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一夜輕旅行 #玩美新竹 #泡好湯
這次拉傻來到了距離竹北不到一小時車程的橫山鄉內灣尖石溫泉區享受兩天一夜輕旅行,以往的內灣就是讓人聯想到老街以及吊橋,還有客家美食,但在2013年開始,內灣逐漸加入了許多年輕人喜愛的文青元素,像是現代裝置藝術、文創園區、手作體驗、青年創意創新小行業等
-
除此之外,還能親近大自然,享受山林間的芬多精、以及欣賞四季不同的花季美色,這次拉傻剛好趕上櫻花季,櫻花點亮了內灣山城,美翻❤️
在結束了一整天的充實行程後,在內灣溫泉區泡個天然美人湯,真是再幸福不過了^^
-
//Day1🌸行程
🔸第一站就先來到【合興車站】
#鐵道70週年裝置藝術,50年代舊有木造車站建築,特別適合情侶、夫妻、小家庭來再次紀錄愛情的甜蜜,還有好吃的紅豆薏仁湯可以享用^_^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中山街一段17號 (合興車站)
#紅豆伊人#老鷹紅豆 #手作薏仁#手作自然清新甜品#愛情候車室#勇氣塔#愛情藍本
-
🔹接著前進【內灣老街】、【內灣車站】、【內灣戲院】、【內灣吊橋走走晃晃,享受客家懷舊風光】。
🔸而內灣不只有老街還有【內灣好客好品希望工場】,少了人潮喧囂 享受山城秘境 藝文園區。這次拉傻體驗了製作手工絹印,趣味十足,另外
還可以預約手工打造屬於自己的手飾品,更有紀念價值,下次必須試試。
#台灣水色絹印手做體驗教室#手工布包#手工絹印#舊事生活#在地風味 客家麻糬#虎帽金工#手作銀飾體驗 #樹屋網美拍照景點
-
🔹好客藝文園區裡還可以享受好吃的客家麻糬下午茶,以及園區內進駐的#【剛剛好JUST GOOD 】#創意蔬食料理,認真說好吃炸了。
·酸菜年糕酥餅沙拉180
·豆腐菇飯糰沙拉180
預約專線:03-5849569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139之1號(內灣火車站正後方)
營業時間:平日10:00~17:00, 六日10:00~17:30,每週二公休
#自然發酵#嚴選手作#醃冬瓜系列#
#發酵系列#味增梅子#桔醬
🔸 【北角吊橋】是全台第二長吊橋,北角吊橋橫跨油羅溪,總長為220公尺,長度僅次於南投350公尺的坪林吊橋,為全台第二長吊橋。
「北角吊橋」採用「紅橋門架與鋼纜懸吊系統」設計,特殊的形貌吸引了很多遊客來此步行、拍照。走過去還能品嚐馬告咖啡喔!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義興村(120線道上)
🔸 【朝日溫泉會館】
#老牌合法溫泉 #泡湯住宿
民國93年對外營業,是新竹第一家取得溫泉標章的民宿,也是合法立案之民宿,除了大眾池之外、每間房間還有專屬溫泉湯池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4鄰32號
內灣溫泉區介紹:
日據時代即以溫泉聞名,早日是新竹八景之一的「清泉試浴」。因水質澄清,泉質屬於弱鹼性碳酸泉,無色無味,故稱清泉。水溫約48度,隨著天氣變涼,泉溫也隨之提高,PH值(氫離子濃度)為7.7。
清泉部落周圍層巒疊翠,擁有獨特溫泉名聞遐邇,更有林泉、吊橋景觀,尤其春臨大地之際,桃花滿林更添豔麗。風景區內有清泉步道、桃山步道、瀑布、山地文物等勝景,宛如世外桃源。
//Day2🌸行程
第二天的內灣山城步道散步,享受著山櫻之美與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忘記ㄧ切煩憂,真的讚!很推薦週末來內灣走走,入春賞櫻花、夏天螢火蟲、秋天楓葉、冬天溫泉泡好湯。
🔸 【青蛙石天空步道】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錦屏道路
🔹 【數碼天空景觀餐廳】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煤源10鄰145之1號
🔸 【凌空廊道】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
#新竹#內灣#尖石#好客好品希望工場
#內灣老街#溫泉
▶️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好湯官方網站
https://taiwanhotspring.net/
▶️台灣好湯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otspring /
▶️台灣好湯 台灣好湯十泉十美獎票選活動
https://www.2020-21taiwanhotspring.net/
角蛙水質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找回汀甫圳的往日時光】
小學二年級搬家來到博愛街,汀甫圳是我到學校的必經之路,是到同學家的遊戲之路,也是從交通大學去學府路吃飯的美食之路。
這條水圳對我來說,有很多故事和回憶,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汀甫圳本來可以看到青蛙、小魚,以前我們還會下去抓抓小東西,但後來就變成臭水溝......房子變多、餐廳變多,而污水也變多,讓人不親近,開始厭惡他,忘記他。
我一直很希望城市內的水跟人們的關係更拉近,水圳一直以來都是給予城市養分,哺育人們的角色,但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和自私,乾淨的水圳變成惡臭的水溝;所以我們啟動汀甫圳的改造計畫,從景觀改善開始,也要進行水質改善,找回汀甫圳的往日時光。
周邊的住家,科長挨家挨戶的去溝通,經過漫長的說服過程,感謝大家願意把地還給水圳,其中的一戶退縮圍牆後,更是留下家中珍貴的樹,變成大家都能看到的景觀。也感謝交通大學把圍牆拆掉,讓步道能全線串連,鄰里的關係更親近。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汀甫圳1.4公里的步道即將完工,未來我們也會進行周邊油水分離和汙水截流作業,讓進到水圳的水能夠乾淨,讓汀甫圳重回市民、社區的生活之中。
#防疫加倍 #建設不鬆懈 #汀府圳
角蛙水質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熱雨區】
#負責任點評
#當精心設計的亞洲熱帶雨林區被粗魯的轉型為熱帶雨林區
#怕沒完沒了所以盡量只針對動物的部分做評論
近期臺北動物園新的熱雨區和館開張了,許多媒體爭相報導,雖然曾經對於評論感到猶豫,但深思過後還是決定盡善本專頁最重要的功能─#從一般媒體無法觸及的角度來向大眾傳達動物園的事。也因此,這裡先打個預防針,對於這個被各方大肆稱讚的新場館,接下來將不會有水豚君多卡哇伊、栗喉蜂虎多靈敏之類的文字,更多的會是我這週下來對於這個「#半成品」的挑剔。
當然熱雨區不是沒有優點,但那對於2019年的現代化動物園來說,絕對不是足以拿來吹噓的資本。
首先,是關於熱雨館的部分,有關注動物園保育網的人應該都知道動物園曾經打算以切葉蟻(Atta spp.)與食蟻家族的競爭作為故事軸線來布置整個熱雨館(穿山甲館)的展示,並且迫不及待的在年初就針對該館在網站上的文字簡介做出更新,但不用等到開館當天,光從熱雨館 本身僅以不鏽鋼網包裹一事就可以確定展示切葉蟻只會有兩個結果,一是冬天時螞蟻通通凍死;二是螞蟻們快樂的通過網眼抵達新天地(只需要一陣風),成功的在這座小島上繁衍生息。最後雖然切葉蟻沒有進來,但其他熱帶動物同樣面臨在沒有溫溼度調節的「假室內」過冬的挑戰,颱風來臨時的防護措施也令人擔憂,半成品一詞絕對不是誇張。
接著,館內值得嘉許的在動線上設置了小型的夜行展示,未來指猴也將在此亮相,館方的光照策略暫不明朗因此不提(就算是夜行動物但完全沒有接觸日光的機會也......),除了單一展區窄小之外,整個館內明顯缺乏足夠的緩衝空間,若有新生兒或突發狀況(合籠、傷病等等),保育員將無法就地執行任何操作,就算在他處有後台也明顯 #遠水救不了近火,始終會造成飼養管理的不便。更甚者,為了符合民眾對於「穿山甲館」的期待,在開幕後才倉促的宣布會在館內規劃穿山甲展區,姑且不論屆時的展示效果,以場館現行配置看來,動物個體的福利將很難得到滿足。
然後空間動線方面,窄小的步道很明顯無法負荷動物園的客流量,即便會在假日發放號碼牌,也很難限制專程來打鳥的大哥大姐們不佔用道路、按時離開,更別提作業道路也沒有妥善的區分出來。過於擁擠的參觀環境對動物與遊客乃至於保育員都是一場折磨(想像一下如果棉頭狷沒在新加坡先接受過減敏訓練...),推著娃娃車的年輕夫婦更是寸步難行,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現象會發生在2019年的台北動物園。
再來談談室外的部分,直射的日光絕對是最大的問題,像馬來貘這種生活在雨林底層的物種(園方也在展牌上強調此事),先前在澳洲就曾傳出因缺乏遮蔭而罹患白內障的案例,在這裡居然被直接曝曬在陽光下,小食蟻獸、蜘蛛猴也只能在光禿的枝枒上被太陽曬昏頭,原產的熱帶雨林熱歸熱,植被的覆蓋度可是毫不含糊,但整個展場的設置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毫無任何針對毒辣陽光的對策,著實令人震驚。
在這之上,假若動物能妥善的利用水壕消暑那還另當別論,但數天的觀察可以發現動物幾乎不下水,除了水質本身糟糕透頂之外(看看那瀕臨優養化的表面),水域部份的設計打一開始就非常不友善。首先,提供動物上下岸的斜坡一座島只有一個,也就是說動物下水後游游游到島的另一側,居然會落得無處上岸的窘境,只得按原路折返;再來,斜坡本身的設計更是離譜,不是開放式的弧面而是連轉身都嫌擠的窄道,倘若一隻動物停留在上,整個動線就會完全被卡死;更甚者,展場內完全沒有「淺水區」,對於展示的所有物種來說,水壕的深度都是不持續游動就會滅頂的,沒辦法悠然的浸泡半身浴渡過正午的豔陽。這不僅證明了施工單位與設計者對於動物習性的不了解,更凸顯了動物園 #對動物福利的罔顧。
況且這個水壕的問題不僅於此,由於除了部分靈長類之外的展示物種都具有游泳能力,水壕對於他們來說其實算不上是屏障,倘若有那個心,多數動物都可以游出來逛大街,動物園對此的應對方式為在岸邊加上電牧線,依照行業標準只能應用為二級以下屏障的電牧線在這儼然成了第一級屏障,無論對動物或遊客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以現行的外展區來說,加裝不鏽鋼網是對遊客與動物都更友善的選擇(對於有攀爬能力的動物來說,鐵網讓垂直空間得到最大利用,夜間也較能自由放行),只有在展場設計上滿足動物需求、提供足夠空間與要素的動物園 #才有資格追求無柵欄,而熱雨區很明顯還達不到那樣的層次。
再來是外展區的設計,完完全全就是反動物的思維。就算不懂動物,只要看了牌子就能明白,住在下島的馬來貘、大食蟻獸以及水豚都是純地棲的動物;而上島的小食蟻獸與蜘蛛猴大多數的時間都待在樹上,但這被特意區分的「上下島」,卻是在上島給予較集中、完整的地面,下島則多半只有狹窄的廊道,需要地的沒有地;不需要地的變成大地主,這設計真的讓人搖頭。再來對於樹棲動物最重要的樹,因為新開幕的關係,都還是尚未長成的植株,很難達成大多數使用者對於「樹」的期待(看看標牌上標示的20公尺樹冠層,再看看眼前不足三公尺的孱弱小樹),而若是要等它長成,展區內那貧瘠的且貌似不足量的廢土(我看到不少磚塊、瓦礫),能不能提供植物足夠的營養也令人質疑。面對這樣不完善的場域,應該作為彌補而廣設的 #豐富化設施卻幾乎在展區中銷聲匿跡,倘若是否怕人工痕跡影響參觀體驗,那我想說現在沒有豐富化的展區也沒有半點自然,大可放心的加裝豐富化,讓動物過得快活一些,可能的遊客質疑大可用展牌說明來制衡。
而解說牌,這個除了動物本身之外遊客最為關注的物件也很明顯沒有被認真對待,幾乎360度可觀賞的展區只設置有一面展牌,且多半不是在動物常出現的位置,導致遊客看到動物卻不知道牠是何方神聖,也不知道牠們在做甚麼、可能在哪裡,請問這樣設置展牌的意義何在?
最後回到整個雨林區來談談園方一直強調的「#生物多樣性」,雨林館雖然確實展示了各個類群的生物,但箭毒蛙與節肢動物卻沒有與其他物種同處一個空間,而是另外設置了單獨的展示間,試問這樣 #與原先分開展示的差異何在?#興建此館不就是為了強調一體感嗎?而早些年前因為這個計劃而拆除的「#亞洲熱帶雨林區河口部分」,作為舊雨林區最富新意的展示,也隨著現在舊入口處展出的黑天鵝 #與「#亞洲」#兩字一齊成為歷史,為了當初規劃不足的緩衝空間,淪為大量且劣質的重複展示。
自詡為「#亞洲頂尖世界一流」,台北動物園這份醞釀了十多年的成績單,我個人連及格分都很難給出,只期望園方能早日正視問題,運用過去105年積累的知識與經驗,懸崖勒馬的給出令動物滿意的補救措施。
角蛙水質 在 生氣勃勃- 什麼😱?!飼養角蛙的水不是打開水龍頭就能用嗎 ...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 ?!飼養角蛙的水不是打開水龍頭就能用嗎?到底哪種水才比較適合養角蛙呢?在環境中放一些石頭當裝飾應該還好吧?讓我們一起來看影片吧~ 也感謝大家耐心地把三 ... ... <看更多>
角蛙水質 在 「開箱蛙」綠蝴蝶角蛙(回覆有角蛙飼養建議) (第4頁) 的推薦與評價
yazoo320 wrote:哇~ 好詳細!!!...(恕刪)第一次我讓他冬眠的時候是放在水族箱內結果要澆水的時候水沒地方排所以第二年我就把它的缸挖洞放一層紗網再放一層約小指頭大的 ... ... <看更多>
角蛙水質 在 [翻譯] 角蛙飼養指南- 看板Reptile 的推薦與評價
我沒養過角蛙,只是比較過幾篇,找一篇看起來客觀簡單的翻譯,以下正文
==========================
【角蛙飼養指南(Horned Frog Care Sheet)】
原文: https://goo.gl/wrSQ9N
俗名: 角蛙、吃豆子蛙(早期一款吃豆人遊戲)
學名: 角蛙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在這邊主要是介紹二種在寵物市場較常見的種類
(1) 華麗角蛙/鐘角蛙 (Ceratophrys ornata)
(2) 克倫威爾角蛙/波子角蛙/南美角蛙 (Ceratophrys cranwelli)
以下是其他較不常見的種類,但同樣皆屬於花蟾屬家族
(3)亞馬遜角蛙/蘇利南角蛙 ( Ceratophrys cornuta)
(4)巴西角蛙 (Ceratophrys aurita)
(5)哥倫比亞角蛙 ( Ceratophrys calcarata)
(6)秘魯角蛙 (Ceratophrys stolzmanni)
(7)若亞哲魯角蛙/厄瓜多角蛙 (Ceratophrys joazeirensis)
其他偶爾也可以在寵物市場看到的還有蝴蝶角蛙(Fantasy Horned Frog),然而這並不被視為是一個物種,更貼切的說,蝴蝶角蛙是以南美角蛙和蘇利南角蛙人為混種出來的。蝴蝶角蛙受歡迎的地方在於其迷人的顏色表現,但這一種角蛙因為其無法繁殖後代的關係,不會被作繁殖用途。
【關於角蛙】
角蛙有著巨大的身驅,而之所以會被叫作角蛙,是因為在眼睛上方有著像角一樣飽滿的眼瞼。相較前肢還有後腿在身體上的比例而言,牠們有一個看似過於巨大的嘴巴。
鐘角蛙的體色介於綠色到深綠之間,或黃色皮膚伴隨著紅、黑色的零碎紋路。南美角蛙通常在最初是明亮的綠色,但會隨著成長有棕色、米色、綠色、橘色以及黃色等的組合變化。
南美角蛙也會有白子的表現。
體型上: 鐘角蛙在通常會長得比南美角蛙大,鐘角蛙能長到13-15公分(5-6 英吋),而南美角蛙則是差不多在10-13公分(4-5 英吋)。這二種角蛙雌性體型通常都會比雄性大。
壽命: 角蛙一般的平均壽命大約是落在6-7年左右,但是在妥善的照護下可以達到10年之久。
原生地: 南美洲。鐘角蛙遍佈於阿根廷北部、巴西以及烏拉圭,而南美角蛙則是分布於巴西的巧克恩地區、阿根廷、巴拉圭以及波利維亞。
棲息環境: 角蛙大多數的時間,都把自己埋在地表以下。牠們偽裝在底層植物當中等帶獵物經過。在溫度較低時,角蛙的活動力會下降,並且在皮膚上能形成一層像繭般的薄膜幫助牠們在冬眠時能留住水分。這叫作夏眠(溫度過高並非夏眠的條件之一,主要影響的因素在於缺水或是乾旱)。
鐘角蛙棲息在雨林地區,而南美角蛙則是棲息在亞熱帶的草原地區。
【角蛙的趣聞】
角蛙有時候也會被稱作小精靈青蛙(吃豆人蛙),而這是名字是源自一款電腦遊戲裡的角色。這是因為角蛙嘴巴張開大嘴的模樣還有其旺盛的食慾,像極了吃豆人在遊戲裡試圖把所有的豆子都吃掉的樣子。
在南美洲,角蛙的原生地,有很多關於角蛙的神話與迷信。當地人稱角蛙為“伊茲卡洛”,在西班牙文中是蟾蜍的意思。在某些神話中,角蛙的型像是正面的,被認為是水的守護神。同時在某些故事中,角蛙被視為是一種兇猛的生物,會殺死一些大型動物,如黃牛或是馬,透過咬住這些動物的嘴唇直到其失去生命。
【在購買第一隻兩棲動物前需要考慮到的事情】
1.你不在家時,誰能幫你照顧寵物?
2.你能夠隨時從鄰近的寵物店買到角蛙的食物嗎?
3.不會害怕餵食活的昆蟲?
4.不介意在家裡養著角蛙的食物?
5.家人會不會反對你飼養兩棲動物?
飼養環境需要注意的事項
【角蛙的性情】
選擇角蛙作為新手的第一隻兩棲類寵物可以說是再適合不過了,因為角蛙是比較好飼養的一種寵物。牠們也是較強健的物種,較不容易生病。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角蛙補食的習性,因為角蛙有把移動中的物體當作食物的習慣,即便是其他同類也不例外,所以角蛙必須被單獨飼養。
角蛙是具有攻擊性的,所以請小心你的手指,不會因為被角蛙誤認為是食物而被牠強而有力的嘴巴給咬住,否則被咬到的下場可能是痛不欲生的。
如果被角蛙咬到的時候,不建議直接把手直接從角蛙的嘴裡抽出來,因為如此可能是會傷到角蛙的嘴巴。 會建議把手跟角蛙一起泡到自來水裡,有機會讓角蛙鬆口,而被咬到的傷口也可以塗抹一些殺菌劑。
【飲食】
亞成體的角蛙,每天都要餵食,而鈣粉和維生素D3可以添加到角蛙的食物裡,一個禮拜內2-3次。 可以餵亞成體的角蛙吃乳鼠、蚯蚓、蟋蟀以及蠟蟲。(註: 這邊提到角蛙應該每天餵食的做法可能有疑慮,因為目前大多飼主決定餵食頻率的基礎,大多是考量到何時觀察到角蛙排泄,以免在角蛙還未消化完畢前又再給予食物)
成年角蛙則是可以餵食體型大一些的活體,例如蚯蚓、蚱蜢、蟋蟀、蟑螂、麵包蟲、開始長毛的幼鼠、鼻涕蟲以及蝸牛。 而營養品等則是一個禮拜補充一次。
如何培殖角蛙的食物來源,對兩棲類飼主來說是有挑戰性的。蚯蚓、蟋蟀以及麵包蟲都是相對好繁殖和保存的。詳細內容可以查看論壇內“如何繁殖活體”(Culturing Live Food)的文章,了解怎麼佈置飼養活體的環境。
【飼養空間】
因為角蛙活動力真的不高的關係,所以不需要給牠準備太大的空間。但是角蛙的體型也會成長到一定程度的大小,提供合乎其體型的空間也是很重要的。
玻璃缸、塑膠箱子(耐用的)以及玻璃飼養容器都很適合當作角蛙的住所,而飼養環境上,角蛙會比較喜歡林地類型的佈景。
飼養環境所需具備以下幾種要素:
【底材】
可可豆殼、生態土、無肥土都是很好的底材,而如同角蛙習慣把自己給埋起來的習性,大部分時間都會躲在底材之中。
還有一種更簡單,可以說沒什麼特色的底材,就是紙巾,而用紙巾的優點即在於紙巾便宜、好用還有髒掉的時候方便清理。
可以在缸子裡種植一些活的水苔,水苔會紮根在底材上,但盡量避免使用鬆散的泥炭蘚,因為在餵食角時可能會有誤食的風險。
底材應該定期檢查是否有排泄物在其中,因為角蛙有鑽進土理的習慣。
【水分】
對所有的兩棲類來說,淡水是非常重要的。準備一個大而淺的水盆,而水源可以使用除過氯的水,或是瓶裝水也行。如果是自來水的話,必須是有用水穩除過氯的例如repti-safe和aqua-safe這兩個牌子,這兩個牌子的成分通常也有添加鈣質,是有益於角蛙的。
還有阿,角蛙其實水性不是很好,不是那麼善於游泳,所以水深需要注意說避免蓋過角蛙的嘴巴,以免發生憾事。
角蛙就如同其他的兩棲類一樣,會浸泡在水中利用皮膚來吸收水分,如同水盆是角蛙泡澡的地方,所以要時常清理水盆,避免大便汙染水質。
【濕度】
所有的角蛙對環境濕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像鐘角蛙就需要的濕度就比南美角蛙還要高,而南美角蛙只需要五十趴左右的濕度就夠了。
每天用噴霧器,適度的在飼養箱中噴一些水,讓環境維持適合的濕度。大概就是讓底材稍微濕潤但不會太濕、殘留過多水分的程度這樣。
【給角蛙一個遮蔽處】
遮蔽處對兩棲類來說是必要的,如果沒有適當的遮蔽處,可能會造成緊迫。因為角蛙有挖土,把自己埋藏在土裡的習慣,所以說要確保底材夠厚或夠深到可以讓角蛙躲在裡面。
在飼養箱裡種植植物是OK的,但是因為角蛙會挖土的關係,所以也請你有心理準備,就是說植物很可能會被翻的東倒西歪。
【熱源的提供】
對角蛙來說,理想的環境溫度,約在24-28°C (75- 82°F)之間。推薦搭配溫控的加溫墊,而加溫墊最好上放也要隔幾個墊子區隔,如此有利角蛙對溫度的調節。
像曬燈等聚熱燈是禁止使用的,因為這類的熱源會讓角蛙有脫水的問題。
在缸子裡的角落應該擺一個溫度計,以便隨時監控缸子內的環境溫度。此外,盡量確保缸子內的冷點約在24度C,而熱點在28度C,如此角蛙可以在這之間移動來調節體溫。
【光源】
角蛙應該避免太陽光的直曬,而人工飼養環境下,可以用UVB強度較低的燈。UVB燈不指可以讓你更容易觀察角蛙,更可以幫助角蛙將吃進體內的食物、養分轉換成維他命D3,倘若沒有用UVB燈的話,那就要定期在食物中灑上一些維他命D3。
要注意喔,像白子的角蛙,就不適合曬UVB了,UVB不但有把你的白子角蛙皮膚灼傷的危險,也會有被曬瞎的問題。
【環境的清潔】
缸子每個禮拜清理一次是最基本的,在清理的時候,角蛙可以先暫時的拿到其他盒子放。所有的底材和擺飾都要做更換。清潔時選用對兩棲類刺激性較低的消毒劑,如此可避免缸子中細菌的滋生,但最後清洗完畢時,要徹底的把可能殘留的化學物質沖洗乾淨,避免說殘留的化學物質影響到角蛙。
【角蛙的抓取方式】
原則上應該盡量避免把角蛙拿在手上把玩,說真的角蛙其實不怎麼喜歡被人抓在手上,甚至更可能因此而增加角蛙的緊迫或是攻擊性。
由於兩棲類那敏感、善於吸收的皮膚,被人抓在手上的時候,手上的油脂、鹽等物質可能會對角蛙造成傷害。所以如果要把角蛙抓起來時,請戴上乳膠手套或是把手洗乾淨之後再抓。
抓角蛙時是會有被咬的風險,所以抓取時手指什麼的應該盡量避開角蛙的大嘴。
【褪皮】
隨著成長角蛙每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褪皮,最先舊皮會從手腳處脫離,然後在末端剝落。舊皮最後會一整塊剝落,然後角蛙會把他褪去的舊皮吃掉,不需要太擔心,這是情形很正常的。角蛙會用他的腳不斷的把褪去的舊皮推到他的嘴中。
【夏眠】
夏眠對野外的角蛙來說,指的是在一年之中較冷的幾個月份內會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角蛙會自舊皮形成一層繭,而這層繭能夠幫助角蛙躲藏在土裡時鎖住水分,避免水份的流失、散發,直到夏天的來臨。
在溫度控制得宜的情況下,圈養環境中的角蛙會較不容易進入夏眠的狀態,但如果有出現溫度和濕度驟降的情形,可能會觸發角蛙進入夏眠。夏眠中的角蛙,應該盡量避免被打擾或是餵食,但乾淨的飲用水的更換還是需要的喔。
逐步的在幾天內提升環境溫度與濕度,可以幫助夏眠中的角蛙甦醒過來。
【分辨角蛙的性別】
分公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聽的,因為公蛙在繁殖季節會發出鳴叫,且在足部也會有名為「婚墊」的構造,喉部的顏色也會轉深。(註: 蛙類到生殖期,新郎前肢第一指或二三指之間的基部,有特別顯著局部隆起的肉墊,上面富有分泌粘液的腺體或角質刺。動物學家把這種墊叫做“婚墊”或者“結婚的胼胝”。 有了這種“婚墊”新郎才能在水中緊緊地擁抱著皮膚滑膩的新娘。蛙類的這種婚裝雖很簡單,卻很實用。婚墊的形成與消退受T調控。婚墊發育的變化劇期與精子發生進程和精巢係數具相關性,即婚墊的形態特徵可間接反應精巢的發育狀況.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母蛙除了普遍體型比公蛙還要大之外,身形也更為圓潤。
【角蛙的繁殖】
在刺激角蛙繁殖前,會需要先營造一段較冷的一段時期,期間是2個月。在這段期間內降低環境溫度與濕度,觸發角蛙進入夏眠,而在夏眠的過程中停止餵食。
而要讓角蛙再度從夏眠中甦醒過來,會需要製造雨季,製造雨季的方式可以把角蛙放在雨室中(參見文末照片)或是單純的頻繁噴灑水霧於飼養箱中。當角蛙開始進行繁殖時,就可以停止營造雨季的行為,建議在環境中增加一些植被,給予母蛙有可以將卵附著的地方。
角蛙產卵的數量一次可以有2000~4000顆左右,當角蛙產下蛙卵後,要把成蛙隔離開來,以免蛙蛋被成蛙給吃掉。蛙卵到孵出蝌蚪會需要約4天的時間。
角蛙蝌蚪有同類相食的習性,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會建議將他們分開飼養,倘若無法分開飼養,也盡量在環境中給予較多的躲藏處、遮蔽出以降低同類相食的情形。可以每天餵他們吃黑蟲、正顫蚓、切碎過的蚯蚓。
角蛙蝌蚪的變態會發生在3-5週內,而幼蛙可以開始給他吃一些亞成蛙的一些飲食內容,緊接著尾巴也會慢慢隨著時間被吸收。(註: 蛙類的變態,詳見https://goo.gl/iMjs0V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建議參考書目】
Horned Frog Care - Quick and Easy Guide by Allen R. Both
【其他參考飼養指南】
https://goo.gl/QgC2bx
Ornate Horned Frog 鐘角蛙飼養指
https://amphibiancare.com/2005/06/05/horned-frogs/
HORNED FROGS
https://www.reptilesmagazine.com/Frog-Amphibian-Species/Horned-Frog/
HORNED FROG
https://www.reptilesmagazine.com/Care-Sheets/Pac-Man-Frog/
Pac Man Frog Care Sheet
https://www.reptilesmagazine.com/Frogs-Amphibians/Argentine-Horned-Frog-Hibernation/
Pacman Frog Not Eating
https://www.reptilesmagazine.com/the-argentine-pac-man-horned-frog--natural-history-captive-care/
The Argentine "Pac Man” Horned frog – Natural History and Captive care
https://study.com/academy/lesson/estivation-definition-examples.html
Estivation: Definition & Examples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do-frogs-survive-wint/
How do frogs survive winter? Why don't they freeze to death?
-----
Sent from JPTT on my HTC_D828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67.2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eptile/M.1516384772.A.37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