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孩子交的朋友】
「我聽到一件事情覺得很不對勁。」傑克說。
台灣時間早上七點,我跟傑克固定會打電話聊天。先是隨意說了一下各自今天做了什麼,接著傑克突然話鋒一轉,好像有什麼重要的事。
「說說看。」
「就是,今天蕃茄跟我說,某天他們在一起的時候,阿萊伸手進雪莉的包包撈,把錢包找出來,然後把裡面的錢拿走。」
「誒?偷東西嗎?其他人有注意到嗎?」
「我不能很確定,但是聽起來很像在偷。蕃茄說那個時候其他人都已經去集合了,只剩下他們兩個還在放東西的角落。蕃茄說他一直說『No! No!』可是阿萊都不理他。」
「什麼時候的事?」
「不知道。我是問他說,他是不是覺得這樣做很不好,蕃茄說是。那我就跟他說,如果下次這樣的話,要他跟老師講,這樣你覺得可以嗎?」
***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蕃茄結束了四歲半開始的小一生活。在這一年裡,他的人際關係從一開始的渾渾噩噩,到處嘗試,最後逐漸穩定下來。目前,他有兩個最要好的朋友,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男孩叫阿萊,女孩叫伊莎。
我跟傑克相當不喜歡阿萊。
在蕃茄第一天上小學的那天早上,我就注意到阿萊了。當時所有的小朋友都聚集在校門口,依在爸媽身邊,等待老師出來點名。阿萊在一旁甩著水壺不停原地旋轉,越轉越快越轉越快還發出奇怪的聲音,一直到自己跌倒為止,再站起來繼續轉。有好幾次他的水壺都差點打到旁邊的小朋友,四周的爸媽紛紛走避。
「這孩子怎麼回事,家長也不管一下嗎?」我忍不住皺眉。
之後,從蕃茄口中陸陸續續聽見有關阿萊的事蹟,都讓我跟傑克覺得警鈴大作。
阿萊會拼命毆打自己的臉,用這樣的方法引起大家注意。他也會故意去招惹同學,看見同學生氣就樂不可支。他的遊戲方法相當暴力,幾乎每天都會被老師制止,要求他到角落去冷靜五分鐘。
才剛開學一個月左右,大家都還不是很熟悉的時候,阿萊的生日就到了,他的媽媽很積極地幫他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了班上將近一半的同學到一個遊樂園去玩,一大一小的入場卷全部阿萊家負擔。
那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長時間觀察阿萊,他全身上下所有的行頭都是蜘蛛人的周邊產品,包括他的水壺背包手錶和鞋子。他收到了十幾樣大大小小的禮物,但是他只有簡單撇了一眼,就繼續推打坐在身邊的同學。他拿了一大包洋芋片邊走邊吃,走到一半突然想到某個好主意,就直接把洋芋片的袋子倒過來,把裡面的食物全部倒在草地上,然後拿著空袋子去撿石頭裝進去。
我很驚訝地看著他滿不在意地,像踩落葉一樣直接踩過滿地的洋芋片。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物質生活非常優渥,但是沒有被設下足夠限制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對蕃茄不會是一個正面的影響。
然而,事情偏偏往我們期望的反方向發展。不只是阿萊單方面對蕃茄很有興趣,在開學第一天就「相中」蕃茄,非常積極地跟蕃茄說「我要跟你當朋友」。從蕃茄經常在家裡阿萊長阿萊短的狀況來看,他們在學校的時間確實經常在一起,而蕃茄在家裡玩耍的方式也逐漸變得粗暴,讓我們不得不懷疑她是否是在模仿阿萊。
唯一比較讓人安心的地方是,可能因為阿萊的家住得比較遠,或是他的家長比較忙碌,阿萊在放學之後幾乎不會去附近的公園。這些時候蕃茄就會跟伊莎玩在一起。他們兩個的互動方式就真的會讓人聯想到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有時候手牽手到處採野花戴在頭上,不然就是在草地上滾來滾去咯咯傻笑,或者是並肩坐著吃點心嘰嘰喳喳地聊天。如果可以選擇,我真心希望伊莎是蕃茄唯一的好朋友。
某一天中午,我跟傑克趁著蕃茄上學的時間,到終於開放用餐的咖啡廳去吃午飯。那一陣子,我們正在追美劇《無照律師》,所以話題很自然地就帶到那邊去。聊了一會兒,傑克突然語氣一變,有點嚴肅地問我:
「你覺得,麥克為什麼會跟崔佛當朋友?」
為沒看過《無照律師》的朋友簡單說明一下,麥克是這齣劇的主角,從小天資聰穎過人。他的父母在他十歲的時候車禍過世,當時代表對方的律師欺負他奶奶六神無主沒人可商量,逼迫他們接受微薄的賠償金。這段過去讓他立誓將來要當一個為弱勢發聲的律師。然而,他的死黨崔佛是一個麻煩人物,到處闖禍。麥克的奶奶警告他多次,要他遠離這個損友,但是麥克跟崔佛的情誼顯然非常深厚。
高二那年,麥克如願申請上哈佛大學的法律系。這時剛好崔佛急需用錢買大麻,就拜託麥克用他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把期末考的題目跟解答背出來,讓他拿去賣錢。麥克經不起他再三拜託,就順了他的意。沒想到崔佛這次找錯對象,賣給了校長的女兒。整件事情被鬧大,最後不只麥克被退學,校長還寫信去給哈佛校方,讓他們撤銷麥克的入學許可,並且列入永久黑名單。
我一聽見傑克的問題,我就知道他背後真正在想的事情是什麼,因為我在追劇的時候也一直想到一樣的事。我思考了很久,說:
「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兩個會這麼要好。但是,除了添麻煩以外,崔佛一定有什麼讓麥克非常喜歡的地方,所以他們才會這樣形影不離。也許他們從小一起長大有太多的回憶,也許有些想法就是只有他才懂之類的,那些羈絆或是細節是家長無從得知的吧。」
「確實是這樣說沒錯啦,但是就不是什麼好的影響啊。」
「我同意啊,只是,我們都有經驗吧,偶然帶個朋友回家,或者是家長聽我們講了某個朋友怎樣怎樣,然後突然就被警告:『你那個朋友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需要跟他深交。』那種情況,我們也不會覺得家長很有道理,只會覺得生氣吧。你又不認識他,才看他一眼就講這些有的沒的,他才不是這種人!」
「也是啦⋯⋯。」
「就只能先觀察看看了吧,只要孩子相信我們,會來找我們商量,那不管發生什麼,到時再插手應該都還來得及的吧。」
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我跟傑克繼續不動聲色,聽著蕃茄從學校回來的報告。他對阿萊很生氣的時候,我們就「嗯嗯這樣真的很不好,難怪你很生氣」;他覺得阿萊很好笑的時候,我們就驚訝地說「他居然做這種事啊」。五歲兒的日常報告其實很破碎,常常要聽好幾次才能湊成事件的一半,但是我們努力的聽,也時常對照彼此聽到的情報。
放暑假前最後一天,放學後,那天阿萊的媽媽難得帶著他來公園,於是蕃茄、阿萊和伊莎三個人就一起往遠方狂奔而去。相隔將近一年,我才又有機會親眼觀察蕃茄跟阿萊的互動。當他們三個人聚在一起時,我終於看清楚了。確實,蕃茄跟伊莎非常合拍,感情也很好,但是伊莎是一個聽話、乖巧又守規矩的孩子,凡事喜歡照步來。蕃茄跟伊莎在一起的時候,他搞怪、調皮、喜歡嘗試新東西的那一面沒有辦法被滿足,卻剛好可以靠愛惡作劇的阿萊補上。
合情合理,但是實在是危險。
前幾天,蕃茄班上的同學辦生日宴會,場地在某個保齡球館的活動室,班上同學大部分都有去參加。傑克告訴我,在宴會快要結束的時候,他看見阿萊的媽媽押著他從外頭走進來,阿萊手上拿著一朵玫瑰花的頭,看起來像是直接被扭斷的。他們一走進活動室,阿萊的媽媽就大聲地說:「哇阿萊,你剛剛從地上撿到一朵好漂亮的玫瑰花喔!」
「啊?為什麼要刻意講這句話?他在跟誰講話?」我聽著傑克描述,覺得非常詫異。
「是吧?很奇怪對不對!我覺得那朵花一定是阿萊拔下來的,他媽媽應該是覺得丟臉,或者是怕有人問,所以才一進房間就趕快講這句話給大家聽。」
我的腦中浮起阿萊的媽媽的臉,還有他總是一臉抱歉地笑著說:「我真的是搞不懂這孩子在想什麼。」這麼說來,蕃茄班上二十多個小朋友,除了單親的家庭以外,阿萊的爸爸是我唯一沒有見過面的爸爸,似乎非常忙碌。
「我想,他媽媽其實對阿萊很沒有辦法吧。」我想了想。
「是啊,今天宴會一開始,他們兩個平常瘋瘋癲癲的小孩,居然一起躲在最後面害羞。如果阿萊跟蕃茄的特質真的那麼像,真的是很不好帶啊。」傑克也同意。
兩個人都沈默了。
我想起蕃茄那些一秒崩潰,一天崩潰五次的日子。想起跟他衝突,必須踩穩底線時遭遇的尖叫,踢打,「我要殺死你」、「我絕對不會照你的話去做」、「你如果再這樣跟我說話,我就再也不吃飯」等等的反抗。不知道有多少次,是咬緊牙關把幾乎要飆出口的話吞回去,或者是飆出去的瞬間立刻強迫自己離開現場找傑克換手。
一個高度敏感,反應又機伶的孩子,在我們的經驗裡,是會消耗掉兩個大人的心力的,而阿萊的媽媽卻得一個人承擔,同時兼顧事業。
在大人眼裡,行為不良,最好保持距離的朋友,在孩子的眼中,很可能是這個環境裡難得有共鳴的靈魂。
***
「我覺得, 就算下次再發生,蕃茄應該不會去報告老師。」隔天早上,我說出我思考了一天後的想法,「你記得嗎?蕃茄之前曾經說過,他很討厭奈菲一直來弄倒他堆的積木,但是他不想跟老師說,因為說了的話奈菲會被罵。」
「那怎麼辦?」
「也許,就只能相信蕃茄了吧。」我說,「至少我們很確定,蕃茄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對的。老師也是人,確實有可能他管教孩子的方式蕃茄很不喜歡,所以無法信任他,這種情況也強迫不來。也有可能他擔心萬一跟大人說,他跟阿萊就沒有辦法當朋友了。總之情況對蕃茄來說,不是一個『報告老師就好』那麼簡單。身處那個環境的人是他,有些眉角是只有他才會知道的。」
「確實是這樣沒錯。」
「就再繼續觀察吧,畢竟我們沒有辦法完全確定蕃茄的描述正確。如果蕃茄又提一次這件事,或者又有新的事情發生,到時候我們建議他讓我們做代表,幫他跟老師提這件事。」
「好,就這樣吧。」
我相信蕃茄只是懞懞懂懂地有個直覺,他還沒有能力仔細分析自己做出什麼行動的時候,會有什麼相應的結果。但是那個分析的能力,只能靠他自己去行動,或是不行動,最後被他自己的選擇衝擊,才能成為以後他做新選擇時的參考。
如果我們指定他該怎麼做,以蕃茄跟我那麼像的個性,萬一他不同意我們,一定是假裝沒聽到然後做自己本來想做的,而且以後就乾脆不告訴我們了,省得麻煩。這樣的結果反而危險。
如果我們指定他怎麼做,蕃茄照做了,結果後果跟我們預測的不同,他以後就不會再相信我們。如果結果跟我們預測的相同,蕃茄反而會變得依賴我們,總是想要聽我們的指示。這樣他會一直沒有辦法培養出自己對人際關係的判斷,對他也不是好事。
我的腦袋裡不停地播放我自己在學生時期,跟同學相處時的各種挫折和不堪回憶,但是我選擇把它們關掉。我知道那些經驗之所以痛苦,是因為當初我只有自己,我必須自己摸索,自己舔傷口,再用自己的小腦袋推敲可能是怎麼了,然後再踏進叢林裡被撕咬一遍。
但是蕃茄不會有事。他可能會受傷,但是他的靈魂會保持完整,因為我們會緊緊跟在他身後。
我深吸一口氣,輕輕放手,不敢離開視線。
---
歡迎使用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7lave9epvfluxqmr
賴 思 仿 律師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本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舉行會計法99條之1修法公聽會之報導,標題 鍾佳濱 委員這句話,堪為本日公聽會最完美的註解,請看下文內許多名家如何從各種角度切入,一一反駁國民黨的政治語言。
會計法99條之1》鍾佳濱:是當年特別費除罪化獨漏總統國務機要費 不是現在獨厚阿扁
鄭國強2021-04-22 15:44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22日舉辦攸關國務機要費除罪化的「會計法第99條之1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國民黨以賴士葆為首的立委,以及馬政府時代官員口徑一致,認定國務機要費不等同於特別費,而且是針對陳水扁修法;律師黃帝穎則以大法官解釋支持「體系正義」應除罪化來回應;時代力量代表陳椒華反對修法;民眾黨立委蔡璧如則強調「和解共生,療傷止痛」。
22日公聽會結束後,再於4月28日排審,並邀請法務部、審計部、總統府列席備詢。
藍綠雙方立場鮮明,第一個「戰場」在「特別費等於國務機要費」。尤其針對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曾提出,「如果特別費可以除罪化,那國務機要費也可以」,國民黨立委賴士葆、馬政府時代官員董保誠、監委馬秀如等立場鮮明,分別從經費的多寡、是否要用發票報帳來強調其內涵不同。
藍營立委、前官員指特別費和國務機要費不同
「對相同情況,就要相同對待」,律師黃帝穎則引用大法官第667號解釋等,強調體系正義源自於平等原則,民國52年把總統的特別費和機密費合併,所有行政首長只有總統沒有特別費,後來用修會計法99-1 讓特別費除罪化,那麼對於同樣性質的總統的國務機要費就應一致性處理,應給予除罪化。
遠見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勝琛則指出,首長特別費就是仿總統國務機要費,先從五院院長開始,後來才推到地方行政首長,結果今天發生問題了,大家才來反過來問國務機要費是不是等同特別費,實際上主計處做了一份非常詳盡的報告,在民國95年11月29日提出來,裡面就有說「長久以來,國務機要費視同特別費處理。」
比較特別的是,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從所得稅法的角度,去比較特別費和國務機要費,認為兩者有差異;而台北大學財政系教授黃世鑫,則另從預算法、會計法、國庫法三方面去比較,認為法律定義明確,並賦予執法者相當的彈性空間,雙雙傾向不必修法。
回歸「體系正義」,國務機要費應該除罪化
藍綠雙方第二個攻防戰場,在是否只為了替陳水扁總統解套而修法。國民黨立委賴士葆開砲說,「會計法99條之1通過了,只有一個人陳水扁受到影響,民國95年以前機要費,只有陳水扁了。」
賴士葆說,修法最終只針對一個人,不具備普遍性,「要嘛叫司法院審快一點,無罪就沒事,有罪,蔡總統就特赦嘛。」他表示討論這個案子陷立法院於不義,還對財委會召委 郭國文 喊話說,「這個案子一過,你郭國文會變成歷史罪人,你要背這個十字架。」
郭國文立刻站起來回說,「國民黨不該一直將會計法修正案個人化,應就制度面討論,而他排審該案絕對可以禁得起大家的考驗。」
民進黨立委 鍾佳濱 也說,「當年把特別費除罪化時是獨漏總統,不是現在獨厚陳水扁總統。」他不以為然的說,修法是針對總統這個職務,不是針對特定人,難道總統交接條例也是為特定人修法?
蔡壁如:馬永成、林德訓被限制出境十幾年,每天還要去警察局報到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表示,「國務機要費修法自然談到阿扁總統,阿扁被關是因為其他案件,目前5個案件都停止審理,國務機要費發回更審中,這條修法影響到的是當年承辦人員馬永成和林德訓而不是陳水扁,黃芳彥也過世了。」
她指出,馬永成、林德訓被限制出境十幾年,前幾年每天還要去警察局報到,這點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她說各方吵完了、講完了,好好靜下來再理性討論,聽聽對方的想法,經由互相理解的過程來達到和解共生、療傷止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雖然過程中藍營代表賴士葆、馬秀如、朱雲鵬等不斷強調「修法等於替阿扁貪汙解套」,但出席的主任檢察官連思藩卻不這麼想。
連思藩簡潔回答,對於公聽會主題「機要費導致因公支出大於收入是否構成貪污」,他表示這部分就回歸貪污罪的法律規定,至於是否利用職務上的經費詐取財物,他則說「要看公務員本身有沒有利用機會,然後使詐術使人交付予財務」,最後「是不是構成犯罪」,他表示還是要回歸個案去判斷。
今天的公聽會依然是贊成、反對立場鮮明,財委會將在4月28日再排審,並邀請法務部、審計部、總統府列席備詢。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7002
賴 思 仿 律師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父的鹽
非常好,土狼brother.
獨派之道無他,永不屈服而已.
台獨不是馴獸鞭,要教訓野蠻的大象,才說我也在動物園.
什麼「oo和木曜四超玩的聲量你挑戰得起?」、「被倒打一波會怎樣死傷慘重」,實屬無知.
這跟當初使柯文哲壯大的謬論相同,「白粉你挑戰的起?」、「被柯文哲打一波會怎樣死傷慘重」,事實是,柯糞被打得只剩四趴,才會有許多人沒得撈了,跑來依附.
有些言語的份量是實在的,有些聲量是空虛的,飄飛的鴻毛絮語,始終比不上重如泰山的肺腑之言.
許多人老把自己喜好的行銷邏輯,帶到真槍實劍的言論戰場,平時浮華的垃圾吃多了,以為大家的餐盤上,都裝的是搞笑的短片和精緻的業配,而不是實際的論述和的激情四射的觀點.
幹話頻道,跟自由城邦,始終是不同的地方.
前者要計算利益,怎麼說,才能獲得讚數,怎麼做,才能討好閱聽者的需求,後者則無拘無束,怎麼說,才能傳遞真實,怎麼做,才能貫徹信念.
前者能博取他人眼球,但後者,才有實際的影響力,才能撼動人心.
前者是安詳的,後者是血腥的,前者是不能被批評的,要避開衝突的,後者,則沉浸在唇槍舌劍,沐浴在刀光血影.
正是因為沒有中心思想,所以哪有好處,就往哪鑽,失去了好處,就珍重再見,今天台派,明天兩岸一家親,正是因為是虛的,才需要呼朋引伴,壯大聲威,好引誘對方,待價而沽.
商人逐利而居,尋求的是無痛轉移,莫將他與一般自然使用者,或者是純粹的倡議者,混為一談,每一個柯黑,都曾經是柯粉,但每一個曾經的柯粉,卻不一定成為柯黑,或者是台派.用其他人曾是柯粉,而阻卻了他人的懷疑和批判,合理化他的作為,以及重創台灣本土派的過往,只因為他是一個可以合作的對象,這對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曾經的柯粉,轉為柯黑,中間經歷的是一股陣痛和懺悔,反省和學習,認清了柯文哲的真面目,後悔於過往對他的盲信,或助紂為虐,或者推崇造神,或者合理化他的謊言,跟著一起攻訐反對柯文哲的人們,滌清了自己的思維以後,修正了自己的錯誤,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以台灣為本位,什麼是真實,什麼是信念,而什麼又僅只是信仰,因此重新選擇,不再被兩岸一家親所迷惑,不再犯下錯誤,並試圖彌補它,與柯糞混打成一片,以守護台灣價值為己任,而不再只是對著任何為台灣著想的行徑,嘲諷「這就是台灣價值」,正是因為,所看的風景,已經不一樣了,所在意的座標,重新定位在正確的位置,如此,才能說他已經改變了,已經清醒了,已經覺醒.
缺少了這「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就不能說,他已經不一樣了,也許他的觀點相同,他的本質不變,只不過所服膺而獲取利潤的對象,改變了而已.
「每個柯黑都曾經是柯粉」,曾經的柯粉,也可以變成韓粉,也可以變回去柯粉,就如同柯文哲從前怒罵馬英九在遠雄背後撐腰,馬英九侮辱台灣人,馬英九是貪婪咕嚕,九二共識就是下跪投降,變成稱讚馬英九是正派的人,九二共識被汙名化,墨綠游移到藍白,紅統,只是搖擺不定的投機人士.又或者如某網紅,捧起韓國瑜,使其當選,又稱被欺騙,游移到另一端,稱自己是反共,反紅媒,反國民黨,卻對侯友宜讚不絕口,又和兩岸一家親糾纏不清,不一會兒,又走回老路,痛罵民進黨「真是不要臉啊!民進黨要選票時就講統獨問題,講到民生問題時竟學中國的方式,現在是把我們台灣囝仔當做是白癡喔?當人民都塑膠的」,說是「槍枝泛濫、司法改革與居住正義等問題都沒人要理了」,事實上,台灣並沒有槍枝氾濫,這是個假議題,開他槍的人,使用的是小沙鷹,台灣歷年罕見,只有循特殊管道能獲得.再如何槍枝管制嚴格的國家,都會有少數人可以獲得,放著真正的治安問題,黑幫組織犯罪不管,卻說無關的槍枝氾濫,只是一種混淆罷了.
隨便找個長久以來累積的社會問題,便嚷嚷著要上街,各種議題混雜一起,如同當年反年改衝進世大運,稱要「為中華隊加油讓世界看見台灣,反對美國幹渉中華民國內政,反對日本核食進入台灣,反同婚、反錢瞻、反滅香、反一例一休,收回公教年金改革錯誤政策,全民拼經濟.」只是在遷怒,和洩憤,為了成就自己而已.
商人有商人所在的層次,撈仔,喔不,機會主義者,有機會主義者存在的空間,若能派上用場,實有好處,然,過去所造神的對象,替本土派埋下了禍根,錯誤尚未彌補,只消一句話,投人所好,便急著吹捧,或將其話語奉為圭臬,隨意將信任託付於他,莫說他人懷疑,心裡不平,機會主義者之所以為機會主義者,就在於搖擺不定,今天風向對了,便一起歌功頌德,改日風向不對,便跟著落井下石,他人費盡千辛萬苦,尋求改變,得到他人信任,有批評國民黨,而被Kofan攻訐學歷,有因批判危險親中候選人,被Koafn和韓粉發起罷免,有不因苦無證據,卻仍然持續不懈的追查大巨蛋的人,若什麼都沒做,只消幾句便取信於人,人哪裏多,便往哪裏去,樹倒了,便如猢猻般散去,如此,便屬於靈的轉移罷了,不能將承受代價的人,與之相混,把他們看作相當.
而所托的相信,理由過於薄弱,甚至連自己也不太清楚,只覺得,他人說好,便是好,對於自己信奉的原則,也解釋不通,最後,只得打磨了自己的思維,擱置了懷疑,人云亦云,大哥說什麼,就是對的,今天大哥說往東,便往東,往西,便毫不考慮地往西去,將不穩定的座標,視為穩定的指引,如此,信任就容易變質,人們相信的不是事理,而是人,看起來,是得到更多的信任,實際上,是將自己的信任,託付給有風險的對象,人們信任大哥,大過於事理,大哥若將信任挪於他用,人們也跟著大哥的風向去了,原以為是賺取,實則是分潤,大哥為友,理由不充分,內部因爭執而紛亂;大哥有朝一日成了敵人,則原本的朋友成為大哥的信徒,大哥轉了風向,人們卻無法察覺,「大哥是自己人啊!」、「大哥是對的!」,「大哥沒有錯,你們都誤會他了.」、「大哥沒有變,都是你們在跑來跑去!」,當人大過於事理,是非就因著人而轉動,事理就是可以改動的,兩岸一家親等於實質強台,也就沒那麼奇怪了,這成為了由外至內,製造徒然的內耗.
這些,與其說是託付信任,不如說是在稀釋自己,信任尚未積聚之時,便冷嘲熱諷,或冷眼旁觀,信任積聚起來,則說自己和你相同,便混進去分靈,佔據主位,共享成果,一群人聞香而來,分香火而去,變成全然不同的東西,飽足自己的利益,於是信任垮了,面目全非,便故態復萌,分光了,問他為何如此?便稱本來就是這樣,彷彿與自己無關,又回到了從前那段斥若鄙夷的日子,如此,螞蟻儲糧,蟋蟀分享,所謂台派,不過是豪華的餅乾而已,這麼造,都造不起來自己的巨塔,只能造起像是個糖果屋的玩意兒,由同一群人把玩,同一群人代言,或吃食,或崩解,所謂台派支持者,若無原則,無中心思想,不過是他人的玩物.
為何?有聲量就是娘的下場,昔者,自己孤單倡議,抗中保台,千夫所指,可曾在意什麼聲量?過往,人人1124滅東廠,教訓民進黨的時候,又曾瞻仰什麼大碗的網紅和意見領袖,仰人鼻息?明明是他人來觀望你,跟隨你,欽佩你,如今,卻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非得要仰望他人,從人臉色,才得以存在,如此,和中國下跪有何不同呢?如此,和被兩岸一家親羞辱,低聲下氣禮讓,苟求白綠合作,又有什麼差異呢?
彼之所以有今天的姿態,不過是做正確的選擇,引領群眾而不從眾,永不屈服而已.
是以,有人首鼠兩端,韓國瑜的場子也接,蔡英文的秀也做,把鞏固自身的利益,當成一種真理,去說服其他人,要人們幫自己說話,人們被蒙騙了,而不自知.
此消彼漲,看似增加曝光度,不過對方增加的更多,這付出的與損失的是否成正比?有待商榷,反倒是自身的信度,成為對方營利的背書.
而有人則號令天下,專門幫親中候選人助拳,時機到了,再來個幡然悔悟,明明不是個東西,說出的話也沒什麼道理,過去的帳還沒結清,就忙著當指揮眾人的領袖,過去是藍綠一樣爛,票投發大財,這回是藍綠一樣爛,大家齊上街,要博取聲名時,就講統獨,遇到接近投票的時候,就講民生,抹綠共,確實是把台灣囝仔當成是白癡.
另外則有人,死不認錯,得不到認同,就天天找碴,好似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都是別人對不起自己,看似在為別人鳴不平,實則是曝曬自己的傷口,要別人負起責任,舔那膿瘡,舔個乾淨.
一次看不明白,多來個幾次,便知其所以然,這不是在為他人說話,發出他們的心聲,而是如同糾察隊般,天天觀察對方出什麼亂子,好藉著他人的怨懟,滿足自己的創傷經驗,一找到機會,恍如天賜良機,開啟防禦機制,不分青紅皂白,大加發作,好映襯對方的自私、可鄙,排除異己,所以自己才會受害,而不想想,自己意志不堅,選擇錯誤,對於他人,造就怎樣的傷痕,而不思悔改.
當錯誤不會是錯誤,那就是正確的地方有問題,他們不夠正確,所以才說自己是錯的,我要扳倒他們,針對他們,挑取他們的瑕疵,好證明自己「我沒有錯」,其本質,就是一種報復的心態.
每一種正確,都是由不圓滿所組成,正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所以由異質的人們群聚在一起,他們眾聲喧嘩,他們異口同聲,他們彼此衝突,而產生捍衛台灣的共識,因此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硬要說那不圓滿,所以正確不存在,如此一來,任何一種正確,都無存在的可能.
月球光滑,細看卻有無數坑坑巴巴的隕石坑,藉由批判滌清真實,反抗以凸顯荒謬,每一種怒吼,都是一種雕塑,讓人們辨識自己本來的面貌,每一種抗拒,都是一種確保,確保得來不易的真實為真.
地球是不圓滿的,抽乾海水,消除山壑,填平海溝,地球就不再是地球,地球是趨近於圓滿的,正是因為有山、有海,有海溝和平原,他才會是在寂靜的宇宙中,蔚藍熱鬧的鑽石,而你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
堅定的人,不足以造成分化,只有極度自我中心的解讀,才能裂解彼此,見到有不同的意見,便說是出征,看到有粉絲指出醬油,便說是台派在愛國審查,環團抗議,引起人們批評,就說台派和柯粉韓粉沒兩樣.台灣政府救援了5名香港人入台,反散播台灣政府扣留這5人的說法,稱這樣的說法是第一線的人隱忍許久,不曾說過重話,用這人的權威批評他人是「一群口號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把這些港人說得是無比悽慘,說成比偷渡客還慘,見不到律師,也無法跟父母報平安.批判他人,說什麼撐香港,只是把人家當成國家安全的包袱而已,又連到美國,說國際社會靠的就是互相幫忙,那些說台灣幫不了的人,又為何期望美國會來幫台灣?覺得靠自己就能打贏台海戰爭了喔?又嗆他人,雨天收傘,還算是個人嗎?
然而,就算不能靠自己獨立保台,也不至於損害台灣本身利益,後者,比前者更加糟糕,若人人都用這種心態去「幫助人」的話,美國救援中國被迫害的異議份子,只是因為無法取得對外聯繫,或安排讓律師見面,便被大加責罰,責怪美國政府救援不利,彷彿全部的責任是在美國身上,而不是在中共,那麼,每救一個人,就得付出超乎自身義務的代價,這就是在叫美國政府不要救任何人,香港人,勇武派和合理非非,只要一個人被港府黑警捉走,其他人便責怪對方,為什麼沒好好保護同伴,為什麼要眼睜睜的看同伴被捉走,說什麼反送中都是假的,那麼,港警越捉越多人,人們就不斷的互相質疑,最後,反送中運動必然四分五裂.
因著自我中心的解讀,無限上綱的逼迫對方,好滿足自己眼中所見的「最好情況」,達不到,不合己意,便要拆解對方全體的正當性,這種人,不是來幫助人的,而是來滿足自己想像的「公平」,使其他人陷入退無可退的境地.
這些毫無道理的檢討幫助者,其實是在助長加害者,梁振英就利用了這些說詞,開始進行政治操作,說香港人逃到台灣,看來「確有其事」,要台灣當局把「這些人關起來」,更以此恫嚇其他被害者的家屬,「為什麼這5個『不能向父母報平安』的香港人的父母家人不出來開記者會?」言下之意,就是把「台灣扣押港人」當真,要其他被中共扣押的港人父母禁聲,把台灣看作是跟中共一樣的犯行,要求這些父母向台灣政府抗議,若辦不到,中共押人就是對的,削弱了被害者父母的聲音,加強了中共抓人的正當性.
何其無知,明明台灣是收留人的那方,是港人想逃難到的地方,中國才是真正抓人、扣押人的那方,是港人迫不得已想逃離的原因,結果,幫助者,反倒變成跟加害人一樣,加害人,理所當然的加害,如此不理性的結果.
「公正世界觀偏誤有很多種形式,檢討被害人只是其中一種,其他還有檢討無辜者、攻擊保護人,發現真相者,衝擊群體的知,和真實,用以捏合、完整,保護自己的世界.」
而此等思維所犯的謬誤,正是公正世界觀的偏誤.
我們可以知道,他的想法是不理性的,他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他的行為,是在另他被幫助的對象,陷於險境,「沒有人得到幫助」,使「全體共蒙損害」,無人獲得拯救,但,持有此種想法的人,還是樂此不疲.
為何?陷入極度自我中心的狀態而已.
為了莫須有的東西,隱忍,忍夠了,便釋放,自我壓抑於不理性的東西,當成一種寬恕,美德,有容乃大,時機到了,便放縱自己,當作進攻報復的正當性,其實,早就把特定群體,當作自己的眼中釘,伺機找碴的對象.
將低等的移情,投射於認為與自己境遇相仿的人事物中,藉由他們,尋求發作的理由,填補自身的「公正」,而這樣的公正,是永無止盡,怎麼宣洩都宣洩不完的,要別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
不要說,這是一種正義,或是,自我滿足的正義,這不是正義,連正義都算不上,而是人心之中最純粹的惡.
其造成的結果,就是如同拉姆在對抗入侵村落的人,妹妹雷姆,卻還因為對方削去了拉姆的角,而感到輕鬆,感到高興,因為那隻角,造成了自己心中的不對等,憎恨那隻角,比憎恨殺死自己親人的敵人,還要重要,即使姊姊因為保護她,被傷害而倒在她懷中.
她找到自己的「公正」了,她的村莊也毀掉了.
陳述事實,是不會破壞團結的.
若把這樣的想法,當作一種崇拜的對象,憧憬的目標,甚至以此來責罰眾人,訴諸恐懼,稱「被倒打一波會怎樣死傷慘重」要人們懼怕他,以免除對方應受到的質疑,這是一件危險的事,要人們去服膺情緒的勒索,毫無道理的謾罵與索求,而不得有任何反抗,事實上,被倒打一波是假,經常被亂打一通是真,如果任由對方予取予求,恐怕才會真的死傷慘重.
而「一日幕僚」根本不算是什麼豐功偉業,或什麼值得令人懼怕而且偉大的事情,那就是將當初柯文哲的聲量反覆滾動的結果,沒有了柯文哲,又回到往常一般網路節目的聲量.而在當初兩岸一家親,被視為一種正確,抗中保台,被當作不團結的象徵,這節目的聲量,被柯糞當作一種證明,用來壓制其他人的主張,但它的本質是空的,它並沒有什麼道理,邏輯,論述,或值得說服人的地方,柯糞只當作這代表柯文哲很好很強大,所以柯是對的,任何他市政的缺陷,說話不算話,背棄理想的謊言,都可以當作不存在這回事,人們一味盲信毫無道理的背書.
它所造成的,即是學姊的燦笑,然後拱她投入政治,去壯大台民黨,去衝擊本土派的選區,造就1124的結果.
他們的成功,正是我們的失敗,而就算複製這樣的模式,也不過是造另一尊神,使他人們盲目,忘卻思考,忘記政客的本質,忘記所推崇的權勢者,是要如何用謊言,來傷害群眾的信任,有了這個節目,政客不對兌現政治承諾,也不用為群眾,更不用探究公共議題,只要有聲量就是娘,人們就應該投給這個龐大而毫無內容的空洞.
長此下去,對台灣政治的生態,對於民主,對於公共議題的探討,是很不健康的.
該節目造大之時,還有一段插曲,那就是柯文哲的幕僚,為了顯示該節目的中立性,反覆造真,說該節目的主持人,「有很多不滿和質疑,也擔心會成為背書工具」,說大哥對他們不太友善,而原因是因為,「柯p當這麼久,大巨蛋到底要不要解決?為什麼要跟兩岸一家親道歉?路平專案怎麼到現在都還不平?」.
如果「不需要為兩岸一家親道歉」,是該節目的主張,或政治立場,而這個立場如今依舊,我想說什麼不畏惡霸中國,台灣自由民主萬歲,都值得令人懷疑,就像小牛說的,滿足了民眾的窺視感,「就像一場很真的楚門秀」.
無論如何,在己方陣營,創造一個不可質疑的對象,去掉它的可質疑性,可懷疑性,「可厭憎性」,它可以被討厭的地方,那無疑是造就一個思維的空洞,不自由的空間,埋下團體間不信任的種子,人們可以懷疑,卻不能懷疑,只能擱置懷疑,懷疑就會不斷地擴大,人們可以批判,卻不能批判,就會懷疑這個群體的價值為何.
最重要的,這並不公正.
若人人將台派的門檻,視為是不存在的,人人來去自如,有利則來,無利則去,付出的信任變得廉價,只是為了成就他人的野心戰略,而無視於支持者的感受,他們相信的東西,那麼,這個群體就是不可信任的,人們會轉而懷疑自己支持的到底是什麼東西,支持又是為了什麼目的,今天為了一個節目,他們造成的傷害,尚未彌補,疑慮,尚未澄清,要人們無條件的信任它,就彷彿是將來路不明的藥,給吞到喉嚨裡,久而久之,其他待有特殊目的的東西滲入,也就沒什麼感覺了,這樣子,當傷害發生,隨之而來的,就是莫名其妙的挫折感,被欺騙的感覺,一個小小的傷害,也會無盡的蔓延.
一直努力,然後一直失敗,成功歸因於努力,失敗歸諸於能力不夠,如此就會產生習得無助感,對於台派的想像,如同薛西佛斯的神話,人們好不容易將石頭推上去山頂,一群奇思謬想的「把餅做大」,想獲得更多的人,又把石頭給踢下山去,長此以來,人們的感知變得疲乏,心靈變得衰弱,台派這個群體,信念與價值,不再會有人支持,不會有人相信,因為總是在成就他人的私利,而不在完成理想的本質.
「團結台灣,自信同行」,我只看見人們往錯誤的方向行走,習慣拿他人,來貶低自己,在不正常的環境待久了,一群人不斷掏空台灣,滿足中國市場卑躬屈膝的利益,而如今,有人不過做了理所當然的事,卻被歌頌的異常,好像不去做壞事,就是天大的好事,殊不知,一般普通人,也都能做到,而且正在做,做得更好,這是缺乏自信的展現.
而有人將自身極度自我中心的想法,把正常的批評,說成是「連xx都出征」,彷彿在幫大哥出氣的小弟,一丁點風吹草動,就說成是天大的大不敬,好像大哥被看了一眼,就像被開了一槍,然後要登門尋仇,讓他人付出超乎常理的代價,這等小弟的圍事方式,唯恐大哥的一根毛被風吹了,產生斷裂,實在是唯恐天下不亂,這,才是在破壞團結.
近來,蔡英文到金門致詞,說「絕不容許別人在自己領空上耀武揚威」、「台灣絕對有自信捍衛自己領土」,中國人的媒體卻講成「蔡英文越講越激動,她說如果中國大陸不知悔改,不迷途知返,肆無忌憚挑釁挑釁台灣主權,那麼台軍和台灣人民,就要一起努力,把大陸從地圖上抹去」
這種杯弓蛇影,心靈怯懦的解讀,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若台派服膺這種自我中心的妄想,以及不可批判的人物,才是把自己做小了.
與其想著把餅做大,不如想著,把燈點亮.
餅做的無限大,就會忘了自己的初衷,自己吃掉自己,餅是會被分光的,會被吃完的.
把燈點亮,人們自然而然就會跟隨,把自己照得清楚,就能讓他人分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如果我們是對的,自然就會贏得他人支持,就算得不到他人支持,也不代表自己就是錯誤,讓正確變得更加正確,反省自己,或迎頭痛擊錯誤,讓他人評判,誰對,誰錯.
把燈點亮了,路就會照得清楚,如此才能前行,人們將信賴託付於穩定的對象,驅散黑暗的迷霧,與謊言和鄉愿鬥爭,台灣的邊緣,將會完整於人心深處.
如此,才有自信.
不是要尋求他人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而是給予他人選擇的自由,讓他們能選擇正確的一方,容納異見,給予他人批判的空間,而非不可批判的;更不是去信服那些亂批一通的,只是因為他們擁有「聲量」.
如此,不同立場的人,如楊實秋、姚立明,會呼群保義,不同政黨的人,如小燈泡媽,會願意和你站在一起.
莫看到遠方的彩虹,卻忘了腳邊的玫瑰.
彩虹雖漂亮,不過是空氣,玫瑰雖有刺,卻能在危機來臨時,同甘共苦,brother.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朱彥澤 #沈孟萱 tomoyo的贊助
【贊助神父的菸 栽種帶刺玫瑰】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