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心律不整 - bradycardia>
才讀完台兒通訊上期的雙月刊,門診就來了一個意外發現有房室傳導阻斷寶寶。
在診間聽心跳的時候,聽半天覺得心跳怎麼這麼慢? 到處都再確定一下又跟媽媽的脈搏相比不同,所以應該也不是聽到媽媽的動脈血流聲,因此帶她去超音波室一照,發現果不其然胎兒的心跳量起來只有70-80下。
立馬安排了比較詳細的心臟超音波,還有抽血來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
寶寶的心跳正常來說是在110-160下/分鐘之間,超過160下是心搏過快,太低則是心搏過慢。
心律不整是一個大課題,今天先從 #心博過慢這個族群來講起。
完整內容請看部落格文章
https://drjessicakang.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html
---
胎兒心搏過緩要考慮幾個鑑別診斷:
1. 竇性心搏過慢 Sinus bradycardia
(Transient, fetal distress, sinus node dysfunction, Long QT syndrome...)
2. 緩慢性的心律不整 Bradyarrhythmia -> 房室傳導阻斷 AV block
---
1. #竇性心搏過慢
表示胎兒心跳是規則的慢,並不是心房心室的傳導出問題,一個A對一個V。
(1) 暫時性的/胎兒窘迫:
待產時候常見的因為胎頭壓迫所造成的心跳過慢,還有心跳一去不復返的胎兒窘迫。
要考慮的可能是超音波做太久探頭壓迫的影響,或是注意媽媽有沒有低體溫的症狀?
如果以上都沒有,但是心跳還是很慢,就要認真考慮是不是其他的問題了。
(2) 竇房結異常:
竇房結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心律,有些結構上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竇房結的位置,像是heterotaxy(異位症),interrupted IVC,或是單一心室的結構。
(3) Long QT syndrome:
如果心臟結構沒有問題,也排除了第二點的房室傳導阻斷,就要考慮是否為long QT syndrome (我對這個疾病的認識要遙想當年在中榮心臟內科當intern被電的時期阿)
但是Long QT這個疾病也通常只能在出生之後用心電圖來確認。
2. #房室傳導阻斷
大概1/15000-20000,大約40%合併心臟結構問題,其他60%若無心臟結構問題,要考慮跟免疫相關(特別是anti-Ro/SSA or anti-La/SSB抗體)
再來就是難到爆的分類 (沒錯就是跟以前CV學的Mobitz type 1漸行漸遠甚麼碗糕的)
基本上分類和大人一模一樣 (這樣是可以不用介紹的意思嗎??)
要量測PR interval還有對照A-V的比例 (認真覺得這期台兒通訊錄介紹的很淺顯易懂而且是中文版,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考看看)
(#詳細說明請看部落格文章)
---
***如果是懷疑AV block的胎兒,建議媽媽要抽anti-Ro/SSA, anti-La/SSB抗體,來確認免疫部分有沒有問題。
對於確定有anti-Ro/SSA或是anti-La/SSB抗體的媽媽,以前的印象總是要使用類固醇 (fluorinated corticosteroids),像是betamethasone or dexamethasone來治療,但是最近有些文獻指出,使用類固醇治療與否對於胎兒預後或是新生兒的預後其實沒有顯著的差別。要加快胎兒心跳,也有人使用salbutamol, b-agonist來治療,但是都沒有定論;另外也有使用IVIG的例子。
對於大家最常使用的 #類固醇,文獻中主要提到有幾點需要注意:
1. #影響胎兒預後的因子: 發現時間點<20週,ventricular rate<50 bpm,胎兒水腫,左心室功能受影響 ->預後差
2. 使用類固醇,主要對於"#預防"胎兒變成最嚴重的3度房室傳導阻斷有用;但是對於已經是完全房室傳導阻斷的胎兒,效用就沒有那麼好
3. 如果出現胎兒水腫,使用類固醇有時候可以 #改善水腫嚴重程度
4. 長期使用類固醇,對於胎兒還是會有一些影響,如 #羊水過少,#胎兒生長遲滯等,因此要衡量一下利弊
5. anti-Ro/SSA, anti-La/SSB抗體陽性的個案,AVBII沒有辦法自發性地回復到正常,但是如果有使用類固醇,就有機會會回復
參考資料:
Michael et al.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X. 2019 Jun 16;4:100072
Eliasson et al. Circulation 2011 Nov 1;124(18):1919-26
#胎兒異常
#胎兒心律不整
#產前診斷
#產前超音波
超音波探頭結構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研院首推CES虛擬展示館 AI、機器人、數位醫療受關注
2021年01月11日 15:36
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
工研院今(11)日宣布,全數位化展出的CES 2021即將在美國時間1月11日登場,今年工研院因應疫情,首度以虛擬展示館參加CES 2021數位展,發表AI人工智慧、機器人、數位醫療等三大熱門技術主題,提供全新直覺式線上觀賞12項創新技術3D影像,吸引數十家國內外業者洽詢合作。
1.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以獨創的AI演算法針對環境、電池劣化、駕駛行為等動態變化對電池資訊做即時校正,直到電池組汰役前均可準確電池劣化程度以及剩餘里程,更可幫助電池平衡等控制策略提升電池組的使用壽命、安全性與汰役再利用的價值。
2.類人雙臂機器人的仿生手掌
擁有仿生手掌抓取形狀不規則物件,拿書、名片、手機、或寶特瓶,連彈電子琴都可以,而且擁有兩隻七軸手臂,單臂總重15 kg、荷重比0.3、重現性0.02mm,動作靈活自由,提供類人作業能力,能從事多元工作。
3.UVC LED流動水殺菌模組
利用UVC紫外光具有殺菌的功能,透過特殊的機構設計,讓UVC紫外光對流過的水作殺菌,除菌率可達99.9%以上,模組並利用LED可高速開關特性,以水流動感應啟動,可省下約50%用電量,具啟動時間快、耗電量低、壽命長、無汞、尺寸小的特點。
4.心臟守護貼「全球第一台非侵入式守護心臟儀器」
可非侵入性測量肺動脈血流速、血液輸出量、心輸出量與心跳,評估人體血循環與心血管狀況,安全、快速、準確,還可以監測心房震顫並加以預防,具備微小化、高感度、低功耗的特色,可長時間監測收集心血管資料,讓醫護人員掌握健康狀況。
5.智慧感知照護衣
結合耐水洗導電紡織品與奈秒脈衝近場感測技術(NPNS),突破傳統智慧衣必須貼身量測的限制,以非接觸式微型低功率雷達即時感測心率、呼吸等生理數據,可應用在長者健康照護、醫療管理,減低醫護人力負擔。
6.iDarlingWeaR嬰幼兒智慧照護裝置
獲CES 2021 Innovation Awards,毋須接觸嬰幼兒身體或皮膚,將裝置穿戴在其身上,便可即時偵測並記錄嬰幼兒之心跳與呼吸,透過藍芽裝置,將蒐集到的嬰幼兒生理資訊,傳送到父母或照護者的行動裝置,隨時掌握嬰幼兒生理狀況,讓爸媽方便照顧嬰幼兒。
7.心照護穿戴裝置iCardioGuard
整合「複合式生理感測」及「心血管與心理狀態分析演算軟體」,透過直接量測胸口、經由心跳帶、運用電極貼片或結合智慧衣等方式量測,只需3秒鐘,就能即時偵測並紀錄心跳與呼吸;再透過藍芽裝置,將蒐集到的生理資訊,傳送到行動裝置,經由App即時了解身體狀態。
8.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全台第一台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包括重量350克、長度16公分,成功縮小超音波儀器,不需要任何線路就能操作,內建鋰電池,可連續使用1至1.5小時,並透過Wi-Fi可即時傳輸到手持裝置觀看,可依據情況搭配不同的超音波探頭,廣泛應用在內科、婦產科、復健科,弭平偏鄉醫療差距。
9.睡眠學習技術
WiFi Radar感測技術以非接觸的方式,運用低功率的電波偵測使用者的睡眠狀態與品質 ,當偵測人體進入深睡期後,透過設備播放白天學習資料,刺激大腦海馬迴將短期記憶轉化至大腦皮層成為長期記憶,可應用於睡眠呼吸中止狀態的偵測,可協助阿茲海默失智症早期診斷。
10.手持式光學同調斷層掃瞄儀 膚質檢測新利器
「手持式光學同調斷層掃瞄儀」是以非侵入式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技術」,即時呈現皮膚組織的斷層結構影像,提供表皮與真皮層交界面皺褶程度、膠原蛋白密度、血管形態、毛囊狀況等膚質型態資訊,能夠看到皮下2毫米皮膚組織狀況,解密皮下膚質快又精準,為保養品功效提供科學實證。
11.腰椎X光片智慧量測技術
運用「深度學習」和「影像處理演算法」定位出X光影像中各節脊椎的位置,透過各定位點精算出腰椎節X光影像關鍵參數,包括腰椎前突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等五十二個維度之量測物理量,及各椎節滑脫之異常偵測。
1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診斷輔助分析系統
目前唯一可偵測四種主要的視網膜病徵,並清楚標示位置的AI判讀技術,可有效輔助醫師針對病變嚴重程度的判讀,結合醫師專業知識與人工智慧分析的人腦與AI雙腦協作,更有效率協助非眼科醫師進行糖尿病眼底影像的細微病變判讀,提供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五個級別的分類模型。
附圖:▲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睡眠學習技術 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類人雙臂機器人。(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睡眠學習技術 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類人雙臂機器人。(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睡眠學習技術。(圖/工研院提供)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ettoday.net/amp/amp_news.php?news_id=1896175&from=m.facebook.com&fbclid=IwAR3aiI_5KpctoXYjTJtC-AQ30s7eukvA-KZexe_vHusnqDiq1aDSgfCft2U
超音波探頭結構 在 康康醫師超音波共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腹超?婦超? 傻傻分不清?🧐
<<秒懂健檢的婦科超音波>>
門診常常有病人會拿健檢報告來諮詢,像是子宮頸抹片異常或是腫瘤指數過高。這如果是腫瘤指數過高的病人,我就會問他們是否同時有做婦科超音波?大部分的人會說有做,但是看過健檢完整報告後發現他們其實做的是腹部超音波(腸胃科醫師負責的部分)。
那這俗稱的腹部超音波和婦科超音波到底一不一樣呢?
🩺健檢所提的腹部超音波,主要重點放在上腹部消化道器官,即所謂肝膽部分,除非有明顯的肌瘤或卵巢腫瘤,不然一般不會特別看到子宮等器官。
👩🦰婦科的超音波基本上就在看女性的內生殖器官,重點的兩個構造---
#子宮和卵巢
會引起大家混亂的是因為婦科超音波有兩種看法,一個是「經陰道超音波」,另一種則是大家比較熟悉也比較容易混淆的「經腹部超音波」。
子宮和卵巢的位置在骨盆腔裡,沒有特別病灶的話,通常在肚臍以下恥骨附近,跟大腸小腸混在一起。經腹部的超音波常常需要漲尿,利用膀胱撐大把旁邊的腸子擠走,才有辦法清楚的看到躲在膀胱後面的子宮和卵巢。經陰道超音波則不會受到腸子的干擾,探頭直接隔著子宮頸可以清楚的看到子宮,子宮內膜以及卵巢。因此,通常有過性行為的女性,我們都會建議以陰道超音波檢查;沒有性行為的女性,則需要喝水漲尿才能比較清楚地看到器官。
再來介紹一下婦科超音波會看的構造
#子宮
正常子宮約拳頭大小,前傾和後傾只是在敘述子宮往哪邊偏移,都屬於正常的型態。
我們會看子宮大小、型態,以及子宮內膜的厚度。
✔️可以檢查的疾病: 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等
#卵巢
卵巢大約硬幣大小,跟腸子混在一起有時候難以分辨。如果真的看不到還算小事,我們比較害怕的是看到大顆的卵巢腫瘤......
另外停經之後卵巢萎縮,有很多時候也不一定找得到~
✔️可以檢查的疾病: 多囊性卵巢、巧克力囊腫、畸胎瘤、卵巢腫瘤(卵巢癌)
✏️補充: 當然也有一些正常的結構像是濾泡、黃體囊腫,通常建議追蹤即可
#輸卵管到底看不到得到
沒事的輸卵管我們不會去看,看到的通常是有問題的輸卵管,常見的是輸卵管水腫,進而造成輸卵管阻塞及不孕。
另外在早期懷孕的時候,如果懷疑子宮外孕,也有可能在輸卵管上看到類似胚胎的結構喔!
#骨盆腔積液腹水
如果剛好月經前後,在骨盆腔內有經血回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剛好合併有卵巢腫瘤加上腹水,就要搭配病人的症狀來考慮是否為惡性腫瘤?是否為黃體囊腫破裂?是否為子宮外孕破裂?
這些情形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所以判斷到底是哪種病灶很重要喔!
#非推銷但是定期健檢很重要
#定期抹片也重要
#腹超婦超都很重要
#是變胖還是肌瘤變大一看就知道
超音波探頭結構 在 【內視鏡超音波透視腸胃道腫瘤】 53歲的林先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內視鏡超音波對腫瘤的局部結構觀察比電腦斷層更精準,病人毋需接受電腦斷層檢查,減少浪費金錢,也不必曝露在輻射線下,就能幫助醫生更確定、更了解病人癌症局部的分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