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
#高碳排產業該畢業了
2021年全球氣候示威行動(Fridays for future)在1,500多個城市發聲,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上週六在台北西門紅樓前發起「#青年抗暖大遊行」。這場模擬畢業典禮,長達七小時的青年抗暖遊行,象徵期待高碳產業能開始邁向減碳。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 #趙家緯 指出,據調查,全台仍有3/4的民眾還不知道「淨零」是什麼、7成左右的企業也不清楚,甚至還有6成以上產業根本不知道自家的碳排量⋯⋯
韓國、日本已相繼規劃將淨零碳排正式納入新法,台灣有沒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三個讓淨零入法的國家呢?
台灣整體對氣候行動的關注相當零星、分散,「換個方式說,如果以後我們很可能喝不到好喝的葡萄酒、咖啡,甚至是台啤,前陣子中南部暴雨,高麗菜一顆漲到200、300元,很多人就聽懂了。」
暴雨、乾旱、飲食習慣攸關民眾生活,自然因此取得共鳴。
這十幾年來的氣候變化,你感受到了嗎?你願意做出什麼改變與行動嗎?
#台灣青年氣候聯 #TWYCC #淨零 #永續發展 #氣候緊急
-
如果還不曉得該做些什麼行動,或許你可以來聽聽「已經開始行動」的青年分享,為環境、社會創造未來!
#歡迎搭乘世界保衛號:你也能成為地球的新聲 🌍
► 立即報名 10.2 線上U20論壇:https://bit.ly/2021U20FORUM
#CSR在天下 #U20國際青年論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
趙家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二 (文字版)
最後,我們來談:在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勇敢地夢想。
1.
林益仁教授和劉紹華教授都提到:在 2020 年復活節前夕,教宗在空無一人的廣場發表了一份文告。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這本書裡也提到這件事,說教宗在發表那份文告之後, 回去就採取了行動。他組織了一個特別委員會,開始針對疫情之後的世界,未來的世界,要採取行動。
林益仁教授說:重點應該就是教宗在書裡所說的,他所關切的「土地」、「居所」、「勞動」這三個課題如何實踐得更美好。
劉紹華教授說:看教宗的行動,他未來的計劃的格局是非常大的,有如當年聯合國設立的時候的理念一樣。
而今天雖然很多人批評聯合國的組織 ,但它畢竟還存在,並且有人還繼續維護它的存在。為什麼呢?因為設立聯合國的那些理念是非常崇高、美好的。
不應該只是為了一些組織上、技術上的問題,就完全否定那些理念存在的價值。
因此劉紹華教授提醒我們:我們應該放大格局、拉高目標。
因為放大了格局、拉高了目標,揭櫫美好的願景之後,
就好像把傘給放大了、擴大了。
當傘變大了之後,下面可以容納的差異性也就跟著變大。
2.
那怎麼把自己的格局放大?怎麼把自己的願景拉高?
劉教授認為教宗在書裡講的一點非常重要。
那就是必須從自己出發,去中心化。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超越自己,
把緊綁住自己心智的利益給鬆綁,那我們就比較可能容納別人的利益進來,
就會比較容易有整體的格局,不只會看到自己、社會、國家的格局,
也可以看到一種全球的格局,把全世界的人、事、物,各種生物都一起納入,
朝那個目標共同努力的格局。
劉教授說,這也是世世代代有遠見的人、有先知的人都在告訴我們的事情,
告訴我們人類應該走向那個美好的願景。
只不過我們經常因為短視,或者是因為身邊小小的利益,或者是我們自己的一些人際網絡 就忘記了這一點。
因此她認為就像教宗在書裡面所說的,我們需要一直提醒、喚醒大家。
劉紹華教授說:有許多事情看起來很大,是全球性的問題,像是必須政府領袖級的人才關心得到的問題 ,但事實上 只要每個地方有更多的人被喚醒,就可能去改變自己政府的決策;而只要有愈來愈多地方的政府改變一點決策,那這個世界也許就是有希望的。
3.
最後,劉教授還提醒了一點很有意思的事。
她說:臺灣一直想加入聯合國,但是每當談到聯合國這些美好的目標的時候,
我們卻又會說:我們還不是聯合國的成員。
所以,她說:如果我們不學習這種全球性文明的語言跟姿態,等到有一天突然運氣好了,
人家邀請我們成為聯合國的會員的時候,我們到底要講些什麼呢?
怎麼和人家談判、協商 、溝通?
怎樣才能夠既知道爭取自己的利益,也爭取世人的利益?
否則,很可能人家讓你成為會員,讓你上台發言,你也會啞口無言,
或者跟人家講的話是失態的。
我對劉教授這段話深有所感。
就像之前趙家緯教授所說的,
在去年當全世界都在防疫的同時,也在注重減碳、排碳的當兒,
我們臺灣卻是燃油機車賣的最多的一年;
我們是是用超低的電價供應工業用電,造成臺電用電創紀錄的一年。
其他國家為了減碳,要求航空公司減免短程航班的時候 ,
我們全國卻在熱鬧地享受「偽出國」這種短程航班。
我們一直感嘆臺灣沒有受到國際的注意,也一直急於讓世界看到臺灣,
但是和我們這些渴望的意念相比較起來,我們所該有的準備也是差了一大截的。
這件事一方面可以當成我們的警惕,另一方面其實也可以當成我們的鼓勵。
因為如果我們當真學習到了這種全球性的語言和姿態的話,
其實我們是不用擔心別人看不到我們的。
4.
從 2003 年的 SARS,到 2020 年的 SARS 2 號病毒,其實病毒一直都在提醒我們一件事情----我們人類要謙虛。
所以像我們臺灣,去年疫情開始的時候就勤於戴口罩、勤洗手,那是懂得謙虛,是有福的。
但是等我們自以為這樣做就是全部的時候,疫情的破口就來了。
同樣的,歐美各國一直在等待疫苗。
但顯然,光是相信疫苗是不夠的。
像以色列這個疫苗覆蓋率如此之高的地方,現在疫苗的效力正在巨幅下降。
或者像美國,美國現在已經在考慮要打第三劑來當成一種標準措施。
這樣看的話,經過前面所有的探討,還有許多學者專家的意見,我們其實可以知道兩件事。
首先,就是臺灣經過了去年持續的「加零」領先全球的成績之後 ,
今年疫情有了破口,其實是禍中有福。
因為如果沒有爆發今年的疫情,我們就會更會自以為是地 ,
只以為封閉邊境、勤洗手、戴口罩就是全部,對許多更根本的問題視而不見。
不要忘記:在今年 5 月之前,不論政府還是社會上的許多人,曾經對疫苗這件事情有多麼不放在心上。
第二,是雖然 5 月之後的疫情現在又大幅改善,
可是我們不能又以為這就表示我們可以回到過去的「常態」,
或者又開始追求「加零」的成績,對其他視而不見。
5.
有人也許會問:我們努力追求「加零」有什麼不好?
為什麼一定要說,還要對許多根本問題必須要改善?
我想到一個比喻。
這就好像父母在問:「我要孩子每一科都考一百分,這有什麼不好?」
孩子應該是身心均衡成長,然後自然出現好成績。
如果父母只要求孩子一直只考一百分,卻不顧他身心的平衡發展,
那這種一百分是不可能持久的,並且孩子總有一天會爆發更大問題的。
防疫也正是如此。
如果我們不顧公共衛生、弱勢族群、生態環境、政府和公民社會應該有的運作,
而只是用封閉邊境、洗手、口罩來控制疫情,
一旦確診人數升高就管制移動,進行自保、獵巫,對別人污名化,
那這也是不可能持久的。並且一旦升高,就會爆發更大的問題。
那到底要怎麼改善?
我們應該要求政府進行各種改善,也更應該自己就採取行動。
知道從自己開始,讓自己關心的事情不只是疫情,而是把疫情當作是一個起點。
讓自己去中心化的起點。
開始關心自己過去不關心的事情,尤其是覺得離自己很遠的社會邊緣的事情。
一旦我們願意出發,去看邊緣,去抵達到邊緣,
那自然會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事,
然後讓自己勇敢地夢想,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更美好的人。
「讓我們勇敢夢想」十八集專題到此告一段落。 謝謝大家的收聽和收看。
也非常感謝這段時間所有接受我訪問的專家學者,以及協助我製作完成這個專題的朋友。
接下來我會休息一下。下星期四 9 月 16 日我們再見。
趙家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們去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會發現不是的。
在WHO的官網,有一個頁面專門解釋這次疾病和病毒取名的來由。
從這個頁面及相關聯的網站裡,我們可以得知:
每當一種新的傳染病出現,病毒名稱是由一個叫作 ICTV的單位的專家群負責取的;而傳染病的病名,則是由WHO負責取的。
結果,這次就是ICTV 把病毒名取為 SARS-CoV-2.(SARS-2號病毒)而WHO 把傳染病名取為 COVID-19.
可是,WHO 在面對大眾溝通的時候,卻把病毒另外稱之為 “the virus responsible for COVID-19” (導致COVID-19 的病毒) 或者 “COVID-19 virus” (COVID-19 病毒)。
只不過,他們一面這麼稱呼,一面又表示另取這些稱呼並不是想要取代病毒的正式名稱 「SARS-2號病毒」.
WHO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什麼要自找麻煩,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
WHO 有解釋。他們這麼說:
『從溝通風險的考慮,病毒名稱裡提到「SARS」會對某些地方的人產生不必要的恐懼,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尤其是在2003年SARS爆發時深受其害的亞洲。
『基於這個以及還有些其他的理由,WHO 和大眾溝通的時候,開始稱呼這個病毒為「導致COVID-19的病毒」,或者「COVID-19病毒」。取這些稱呼並沒有意圖要取代ICTV所同意的正式名稱。』
然而,事實上,WHO 這種給病毒名稱遮遮掩掩的作法會產生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WHO 改用的這些稱呼,反而會造成混淆、不清楚。
第二,正因為WHO 在一開始把 SARS2 號病毒的正式名稱給隱藏起來,達成讓亞洲許多經歷過 SARS 風暴的人免於恐懼的結果,但也導致許多國家疏於防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而台灣去年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效卓然,正因為台灣是最早聞到其中有SARS 的味道。
我們只要回頭看一下就知道,台灣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功,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最早聞到了 SARS 的味道而採取了行動。
2.
我所以花時間來談病毒的名稱這一點,是想說明:
對於這次的病毒,和其疫情,是有兩種不同的對待態度的。
第一種態度,是認為人類和世界今天遭遇這麼大混亂和破壞的原因,就是因為新出現了一種病毒。所以只要等人類發明出有效的疫苗,和消滅它的方法,我們就解決了問題,可以重過美好的日子。
第二種態度,是認為我們人類給這個世界造成了太多混亂和破壞,所以病毒出現是一種結果,一種警鐘。所以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還要檢視導致病毒出現的種種原因,還要回顧歷史,看看它是不是早就出現過,早就對我們示過警,而我們都沒有理會?
教宗方濟各所寫的《讓我們勇敢夢想》,就是提醒我們,病毒的出現,是一種警鐘。也因此,我們第一集的主題就是「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看造成COVID-19疫情的病毒,它的本名原來叫作 SARS 2號病毒的話,感觸就會更深了。
原來這次的病毒其實並不怎麼「新」,它的前身,SARS 1號,2003年就來了。只是當時的警鐘主要在亞洲響,也只響了半年左右就停了。
時間過去了十七年,人類一直沒重視那次警鐘,持續在對環境和其他物種進行破壞和迫害,所以它們進級為 SARS 2號病毒捲土重來了。
只不過,這次警鐘不只響半年了,現在響了一年半也不停。並且病毒的進級也不必再等十七年了,一年左右就出現了新的Delta 版,其他版。
台灣去年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主要原因就是及早嗅到了SARS 的危險,聽到了警鐘。
但台灣雖然很早就聽到了警鐘,也爭取到應變的時間,但是我們在今年的 5 月卻爆發了疫情,出現了破口,這是為什麼呢?
我訪問了十二位不同領域的學者。他們都讀過教宗方濟各的這本書,我請他們就書裡所提的一些重點,來檢視台灣的情況,以及對台灣未來的建議。
那我們來看看教宗在書裡所講的三個重點,也來看看臺灣所呈現的情況各是什麼。
教宗希望我們藉著這次疫情反省的三件事情,
第一點,是不要光顧著經濟發展,卻破壞了生態,應該給地球休養生息的機會。
第二點,是不能光顧著自己好,卻漠視社會裡的弱勢,要讓大家都有不至匱乏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點,是不能光顧著堅持自己的立場,卻成為迷宮裡的囚徒,應該讓社會最邊緣的人 也參與改造社會的對話和行動。
3.
那我們來看看第一點,臺灣在去年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上的情況如何。
臺大社會科學院的趙家緯教授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疫情發生之後,世界各地的航空業都遭到重創,所以各國政府對航空公司都有一些補助。
以法國來說 法國政府給航空公司補助的時候,有兩個但書:第一,是 1 小時之內的短班不在其內,因為鼓勵減碳,所以鼓勵大家使用鐵路或其他的交通工具。
第二,是政府固然給航空公司補助,但是航空公司也要相對提出開發低碳燃料的基金。
對照著來看,我們政府給航空公司的補助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顧慮到這些。
並且不要忘記,去年正是我們航空公司推出各種短程旅遊、「假出國」這種旅遊泡泡給大家享受的時候。
另外,世界各地這兩年都是重視環保,電動車的銷售在上升。
但是臺灣從前年開始政策大轉彎,提出「油電平權」的政策,結果 2020 年反而是臺灣燃油機車銷量最大的一年。
我們常講:臺灣去年因為疫情防守的好,像是和世界其他地方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然而,顯然我們在這種排碳、減碳、環保的觀念上,和世界其他各地也是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趙教授所指出的第二點是:世界各國去年的用電量都在下降,但是臺灣和中國是唯二的用電量在上升的國家,並且臺灣去年的用電量創下了歷史上的新高。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杜文苓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她說:臺灣以製造業,並且以外銷為主的經濟體系,過去對生態很少有反省的機會。
而去年全世界的工業生產都在或者停止或者減縮的情況下,大家對臺灣的倚賴更重,所以臺灣的用電量也就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同,在上升。而從今年我們又發生乾旱來看,我們對用電、用水這方面的議題,事實上是需要非常深思的。
4.
這裡我也要補充一個我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我們固然要為全世界對台灣半導體業、電子業的看重和倚賴,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我們大家一起付出的代價。
台灣的電子業不但是高用電、高用水的行業,並且享受的電價和水價都是超低的。
台灣的工業用電電價,是全世界第四低的,比民生用電還便宜。
所以今年3月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半導體業和電子業用電量之大,可以台積電為代表。
台積電2019 年用電量,相當於大約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
到了2023年,台積電的用電量還要擴增一倍。
而 2019年,台積電使用的再生能源,只佔他們用電量的百分之七。
至於相當於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
大約是 2GW。
2 GW又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核二廠全部機組,或者中火四部機組,或者,相當於三接爭議所要增加的機組。
換句話說,護藻礁與三接爭議聲中所要新增的機組發電量,也不過是可以應付台積電未來四年所需要擴增的用電量。
台灣當然要繼續發展經濟,但我們是否還能用便宜到連電子業大老都跳出來說不合理的電價來配合呢?以及其中涉及的生態環境的課題有哪些?這都需要我們再仔細思考。
我訪問的教授所談到的其他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課題,就留待接下來兩集再為大家說明。
謝謝大家今天的收看,下一集再見。
趙家緯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藻礁公投 #大潭 #三接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4 爭議一:大潭藻礁生態豐富嗎?是否具有保育價值?
03:01 爭議二:目前的開發方案,會不會影響到藻礁?
06:00 爭議三:三接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08:20 爭議四:如果三接無法在2025之前啟動,會影響供電穩定嗎?
10:11 我們的觀點:這個議題的討論門檻很高
11:59 我們的觀點:支持 VS. 不支持
14:35 我們的觀點:真的沒有共識嗎?
15:47 提問
16:0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藻礁公投」爭議釐清(上):三接已閃開藻礁?不蓋會導致缺電? 鳴人堂 :https://bit.ly/3vk4xkT
→「藻礁公投」爭議釐清(下):不蓋三接就要繼續燃煤、重啟核四? 鳴人堂: https://bit.ly/2OMIRNu
→關於保護大潭藻礁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的幾個爭議點的討論:https://bit.ly/38xPJ8m
→蔡雅瀅/經濟部和中油應誠實面對藻礁公投:https://bit.ly/3csUlO6
→中油工作船擱淺傷藻礁 民團籲立即停工調查 :https://bit.ly/3vemDoe
→中油急澄清三接已避開藻礁 環團批:避重就輕、誤導大眾:https://bit.ly/2OLtdBQ
→環保急診室― 被政府忽視的觀塘港最佳替代方案:http://www.swan.org.tw/mz/142-大自然年刊%20P.52-61_compressed.pdf
→中油急澄清三接已避開藻礁 環團批:避重就輕、誤導大眾:https://bit.ly/38P3bVJ
→經濟部臉書:https://bit.ly/3bCDN7i
→台灣中油:三接已避生態豐富區 台北港址不適合:https://bit.ly/2OobqAU
→中油急澄清三接已避開藻礁 環團批:避重就輕、誤導大眾:https://bit.ly/3exJzcm
→劉靜榆研究員對於凸堤效應敘述:https://bit.ly/3t5Yuye
→蔡雅瀅/經濟部和中油應誠實面對藻礁公投 https://bit.ly/2OhVmAQ
→【發電前,藻礁先說再見?02】 面對未知的生態,還沒弄明白、開發就先來!:https://bit.ly/3qDakhH
→楊清富貼文:https://reurl.cc/xgNqE5
→莊秉潔貼文:https://reurl.cc/8yDm2d
→臺灣西北海岸的藻礁:https://bit.ly/30zaNXP
→林惠真:7000年的藻礁青春,出嫁/價吧!:https://bit.ly/30zaOel
→「藻」回南桃園的里山海:南桃園藻礁水圈環境生態對社區生活產業的影響:https://bit.ly/3vhk0Su
→學者用科學證據搶救大潭藻礁 生態研究登上國際期刊:https://bit.ly/3bFjK8n
→經部:觀塘工業港水下被砂石覆蓋 沒有看到藻礁:https://bit.ly/3rGYEfi
→經濟部貼文:https://reurl.cc/raEWRE
→經濟部貼文:https://reurl.cc/dVQZWq
→經濟部貼文:https://reurl.cc/g8R5Mp
→中油環差報告下載點:https://reurl.cc/XeAnVM
→環團:工作船擱淺傷藻礁 觀塘三接應停工調查:https://bit.ly/3qDb0DL
→環保急診室― 被政府忽視的觀塘港最佳替代方案:https://bit.ly/38xUxuB
→中興大學環工系莊秉潔教授談 浮動是接收站 FSRU https://bit.ly/30Fqg8s
→三接若改選台北港 政院:預計時程延遲11年 北部地區恐缺電https://bit.ly/3rFmlEE
→【藻礁攻防】曾提接收站外海推移環團堅拒 府院多次溝通「沒共識」:https://bit.ly/3t6wbzI
→三接若換地點 洪孟楷:反對移到八里台北港: https://bit.ly/3rLlVN6
→經濟部貼文:https://bit.ly/3llwvrX
→經濟部107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https://bit.ly/3rIoJui
→藻礁公投若過關 王美花:將增500萬噸燃煤走回頭路:https://bit.ly/30BRihc
→被「以核養綠」宣稱達成協議 「珍愛藻礁」潘忠政嚴正聲明:我反核:https://bit.ly/3rJcyNT
【 延伸閱讀 】
→藻礁與核四:能源公投與不可分割偏好:https://bit.ly/3ewXGOX
→藻礁溝通會喊卡 詹順貴嘆:忘了連署目的不是要教訓政府:https://bit.ly/3bDft56
→趙家緯:台灣粉紅風暴、藻礁公投,為何專業決策沒在專業機制中解決?:https://bit.ly/3l6PoP9
→會陳吉仲破局 藻礁小組傳內訌:https://bit.ly/3qAJJlz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趙家緯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核四 #福島 #能源轉型 #核能 #公投 #三接 #藻礁 #天然氣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來賓:
蔡中岳(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趙家緯(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趙家緯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人人有環保吸管,處處有資源回收......等等,台灣的碳排量好像沒有減少太多,救地球,這樣就夠了嗎?
#最新節目 #台大風險中心 #地球日和 #喜歡記得按個喜歡
參考資料(依據影片呈現順序)
1.綠色和平(2020)。奪命空氣:化石燃料的代價。臺北: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
2.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15), “IMF Survey: Counting the Cost of Energy Subsidies.” I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3.陳怡文(2019)。〈氣候變遷農損年達135億元 農委會將年砸百億因應〉。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191002/OAUH7NXEZ3C3JDNBYIIWQ4ENQE/
4.Chen, Yung-Jen and Wang, Jiao(2019)。〈全球暖化下臺灣海平面上升衝擊分析〉。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press/9206/%E5%85%A8%E7%90%83%E6%9A%96%E5%8C%96%E4%B8%8B%E8%87%BA%E7%81%A3%E6%B5%B7%E5%B9%B3%E9%9D%A2%E4%B8%8A%E5%8D%87%E8%A1%9D%E6%93%8A%E5%88%86%E6%9E%90/。
5.林健生(2019)。〈2次限塑後 國內塑膠袋年用量仍152億個〉。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27290。
6.交通部統計查詢網。https://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100
7.林怡均、卞中佩、黃農喬、趙家緯(2020)。〈誰是減碳者-企業氣候行動追追追II〉。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en-trans/open-energy/1444-open-0617.html。
8.Garlow, Ariel(2016)。〈拒絕棕櫚油的三個理由:環境、動物和人道〉。
https://e-info.org.tw/node/117724。
趙家緯 在 讓氣候法成為淨零時代的行動指南/ 趙家緯博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氣候法修法後的二三事說明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後,政府會增加什麼氣候治理工具、有哪些政策或子法要先優先規劃公告,企業即將面臨什麼樣的減碳要求, ... ... <看更多>
趙家緯 在 趙家緯(Chia-Wei Chao)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趙家緯 已經註冊了Facebook。加入Facebook 來聯絡趙家緯及更多你可能認識的朋友。Facebook 讓人們盡情分享,將這個世界變得更開闊、聯繫更緊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