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疼痛根源:脛骨外轉】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603988744.A.475.html
圖文交錯版可看PTT
脛骨(小腿)外轉
很多下肢疼痛的人都有
但卻不甚被重視的問題👀
究竟什麼是脛骨外轉呢
顧名思義,就是小腿骨往外側轉出去啦
在人的身上的外觀
最主要就是以✔️腳掌外八✔️來表現
根據足底壓力的動態分析
我們力量傳遞方向本來就會朝約外側10度前進(朝著第二根腳趾)
所以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微外八
但若有過多的外轉(外八)產生時
會產生一連串下肢力量傳遞的問題⚠️
⚠️包含:扁平足、拇趾外翻、足底筋膜炎、膝蓋疼痛等⚠️
上述問題與脛骨外轉
有如雞生蛋蛋生雞
無法清楚分析出誰先誰後
但卻互相影響甚巨
為什麼會產生脛骨外轉的問題呢?
常見的狀況有
1️⃣股骨(大腿、髖關節)內轉
2️⃣附著到脛骨外側的肌肉、筋膜過緊
3️⃣腳掌往外偏(外八)
1️⃣股骨內轉
常肇因於闊筋膜張肌緊繃
闊筋膜張肌主要功用是髖屈
但在髖屈的同時會產生股骨內轉
(走路跑步都要髖屈、久坐也是髖屈、以前大家最愛的仰臥起坐也是髖屈)
股骨內轉後
為維持身體往正前方
就會出現脛骨外轉
2️⃣脛骨外側肌肉筋膜過緊
首要兇手就是髂脛束
緊繃的髂脛束會直接把脛骨拉到外轉
3️⃣腳掌往外偏(外八)
因腳踝骨頭結構的關係
腳掌呈現外八必定會帶著脛骨外轉
足部原因造成的外八
多肇因於✔️腳踝或大腳趾背屈不足✔️
在步態的腳跟離地(推進期, push-off)時
無法在額狀面維持腳掌往正前方
就會在水平面產生腳掌外八來彌補
同時帶動脛骨外轉
脛骨外轉久了後
會造成近端脛腓關節卡住
增加處理脛骨外轉的難度😫
處理脛骨外轉
需要評估上述的問題
✔️股骨內轉就要鬆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 Lata)、訓練臀中肌
✔️髂脛束(IT band)緊就要鬆、伸展
✔️近端脛腓關節卡住就要鬆動
✔️腳踝背屈受限就要鬆動關節、伸展跟腱
✔️大腳趾背屈受限就要伸展足底筋膜
✔️還要訓練脛骨內轉的穩定肌群:膕肌
至於為何要處理脛骨外轉
如上所述
脛骨外轉常伴隨股骨內轉
當這兩項同時出現時
就會產生⚠️髕骨外翻、⚠️足弓塌陷、⚠️拇趾外翻、⚠️足底筋膜炎等問題
下肢許多疼痛都與脛骨外轉相關
不要再說扭到腳踝會自己好
一堆人腳踝活動度都沒恢復
造成上述的腳踝背屈受限、產生脛骨外轉
進一步產生膝蓋、髖關節、骨盆、脊椎亂七八糟的代償
若想完整處理
還是需要找熟悉運動治療的物理治療師
#脛骨外轉 #外八 #扁平足 #足弓塌陷 #拇趾外翻 #髕骨外翻 #髂脛束
#動作控制 #疼痛治療 #運動治療
#KineticControl #UncontrolledMovement
#UncontrolledTibiaExternalRotation
#傷後復健要與生活連結
#解離運動聽過沒有 #極致的動作控制
#3D動作分析
跑步膝蓋ptt 在 Akrofitness 健身部落格 x 健人健智 Talks with Kev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
我覺得這個學生所形容的心路歷程是很多人都有走過的。
大家一開始想要瘦身最容易接觸到的就是 “有氧”,開始散步、跑步,加入一些有氧團課。能夠堅持一段時間的,也真的都會瘦,但是會發現身體的肉還是有點鬆垮不緊實,而且一旦頻率減少或是飲食放縱一陣子就會復胖。
這時候就會帶著困惑的心情找答案,一部份的人就會開始接觸到重訓,開始了解肌肉與健康的密切關聯。一開始接觸總是辛苦的,動作的調整,甚至是身體基本功能的調整,都需要時間需要耐心,肌肉與肌力的進步,更需要毅力。
教練的責任也就是在這條學習之路上,確保學生安全,穩定的成長,給予鼓勵與督促。當然最後是希望大家都能達成自己的目標,也能養成自主運動的好習慣,把運動從苦差事,變成一種體會自己身體有多麼厲害的享受,融入生活!
[學員心得分享]
從小我就是一個比同齡人粗壯的女子,但我愛吃又不愛運動,對減肥實在沒什麼勁,直到大四才因為某些緣故痛下決心認真運動減肥,透過跑步和簡單的器材重訓,前後共瘦了快10公斤,十分成功。(現在回想,當時瘦歸瘦,肉卻是鬆垮的,沒有良好的飲食控制和重訓,肌肉想必也流失不少。)
開始工作後,運動品質和頻率遠不及學生時代,雖然每個禮拜還是很努力擠出時間跑步,但是消耗的熱量仍遠不及吃進得多。身材開始復胖、有氧也遇到了瓶頸,所以我也興起想要嘗試自由重量訓練的念頭。某日偶然在PTT看到有人推薦永安市場附近的「前勁體能訓練中心」,我還納悶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的地方怎都沒看見有健身房?便預約了周末FMS檢測,實際走一趟才發現原來隱身於大樓地下室。參觀檢測後,心一橫便決定加入課程,也開啟了我這一年扎(ㄉㄧˋ)實(ㄩˋ)的重訓人生。
上課後才知道自己對於身體的掌控和了解是如此陌生,原來運動前後除了伸展,如何適時放鬆也是一門學問;以為重訓就是拿著器材做動作而已,殊不知事前的暖身和啟動也是如此重要的。然而起初幾個月上課完,全身痠痛不說,OS還常充滿各種負能量或髒話,有時當教練說「再一組,行嗎?」,在腦中已經先將自己殺死了千萬遍,但大概潛意識中不服輸,我還是會脫口而出「好」,就這樣被虐似地爬過新手村,開始可以扛起槓鈴,學習深蹲、硬舉......轉瞬間就過了一年,也開始過頭蹲與抓舉了!
重訓到現在,最大的改變就是我覺得身形更好、體力也培養起來,也養成更健康的飲食習慣。所以,目標也漸漸從原本的減肥恢復身材轉換成想再挑戰自己以及嘗試新動作,也習慣每個禮拜空下固定的時間上健身房。最大的功臣當然是教練,雖然我常常肋骨沒收好、膝蓋內夾......族繁不及備載(喂),讓他很無言地碎念,不過當我遇到問題時,也都是依靠他強大的cover度過難關。另外,教練雖然表面無害,看起來很好說話,但對於每個動作的要求十分嚴實,最常聽到他說:「不追求重量,最重要的是動作品質」,偏偏他的學生我本人個性比較急躁,這點也忠實反映在動作和心態上,上課最常聽他在旁邊念:「慢、慢、慢」、「不要做太快」,但我常常這秒記住、下秒忘記,偶爾也會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應該可以邁進下一個重量了,不過教練也只是不斷叮嚀:「不用急,先做好眼前的動作。」
前陣子不慎受傷,看了幾次醫生和物治師,和教練多次討論,回頭檢討之前訓練的動作和心態,切實體悟到「不聽教練言,吃虧在眼前」,當我急著完成動作時,可能就忽略了每個動作中更微小的細節,一次、兩次沒什麼,但當「忽略」累積起來,身體就發出警訊了。某種程度上或許也該感謝這個小插曲──「沒有受傷,沒有成長。」
今天是在前勁上課滿一年的日子,覺得回顧一年來的成長和收穫滿有意義的,謝謝教練的指導,櫃台親切的接待以及物治師的協助。健身不只健身,也健「心」,期許自己除了擁有健康的身體,心靈和生活態度也能一同成長到「那些殺不死我的,都會讓我更強壯。」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