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超覺靜坐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囂搞 Shaoga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閒聊] 超覺靜坐- 看板medit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問題] 請問「超覺靜坐」 - 看板meditation | PTT體育區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疑難雜症萬事通- 超覺靜坐負評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疑難雜症萬事通- 超覺靜坐負評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Re: [問題] 有人有學過超覺靜坐嗎? - 看板meditation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問題] 有人有學過超覺靜坐嗎?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超覺靜坐ptt」情報資訊整理 - 食在北台灣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超覺靜坐ptt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超覺靜坐ptt 超覺靜坐 - Aypsaf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超覺靜坐Ptt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超覺靜坐的力量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超覺靜坐ptt 【博客來週年慶-ptt心得】 - Hitcvr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超覺靜坐PTT,大家都在找解答 旅遊日本住宿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博客來週年慶-ptt心得】 書店架上一致推薦的TM 超覺靜坐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問題] 請教冥想相關書單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超覺靜坐ptt 超覺靜坐的力量 - QUEMDX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心得] 如何用冥想升級你的生活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超覺靜坐ptt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冥想課程ptt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超覺靜坐技術—完整介紹(講員:Dr. Bob Roth,附中英文字幕)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新聞] 各門各派瘋靈療擲百萬換心安- newage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靜坐冥想PTT、開脈輪危險、脈輪音樂有效嗎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靜坐冥想PTT、開脈輪危險、脈輪音樂有效嗎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奧修]靜心會幫助我變的更快樂嗎? bigeddy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見聞]撒旦教- paranormal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請你在算命、求神及參加靈性課程前三思而行! - 星座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ClubHouse - 美國道瓊指數期貨/美股指數/大盤指數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Re: [新聞] 學霸兒觀落陰失魂「卡到」,揚言殺母- marvel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法老王娛樂ptt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戒色戒淫後,腦力恢復之詳盡篇(力薦)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問題] 請教冥想相關書單| book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黑貓不在家ptt - 7yiti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Re: [閒聊] 台灣現在有誰能成為通靈王?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冥想課程ptt [心得]靜坐冥想書籍《練習8分鐘就靜心》讀後感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經驗] 我麻瓜人生的超展開- marvel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御璽卡ptt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Re: [問卦] 打坐、冥想、坐禪是同一件事情? - 八卦 的評價
- 關於超覺靜坐ptt 在 鬼島故事集4:字怨者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超覺靜坐ptt 在 囂搞 Shaoga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針針見血的文章,怎麼辦,這麼正直的力量讓我雞皮疙瘩亂飛!
一個社會事件到了最後,常常會出現一些諸如
對我來說,事情就是很簡單啊,就是去實踐。
去實踐你相信的價值,自己想辦法去爭取你認為值得的正義,所以我會去國光石化靜坐,所以我會幫忙流浪狗的拍片救援計畫。我的格局小,位置低,又智障,畢竟我又不是馬英九,馬英九稍微硬一點就可以派紀德艦去公海實彈軍演,我再怎麼硬都派遣不了小小的一艘橡皮艇去公海釣魚。菲律賓事件裡我只能幫忙轉貼英文版的船身彈孔照片(這時我的海外讀者就發揮了強大的義氣啦!謝謝馬來西亞、新加坡跟香港的大家幫忙轉貼),最後,我覺得董便當事件很唬爛很假,我就想辦法在ptt裡組團打怪,用我能力所及的方法把事情弄清楚,就是這麼簡單而已,畢竟我不是內政部部長李鴻源,可以用警力去處理同樣的問題。
你想關心的事就用身體跟意志力去實踐,當年你反國光石化,當初就該去靜坐去遊行去抗議,加入吳晟老師的行列。你反核就該去中正紀念堂前參加長期反核集會,加入小野老師與柯一正導演的陣營。你反媒體壟斷你當初就應該去NCC前面,跟陳為廷共同大聲疾呼,一起被罵沒禮貌。每個人都有自己相信的東西,理念一致,我們並肩作戰,即使理念不同,我也不會嘲笑屁股離開椅子的人。
所有的事都不要只是在臉書上按個分享,就覺得實踐了你的正義,那是一個強化某種集體力量的起點,卻不是正義本身。
當然了,自己犯錯自己站好,不要想拉別人一起罰站。社會大眾很善良很包容,總是可以原諒很多人很多狀況甚至原諒同一個人很多次,但如果一個人犯錯,老是要拖社會大眾跟你一起痛定思痛反省這一切,那就太厚臉皮了吧。
超覺靜坐ptt 在 [問題] 請問「超覺靜坐」 - 看板meditation | PTT體育區 的推薦與評價
好像真的要花一筆錢去學習>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154.120 ... 成某些人的不愉快、反社會性之類的,所以教超覺靜坐的老師. ... <看更多>
超覺靜坐ptt 在 Re: [問題] 有人有學過超覺靜坐嗎? - 看板meditation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2021年8月4日 — 引述《leslie6201 (leslie6201)》之銘言: : 今天去超覺靜坐的的說明會: 講的概念和以前接觸的集中或聯想法差很多: 上網查了很多資料: 但評價和分享就 ... ... <看更多>
超覺靜坐ptt 在 [閒聊] 超覺靜坐- 看板medit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8<--------------------------------
資料來源(英文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anscendental_Meditation_technique
The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technique is a specific form of
mantra meditation often referred to as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It was introduced in India in 1955 by Maharishi Mahesh Yogi (1914
–2008). The meditation practice involves the use of a sound or
mantra and is practiced for 15–20 minutes twice per day, while
sitting comfortably with closed eyes.
試翻譯如下:
超覺靜坐技術原理上屬於某種形式的音瑜珈,通常被稱為超覺靜坐。
這種靜坐技術在1955年由瑪赫西瑜珈士在印度發表(生於1914年--死於
2008年)。這種靜坐方法的內容是使用特音,閉上眼睛舒適地坐著,每天
兩次,每次15到20分鐘的靜坐。
--------------------------------8<--------------------------------
這與拙著:[方法] 持咒、持聖號的靜坐方法,文章代碼(AID): #1CpHiKtR
原理上也是音瑜珈(mantra yoga)的一種,並沒什麼不同。
只不過拙著方法裡對mantra的選擇是「咒語的選擇應以個人最具信心為
佳,誦唸時亦以隨口而出、無須再加以思考為佳;聖號亦同。」各種宗教人
士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依我找到的網路資料的說法,超覺靜坐對mantra的選擇,實際上是以印
度教神祇的名字為主(由印度教神祇名字或縮寫的單音節或幾個音節組成的
聲音,)只是他們主張未必每個人都能適用相同的特音,有的特音會造成誦
唸後出現身心不舒服或反社會的情況出現,所以教超覺靜坐的指導老師會視
學員的反應來篩選特音。還有特音不是一次教給你全套的,會視你的狀況慢
慢教給你,如果不繼續上課的話,就無法獲得新的特音而無法進入更深沈的
靜坐狀態。
而想要修習超覺靜坐,在入門前必須向該派的祖師進行禮拜之類的儀式
。
所以,實質上超覺靜坐是一種印度教的方法。(由本文前段的英文維基
百科網址資料裡,也有許多美國一些法院認定超覺靜坐是一種宗教的資料。
)
至於超覺瑜珈裡的「瑜珈飛行」並不是真的飛起來,電視上曾經播過只
是盤腿向前不斷地跳躍罷了,雖然一般人做不到,但這種盤腿靜坐向前跳躍
究竟有什麼實益?我也看不出來。
下列是我以前找的超覺靜坐上課費用的資料:美國一般大眾要1500美金
,大學生是750美金,台灣一般成人是新台幣12000元,另有家庭、學生與其
他特殊學費標準。以上是最基礎的課程費用,至於後續課程要不要另外花費
?這我就不知道了。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50.239 (10/27 13:33)
如果學整套只要那些錢的話,我覺得還好。
但如果要不斷地繳錢上課才能持續獲得特音的話,那就有點離譜了。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50.103 (10/28 10:22)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