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講》的每一集我都有看,這一集我感受最深刻,但從留言數目來看似乎這不是最受歡迎的一集。
讀書的日子離我不遠,看到剛進入醫學院的學生感覺分外親切。向來知道山區醫學院劇社的存在,當時只心想友校果然是人文氣氛濃厚,但原來也是培養未來醫生的溝通技巧和同理心的好方法。
其實角色扮演是醫學院常用的教學方法,節目人員想到找來專業導演來與醫學生擦出火花,實在眼光獨到。除了最基本的在小組課上一人飾演醫生另一人飾演病人,練習如何「break bad news」、解釋醫療程序從而獲得病人的首肯進行程序等,事實上每一場臨床考試都是一場「戲」。不少醫生說過,考試時我們要做的就是自信地把那一套檢查滾瓜爛熟地呈現出來,如果英語流利的就更有「著數」。有適當的演技遮掩自己的緊張不安或瞬間的不確定,留下好的第一觀感,對順利通過考試有莫大的幫助。(當然基本功和知識一定不可以太離譜啦。)
這套節目說精神健康,但竟然不只是專注病人和服務使用者,也會花篇幅提及醫護人員的burnout情況,是我始料不及的。節目中醫生對學生的苦口婆心,以前還是學生的我可能聽過也不會入腦;但到現在真的天天面對病人,又開始明白多一點前人的經驗結晶。醫生的角色注定要接收病人的期許、要求和困難,但沒有人可以不斷地被索求而自己不會燃燒殆盡。奈何讀醫的,不少是從少完美主義的高材生,如何承認自己的不足,坦誠地找另一個「樹洞」,也是我們需要一直學習的功課。
原來外國有專門照顧醫護人員的家庭醫生,以同路人的心態照顧醫生的身心健康(而不只是staff clinic那個意思)。當然,在普羅大眾的基層醫療都還沒處理好的香港,這樣的提議簡直是癡人說夢,但似乎也不失為減少醫護burnout的好方法。
許秀慧醫生 在 彭秀慧 Kearen P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不少朋友cap圖話掛住我做戲,對啊,我真的好久沒有演戲。技癢已久,亦非常想念台上一氣呵成地演出的感覺。
感謝這次遇上好拍檔,第一次和他演夫妻,默契和樂趣嘛,應該是從戲內到戲外的。👫💕💕
#Repost @pumpkinjojoinstagram with @repostapp.
・・・
也許相愛很難 @kearenpang 《我的家庭醫生 2》第三集,重溫:http://goo.gl/jVly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