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t @sam._tsang with @get_repost
・・・
有些人會問點為什麼我要加入保險業,有這麼多好的行業你不去選擇?哈,除了兒子這種職業外,我想不到有什麼行業好過保險,工作時間有彈性,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而打工呢?從畢業開始就賣自己的青春和時間給老闆,而且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那麼我還打工嗎?再加上,我從不稀罕律師,醫生,工程師,會計師等等專業人士不切實際的名銜。我只在乎一個行業能為我的將來帶來多少正面的改變和影響,對我來說不犯法而又賺得多錢便是好工,何樂而不為。
有很多人都會好奇或者嘲笑我加入林作的保險團隊,但每次我聽到這些回應我都不自覺地在心裏暗笑。林作從十多歲便遠赴英國就讀貴族學校哈羅,畢業於世界排名第一的牛津大學數學系 副修哲學,回港後在香港大學就讀法律系,曾成為大律師,亦任職大型補習社教ielts。請問整個保險業有誰能夠做得到?以我的理解是一個都沒有,那麼我還有更好的選擇嗎?要成功便要向成功的人學習,難道我會向失敗的人學習,這麼不智?
若果林作可以升到總監,我亦都可以,而且我深信我在這行的成就也不會比他遜色。
貴族學校排名 在 鄧明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文重溫】無處不在的起跑線
家教老師吳曉樂4年前撰寫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轟動台灣,書中來自9個被考試綁架的真人真事:母親都是以愛為名的劊子手,孩子都為了取悅母親而委屈自己,「親」與「子」關係被綁緊至窒息。該書最近被拍成電影,片中孩子的苦悶、傷痛、畏怯、憤怒、絕望,震動得讓人透不過氣來,「你為甚麼要把我生出,你那時候有問過我們嗎?」期待我們去回想,把孩子帶到這世界上的初衷。
同樣給淪為一盤生意的教育寫下控訴書,還有來自印度史上最賣座電影《起跑線》,嘲諷地球上「求學位無底線」的家長無處不在。片中的印媽Mita及印爸Raj望女成鳳,為了讓溫室中長大的女兒Pia入讀貴族幼稚園而無所不用其極,遷入豪宅、裝成土豪、報特訓班、偽造文件,甚至使出下下策住進貧民窟爭貧困生學額。他們為了孩子做盡自以為正確的一切,孩子就會變得優秀,就會有美好的未來,就會成為人生勝利組,「孩子不能受我們受過的苦!」可惜機關算盡不如天算……
電影英文名為《Hindi Medium》,意思是「印度中產」,既道出了貧富不均、教育不公的問題,也一針刺中了既無法擠進「上流」也不願融入「基層」的香港中產心。Mita更為可憐天下父母心平反,解釋「贏在起跑線」的歇後語是「學校就是階級」,「在這個事事講階級、論排名的社會,沒有好的幼稚園,就沒有好的學校、好的工作,然後被朋友超越、被社會孤立……這個社會過得挺好是不夠的!」
想起台灣著名編劇吳念真曾寫道:「我們常叫孩子你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卻從沒有說,孩子你要在起跑線上讓人家一點點,或者你要把知識跟人家分享。」幸而結局,窮人的幸福戰勝了富人的勢利,“sharing is caring” 不在貴族名校裡面學到,而是在生活的教育與父母的身影中學習。
貴族學校排名 在 鄧明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文重溫】無處不在的起跑線
家教老師吳曉樂4年前撰寫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轟動台灣,書中來自9個被考試綁架的真人真事:母親都是以愛為名的劊子手,孩子都為了取悅母親而委屈自己,「親」與「子」關係被綁緊至窒息。該書最近被拍成電影,片中孩子的苦悶、傷痛、畏怯、憤怒、絕望,震動得讓人透不過氣來,「你為甚麼要把我生出,你那時候有問過我們嗎?」期待我們去回想,把孩子帶到這世界上的初衷。
同樣給淪為一盤生意的教育寫下控訴書,還有來自印度史上最賣座電影《起跑線》,嘲諷地球上「求學位無底線」的家長無處不在。片中的印媽Mita及印爸Raj望女成鳳,為了讓溫室中長大的女兒Pia入讀貴族幼稚園而無所不用其極,遷入豪宅、裝成土豪、報特訓班、偽造文件,甚至使出下下策住進貧民窟爭貧困生學額。他們為了孩子做盡自以為正確的一切,孩子就會變得優秀,就會有美好的未來,就會成為人生勝利組,「孩子不能受我們受過的苦!」可惜機關算盡不如天算……
電影英文名為《Hindi Medium》,意思是「印度中產」,既道出了貧富不均、教育不公的問題,也一針刺中了既無法擠進「上流」也不願融入「基層」的香港中產心。Mita更為可憐天下父母心平反,解釋「贏在起跑線」的歇後語是「學校就是階級」,「在這個事事講階級、論排名的社會,沒有好的幼稚園,就沒有好的學校、好的工作,然後被朋友超越、被社會孤立……這個社會過得挺好是不夠的!」
想起台灣著名編劇吳念真曾寫道:「我們常叫孩子你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卻從沒有說,孩子你要在起跑線上讓人家一點點,或者你要把知識跟人家分享。」幸而結局,窮人的幸福戰勝了富人的勢利,“sharing is caring” 不在貴族名校裡面學到,而是在生活的教育與父母的身影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