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田山下被折彎的岩層,被稱之為褶皺。
這裡的岩層主要由變質砂岩構成,而這些變質砂岩的前身則是海邊的沙灘,大概是三千多萬年前的事情。後來,沙灘的沙被壓密、深埋至地下深處,漸漸變成堅硬的砂岩,然後在歷經了版塊的擠壓,砂岩被壓得更緻密,而成為變質砂岩,同時也因為受力而扭曲,形成了摺皺。
在六百萬年前,長時間的板塊擠壓終於把岩層擠出海面,形成了台灣島,而這些本來深埋於地底下的摺皺也被抬升至高處。當初在沙灘上做日光浴的沙子們,在歷經了數千萬年後終於重現天日,只不過經歷了這趟旅程後,它們從一盤散沙變成了堅硬的變質砂岩,形成了摺皺,這大概也是沙子們一開始沒有料想到的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80的網紅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探險威狼 今天帶大家探索的地方是台東延平鄉的『上里溫泉』 位在北斯鬮ㄐㄧㄡ溪上游 去溫泉步行30分鐘,需要多次過河 上里溫泉位於紅葉溫泉的上游、鹿野溪中游 有兩處水量充沛的露頭、相距約250公尺 距溯溪起點清水大橋約4公里 溫泉露頭連綿約500公尺 出露岩性:始新世或更早,紅葉層 黑色板...
變質砂岩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家好,我是探險威狼
今天帶大家探索的地方是台東延平鄉的『上里溫泉』
位在北斯鬮ㄐㄧㄡ溪上游
去溫泉步行30分鐘,需要多次過河
上里溫泉位於紅葉溫泉的上游、鹿野溪中游
有兩處水量充沛的露頭、相距約250公尺
距溯溪起點清水大橋約4公里
溫泉露頭連綿約500公尺
出露岩性:始新世或更早,紅葉層
黑色板岩偶夾變質砂岩
這次去因為要趕更上游的史詩級溫泉
故沒有在此泡湯
這算是一個很輕鬆可以抵達的溫泉
若有四輪傳動車可以開到溫泉旁露營
『上里溫泉』怎麼去:
座標:22°52'06.2"N 121°02'33.3"E
網路導航到延平鄉清水大橋位置
續行之後右邊有一個岔路
右轉會進入一個小型農場
有一入口可以輕鬆進入河床
需收停車費
汽車1日100圓
機車1日50圓
若要開吉普車前往
下切口也在這個位置
GPS軌跡圖連結: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365422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1.Clocks – Smith The Mister (No Copyright Music).mp3
2.The Clock (instrumental) - RYYZN · [Free Copyright-safe Music]
3.Free Range - Mona Wonderlick · [Free Copyright-safe Music]
4.Underground Stars – Loxbeats (No Copyright Musi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FLEmxAtiUE/hqdefault.jpg)
變質砂岩 在 看見台灣- #品田山這裡的岩層主要由變質砂岩構成,而這些 ... 的推薦與評價
當初在沙灘上做日光浴的沙子們,在歷經了數千萬年後終於重現天日,只不過經歷了這趟旅程後,它們從一盤散沙變成了堅硬的變質砂岩,形成了褶摺皺,這大概也是沙子們一開始 ... ... <看更多>
變質砂岩 在 強瘋來習-地球科學03-岩石循環圖.mp4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變質 岩:原來的火成岩或沉積岩,再經過地殼運動或岩漿侵入作用所發生的高溫和 ... 稱為 變質 岩,如大理岩變自石灰岩;板岩變自頁岩;石英岩變自 砂岩 等。 ... <看更多>
變質砂岩 在 [問題] 如何辨別台灣山區的沉積岩和變質岩? - 看板EarthScience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withdream (破財位)》之銘言:
: ※ 引述《MOTC ( )》之銘言:
: : 在台灣的山區很常見到頁岩,泥岩,硬頁岩,板岩,片岩.
: : 我覺得這些岩石的外觀,乍看之下,都蠻類似的,
: 他們其實差很多
: 頁岩和硬頁岩沒有葉理
: 簡單說它們不像板岩可以一片一片劈開
多謝詳細的回答。
不過何春蓀普地、黃怡禎譯礦物學、陳汝勤岩石學,還有別的書,都寫頁岩具有
可裂性(的構造),以及頁理,也容易沿著頁理剝開。這是頁岩跟黏土岩的區別
特徵。這跟板岩可以一片一片劈開的差別是?另外板岩和頁岩不是像雲母那樣
可以輕鬆完整撥開的程度吧?
: 硬頁岩容易出現典型的鉛筆構造
我忘記在哪本書看到,上面寫頁岩也有鉛筆狀(木片狀)構造?如果岩層沒風化
或破碎,還能看到鉛筆狀構造嗎?用工具敲碎岩石,也會呈現鉛筆狀構造嗎?
: 泥岩的顆粒度跟頁岩有差,拿在一起比較過你就會有感覺
: 片岩已經可以看到再結晶的礦物了,它跟板岩最容易感覺到的差別
: 在片岩可以看到一層一層的葉理(片狀葉理,或稱片理),但無法像板岩一樣劈開
: 這些都是需要實際看標本才知道的
: 但大部分真正鑑定的工作是在實驗室
: 利用顯微鏡鑑定的
: : 請問在野外看到露頭,或者撿到岩石時,只有地質鎚和放大鏡,要怎麼分辨呢?
: 一般在野外不會只有地質鎚和放大鏡
: 至少會帶測硬度的工具、0.1N的鹽酸、傾斜儀、條痕板
: 這些足夠你做基本辨識工作
請問這些東西去哪邊買的到?
: : 砂岩和粉砂岩的顆粒比較粗,應該比較容易跟其他的岩石區分.
: 教授說 直接放到嘴裡用舌頭去感受
: 我沒有唬你,差別很大
陳汝勤岩石學:砂岩用手摸有顆粒粗糙感,粉砂岩無,但舔起來有砂粒感。頁岩和
粘土岩,舔起來滑順。是這樣嗎?泥岩是粉砂、黏土、甚至部份細砂所混合的沉積
岩,所以顆粒比頁岩/黏土岩粗,但摸或舔泥岩,又會是什麼感覺?
: : 但請問又要怎麼分辨砂岩,變質砂岩,石英岩呢?
: 請你把這三種岩石擺在一起,石英岩基本上一看就不一樣
: 石英砂岩的結晶顆粒較大、顆粒緊密,是在結晶來的,所以它是結晶
: 砂岩是由沙粒組成,顆粒外型和顆粒度跟石英岩完全不一樣
: 變質砂岩還要看變質度高低,才知道偏近上述兩者其一
陳汝勤岩石學:石英岩具玻璃光澤,破裂面貫穿顆粒,斷口不粗糙。這就是跟砂岩
不同的地方?至於變質砂岩,是介於砂岩與石英岩的一種岩石,那又要怎麼區分呢?
同時具有砂岩和石英岩的性質?
台灣有些地質報告,特別是有關工程地質的,描述岩性時,例如四稜砂岩層,有時
寫它是砂岩,有時寫變質砂岩,或石英岩,甚至連地質圖的地層單位也不太統一。
那麼我們到實際的露頭時,要怎麼確定這露頭到底是砂岩、變質砂岩、石英岩?
其實連板岩,頁岩,硬頁岩,好像也會有這種問題,讓我很困擾。
: : 查過一些普通地質學的書,以及陳汝勤的岩石學,
: 你找錯方向了,這些書不會教你靠實做分類岩石
: 而且寫得很籠統,資料又有點舊
: 請找實驗類的書,一般原文書的實驗手冊
: (據我所知沒有中文的實驗手冊,只有各系所自己編寫的講義才是中文的)
: : 感覺寫的太少又太"學術",沒辦法實際應用在野外的辨識耶?
: 這絕對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 請去借手標本來,一字排開,一顆一顆慢慢摸、慢慢試
: 絕對不要一次只試一種,要有得比較才行
如果能借到標本,加上有人指導,當然是最好。但我身邊沒這些資源,
也沒其他有經驗的人....
: : 另外請問在山區河床有時可以看到綠色的石頭,是綠色板岩嗎?
: : 綠色的成分是來自綠泥石?它是淺海的沉積物?
: 不一定,還有很多綠色礦物
: 基本上葡萄石─綠纖石相、綠色片岩相的特徵礦物多是綠色
: 甚至綠簾角閃岩相(綠簾石、陽起石)也有綠色特徵礦物
: 大部分你在台灣看到綠色的石頭,基本上都已經至少受低度變質
: 至於造成綠色的原因很多種,可能是含有特殊成分、可能是有綠色礦物
: 這樣的問題並不容易回答
那麼在西部的雪山山脈變質帶和西部麓山帶,應該是比較低度變質的綠泥石嗎?
: 建議你去找中央地調所出版的《台灣的變質岩》、《台灣的礦物》來讀一讀
: 會比較有概念
: 另外,綠泥石常見於低度變質沉積岩或變質基性岩中,比較不會是原始沉積物
: 關於綠泥石,在《台灣的變質岩》有一小節的敘述,請參考
順便再請問,野外露頭觀察時,特別是在變質岩地區,或者是沒有明顯層理的沉積
岩地區,要怎麼區分層面/葉理(劈理/片理/頁理)/節理?我是知道在砂頁岩互層
的地區很容易分出層面和節理……
再次感謝
--
※ 編輯: MOTC 來自: 220.140.33.109 (08/24 20: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