,晚上氣溫驟降,風呼呼吹著,但就是夏夜晚風,沒有什麼穿鑿附會。當天上午,誰的臉書都是照樣造句,萬事萬物像極了愛情,晚上都是阿輝伯死訊,有哀悼,也有仇家叫好恭喜。民主先生卸任二十年後,台灣就是這樣,你想喊什麼就喊什麼什麼,再討厭、看不爽,也就只是這樣。
這一天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元首的故世隔天,電視沒有變黑白,教官不會拿一袋黑紗要學生帶上(是因為放暑假?),這一天,跟這一年其餘的三百六十五天也沒什麼不一樣,士農工商百工百業,作息如常,過著民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