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升之江 】
茫茫網絡大海,睇劇好講緣份。
首先,要夠得閒。假如同一段時間同步追看一二三四五六套新劇新節目,那怕劇迷朋友或者專業網站再怎樣「嚴重推介」另外七八九十套新作,也只能「齋講唔睇」,否則每天延長至72小時也不會夠用。其次,班底要緊。今時今日睇劇,純粹以演出陣容和實力,作為睇與唔睇的判斷是不夠的,還要看監製、導演、編劇是哪些人,像導演二五和肥波,將黃綺琳創作的劇本拍成影像,才有機會顛覆港劇傳統。第三,改、譯個好名,並非指那些「九唔搭八」,是但噏當秘笈的名字,而是每個字出現都有得解釋,觀眾很快能夠掌握故事重點。第四,集數不要太多,篇幅不要太長,尤其是那些故事過度「發水」拖拉的劇集,實在浪費時間。
這樣便解釋了,為何自從《她很漂亮》(2015)之後,近幾年都沒有好好的看完一套韓劇:故事冗長(特別是第一集,講到一半仍未入正題!)、劇情離地(令到很多香港人誤會韓國人現實中會有這些舉動和想法)、演員太新(沒有睇法,很容易會脫節)……喂~咁你講晒啦!對呀,今時今日點播成為王道,面對作品排山倒海般出現,觀眾自然掌握更大話事權,開劇睇完半集唔對路,點解還不放棄?換句話講,正常情況下,《月升之江》能夠吸引開劇的機會率很低,但早前在「黃Viu煲劇平台」左撳右撳時,基於劇名讀落有點「特別」,不似是一般韓劇的風格而決定「試試佢」,Google一下,導演尹尚浩曾拍過《太王四神記》(2007)和《師任堂》(2017)等古裝劇,又發現原來女主角金所炫早在《懷抱太陽的月亮》(2012)已看過其演出,轉眼她已21歲,亭亭玉立,充滿古典美的輪廓,相當適合駕馭古裝角色,結果以為歷史劇難消化,最後一下子煲了三集,真係有咁OK?
坦白講,現在才看了三集,是否真的OK,言之尚早,身邊有位「韓國專家」講過:「韓劇真係十套有九套都係爛尾!」假若不幸言中,愈睇愈爛,屆時再留言鬧爆本人也不遲,如果平平安安睇到最後一秒鐘,就是閣下時運夠高;何況《月升之江》的劇本採用倒敘法,觀眾很快已知道平岡公主(金所炫飾)喜歡的是溫達(金志洙飾),歷史也有記載,溫達是平原王的女婿,亦即平岡公主的丈夫,雖然劇組一早講明:「本劇以(古書)《三國史記》列傳中,記載的『溫達傳說』為基礎,(惟)迄中登場的人物及事件時期等,均與史實不符」,但有這個家傳戶曉的民間傳說包底,劇情「出事」機會大為降低,難怪當地收視節節上升,最新一集(第4集)AGB收視達10%稱王,當然也有韓國觀眾給負評,孰好孰壞,就要閣下睇完之後再判斷。
韓國KBS2月火劇兼「黃Viu煲劇平台」首部原創韓劇《月升之江》,改編自韓國作家崔始圭的小說《平岡公主》,講述朝鮮三國時代(公元前57年至公元660年)的高句麗(發音:高勾離)第25代君主平原王(金法萊飾),因為誤信桂婁部古雛加(部族首領)高元表等奸臣唆擺,以為延王后(金所炫分飾)與「月光和尚」(趙泰寬飾,是平原王的前將軍)是私情,並誕下「野種」平岡公主,一時「火遮眼」,趁兩母女出巡至順奴部期間,派兵到該部落和伊弗蘭寺大開殺戒。年少的溫達臨危受父親所託,保護平岡公主人身安全,惟逃走期間發生意外,二人分隔,而平岡公主則獲來自神秘殺手組織「天珠坊」救走。
八年後,平岡公主在養父廉德(鄭殷杓飾)照顧下長大成人,化身「天珠坊」殺手廉佳珍,她早已放下年少時「振興高句麗」、成為首位高句麗女王的理想,時時刻刻都想着復仇,其中一個仇人,正是殺害母后的父親平原王。原本她計劃在松鶴山舉行祭典期間動手,惜行事敗露,並於逃走期間受傷,幸得溫達出手相救,二人終於「團聚」,而往後的劇情如何發展,大家也心中有數,相信離不開平岡公主光復家園,並與溫達經過很多苦難和挑戰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月升之江》故事背景雖然在古代,但製作團隊搣甩「史味」,無論劇情節奏和拍攝手法(有些慢鏡動作和一鏡過的空間穿越),都參考2020年代的觀賞標準,短短一集(即韓國原裝版的半集,約30分鐘),已詳細交代故事背景和男女主角為何相遇為何分開,沒有拖泥帶水,好些情節設計,如平岡公主的夢境、如廉佳珍與溫達成長後重遇的對話(在樹林裏重遇、溫達為她敷藥),那種輕巧感覺比較少見,已盡量拉近觀眾與古代史題材的距離,也不難發現,他們針對的觀眾群並非老一輩,而是會追星的後生仔女。
然而這種傾向不代表選角上輕率,畢竟平岡公主和溫達的角色設計,本身是充滿故事和悲情,豈能隨意選一些沒有壓場感、無法駕馭角色重量的藝人扮演?所以劇組挑選金所炫和金志洙擔正,頗為正路,兩個人在當今的韓國演藝界皆屬於戲路廣闊之人,演繹水準不會出現很大距離(不妨看看《九家之書》裏,李昇基和秀智),當中金所炫更是「同輩三金」(金裕貞、金賽綸)之中演技最優,只是很多觀眾覺得,金所炫昔日除了《懷抱太陽的月亮》外,好像不太懂揀劇本,才會有點窒礙在幕前的發揮。來到《月升之江》,她既然飾演長大後的平岡公主,也要客串演繹遭殺的延王后,但留意到,金所炫明顯有花過功夫去理解兩個角色的不同,雖然都是性格剛烈,但畫面呈現出來的,是兩種不同的神髓,甚有說服力,算是在演技評核試過關,這一點很重要,換轉很多「戲屎」的藝人去演,效果就會相當平板,兩個角色毫無分別,加快棄劇的意欲。
最後要講講劇名,《月升之江》乍看跟兩位主角沒有關係,原來玄機暗藏在韓文字「달이 뜨는 강」 裏。「달」是 「達」,即溫達,而「강」 是 「岡」,即平岡公主,何解會變成江與月?因為「달」 這字文在中文裏,除了「達」亦可解作「月」,而「岡」跟「江」同音,所以以食字方式帶出「江上生明月」的意思,帶出男女主角雖不在一起,卻互相思念,呼應劇中他倆要排除萬難才能走在一起的情節。
《月升之江》已於「黃Viu煲劇平台」上架:https://bit.ly/2Of6zBu
【 延伸閱讀 】
《女神降臨》自救逆轉命運:http://bit.ly/3c0OiAq
(0303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韓劇 #月升之江 #黃Viu煲劇平台 #ViuOriginal #金所炫 #金志洙 Viu Hong Kong
貞純王后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婦好是商朝國王武丁的王妃,是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與軍事家。由於婦好有很好的文化修養,商王武丁經常令她主持當時非常重要的祭祀與誦讀祭文。她也被任命為卜官,成為武丁時期的一位女政治家。婦好也是位軍事家。她多次帶兵出征,立下赫赫戰功。婦好死後,武丁十分悲痛。婦好有獨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禮。這在商朝時期是非常少見的。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為三個法定配偶之一。名好,「婦」為親屬稱謂。銅器銘文中又稱「後母辛」是因為她的廟號稱辛,即乙辛,周祭卜辭中所稱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也就是她。她深受武丁寵幸,被封於外地,擔負守土、從征的重任,死於武丁晚年。
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西北發現其完整墓葬。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
從甲骨文中知道,她曾主持過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並多次率兵征伐土方、羌方、人方、巴方等國。在一次征伐羌方的戰爭中,她統領了一萬三千人的龐大隊伍,是迄今所見商代對外征伐中用兵最多的一次。著名將領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在對巴方作戰中,婦好率領沚佈陣設伏,斷巴方軍退路,待武丁自東面擊潰巴方軍,將其驅入伏地,予以殲滅,是為中國戰爭史上記載最早的伏擊戰。
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的商代,婦好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為武丁統治集團的重要成員。還曾率兵鎮壓奴隸反抗鬥爭。
一、出身
在殷商時代,母與子的地位是相互影響的:只有出身高貴的母親才能做商王的正妻,也就是王后,只有王后生的兒子才有繼承王位的資格;也只有兒子被立為太子或者繼承的王位,這位王后死後才能被列入周祭,和丈夫配享。
武丁共有三個配享的配偶,即司母戊婦妌(妣戊)、司母辛婦好(妣辛)和妣癸,正好武丁也有三個兒子身份不同尋常,一個是在卜辭中被稱為「大子」(即太子)或「小王」的子弓,他應該就是做了太子但沒有即位的祖己,後世典籍裡稱之為「孝己」,一個是後來即位的祖庚曜,還有一個是祖甲載。這三個人很可能分別是婦妌、婦好和妣癸所生,所以三個人都入了周祭。同樣,商王祖丁新有四個兒子先後為王,即陽甲和、盤庚旬、小辛頌和小乙斂(即武丁的父親),而和祖丁配享的王后有妣己和妣癸兩位,大概四兄弟是這兩位王后所生,所以也被列入周祭。
這樣看來,婦好作為武丁的王后,她至少是一位太子的母親,地位顯赫,而且是列入周祭和武丁配享的法定配偶,絕對不可能是個身份低賤的人,她應該是子方的王公之女,而子方(婦好的方國)也是在大商諸方國中佔有很重要地位的諸侯。
二、祭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是放在第一位的,商代人也是最重視祭祀。卜辭記載婦好參加的祭祀活動甚多。武丁時期的卜辭,涉及到的祭名就有ㄓ(侑)、匚(報)、槱、御、勺(礿)、燎、往、賓等,都是一些不同的祭祀方法,「服(俘)」是人牲,就是用戰俘做祭品。祭祀的對象有妣癸、妣庚、四妣、父乙等。在武丁之前,中丁和祖丁的配偶都有妣癸,示壬、祖辛、小乙的配偶都有妣庚;父乙就是武丁的父親小乙,《竹書紀年》說他名「斂」。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祭祀活動,讓婦好主持,可見婦好的身份很高。
三、征伐
卜辭中記載的武丁的諸婦中從事征伐的只有兩位,一位是婦好,另一位是婦妌(即司母戊)。婦妌征伐的方國只有一個,就是龍方,而婦好征伐的方國據王宇信先生統計,共有五個:土方、下厃、印方(或作巴方)、夷方和龍方。如:武丁召集人馬命令婦好率領去伐土方,土方是殷商西北主要的敵國,據胡厚宣先生研究就是夏方,是夏王朝的後裔,最後這個方國在武丁時期被征服。
伐印方的卜辭記載了武丁親自出征,讓婦好和沚瞂配合征伐印方,自己從東面靠近敵人進攻,驅使敵人陷入婦好埋伏的位置。
屍方就是人方,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東夷,在殷商時代沒有「東夷」這個詞彙,只有「人方」或「屍方」,就是周代所說的東夷,周金文中寫作「東屍」,「屍」就是「夷」,亦即卜辭中的「屍方」。這個屍方不是一個方國,而是由許多本來臣屬於夏王朝的東夷方國組成的方國聯盟,方國部族眾多,土地廣闊,物產豐饒,勢力十分強大。征伐屍方是殷商時代向東南拓展疆土和勢力的重大戰爭,武丁時期已經開始征伐人方,主要是武丁自己親自去征伐,跟從的主要將領就是婦好和侯告。不過征服屍方最終是由帝辛(商王紂)完成的。
婦好是武丁諸婦中戰功最為卓著的一位,婦好墓出土了2件青銅鉞。其中一件大鉞長39.5厘米,刃寬37.5厘米,重達9千克。鉞上飾雙虎撲噬人頭紋,還有「婦好」二字銘文。有文章根據此說婦好手持兩柄大鉞衝鋒陷陣,並由此推斷「婦好臂力驚人」,那是不了解歷史造成的誤解,那種巨型兵器雙手持握尚可,一手一個就難以運用。其實這種作為權力象徵的儀仗用器和軍隊使用的大旗一樣,都是必須有專門一個人(貴族)持握,站在戰車上,《詩.長發》說:「武王(湯)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這是說商湯(武王)伐桀,湯自己在戰車上執著大旗,臣子有虔執著大鉞,以示受天命而征伐。《史記·周本紀》說「(周)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黃鉞、白旄都是象徵權力和威儀的用器,用來指揮三軍(以麾),而不是拿著這兩樣東西去衝鋒陷陣。黃鉞就是青銅鉞,因為青銅器剛剛鑄造出來的時候是黃色的,古代又叫做「黃金」,放置時間長了才生鏽變成青黑色。所以該鉞並非實戰兵器,而是婦好統帥權威象徵物的儀仗用器,可見婦好掌握著征伐之權,這在當時應該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四、生育
婦好作為女人,作為商王武丁的妻子,生育當然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武丁時期有貞問婦好是否懷孕的卜辭,商人把懷孕叫做「受生」。
卜辭,記載也非常詳細,是甲申日占卜,卜官殼貞問:「婦好分娩順利嗎?」武丁親自判斷說:「如果是在丁日分娩,順利;如果是在庚日分娩,大大的吉利;如果是到三旬另一天的甲寅日分娩,不順利,而且生的孩子是女的。」
根據這些卜辭來看,婦好生育的次數很多,說明她有許多子女,而且其中一位做了商王,所以才列入周祭譜與武丁配享。
五、政務
卜辭裡記載婦好參與的政務也不少,武丁經常派遣婦好外出辦事,所以卜辭中貞問婦好是不是要到大商來?武丁命令婦好到某處去,順利嗎?
婦好要派遣人去做事。婦好還和大臣配合為王辦事。婦好還會見多婦,「多婦」是武丁眾后妃的通稱,武丁的后妃見於卜辭的就有六十多位,來自不同的方國和部族,都身份高貴。婦好在徉地召見多婦,可見婦好的身份要比多婦高。
婦好還會見老人。統治者會見耆老(當時諸侯貴族中年高德昭的老人)是為了表示自己尊老敬老,愛護臣屬。這件事情武丁也派婦好去做,可見對婦好的信任,同時也看出婦好地位的高貴不凡。
婦好還要向大商進貢,卜辭說「婦好示十屯。賓。」(《合集》)「示」是進獻的意思,「屯」就是「純」,是占卜用的甲骨的計量單位,兩片牛肩胛骨(即左右肩胛骨)為一純,「十屯(純)」就是二十片牛肩胛骨。最後的「賓」是武丁時期的卜官,是他接收了婦好進獻來的卜骨,所以在卜骨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是自己簽收的。還記載她向大商進貢卜龜,卜辭說「好入五十」,卜辭中凡是說多少屯(純)的是卜骨,僅說數字不說量詞的是卜甲,就是占卜用的龜甲,這在古代是很難得、很寶貴的東西,稱為「寶龜」,婦好一次貢50件,說明婦好很富有。
犯人或奴隸逃走了,也讓婦好去抓捕,卜辭說:「貞:呼婦好執」(《合集》),「執」甲骨文的寫法是像雙手持「幸」之形,「幸」是桎梏犯人的刑具,卜辭中的「執」就是抓捕犯人的意思。
總之,婦好參與的大商事務甚多,凡是男人們能幹的事情,婦好都有所參與,巾幗不讓鬚眉。
六:受祭與殯葬
婦好身體不好,所以活的年齡不大,她死在武丁在位期間。卜辭裡有關於婦好死的占卜。貞問是不是向婦好進行賓祭和御祭。武乙、文丁時期的卜辭裡還有一條記載了祭祀婦好時發生的罕見天象:在祭婦好的時候,天上下了「火雨」,大概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流星雨,如果確實的話,這應該是我國歷史上較早的一次關於流星雨的記載。
商人甚至向婦好的在天之靈告敵國的狀。商人認為婦好的在天之靈仍然有能力對付敵國,對婦好很敬畏。卜辭裡記載武丁有一次夢到了婦好,說武丁夢到了婦好,不會有什麼災禍吧?這也說明瞭武丁對婦好的思念之情。
武丁對婦好的重視,從對婦好的埋葬中就可以看出來。婦好墓墓內有殉人16個,狗6隻。墓內共放置隨葬品1928件,包括銅器、玉石器、骨牙器等,還有貝6800餘枚,分別放在棺、槨之中和填土內。青銅禮器共210件,有的兩兩成對,有的數件一套,多帶有婦好銘文,是墓主生前宴饗或祭祀時使用的器物。其中婦好三聯甗、婦好偶方彝、婦好鶚尊和司母辛四足觥等為罕見的青銅器珍品。兩件婦好大銅鉞,是婦好生前擁有軍權的象徵。墓中有四面銅鏡,表明至少在商王武丁時期中國已使用銅鏡。隨葬玉石器中,有商代玉器中的精品。10餘件玉石人物雕像,是研究當時衣冠髮式的珍貴資料。另有三件帶把象牙杯,也是罕見的古代藝術瑰寶。從婦好墓葬的形式和豐富尊貴的殉葬品來看,婦好的地位高貴,而且十分富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貞純王后 在 拉裘立蓓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畫面,很感動。
我的泰文只夠讓我點菜召車給方向,可是我可以聲調精準地說出Anusawari Chai Samoraphum,讓人誤以為我是 khun Thai 🤣
2014年7月,我重回曼谷工作,選擇在勝利紀念碑附近的阿里區落腳。當時巴育將軍剛把英樂轟下台,承諾“把快樂還給人民”,還為此作了一首主題曲。
有一天我下班經過這裡,當時還是小型客車的集散地,人潮洶湧,從行人天橋往下看,依舊很多窮人在擺攤,小朋友在賣彩票還有很多來自東北伊山貧窮省份的建築工人收工後在路邊等車子來接載,然後看到已故老泰王蒲眉蓬巨大的畫像擺在紀念碑的中間,俯視來往的子民。
那時候他已臥病在床,無法視事;有傳言說他根本無法執行任務,大權在握的是王后詩麗吉。
我絲毫看不到歡樂重回人間的跡象。
兩年後,蒲眉蓬駕崩,一群同事主動穿黑衣還哭腫雙眼,如喪考妣。的確,這批曼谷精英在蒲眉蓬的護佑下成長成人,老泰王就是繁榮穩定的象徵;什麼1976年10月的Thammasat大屠殺,或延續了將近十年的紅黃惡鬥,都無法動搖他們對當時老泰王 - 而非整個王室 - 的信仰。
瓦吉拉隆功就是另一回事了。2017年離開曼谷前,一個和我交情不錯的同事約我到樓下的吸煙區抽煙,聊著聊著,她忽然說:“我還是懷念老泰王。現在到戲院聽到王室的讚歌,畫面換了人,我很不習慣。”
我笑笑不語,她也不期望我有任何反應,因為我們都知道在泰國,任何有關王室的負面新聞,絕對不能表態,否則可能吃上官司。
去年回曼谷開會,一個和我不很熟悉的同事在大家都走了,十樓的會議室只剩下我們幾個馬來西亞人之時,忽然手指向遠處一塊屬於王室的地,說:“那些產業都是他的,你能想像他有多富有?而我們卻一輩子給他打工。”
同樣的,我沉默不語,還忙打眼色提醒馬來西亞同事不要說話。過後,一個馬來同事很單純地問我:“為什麼你不回應她?”
我笑笑:“泰國有瀆君罪,隨時可以告人。你和她很熟嗎?你敢保證她不是來試探我們的?”
試探與否,年輕一代的泰國人的確對瓦吉拉隆功越發不滿;更進一步來看,早在蒲眉蓬臥病在床的那十年間,他們對“泰王”這個體制早已缺乏認同感,只是當時他年紀已大,期望改革王室的人是以時間換取空間而已。
當然,瓦吉拉隆功奢侈浪費,形象不佳,對整個泰國王室是負資產。但他的致命傷恐怕還是在繼任以後,忙著擴大對Crown Property Bureau的控制權,還修法讓他能夠長居國外而無需委任攝政王,所以他才可以在全民抗疫之時,繼續從德國遙控一切。
瓦吉拉隆功的這些行動都傷及軍隊,政界和商界很多人的利益,因此表面看似單純的學運,背後其實有著不同的勢力在較量,否則泰王在歐洲的消費明細怎麼會被洩漏?即使是靠去年的假選舉正式上台而遭眾人唾罵的巴育將軍,他也不是瓦吉拉隆功最信任的人;泰王在軍中的親信其實是前陸軍總司令Apirat Kongsompong 以及他的繼任者Narongphan Jitkaewthae。
泰國的政治極其複雜,我們旁人也只能是霧裡看花,下來會怎麼變化,沒人能說得準。更何況泰國向來是西方堅貞的盟友,處於當年冷戰的最前線。如今適逢中國在東南亞擴張影響力,美國,澳洲和歐洲國家更加密切關注局勢轉變,而它們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這場街頭民主運動的結果。《亞洲時報》的一篇文章就直接點名駐曼谷的瑞士大使館正積極在各股政治勢力之間扮演其傳統的斡旋角色。
我的意思是西方國家會不會站在學生這邊,很取決於泰國的軍方和王室的利益是否與它們一致。不相信的話,可以參考泰國1976年學運何以流血告終的歷史。自己的仗終究要自己打,要適當利用有利於自己的各個國際勢力,但不能讓它們主導控制。
今晚再次看到勝利紀念碑的示威人潮,是感動,也是擔憂,但也印證了當初巴育“把快樂還給人民”的豪言最終也只是謊言。
貞純王后 在 Steve Chung 鍾樂偉- 【解讀韓劇《哲仁王后》 — 朝鮮純祖至 ... 的推薦與評價
他們先後在不同階段興起,全都無視百姓和王室,只在立足於自己家族的觀點上,壟斷國政。 1800 年純祖即位後,在最初的3 年間,貞純王后(純祖的曾祖母)的 ... ... <看更多>
貞純王后 在 イ・サンこと正祖を狙った稀代の悪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ドラマ「イサン」の重要人物としても有名な 貞純王后 (チョンスンワンフ) 韓国では正祖の改革をすべて潰した悪女として広く知られています。 ... <看更多>
貞純王后 在 [心得]衣袖紅鑲邊/七日的王妃: 妳會選哪種人生? 的推薦與評價
#衣袖紅鑲邊 #七日的王妃 #超長文慎入
#從史實來分析劇情的心得,含個人腦補觀點
追劇的同時實在太好奇這一段歷史,就瘋狂的查了許多史料,
所以這篇心得是著重在以歷史來看劇情喔!
#正祖的後宮
●孝懿王后:正祖在10歲就娶的世孫嬪,史實上的紀錄兩人關係非常差,
甚至不願久居一室(欸那要怎麼合房?)
兩人關係差又沒子嗣,就覺得她居然沒被逼宮很神奇,但歷史上孝懿王后的后位是穩妥妥的
●元嬪:13歲入宮,隔年過世,蠻符合劇中小朋友形象,史實上元嬪過世時正祖也是悲痛不已
●和嬪:元嬪過世隔年入宮,當時正祖極為排斥納後宮,
野史上有和嬪毒害宜嬪的說法,這點倒是符合了劇中的惡毒形象
(但正史中正祖有說宜嬪的藥他都有親自檢查過,
間接否認了宜嬪是被毒害的傳聞,而和嬪也是活的最久的後宮)
●綏嬪:宜嬪死後一年入宮,三年後生下後來的純祖,完全是為了傳宗接代納的後宮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李祘結婚近20年有三個女人卻沒小孩,還以為他是不行或性冷淡(欸!!!)
(李祘翻桌:誰說我不能生的? 我可是忍了15年才等到德任的承恩!!!)
一直到宜嬪成為後宮之後五年懷孕五次,才覺得他是憋太久,
結論就是李祘非常之迷戀德任的身體(咦?)
但這懷孕的頻率光是放在現代都非常可怕,
其中還流產兩次又經歷兩次喪子,感覺身體根本沒有養好又接著懷孕阿...
一句話總結宜嬪的後宮生活:不是正在懷孕中就是通往懷孕的路上...
宜嬪在世的時候正祖也沒有其他孩子出生,
簡直要合理懷疑正祖是天天往宜嬪那邊去了,宜嬪身體都要榨乾了吧!!
正祖本應是個不近女色的人,最後納的綏嬪13年間也只生兩個小孩,
而宜嬪則是那個唯一讓他真心感興趣的女子
就忍不住有些感慨,不用說太平盛世,只要文孝世子有平安長大,
整個歷史會不一樣,也許正祖跟宜嬪的結局也會不一樣
#國家更甚於一切的君王
李祘在朝鮮史上是明君無誤,放到劇中他有許多無可奈何,
身為君主就註定他無法當一個平凡的好丈夫
劇中文孝世子過世,祘對德任說死的不只是我們的孩子,要她盡到正一品嬪的義務,
實在很罵李祘到底會不會說話...
雖然他後面說的話可以看出他在擔心懷孕的德任,但就不會先表達關心再說教嗎
而且德任的回答簡直太心酸QQ
德任:"我從來都沒有想要成為正一品嬪,得到了我不想要的東西,就必須一忍再忍嗎?
如今我生下來的孩子死了,難道連盡情悲傷的權利都沒有嗎?"
世子生病了生母不能探望,過世了生母還是透過鐘聲知道,
生下來的孩子必須交給中殿扶養,後宮嬪妃真心慘(想抱抱德任)
另外就是劇中德任好友英姬流產被發現那段,
祘對德任說國有國法,我不會因為是你朋友就放過她,這是身為一國之君的責任
祘的作法的確是個把國家國法放第一的明君,但對照德任的回答,簡直是太戳心,
大概又再次認知到自己不會是第一順位的心酸
德任:"我明白殿下不會破例,所以並沒有懇請殿下饒恕她,也沒有苦苦哀求,
我只是想一個人靜靜..."
其實本來也默默期待會不會像福燕說的英姬只是服藥假死(祘最後饒了她一命之類的),
但劇中的確是真的被處死了QQ
情侶裝(喪服)那,祘還問了德任兩次你不怨恨我嗎?我明明可以救你的朋友卻沒有這麼做
就算德任當初為英姬求情,就算德任會怨恨祘,難道祘會對英姬網開一面嗎?
答案應該還是否定的,身為君主的祘是國家原則更甚一切
忍不住想到兩人曾因為洪德老抓了中殿身邊的宮女,立場不同而吵架
後來祘就對德任說了:"我做了身為君主應該做的事,所以並不感到抱歉也不後悔,
就算要再欺騙你,再次傷了你,如有必要,我還是會這麼做"
#王深愛宮女,但宮女也愛著王嗎?
當初看到衣袖紅鑲邊的簡介,還以為是虛構的,查了史實之後才知道還真的有這一段
古代女性沒地位,而宜嬪是少數有正式or非正式史料中有本名流傳下來的女子
(另一個據說是肅宗寵妃張禧嬪)
以史實來看,覺得正祖應該是深愛宜嬪or十分迷戀宜嬪無誤,畢竟給了她許多例外
唯一一個自己堅持納入後宮的嬪妃,兩年內超快速的晉升,
親自訂下宜嬪的封號,將宜嬪所生的孩子封為世子等等
甚至親自撰寫宜嬪的祭文.墓誌銘.墓表,
沒有寫文孝世子的但就親自寫了宜嬪的,墓誌銘還超長一篇幾乎說盡了宜嬪的好話
個人覺得墓誌銘跟祭文沒有在劇中演出來好可惜,在寫的時候一定會一直想到兩人回憶呀
查史實的時候看祭文時都感覺到當時正祖哀莫大於心死
墓誌銘中揭露是自己初告白被拒,等了15年後再度告白被拒,後來半強迫宜嬪成為後宮,
要是他不寫正史也不可能會記錄,好奇當下正祖的心境是什麼?
也許是愧疚,也許是不想宜嬪被後代誤會成妖妃,也許是深愛,
又也許只是純粹想紀念這一段感情?
祭文的結尾:看到我這樣傷心,相信看著我的你也會悲傷的吧?你會吧?應該會悲傷的吧?
就像在劇中祘到最後都不確定德任是否愛過他,歷史上的祘似乎也是充滿了不自信
個人對於歷史上的宜嬪是否有愛過王是抱持悲觀想法的,一開始權力就不對等,
半強迫進宮身體又被掏空(欸還押韻),要是不進後宮應該也不會如此早死...
帶入女性視角,如果沒有被對方的深情感動,王又沒俊昊這麼帥,
放在現代就是個死纏爛打的麻煩人物了 (結論:人帥很重要!!)
不過得感謝祘自暴身為王卻被甩不只一次的黑歷史,
不然2021我們就無法在衣袖紅鑲邊中跟俊昊.世榮相遇了!!!
ps. 墓誌銘中正祖把宜嬪誇的跟全能天才一樣,還有強調料理手藝很好
就一直想到劇中破相餃子那段 應該要是很好吃的吧XD
#劇中揪心小片段
1.德任確定懷孕當晚,
沒等到殿下的人卻得知殿下去了中殿那,徐尚宮安慰德任時德任的回答
德任:我明白,殿下並不是我的夫君,而是中殿的夫君...
配上之前版友解讀黃色香囊的意義,簡直太揪心
好在這部完全省略了中殿這個角色,所謂只聞其名不見其人,不然觀眾視角一定更虐
2.德任臨終前的選擇
德任去見祘的時候昏倒前說的話, 跟臨終前對祘說的話其實有點像
德任:"會沒事的,殿下...殿下是位堅強的人,所以會沒事的" (德任優先見祘的時候)
德任:"殿下會沒事的,殿下還有許多要守護的東西,
而您守護的那些人,也會守護您的" (德任臨終前)
我的解讀也是德任早就就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優先去見了祘,
之後在別堂醒來時才讓徐尚宮去找小夥伴們
但直男祘感覺就想不到這點呀,那個顫抖的"我呢?"實在令人心疼
3.懷念過去但留下是自己的選擇
德任對宮女時期的自己揮手道別,
臨終前對著徐尚宮稱呼"尚宮娘娘"(宮女時期對徐尚宮的稱呼),
對祘說別堂花開時要一起去賞花,就像當年您是東宮,我是宮女,
一切都很美好的那時候那樣等...都可以看出德任更懷念之前的日子
但就像德任臨終前說的:"我不埋怨殿下,也不恨殿下...(中間略)...
留在殿下身邊,就是臣妾的選擇"
其實德任的心意已經表達得很明顯,可惜直男祘還是不懂只好被大虐特虐(攤手)
4.結局
要是沒有德任的那句 "殿下...您現在回去還來得及",
其實整個17集就可以解釋成祘的一場惡夢
也許導演編劇想忠於史實,所以偏偏不給觀眾一點曖昧空間,
但仍舊在BE中創造HE,也算是給了大家一個安慰
最終祘第一次把自己的選擇擺在優先順位,放下一切選擇陪伴德任,
瞬間即永恆的意境令人感動
美中不足是覺得這部戲的情節分配有點不太均勻,英祖.洪德老.廣寒宮的戲份就佔了大半
有時候男女主角整集都還沒講到幾句話還常常在吵架,從16集中段才開始談戀愛,
17集又幾乎虐了整集,明明可以拍出更多兩人的快樂時光的畫面
#七日的王妃 #如果是妳會選擇哪種人生?
在看衣袖紅鑲邊的時候一直想起另一部虐劇"七日的王妃"
個人覺得七日的王妃更虐很多,當年看的時候哭得唏哩嘩啦,重新看片段還是每看必哭,
到現在還不敢完整重刷七日的王妃.....
劇情張力非常夠演員演技也到位,但當初在韓國的收視就是拉不起來
(韓國人好像認為偏離史實)
歷史上的中宗懦弱而多情,慎氏是他的第一個女人,也是他年少時的結髮之妻
史實上說他對慎氏極為疼愛,雖然反對廢妃也幫慎氏求情,
但被反正功臣扶植上台的中宗最終沒護住慎氏
史實就是中宗在位38年,慎氏只當了7天的王妃
(還好劇中至少有滾到床單不然真會想吐血)
第二任章敬王后(劇中明慧)過世後,有朝臣提議慎氏復位,
但中宗最後是娶了第三任文定王后而且提議的慎氏復位的大臣還被流放
有人會說中宗當時是身不由己被逼無奈,也許廢妃是當下最能保全所有人的選擇,
但慎氏又何其無辜呢?(更何況歷史上身不由己的帝王可多了)
好險劇中的阿中不是從頭軟弱到尾,延宇振帥又真心演得好(人帥很重要!!),
不然歷史原型實在不討喜阿
慎氏之後,中宗也有寵妃,後宮嬪妃十根手指頭還數不完,
生下來的小孩都可以組兩支足球隊,中宗身份注定就算慎氏沒廢也不可能專寵
慎氏當時繼續當王妃就得應付功臣送進宮裡的嬪妃們,
沒當王妃的慎氏反而無事一身輕,歷史上的慎氏也很長壽(71歲)
ps.中宗的寵妃後來下場更慘,有興趣的可以查"灼鼠之變"的歷史,
中宗對這件事的處理方式也是後世對他評價不佳的其中一個原因
雖說古代女性應該沒什麼個人意思與想法,但還是忍不住腦補一下慎氏的心境
要是慎氏對中宗是有感情的,那被廢之後還要被迫得知對方跟別的女人生了多少小孩,
那慎氏情何以堪? 唯一的慰藉只剩下中宗反正前兩人當了7年的少年夫妻的回憶
(王室有皇子或翁主誕生都會昭告天下,就算不想知道還是會傳到耳中的)
要是慎氏對中宗其實沒太大感情,
那不恨沒護住自己的夫君就不錯了,而且慎家還家破人亡...
只是不管是哪一種,慎氏廢妃的身分注定不可能再嫁,只能孤老終身...
而在劇中,兩人一直有互通書信,中宗臨終前終於見到了慎氏最後一面,
也算是另類的BE中的HE
而史實上傳聞中宗臨終前有傳見慎氏(雖然史臣否認),但怎麼解讀就見仁見智了,
畢竟真見了正史應該也不會記錄
個人腦補或許是真的有傳見,臨終前想起分離38年的年少時期的髮妻,想見最後一面很正常
但有沒有見到又是一回事,慎氏要是真入宮了,當時的文定王后或朝臣非找她麻煩不可吧
從史實來看,慎氏(端敬王后)跟宜嬪都是悲劇中的悲劇,沒有慘只有更慘,
女方對男方的感情也無從考證(古代沒人在意女性想法)
從電視劇來看, 至少中宗&慎彩景 . 李祘&成德任是真心相愛的,
兩位女子的遭遇看似相似又大不相似
一個失去了所有離開王宮, 此生只能與相愛之人遙遙相望不得相見
一個失去了所有留在王宮, 此生只能深居後宮之中等待愛人的到來
一個與愛人分離了38年, 各自安好, 各自長壽, 臨終前才得以見到最後一面
一個有愛人相伴,有帝王專寵,有過愛的結晶,但短暫如雲煙,34歲就天人永隔
如果是妳, 妳會選擇慎彩景或成德任的人生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31.192.226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641563618.A.987.html
以電視劇的話我還是會大推七日的王妃,劇中的中宗至少一開始很硬氣
也曾經想為了彩景放棄王位,彩景則是一個懂事帥氣令人心疼的女主角
(而且朴敏英的古裝真的是美的要不要的!!!)
就是一直懷一直生的概念,所以絕對不能招惹忍太久的男人(大誤)
而且宜嬪生文孝世子都30歲了,在古代已經算高齡產婦了,後面又連續懷孕...
同意很難重re,七日的王妃有些細節已經不太記得
但當初虐到心坎裡,眼淚流不停,完全沒有勇氣重新再全看一次
個人覺得七日的王妃比衣袖紅鑲邊虐很多,看推文沒人想選慎彩景就知道有多悲慘QQ
但以電視劇來說是虐到很好看,沒看過的話還是會推薦看一下
正史中懷孕紀錄是三次,流產應該是野史或後世推論
從時間軸來看,宜嬪有流產過其實蠻明顯的
進後宮大約1780左右,墓誌銘中正祖說宜嬪承寵當月就懷孕,
但生下文孝世子是1782年9月,所以承寵當月懷上的孩子應該是流產了
而且成氏出身宮女,到生下文孝世子前都只是尚儀(女官)
歷史紀錄是昭容(1782)→宜嬪(1783)
如果是在沒有名分的時候流產,沒被記錄到正史感覺很正常
ps.如果有板友查到更詳細的資料再麻煩補充囉
同感歷史上的中宗並不是非慎氏不可
表面上功臣硬塞給他的後宮他無法拒絕,但誰知道他是不是真不願意呢?(菸)
而且中間也有讓慎氏復位的機會,但中宗又選擇軟弱一次,慎氏又被犧牲一次
想到慎氏孤老終身而中宗卻享齊人之福就忍不住替慎氏抱不平XD
對比之下李祘是深情多了
喪子打擊一定很大,沒有母親不愛孩子的...
就算一開始宜嬪對正祖無感,但有孩子做調節,日久生情谁知道呢?
所以才說如果文孝世子有平安長大整個結局也許就不一樣QQ
開畫講好像是指白天開的經筵,朝鮮帝王為議論經使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同樣覺得沒把在宜嬪住處辦公.開畫講這段拍出來很可惜,可以感覺正祖真的很重視宜嬪
現實中的悲劇就是嫁入日本皇室的雅子妃了,本來女強人嫁入皇室之後整個抑鬱
當初看七日的王妃太過觸動,也是瘋狂查了有關中宗的史實
但歷史上的中宗實在很敗好感,整個幻想破滅
但還是要重複一次,我還是會大推電視劇七日的王妃
劇中可以感受到兩人是刻骨銘心的相愛,女主為愛退讓,兩人因各種無奈分離的難過
惠慶宮的恨中錄裡把李祘跟世孫嬪關係不好的原因歸咎為他本身就是冷情之人
也提到長輩跟朝臣都勸兩人盡快生小孩,但就是生不出來XD
不過日成錄裡記錄王大妃(貞純王后)在1780的發言是蠻耐人尋味的
說全宮中都知道孝懿王后已經沒有生育子嗣的希望,所以要朝臣們勸正祖納後宮
(感覺像是不孕症?)
那只好選正祖無誤了XD
的確就是有史料的加持才顯得正祖的專情,要是架空的故事就沒這麼吸引人
再補充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弔詭史料好了
正史中1780和嬪入宮,1781年1月設產室廳,但卻沒有任何孩子生下來的相關紀錄
野史中則紀錄當時有另個宮女懷孕,已有身好幾個月(沒有提到宮女是誰)
而宜嬪入宮應該跟和嬪是差不多時間點,如果野史紀錄是真的,
那當時懷孕好幾個月的是誰應該蠻好聯想的吧
(和嬪的產室廳搞不好就是個煙霧彈XD)
不過就算當時懷孕的宮女是成氏,這個孩子也是沒有成功保住的就是了....
這段畢竟是野史,要不要信就見仁見智囉!
所以正祖如果沒有在墓誌銘解釋跟宜嬪的這一段,
口耳相傳下來宜嬪可能真的就變成勾引帝王的宮女了XD
宜嬪跟和嬪入宮時間差不多,但正祖一心撲在宜嬪身上,和嬪會忌妒感覺也正常
野史其實還提到和嬪毒害宜嬪的事後來被證實,和嬪被降位之類的
(但這部分跟正史的紀載是有出入的,僅供參考囉)
七日的王妃是我看過最虐的韓劇,整個被虐的要不要的...
看完之後難過了很久也是靠韓綜來轉換心情的
歷史上宜嬪1782生文孝世子,那時候30歲喔!
小說的話就要請其他版友補充了
恨中錄還有提到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和緩翁主的挑撥讓兩人關係越來越差
s大的子嗣觀點跟我想得一模一樣,
正祖看起來只想讓宜嬪生他的孩子(要不然同時間點他還有和嬪可以選)
實際上成氏晉升昭容是在生下文孝世子之後,代表宜嬪當時的確也亟需子嗣讓她確立地位
和緩翁主的作為在史實記載感覺真的像是心理有問題的人...
1782的朝鮮實錄有提到"尚儀成氏即將臨盆",所以成氏在懷著文孝世子的時候的確是尚儀
本來以為尚儀是嬪妃等級的一種,結果是女官官名,
也就是說成氏一開始進後宮承寵,一直到文孝世子出生前,其實都還只是女官身分
兩個小學生結婚的概念,真的會知道合房該做什麼嗎@@ (深夜模式走起來)
雖然說古代好像都會有專門教導這些事的嬤嬤?
我是對這段歷史太好奇所以忍不住一直去找原文史料看XDD
ps.原來尚儀是女官的意思,本來以為是嬪妃等級
話說元嬪是13歲入宮,本來印象中入宮通常是會在及笄之後的?
我也會投七日的王妃,論虐的程度七日的王妃 >>> 衣袖紅鑲邊
衣袖紅鑲邊我只是哽咽程度,七日的王妃我是大哭到眼淚停不下來的QQ
而且個人覺得七日的主線中宗彩景實在太悲傷,虐到心得文很難寫
就是用文字很難表達出的悲傷....
印象中當初七日的王妃的心得文反而很多篇在寫阿山燕山君的角色XD
身為王是要有多深愛才會親自幫對方寫祭文.墓誌銘.墓表,
而且宜嬪跟文孝世子葬在一起也是按照宜嬪遺願的
所以才覺得關於宜嬪離世之後正祖幫宜嬪做的一切沒在劇中拍出來很可惜><
真的是想到彩景的悲慘就忍不住對中宗氣氣氣XD
七日的王妃就是一部會讓觀眾抑鬱到比彩景當王妃時間還長的虐劇QQ
身為王揭露用手段強迫別人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正祖還是選擇寫出來
重點是如果他不寫根本沒人知道他跟宜嬪的一切,歷史上的這段很令人觸動
正祖後來也娶了小他18歲的綏嬪,雖然怎麼看都是傳宗接代的壓力被逼無奈
某董當時應該不缺孩子也不是被逼無奈吧XDD
樓下z大說的乾隆對孝賢皇后的確也很多深情的故事流傳下來
但看一下乾隆的後宮,就覺得還是李祘大勝XD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