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牌查冊是負責任採訪的必要工具]
十七年前,沙士疫情在香港爆發,相比今天,殺傷力更大,多名醫護人員因為拯救病人生命,先後殉職。香港社會墮入集體傷痛之中,市民心底裡無助,但同時對這批為服務市民犧牲性命的醫護人員,感激萬分。有市民排隊到醫院,在臨時悼念站排隊簽紀念冊,有老伯伯甚至跪在地上,把臉貼在地板上,流着淚致哀。
社會進入一種深深的哀慟,市民好想知道,這批把性命無私獻上的醫護人員是怎樣的人。我們想好好記住,他們崇高的情操,牢記他們對香港人的恩情。
那時,我還是初入行記者,在明報工作,被派去採訪殉職醫護的故事。
這種採訪難度不低,如何顧及家屬感受,又能報導殉職醫護事跡,那是大難題。但公眾利益擺在眼前,捨生醫護是為香港人犧牲,報導他們的故事,是香港社會合理的集體期望。無論是追究責任也好,懷念醫護的無私情操也好,記者也要克服難題,好好採訪。
三十歲女醫生鄭夏恩,是逝世醫護中最年輕的一位,在2003年六月初殉職。我還記得,自己被派往她所工作的大埔醫院採訪。院方在醫院大堂設置了悼念閣,同事一邊抹眼淚,一邊告訴我,鄭醫生是如何努力如何與人為善的一位「開心果」,在十號風球依然上班,和同事分享零食的快樂時光。但也有同事因為太傷心,不想多言。
此時,有醫院職員告訴我一個消息,鄭醫生的私家車,此刻仍然停泊在大埔醫院外面的停車場。主人已經被疫症趕快一步奪走生命,車子仍未駛走。「因為鄭醫生是開車來上班,個病好急,她離世了,車子還沒來得及駛走。」
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我心情激動。車子仍停泊在醫院,很具體說明了,病魔的殘酷,對人命摧殘的措手不及。我再拿了車子基本資料,顏色,品牌等等,就展開浩浩浩蕩蕩的徒步尋車之旅。
我記得停車場佔地廣闊,我一個人逐駕車去查看,還記得當時天氣悶熱濕焗,我一邊走呀走,汗流下來濕透我的衣服,但卻沒法子抑制自己的採訪熱情。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找到這架車。
我一邊想像,鄭醫生是如何每天開車回醫院上班,又如何把車泊下了走入醫院上病房,但沒有想過,從此沒法子走出來。
終於給我找到了這輛車,是一駕平實的棗紅色福特房車。我在車旁走了幾個圈。讓我更深感受的是,後座竟坐了兩個「乘客」 — 兩個大型的毛公仔,被安置得像孩子一樣坐在後座,那是一對鮮黃色扁嘴穿了綠色吊帶衣服的鴨仔洋娃娃。
第一眼看到這對洋娃娃,我忍不住有點哽咽,鴨仔呀鴨仔,你們的主人永遠不會回來了。
鄭醫生是一個多麼有童心的醫生。透過採訪,我希望把每一個殉職醫護的真性情還原出來。謝婉雯的斯文溫柔,基層醫院姐姐的母親般的溫暖,而年輕的鄭醫生,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大女孩。
後來才知道,鄭醫生的棗紅色座駕,是同事口中的「校巴」,因為鄭醫生下班時經常搭載數名同事坐「順風車」,而那對鴨仔洋娃娃,同事指,鄭指生視它們為「子女」。
問題是,找到車子的一刻,並不肯定那就是鄭的座駕。人有相似物有相同,做記者如果只是道聽塗說,猜想車主是誰,那是非常不嚴謹的做法。新聞處理粗疏,不但對原車主做成誤會,更是對鄭醫生不敬,那是不能接受的。
於是,當我紀錄下車子資料,拍下照片後。我們沒有立即刊登這宗新聞,雖然社會上很多人想立即讀多一點關於鄭醫生的故事,但我們還是會先進行核實。那時是由報館同事進行車牌查冊,肯定車牌登記人是鄭醫生,沒有搞錯,才敢作出報導。
雖然最終出街的日子,因為要進行查冊而延遲了幾天,但剛碰上鄭的母校港大醫學院搞悼念會,公開發放了一張鄭醫生與座駕的合照,我就可以把當日在停車場觀察到的東西,包括後座鴨仔洋娃娃的資訊,與鄭的同事雙重核實,百分百肯定沒搞錯才刊出。
車牌查冊,不只使用在偵查,踢爆,監察報導之中。事實上,任何負責任的記者,核實資料,不想出錯,也會使用到查冊工具。那是優秀、追求事實、紥實報導的基石之一。
而這一個關於鄭醫生的特寫故事,以及我寫過關於其他殉職醫護的報導,讓我獲得了「報業公會最佳新人新聞獎」。基本上,香港,甚至世界各地許許多多得獎報導,關係到公共利益的優秀作品,極多使用到查冊工具。
昨日,一位因為在報導中使用到車牌查冊的記者,香港電台《鏗鏘集》編導蔡玉玲,被警方拘捕,原因只是她進行了車牌查冊,進行了一個關於元朗7.21事件的報導。那是香港新聞界史無前例的事,記者因為核實工作,而被警方拘捕,控告上法庭。
她是其中一位我認識最負責任,最重視新聞道德及最緊張向公眾問責的記者。她性情沉穩,紥實,對新聞工作態度公認嚴謹。
今次的拘捕及檢控,是衝着優秀的新聞人而來。而踐踏負責任的新聞工作者,是關乎公眾利益,也事關全香港市民的福祉,不只是業內人士的事。
「謝婉雯醫生故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鄧明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鄧明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生命故事】懷念謝婉雯醫生《雨後彩虹》CBN沙士十年特輯 的評價
- 關於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生命故事】懷念謝婉雯《香港女兒》CBN沙士十年特輯 的評價
- 關於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謝婉雯醫生的故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星火3分鐘】懷念謝婉雯《香港女兒》CBN沙士特輯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昔日香港- 【謝婉雯: 我要快點出院,返病房幫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謝婉雯醫生故事的推薦,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鄧明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哥哥……912生日快樂!
【#好文重温】分開也像同渡過……恍若昨天
2003年,是回歸以來,最驚濤駭浪的一年。我們一同經歷了一段曾絶望、悲傷、驚恐的日子,都有著強烈的末世感覺,七萬香港人,無一能「置身事外」。
年初,真多得何志平局長在黃大仙為香港求得一支「凡事不吉」下籤,他竟解籤說:「這代表香港已經去到谷底,唔可以再衰。」結果,我們以為去到谷底,卻再來一個沙士。
二月份,沙士爆發,老懵董表現出一副「為大局出發」的「沉痛」樣子,說:「一個人都唔可以俾佢死」、「死一個都太多」,偏偏,在他的領導下,每天傳來死訊,讓不少人失去至親,單單是淘大E,已經有三百多人感染,四十二人死亡。我們像驚弓之鳥,瘋狂地搶購口罩及漂白水,全城的食肆生意急跌,陷入白色恐慌之中。董太還怕嚇你唔死,全副「鹹蛋超人」武裝到牛頭角下邨送清潔用品,以老懵董的口吻勸導老人家:「千祈,千祈,千祈,洗手,洗手,洗手。」懵太造形成了國際笑柄。
4月1日愚人節,天陰雨濛,張國榮留下遺書:「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在文華酒店跳樓自殺。人,說走便走,化作煙塵。他的死訊,像一根尖細的繡花針,尖利地刺著我們的心,多少人香港人像我當時,胸中一緊,眼眶瞬間潮紅,一直紅到鼻尖,淚水便衝上來,我們為哥哥而哭,也為雪上加霜的香港而哭。
可幸,在大時代,真愛才出現。原來,愛真的可以不分彼此,不劃分空間,醫院裡多少醫護人員不分晝夜與病人並肩抗疫。最後,醫管局總監何兆偉、新界東聯網總監馮康等三百多位醫護人員感染,當中的劉永佳、謝婉雯、鄧香文、王庚娣、劉錦蓉、張鍚惠、鄭夏恩相繼去世,而被稱為「香港女兒」的謝婉雯醫生,其捨己救人而無懼走上「黃泉路」的故事,令人婉惜,令人感動。
我們怨恨,香港有這樣一個董家班的政府;我們遺憾,對身邊人愛得太遲;我們痛失,張國榮與三百多個香港人。人間哀歌奏足整整一百天,幾翻折騰,5月24日,終於等到零感染的一天,我們暫且可以鬆一口氣。悲喜交雜。
正如梁錦松引用狄更斯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香港四面楚歌:經濟不明朗、香港遊客減少七成、失業率創8點7新高、政府七百億赤字、世紀疫症、管治的失當…噩夢連著噩夢,再加上高官一竹籮的金句–
葉劉淑儀:「我覺得反對既陣營,可能佢哋為咗反對而反對啦。」(1月24日,保安局前局長為二十三條解畫)
楊永強說:「啲錢喺邊度嚟?喺天跌落嚟?喺樹生架?」(2月24日,楊永強在立法會解釋多項醫療新收費時發火)
梁錦松:「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3月6日,梁錦松在發表財政預算案翌日在電台訪問上說),之後梁被揭發偷步買車,市民回應說:「你就風流,市民就折墮。」
董建華說:「咁膚淺」、「你唱衰香港,你繼續唱衰啦」、「你哋要與時並進,因為時代係變咗,如果你唔擁抱新既時代,時代會放棄你」。 (董建華在5月15日特首答問大會怒斥民主派)。
日積月累,香港巿民自心底對政府的不滿,終於在7月1日決堤爆發。這天,氣溫攝氏33度,總理溫家寶千里迢迢來到金紫荊廣場為香港人打氣的同時,五十萬人收集所有的怨氣,緊緊依靠著一起上街,大叫「不要董建華」、「董建華下台」、「高官下台」,「反對二十三條」、「還政於民」、「加快普選」等等的口號,律師、醫生、藝人等各中產階層,史無前例上街,從白晝走到黑夜。患難見真情。七十萬人的腳骨力與汗水,迫得二十三條泡湯,也迫得葉劉及梁錦松辭職,成為高官問責制以來,首批下台的高官。
12月30日,是無法言喻的悲傷。與哥哥一直陪著我們成長的一代天后梅艷芳,因子宫癌病逝,結束了如花般燦爛的人生,享年四十歲。「每段美好的片段,腦海一再閃現…」- 梅艷芳、張國榮《緣份》。「留下,只有思念…」 - 梅艷芳《似水流年》2003年,充滿傷逝的愁雲!
節錄自~鄧明儀《回歸.十年.人事》
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鄧明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哥哥……912生日快樂!
【#好文重温】分開也像同渡過……恍若昨天
2003年,是回歸以來,最驚濤駭浪的一年。我們一同經歷了一段曾絶望、悲傷、驚恐的日子,都有著強烈的末世感覺,七萬香港人,無一能「置身事外」。
年初,真多得何志平局長在黃大仙為香港求得一支「凡事不吉」下籤,他竟解籤說:「這代表香港已經去到谷底,唔可以再衰。」結果,我們以為去到谷底,卻再來一個沙士。
二月份,沙士爆發,老懵董表現出一副「為大局出發」的「沉痛」樣子,說:「一個人都唔可以俾佢死」、「死一個都太多」,偏偏,在他的領導下,每天傳來死訊,讓不少人失去至親,單單是淘大E,已經有三百多人感染,四十二人死亡。我們像驚弓之鳥,瘋狂地搶購口罩及漂白水,全城的食肆生意急跌,陷入白色恐慌之中。董太還怕嚇你唔死,全副「鹹蛋超人」武裝到牛頭角下邨送清潔用品,以老懵董的口吻勸導老人家:「千祈,千祈,千祈,洗手,洗手,洗手。」懵太造形成了國際笑柄。
4月1日愚人節,天陰雨濛,張國榮留下遺書:「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在文華酒店跳樓自殺。人,說走便走,化作煙塵。他的死訊,像一根尖細的繡花針,尖利地刺著我們的心,多少人香港人像我當時,胸中一緊,眼眶瞬間潮紅,一直紅到鼻尖,淚水便衝上來,我們為哥哥而哭,也為雪上加霜的香港而哭。
可幸,在大時代,真愛才出現。原來,愛真的可以不分彼此,不劃分空間,醫院裡多少醫護人員不分晝夜與病人並肩抗疫。最後,醫管局總監何兆偉、新界東聯網總監馮康等三百多位醫護人員感染,當中的劉永佳、謝婉雯、鄧香文、王庚娣、劉錦蓉、張鍚惠、鄭夏恩相繼去世,而被稱為「香港女兒」的謝婉雯醫生,其捨己救人而無懼走上「黃泉路」的故事,令人婉惜,令人感動。
我們怨恨,香港有這樣一個董家班的政府;我們遺憾,對身邊人愛得太遲;我們痛失,張國榮與三百多個香港人。人間哀歌奏足整整一百天,幾翻折騰,5月24日,終於等到零感染的一天,我們暫且可以鬆一口氣。悲喜交雜。
正如梁錦松引用狄更斯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香港四面楚歌:經濟不明朗、香港遊客減少七成、失業率創8點7新高、政府七百億赤字、世紀疫症、管治的失當…噩夢連著噩夢,再加上高官一竹籮的金句–
葉劉淑儀:「我覺得反對既陣營,可能佢哋為咗反對而反對啦。」(1月24日,保安局前局長為二十三條解畫)
楊永強說:「啲錢喺邊度嚟?喺天跌落嚟?喺樹生架?」(2月24日,楊永強在立法會解釋多項醫療新收費時發火)
梁錦松:「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3月6日,梁錦松在發表財政預算案翌日在電台訪問上說),之後梁被揭發偷步買車,市民回應說:「你就風流,市民就折墮。」
董建華說:「咁膚淺」、「你唱衰香港,你繼續唱衰啦」、「你哋要與時並進,因為時代係變咗,如果你唔擁抱新既時代,時代會放棄你」。 (董建華在5月15日特首答問大會怒斥民主派)。
日積月累,香港巿民自心底對政府的不滿,終於在7月1日決堤爆發。這天,氣溫攝氏33度,總理溫家寶千里迢迢來到金紫荊廣場為香港人打氣的同時,五十萬人收集所有的怨氣,緊緊依靠著一起上街,大叫「不要董建華」、「董建華下台」、「高官下台」,「反對二十三條」、「還政於民」、「加快普選」等等的口號,律師、醫生、藝人等各中產階層,史無前例上街,從白晝走到黑夜。患難見真情。七十萬人的腳骨力與汗水,迫得二十三條泡湯,也迫得葉劉及梁錦松辭職,成為高官問責制以來,首批下台的高官。
12月30日,是無法言喻的悲傷。與哥哥一直陪著我們成長的一代天后梅艷芳,因子宫癌病逝,結束了如花般燦爛的人生,享年四十歲。「每段美好的片段,腦海一再閃現…」- 梅艷芳、張國榮《緣份》。「留下,只有思念…」 - 梅艷芳《似水流年》2003年,充滿傷逝的愁雲!
節錄自~鄧明儀《回歸.十年.人事》
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生命故事】懷念謝婉雯《香港女兒》CBN沙士十年特輯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女兒》是CBN在2003年首次在香港拍攝的生命 故事 ,並舉行了多場大型佈道會,除了讓人記念 謝婉雯醫生 的美好腳蹤外,另一製作《雨後彩虹》記載了 ... ... <看更多>
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謝婉雯醫生的故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03年沙士期間,屯門醫院人手不足, 謝婉雯醫生 主動要求,由內科病房,轉到SARS病房工作。喺搶救病人期間,佢親自為末期病人插喉,能沾到飛沫, ... ... <看更多>
謝婉雯醫生故事 在 【生命故事】懷念謝婉雯醫生《雨後彩虹》CBN沙士十年特輯 的推薦與評價
《雨後彩虹》記載了 謝婉雯 與丈夫陳偉興 醫生 的戀愛 故事 ,讓人更多認識夫婦倆背後的耶穌。《香港女兒》及《雨後彩虹》同時收錄於CBN出版的『雨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