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2月26日,跑馬地馬場的看臺棚架突然倒塌,不少人被壓死壓傷,而塌下的棚架打翻不少觀眾席下的熟食檔,因而發生大火,共有超過六百人喪生,成為香港史上最嚴重的火災之一。
馬場先難友紀念碑於1922年興建,位於掃桿埔現時香港大球場位置上方的山坡,以悼念這場火災中的死難者。紀念碑現為法定古蹟。
適逢今天是跑馬地馬場大火101週年,故筆者特意介紹位於咖啡園墳場內的馬場先難友紀念碑。
1918年2月26日,跑馬地馬場正進行新春打吡大賽,許多觀眾都坐在以竹木搭成的「馬棚」。由於前來觀看賽馬的觀眾過多,導致馬棚不勝負荷,並於當日下午3時左右倒塌,而馬棚下的熟食檔亦因此被打翻,煮食爐火燒著木棚,造成了大火,而且當日風勢頗大,使火勢一發不可收拾。不少觀眾走避不及而被活活燒死。大火導致大約600人死亡,是香港歷史上死傷最嚴重的火災。
及後東華醫院在火災現場撿拾死難者殘骸,根據墓誌銘《香港馬棚遇難中西士女墓碑記》所述,東華原本計劃將遺骸安葬在香港仔,但因地質問題而改向政府申請安葬在咖啡園墳場(在香港大球場後山的位置,該墳場已被荒廢接近半個世紀)。之後東華公開徵集墓園設計,並選擇工務司署建築師何想的設計,建立此紀念碑,記下已知死難者的姓名,藉此安慰亡魂。另外,時任的東華總理亦邀請廣東肇慶鼎湖山的高僧作法超渡亡魂。
馬場先難友紀念碑於1922年正式落成。墓碑以中西合璧的元素設計,外表以中式牌樓興建,上面寫有「福、祿、壽」,墓碑的對聯為「旅夢安歸驚斷離魂餘劫燼,馬蹄何處嘶殘芳草賸燒痕」;而碑石則以西式及意大利式設計。墓前的香爐外表亦看似西式的棺材。
1952年因政府在咖啡園墳場下方興建大球場,致使到部分遇難者的遺骸遷葬沙嶺墳場。此外,紀念碑於1974年、1983年、1993年及2010年進行維修。2010年,紀念碑獲選為一級歷史建築;2015年更獲古蹟辦列為法定古蹟,並由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現為財政司司長)於同年主禮揭碑。
題外話:據傳聞馬場大火當日曾經有一戶人家帶同其兒子到馬場觀看有關賽事,但一進場後那名兒子竟然說見到馬棚上的人頭頂上都有枝蠟燭,嚇得那戶人家帶同其兒子離開馬場,避過了一劫。
(部分資料參考自陳天權的《馬棚大火一百周年》
Link: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9%A6%AC%E6%A3%9A%E5%A4%A…/… )
#馬場先難友紀念碑 #跑馬地馬場 #馬場大火 #咖啡園墳場 #法定古蹟 #hongkongcemetery
跑馬地墳場對聯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尋幽探秘:有170年歷史的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來到本月墳場專題的第二個地點,就是另一個位於跑馬地的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此墳場亦擁有170年歷史。1848年,香港政府撥出跑馬地部分土地給天主教會建立墳場,內有2萬3千個墳墓,供教友、慕道者及神職人員長眠於此。墳場於1990年代已被葬滿,現已甚少有新下葬的墳墓。
墳場名字內的「聖彌額爾」是指大天使長聖彌額爾。《聖經》內有記載大天使長聖彌額爾與化身成魔龍的撒旦的戰爭,於七日的對抗後,聖彌額爾將魔龍打敗,所以這位天使經常屠龍的形象出現。大天使長聖彌額爾亦是天主所指定的伊甸園守護者,墓園以聖彌額爾命名,也最適合不過。聖彌額爾門樓與墳場同年建成,原先位於大門位置,頂端有一座聖彌額爾的雕像,它身穿戰士裝束,手持長矛刺殺惡龍。
門樓旁的石刻對聯則最為人熟悉。「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表達了天主教對生死的看法。有指此對聯於1900年代初刻成,由一名神父為了悼念火燒馬棚的罹難者而撰寫了此聯。1918年2月26日,跑馬地馬場的看臺棚架突然倒塌,不少人被壓死壓傷,而塌下的棚架打翻不少觀眾席下的熟食檔,因而發生大火,共有超過六百人喪生,成為香港史上最嚴重的火災。而有另一個說法,則是認為這對聯是由拉丁文詩句「Quod nunc es fueram, famosus in orbe, viator, et quod nunc ego sum, tuque futurus eris.」所譯成,意指世人都無法避過死亡,提醒眾人都要懂得面對,珍惜生命。
後來到了1970年代,因需進行道路工程,興建連接香港仔隧道的行車天橋,政府徵用了墳場部分土地,「聖彌額爾門樓」因此移至墳場中央位置。門樓在2009年被列為二級古蹟。
跑馬地墳場對聯 在 香港舊照片 - oldhkphoto.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楹聯本事:港島跑馬地天主教墳場】
舊照拍攝年份不詳
Marks Mak 製作
「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這副對聯的原意,乃出自學者Albinus Alcuinus, c. 735 – 804的詩篇“Ashes and Dust”首二句。前港督金文泰把這二句的意思以中文撰寫,作為香港跑馬地安息地楹聯,此二句遂不脛而走了。
“Ashes and Dust”(作者Albinus Alcuinus, c. 735 – 804)
Quod nunc es fueram, famosus in orbe, viator, et quod nunc ego sum, tuque futurus eris.
Delicias mundi casso sectabar amore, nunc cinis et pulvis, vermibus atque cibus.
quaproter potius animam curare memento, quam carnem, quoniam haec manet, illa perit.
Cur tibi rura paras? quam parvo cernis in antro me tenet hic requies: sic tua parva fiet.
原詩以拉丁文成篇,由夏其龍神父譯為英文。我試把英文版本譯為中文,另名之為《紅塵客夢》,不善處還請方家指正:
《紅塵客夢》Marks MAK中譯
(七律、東韻、平仄舖排以首句「仄起仄收」為正格)
You are now, traveller, what I once was,
and what I am now you will one day become.
滾滾紅塵名利客,南柯夢醒亦相同。
I pursued worldly pleasures with a futile passion,
and here I am now dust and ashes, food for worms.
身軀百歲歸黃土,功過千年散碧空。
For this reason remember to look after the soul
and not your body, for one lasts, the other perishes.
萬古留芳惟正氣,一朝遺臭染歪風。
Why build up your estates? you see in what a cramped tomb
I am here held at rest: thus small will be your own.
死生七尺容身地,誰羡封候六代宮!
-------------------
專題講座-油尖旺系列: 海旁一帶的發展與改變
詳情:http://goo.gl/4ARJeX
跑馬地墳場對聯 在 港島跑馬地天主教墳場】 舊照拍攝年份不詳Marks Mak 製作「 ... 的推薦與評價
楹聯本事:港島跑馬地天主教墳場】 舊照拍攝年份不詳Marks Mak 製作「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這副對聯的原意,乃出自學者Albinus Alcuinus, ... ... <看更多>
跑馬地墳場對聯 在 港史淺談(4):一人遊走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跑馬地 是 墳場 集中地,當中最有名的是天主教 墳場 及香港 墳場 。今次一人遊走天主教 墳場 ,一點陰森或恐怖。相反,一邊走看著不同設計的墓碑,有一種神聖和 ... ... <看更多>
跑馬地墳場對聯 在 D18 - 灣仔友-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俗稱 ...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小編不講鬼怪故事, 反而想講下該墳場正門的一對聯: 「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 ... <看更多>