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常長,不喜勿看,慎入>
情理法,情理法
台灣就是個很重人情的“國家”
所以才會延伸出那麼多的"道德綁架""情緒勒索"
四月的時候,那時台灣根本風平浪靜
誰知道到了五月中,突然疫情急轉直下
全台灣進入警戒,病毒蔓延的又快又急
當全台灣上下都在緊急擬定該如何應對
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控制疫情的時候
我們卻還要忙著去防範內奸還有內賊
這群人不幫忙就算,還要一直扯後腿講幹話
這跟誰執政一點關係都沒有,任何國家都一樣
只要病毒一旦爆炸開來,怎麼超前部署都沒用
這病毒的蔓延傳染力真的超乎你我的想像跟預期
外加上這已經不是一開始原生的武漢肺炎病毒
而是傳染力更加加倍的變種病毒
試問去年疫情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爆炸的時候
那一個先進國家,世界排名前幾的國家
醫療量能是充足的?醫療人員足夠的?
醫療設備是都沒有短缺嗎?
然後在病毒的肆虐之下,也一年多了
現在再看看這些國家有變的比較好嗎?
再看看全世界的疫情狀況,有比較趨緩嗎?
換人來執政就會不一樣?醫院就可以負載更多病人?
不是要比誰比較爛,這沒什麼好比的
我只是要說,我們真的很努力在面對疫情的發生
我們也用盡各種方法去擬定各種防疫的策略
又要增加醫療人力
然後又要在那邊吵普篩,又要快篩
還要能照顧到所有的輕重症病患
還一直在靠北要蓋方艙,要封城
你當全台灣2300萬人都是醫療人員嗎?
當我們疫情穩定的時候,就有人在那邊帶風向
說什麼疫苗不好啦,有很多副作用啦
然後就很多人被這一波帶走啊
讓疫苗差點放到過期,愛打不打的
疫苗進口進來的時候,就又在那邊靠北說
這疫苗這麼爛,都不能買好一點的疫苗嗎?
買疫苗這件事,說到底就是一件商業行為
廠商也不可能多佛心,賣疫苗當然就是要賺錢
而且他當然可以選擇去接比較大的單
完全可以不用理會去接這麼小的單
台灣無論是要購買的數量
甚至是價格也不可能給超倍
如果超價購買,還會被說浪費公帑
那些嘴說不管花多少錢都要買到
縱使用十倍的價格也要買到的幹話
真的聽聽就好啦,只會耍嘴皮子的廢物
所以我們當然也就更不容易取得疫苗
如果你是疫苗生產國家
你看到台灣的疫苗都沒人打,還有可能放到過期
但平行世界中,卻有國家的疫情還是一直在爆炸
試問,你會把疫苗先送去給那些持續爆炸的國家
還是給演唱會一直開,各種體育賽事也沒停過
幾乎都零確診,偶爾有幾個境外移入的台灣呢?
台灣能拿得到疫苗這根本就是太了不起
我們也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
也不是在開發中的落後國家
而且在WHA跟WHO上不斷的被中國阻擋
連我們出國比賽都要用中華台北的名字委曲求全
台灣在國際上就是個孤兒
但我們很勇敢,很努力
也一直都不讓自己變成一個弱者
這一年半以來,我們還不夠爽嗎?
要不是一開始即時有發現武漢肺炎
準備要開始在全世界蔓延的時候
我們有第一時間趕快把病毒阻擋在門外
然後全力的去防堵,讓台灣不變成重災區
後面的一年,我們也一直把神經繃得很緊
深怕有一個不注意,會讓台灣失守
過去一年半
全世界正在因為武漢肺炎水深火熱的時候
你有沒有去看演唱會?你有沒有去看電影?
你有沒有去唐吉軻德?你有沒有去排隊吃美食?
你的生活有沒有受到一丁點的限縮管控?
除了不能出國,你是不是台灣都讓你走透透去玩?
這樣的超前部署還不夠嗎?
都已經讓你爽了一年半了,不然你還想怎樣
這些巨嬰們,大概都覺得這是應該的
做好是我應得的,沒做好該死
做好這背後是多少人辛苦努力的結果你知道嗎?
應該都覺得醫護人員欠你,國家欠你
全世界欠你,陳時中欠你,CDC欠你
美國欠你,所有人都欠你
全世界都該繞著你轉才對吧
你只會靠北說,台灣不是超前部署嗎?
這一年多以來,到底做了什麼?還不是爆炸了?
根本就是蓋牌,根本就是嘴砲大內宣!
無能!沒用!槍斃!下台!
我就問你啦
台灣有沒有馬上投入資金
馬上研發疫苗去應付疫情?有吧。
去年武漢肺炎剛發生,疫情剛開始要延燒時
有沒有讓每個人都能買得到口罩?有吧。
有沒有趕快去買各種國外疫苗?應該有吧。
有沒有讓你自在的想幹嘛就幹嘛?好像有吧!
還要讓經濟不崩盤?股市都上1萬5千點了。
我們疫情爆炸是五月中的事
也第一時間馬上讓美國那邊知道這訊息
而美國也馬上提供了莫德納疫苗兩百萬劑
六月就要趕快陸續的進來台灣,這樣很慢?
你當作是pchome24小時購物,早上買晚上到
就已經是這個月下訂單,下個月就送來了
這樣到底是哪裡慢?都比我從日本寄回台灣快
都不用跑程序嗎?都不用跑流程嗎?
都不用點貨清算嗎?都不用安排貨機嗎?
都不用安排冷鏈跟貨櫃就是了?
『任何進口的疫苗要進口來台
都相當的不簡單不容易,而且沒有人欠你。」
你真的覺得買疫苗這麼簡單喔
你以為是去便利店買飲料這麼容易喔?
你以為是蝦皮點一點就好,還能用免運券嗎?
淘寶看一看喜歡就買,下載個EZway就寄回來?
這不是買安全帽,不是買手機,不是買飲料餅乾
這是要給全台灣人民接種的疫苗
而且這還是要打進你身體裡面的疫苗
這是攸關人命的事
難道不用經過各種檢驗
難道不需要有許多檢測報告
難道不需要有完整的各種詳細書面資料
只會說政府刁難,說民間團體很努力有管道
然後開記者會哭哭啼啼說,是為了人民健康
要買之前,還可以在那邊講得很大聲
一定要聲淚俱下的說:
"現在是非常時期,都不能通融一下嗎?
都不能網開一面嗎?法律之外還有人情啊
而且現在人命關天,我們真的不能再等下去了
要是出事,我一定全權負責。"
然後這些話說出來後,多少人覺得
啊!真的是悲天憫人,是活菩薩降臨啊
政府超冷血,超級邪惡,下台!無能!
就是這樣的道德綁架,這樣的情緒勒索啦
他媽的到底是在講什麼屁話,你是能負責什麼?
真的出人命了,真的出事了,你要怎麼負責?
打之前先簽你全負責的切結書嗎?
簽了又如何?簽了就能負責?
真的出事了,死人了,出問題了!
就會有莫名其妙的人權團體跑出來
又要怪政府,為什麼都放任不管
草菅人命,見死不救,冷血
怎樣,劇本都幫你們想好了啦
是不是超貼心的,不用謝!
要進中國的疫苗,可以啊,沒有說不行
CDC不也說了,進疫苗需要提出申請手續
你以為這樣哭一哭,就能越過這道程序嗎?
真的需要這疫苗,趕快提出申請啊,這很難嗎?
只要是有完整的檢驗報告,是合法的進口管道
只要能通過檢驗,台灣從來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疫苗的施打也有一定的程序
一次進來你他媽的打的完嗎?
而且疫苗也有保存日期,你一次進這麼多幹嘛?
就像你一年會喝300杯咖啡
你會一次買300杯放在家裡嗎?
然後呢現在就有人一直在那帶風向
說台灣需要3000萬劑的疫苗,才夠施打
講的好像打疫苗好簡單好容易ㄧ樣
每天能打的量能就有一定的限度
也不是像得來速一樣,幾秒就一支一直打
我相信台灣一定能加速提高施打率
但真的不是用嘴巴喊喊就能達成好嗎
真以為要打100%的施打率這麼容易喔
不管你要選擇施打什麼品牌的疫苗
打完疫苗需要14天後才能有明確保護力
也不要以為打完疫苗以後
你就天下無敵,百毒不侵,神功護體啦
目前還沒有一款疫苗是有100%保護力
或是100%無副作用,打完都沒事的
再跟你說一件事
在全世界各國的疫苗施打率
目前最高的是以色列,打了一整年,也就58.3%
再來是英國 45.4%,美國 44.5%
這還是打了大半年的施打率唷,啾咪~
世界上沒有什麼地方是真的安全的
只有自己保護好自己,危險的地方也會安全
如果自己不保護自己,安全的地方也會變的危險。
病毒並不會分你我,也不會分顏色
政府也沒這麼有本事,能控制只讓誰感染確診
真的不要心存僥倖,也不要在那邊幸災樂禍
我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我相信以台灣人民的自律與自制力
疫情一定會逐漸趨緩,會被控制住的
如果你不相信台灣的醫療
那你為何還要待在台灣?
如果你覺得台灣很爛
那你為什麼不趕快移民?
如果你這麼想打中國疫苗
那你可以買機票飛去打啊?
我他媽最氣的是
我們好不容易進口了疫苗進到台灣
沒想到CDC還要發文說這疫苗是原裝的
請各位人民放心,不用擔心
這到底是要多可憐,到底是有多少假訊息
明明就是好消息,卻還要去發文澄清
真的是很替這些這麼努力的前線人員不值啦
就醬,我罵完了
因為我實在是太生氣了
感謝看完我史上最多字的一篇文章
如果你真的有看完,留個言讓我知道吧
同島一命,天佑台灣
Be a Hero , WE are X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貨機 機 隊 排名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20161-Q20180)
Q20161:
Hello龔sir 我用緊你課堂派既企業評估表做388分析,有一點想請教。
請問點解佢總債項除股東股益去到715%咁高?
咁高負債係咪會影響佢既優質度?
龔成老師:
你無計錯,的確是700%,在表面上,負債是高,但這其實只是一個表面的指標。
因為公式是總負債÷股東權益,而港交所(0388)的股東權益並不高,因為佢本身資產不多,並不是利用資產去創造財富,同時,佢一直的派息好多,當一間公司不斷派息,加上折舊等因素,就會令股東權益的數字較細。
這就會令除出來的數,負債比率變到好高。
另一方面,佢有足夠的現金流,佢現金流強、穩定,這就可以減少負債方面的風險。其實企業我地都會這樣分析,如果佢本身的現金流較強勁,就有更大條件去承受較高負債。
當然,這始終都會扣分的。
當我地見到總債項除股東權益去到700%,我地就要深入分析,先能確定佢的風險程度。如果你睇翻佢的「資產負債表」,你會見到佢的「流動資產淨值」,多年都都能保持正數。
佢雖然流動負債較大,都有足夠的流動資產,因此,其實不用擔心。而佢長期負債其實是不多的。
這反映佢的風險程度不是過高。
------------------------------------------------
Q20162:
龔Sir,小弟9月才開始炒股,倉內全是購證,小米 比廸 中海油 平e ,但錯過了美團 比電 騰訊等大升幅
(都買過,賺過,都好早放左),但睇返轉頭全倉係贏左30%(都好似覺得自己幾叻,但其實係因為牛市)
而家大市調整,輸返10%。其實想問龔Sir,我想買正股,但得廿萬,做唔到投資組合,只可買三隻
日日見您講買價值,點先知合理價係幾多?可否直接講幾錢以下先可以買,
因為我真係唔識...多謝龔Sir!
龔成老師︰
記住,短炒和這些衍生工具,都唔係一個好架投資方法。短線可能有機會賺少少,但長線多數係輸,這是經驗之談。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若你係年青至中年人士,應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作組合。
月供方面,你可以選擇投資在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或
潛力股︰小米(1810)、中生(1177)、福壽園(1448)、安碩恒生科技(3067)、港交所(0388)、阿里(9988)、騰訊(0700)。
現時"平穏增長股"都在合理區,而潛力股只有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勉強算在合理區頂部,可分注慢慢入貨,其餘都略貴,想買就要等一等。
但留意,現時大市是合理水平,資金唔建議咁快用盡。要留有部份,等大跌市機會,可以用來掃貨。
------------------------------------------------
Q20163:
另外我想月供40k
應該20k 2800, 20k 3067好
定係40k 3067
因為覺得恆指被大隻科技股(700)壟斷左⋯⋯2800 同3067會唔會重複左?
龔成老師︰
盈富(2800)和安碩恒生科技(3067)的確會有部份持股,出現重覆架情況。但問題不算大。
盈富(2800)係相對架全面架一個ETF組合,當中包括52間不同行業和種類的股票。佢會係一個較平穏架選擇,月供時你可用佢做重心。
至於你者比重,要睇翻你年紀,如果你係較年青,可以盈富6: 安碩恒生科技4。越偏向中年,安碩恒生科技比重就要相對減少。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每月資金唔好盡用。最好留有部份,等大跌市出現時,可以用來掃貨。
------------------------------------------------
Q20164:
Hello,龔成老師,本人37,上次看了老師建議,我已經開始買左少少股票,亦因資金有限,希望老師幫忙睇睇組合問題,謝謝
9988 15股 每月平均$1000
3067 100股 成本價17.51
1810 250股 成本價28.4
6993 500股 成本價15.52
2158 100股 成本價58.6
1)以上股票暫時只想月供2-3隻,請問哪些較為合適?
2)2158 是暗盤買的,現價跌咗好多,是否等佢上回去才賣出?
3)6993 如放長線,合理價大約幾多?
4)發現組合沒有舊經濟股,請問需要配一些嗎?有哪些推介?
感謝老師回答
龔成老師︰
1) 阿里(9988)、小米(1810)、安碩恒生科技(3067)都可以,但由於佢地都係潛力股,風險較高,只宜佔組合4成左右。
其實部份,你應該供平穏增長股,好似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
2)醫渡科技(2158)提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技術的醫療解決方案。集團主要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如醫院、製藥、生物技術及醫療設備公司、研究機構、保險公司、醫生和患者以及監管機構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務和合作。
根據安永報告,於2019年,集團收入在中國所有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在中國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市場中的市場份額為5.0%。
睇翻大行對佢2020-23年預測,收入和毛利增長分別為73%和83%,增長力唔錯。佢平台有一定擴張性,長遠受惠更多醫療保健客戶使用平台。不過公司客戶過度集中,以及依賴公共部門。
佢整體係有質素,但上市不久,很難去估值。只能說投資係可以,但要注意風險,唔好太大注。如果你持貨不多,可守,如太多就可能要減。
3) 你只是小注,可以長線持有。佢上市唔耐,好難有個較準架估值,以佢2019年純利10億計,現時市值達900億,現價絕對唔平。
4) 需要加入一些舊經濟股,我1) 所提及的都可以。
------------------------------------------------
Q20165:
你好,想問問我持有884@$7.04 & 1755@$23.1 可以繼續持有嗎?
可以溝貨嗎?呢幾日跌了好多。。
。謝謝
龔成老師︰
廣泰國際控股(0844),佢係一間功能布料及內衣製造商,提供嬰幼兒以及成人之功能布料及內衣,包括黛安芬、安莉芳、曼妮芬等等。
睇翻佢市值同收入都好細,再加上佢多年出現虧損,暫時睇唔倒有投資價值,建議沽出。
新城悅服務(1755)在內地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及相關增值服務,當中包括住宅、寫字樓等。
此股質素只算係一般,你可持有,但唔建議過多。
------------------------------------------------
Q20166:
龔sir.您好我今年30歲,以前係月光族,而家先開始想認真儲錢。。
請問如果我有$3000做月供,以下安排會分得太散嗎?
要減1-2隻?定有其他更好嘅長線股?
1093石藥集團$500
00941中國移動$1000
2800盈富$500
0823領展$500
0788中國鐵塔$500
龔成老師︰
你算年青,投資策略應以增值為主。中國移動(0941)主要係收息,無乜增長力,唔適合你。
另外,如果手續費去到本金的1%,就開始高,會對你長遠的回報有一定的影響。
我會建議你集中$2000,只供盈富(2800),由於盈富本身是一個52隻股票的組合,因此有分散風險的作用。所以,就算你只集中在這一隻,都無問題。
餘下$1000就先儲起,等大跌市機會,才動用。
之後,可再慢慢增加翻潛力股。
------------------------------------------------
Q20167:
阿sir, 現時股票 3成, 現金 7成,股票包括有66, 1177, 823, 788, 1928,1810, 2845。
現時想買既1211, 285,388, 700,968都貴,請問係咪等佢地到合理價位先入市比較好?
因為近排都升得太誇張,但佢地又離合理價好遠,如果一直等跌又會唔會miss左入貨機會?定係我地作為價值投資者要耐心等待入市時機先買優質股?
謝謝
龔成老師︰
你現金與股票比例適合,持股可長期持有。
比亞迪(1211)偏貴,要回到$120才較合理。其餘4隻,都要回起碼3,4成,才算合理水平,才可以開始慢慢分注。我建議你月供2845。
其實作為投資者,買入股票除左要優質外,價位都好重要,佢會影響你長線回報。
如果你完全無貨,怕錯失機會。可以考慮係唔算好貴架水平,先入一小注。又或者,現時開始做月供,去慢慢儲貨都得(比亞迪除外,因太貴))。
另外,現時大市在合理水平,現金和股票最好各一半,所以你現時入多少少貨都係可以的。
------------------------------------------------
Q20168:
龔sir, 你好,我是58 歲的退休人士,想用50 萬買一些隠健的收息股,請指教。
謝謝你!
龔成老師︰
作為退休人士,投資目標應以賺取現金流為主。因此,你投資「收息股」係正確的。
現時的$50萬,暫時只能動用$30萬,因為大市唔算平,你要分注投資(慢慢咁入,唔好一次過入晒。)。留下的20萬資金,就等大跌市機會,才大手入貨。
收息股的組合,目標是5%、6%股息率︰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由於你目標係收息,所以佢股價上出現波動,你係唔需要理想(除非係本身長線質素,出左大問題。)。
------------------------------------------------
Q20169:
龔成老師,我今年27歲,最近升職人工約有50K一個月。我想增加月供金額,請問應該供多隻
還是增加現有月供的金額?謝謝。
現時持股:
0066 [email protected]
0823 [email protected]
1211 [email protected]
2800 [email protected]
9988 [email protected]
現時月供:
0066 $2,500
0823 $3,000
1211 $5,00
2800 $3,000
龔成老師︰
現時比亞迪(1211)己經偏貴,月供要停一停。現時你月供中股票,比較少係潛力股類。或考慮:GX中國電車(2845)目標是扣除費用及開支前,與Solactive中國電動車指數NTR「相關指數」表現緊密相關的投資回報。
持股中最重就係比亞迪A股(002594),中國因為能源問題,長遠一定要發展電動車,這是大方向,故此股有一定投資價值。
由於近期不少車股被炒起,此股現價略貴。無貨可以現時入少少,到有明顯回調才再慢慢加注。
潛力度是有的,但會比較波動,如投資宜慢慢分注,可長線。
未來你可以加入一些潛力股,去提升組合的增長潛力。但由於佢地比較波動,以你年紀,最多佔4-5成左右會較理想。
潛力股︰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每月儲唔好盡用。要留有部份,等大跌市機會出現時,可以用來大力掃貨。
------------------------------------------------
Q20170:
老師 883 可以進場嗎 現價 想入3萬股 7.9
龔成老師︰
中國海洋石油(0883),質素都算有,但不是最高質類別,佢對油價較為敏感,所以,如果長遠油價向上,佢都會增值的。
雖然佢都有一定的規模及質素,但卻不是最高質素的企業,這是由於佢地的產品自主力較弱。
石油是商品,當中沒有差異性,佢地要將石油賣出,只能跟國際油價,這令佢地處於被動狀態,沒有價格自主的能力,這令佢地的獨特性有限。
現價算係合理水平,可分注。但這類商品企業,你可投資,但就要明白不是最高質的企業。
------------------------------------------------
Q20171:
你好~
唔好意思呀 , 希望可給予少少意見:
現在手持 1800 有10手 ,
同 0005 有5手,
1800 係平均 $8.9入 ,
而0005平均$53入
見1800 不斷有負面新聞出現
我應該繼續手持嗎?
感謝感謝
龔成老師︰
中交建(1800)不是全無質素,但近年賺錢能力有所減少,這股不是高增長股,之後只會平穩增長。
暫時都唔好對股價有太大期望,目標只是收息,你預股價上得較慢,負債較高,因此市場估值都不會太高。
持有係可以,只要唔係佔你組合好多,就無問題。
而匯控(0005)同樣主要係收息,如果你係將近/已退休人士,或者係好保守架投資者,此股適合你。
------------------------------------------------
Q20172:
Sir唔知我嘅策略是否正確呢,2O2O年3月趁個市低入貨,但因為新手所以只敢買地產股1972,405,823銀行股2388收息股548
之後開始入咗1177 ,2382。
但因為資金有限所以今天放咗啲地產股1972,823,405銀行股2388(大概有萬幾元利潤)
因為見它們行得好慢,所以想轉碼去1448,1177,1830等低位入。我這做法正確?謝
龔成老師︰
你投資架股票都係有質素,但策略上唔正確。我地投資股票,係希望買入一些優質企業,透過佢自然增長,達至財富增值目的,所以係要長線持有。
而組合中,我地唔可以只係買晒一些潛力股,好以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等。
佢地的確增長力高,但風險同樣大,唔可以持有過多。若你係年輕人,大約佔組合一半都可以,再年長一點,就要調低個比重。
其餘部份,應配置一些平穏增長股(好似盈富(2800)、金沙(1928)、長建(1038)、中銀(2388)),佢地升得無咁快,但相對穏健。用這樣配撘,才會令成個組合有穏中求勝架效果。
而越秀房產(0405)和深圳高速公路(0548)這類收息股,只適合將近或已退休人士,創造穏定現流之用。
------------------------------------------------
Q20173:
龔 SIR,我是你的忠誠讀者, 由第一次接觸理財書時到澳門圖書館排隊借書, 到現在毫不猶豫買你的書學習, 非常多謝你慷慨傳授理財概念! 我一直在等澳門開課, 希望可以深入學習!
我一直想在澳門買樓, 由4年前月入17,000澳門幣及沒有首期的情況下, 我膽大購入買菲律賓賭城區的樓花期房, 因疫情關係未收到樓, 所以未有租金產生現金流
但我沒有後悔, 反而在股票上沒有概念, 用僅有的存款高價$2入了22萬股1383 (太陽城) , 至現在沒有沽出,
此後才接觸到你的FB專頁, 今個月我剛完成房子供款後, 手上只有5萬元現金, 之前以$30.2購入1手 00175 (吉利汽車), 我現在月入37,000澳門幣
扣除所有家庭開銷、健康保險及保險月供基金後, 每月儲得18,000, 請問我應該如何配置股票組合重新出發
因為我並未放棄在澳門置業的心願, 想盡快上車, 謝謝!
龔成老師:
其實我地最重要是做好「財富組合」,當中在物業、有股票,你投資外國樓都是資產項。
至於股票方面,你要選較優質的,長期持有,太陽城(1383)質素不太好,要找機會賣出。而吉利(0175)有質素,可長線。
你現時要開始加大儲蓄,有基本的現金,同時分注投資股票。由於你打算之後置業,因此現時投資股票不能太過進取。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小注好了。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最好分注慢慢買入。同時只能小注。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0174:
老師你好,本人90後,新手。1.13買入 838,8.6買入1108,1.33買入2038。
共投資十萬,錯過了止蝕位,請問可睇長線嗎?謝謝🙏🏻
龔成老師︰
我係唔會定止蝕位,如果係優質股,下跌反而造就入平貨機會,重點係個企業有無質素。
億和控股(0838)主要從事生產模具和零部件以及自動化組裝服務;以及從事小額貸款業務。
睇翻佢盤數,盈利都幾唔穩定,上落都幾大,加上股本回報率處於低水平。再睇翻企業本質,公司獨特性唔強,同埋規模唔算大。
整體來說,投資的價值只屬一般,不宜太大注。
洛陽玻璃股份(1108)為內地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產商和經銷商之一。主要從事光電電子和信息顯示超薄基板玻璃的生產和銷售。
佢盈利波動好大,而且負債都唔少。若你想投資都可以,但只宜小注。
富智康集團(2038)質素只屬中等,如果佢佔你組合唔多,可以守住先。
------------------------------------------------
Q20175:
你好 請問你對857中石油有咩睇法?
龔成老師︰
中石油(0857)都算有質素,但這始終是商品企業,產品沒有差異性,只能賺取合理的利潤,不算是最高質的類別,投資價值中等,這類股不宜持有太多。
石油是商品,當中沒有差異性,佢地要將石油賣出,只能跟國際油價,這令佢處於被動狀態,沒有價格自主的能力,這令佢地的獨特性有限。這類商品企業,都可投資,但就要明白不是最高質的企業。
由價佢會比較受油價影響,自主能力不強,加上油價中短期可以好波動。長遠增長力只屬中等,現價合理,小注持有可以。
------------------------------------------------
Q20176:
龔sir, 你好. 本人現時28, 與父母同住, 月入1.5K.
你說當市場進入大升期的最後階段,亦是遠離市場的時候。若果現時持有以下資產
應該繼續持有/轉投其他產品/離場?可以給我一點意見嗎? 另外1448同285算是潛力股嗎?
有沒有投入市場的空間?
0002 81.95@500
3988 2.69@1000
2800 26.18@500
6690 25.55@200
31.90@200
3067 20.48@100
1810 29.10@200
從網上平台認識你數個月,你比坊間的分析師好好多, 別的只會說那隻好,可以炒賣
賺多少。你是難得一遇的一位,經常勸喻大家不要炒賣賺差價,要有心理準備接受股價的波動。
很高興認識你,剛看完你的作品「大富翁致富藍圖」,令我明白到自己與富翁的距離是有方法拉近。
現在準備看「股票勝經」,接著就是「選股勝經」真的十分期待。希望將來有機會上你的股票班,
見你真人一面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股票,係希望買入一些優質企業,透過佢自然增長,達至財富增值目的。所以,策略上一定係長線。
現時大市算係合理區,雖然部份新經濟股有輕微過熱,但整體大市未算狂熱水平。你現時持貨,可持有。
中生(1177)和比亞迪電子(0285)都係潛力股。由於你年輕,投資應以增值為主。
持股中,中行(3988)和中電(0002)增長力較一般,唔建議持有太多,主要原因是你年輕,未必最適合你。海爾智家(6690)畢竟係新股,不確定性較大,同樣不宜太大注。
未來時間,你可以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去創造一個月供組合。用每月5成儲蓄去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月供方面,你可以選擇投資在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或
潛力股︰中生(1177)、福壽園(1448)、安碩恒生科技(3067)、港交所(0388)、阿里(9988)、騰訊(0700)。
至於餘下的現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0177:
老師你好,本人睇咗你嘅著作好幾年,30多歲,之前喺樓市賺咗接近200萬,之後係2018年, 接近高位既時候買入左幾隻銀行股,諗住可以收股息幫補吓計劃讀書嘅生活費
之後再分別買入唔同嘅股票,經歷咗上年嘅大跌市之後,都冇重整過,而家想睇下可以點部署。
因為賺咗錢之後,想增值下自己,所以報讀咗一個碩士課程,因為先生係外國人,我亦都移民咗去外地
現時係全職學生,生活簡單,冇乜支出,上年開始每月供2000蚊盈富基金
暫時只有小量既股息同基金收入(大概二萬蚊一年)同埋10萬蚊現金,但係儲到嘅錢唔多,想重整下個組合,發掘下資產增值嘅機會,所以想請教下老師你:
005 x 1200
1398 x 5000
939 x 6000
175 x 1000
006 x 1000
778 x 3000
11 x 200
2800 x 619
1137 x 5000
2869 x 2000
950 x 3500
謝謝解答
龔成老師: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你30歲,其實應著重增值,現時你持有的部分股,只是收息股,例如上述銀行股及電能(0006),你應該等佢地上翻D時賣出,轉較有增長力的股,就算轉盈富(2800)對你地長遠財富都較利好。
至於其餘股票,問題不大。
現時你保持月供盈富,以及餘下部分現金,等入一些優質股。
可考慮: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阿里(9988)、騰訊(0700)。
------------------------------------------------
Q20178:
阿sir你好,屋企人2014同2015年間買左3隻股票,一直都返唔到購入價,應該點處理?謝謝
01668(華南城) : 本金$50,000 00261(中建置地): 本金$10,000 08198(新濠環彩): 本金$15,720
龔成老師:
華南城(1668)不過不失,不過增長力比過往略有減弱,現價合理,但潛力度不足。
這股唔建議持有太多。最好賣部分,餘下守住先,但預佢的增長力不強,要上翻去較難。
GBA集團(0261)已經無乜投資價值,賣出較好。
樂透互娛(8198)已經無乜投資價值,賣出較好。
------------------------------------------------
Q20179:
龔成你好睇咗你的page幾年,第一次向你請教意見,想知如何善用手上資金。月入2萬,儲到6成。
手上流動資金:保持住有15萬
長期做定期:90萬 (約2.3%)
股票持有:
(投入成本約35萬,市值約負5萬)
建設銀行(939),買入價$6.5
中國銀行(3988),買入價$3.3
阿里巴巴 (9988),買入價$260
打算1-2年內置業,估算花70-80萬
1)現在做定期的資金該繼續做定期嗎?
還是撥一部分去投資股票好?
2)帳面負數情況下,該繼續持有每年收息好,或是加持減持好?
好感謝你肯睇同比意見大家
龔成老師:
1)因為你打算1、2年內買樓,而買股票,要長線先有回報,中短期則要睇到時市況,所以,建議你保持定期,等買樓。
除非你見到大市有明顯下跌,就投資小部分,到時買一些風險較低的優質股。
如果現時想買股票,只建議動用$10萬。
2)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不是過去,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你要分析你的投資目標,你想潛力股的比例多少?平穩股的比例多少?組合風險程度如果?
即是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長期、優質、平衡、適合你。
------------------------------------------------
Q20180:
龔sir你好,有問題想請教下。
今年30歲,月入24000,儲蓄20萬,無任何投資經驗及概念,畢業出黎做月光族,最近先開始留意下,希望5年左右存到首期約60萬投資大灣區物業,可以未來收租,退左休有長遠收入。
本金唔多,現時係銀行月供緊RMB,另外每月大約可攞4000出黎作投資用,有2個想法,考慮一部份月供一隻可長線投資的股票,一部份做中風險投資
請問建議可如何分配?網上太多資訊自己都有D混亂,第一步係咪建議可先滚大個本金再作計劃?
龔成老師: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做月供股票,每月$4000。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3000。
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1000。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貨機 機 隊 排名 在 航空迷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史上最長投稿
《疫情之後的貨機人生》 by 物流老司機
[零:前言]
近一年來,受到疫情的影響,航空客運幾近停擺。人流嘎然停止,四肢癱瘓,物流卻像顆不放棄的心臟,持續跳動朝四面八方輸液,替全世界的經濟保住一線生機。在油價走跌的加持之下,各家航空公司的貨運業務逆勢竄起,成為營收與獲利的重要支柱。全球30大航空公司裡,僅有四家業者有獲利,台灣的華航和長榮就佔了榜單上的兩個名額 ,貨運部門從深夜墊檔節目躍身成熱門八點檔,組員的生活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敝公司擁有18架747貨機,數量居全球之冠。這架經典的空中皇后,機艙胃納量大,也因為貨運的榮景,迎來遲暮之年的第二春。以下所提的貨機組員,皆是以747機隊飛行員為例。
貨機大部分是往美國飛的越洋長程航班,就算是偶爾穿插的區域短班,出發時間也多在半夜。組員晝伏夜出,活動範圍離不開貨機坪,也甚少進入旅客的視線。身處同一間公司,掛著同一個職稱,穿著同一件制服,客機組員也不見得了解貨機機隊的生態。
若要剖析貨機組員的生活,不外乎從這幾個關鍵字下手:[班表]、[外站]、[安克拉治],還有無可避免的[隔離]。組員背景天南地北,男女老少或有差異,但八九不離十,生活和話題都脫不了這幾個重心打轉。
[一:班表]
無論客貨機,無論長短程,每個月的一張班表,主宰了組員30天內的生活。生活兩個字筆畫不多,但鉅細靡遺,包山包海,充滿各種變數。
如果班表是一道料理,那麼熬夜和時差,就是長程機隊飛行員的主菜,無從替換,也往往是雙品招待。
同是吞著熬夜配時差,但客機和貨機組員吃的菜色不同,滋味更是南轅北轍。長程客機的派遣,多是單點來回,例如直飛紐約、法蘭克福、雪梨,在當地休息一到三天不等,然後飛回台北。貨機的派遣模式較為複雜,飛往美國內陸的停靠航點較多,天數也拉得較長。舉例來說,貨機組員出門派遣一趟的班表常常是這樣:從台北飛大阪,落地中停2小時,繼續從大阪飛安克拉治,在安克拉治休息40小時,飛去芝加哥中停2小時接著飛西雅圖,在西雅圖休息18小時,然後飛回台北。
離家飛個長班,以下例子是客貨機的差異,一目瞭然:
客機:台北-紐約-台北
貨機:台北-大阪-安克拉治-芝加哥-西雅圖-台北
疲勞很難量化,不同機隊之間的作息也無從比較,但貨機組員的班表較為複雜,航點也較多,起降比較頻繁,隨之而來的風險也較高。另外,貨機組員要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在美國內陸各航點間的時差。以安克拉治為基準,西雅圖快了1小時,芝加哥快了3小時,紐約快了4小時。組員在多航段執勤後,在不同外站休息後,必然會面臨跨時區的副作用,就是日照時間與生理時鐘的紊亂。
[二:外站]
如何在外站調整作息,也算是組員工作的一部分。無論身處東西半球,在外站下班之後,得在或長或短的休息時間內,想方設法讓錯亂的生理時鐘重開機。如何實作,人人自有心得,各憑本事。文的武的方法不拘,只要在下一次上座時,在握住操縱桿之前,能夠撐起眼皮敲醒腦袋進入飛航模式,那就是好方法。
客機會停靠的外站,無非是觀光勝地,或是人聲鼎沸的都會區。疫情之前,組員在外站能抽空遊歷知名景點,跋山涉水尋幽訪勝,品嚐四方美食,體驗異地風情,這是辛勤工作之餘的福利,一點小小的犒賞。就算只是暫時離開旅館,在市區搭車或鄉間散步,讓風景流轉,也是種調劑與沈澱,好轉換心境迎接下一趟任務。
對貨機組員來說,常會頻繁飛往美國內陸各大貨運站。最具代表性的外站,就是安克拉治。無論搭配的是紐約、亞特蘭大、芝加哥或邁阿密,安克拉治都是必經的門戶。ANC三個字未曾缺席,按月換個日期烙印在班表上,有時候一個月還得造訪兩次三次。貨機組員的第二個家,就是安克拉治。
[三:安克拉治]
飛機航程越遠重量越大,飛行時耗油就越多。以747貨機為例,受限於最大起飛重,在油箱加滿的情況,可以飛到13小時左右,但只能裝進約七成滿的酬載(Payload,賺錢的貨物重量)。若要增加酬載,勢必要減少飛時,不能飛得太遠。簡言之,載得重就飛不遠,要飛遠就得減重。
因此位在阿拉斯加,離台灣約8個半小時的安克拉治,就是一個很好的中停點。安克拉治人口數和新店差不多,機場貨運量卻是全球排名第五大。Fedex和UPS是主場,華航、長榮、大韓、國泰都是常客,AN-124偶爾出沒,運氣好一點還能遇到全球最大運輸機AN-225。飛機從台北出發時可以裝滿酬載,在安克拉治落地補足油料後,接著往美國其他航點移動,例如6個小時外的紐約,7個小時外的邁阿密。除了位在美西的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要飛往內陸或東岸的航點,飛機大多以安克拉治當作進出的中停點。
機坪內偶爾會出現三架自家貨機比鄰的景象,例如左邊的從大阪飛來要再戰芝加哥,中間的要先飛邁阿密再折返跑去西雅圖,右邊的打了一趟紐約來回終於要踏上歸途朝台北前進。此起彼落,你來我走,輪番上陣排隊卸甲,燒肝打拼都是為了把滿機腹的酬載平安送到目的地。
飛機地停加油,只消數十分鐘後即可再度升空,不曾聽過機器有過半句怨言,但人總得闔著眼伸直腿睡覺。飛機齊聚一堂有多熱鬧,就有為數不少的組員得在此落腳歇息,進出安克拉治皆然。至於能在旅館裡待多久,端看手機螢幕裡那一個小方塊,班表APP來決定。有時是三人派遣的底線,18個鐘的休時。有時則在房內欣賞了兩次晨曦晚霞,待了近48小時才往下一站前進。
人是動物,籠子關久了難免想伸展筋骨透透氣。由於造訪頻率高,留宿時間比其他外站來得長,若在安克拉治沒有些嗜好,時光肯定特別難消磨。除了日常的上街採買覓食,這裡地廣人稀,往深郊野外跑是再合理不過的。偶遇前輩分享安克拉治的外站生活,說道在這塊景緻優美的自然勝地,登山健行,騎馬滑雪,坐船看冰河,野溪釣鮭魚,戶外活動包羅萬象,聽者常心生嚮往。
但疫情爆發,世道丕變,一個四季都還沒輪完,這些軼聞趣事突然變得遙不可及,像是曾祖母的兒時照片一樣斑駁難辨。無論哪個外站,所有未曾探訪之勝地,未及體驗之樂趣,未能品嚐之珍饈,一夕之間都封印成旅遊書上的一行行墨漬和一幀幀相片插圖,只剩銅版紙的氣味飄著活著。
[四:隔離]
病毒橫空出世,是前所未見的兇猛對手。疫情初始,各國政府只能在節節敗退之際,盡快釐清病毒的底細。有的採取群體免疫想和病毒自然共存,有的端出各項封城管制的措施,期盼在經濟窒息之前能先把病毒悶死。效果不一,但大多數國家的醫療資源和經濟活動都受到病毒重擊。台灣在初期反應迅速,守下第一波攻勢,決戰邊境,把損害控制到最低程度。但若是每個執勤返台的飛行組員,入境後都要隔離14天,航空公司很快地就會面臨無人可調派的窘境。
幾經波折與轉彎之後,疾管署和航空業者協調出一套模式,在防疫和營運間取得平衡。
組員從公司勤務報到開始,全程配戴口罩,視客貨機需求著配護目鏡或隔離衣,抵達外站後專車接送,入住旅館期間不得外出,不與當地民眾接觸,僅透過外送或客房服務方式用餐,返台後自行駕車、專車接送返家,或是入住防疫旅館,不得搭乘大眾運輸。貨機組員三天內/客機組員五天內居家檢疫,不可外出或派飛。14天內自主健康管理,不出入人潮眾多景點或參加大型集會。
概念是這樣的,對疫情互信的國家之間有旅遊泡泡。組員在本站和外站之間,就是個執勤泡泡。若能落實各項防護措施,與疫區的生活圈隔絕,讓染疫的風險能被降到最低,那麼在三天/五天居家檢疫期間渡過之後,組員就能夠離開家門或檢疫旅館,回歸社區生活。
組員返台後手機沒有被追蹤定位,在外站時也沒有早晚點名確認是否擅自外出。這套模式從春季運行至今,除了公司各單位的後勤支援,仰仗的是客貨機無數班值勤組員的自律,以及對自身工作的責任感。大家有共同的目標,離開國門時保護自己,回到台灣保護我們的家。
海外各國動輒停班停課,關餐廳封城,確診數不斷攀升第二波第三波。 2020年的台灣,宛若世外桃源,馬照跑舞照跳,除了無法出國旅遊,沒什麼特別。為了保護家園不受侵擾,疾管署、各家業者、頻繁進出疫區的第一線組員,大家都在不同戰線和病毒長期對抗。與此相比,泰山與鴻毛之輕重,被關在外站旅館隔離,失去移動的自由,其實也不足掛齒。
[五:疫情之後的外站]
自此開始,組員的外站生活不再立體鮮明,只剩二維空間的兩點一線。機場一點、旅館一點,還有往返接駁的車程拉成一線。對貨機組員來講,就是從安克拉治繼續往外延伸的更多點和線
疫情嚴重的城市,例如紐約,也取消外站駐防,就改成從安克拉治派遣飛來回,但所需飛時較長,落地之後的休息時間也必須拉長。另外為了減少返台次數,貨機組員也會以安克拉治為出發點,派遣兩次內陸航班後再返台。
在旅館大廳偶遇時,問候語不外乎是:
「你是飛來還是回台北?」
「我接下來飛亞特蘭大,你從芝加哥回來嗎?」
「你還要在這裡待幾天?」
一個疫情後的班型如下:
台北-安克拉治(住)-芝加哥(住)-安克拉治(住)-紐約(中停)-安克拉治(住)-大阪(中停)-台北。
從台北派遣一趟,出門八天打了七腿,安克拉治住了三次。飛行里程足以繞地球一圈,但除了機場和旅館,哪裡也沒去,哪裡也去不了,哪裡也不該去。
疫情之後的外站,除了熬夜和時差,還多了COVID-19這個隱形魔王,得矇著眼和他打擂台。從外站落地開始,接過的每一份文件、摸的每一扇門把、送到房間的每一份餐點、頭靠的每一顆枕頭,不用酒精噴霧伺候都覺得心虛,深怕一次疏漏就讓健康和職業生涯同時劃上句點。若聽到遠方傳來隱約的咳嗽聲,隔著口罩都想收著鼻翼抿著嘴。
自此,所有的外站糊成一個大麵團,形狀全都是一個模子印的,味道全都是一只雜燴鍋煮的。外站就是一個七坪大的房間,一張得噴酒精消毒的床,一扇晨昏顛倒的窗,一具上班前會鈴鈴作響催命符的電話。組員們自力更生,自樂自得,每個人斜槓再斜槓,文組追劇閱讀,武組瑜伽健身,學習與自己相處,學習面對被迫離群索居的孤獨。
計時結束,服刑期滿,走出這扇門遲早得回頭。往下一站或下兩站移監的車程,反倒是令人期待的旅途,一趟小確幸。
腳下踩的是安克拉治夾著樹葉的積雪,不是帶著污漬的陳年地毯。屁股坐的是芝加哥霓虹燈光加長禮車,不是硬邦邦的旋轉辦公椅。眼睛看的是高速公路旁的西雅圖楓紅,不是了無生趣的旅館停車場。耳朵聽的是機坪上貨盤車嘎拉作響,不是一片漆黑裡嗚噎整夜的旅館空調。
進到駕駛艙後就是小小的烏托邦,以金屬蒙皮築牆的理想國。艙門關上,油門一推,飛機離地後跟著把所有的顧忌和擔憂拋在腦後。腳下是病毒統治的塵世,三萬英呎的雲隙還是天空,曬得皮膚發痛的還是陽光,讓人昏昏欲睡的還是黑夜。和過往的2019、2018沒有兩樣,還是起降巡航,還是一桿兩舵,除了臉上多了張口罩,疫情沒有在這裡改變什麼。
直到,落地開了艙門,COVID-19說,歡迎回家。
向櫃檯領了鑰匙,房門哐啷一聲關上,換個外站,計時重新開始。熟練地將房間內消毒一遍,確認每個開關按鈕把手都鍍上了酒精,才能寬心摘下口罩呼吸,躺在陌生的又熟悉的床上休息。隔離週而復始,直到班表大人批准返台。如果運氣稍差,班表稍微凶險一點,可能會在返台三天檢疫期滿後,隔沒一天又被派遣安克拉治,然後繼續飛美國內陸班。那麼將會是有整整兩個禮拜,除了勤務派遣時間以外,組員都得在家裡或旅館內隔離。
一如傳世名言:「我不是在隔離,就是在往隔離的路上。」
離台灣七千公里外的安克拉治,冬天日照只有六小時,零下十度是家常便飯。旅館內隨時都有三四組貨機飛行員駐防,在客房內或睡或醒或彌留,靠著Ubereat和Line便當群組外送供應三餐。入住時來自四面八方,離去時目的地不一,退房兩天內又拖著行李箱掛著黑眼圈,鬼打牆一樣現身在旅館大廳迎接另一段隔離。
這就是疫情之後的貨機人生。
[六:寫在案例765之後]
和歐美國家不同,17年前的我們經歷過SARS,對於病毒和口罩有著熟悉的共同記憶。戒慎恐懼,是全民防疫成功的關鍵。但蛋殼再密也有縫,身為全台灣唯一頻繁進出疫區的族群,機組員成為防疫的破口,彷彿是種宿命,早破晚破的問題而已。本土0確診的天數拉得越長,破蛋之後,輿論的後座力就越猛烈。
曾經被譽為天空國家隊,客貨機組員不分彼此,都持續肩負著運送防疫物資的重任。而在嚴峻的疫情之下,貨運同仁依然全年無休,倉庫24小時燈火不滅。機坪上永遠都鋪滿貨櫃,等著一趟趟貨機往返消化。這個海島國家能夠物暢其流,進出口轉運順暢,組員多少也透過操縱桿出了一份力量。
然而,在案例765-紐籍機師事件發生後,全台灣的機組員,猶如身處中世紀的歐洲,被視為滿街散疫的過街老鼠,避之唯恐不及。如果可以舉辦公投,組員返台後隔離14天的方案,應該會是毫無懸念地高票通過。
在被輿論的口水戰淹沒之前,必須先理解一個事實。在這253天內,無論是當天來回或是過夜班,無論是載客或送貨,敝公司就有一萬五千個航班飛回台北,全台灣加起來有超過兩萬個架次的組員,在這段期間接觸旅客,進入疫區過夜再返台。
這麼龐大的航班數量,這麼多的人員反覆進出疫區,返台後並沒有隔離14天,為什麼在過去的253天內,可以維持本土的0確診?
如果現階段的執勤泡泡,各項防護措施效果不佳,讓組員在執勤時避不了染疫,那麼在這兩萬多個航班內,應該會有一定比例的機組人員中鏢。不會人人都是無症狀感染者,也不會每個人居家檢疫期內就保證痊癒。經過九個多月後,疾管署應該會收到一堆居家檢疫通報有症狀,篩出一堆確診的組員。或是組員染疫而不自覺,經過三天/五天後無論是外出或執勤,再度傳染給其他人。台灣不會保持這麼久的本土0確診紀錄。
如果在案765之前,台灣的社區是乾淨的0,那麼也是間接證明,過去九個多月以來,這樣的執勤泡泡模式是有足夠的防護力。台灣並沒有來源不明的社區感染,也沒有一堆機組員在居家檢疫時發病確診。組員最有可能染疫的源頭就在國外,與當地生活圈隔絕是最直接的方式。源頭不防堵,就算延長回台後的隔離天數,再補上執勤前的篩檢,也是治標不治本。
重點是組員執勤時,有沒有確實配戴口罩,落實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在外站時各項防護措施是否嚴格執行。
眾家媒體披露,該位紐籍機師執勤時不願意配戴口罩,也不配合疫調,甚至不是第一次在外站擅自離開旅館,同事通報公司也沒得到積極處理,那為什麼要為了個案改變通則,連坐處罰過去253天戰戰兢兢執勤的無數組員?若是又有組員7天檢疫後確診,是否要上調到14天?若是有旅客檢疫14天後才發病確診,疾管署需不需把旅客入境隔離上調到20天呢?
現在應該關注的是事件的調查結果,若是紐籍機師在外站沒有離開旅館,執勤時一切合規,結果還是不幸染疫,那麼現行的執勤泡泡得通盤檢討,確認在外站的哪個環節是防護的弱點,接車司機生病、旅館消毒不周、外送餐食人員疏失、病毒變種後傳染力變強,都是可能的原因。找出造成感染的根本原因,才能據此改進。若沒有從源頭防堵漏洞,過一段時間後累積足夠的航班量後,還是有可能再次出現類似的組員染疫案例。
輿論看到的是253天的0,我們看到的是兩萬多個航班的0。
沒有人希望看到0變成1,因為我們很清楚,若是疏於防備,幾週之內,1就能變成難以置信的數字。這麼多架次之後維持的0,隱藏的是無數客貨機組員的心理壓力。進入疫區小心翼翼,返台後就算檢疫期滿仍不得鬆懈,時刻注意自己是否有流鼻水、腹瀉、肌肉痠痛等症狀。鎮日精神緊繃,深怕自己已成病毒溫床,不慎將病毒帶進社區造成大規模傳染。居家檢疫期對家庭生活造成的不便,以及反覆陷於隔離的處境,對組員的身心狀況,難免都會有負面且長期的影響。
熬夜、時差、隔離,就是這一年來組員生活的三元素,在全球航空業如此困難的時刻,能夠換上制服領著班表出勤,已是萬幸。
檢疫規定也隨著國際國內疫情調整,昔寬鬆今嚴峻。待疾管署一聲令下,公司頒佈細則,組員只有逐條遵循,以免自己成為防疫破口,賠上健康也壞了名聲。但案765的事件,帶來了排山倒海的輿論壓力,風行草偃,組員動彈不得,無力辯駁。明明執勤時很謹慎,返台後都很自律,在規定的檢疫期滿才離開家門用餐採買,卻還是有種莫名的罪惡感,覺得自己是個通緝犯,只是還不曉得犯了什麼罪。一旦確診染疫,馬上回溯14天丟石判刑。
天下大亂的2020年還沒過完,在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已在2021年埋伏,超前部署蓄勢待發。這是一場寒夜裡的越野馬拉松,疫苗的成功研發,還沒完全帶來曙光,在病毒追擊前,我們得摸黑找到終點存活下來。共體時艱,這四個字只差沒刺在背上,提醒自己沒有退路。在世界恢復平靜之前,能再走多久的0就交給老天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