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設計 #改變雲林
#法國藝術大師 #羅丹 說: 「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雲林不只擁有豐富的傳統藝術、文化資產、自然景觀等,更擁有 #五足 不缺水、不缺電、不缺地、不缺人才、不缺工,上任兩年多以來,透過不同社群、組織、單位的需求探討結合,我們關心共同生活上的美感議題,透過察覺與實踐把雲林這一塊畫布,運用設計加值來改變,讓大家發覺雲林的美。
智慧科技導入雲林,智慧5G、智慧電動車移動共享,成非六都外第一;科技執法、智慧醫療及救護、行動支付等,運用科技解決在地困境,打造智慧城市、智慧雲林,縮短城鄉差距。109年度雲林突破千萬觀光人次,打破「旅遊沙漠」、「文化沙漠」印象,力推在地文化藝文觀光特色,為觀光產業量能加值;在地特色農特產品,透過 #雲林良品 #品牌 再加值,打造成為精品推廣、外銷。
「雲林創意產業x設計加值」形成創意城市,在地人文景觀再造計畫、榮獲多項建築園冶獎、雲林創意設計中心、青年文創、文創聚落、偶戲文創等,皆透過設計加值,凝結在地的能量,融入公部門與各單位,跨領域落實不同部門、單位間合作,創造更有設計魅力的雲林。
詳閱文章:https://reurl.cc/5onrVM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一個新的時代,一個資訊更多卻更混亂的時代、一個難以看見事實全貌的時代。 怎麼不被資訊淹沒?怎麼更靠近真相?成為不分年齡不分族群的共同課題。 我們認為改變的解方是對話;對話可以從選擇媒體開始。 在這支影片中,我們訪問一位老師與一對母女談《報導者》帶來的改變: 雲林小學老師課堂上播新聞紀錄...
設計改變雲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處長的日常
#想想未來的雲林
#雲林創意設計中心
#YCDC設計改變雲林
#20年後你對雲林的想像
《雲林回青趣味濃─打造時尚風土品牌》論壇活動
雲林的轉型需要時間,需要契機,需要有共生共識的一群人,去年就任後,真心覺得不只是雲林要改變,整個縣府公部門的思維革新更是首當其衝,尤其是所謂的 #公部門的美學 、#中華民國美學 這一類的負評,如何撕掉這些標籤?如何貼近民眾,如何與時俱進,甚至是引領潮流?
設計可以導入美學,設計可以改變觀點,設計可以創造/提升價值,設計可以翻轉雲林⋯, 無論是農業的一級到六級,#雲創點睛 文創設計的延續性,創業者的商業模式輔導,青創的陪伴協助⋯要留住人才,要創造雲林就業的機會,要解決農業永續與提升農民產值,這些必要的急迫性的事不能等,必需具體明確且有效率的去做,今年10月我們成立 #雲林創意設計中心YCDC 提供ㄧ個以設計為前提的共享空間,導入活潑創新的思維,結合展售平台、創客中心與課程講座,讓在地的創業者有ㄧ個家,能夠安心的孵化成長。
今年的文創週我們安排了一系列課程,昨天是第二場講座- 《雲林回青趣味濃─打造時尚風土品牌》,邀請三位雲林在地青年:網路紅人 吉品農場烤玉米 吳文極、繼承傳統 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的謝宜澂,以及在斗南用設計包裝六十年的味道 玉山碾米「醬好糠」 莊雅琴,為我們分享傳統產業如何透過設計轉型的實務經驗,以及 #極思數位商略公司的洪瑞駿總監,從生產到品牌,設計加值產業,品牌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分享。
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都有所期待,我們在YCDC外面設置了「想想未來的雲林」留言板: 20年後- 我要住在什麼樣的雲林? 20年後-我想在雲林吃到什麼? 20年後- 我想在雲林玩到什麼? 當它是一面許願牆,把你的想像寫下來,我們ㄧ起努力去完成吧!
設計改變雲林 在 鐵打的貴婦 Stacie Chen 陳璧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處長的日常
#設計改變世界
#設計改變雲林
#YCDC雲林創意設計中心
#雲林亮晶晶文創週
這是個歷史性的一刻,雲林創意設計中心YCDC揭牌了!!
設計改變世界,設計改變雲林,設計可以透過美學為產品加值。為了協助雲林孕育青年創業、產品創新、文創產業升級轉型的輔導平台,因此於文觀處一樓成立「雲林創意設計中心(YCDC)」,借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業媒合及教育長才,期盼透過教育訓練、培力、媒合與媒合銷售,提供產品設計新資訊,雲創點睛商品行銷通路管道,以及文創產品的現場展示銷售,降低創業及研發初期的成本與風險,創造優良培育環境,提高事業成功的機會。
雲林縣擁有豐沛的工藝、文化能量,將累積多年的深度底蘊向外傳播,以雲林在地故事發展文化創意。《雲林亮睛晶Brilliant Yunlin》透過匯聚雲林各處的瑰寶星芒,積累雲林文創的豐沛能量,希望以此為文化起點,來參與展覽的民眾能被雲林文化積累多年的成果所感動,當優秀的創意齊聚一堂,將會互相激盪出更燦爛的想法。《雲林亮睛晶Brilliant Yunlin》期望讓雲林文創被更多人看見,當每一個人被創作打動,進而引導至雲創點睛商家參觀、選購,再將感動打包帶回家鄉,便是一場雲林文創的小旅行,而每一趟小旅行最終將成為一場壯遊,充分凸顯雲林文創價值。
「雲林創意設計中心(YCDC)」即日起於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1樓,提供文創業者輔導、諮詢以及產品寄售等服務,部分服務採預約制;此外,首檔展覽《雲林亮睛晶Brilliant Yunlin》展期自109年10月19日(一)至12月31日(四)止,展覽期間將有3場體驗活動,邀請民眾一同體驗文化創意。
設計改變雲林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是一個新的時代,一個資訊更多卻更混亂的時代、一個難以看見事實全貌的時代。
怎麼不被資訊淹沒?怎麼更靠近真相?成為不分年齡不分族群的共同課題。
我們認為改變的解方是對話;對話可以從選擇媒體開始。
在這支影片中,我們訪問一位老師與一對母女談《報導者》帶來的改變:
雲林小學老師課堂上播新聞紀錄片,她認為讓孩子看見議題、學會思考更重要;學生康瓊之則多次與母親分享《報導者》文章,她覺得「他們(父母)應該要知道下一代要往哪裡走」。
所謂理解全貌並非成為全知者,而是「不斷地從不同人的眼睛跟資訊來源看待同一件事」,《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指出,這個時代的媒體責任不只是挖掘真相,更要促成對話,在理解彼此的基礎上,讓整個社會一起向前。
《報導者》正在專心做這件事,若您也贊同我們的理念,歡迎捐款支持,一起前行:https://bit.ly/3ylK401
攝影/許𦱀倩
剪輯/許𦱀倩
動畫設計/林珍娜
採訪/王儀君、余志偉、李盈臻

設計改變雲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閱讀完整影評:
【方格子】https://vocus.cc/@XXY2018/5de5ff86fd89780001d78f69
【幕迷影評】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64034
入圍本屆金馬獎包括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改編劇本、美術設計、造型設計、攝影、剪輯、配樂等九項整體、演技、技術類型獎項;《夕霧花園》入圍的獎項涵蓋範圍可說是全方位。整部電影所散發出的時代氛圍十分迷人,讓人沈浸其中,久久無法自拔。
故事藉由李心潔所飾演的女主角張雲林,和妹妹在二戰期間,因日本南方作戰佔領馬來西亞半島的時空背景下而受到日軍迫害。在戰後,雲林承受著失去妹妹的傷痛,求助一位隱居金馬崙高原上的日本造園師,希望能夠委託造園師打造妹妹生前夢想的花園,並在打造花園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救贖。
你也有看過《夕霧花園》了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喔!
《夕霧花園》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片 長 | 120分鐘
分 級 | 輔導級 12+
上映日期 | 2019.11.29
導 演 | 林書宇
演 員 | 李心潔、阿部寬、張艾嘉
產 地 | 英國
發 行 | 甲上
語 言 | 英文
------------------------------
別忘了隨時關注XXY的影評和活動動態喔!
▶️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XYanimalofvision/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以行動贊助我持續創作: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影評 #電影 #點評

設計改變雲林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財政收入,達成三贏的境界,質詢都市發展處和嘉義市市長。
首先,我從移民社會的文化角度,介紹宗教文化。
300年前,第一代移民,披荊斬棘,跨過黑水溝,來到嘉義的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有一句台灣諺語:十去, 六死 ,三留,一回頭,成功的比例只有30%。
第一代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輕車簡從,就只帶著土地公,來到嘉義。所以,1664年成立的東城門的東安宮,並記錄了第一代嘉義移民的歷史。
第二代的泉州移民,帶著保生大帝的信仰,來到嘉義開墾,1701年成立,仁武宮大道公廟,反映了這一段移民的軌跡。
1715年成立的城隍廟,見證了第三代移民,跟著政府官員和家屬,來到台灣的歷史軌跡。
因此,御賜皇帝帽的城隍爺,也宣示了清朝政府合法統治的象徵。
1815年,武當山玄天上帝廟的成立,見證了最後一波,漳州移民在嘉義的文化縮影。
所以,嘉義市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只要有好的停車場,和公共運輸政策,就可以讓全台各地的遊客,在三個小時內,暢遊嘉義市的四大百年古廟,見證台灣300年來,移民社會,特別是最早期的泉州和漳州移民,仍然透過宗教保存完好的文化縮影。
整個台灣西部走廊,只有嘉義縣市和屏東縣,沒有科學園區,雲林縣有96公頃,台南是有1043公頃的科學園區。
工業區,是縣市政府主導,經濟部核准,各種不同類型,內外銷產業兼具的工業生產基地,時間長,要不是碰到這一次的中美貿易大戰,台商回流,可能到今天都會乏人問津,暴露地方政府,有土地開發能力,欠缺招商規劃的短處。
科學園區,是由中央政府科技部主導,全程規劃,從土地徵收、道路開發、污水下水道,到水資源中心(污水處理廠),到國際招商,都是由中央規劃買單,無論在執行效率,和招商能力上,都是地方政府望塵莫及的所在。
對於財政貧乏的嘉義市縣而言,這應該是缺乏科學園區的我們,改變城市發展,彎道超車的最佳選項。
透過新竹市和嘉義市兩個城市發展的比較,可以了解嘉義市,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真正原因。
37年前嘉義市和新竹市的人口概略相同,37年後的今天,嘉義市人口仍然維持26萬左右,但是新竹市已經發展成有45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
每年人口出生率的比較,嘉義市,從37年前的4722人,下降到1886人,新竹市,雖然也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從6100人,下降到4019人。
嘉義市,因為青年外移,出生人口腰斬,一半以上,直接影響未來15年後,六所國立高中,員額嚴重不足。
嘉義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37年前11,385人,驟升到39,737人。
雖然,新竹市也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從37年前的13,775人,增加到53,428人,但因為人口增減不同,嘉義市人口老化的比例,已經超過15%,新竹市只佔了11%,這為青年外移和人口老化,互為因果的關係,找到了證據。
另外,從國家稅收作比較,新竹市目前的國稅收入,每年高達1067億元,嘉義市只有31億元,不到新竹市10位數,零頭的一半。
但是,嘉義市,因為有三百年發展的歷史基底,也有許多富超過三代的家族在此。
所以,在國稅的細項比較中,嘉義市可以足堪告慰,可以和新竹市相比,就是證券交易稅,見證了嘉義市百年移民歷史的百年移民財力。
另外,反映在自籌款的比較上,嘉義市自籌款的比例是27%,新竹市自籌款比例52%,幾乎是嘉義的兩倍。
所以,從城市發展比較的角度,可以清楚的知道,嘉義市目前發展的困境,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就是缺乏科學園區。
由於,嘉義市在100年前,日治時代,就是以26萬人口,作為都市計劃的上位概念,37年前我們就已經達到標準,如果沒有中央政策改變,都市計劃變更,將遙遙無期,進無步,退無路。
總之,解鈴仍須繫鈴人,沒有中央政策改變的科學園區投資,造成嘉義市的人口停滯,和都市計劃的法令限制,使得嘉義市政府,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雖然擁有1500公頃農地,卻不能像沒有都市計劃的嘉義縣政府,可以大刀闊斧,自主的變更農業區為工業區,解決老農經濟困境,增加投資,提高就業機會,讓青年返鄉。
爭取牛稠溪科學園區,可以讓青年返鄉,讓人口不再外移,讓三代同堂,成為嘉義人共同的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