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美國人和兒童可扮天真 中國人不可以
美股仍然一枝獨秀,大幅跑贏所有其他市場,但領袖指數已從納指轉到較代表傳統行業的道指。美國非製造業ISM指數61.6,千禧年以來最強勁,WTI油價升至每桶76美元,聯儲局主席鮑威爾(Powell)對美國經濟超樂觀,明示情況容許明年繼續加息多次,所以10年債息突然跳升至近3.2厘,美匯指數DXY亦升至近96。這些發展都是新興市場的災難,不幸包括港股,A股則仍然放假。
如無意外,道指將再次超越恒指,更可悲的是日經也靜悄悄地逐漸追近。上一次道指和恒指的時間已經是2003年香港經歷SARS時。過去15年中國GDP平均增長率,最少是美國的3倍以上,但竟然美股仍能遠遠跑贏中國A股,甚至超越港股。 單只這一點,中國就應該檢討所有經濟政策,包括財政、貨幣、外管、稅務、金融監管等。
內地AI公司技術交流單向
整體來說,中國人不算是一個天真的民族,不少年紀很輕的人已經老誠持重,年紀稍大的更不少是老謀深算。但近日我的確留意到好幾個「太過天真」的例子。
兩三個月前,我見過一家全中國數一數二的AI公司,臉孔辨認技術,尤其領先全球,據稱準確程度遠勝蘋果百倍以上。這家公司增長非常快速,員工人數已過千,博士級科研人才超過百人,他們號稱為最重要的資源。AI公司最重要的資源竟然是人,似乎有理,但又覺得有點矛盾。
這家公司的博士很多都是留美海歸,且非常驕傲他們跟MIT有多方面的合作。但當我問到他們公司有沒有僱用外國人時,他們的直接答案是「當然沒有」。我覺得有點意外,既然經常去美國交流甚至「取經」,為何不能僱用外國人,人才是沒有種族和國界限制的。我即時的感覺是這樣的「單向交流」是不可持續的。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芸芸已執行或考慮針對中國的政策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禁止中國籍學生到美國留學,因為懷疑他們會進行蒐集情報行動(可能有點抬舉現在一般青年的志向和能力)!這毒招是由非常年輕的極右白宮顧問米勒(Stephen Miller)提出,我很久以前已在文章中提醒過大家要留意此君。
米勒曾提出禁中國生到美留學
早前引起極大爭議的禁穆斯林入境令,和更殘忍的分隔禁錮非法移民和他們兒童子女等政策,也是出自他手筆!他的政治理念接近Neo-Nazi,但他本身卻是東歐猶太裔,非常諷刺,更加無良心。據報道在一次oval office激烈辯論中,美國駐華大使、前愛荷華州(Iowa)州長、中國的老朋友Terry Branstad極力反對,明知不可跟特朗普講道理,就只可動之以財,指出中國留學生帶來每年數百億美元的服務業順差,有助對冲製造業貿易逆差。結果特朗普「高抬貴手」,暫時仍然容許中國學生到美國,但似乎仍在考慮應否禁止攻讀理科。
最近特朗普指控中國企圖干擾美國中期選舉,周四晚副總統彭斯或有所宣布。特朗普最喜歡信口開河,我絕不相信有此事。另外,剛剛又見到彭博新聞報道一家公司Super Micro,是全球有數最大的伺服器motherboard(主機板)製造商之一,被發現主機板上藏有細小微型晶片,似乎是在中國廠商製造過程中被硬體黑客加上去(比軟體更厲害),可用來蒐集各種情報。被滲透機構包括亞馬遜、蘋果,甚至美國國防部。這件事影響可能非常深遠,逼使美國加速強迫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遷離中國。鴻海、聯想、廣達、研華等主板和伺服器製造商都受影響。據說這調查已進行了3年,此際突然曝光,是偶然還是故意呢?
中國黑客晶片或加速美供應鏈遷離
此舉正中班農(Bannon)和納瓦羅(Navarro)等人下懷。有人問過Bannon對中國的end game是甚麼,他的答案正是最起碼逼使各個行業的供應鏈離開中國,最好回歸美國。老實講,這麼精密的微型晶片,是否真的中國能製造到都很難說,誰把它放進去都不知道,賊喊捉賊都絕對有可能。
唯一中國真正做過的是在Iowa的最大報紙《The Des Moines Register》登過一個4頁的廣告,力陳貿易戰的各種壞處,是一個必導致兩敗俱傷的錯誤做法。Iowa是個農業大州,更必首當其衝,受到中國對美國農作業徵收關稅所影響。這番說話語重心長,非常有理,但瓜田李下,有必要在這個時間登出來嗎?在上述中國留學生爭議中,Branstad已幫了中國一把,又何必要在他老家的報紙登呢?
早前有位領導告訴一班金融界外賓他看過《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一部去年的奧斯卡得獎電影,所以非常理解特朗普支持者的感受。我也看過這電影,其實也有同樣感受。但據聞這些外賓竟然反覺得這位領導太過「離地」,以為看過一些電影就理解美國情况。《Three Billboards》這電影講述的是美國小鎮中低下層人民的生活,經常面對貧困、酗酒、疾病和暴力等問題。但如今美國已變得經濟蓬勃,自我感覺良好,對中國態度簡直有點咄咄逼人,所以不願意聽到中國人「同情」貧窮的美國人。他們有興趣的是中國有沒有方法幫助解決中美「冷經濟戰」問題。
這兩天最熱烘烘的話題,當然是范冰冰被罰稅款8億元人民幣的新聞。一下子整個國內娛樂圈變得人人自危。除此之外,國慶假期間連去韓國走水貨的代購微商都在上海機場被海關嚴打,輕則罰款,重則坐牢。此舉對AMOREPACIFIC和其他韓國化妝品公司將有一定影響。我知道國家債務問題嚴重,某些地方政府財政緊絀(但絕對不是上海),所以非常緊張防止逃稅。但就算把所有藝人的欠稅都收回來再加罰款,估計無非數十億人幣(范爺級的明星沒幾個)。嚴打水貨客也無非最多帶來數十億額外稅收,主要目的應是鼓勵人民留在國內消費。
比防止逃稅 更需鼓勵國內消費
但數十億根本不管用,中國需要的是大幅減稅數千億甚至數萬億,藉此刺激生育和消費,認真加速經濟轉型,才能勉強抵消美國對中國不停增加的「冷經濟戰」壓力。近日有傳聞假期後將宣布有關增值稅的重要改革,希望見到大幅減稅,例如取消16%級別的增值稅。
套用電影《教父》裏的一句經典對白:「Women and children can afford to be careless, men cannot.」我把它改為:「美國人和兒童可以扮作天真,中國人不可以。」
(中環資產持有亞馬遜的財務權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我要做富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經常聽見歐洲、美國將「貿易順逆差」及「反傾銷」掛在嘴唇邊,迫使人民幣升值,2009年歐洲更因為一粒螺絲跟中國大打官司,而2012年的「反日潮」預期令日本的貿易逆差擴大,日股應聲下跌。究竟何為「貿易順逆差」,真的能顛覆某國經濟嗎? 貿易順差其實是指於某時間內(通常以年度計)我國的出口比入口大,貿易順...
「貿易逆差壞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貿易逆差壞處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貿易逆差壞處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貿易逆差壞處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貿易逆差壞處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貿易逆差壞處 在 Re: 貿易逆差會有什麼壞處呢? - 精華區Economics 的評價
- 關於貿易逆差壞處 在 我要做股神- 甚麼是「貿易順逆差」?如何影響經濟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貿易逆差壞處 在 甚麼是貿易順差逆差:歐美為何處處針對中國#基礎投資教學 的評價
- 關於貿易逆差壞處 在 Re: 貿易逆差會有什麼壞處呢? - economics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貿易逆差壞處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沒有外交問題
崔天凱、華春瑩這些人的講話,我聽了都覺得太急了,事情都還沒弄清楚,就先撩撥了中國人的情緒。如果這是習近平的意思,鄧小平肯定在墳裡氣得翻來覆去,感恨「一代不如一代」。誠然,就算今天中國像歐盟一樣,狠話放完後,私下求饒,川普還是不會放過中國,但局勢未明,就放話要「禮尚往來」,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我們先來看中國桌上有什麼牌。
什麼針對川普選區的報復品項,都是小菜,不是美國這盤戰略大棋所考量的。大棋是中國能不能在美國貿易制裁下,仍然保持經濟成長。經濟成長現在是共產黨的保命符,尤其在習近平大權獨攬之後,共產黨與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權力的交換就更直接,更沒有模糊空間了。
現在中國出口,照官方數字,佔了GDP的二成左右,數字看起來不大,應該可以輕鬆吸收美國的貿易攻擊了吧? 先說數字,為什麼中國觀察家,這麼在乎中國經濟成長能不能保七、保六? 因為一個百分點的往來,就是千萬人的就業問題,那如果美國的貿易戰,打掉了出口的幾個百分點,那不用談保六、保七,而是經濟能不能成長的大問題。體質上來說,出口的數字雖然可能只有二成,但外溢效應驚人。鴻海的百萬製造大軍,雖然在帳面上只對出口有貢獻,但百萬大軍的食衣住行,也是內需的主要推手。人家美國,進口都有這種外溢效果,蘋果零售店裡的員工,賣的是進口品,對貿易逆差有貢獻,但也同樣製造出內需來,這是中國體質上和美國不一樣的地方。
但長期看來,中國能不能成為像美國一樣的貿易逆差國,拿著經濟霸權指東指西? 很抱歉,在所有人的有生之年,可能都看不到。
貿易逆差是向外國買的東西比賣給外國的東西多所造成,聽起來很容易達成,但你叫美國以外隨便的一個國家,去弄個一百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來看看。沒有美元外匯,根本就不會有人賣東西給你,那裡來的貿易逆差? 台灣不敢有貿易逆差,南韓不敢,甚至日本和德國都不敢有貿易逆差,就是這些外匯是安全保障的大支柱。林則徐當年禁鴉片,除了吸大煙造成的社會問題外,中國白銀因為買鴉片而外流,貿易逆差撐不下去了,也是一大原因。話說起來,鴉片戰爭還是中國和外國貿易戰的祖師爺呢。
中國到底該怎麼辦? 我喜歡重複我兩個老師講過的話,對中國的未來有很多的意涵。
國際金融大師Michael Dooley,代表的是主流美國掌權階級的看法,他說只要中國發展藍水的遠洋海軍,美國一定會把中國打下來,這是美國的最核心利益,一山不容二虎,就是這麼簡單。所以當遼寧號航母開開心心地「突破第一島鏈」的時候,美國人是很注意這哩程碑,因為中國的稱霸野心沒辦法藏住了,該打下去就得打下去。川普拿不公平貿易下手敲中國,有些人會誤會是中國倒楣,碰上了川普這瘋子。但出手教訓中國,讓中國知道誰是老大,不是只有瘋狂川普想這麼做,保守派一直都是如此主張,就連左派的民主黨,也無法讓中國隨意挑戰美國。連軟骨頭的歐巴馬都要pivot to Asia, 重返亞洲,就是證據說明,「所有的」美國政治人物都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威脅,而且美國不但需要,也可以壓制中國。
但有沒有可能現在正是美霸衰退,中國接手而起的時代呢? 一如大英帝國在二十世紀初的衰退,而把霸權交給美國呢?
胡佛研究所的Kori Schake說,不可能。英美之間的霸權替換是和平的,因為美英之間不但同文同種,同樣民主自由,國際利益上幾乎沒有衝突,交替不但和平而且順暢。但美國和中國之間,絕對不可能有這種和平轉移。到頭來,The world doesn’t trust China,世界不信任中國,還是中國的致命傷。
百年屈辱,也要用百年來復興。我的歷史老師吳展良教授說,「中國從來沒有外交問題」,大國如中國,只有內政問題,沒有外交問題。真正強大的中國,是近悅遠來,週遭國家求中國保護的自然霸權,不是今天習近平這種拿錢買、拿武器威嚇來的霸權,而中國要突破仰賴出口的經濟,也是從發達國家開始,百年之後,中國擁有美國一樣的體質,人民幣被當成像美元一樣的儲備、交易貨幣的時候,就是中國像美國一樣,可以隨意伸展肢體,展現肌肉的時候。
但現在不是。鄧小平的「韜光養晦」不是老二哲學,而是有歷史縱深,對中國的地位有正確了解的偉大戰略。但這要好幾代人和他一樣有遠見,可惜一代不如一代,一個自大 、對自己有莫名其妙的歷史定位的習近平,即將把鄧小平的偉大戰略給毀了,壞了中國的正確發展路線,倒楣的是十四億的中國人民和我們這些在旁邊站著的鄰近小國。
貿易逆差壞處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和美國是有默契的。美國開放市場,中國擁抱市場經濟,加入國際貿易圈,對美、中兩國都是好事。美國印美鈔買中國貨,美國人拿到廉價產品,中國人得到工作機會,發達國家,然後中國再把賺來的美鈔,投資於美國。這樣的合作關係,在美、中兩國管事的人之間,是心照不宣,共同促成的。所以之前美國政客吵什麼貿易逆差問題,匯率操縱問題,都是假議題,主事者不在意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兩個大改變。一是,貿易互惠的好處,在美國已經變成壞處了。大家都以為中國不過就是另一個日本,另一個亞洲四小龍,雖然搶走了美國製造業的生意,但也幫忙美國產業轉型,但沒有人料到中國的規模實在太大了,把美國許多地方的整個城鎮產業完全掏空,轉型還來不及發生,工作就一去不回頭了。這點,在川普選舉的時候,就清楚的顯現出來了。
第二大改變是中國的領導人不一樣了,鄧小平的韜光養誨沒了,換來的是習近平的「中國夢」。但要作這個夢,就要整軍經武,就要打破和美國的默契,只當老二,專心賺錢的默契。美國的決策精英多半都看到這兩大改變,尤其是中國發展遠洋海軍,派著航母四處走,這訊號再清楚不過,所以他們一致的看法就是,把中國堵起來,必要的時候打下來。中國也有人口老化問題,美國只要趁著美中軍力還有差距時,壓制中國,時間是站在美國這邊。」
圍堵中國
如果仔細看美國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態度,你不禁會覺得,對中國太不公平了。俄羅斯到處給美國搗亂,東歐有烏克蘭,中東有敘利亞,處處與美國作對,但美國對俄國一點都不強硬。中國只不過是在自家後院,打罵小孩,美國卻硬要指指點點,看看即將要接任國務卿的那傢伙,說得是人話嗎,「中國不准再接近南海這些島礁」,對中國公平嗎?
美國對俄羅斯態度柔軟,不是從據說有把柄被抓在手上的川普開始。小布希和歐巴馬上台之初,都是以和俄羅斯交好為目的。而且,也不是只有美國。德國一直都是俄國的朋友。法國共和黨候選人費隆,也主張和俄羅斯交好。這些戰略方向,不是因為俄羅斯強大,中國弱小,而是相反,中國強大中,而俄國弱化中。
碰到兇猛的北極熊,我們當然要怕,但一個快要傾倒、老死的北極熊,我們當然不要惹他,讓他自己滅亡即可,有必要時,再背上推他一把,加速他的死亡,但不要和他鬥,這是自然的道理。俄羅斯還沒富,就老了,人口結構、經濟體質都撐不起超強的地位,面對這樣衰敗中,但擁有眾多核武器的俄羅斯,負責任的美國總統,都不應該拿其當主要戰略對手。
但中國就不一樣了。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和美國是有默契的。美國開放市場,中國擁抱市場經濟,加入國際貿易圈,對美、中兩國都是好事。美國印美鈔買中國貨,美國人拿到廉價產品,中國人得到工作機會,發達國家,然後中國再把賺來的美鈔,投資於美國。這樣的合作關係,在美、中兩國管事的人之間,是心照不宣,共同促成的。所以之前美國政客吵什麼貿易逆差問題,匯率操縱問題,都是假議題,主事者不在意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兩個大改變。一是,貿易互惠的好處,在美國已經變成壞處了。大家都以為中國不過就是另一個日本,另一個亞洲四小龍,雖然搶走了美國製造業的生意,但也幫忙美國產業轉型,但沒有人料到中國的規模實在太大了,把美國許多地方的整個城鎮產業完全掏空,轉型還來不及發生,工作就一去不回頭了。這點,在川普選舉的時候,就清楚的顯現出來了。
第二大改變是中國的領導人不一樣了,鄧小平的韜光養誨沒了,換來的是習近平的「中國夢」。但要作這個夢,就要整軍經武,就要打破和美國的默契,只當老二,專心賺錢的默契。美國的決策精英多半都看到這兩大改變,尤其是中國發展遠洋海軍,派著航母四處走,這訊號再清楚不過,所以他們一致的看法就是,把中國堵起來,必要的時候打下來。中國也有人口老化問題,美國只要趁著美中軍力還有差距時,壓制中國,時間是站在美國這邊。
圍堵中國的終局是亞洲四鄰力量大到可以克制中國,或是中國和平演變,走向民主化。習近平繼續派航母巡航,這終局就會更早出現。
貿易逆差壞處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經常聽見歐洲、美國將「貿易順逆差」及「反傾銷」掛在嘴唇邊,迫使人民幣升值,2009年歐洲更因為一粒螺絲跟中國大打官司,而2012年的「反日潮」預期令日本的貿易逆差擴大,日股應聲下跌。究竟何為「貿易順逆差」,真的能顛覆某國經濟嗎?
貿易順差其實是指於某時間內(通常以年度計)我國的出口比入口大,貿易順差有好處亦有壞處,但一般都是好處較多,因為真的賺了真金白銀,而貿易順差亦是一般發展中國家必經的階段。
貿易順差有甚麼好處?歷史有何例子?
1. 貿易順差推動本土經濟
貿易順差的結果是,帶來真金白銀的流入,而除非每個單位所賺的每一分錢都儲於枕頭下,否則每一分從出口賺到的錢會流入國家及人民手中,多少對國家某一部分有所參與,能推動經濟(尤其內銷)。加上因為乘數效應的關係,銀行體系可倍數加大資本,更加能夠倍數推動經濟。
2. 貿易順差增加外匯儲備,有利定位國際形象
貿易是與另一國家之間的交易來往,所以貿易順差可令國家增加外匯儲備。當然增加外匯儲備,好處係透過手持多種貨幣可稍為分散風險,除此之外,其實亦有利於定位國際形象及信譽。而良好的國際形象,當然能吸引更多外資流入本土。
例如自2000年起,中國靠著出口布料、家電、玩具等全球都需要的商品到各國家,與各國連年都錄得貿易順差,令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斷增加,財富暴漲,中國因而成為國際上的最大債權國,在國際上的協議能力隨之加大,而2015年以中國為首的亞投行、一帶一路等就是當中的成果。
3. 貿易順差令國家貨幣穩定
自從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絕大部分貨幣都於外匯市場自由浮動,價格亦主要由市場決定,而貿易順差令國家有足夠的外匯同儲備,適當時候干擾外匯市場,令國家貨幣更穩定。
貿易順差亦有壞處
1. 國家貨幣升值過急
太大的貿易順差會大大增加外匯儲備,貨幣必然有升值壓力或升值的預期,在這個預期下會再吸引外資流入,進一步令貨幣升值。國家貨幣在受控下升值原是好的,但太急的升值會影響某國的出口,甚至引來通脹等問題。
2. 與逆差國磨擦、WTO反傾銷、貨幣被迫升值
但貿易順差亦必定惹來公憤,不竟國家在賺錢,而對方則連年付錢,反傾銷等行動應運而生。2009年,歐元區對各國都不斷錄得貿易逆差,尤其與中國。歐元區對中國推行一系列的反傾銷行動,其中就是對中國的螺絲出口徵收大額反傾銷稅,沒有了中國的供應,歐盟區內螺絲,包括其他貿易商品需求,自然更多尋找歐盟區自己的供應,歐元區貿易逆差得以舒緩。中國方面,國內螺絲出口商當然負擔不起重稅,中國螺絲出口大幅倒退71%,一系列其他的反傾銷行動,加上其他逆差國如美國加入,中國貿易順差一直萎縮之今。
3. 太過依賴出口
太大的貿易順差會令某國太過依賴出口,當國家GDP大部分依賴出口,即代表將國家命運交予另一國家手上,那永遠是沒有保證的,而經濟下滑時,國家推出的政策亦不能到位。30年前的日本是一鐵證。
其實,1820年英國成功將貿易逆差轉順差,當時英國為了擺脫貿易逆差,從其殖民地印度裝運鴉片來華,結果鴉片大量輸入中國,歷史大家都懂,最終中國花錢大量買入鴉片,賺錢的倒轉是英國。
所謂日光之下無新事,歷史只是重覆,國與國最終都是講求誰賺誰的錢,這是經濟101,明白國與國的貿易關係,才是投資的硬道理。
撰文:施宏毅
════════════════════
?財務自由不是夢!把握機會免費體驗?
施傅【10年財務自由】1小時簡介+工作坊
立即試看:https://www.gregorysy.com/
════════════════════
❓有效 極速 儲存千萬❓
【零至千萬加速器】1小時簡介+工作坊
免費試看:https://edu.money-tab.com/pages/accelerator
════════════════════
茶敘50 《ALL or NOTHING》
立即購票:https://edu.money-tab.com/pages/teatalk-50-online
所有課程/活動一覽: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
施傅新書「量化交易」手冊
網上即買: https://www.money-tab.info/2020-book-purchase
✓ APP下載: http://onelink.to/mtapp
✓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訂閱【富翁電視MTTV】頻道:
https://bit.ly/35dJW4Y
❖訂閱【我要做富翁】頻道:
https://bit.ly/35LOy2J
❖讚好Facebook專頁:
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追蹤Instagram專頁:
https://www.instagram.com/money_ta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7UcrYd3sDE/hqdefault.jpg)
貿易逆差壞處 在 我要做股神- 甚麼是「貿易順逆差」?如何影響經濟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般而言,貿易逆差國是吃虧的一方,因為代表於過往一年,逆差國較順差國凈付出了錢買入東西,反之順差國是賺錢的一方。貿易順差有好處亦有壞處,但一般都是好處較多, ... ... <看更多>
貿易逆差壞處 在 甚麼是貿易順差逆差:歐美為何處處針對中國#基礎投資教學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經常聽見歐洲、美國將「 貿易 順 逆差 」及「反傾銷」掛在嘴唇邊,迫使人民幣升值 ... 時間內(通常以年度計)我國的出口比入口大, 貿易 順差有好處亦有 壞處 ,. ... <看更多>
貿易逆差壞處 在 Re: 貿易逆差會有什麼壞處呢? - 精華區Economics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dynasty (局外人)》之銘言:
: ※ 引述《soun (峰兒)》之銘言:
: : 出口就是賣東西給外國,所以視為收入。進口就是向外國
: : 買東西,所以被視為支出。一旦有貿易赤字,表示你支出大
: : 於收入。收入不足的地方,當然要對外借錢融通。
: 只要把外匯存底當作一個國家對進口貨品的「支付能力」來想即可。
這部分我有意見:
外匯存底是中央銀行所持有,假如該國實施外匯管制,不允許
人民持有外匯,那麼民眾對外國商品購買必須透過央行進行,如此
我同意"外匯存底當作一個國家對進口貨品的「支付能力」來想即可。"
這句話。但是該國允許民眾可以自由持有外匯、使用外匯,我想這句話
就不適合。因為購買進口貨所需的外匯,不一定要透過央行。
而且就發問者的問題,這句話我覺得有點離題。
: : 貿易赤字對經濟體系的影響從國際金融理論角度來說是不確定的。
: : 貿易赤字是因為借錢進口資本財所產生的,這樣若能換到未來的
: : 產出成長,這未必是件壞事。特別是貧窮的農村經濟要轉型到現
: : 代工業經濟,對外舉債融通大型投資案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像美
: : 國建國初期,向外國借錢,從事基礎建設,雖然產生貿易赤字,
: : 但是換來高度經濟成長。南韓1970年代出現龐大的貿易赤字,但
: : 是那個時代也是他們經濟高度成長的時代。當然,假如你的貿易
: : 赤字是因為借錢進口消費所產生,這樣所產生的債務,假如無助
: : 於下期的產出,而債務必須償還,這樣的貿易赤字對經濟體系有
: : 不好的影響。
: 這裡說的,比較像是發展政治經濟學中的「進口替代」策略,
: 利用進口機器設備、技術的方式來幫助國家產業轉型升級,這中
: 間產生的貿易逆差可以算是一種投資,目的是希望轉型之後能賺
: 回更多的錢。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國家的進口替代策略都能成功轉
: 型,像是1950的南美各國,外債借了不少,重工業也搞了,但是
: 因為違反國家經濟秉賦的比較優勢,不管作什麼都虧錢賠本,目
: 標產業根本拉不起來。再加上為了控制資源往重工業流動,採取
: 高匯率政策,導致國際收支連年赤字,在重度債務與大量入超的
: 雙重壓力下,經濟要翻身根本無望。在發生幾次債務危機之後,
: 這些國家才開始學乖,改走出口擴張路線,貿易赤字的壓力才逐
: 漸減輕。
: 從古到今,貿易赤字這種東西,對任何國家都是洪水猛獸,除
: 了美國以外,還沒有看過哪一個國家可以長期維持貿易赤字還能
: 維持繁榮興盛的,只能說真的是God Bless American吧。
dynasty兄所說的 "貿易赤字這種東西,對任何國家都是洪水猛獸" 這樣的評論,
不知是您的的高見,還是某些政治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的高見。當然
這樣的認定已經涉及價值判斷,在經濟學裡,已經是屬於規範經濟的範疇,
很難說是對是錯。因為這個版有許多學習經濟學的莘莘學子看,而且
您是針對我的文章提出您的觀點,所以我必須對您的文章,回應我的看法,
因為我的看法跟您不太一樣。
就我所知,經濟學家對於貿易赤字並非像您的看法是個洪水猛獸,
例如:Mankiw,Daniels and VanHoose, Shapiro。他們認為單憑貿易赤字
是無法斷定是好是壞,他們的說法可以使用國民所得會計帳表示
出口-進口=國民儲蓄-投資
國民儲蓄-投資>0,我們稱為淨資本流出。國民儲蓄-投資<0,稱為淨資本
流入。所以這個方程式是說明:當我們有貿易赤字時,外國人會借錢給我們,
買我們發行的債券,或是買我們的股票,持有我們的資產。不論是持有債券
或是股票,這表示外國人持有我國資產(就是 國民儲蓄-投資 <0的意思,
國民儲蓄不夠本國投資所需的資金,必須由外國取得)。
這條方程式是個恆等式,他常被教科書用來說明了貿易帳(或是經常帳)和
資本帳之間的關係。
貿易赤字不一定是洪水猛獸可以這樣看:經濟健康的國家提供良好的
投資環境,會吸引外國人投資,這會使資本帳盈餘,而相對的產生貿易赤
字,例如美國建國初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作了三十年的債務國,
也就是資本的淨輸入國,他由一個英國的殖民地成為世界的強權。Mankiw的
總體經濟教科書除了舉美國的例子,也舉了南韓的例子,我在前文已經說過。
反過來說,貿易盈餘,有時候不是健康的特徵。例如1980年代的拉丁
美洲也有經常帳盈餘,那是因為它的前景黯淡,無法吸引外資而產生的。
到了1990年有所轉變,人們對拉丁美洲的前景看好,外資流入使得他的資
本帳產生盈餘、而經常帳赤字。
事實上,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解釋:一個快速成長的國家,通常會輸入更多
的商品,而衰落的經濟體系會減少他們的進口,所以一個國家相對其他國
家快速成長,是有可能貿易赤字;而成長緩慢的國家有可能貿易盈餘。
我個人常做這樣的比喻:國際貿易就是國與國作生意,好像是經濟體系
裡的公司與公司做生意。哪個公司不借錢、不舉債,但是有公司賺大錢,可以
償還債務;也有公司經營不善而倒閉。
我從大學開始用助學貸款唸書,假如我沒貸款,是不可能完成學業,
那麼這個貸款是洪水猛獸嗎?我不這麼認為,我想在未來可能的收入
不僅可以讓我還錢,並且改善生活。我對貿易赤字的看法也是這樣,
不能單看貿易赤字就認定他是洪水猛獸、是壞的,而要看其他的部份。
峰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150.17
※ 編輯: soun 來自: 219.68.150.17 (06/15 10:00)
> -------------------------------------------------------------------------- <
作者: dynasty (局外人) 站內: Economics
標題: Re: 貿易逆差會有什麼壞處呢?
時間: Thu Jun 16 02:32:13 2005
※ 引述《soun (峰兒)》之銘言:
: 貿易赤字不一定是洪水猛獸可以這樣看:經濟健康的國家提供良好的
: 投資環境,會吸引外國人投資,這會使資本帳盈餘,而相對的產生貿易赤
: 字,例如美國建國初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作了三十年的債務國,
: 也就是資本的淨輸入國,他由一個英國的殖民地成為世界的強權。Mankiw的
: 總體經濟教科書除了舉美國的例子,也舉了南韓的例子,我在前文已經說過。
: 反過來說,貿易盈餘,有時候不是健康的特徵。例如1980年代的拉丁
: 美洲也有經常帳盈餘,那是因為它的前景黯淡,無法吸引外資而產生的。
: 到了1990年有所轉變,人們對拉丁美洲的前景看好,外資流入使得他的資
: 本帳產生盈餘、而經常帳赤字。
九0年代的拉丁美洲?嗯...1994年墨西哥發生債務危機,
1998年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相繼爆發金融危機,這些國家有一
些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重度外債。外資會流入,一來是因為國
際熱錢氾濫,二來是因為這些國家採用低匯率政策,將匯率訂
在不合理的高價,除了吸引外資進入之外,也擴大了貿易赤字
。當這些拉美國家撐不下去而向IMF求援之後,IMF開的藥方之
一,都是要求增加出口,減少貿易赤字。我想以拉丁美洲作為
佐證,可能不是很適合。
: 事實上,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解釋:一個快速成長的國家,通常會輸入更多
: 的商品,而衰落的經濟體系會減少他們的進口,所以一個國家相對其他國
: 家快速成長,是有可能貿易赤字;而成長緩慢的國家有可能貿易盈餘。
不好意思,這裡我不太懂,為什麼成長快速的國家就會輸入較多的商
品,而衰落中的國家會有貿易盈餘?日本和中國大陸,甚至是亞洲四小龍
等長年的貿易出超國,看起來不太像是在衰落中的國家吧,至少在過去四
十年經濟起飛的階段並不符合這樣的說法。基本上一個成功的以出口導向
作為發展戰略的國家,一定會有相當的貿易順差。當然這個貿易順差的產
生還是有一定的代價,例如要以高匯率的方式,壓縮國內消費來補貼出口
部門,同時對於外資的進入給予一定的管制,以保護本國幼稚工業的發展
。這種作法基本上為欠缺資本的後進國家累積了不少日後升級的本錢,已
經成為現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模仿的發展方式,應該不能算是一種沒落的
象徵吧。
: 我個人常做這樣的比喻:國際貿易就是國與國作生意,好像是經濟體系
: 裡的公司與公司做生意。哪個公司不借錢、不舉債,但是有公司賺大錢,可以
: 償還債務;也有公司經營不善而倒閉。
: 我從大學開始用助學貸款唸書,假如我沒貸款,是不可能完成學業,
: 那麼這個貸款是洪水猛獸嗎?我不這麼認為,我想在未來可能的收入
: 不僅可以讓我還錢,並且改善生活。我對貿易赤字的看法也是這樣,
: 不能單看貿易赤字就認定他是洪水猛獸、是壞的,而要看其他的部份。
: 峰兒^^
我想您的想法與我並不會相差太過遙遠,基本上我也同意貿易
赤字的發生並不完全是壞事,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如果是在刻意
的政策安排下產生貿易赤字,是可以當作一種對未來產業轉型的投
資而「容忍」「一段時間」,但在可見的未來之內,一定要有轉虧
為盈或是縮小赤字的可能存在,不然一定會引發後續的金融或債務
問題,這就是我「洪水猛獸」說的由來。
而且在現實上,我們根本無法期待當貿易赤字發生的時候,就
一定會有相對應的外國投資進入來平衡資本帳與經常帳之間的差距
。或許教科書上是這樣推論的,但從經驗上來看,外資要不要進來
買你的帳,除了一個國家的投資環境以外,還有匯率、利率等金融
因素,以及政治、社會的非經濟因素。以美國為例,儘管美國已經
是全球最大外資吸收國,他還是對貿易赤字相當頭痛,整天動手動
腳要降低貿易赤字,從70年代的德國、80年代的日本,以及現在的
中國大陸,都曾經或正在被美國施壓要求改善雙邊貿易不平衡的現
象。如果連美國都那麼害怕貿易赤字了,我實在很難想像有哪一個
國家會對於貿易赤字的現象欣然接受而沒有任何戰略性的考量。
再以美國為例(不好意思,我對美國的狀況比較熟),美國之
所以能夠長年享受貿易赤字,主要是因為只有美國政府有權發行美
鈔,而美鈔這種貨幣在過去至少有三十年的時間是被當成黃金來看
待的,所以美國政府能不斷印美鈔來支付大量的進口商品而不怕別
人不收。同時美國跨國企業的投資報酬率極高,世界各國收到的美
鈔又因此源源不絕流回美國作為投資。即使如此,貿易赤字給美國
的壓力還是每年都沸沸揚揚的重大問題,而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已
經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吸收那麼多的外資和印那麼的多鈔票(例如發
行公債)來平衡經常帳的不足,過大、過久的貿易赤字對任何一個
國家而言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現象。
如果我是國家領導人,打死我也不敢長期容忍貿易赤字的存在
而不設法扭轉。雖然國際貿易之間基本上是一個平衡的狀態,有人
出超就一定會有人入超,但是除非作為一個內需市場龐大(最好有
一億人以上是中產階級)、資源豐富(有金礦最好),人才濟濟的
大國,否則站在入超的那一邊且賴著不走,恐怕不是明智的選擇。
--
『...故教養有道,則天無枉生之才;鼓勵以方,則野無抑鬱之士;
任使得法,則朝無倖進之徒。斯三者不失其序,則人能盡其才矣。』
<上李鴻章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4.27
※ 編輯: dynasty 來自: 140.112.150.127 (06/16 16:12)
> -------------------------------------------------------------------------- <
作者: soun (峰兒) 看板: Economics
標題: Re: 貿易逆差會有什麼壞處呢?(1)
時間: Fri Jun 17 17:22:51 2005
首先 很謝謝你回我這麼長的文章,看完之後,發現您還是博學之士,讓
我受益良多。我也明白您的看法,您指的洪水猛獸是長期的貿易赤字,而
非所有的貿易赤字。這點我同意,沒有一個國家一輩子處於貿易赤字,
就好像一般人,在正常的時候,總不能老是欠債,借錢總是要還。正如
昭鳥兄說的:出來跑的總是要還的。這讓我想到Sachs教授的跨時經常帳模
型,他強調一國的貿易經常帳的決定是代表性個人為了追求效用極大所做的跨
期選擇的結果。在這樣的跨時貿易,受限於跨時經常帳平衡,其意義是一個
國家的終生貿易支出要等於終生貿易所得。假如把國家比喻成一個人,跨時經常
帳平衡就是人的一生的消費要等於一生的所得。但是在這個模型裡,是允許單
期經常帳不平衡,只要符合跨時經常帳平衡就行了。而且跨時貿易可以不受單
期經常帳平衡的限制,可能選到更好的結果而有貿易利得。在此也顯示貿易赤
字不見得是件壞事。
雖然我們在長期貿易赤字有相同的看法,但是對於您的回文,我有一些不同
意見,當然我的認為對的東西不見得是正確的。
※ 引述《dynasty (局外人)》之銘言:
: 九0年代的拉丁美洲?嗯...1994年墨西哥發生債務危機,
: 1998年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相繼爆發金融危機,這些國家有一
: 些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重度外債。外資會流入,一來是因為國
: 際熱錢氾濫,二來是因為這些國家採用高匯率政策,將匯率訂
: 在不合理的高價,除了吸引外資進入之外,也擴大了貿易赤字
: 。當這些拉美國家撐不下去而向IMF求援之後,IMF開的藥方之
: 一,都是要求增加出口,減少貿易赤字。我想以拉丁美洲作為
: 佐證,可能不是很適合。
這部份可能我沒說情楚而使您誤解,我並不是說整個九十年代拉丁美洲
的國家的狀況都處於良好的狀況。就你所提的,好像是指九十年代拉丁
美洲所發生的通貨危機(或稱作金融危機),對於這方面的理論我稍有了
解,跟您提一下。我前面提到拉丁美洲在八十年代因有債務危機,無法
吸引外資而產生經常帳盈餘。您所指的墨西哥債務危機應該是在1982
年8月,至於1994年所發生的是通貨危機。前面我說過,在這些發生債
務危機的國家,因為經濟環境不好,外資不願進入,而且欠債總是要償
還,所以必須要有貿易盈餘。所以我在前面提到的1980年代的拉丁
美洲有經常帳盈餘,那是因為它的前景黯淡,無法吸引外資而產生的。
因為債務危機的關係,拉丁美洲國家,就開始一連串的改革。我以墨西
哥為例,墨西哥透過經濟改革,使他的財政開始有盈餘,通貨膨脹下降,
成長率提高。在1989年,他的通膨率20%,經濟成長率12.9%,但在這
時候卻產生貿易餘赤字,原因之一就是1989年下半年,大規模的國際資
金流入墨西哥。因為從1988年11月以後墨西哥的改革重點是自由化和金
融制度改革,使得他的經濟環境變好,吸引投資人的注意。你文中所提到的
熱錢,它是會找有利可圖的地方鑽營。假如墨國的經濟環境不好,賺不到錢
,我想這些熱錢,應該不會進入。而且這些國際資金也不完全都是熱錢,
因為外國投資在1989年為主要部份,證券投資在1991才超過外國直接投資。
因為外資的進入,才導致墨西哥貿易餘額的惡化,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墨國
那段時間的貿易收支惡化是因為國內儲蓄低於投資所導致的,這跟我前文說
的相符合。
至於墨西哥的1994年的貨幣危機,是沒有人預料到的,因為人們預期墨
國的前景看好。甚至於那時所存在的通貨危機理論無法預測危機的發生,因此
才會發展出另一套通貨危機理論。您說的「這些國家採用高匯率政策,將匯率
訂在不合理的高價,除了吸引外資進入之外,也擴大了貿易赤字」,這點用在
墨西哥,我是不同意。墨西哥在那時候是以低通貨膨脹目標,執行以匯率為基礎
的穩定政策。因此外資大量流入,增加外匯存底,而造成貨幣供給增加。為了
達成低通貨膨脹目標,墨國採行沖銷措施,儘管如此,雖然通貨膨脹率下跌,
但是他還是高於披索貶值率,這樣使得披索實質價值升值。從這裡看見,披索
的升值並非像您所說的是直接來自政府的政策,而是資本大量流入,政府為了
抑制通貨膨脹,所做的政策反應所導致的結果。
附帶一提,除了採行沖銷措施,墨國同時採行緊縮的財政政策,來抑制通
貨膨脹,此舉提高了利率,對經濟成長有不利的影響,而成為通貨危機發生的
起初條件之一。
阿根廷的例子也很類似,在1980年代,債務危機和高通貨膨脹使他成為拉
丁美洲最糟糕的國家。1991年訂立法案開始採用聯繫匯率制度,控制通貨膨脹。
你由他在1997年的通貨膨脹率0.4%,就可以看出成效。因為通貨膨脹的下降,
使那些逃避高通貨膨脹的阿根廷資金回流,開始有經濟成長,股票也開始上漲。
不單是貨幣的改革,他也執行一連串的經濟政策,包括解除經濟管制、出售
賠錢的國營事業改為民營、減稅、消除貿易障礙、開放資本市場。在這樣好的情
況下,會發生金融危機,當然有他的道理,篇幅有限,所以我在此不說,我只是
想跟您說,你不能用經濟基本面惡化的理由去判斷發生在九十年代拉丁美洲的金
融危機,說這些國家的經濟基本面有問題,其實不然。
至於你說IMF開的藥方之一,都是要求增加出口,減少貿易赤字。這道理很
簡單。借錢給你,要確保你還債,就是要你賺錢。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外資
不敢進去,那麼能夠賺錢的來源就只有出口。
: : 事實上,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解釋:一個快速成長的國家,通常會輸入更多
: : 的商品,而衰落的經濟體系會減少他們的進口,所以一個國家相對其他國
: : 家快速成長,是有可能貿易赤字;而成長緩慢的國家有可能貿易盈餘。
: 不好意思,這裡我不太懂,為什麼成長快速的國家就會輸入較多的商
: 品,而衰落中的國家會有貿易盈餘?日本和中國大陸,甚至是亞洲四小龍
: 等長年的貿易出超國,看起來不太像是在衰落中的國家吧,至少在過去四
: 十年經濟起飛的階段並不符合這樣的說法。基本上一個成功的以出口導向
: 作為發展戰略的國家,一定會有相當的貿易順差。當然這個貿易順差的產
: 生還是有一定的代價,例如要以低匯率的方式,壓縮國內消費來補貼出口
: 部門,同時對於外資的進入給予一定的管制,以保護本國幼稚工業的發展
: 。這種作法基本上為欠缺資本的後進國家累積了不少日後升級的本錢,已
: 經成為現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模仿的發展方式,應該不能算是一種沒落的
: 象徵吧。
真抱歉,寫了您看不懂的東西出來,容我再詳細解釋。假如兩個相互貿易的國家,
對方的進口,就是自己的出口,假設原先兩國處於貿易平衡。其中有一個國家的
經濟成長提高,另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維持不變,我們可以推論:經濟成長提高的
國家,對進口品的需求會提高;另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不變,進口需求也不變,
這樣,經濟成長提高的國家,出口不變而進口增加產生貿易赤字。反過來說,
其中有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降低,另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維持不變,經濟成長降
低的國家對進口品的需求降低,就會產生出口不變而進口減少,產生貿易盈餘。
我想這樣狀況是有可能發生。
中國大陸、日本、台灣,並非一直處於貿易盈餘的狀態,在經濟起飛快速成
長初期,並沒有貿易盈餘,反而是貿易赤字。就以中國大陸來說,1953年的GDP成
長率15.6%,成長率很高,但是他的貿易餘額是赤字的。1957年GDP成長率下跌
到5.1%,貿易餘額是盈餘的。1978年是大陸經濟改革的開始,GDP成長率是11.7%,
貿易餘額是赤字的1985年GDP成長率是13.5%,貿易餘額是赤字。這些資料是來自
高長先生的大著「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修訂三版>>」的第四章。他裡面也
提到:每當國內經濟發展加快時,對機器設備,重要原材料的進口需求就會迅速
增加,進口失控,出口也隨之增加,但出口增長往往趕不上進口增加的速度,貿
易赤字大增(115-116頁)。他的說法和所列出的資料符合我上面所說的。台灣和
日本的情況,因為篇幅和時間限制,在此不說。
假如按照您的意思,貿易逆差是洪水猛獸的話,日本和台灣的貿易情況是值
得您擔心的,因為台灣跟日本的貿易逆差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而且他是台灣最大
貿易逆差國。一般的看法似乎是不像您的說法,需要把這種狀況扭轉過來。例如:
經濟部國貿局所發布的中華民國93年對外貿易發展概況裡有這樣的敘述:由於
我國仍有相當多的關鍵機械或零組件仍需仰賴自日本進口,我自日本進口成長與
否,一向和我國的景氣息息相關,2004年我國經濟持續穩健成長,出口擴增,
而帶動進口需求的增加,使自日進口大增33.7%。自日本進口亦以機械用具及電
機設備二大類為主,機械用具大幅成長38.8%,電機設備則成長22.2%。此外,
玻璃、雜項化學產品、光學儀器亦分別大幅成長66.2%、55.4%及46.6%,其餘
各項產品如鋼鐵、塑膠及其製品、有機化學產品、運輸設備、銅及其製品等成長
均超過20%以上。綜觀2004年我國自日本進口主要產品均大幅成長,亦使我國
對日貿易逆差持續嚴重。 這段話印證我上面的描述:經濟情況好的時候可能產
生貿易赤字(或是貿易盈餘減少),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可能產生貿易盈餘。
倘若把台灣對日貿易赤字當成是不好的,利用關稅或是其他的貿易障礙去扭轉
這樣的情況,我想對台灣經濟有不利的影響。
峰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150.1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