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劇評、小說家傑夫哥的劇評,令我潸然淚下⋯感謝滿胸懷!
傑夫哥的舞台筆記本:
明華園的文學跨界新戲《愛的波麗路》
一個觀眾對一齣戲的「印象深刻」,
可能來自於劇情、明星,
或者一段對白一個氛圍;
然而,明華園這次推出的跨界大戲《愛的波麗路》,
讓人深受震撼久久無法忘懷的
卻很可能是這「看戲的經驗」本身,
這是一次非比尋常的經歷和感受,
我想應該有很多的觀眾跟我一樣
腦子裡恍恍惚惚在想的是:
「我剛剛看到的
到底算是一齣什麼??」
明華園的頂樑柱孫翠鳳
演了一個無法歸類的虛擬角色,
一個可以跟經典名著筆下的人物對話的精靈,
叫做:波麗路。
(喻意來自拉威爾舞曲《Bolero》,
C大調主旋律重複九遍之多,
但卻跟愛情一樣,沉浸融入的人不同,
體會,就幻變不同。)
而戲裡這些接踵冒出來的
萬花筒般流金華麗的「經典人物」,
以東方的「梁、祝」,莎翁的「羅密歐、茱麗葉」,
做為貫穿、交錯的兩股聚焦的軸線,
橫向,
衍生出牛郎、織女、倩女幽魂、白蛇傳…
這些因為愛情主題而歷經千年還不褪流行的ICON,
縱向,
則挖深到現代現實男女戀愛心理的解剝,
所以,主題,是「形而上」的。(愛情、文學)
所以,結構,是抽象的。
(繁複重疊,彼此衝撞,不規則呼應)
而這樣企圖心龐大到儼然該當成一個戲劇學論文來解析的戲,
居然從頭到尾笑聲哄堂,驚喜連連,
呈現手法的歡愉,繽紛,暖熱,
取代了主題「好懂不好懂」的疑慮,
舞台元素的親切,靈活,討喜,
取代了結構「清晰不清晰」的顧忌,
三個小時,像一場欲罷不能的嘉年華,
眼裡,目不暇給,耳中,歡聲妙語。
獨特的是,
發人省思的主題(有關「愛情」的詮釋),
言簡意賅,淺出但深入;譬如春風拂面,
無形,無影,卻有縷縷花香在心頭蕩起漣漪,
等你笑夠了笑累了,
會有一些言之有物的「提醒」,
在你對待愛情的那把尺上不落痕跡地觸動一下。
可貴的是,
歌仔戲的曲式、套路、講究,乍看像被解構了模糊了,
但說來奇怪,當一戲既終,你回頭去記憶一遍,
那些舉手投足,那些場景切換,
那些毫不刻意的唱、唸、作、表,
那些行雲流水的起拍、重拍,
卻無處不是脫胎、取材、衍生於歌仔戲的神韻和氣息。
換個方式比喻,
這是一趟「存其神,捨其形」的「太極拳」,
這是一道「雜亂無章,貌不驚人」
卻值得細細品嚐唇齒留香的「叫化雞」。
如果你是對歌仔戲有著根深蒂固情感的戲迷,像我一樣,
或許你會說:「哪有這樣的歌仔戲?」
卻更可能在心裡泛起一股說不上來的「驕傲」,
與有榮焉的覺得:
原來我們的歌仔戲可以發揮這樣的作用,
海納百川,把其他不同的戲種都包含進來,
都不會尷尬,都不會衝突,都不會遜色於人。
孫翠鳳一聲令下,
讓羅密歐、茱莉葉「開口講台語」那一整段戲,
看得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聽再多遍,都不嫌膩。
這樣說吧~
明華園這樣一個品牌地位鮮明的「大店」,
冒著把無數死忠顧客「嚇傻了」(甚至嚇跑了)的風險,
創作出一齣這樣賣相「一點都不明華園」的作品,
箇中勇氣,是極其大膽的(也讓人動容),
而他卻有更絕對的把握,
把這麼「無前例可循」的冒險嘗試
烹調出讓老行家顧客們賓至如歸的
口感、火候跟滋味,
則是極其豪邁、自信跟大氣的。
這個成竹在胸的「底氣」,
來自於導演郎祖筠的「駕馭能力」,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舞台風格
(傳統歌仔戲、正統舞台劇、秀場即興、
現代詩歌演唱,以及一小部份文學誦白),
實則全在她瞭若指掌的盤算、拿捏之中,
許多段戲某些元素的「共框」,
「違和感」在一線之間,看得人手都捏上一把冷汗,
卻就是能讓她巧妙地又「圓」了回來
(幾段現代戲的文藝腔對話、路寒袖大段的詩、
以及書中人物一骨腦全上的大場面),
這才知曉
嘻笑怒罵也好,故意拉緩節奏的OLD FASHION舞台劇情調也好,
都是她在營造「反差」趣味的匠心獨運,
都是她在鋪陳核心主題的指點江山。
這個作品「創意」的獲得激賞和肯定,
另一個功臣
自然必須特別為孫翠鳳談笑用兵卻無處不在的「氣場」表上一功,
尤其場上的演員一多,
新節奏、新肢體(舞步)、新語法
對於演員們的「挑戰」(折磨)可見一斑,
但彷彿只要有她坐鎮,她,就是一切的準則,
於是,那場面再紊亂也變得有層次,
於是,那對話再突兀也瞬間找回了重心。
而戲在最後的收束時,
用來總結傳說、經典、文學、現實、平凡等等面貌的愛情,
以「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重要的愛情,就是最純粹的愛情」
的精神意涵,來做為諸多storyline的「結論」,
簡潔亦懂,卻能引起共鳴,
畫上了一個頗有餘韻的漂亮句點,
證明了這並不只是一個「為了跨界而跨界」的,
娛樂與深度兼具的,精緻用心的好戲,
相當值得推薦。
後補:
宇琳多棒呀!
舞台像區隔成兩個軸線,
一個極動極繁,一個極緩極簡,
黃宇琳一個人撐起半台戲,
韓袖這條線一旦弱掉了,整個舞台就傾斜了,
這一半就被另一半吃掉了,
觀眾看完整齣戲
就有可能甚至記不住另一條軸線的存在,
更不用說進一步去理解
那一條故事線安排的用意,
幸虧宇琳表演的細膩,
以及包括戲和歌和詩
整體融合為一的風格特殊的優美,
撐起了這一邊的份量和厚度,
才讓郎導在結構上用的險招成立了,
也成功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