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主題-三歲生日快樂之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
當我們談論生態城市,怎麼樣才是夠「綠」或夠「生態」?城市裡的自然,算不算是自然?又是什麼樣的考量,左右著城市裡居民有感的「涼感」設計到聽來抽象的「綠色基盤」?這篇文章,我們試圖從景觀建築的角度來談在他們的工作裡,如何處理自然與人的介面,如何在有限的工程預算、法規、民眾的意見與自身專業裡,尋找自然與社會的平衡。
「綠色基盤設施仍需回到情境脈絡裡來理解,進而在小系統與大尺度的國土規劃的中間,我們能形成系統性的共識與執行的基礎,這需要更多公民的參與、城市規劃領域相關的專業者、生態團體等一同工作,透過議題疊圖、在地知識溝通、凝聚共識,才有可能在社會與自然之間梳理出雙方共好/永續的方案。
儘管景觀專業的權力是相當有限的,但景觀設計師若本身成為一個平台,拉近公民、專業者與生態環境的距離,讓彼此形成網絡與盟友,共同參與、協力決策、進行基於環境架構下的綠色基盤實踐行動,而能形成系統性的串連與網絡的穩固,讓永續不應只是夢想的泡泡、而是在每一場設計工程的實踐。」
==
#記得填寫讀者大調查問卷啊啊啊
goo.gl/72pYTP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