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特意利用Jansport拼色的特點,把色彩注入平凡無奇的露營用品當中。
-----------------------------------------------
FanPiece🖋https://www.fanpiece.com/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fanpiece.hk
#FanPiece #lifestyl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説到歐洲建築,自然會想起童話中的小鎮、古典的教堂或氣派的城堡、充滿複雜精緻的花紋和手工超凡的裝飾;而現代的新建築卻不見舊時的繁複,更見簡約摩登。如此大的演變,包浩斯(Bauhaus)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洲的學院將藝術和設計分得很開,許多建築和産品華而不實。戰後的德國急須從戰敗的...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的推薦目錄:
- 關於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FanPie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HABIT selec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Sukie Chung 鍾舒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Re: [問題] 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 看板FineArt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 ... 的評價
- 關於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 ... 的評價
- 關於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哲學】哲學概論:解構主義- 德希達| Anarchitect - YouTube 的評價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永恆的鄉愁──羅智成《問津:時間的支流》中的詩境 ◎陳怡安
前言
《問津:時間的支流》是羅智成二零一九年出版的詩集,屬於「羅智成故事雲」計畫中的一環。以魏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底本,敘述了一個穿越時空,尋找並如願進入桃花源的奇幻故事。羅智成轉化了古典傳說中的桃花源,從建築物、語言、社會制度、教育、金錢觀、時間觀、生死觀等諸多面向切入,重新再創造了一個羅氏版本的桃花源,一方面呈現了詩人心目中理想的文明形象,另一方面也透露了詩人嚮往的詩境面貌。
這份評論想從:詩語言手法、虛空間的創造、理想的文明,這三個角度探討、分析《問津:時間的支流》中的詩境,解構羅智成理想的文明,究竟是什麼樣的文明?又詩人是如何用詩語言,一步一步實踐,打造他嚮往的詩世界?
詩語言手法
「喜直覺、善隱喻的羅智成正是微宇宙中的教皇,他語言的驚人魅力,籠罩了許多八○年代 詩人的視野,近乎純粹的神祕主義,使得他在文字中坦露無遮的陰森個性,以及他牢牢掌握的形式,同時成為他詩思的本質。是的,個性 和形式不僅是羅智成思想的部分,也是他詩思的本身。」——林燿德〈微宇宙中的教皇──初窺羅智成〉
正如林燿德所評論,初讀羅智成作品,首先會立刻被他自成一天地的敘事魅力所吸引。他動用五感,細膩描寫了一個介於虛實之間的時空。讀者都明白書中的故事純屬虛構,然而因其中湧現出的豐富的閱讀樂趣,一再召喚,使讀者超越真假議題之外,心甘情願進入他打造的奇幻空間。我認為這正是閱讀羅智成詩的一大樂趣所在。
不分篇目的長篇敘事結構
在內容之外,《問津:時間的支流》在形式上也很特別,全書是一首逾三千行的大長篇敘事詩,且並沒有以篇目、分輯的方式拼湊出故事的全貌,而僅僅以詩人自己設計的,類似小篆的「桃」字符號「」,作為停頓與休息。推動敘事的方式不仰賴章節,而全依靠羅智成的敘事邏輯,及使用文字的高度掌握力。
要推動篇幅這麼長的故事進展,羅智成展現了繁複多元的敘事方式。使用了對話、夢境、五感感官描寫、場景白描、自問自答等,充分展現了敘事詩的幾乎所有手法。這樣長篇幅的敘事,恰好可以呈現「微宇宙的教皇」以形式作為詩思本質的特性,也可見其創造自給小宇宙的龐大語言魅力。
生澀的用字
詩是由一個又一個「詞」和「字」所組成的,羅智成認為「迷戀文字本身就是詩人基本的特質之一」、「不止是它所指涉的對象,還包括它本身的形象、腔調、字質都是文學創作的重要髓質」。
這或許可以解釋羅智成用字的精確,甚至近乎獨裁。他經常使用一些較為生僻、不常用的字詞,例如:「到窗『牖』半敞的咖啡座發呆」;「玁狁」;「『犬牙交錯』的嶙峋山嶺之間」;「和『巫咸』大神爭辯交心」;聽見大『鯢』遠遠哀鳴。」等,都是在現代日常生活中不大會使用到的語言。
也多有轉化古文,並用現代的語言交雜辯證的句子:「我們到底重返了誰的夢境?/「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我自始至終懷疑這一切/因為我要求/可以滿足科學的解釋/至少不違背理性與常識」引用了陶淵明的句子,並提出懷疑。
雖然用典繁多、用字生僻,然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卻不似閱讀文言文時,因時代和語境差異,而有隔閡或障礙的感覺。想是因羅智成流暢的行文風格,能使古典與現代語言融合為一,保有恰好的節奏感及密度。既不造成閱讀的距離感,同時還形成精緻、耐讀、具有知識和歷史厚度的文字美學風格。
(三)敘事方式:告白體、對話
如前所述,「沒有距離感」的閱讀體驗,是羅智成語言特色之一。朱雙一曾評論羅智成作品:「詩人藉此構成了一種輕聲慢語、款款而訴、有如促膝交談的傾訴體風格。」羅智成則自創「告白體」一詞,形容那是為了滿足傾訴的需要,創造一個能真誠告白的對象。《問津:時間的支流》開篇首句便是「有時我會忍不住 想跟你描述桃花/那充滿療癒和神秘力量的粉彩植物」迅速縮短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告白的對象,也是詩人理想文明的其中一種化身,透過傾訴、告白,詩人可以跳脫自問自答的處境,向一個「他者」自然地表露自己最私密,也最幽微的心思。讀者也在行文中,自動承接了「傾聽者」的位置,進入放鬆聽故事的狀態。
除了告白體,文本中也常用不同角色、不同立場的對話方式,呈現對理想的文明的多重思考層次。故事中主要有四方角色:奶奶﹙永周邑人、離開並重返﹚;詩人﹙外人,進入永周邑並想離開﹚;Q﹙外人,進入永周邑並想留下﹚;小司命﹙永周邑人,想離開﹚。這四個角色恰好是完美的對照組,有來自烏托邦而拼命想往外探看的永周邑人,也有不斷在向內探看的外人。
奶奶:「於是有了被無知禁錮的恐慌/確定愛上他的時候/我也確定不想再多待一天/在一成不變的鄉里」
小司命:「我不知道要如何/完成這個願望/但是我很確定/沒到外面看看/我這輩子都不可能死心」
Q:「我想近距離跟時間相處/看看它的廬山真面目/就在當下 就在這裡/不被行程/不被還沒發生的事打擾」
詩人:「『也許我對妳/又一次犯下了像/對奶奶那樣的無知之過……』/她憂戚地苦笑/我凜然感覺/她已成為幽靈的一部分/我們無法相擁了」
關於出去或留下、開放或封閉;崇古或進步。詩人雖有自己的立場,但也保留了處於不同背景和位置的,其他角色的想法。藉由四方交叉對話,讓讀者對桃花源有多面向的看法。這些對話正像看待一個空間的不同視角,有俯瞰的平面圖視角、有從正門望過去的風景視角、也有從內往外望的內在視角。透過這些不同視角,我們才可以想像出一個較立體的、客觀的空間。
虛空間的創造
羅智成是善於創造「虛空間」的,打從《夢中書房》中,他就創造了一個「有痛覺般」的書店,在書店裡自願且耽溺的陷入文字的迷宮:「書店以不起眼的門面對外經營/在重重書架後頭/它卻兀自生長/以一種初生星球的能量、暴力/和不可思議的可能……」;《夢中邊陲》中有個「多出來的」第二十五時區,是一個詩人心智上的家鄉:「在彼/我還沒出生/還沒有戶籍/我還沒醒來/還沒有故鄉/只有一個/未曾謀面的地方/我卻渴望回去」
對那個沒有戶籍、且未曾謀面的地方,詩人卻產生了「鄉愁」,渴望回去。因為那雖然不是身體的出生地,卻是詩人心靈上永恆的家鄉,永恆的夢土。
在《問津:時間的支流》本書裡,也延伸了這樣的「鄉愁」,只是詩人創造的虛空間,或者該說是虛時空,從二十五時區變成永周邑。永周邑沒有地圖,僅依靠人的記憶,而且只有在六十年一次的漲潮中才能尋到通往永周邑的小溪,永周邑可遇而不可求,是一個夢境一般介於真與假之間的空間。
這個詩人所創造的虛空間是一個容器,容器有各式各樣的樣子,也許是書房、也許是不存在的二十五時區,也或許是《問津:時間的支流》裡頭,掉落在時空夾縫中的桃花源,詩人創造了虛空間,為了盛裝他對理想的文明的想像。
理想的文明
「什麼是理想的文明呢?」羅智成以多層次辯論的方式,提出對現代文明的反思:「現代人又為什麼/得創造這麼多事物來追求?/活得更豐富、體驗得更多/無休止地加快生活節奏/以焦慮和亢奮撐出充實假象/來告訴自己沒有白活」;「過多新生事物的追求與刺激/壓縮了回顧與回味的時辰/我們的生命遲遲無法展開/甚至淪為無止境的過渡/時間被滿滿的行程替換/時間也被偷走了」。
並且在反思現代文明的同時,卻又對一手所創建的虛空間,所謂的桃花源或烏托邦,提出質疑:「封閉的世界/似乎保留更多原汁原味/讓我們加倍珍惜/但如果拋開崇古主義/你會發現最古老的/雖然極為難得/卻往往不是你想要的」;「可是充滿現代意識的我/卻不由為他們感到悲哀/因為他們失去了某種現實性/一旦重見天日便會煙消雲散/墓穴壁畫無法和空氣接觸/這讓一切美景顯得徒然」。
羅智成心目中理想的文明,似乎是相對於現代世界、同時又相對於桃花源,存在於這兩者之外,另一個尚未被抵達、等待被一步一步實踐的自我空間。
羅智成的詩境
音樂家以音符建構自己的城堡;詩人則是以詩語言,建立自己的宇宙。對羅智成來說,「詩」這個文學形式,不是詩人建立理想文明的一種「手段」而已,詩這種文字形式即是理想文明的本質。
若從這個角度來看,文本中諸多對理想文明的辯證,其實也是詩人對「詩」的嚮往和論證:
「人類內心最裡面/一直渴望無條件去相信……」
「如果凡事一成不變/連「最古老」都會失去意義」
「單是與世隔絕/成就不了桃花源/我必須更坦率、更無成見地/和我的故事對話」
「只有暴露於它/我們才能和現實世界/成為一體」
詩人所嚮往中的詩境,並不是像傳統的桃花源那樣,隔絕於現實世界之外的,而是暴露於現實世界中,能夠不畏現實,與它「成為一體」。因為若一昧崇古、一成不變,古老也將會失去意義。詩歌應勇於創新,並且更無成見、更坦率的與自己的故事對話。詩人相信,理想的文明和詩歌,是每個人內心的鄉愁。詩人的內心最深處,有一個渴望去觸碰和無條件相信的,永恆的家鄉。
參考資料:
書籍
羅智成,《問津:時間的支流》,聯合文學出版,2019.03
羅智成,《夢中邊陲》,印刻出版,2008
羅智成,《夢中書房》,聯合文學出版,2002
羅智成,《文明初啟》,聯合文學出版,1999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揚智出版,2002。
論文:
林燿德〈微宇宙中的教皇──初窺羅智成〉,《一九四九》,臺北:爾雅出版社,1986。
田運良,〈詩密室的黑與亮、囚與逃〉──羅智成詩的空間意象,《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三十七期,2017.03
曾琮琇,〈從自轉到公轉──論羅智成《黑色鑲金》中的後設美學〉,《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010
李泓柏,〈羅智成詩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06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羅智成 #問津 #詩境 #敘事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HABIT selec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GOOPiMADE
VT-01 Blindfolds Tee (Loose-fit)
-
官網販售連結👉
https://www.habitselect.com/categories/goopimade
-
Beethoven 貝多芬、Brahms 布拉姆斯、Bach 巴哈三位古典時期的德國作曲家 統稱 ”Three Bs"
此系列由1954年創立的品牌 Mayo Spruce 推出近年由日本指標性古著名店 Berberjin再次帶起 Three Bs 作曲家肖像風潮,在古著收藏圈掀起了波瀾進而蔓延至各大知名品牌,原系列藉由早期精緻的印刷手法及古老織機的生產方式製作,因其稀有度及復古意義而被視為夢幻逸品等級收藏。
-
本次與平面設計師Terry Sun合作
保留其復古原始樣貌並以此概念延伸
遮蓋眼睛的設計靈感取自1977年經典專輯封面
Sex Pistols第二張單曲《God Save the Queen》
其正代表70年代的英國龐克文化
此張單曲專輯封面出自Jamie Reid之手,作為龐克全盛時期十分活躍的平面設計師,同時是一位藝術家與無政府主義者善用拼貼、解構、重組等手法創作揶揄主流與精緻的殿堂式藝術
Jamie Reid設計的封面
多以乍看莽撞、粗獷的震撼視覺
表現龐克樂團毫無矯飾的個性
-
貝多芬作為德國最富獨創精神的作曲家之一,自幼即顯現出極度敏銳的樂感,然而受童年境遇影響從小性格孤僻、寡言 ,後天經過刻苦的磨練 貝多芬發表了第一部交響曲,開創出浪漫派曲風,卻也在同一時期 被診斷出暫時性的耳聾,耳疾越來越惡化的情況下 改由心耳作曲 ,透過靜下心在腦海中作曲 創作出許多影響後世的作品。
-
將跨越世代、屬性的素材結合
選擇具有疏離感的黑、白與深藍
暗示表象之下的不對稱與不平衡
-
布料材質:100% cotton
Made in Taiwan
具備密度細緻、質地耐穿 同時擁有良好的透氣性
-
版型部分:稍大、偏寬鬆
下擺前短後長 衣長設定稍偏長
袖長落在約在五分袖的位置
可修飾肩膀到手臂的線條
-
GOOPiMADE 20 S/S
VT-01 Blindfold Tee (Loose-fit)
顏色:黑色 / 灰色 / 深藍
尺寸:(cm)版型稍偏大,前短後長
1號- 衣長73.0/77.0、肩寬50、胸寬57、袖長25、領寬14.5cm
2號- 衣長75.5/79.5、肩寬52、胸寬59、袖長26、領寬14.5cm
3號- 衣長78.0/82.0、肩寬54、胸寬61、袖長27、領寬15.5cm
售價:$1580
-
此款為限定商品,
下單後無法更改,為了更順利的購買
請務必詳閱商品資訊及尺寸數據
#goopi #goopimade #habitselect #habitselect中山 @ Habitselect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説到歐洲建築,自然會想起童話中的小鎮、古典的教堂或氣派的城堡、充滿複雜精緻的花紋和手工超凡的裝飾;而現代的新建築卻不見舊時的繁複,更見簡約摩登。如此大的演變,包浩斯(Bauhaus)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洲的學院將藝術和設計分得很開,許多建築和産品華而不實。戰後的德國急須從戰敗的頹況復蘇,建築師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就創立了包浩斯學校,課程將美學和技術結合,務求做出更多實用、適合大量生産、同時不失美感的設計。包浩斯風格主張摒棄繁瑣而無用的細節,崇尚簡約主義及形式跟隨功能的「功能主義」。建築以外,包浩斯對産品及平面設計亦有深遠影響。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包浩斯 #德國 #建築 #功能主義 #Gropius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Sukie Chung 鍾舒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傻子》因愛而生 為愛而傻 又有何不可
Sukie鍾舒祺 x 華語K歌熱搜榜
電子迷幻復古 2020全新版本《傻子》
--------------------------------------------------------------------------
每個人都曾是愛情裡的傻子,2012年,林宥嘉以高辨識度唱腔為電影《愛LOVE》演唱主題曲《傻子》獲響共鳴無數,經典熱潮至今不減。2020年,香港歌手Sukie鍾舒祺攜手金曲製作人王雙駿,以迷幻女聲、復古電子編曲,「傻子」因愛而生,但傻得理直氣壯!
Sukie鍾舒祺《傻子》MV的造型部分由香港時裝設計師Kenax Leung量身打造,4套華麗服裝與Sukie誇張的淚珠眼妝,將西方解構主義揉合中式庭園,不僅氣派時尚,且有時空交替的反差感。MV劇情描述女子痴等已逝愛人的歸來,畫面矇矓,如幻似虛,主角像是活在幻想的世界,導演以暗喻手法——例如鑲嵌地磚和彩繪玻璃窗上的仙鶴,來暗喻情人的離世,慢放手法更讓鏡頭幀幀如畫。另外,MV的取景地點「龍圃花園」是已故慈善家李耀祥博士的私人花園,該地也曾是70年代龐德系列《007:金槍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電影的取景地點,MV透過鏡頭語言重現同樣的畫面構圖,致敬經典。
大概每一個傻子,都有一份固執。2020全新版本的《傻子》,Sukie鍾舒祺以更自信的態度,直率而坦然的「我不需要 / 也不重要」,為愛勇敢,甘願當個愛情的「傻子」!
--------------------------------------------------------------------------
《傻子》
作詞:鄭楠/張鵬鵬
作曲:鄭楠
製作人:王雙駿
編曲:王雙駿
/// 歌詞
等愛的人很多 不預設你會在乎我
難道一生的時間 都用來換和你一個誤會
誰能真的讓誰 幸福到故事的結尾
何必那麼的慌張
有時清醒 才是錯誤的開始
我不需要 也不重要
做一個傻子多麼好
我不明白 也不需要明白
就讓我這樣到老
誰能真的讓誰 幸福到故事的結尾
何必那麼的慌張
有時清醒 才是錯誤的開始
我不需要 也不重要
做一個傻子多麼好
我不明白 也不需要明白
就讓我這樣就很好
沒什麼緊要
只需要你輕輕一個擁抱
就算不留下什麼也無所謂
就算留下了什麼也都珍貴 珍貴 珍貴
做傻子多麼好
我不明白 也不需要明白
就讓我這樣到老
這樣到老
/// Credit
作詞:鄭楠/張鵬鵬
作曲:鄭楠
製作人:王雙駿
編曲:王雙駿
所有樂器:王雙駿
和聲:鍾舒褀
錄音工程師:王雙駿
錄音室:freakland
混音工程師:Frankie Hung
混音錄音室:freakland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Frankie Hung
OP:HIM Music Publishing Inc.
MV 製作 |Riddiculous Studio
監製及導演|Riddick Douglas NING 寧炫聲
攝影 |Oliver Lau
攝影助理 |Harry Chan
技術場務 |Kate Siu
燈光 |Bun Chan
造型 |Kenax LEUNG
美術 |WOOTWOOT & Sharine Chan
化妝 |Gabbie LEE @GabbieMakeup
髮型 |Green CHEUNG & Terrry LAW @AdmiX Hair Styling
製片助理 |Alvin CHEUNG & Issac CHEN
動態側拍 |Fergus TSE
平面側拍 |Jonas CHU
剪接及後期|Riddick Douglas NING 寧炫聲
場地 |龍圃花園 Dragon Garden
服裝贊助 |Hers. by KH
特別鳴謝 |Dr Shiu Lee, Dr Jennie Lee, Dr Wing Tai Leung
|Patrick Chan, Benny Chan
|恩光書院
|AdmiX Hair Styling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説到歐洲建築,自然會想起童話中的小鎮、古典的教堂或氣派的城堡、充滿複雜精緻的花紋和手工超凡的裝飾;而現代的新建築卻不見舊時的繁複,更見簡約摩登。如此大的演變,包浩斯(Bauhaus)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洲的學院將藝術和設計分得很開,許多建築和産品華而不實。戰後的德國急須從戰敗的頹況復蘇,建築師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就創立了包浩斯學校,課程將美學和技術結合,務求做出更多實用、適合大量生産、同時不失美感的設計。包浩斯風格主張摒棄繁瑣而無用的細節,崇尚簡約主義及形式跟隨功能的「功能主義」。建築以外,包浩斯對産品及平面設計亦有深遠影響。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逃走他鄉】BNO移民英國$12,000租三層獨立屋 銀行中層變餐廳侍應 居英權二代:要接受由低做起!(https://youtu.be/FLFGdaKUtPo)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https://youtu.be/9YEBSQJPdPU)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包浩斯 #德國 #學校 #美學風格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 ... 的推薦與評價
在解構主義平面設計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eedhyper也提到阿里山林鐵百年特展民眾可搭檜木列車觀賞2022-01-29 15:04 中央社/ 嘉義市29日電阿里山林鐵及文 ... ... <看更多>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 ... 的推薦與評價
在解構主義平面設計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eedhyper也提到阿里山林鐵百年特展民眾可搭檜木列車觀賞2022-01-29 15:04 中央社/ 嘉義市29日電阿里山林鐵及文 ... ... <看更多>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 在 Re: [問題] 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 看板FineArt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poolmimi (找到是旅行的意義)》之銘言:
: 定義理論看了很多次
: 但好哲學 還是我太笨 一直看不懂其中的精隋
: 還請幫幫忙用白話文的方式幫我解答一下這三個名詞
: 有舉例更好
: 大謝了
解構主義 Deconstructivism
起源地 : 法國
主要特色 :
1.使用破碎 鋸斷狀造型 2.扭曲重疊的幾何圖案 3.拒絕裝飾
主要內容:
1.宗旨為挑戰與揭露
2.拒絕歷史主義與裝飾
3.運用重疊的字體與圖像 營造多種詮釋
解構主義在1980年代末期興起的名詞 相較於其他設計運動
解構主義比較像是建築界和設計界共同形成的一股趨勢
概念來自於1960年代末 由知名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所提出的文學批評理念「解構論」(deconstruction)
德希達認為文字有多重解釋 因此永遠無法表明其真正的含義
解構論的目的是要顛覆文字和知性基礎 從中粹取其無意義性
德希達的理論在1970年代傳入建築界及室內設計界 形成所謂的解構主義
目的是要挑戰理性秩序概念 暴露內在結構
1988年 建築師Philip Johnson 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一場展覽
展出包括Peter Eisenman. Zaha Hadid . Frank Gehry .Bernard Tschumi..
等七位建築師的作品 確立解構主義的地位
展出的作品包含充滿想像力的建築模型與設計圖
對現代主義一成不變的傳統手法提出批判
不過解構主義的建築設計實際落實的例子並不多
其中Bernard Tshumi設計的巴黎拉維列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就是一例
平面設計中的字體設計師 Katherine McCoy.Lucille Tenazas
都將解構主義的理念套用在其作品中 以將字體與圖像重疊 營造多重資訊傳遞的效果
工業設計方面 Daniel Weil的收音機 用塑膠袋包裝 使內部構造清楚可見
將解構主義套用在日常生活用品上
主要代表人物為
Frank Owen Gehry -美國建築師 / 設計師 / 藝術家
作品為Bard College-Ri chard B. Fisher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巴德學院的費雪表演藝術中心)
Daniel Libeskind-猶太裔美籍建築師
作品為猶太博物館 德國..
--
https://www.pixnet.net/Tayako 咪寶總是陪伴我畫畫
「我只是希望在羨慕別人之前,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34.19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